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十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概述
· 小學數學一年級
· 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84、85頁一課時 · 認識時針、分針、整時、大約幾時 · 認識鐘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過程與方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來自:WWw.cssyq.Com 書業網)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表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表的知識感到陌生。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表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表。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導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鐘表面、認識整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
(三)學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欲望,使學生總能處于一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等。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
什么時候睡)。師:猜猜它是誰?
教師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表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表的知識。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識 1、認識鐘表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時、4時、6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時刻,然后再提問:1時、4時、6時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針都指著什么數?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連一連:學生口頭回答鐘面時間,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說一說:將整時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鐘表知識與實際生活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大約幾時
出示7時、7時不到和剛過7時三個鐘面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個鐘面的時間
小結:一個是7時不到,一個是剛過7時,我們把它們都叫做大約7時 師追問:這兩個都是大約7時,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個是7時未到,一個是剛過7時 說一說:讓學生說出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出缺少的是時針還是分針,再借助直尺畫出鐘面上缺少的針,這里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2.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發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了解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
圈,所以一天要走兩個10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出示兩幅表示10時的圖,讓學生觀察,看能提出什么問題?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兩個都是10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10時,一個是晚上10時。
提問:一天有幾個8時,幾個9時?
3.撥一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床和睡覺的時間,然后同桌的同學說一說,要求說完整。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順勢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4.說一說:讓學生說說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根據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 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對時間的觀念,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七、全課小結。
教學內容與
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運用
學生的活動
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八、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有效突出了重點,分解了難點;多媒體介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鐘面,激起了學生說的欲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能較靈活地運用自己小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課后反饋反映出學生通過語言項目的學習,對認識鐘表已經基本理解,包括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由練習反饋也可知。
九、幫助和總結
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新知,盡可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化;同時教師還需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如借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比較、總結,從而更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偏旁“灬”(四點底)。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春雨滋潤萬物的美好情景,產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興趣,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書寫4個生字。
教學準備
1.教師: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和課文插圖、課文朗讀錄音帶。CAI課件。
2.學生:觀察下春雨時動物、植物、人物的情況及活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新歌,想聽嗎?
師放《小雨沙沙》歌曲: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在說話,在說話;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喲喲,我要發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在說話,在說話;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喲喲,我要長大。
師:剛才小朋友們聽到了什么?(讓學生自由說)
2.師:是啊。春天到了,春姑娘帶來了春風,也送來了春雨。沙沙沙,雨點落下來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詩歌《小雨沙沙》。(板書課題:小雨沙沙)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學習,互相糾正字音。
3.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結合課文插圖說說小雨點落到了哪里。
三、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師:小朋友,小雨點落到了哪里呀?(相機板書)
2.花兒、魚兒、苗兒怎樣了?
3.花兒、魚兒、苗兒這樣快樂,誰能夠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這種歡快的心情?(自由練習讀,抽讀,生生互評,齊讀)
4.讓我們跟著優美的音樂齊讀這首小詩吧。(放輕音樂,學生齊讀)多媒體出示課文和背景圖。你可以坐著讀,也可以站起來讀,還可以加上優美的動作讀,總之,想怎樣讀就怎樣讀……
四、拓展遷移,創編詩歌
1.小朋友,想一想:小雨點還會落在什么地方?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2.CAI出示半開放練習: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樂得。
3.學生討論。創編詩歌。教師注意指導培養合作學習意識和習慣。
4.展示學生創編的詩歌,并給創編詩歌配樂齊誦讀。
五、總結延伸,布置作業
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不但學會了這首詩歌,還寫出了自己的詩歌,小朋友真聰明!回家后,把這首詩歌背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把自己編的小詩也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讓他們分享你們的學習成果,好嗎?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指導背誦
1.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雨沙沙》這首小詩,大家回家把課文背給爸爸媽媽聽了嗎?
2.真好!誰能夠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把課文背下來的?
3.指導背誦。
(1)觀察三節詩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想象每一節詩歌講了小雨落到哪兒?
(3)師:抓住課文規律背課文,會節省很多時間。
4.配樂齊背詩歌。
二、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用生字口頭自由組詞或說話。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找出生字中難記住的字,選擇適合自己的識記方法,記住生字的字形。
3.指導書寫。
(1)學生提出不易寫的字,教師范寫并強調關鍵筆畫,學生跟著書空。
(2)學生寫字。強調看一個字寫一個字,切忌看一筆寫一筆,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拓展延伸,指導觀察
1.出示選擇作業。
(1)為這首詩配一幅畫(可以為一小節配,也可以為整首詩配)。
(2)用舞蹈表現詩歌。
(3)把詩歌內容編進《小雨沙沙》的歌曲里唱一唱。
2.請小朋友課后觀察下春雨時的情景,看看還能觀察到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案示例
(一)
課時安排:本文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通過學生自讀課文,檢查預習。讀后,教師正音。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三、學生自助解決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不懂的地方存疑。
四、教師釋疑,師生共同疏通文章大意。
五、有條件的可以找來記錄北方初春的錄像帶播放,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六、分組鑒賞。可以從文章內容、表達的情感、寫景方法、文章結構、語言表達、寫作意圖、讀后感等諸多角度入手。
七、教師總結。
中國歷代的文學作品,以“春”為題材的不少,但從時節看,大多是寫仲春、暮春之景;從地域來看,又多鐘情“南國之春”;從情愫來看,且多“傷春”之作。本文寫北國的初春景象,清新清俊,意趣盎然,堪為寫春佳構。作者先放著線兒,并不急著寫滿井,也不急著寫春風解春情,而是將筆鋒一轉,點染出春寒料峭,余寒猶厲,緊要處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這一筆,可謂據實招來,北國的早春,本就如此。不像南國:風最輕柔雨最時,根芽長就六朝枝。“春”自是不急,可人卻憋得慌,“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這只如籠中鳥的北國客人,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中來回地踱著方步了。人是關不住的,他終于不想忍下去了,“冒風馳行”,但每次都是“未百步輒返”。盼春之情切,猶如那脹鼓鼓的弓箭,一觸即發。
北國的春了無痕,可不,從春朝節到二十二日,這才幾天的工夫,春就駐到北國了。且看這滿井的春水、春山,山有人的體態,水有人的情意,水像乍出匣的明鏡,山像剛梳洗過的美女。這一切是那么秀氣傳神,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初春,這一處景致準是: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一個“將”字,一個“未”字,寫盡春意處處,令人遐想聯翩,比起東坡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揚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里去,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更有意境。“柔梢披風”,豈不正是那個剛梳妝的美女子嗎?“柔”大概是初春的身胚,在北國的風中,一定更具豐姿了。“綠淺黃深二月時,傍檐臨水一枝枝。迎風無力纖纖掛,待月多情細細垂。”我們不禁要問:是哪個詩人曾經這般鐘愛呢?這般的春色,這般的春意,惹來尋春客,他們或“泉而茗”,或“罍而歌”,或“紅裝而蹇”;這般的春色,這般的春意,惹來“曝沙之鳥,呷浪之鱗”。這便是北國的春天,難怪作者“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八、小組匯報鑒賞成果。
九、作業 。就鑒賞成果,寫成一篇400字以上的文學評論。
教案點評:
文言文的教學不必每課都弄得特別細,尤其是自讀課文,要允許學生“囫圇吞棗”。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多讀讀,多議議,甚至可以找來同題材或同體裁或同時期同一作家的作品,開展比較閱讀,從不同方面啟發學生。
(二)
學法引導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游記散文,能抓住特定時間、地點的景物特征寫最,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形象有韻味,適合反復吟誦,用心感受,應著力于誦讀、感悟。
重難點分析
1.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習細致的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以上兩點,采用以學生誦讀感悟為主,老師適時啟發,點撥的方法學習。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號石公,公安(現在屬湖北省)人。萬歷二十年進士。他與兄宗道、弟中道合稱“三袁”,世稱“公安派”。他們提出“性靈說”,認為文學應當“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對于復古主義的駁斥相當有力,認為文學是隨著時代發展的,每個時代的文學,不應當厚古薄今,更不應當用古泥今。他們在創作上堅決反對臨摹古人,強調寫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東西,也就是“獨抒性靈”,主張用平易近人的語言進行寫作,不用典故。在創作方面的表現是小品文領域的開拓。他們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潑,文筆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們學的這篇游記緊扣景物的季節特點,細膩描寫滿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幾句話,便勾畫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寫簡練形象,再現當時游覽情事。文筆清新秀麗而有生氣,比喻新鮮、貼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游覽時的輕松喜悅的心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品味這篇優美的散文,共同體味洋溢在文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濃濃情趣。
(二)整體感知
1.自讀全文,疏通字詞。
2.教師范讀。
3.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對疑難字詞質疑、討論。
2.老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從記敘的六要素的角度整體了解文意。
時間:花朝節后廿二日 地點:滿井
人物:我與數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內,欲出不得。 廿二日天稍和。
經過:心境“若脫寵之鵠”,盡覽初春水光山色,飽覽游人怡然之情。
結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來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寫城中“余寒”景物,欲揚先抑;
(2)第二自然段寫滿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問 第一自然段可刪否?
烘托、反襯手法,是極必要的鋪墊,作者欲揚先抑,欲進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給讀者。
5.提問 文中細膩刻畫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晴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游人、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
6.提問 試分析文章的寫景順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風光→游人→動物)
遠景→近影
(山水風光→柳梢、麥田)
7.提問 直接抒寫作者心情的語句有哪些?體現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若脫籠之鴿→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煩躁→輕松喜悅→感嘆贊美
(抑 → 揚)
(四)總結、擴展
本文以議論作結,言明自然未嘗沒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罷了。這體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紛擾的“城”中。作者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卻給他以慰藉,在心靈與自然的貼近中,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布置作業
書面一:分散朗讀,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練習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訂正。)(括號內是答案,下同。)
1.燕(yàn) 2.花朝(zhāo)3.輒(zhé)4.妍(yán)5.倩(qiàn)6.靧(huì) 7.蹇(jiǎn) 8.呷(xiā)9.廿(niàn)10.浹(jiá)
口述:l.比喻句,明確在本體與喻體之間常用似、像、若、如之類的喻詞。本文有哪幾個比喻句?(共有3個:①若脫籠之鵠。②如鏡之新開……③如倩女之靧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剛剛揩拭過的那樣”,只是描繪而已,雖有“如”字,前后并沒有具體的本體和喻體。)
書面二:本文寫景細致入微,你讀了有哪些體會?請選例并簡要說明。(自讀課文,用這類題目來檢測,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讓學生有自由發表意見的余地,不會扼殺有才能學生的天機及積極性。如果在水平屬中下的教學班,可以改用課文后的一、二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4、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5、師生共同搜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6、小調查:
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對器官捐獻的事情了解多少?他們愿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為什么?
【教學過程】
一、閱讀資料,交流感受
1、教師導入:
《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
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
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2、看了這兩段資料,心中有什么話要說?
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獻器官或遺體,你會同意嗎?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二、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后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2、檢查預習情況:
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仔細閱讀,邊讀邊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畫出來,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學習。
5、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研讀:
研讀重點:
⑴ 文章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⑵ 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① 投影出示: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② 投影出示: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引導學生討論: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么關系?
③ 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研讀重點: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
引導學生說一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感到驕傲,從中體會到什么?
④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6、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有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讀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發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三、大膽評議,深化感受
1、評價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之后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評價作品:
你認為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是否還有不足,應如何修改?
鼓勵學生從作者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多角度進行大膽評議,發表不同看法。
3、交流體會,延伸課外:
學完課文,你對器官捐獻有什么新的體會?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勵學生課后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并借助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能夠結合情景,發現信息,提出解決問題,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直觀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到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夠結合情景,發現信息,提出解決問題,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難點:
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前準備:
1、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信息,提問選擇信息,思考解決問題探究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
2、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情境創設。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到森林中的動物學校去看一看。現在那里可熱鬧了,小動物們剛剛放學,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們想見到它們嗎?
(課件出示:“回家路上”主題圖)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1) 觀察畫面。
引導學生說一說畫面上有什么,誰在干什么?把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同桌互相說一說。
(2)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2、提出問題。
(1)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從一幅圖中居然了解到這么多多信息,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根據圖中信息提數學問題。最近我們學習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呢?
(2)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3、解決問題。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問題,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解決的多。
(2)匯報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質疑,教師指導
三、教學效果測評。
1、比一比,算一算。
剛才在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中,小朋友們都把乘法口訣用得很好。接下來你們能利用乘法口訣進行口算嗎?
(1)出示第一張卡片,指出算式,說出答案并說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2)依次出示卡片,開火車形式讀算式,說答案與口訣。
(3)做書中練習第一題。(讓學生直接用口訣說出答案)
2、完成書中第2題。
(1)了解題目要求:看圖填空。
(2)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列出算式。
3、送信游戲(找新家)。
小朋友們都十分聰明,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就運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小動物們找一找它們的新家,好嗎?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學生談收獲)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第一章 網絡的組建與運行
1.1 認識計算機網絡
一、課程標準中的相關內容
1.了解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分類與拓撲結構
2.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網的構建方法與使用方法;知道網絡服務器的主要作用與基本原理;能說出代理服務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功能與分類。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網的構建方法與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強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消除學生對計算機網絡認識的神秘感,提高學習網絡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全局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習慣。
三、學生分析
在開始高中選修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對網絡技術有所應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計算機網絡的知識,但是缺乏系統的學習過程,對于應用中碰到的很多問題存在疑惑,同時在整個社會大環境下,網絡應用帶來的方便性以及網絡技術的神秘性對學生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學生對網絡技術具有天生的興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學生的這些興趣,將使教學更輕松。課程的開展一方面是讓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有一個概括而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是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讓學生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在教學組織中安排學生參觀網絡中心,注意到學生好奇心比較大,而一般學校的網絡中心設備比較多,可能網絡中心本身的空間也比較小,為了取得較好的效果,減少意外的發生,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在組織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注意焦點。本課設計了一個課堂任務,就是根據對網絡中心的觀察和管理員的講解,畫出一個校園網絡拓撲結構圖來,拓撲圖對學生來說也是首次接觸,怎樣去表達網絡的拓撲結構,應當要給與適當的引導,這里可以適當的演示一些簡單的網絡拓撲效果圖,以便學生輕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節的作用和地位
本節分別從計算機網絡的功能.組成結構和應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計算機網絡,它與通信網絡的關系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認識計算機網絡的概念。作為本書的開首節,一方面是對學生從前已有的計算機網絡經驗和知識作一次歸納總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將來學習需要打下基礎。
2.本節主要內容
計算機網絡的迅速發展涉及到計算機和通信兩個領域。計算機網絡對信息社會中的活動.個人發展等方面產生越來越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課首先通過“交流討論”對什么是計算機網絡這個概念進行探討。通過“實地考察”進一步激發其感知,加深對計算機網絡概念的感性認知。通過“歸納概括與設計拓撲圖”,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概括,為學生對感念的理解搭起一個支架。
3.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概括出技術網絡的基本
功能;強調計算機網絡必須具備“資源共享”的功能;計算機網絡就是專指實現計算機作為端系統相互通信和共享資源的一類網絡,它本身不必再有類型可分。
教學難點:計算機網絡定義的理解,教學時應強調計算機網絡必須具備“資源共享”的功能;對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與拓撲結構認識,對網絡進行分類的目的,應能體現出不同網絡類型之間在更多的特性方面有較大的差別。對每一中網絡的特性的敘述,都是從“網絡作用(覆蓋)范圍”這一點上切入,然后在拓撲結構形式、傳輸介質與容量、通信資源利用方式、應用與服務等幾個方面突出他們的特征。
4.課時要求:1課時
五、教學理念
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的信息技術基礎學習過程中,對網絡知識有了一些了解和應用經驗,選修《網絡技術應用》模塊的學生往往是對網絡知識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興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但由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網絡建設情況不同,學生的網絡技術應用水平會有比較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前應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關注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與個性發展需要等方面的差異。
對于本節理論性比較強的內容,借助于一些具體活動的安排,讓教學豐滿和生動起來。通過校園網絡的實地考察和網絡拓撲圖的制作,使實踐與理論相匹配,營造高效率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通過小分組的教學組織,降低個體學習的難度,對于技術水平較高的同學,教師要鼓勵其在分組內或分組之間充分發揮起技術應用特長,帶動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同學,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轉變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并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各有所得。
六、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驅動、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在理解計算機網絡概念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分析和歸納問題,鼓勵學生將自己形成的理解與已有的專家或他人的定義相比較,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建構自己的知識。
教學過程中切忌照本宣科,這樣容易讓學生感到厭煩和枯燥。人為地將理論與現實剝離,會影響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實地考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環節。作為參觀活動課的形式來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也有助于交流的開展。如果沒有條件進行實地考察,也可以采用觀看錄像的形式替代。教學條件好的學校,在參觀過程中建議可以安排機房管理員或網絡管理員充當一個介紹者的角色,介紹的內容與流程與教師事先商定好,教師在參觀的過程中也作為一個觀察者身份參與其中。在考察過程中要注意吸引學生的興趣,恰當的充當一個提問者的角色,集中學生觀察的焦點,提高考察的效果。
教師要做好組織、指導和服務工作,善于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歸納知識要點和適時反饋。對于學生的分組,由于是第一節網絡課,可以從簡單入手,按原始座位2人一分組,方便控制與管理。
七、教學環境
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電腦室,學校校園網的網絡中心
八、教學過程
九、學習評價
學生通過參觀學校校園網,對計算機網絡有一個具體而感性的認識,消除了部分學生對網絡的神秘感,激發了他們對網絡的興趣。通過分組動手設計校園網絡拓撲圖,促進學生對網絡的體系結構有一個較深層次的思考。
評價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重在對知識與技術,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反映。教師可以結合練習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活動,通過收集學生的網絡拓撲圖作品,以及讓學生參與在線的課堂教學效果反饋調查,了解課堂的教學效果,可以通過課本的課后練習,了解學生對于網絡基本感念的掌握情況。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學生分析:
班內大多數學生聰明活潑,樂于表現,樂于體驗實踐。愿意朗讀而且表現不錯。分角色表演更是他們展示個性的良好舞臺。
教學思路:
復現感知鋪墊——朗讀感悟實踐——拓展想象發揮——鞏固識字寫字——收集積累語言
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重視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的體驗。充分讓學生在輕松、寬松的氛圍中學習,體會主動,探究的快樂,在體驗成功中不斷進步!
教學目標:
1、鞏固認識3個生字,會寫5個。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間里,讓學生個性得以張揚,才華得以展示。
教學流程:
一、復現感知鋪墊: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朋友青蛙和小鳥,(隨機出示青蛙和小鳥圖),你還記得他們所在的位置嗎?誰能把他們分別貼在小黑板上?(指名學生把青蛙和小鳥圖貼在小黑板的背景圖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鳥落在井沿[邊說邊貼詞卡“坐井觀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應位置上]誰能把“沿”字寫在卡片上?(指名填寫卡片,其余同學寫在同桌手心里。)
(貼圖是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用這種形式導入,充分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學習。這一過程也進一步復現了課文內容,為教學打下鋪墊。把鞏固識字,寫字滲透在這一過程之中,便全員參與寫字活動,落實全體性原則。)
二、朗讀感悟、實踐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坐井觀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鳥落在井沿上,它們對天有著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啟發性的問題導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請你打開書60頁,自讀課文的2~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青蛙、小鳥對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讀課文,思考勾畫。)
(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學會學習。)
總結學生學習情況:同學們可真會學習,有的同學邊讀邊畫,有的同桌互相討論,有的同學讀書姿勢很端正,大家學得都很認真。
(總結學習情況,對學生是一種肯定,一種激勵,一種欣賞,同時也會再次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繼續投入學習活動中。)
青蛙和小鳥怎樣說天?(組織討論交流,學生各抒已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無邊無際。指名讀詞,鞏固識字。)
為什么青蛙和小鳥對天會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看圖,看書回答,注重良好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實踐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紙卷成紙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樣走出教室?(學生紛紛發表見解,守秩序,講禮儀的`教育滲透在無聲之中。)
(學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進,沒有一個大聲喧嘩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們嘰嘰喳喳興奮交流著,更深刻地體會了寓意。)
通過親身實踐你有什么收獲?
(自由交流收獲,體會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也豐富了內心體驗。)
留心觀察生活會給你更豐富的感受。
老師告訴你一個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讀,也會豐富你的情感體驗。
(無形之中滲透學法和情感態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學當青蛙,女同學演小鳥,我自我推薦來讀敘述部分,可以嗎?(孩子們最喜歡分角色讀,一下子情緒高漲。)
先別著急,怎樣才能讀好?
(“小鳥”和“青蛙”們紛紛發表意見,說出了讀好的好建議。)
(師生合作讀。)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們成功了。
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么?(出示小鳥和青蛙的頭飾。)讀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帶上漂亮的頭飾表演。先小組合作演一演吧!請小組內選出導演。
(在初讀課文,體驗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孩子們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極大地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表演的過程也進一步加深了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豐富了體驗,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展現了孩子們的個性,對課文也是一次再創造。)
(小組內演一演,指導巡視,并指一組表演。)
他們演得怎樣/
(組織生生互評,提倡欣賞的評價。)
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會怎么做?誰能接著往下演一演?
(激發了學生想象,進一步理解寓意。)
學習了課文,你想說什么?
(學生大膽展示收獲,交流展示,張揚了個性。)
三、鞏固識字,寫字。
1、精彩的表演進行到這兒,有一個生字寶寶著急了,他對我說:“老師,老師,快讓我和同學們見見面,大家可別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還記得他嗎?(用“信”擴詞,評選擴詞大王。)
(激發興趣,吸引學生注意,以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鞏固生字,寓教于樂。)
2、我們書后的田字格里還有5個生字寶寶正等著我們寫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認識他們嗎?(齊讀生字)
你認為哪個字難寫?(學生自主提出難字,使學生學得更主動。)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個字?(學生:洼、娃、哇……)
(啟發學生思考,聯想舊知,鞏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識。)
你為老師寫好字提些什么建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地看字,練寫為自主發現字在占格和筆畫應注意到什么,學生學得輕松而主動。)
(同桌互評)
四、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各抒已見,展示收獲,體驗成功)
五、作業
收集與坐井觀天意思相近的成語故事!
(培養學生自主積累意識。)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
1、 熟讀、背誦對子歌,豐富語言,增加積累,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2、閱讀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內容,理清敘述順序,體會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可與過去學過的寫景文章在敘述順序上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生收集對子,課件。
教學過程 :
一、 完成“讀讀背背”
1、 趣聊對子:師講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講得有聲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讀書。有一次和同學們偷吃了廟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狀,先生追問學生,沒人承認。先生說:“我出個對子,誰能對上免罰。”先生說:“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郭沫若思索了一會兒,對出下聯:“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先生為他的才華所震驚,極為高興,全體學生都免予處罰。(邊講故事,邊演示課件,課件出示故事中的對聯)教師解釋“蟾宮)
“對子”也叫“對聯”,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種形式。有人對此很感興趣,我以前有個學生就是這樣的,他學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這樣的對聯:上聯是“老虎雖兇惡,半信半疑該受狐貍騙”,下聯是“狐貍太狡猾,大搖大擺憑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學們喜歡對子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先創造的這種世上獨有的“對子”。(課件出示此對子)
2、 教師范讀,培養學生聽的習慣。聽老師是怎樣讀出對子的韻味兒的。(教師的范讀要讀出文味,讀出趣味,讀出韻味)
3、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對子的美感。
4、 各種形式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讀、師生讀、同位讀等,熟讀成誦。
5、 發現對子規律:讀著讀著,你發現對子的什么規律嗎?(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數相等等)
6、 交流收集到的對子。
7、小結過渡:大家對對子的學習興致很高,我建議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們將利用秋游機會,開展對對子比賽,好不好?說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來,讓我們走進大自然,去欣賞一下。(出示課件:四季美景圖片)
二、 完成“閱讀”
1、 看了圖片,你想說什么?想做什么?
2、 剛才我們欣賞了哪幾個季節的美?
3、 自由讀短文,檢查自己昨天預習有沒有要變動的內容。
4、 小組討論交流教材中的問題,訓練一個同學當小組長。
5、 全班反饋:
(1)作者認為每個季節什么時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師小結,出示課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顏色的變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螢火蟲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閃爍;
秋天的黃昏,美在風聲、蟲鳴;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與嚴寒的和諧。
(2)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描寫,美美地讀一讀,準備挑戰讀,指名讀。
(3)分春、夏、秋、冬四大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讀最喜歡的一段,爭取背下來。
(4)大家將每段的第一句劃下來,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沒有?
(5)根據你平時的觀察和體會,你認為哪個季節最美?仿照書上的內容說一說。
(6)這篇文章按什么順序寫的?與《高大的皂莢樹》對比。(《高大的皂莢樹》的敘述順序:圍繞皂莢樹這一種景物來寫的,本文寫的是各個季節不同的景物。)
(7)歸納小結:讀文章要弄清文章的敘述順序,這樣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我們自己寫文章,也要理清思路,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別人讀了才會清楚明白。
三、作業 :準備“口語交際”及作文的相關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在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
2、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訓練學生,使學生了解掌握購物講價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創設真實的購物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練習如何購物講價。
課前準備:教師:各種商品,商店標牌等。
學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
教學過程 :
一、情景導入 ,揭示課題。
1、改變身份,引生入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不光來上課,還要向大家推薦我們學校校辦工廠的一種書包,美觀大方,使用方便,原價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學見面,優惠價40元,怎么樣,想買的同學請舉手。
(教師可走到學生中間,激發學生購買,引導學生還價!)
(點評:通過教師改變身份,設計情景,讓學生參與進來,師生互動,從而激發學生表達欲望,讓學生明白購物講價的重要性。學生當時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
2、因勢利導,引出課題。師根據學生的表現,買的價格不同,問:為什么同樣的東西,有的同學買的要便宜得多呢?(討價還價)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本領。師板書課題,生打開課本。
二、聯系生活,獲取經驗。
1、聯系生活。師:剛才老師設計了一個情景,就是想讓大家知道還價的重要性。其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日常生活中買東西還價的機會非常多。同學們,你們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買過東西嗎?想一想怎樣還價的?
(也可讓學生看課本或從剛才的情景中領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說。)
(點評: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生活經驗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在實際生活中獲得討價還價經驗,運用于課堂之中。)
2、學生發言,介紹經驗,教師概括提煉。
3、師:老師把大家介紹的方法總結成了還價寶典,請看大屏幕,指名朗讀。
4、過渡:下面我們就來用這些方法進行實戰演習。
三、自由結合,摸擬訓練。
1、師:在練習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練習的注意事項,指名朗讀。
2、同學們下面我們就把教室當成申泰大市場,把你的課桌當柜臺,請同學們自由組合,分別扮演賣家和買家,看誰最會賣,看誰最會買。等一會兒老師請同學們到臺上來表演,誰演得最好,老師的書包就做為獎品送給他。
(點評:教師再次創設購物情景,使學生進行購物實踐來訓練剛才學到的還價方法。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賣家叫賣,使出看家本領,買家使出渾身解數討價還價,有買有賣,氣氛熱烈。)
3、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指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身份、講價方法。教師也可讓學生把同類商品合到一塊兒,分成幾個小商店)
四、邊演邊評,鍛煉能力。
1、師:有句俗話叫“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到臺上來表演,看看到底是賣家精還是買方精。請其他同學當評委,評一評表演的同學哪兒演得好,用了什么方法還價。
2、學生分組上臺表演,教師相機點拔。(人物、語言、神態、動作、還價方法,交易情況)
3、學生點評優點及不足,教師應提醒其他同學學習和借鑒,對點評的學生及時表揚,提高學生聽說的積極性
(點評:口語交際是聽與說的訓練,是師生互動過程,它包括聽與說兩個環節,在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聽力,注意傾聽別人發言,還要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注重多元評價,把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的評價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五、總結評價,歸納方法。
1、同學們,你們認為剛才哪一位同學演得更好?(生不評師評,若有分歧可讓學生舉手表決。)
2、剛才他們用了哪些方法呢?你還知道其它方法嗎?
3、小結:我們在學習中不光要學到文化知識,還要學會生存的本領,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運用今天所學到的方法,花最少的錢買到自己喜愛的商品。
(點評: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把購物講價和學生學會生存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教育觀。)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課前準備
將學生的座位按學習小組排列成“馬蹄形”。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遙遠的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能追上太陽嗎?他給我們留下一個怎樣神奇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夸父追日》。
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主練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3.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讀書,感情朗讀,復述課文
1.小組內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小組內練習講這個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全班交流,評價補充
1.隨機抽查每組一至兩名同學朗讀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的原因,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各組推選代表或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40頁
教材分析:《銳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要求學生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銳角、直角和鈍角。由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這節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正確區分銳角和鈍角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好本節課為以后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準備:三角尺、直尺、白紙、活動小棒、各種有角的彩色圖形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有各種各樣的角,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析各種角。
3、結合生活情景,進行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銳角和鈍角,會用尺子畫出各種角。
4、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借助觀察、操作、判斷等學習方式,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小組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然后分類驗證。并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消化新知。在這其中學生獲取知識,完全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啟發導入
1、(出示游樂場的圖片)談話激趣。
2、觀察圖片,并與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匯報引入角。
師:這位同學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個角嗎?(課件逐一演示)
4、(點擊,實物去掉、只剩角)師: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直角、畫角、做角、找角)
5、談話引題。
從學生喜歡又熟悉的游樂場引人,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過對角的知識的回憶,引導學生自然的進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動探究獲得新知
(一)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師: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組匯報結果,并說明分的理由。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二)分類驗證滲透方法
1、驗證直角
師:(指直角一類)我們怎樣來驗證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學生上臺驗證,并說出自己是怎樣比的。
3、驗證其它兩類角
師:他說得對嗎?誰還能用這種方法來驗證其他的角嗎?
4、給角取名
設問1: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嗎?
師:小朋友們給它起的名字真好聽!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數學家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叫銳角。和老師一起說:銳角銳角。快找一個銳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設問2:你能給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個名字嗎?真不錯,數學家也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和老師一起說:鈍角鈍角。快找到一個鈍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5、師:好!那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幾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給足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這些角的分類,通過兩種分法的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類后,再來分類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一系列活動,獲得新知。特別是給角起名字環節設計,吸引全體學生都來自由想象,輕松表達,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三、實踐運用深化發展
1、做角:請小朋友們快速地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并給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是什么角,好嗎?開始吧!
2、舉例:小朋友們做出了這么多的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隨處可見,說一說生活當中你在哪也見過這些角?
3、師:其實用我們人體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師:你能發現這個五角星上有幾個角,它們分別是什么角?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
5、畫角: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可真多呀!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還利用自己聰明的大腦、靈巧的小手制做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角,那如果老師說出一個角,你能在紙上畫出來嗎?
老師說學生畫,然后學生同桌之間互考。(教師巡視,選一些角貼在黑板上)
師:你們喜歡這些角朋友嗎?可是它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學生練習)
6小小設計(用角或有角的圖形設計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這些活動的設計是學生消化知識的重要環節,這幾個活動的設計突出了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來人的身上也有角,每個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種角,整個環節輕松愉快。如又小小設師練習,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有哪些收獲?
對知識的梳理和情感的體會
教學片段實錄:(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片段實錄)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
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組匯報結果。
師:你們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小組1: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一類。
小組2:不對。應該分三類。直角的一類,比直角小的一類,比直角大的也一類。
其余小組:對,我們也分三類。
師微笑:你們都贊同分三類,那分兩類到底有沒有道理?(學生思考)
稍一會兒。
生1:我知道了,分兩類也是有道理的。我們是按角的大小分,他們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兩種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標準不一樣。
師:是呀,很多時候,數學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們給角分類一樣,標準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環節的設計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使整個教學過程組織有序、情趣并生,學生學得輕松、扎實、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上離我們的學生較遠的素材變為學生非常熟悉的游樂場所圖片出現,學生果然興致極高,立即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使本節課的教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新知探究環節中,我創造性地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全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創設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地為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如,讓學生小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并說一說你是怎么什么分?再在分的基礎上分類驗證。特別是剛才有幾個角用眼睛觀察有爭議的,通過親手驗證,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讓它們歸隊。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也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乃至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精心預設,為生成導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只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只有課前的成竹在胸,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因此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如在匯報分的結果時,第一組孩子說: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是一類。由于我在備課時就預想過學生可能有兩種分法,所以當這位學生說出這種分法時,我從容地把球扔給學生,然后引導全體學生共同討論這種分法是否有理。(絕大部分孩子都是分三類)經過激烈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認同:角分兩類或者三類都是可以的。這樣更加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當然教學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的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因此在圍繞學生發展精心設計的基礎上,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在變動不已的課堂中發現、判斷、整合信息,適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進程或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現有的數學現實,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總之,新教材給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戰。作為一線的我們應該創造性地利用和挖掘教材資源,精心設計,讓新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煥發勃勃生機。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十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十篇01-2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十篇02-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十篇01-07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十篇01-3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六篇01-2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5篇01-18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十篇01-2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十篇01-19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十篇01-17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十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