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9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本學期總第 課時】
【本單 元 第 課時】
【課 題】:【本學期總第 課時】
【本單 元 第 課時】
【課 題】:積累運用一2
【課 型】:復習積累
【主 備 人】:杜建民
【教 學 目 標 】:
1.通過查閱家鄉的風景或名勝的有關資料,培養查閱資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愛家鄉、愛自然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和組精神。
3.培養學生說話順序、說出事物特點的能力。
【重 難 點關 鍵】:
重點:培養學生說話按順序、說出特點的能力。
難道:培養查閱資料的能力。
關鍵:培養學生 的合作能力。
【教 具 準 備 】:
圖片 投影儀
【教 學 內 容 】:
一、展示資料。
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家鄉風景、名勝的資料。
小組交流,豐富學會上讀家鄉的了解,為學會上的口語交流做鋪墊。
二、明確任務。
1.我們家鄉有不少優美的風景、名勝,我們能給前來參觀的游客當一回導游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做小小導游員,向游人們介紹家鄉的風景和名勝。
2.怎樣才能當好這個導游員呢?讀讀要求,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話;-
(2)按照游覽的順序,把風景或名勝講清楚,講出特點。
(3)講出感情。
(4)耐心解答聽著的問題。
三、介紹風景,抓組特點。
1.小組內介紹:向友人介紹家鄉的什么風景、名勝。注意說出名勝的特點,可以把你搜集的有關資料展示給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薦一到兩名同學當小導游。全班同學當游客。
3.情景模擬: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景點,選擇喜歡的導游員,組成旅游團,進行“游覽”。
四、教師小結。
【教 學 反 思 】:
【課 型】:復習積累
【主 備 人】:杜建民
【教 學 目 標 】:
1.通過查閱家鄉的風景或名勝的有關資料,培養查閱資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愛家鄉、愛自然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和組精神。
3.培養學生說話順序、說出事物特點的能力。
【重 難 點關 鍵】:
重點:培養學生說話按順序、說出特點的能力。
難道:培養查閱資料的能力。
關鍵:培養學生 的合作能力。
【教 具 準 備 】:
圖片 投影儀
【教 學 內 容 】:
一、展示資料。
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家鄉風景、名勝的資料。
小組交流,豐富學會上讀家鄉的了解,為學會上的口語交流做鋪墊。
二、明確任務。
1.我們家鄉有不少優美的風景、名勝,我們能給前來參觀的游客當一回導游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做小小導游員,向游人們介紹家鄉的風景和名勝。
2.怎樣才能當好這個導游員呢?讀讀要求,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話;-
(2)按照游覽的順序,把風景或名勝講清楚,講出特點。
(3)講出感情。
(4)耐心解答聽著的問題。
三、介紹風景,抓組特點。
1.小組內介紹:向友人介紹家鄉的什么風景、名勝。注意說出名勝的特點,可以把你搜集的有關資料展示給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薦一到兩名同學當小導游。全班同學當游客。
3.情景模擬: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景點,選擇喜歡的導游員,組成旅游團,進行“游覽”。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本課生字6個“應、樁、斧、廠、音、燃”;能正確填寫量詞。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鳥兒和樹樁、大門、女孩等不同的語氣。
3、繼續學習默讀的方法,養成邊默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4、體會鳥兒失去朋友的悲傷心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發展規律,人類不能肆意地破壞自然,懂得保護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本課生字6個,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鳥兒和樹樁、大門、女孩等不同的語氣。
2、體會鳥兒失去朋友的悲傷心情,懂得保護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媒體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媒體:瞧,一只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它的好朋友——大樹唱歌,大樹搖曳著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著……多么歡樂的時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鳥兒必須離開大樹,飛到南方去,于是大樹對鳥兒說(出示句子)
2、好朋友就要分離了,同桌演一演鳥兒和大樹的道別。(注意讀好小鳥的話)
3、師:鳥兒和大樹依依惜別,明年他們還會見面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11課《去年的樹》
4、出示課題,齊讀
說明
直奔主題,讓學生盡可能快地接觸文本,防止因過多提問消耗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大樹。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現。于是鳥兒問了、和,最后見到了的大樹。
2、交流
3、默讀,用直線劃出鳥兒和樹樁、大門、小女孩的三組對話
4、交流、出示
三、研讀對話,讀中感悟
1、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2、指名幾組讀對話,其余學生點評(感受鳥兒的焦急、擔心和傷心)
3、好朋友不見了,鳥兒是多么地牽掛啊!這回請你和同桌合作,選擇一組對話,發揮合理的想像給鳥兒說的話加上提示語,練習朗讀。
4、大家讀得都很用心,把鳥兒對大樹的無限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感動。誰愿意來演一演這只深情的鳥兒,在演之前再讀讀它說的話,要努力記住。
說明
一人演鳥兒,其余同學演配角。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覺中把學生帶入文本的情境。
5、鳥兒對大樹的這種焦急、牽掛、擔心就是奉獻給大樹的最珍貴的友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味這個動人的故事,師生配合讀3-12節。
四、加深感悟、升華情感
1、師引讀最后一節
2、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嗎?
1)鳥兒為什么要對燈火唱歌?
2)鳥兒為什么盯著燈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說明
這里要鼓勵學生多角度發表自己的想法,如:它用自己的歌手寄托對好朋友的思念;它非常想念大樹,舍不得離開它;鳥兒去年答應大樹要來看它的,它很守信……
3、說話訓練
示: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說:“。”接著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說:“。”
4、回歸課題
去年的樹,今年已不復存在,讓我們無限留戀地說——(讀題)
去年的樹,為什么不復存在?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思考,讓我們意味深長地讀——(讀題)
五、課外拓展
鳥兒依舊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飛回來了,看見了怎樣的景象?會怎么想?怎么說?
關于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所以部分簡單的生字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完成。對于讀音較難、字形復雜的生字教師可以單獨加以指導,但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結構,而是對其鞏固復習。這雖不是課文教學的主要部分,卻是教學的重要部分。本堂課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難,“樁”和“燃”可以用形聲字的規律記憶,“應、廠、音”這三個字,大部分學生平時都已經認識了,難是難在“應”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藍”的讀音混淆,所以這兩個字的讀音要重點關注的。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表演朗讀,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這一過程中,用“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這里,找她的好朋友樹來了。可是,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這句話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語文教學,永遠離不開聽說讀寫,永遠是在想一想、讀一讀,讀一讀、想一想,想一想、寫一寫這樣的過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課中,讀、想、寫并不是人為割裂的,讀為想打下了基礎,而想象寫話又能促進更好地讀,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人文內涵的理解將一步一步加深。對課文結尾這部分的處理,特別是兩個“看”字的想象說話與朗讀,也想體現這一點。在充分朗讀、想象的基礎上,學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學生的語言選擇是開放的,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調控能力,幫助學生用規范的語言表達,并及時記錄好的詞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素材。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了解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獨有的風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獨有的風俗習慣。
教具準備:
教法、學法:
幻燈、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導入
1、 同學們,你們聽過“潑水節”嗎?
2、 簡介潑水解
3、 傣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這一年一度的潑水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 自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
2、 出示
潑水節 木桶 互相 濕淋淋
吉祥 幸福 不肯離去 鳳凰花
西雙版納 賽龍舟
A自由讀
B這課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哪些字的讀音。
C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
D去拼音讀
E教學生字字形
F把書翻到生字表,按筆順描紅
3、 全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4、 開火車讀,師生評議
5、 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
6、 討論交流
A西雙版納: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 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3、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傣族人民過節時的歡樂心情。
教具準備:
幻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導入
春意盎然,草長鶯飛,當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遍翡翠般綠的西雙版納時,
傣族人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歡樂的潑水節》,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潑水節時那熱鬧歡快的場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節讀課文,評議。
三、學文
(一)、第一小節
1、指名讀。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讀一讀。
3、小朋友知道了,潑水節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這個讓大家期盼已久的節日到來的時候,傣族人民會是怎樣的心情?
4、指導讀出高興激動的語氣。
(二)、第二小節
1、這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人們是怎樣歡度的?自由讀第二小節,說說潑水節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2、交流:你從哪些地方感覺潑水節很熱鬧,很歡樂的?
3、指導朗讀。
4、你想親眼看看潑水節時那熱鬧的場面嗎?觀看圖片:歡樂的潑水節
5、帶入情境:如果這一天,你和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同學一起來到了大街上,參加潑水節,你會怎樣潑水呢?
6、質疑:為什么大家渾身濕淋淋的,臉上卻笑開了花呢?
7、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是呀,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水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從頭到腳全身濕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樣高興,臉上也都笑開了花。大街上,歡樂的人們互相潑灑,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在陽光的映射下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歡樂的海洋。
8、齊讀第二小節。
(三)、第三小節
1、引讀
2、歡樂的潑水節這天,人們還舉行了很多其他活動呢!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讀一讀嗎?
3、出示。讀一讀。
4、練習:大家唱著( 的)歌,跳著( 的)舞,賽起了( 的)龍舟,放起了( 的)煙火,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
5、指導朗讀。
6、潑水節這天,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盡情地潑,盡情地澆,盡情地唱,盡情地跳,他們互相慶賀,互相祝福,是多么快樂啊!學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大聲地說出來嗎?
四、指導背誦。
五、作業:
1、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56支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俗和最盛大的節日。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和幾個小朋友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對此進行研究。
2、我國最盛大的節日是什么節?請你說一說或畫一畫節日時的情景。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導學生發現反義詞在詞義上特點,并通過反義詞識字。初步認識反義詞。
2、讓學生依照例句說句子,使學生感知感嘆句和陳述句的句式特點。
3、通過朗讀訓練,使學生擴大閱讀量,積累語言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發現近義詞的特點。
2、教給學生說句子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自己借助拼音讀一讀六組反義詞,再讀讀學習伙伴的話:說說自己發現這幾組詞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師生共讀:注意讀準字音。
3、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讀音。
4、認讀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讀音。
5、給生字找朋友:口頭組詞。
6、同桌之間互相說反義詞,看誰知道的多。
(二)日積月累
1、會選。
(1)讀詞語卡片上的詞語。
(2)出示“中心、中央”: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3)小結:像這樣意思相近的詞語我們叫近義詞。
(4)你能找到其他詞語的近義詞嗎?
著名—有名
特別—非常
漂亮—美麗
2、讀讀說說。
(1)讀第一句話:你看到的花壇是什么樣的?看到美麗的花壇有什么想法?怎么讀這句話?指名讀。
(2)模仿第一句說說第二句。
(3)填空。
(4)讀讀你寫的句子。
3、我會讀。
(1)自己朗讀:圈出不認識的字提出來。
(2)指名朗讀、同桌互讀、師生接讀。
(3)試著背誦。
(三)口語交際
1、讀題目要求,明確口語交際的內容。
2、準備好風景名勝的資料。
3、展示資料,選擇伙伴。
(1)說自己介紹的風景名勝是哪里,相同的學生結為一個“旅游團”。
(2)完成分組。
4、分組交流:
(1)小組同學商量選擇交流的方式。
①“導游”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和知道的情況,“游客”提問,“導游”解答。
②“導游”在介紹的過程中,“游客”隨時提問,導游靈活安排介紹和答問兩方面的內容。
③游客先提問,導游一一作答,然后“導游”再介紹游客沒有問到而自己覺得有必要介紹的情況。
(2)各組代表在全班介紹風景名勝。
(3)其他小組自由提問。
(4)評選“最佳導游”和“最受歡迎的游客”。
(四)展示臺
1、展示課外識字成果。
2、展示自己搜集的與課本學習相關的明信片。
3、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能。
(五)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三
反義詞:
近義詞:
進——退
買——賣
著名——有名
快——慢
正——反
特別——非常
安全——危險
復雜——簡單
漂亮——美麗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6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 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抽屜原理,并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學具準備】
每組都有相應數量的盒子、鉛筆、書。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引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上課之前,先做個小游戲:老師這里準備了4把椅子,請5個同學上來,誰愿來?(學生上來后)
師:聽清要求 ,老師說開始以后,請你們5個都坐在椅子上,每個人必須都坐下,好嗎?(好)。這時教師面向全體,背對那5個人。
師:開始。
師:都坐下了嗎?
生:坐下了。
師:我沒有看到他們坐的情況,但是我敢肯定地說:不管怎么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我說得對嗎?
生:對!
師:老師為什么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呢?道理是什么?這其中蘊含著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原理。下面我們開始上課,可以嗎?
【點評】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搶椅子游戲開始,讓學生初步體驗不管怎么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使學生明確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一種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
二、通過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出示題目:有3枝鉛筆,2個盒子,把3枝鉛筆放進2個盒子里,怎么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
師: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 (3,0) (2,1)
【點評】此處設計教師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于學生觀察、理解,有利于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師:5個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3支筆放進2個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筆?
是:是這樣嗎?誰還有這樣的發現,再說一說。
師:那么,把4枝鉛筆放進3個盒子里,怎么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
(4,0,0)
(3,1,0)
(2,2,0)
(2,1,1),
師:還有不同的放法嗎?
生:沒有了。
師:你能發現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總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師: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兩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師: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過操作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
師:把3枝筆放進2個盒子里,和把4枝筆飯放進3個盒子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這是我們通過實際操作現了這個結論。那么,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也能得到這個結論呢?
學生思考組內交流匯報
師:哪一組同學能把你們的想法匯報一下?
組1生:我們發現如果每個盒子里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里,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能結合操作給大家演示一遍嗎?(學生操作演示)
師:同學們自己說說看,同位之間邊演示邊說一說好嗎?
師:這種分法,實際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眾:平均分
師:為什么要先平均分?(組織學生討論)
生1:要想發現存在著總有一個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個盒子里,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這樣分,只分一次就能確定總有一個盒子至少有幾枝筆了?
師:同意嗎?那么把5枝筆放進4個盒子里呢?(可以結合操作,說一說)
師:哪位同學能把你的想法匯報一下,
生:(一邊演示一邊說)5枝鉛筆放在4個盒子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6枝筆放進5個盒子里呢?還用擺嗎?
生:6枝鉛筆放在5個盒子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7枝筆放進6個盒子里呢?
把8枝筆放進7個盒子里呢?
把9枝筆放進8個盒子里呢?
:
你發現什么?
生1:筆的枝數比盒子數多1,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的發現和他一樣嗎?(一樣)你們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說一遍。
【點評】教師關注了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體個數必須要多于抽屜個數,化繁為簡,此處確實有必要提領出來進行教學。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只要放的鉛筆數盒數多1,總有一個盒里至少放進2支。通過教師組織開展的扎實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的有興趣,發展了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5只鴿子飛回4個鴿籠,至少有2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里,為什么?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說理活動。
師:誰能說說為什么?
生1:如果一個鴿籠里飛進一只鴿子,最多飛進4只鴿子,還剩一只,要飛進其中的一個鴿籠里。不管怎么飛,至少有2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里。
生2:我們也是這樣想的。
生3:把5只鴿子平均分到4個籠子里,每個籠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個籠子里,就能保證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同一個籠里。
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飛到任何一個鴿籠里都能保證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一個個籠里,所以,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同一個籠里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許多同學沒有再擺學具,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說明存在總有一個鴿籠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一個個籠里。
師:同意嗎?(生:同意)老師把這位同學說的算式寫下來,(板書:54=11)
師:同位之間再說一說,對這種方法的理解。
師:現在誰能說說你對總有一個鴿籠里至少飛進2只鴿子的理解
生:我們發現這是必然存在的一個現象,不管鴿子怎樣飛回鴿籠,一定會有一個鴿籠里至少有2只鴿子。
師:同學們都有這個發現嗎?
生眾:發現了。
師:同學們非常了不起,善于運用觀察、分析、思考、推理、證明的方法研究問題,得出結論。同學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許多,那么讓我們再來看這樣一組問題。
(二)教學例2
1.出示題目: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把7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把9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師巡視了解各種情況)
2.學生匯報。
生1: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如果每個抽屜里先放2本,還剩1本,這本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3本書。
板書:5本 2個 2本 余1本 (總有一個抽屜里至有3本書)
7本 2個 3本 余1本(總有一個抽屜里至有4本書)
9本 2個 4本 余1本(總有一個抽屜里至有5本書)
師: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師:觀察板書你能發現什么?
生1:總有一個抽屜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師:如果把5本書放進3個抽屜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生:總有一個抽屜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里,每個抽屜里先放1本,還剩2本,這2本書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兩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師:到底是商+1還是商+余數呢?誰的結論對呢?在小組里進行研究、討論。
交流、說理活動:
生1:我們組通過討論并且實際分了分,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生2: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里,每個抽屜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個抽屜里再各放1本,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
生3∶我們組的結論是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師: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樣才能夠確定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個物體呢?
生4:如果書的本數是奇數,用書的本數除以抽屜數,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會發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商加1本書了。
師:同學們同意吧?
師:同學們的這一發現,稱為抽屜原理, 抽屜原理又稱鴿籠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里克雷原理,也稱為鴿巢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抽屜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下面我們應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
3.解決問題。71頁第3題。(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小結:經過剛才的探索研究,我們經歷了一個很不簡單的思維過程,我們獲得了解決這類問題的好辦法,下面讓我們輕松一下做個小游戲。
【點評】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數除法 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學生借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書盡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里,看每個抽屜里能分到多少本書,余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比平均分得的書的本數多1本。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三、應用原理解決問題
師:我這里有一副撲克牌,去掉了兩張王牌,還剩52張,我請五位同學每人任意抽1張,聽清要求,不要讓別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請大家猜測一下,同種花色的至少有幾張?為什么?
生:2張/因為54=11
師:先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測:舉牌驗證。
師:如有3張同花色的,符合你們的猜測嗎?
師:如果9個人每一個人抽一張呢?
生:至少有3張牌是同一花色,因為94=21
四、全課小結
【點評】當學生利用有余數除法解決了具體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屜原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1.會認“鳳、凰、恩”等12個生字;會寫“龍、柏、潑”等12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會結合插圖學習課文。4.感受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熱愛。5.有興趣了解各民族的節日。重點難點感情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教具準備1.潑水節的錄象。2.教師用沒有拼音的詞卡字卡。3.掛圖。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錄象導入4′
⒈同學們,“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讓我們一起跟著電視機鏡頭去跟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吧!
⒉(板書課題)請大家一起讀課題。
⒊學生主動說。
⒋是啊,在錄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過節的時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裝,跳著舞,互相潑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潑水節都十分熱鬧,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人民來說是難忘的呢。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吧!要求:小聲地自由讀,不認識的字注上符號。
⒈看錄象。
⒉齊讀課題。
⒊為什么“難忘”呢?
⒋學生自由讀。
集中
識字
⒈(出示“我會認”圖標)
先用教師的帶拼音的字卡學習。
⒉(換沒有拼音的詞卡)。拼音都不見了,你們還認識嗎?
⒊(換沒有拼音的字卡)詞語變成了單個生字,你還能認讀嗎?
⒈借助拼音認讀生字并組詞語認讀。
⒉學生讀下面不帶拼音的生字詞。
⒊學生讀生字
⒋同學們真能干,能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記生字的嗎?
⒋①我預習了課文,我已經把課文讀了三遍了。②我每天上學都會路過一個咖啡店,我總看到咖啡這兩個字,我就認識這兩個字了。③我把生字編成小謎語來記,說兩個給大家猜猜吧:依山而立(端);因為有心(恩)。
朗讀感悟14′
⒈這么多的生字大家都認識了,那我們就再來一起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人民來說是難忘的呢。
⒉小朋友請你和我們一起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指導讀好長句子:“因為……”(可以根據情況再讓男、女聲各讀一遍)
⒊是啊!“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特別高興。(師生呼應讀第三至五自然段):那天早晨……
⒋(指導看插圖),同學們,你們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嗎?
⒌通過看圖,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熱情洋溢的氣氛,同學們,我們再來朗讀三、四、五自然段吧。大家說說,想怎么讀。
⒍好,那我們就分兩個小組賽讀吧,看哪個小組讀得更好。
⒈①三位學生讀完課文:1、2段一人讀;3、4、5段一人讀;6、7、8段一人讀。②我知道了,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在1961年和傣族人民共同歡慶了潑水節,所以這一年的潑水節非常難忘。
⒉齊讀一、二自然段。
⒊師生呼應讀。
⒋學生看圖說話。
⒌分小組比賽讀。
⒍賽讀。
⒎聽著同學們熱情洋溢的朗讀,我仿佛也成為傣族人民的一員,與衣著傣族服裝的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
⒏請同學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一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⒐同學們,我們現在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你會是一種什么心情?我們再讀一讀課文,看誰能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
⒑我從大家的朗讀中聽到了高興,
聽到了快樂,
還聽到了激動和興奮。讓我們在展示讀中去表達我們心里的感動吧。
⒒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真受感動,1961年的潑水節多么令人難忘啊!傣族的潑水節多么熱鬧啊!
齊讀六、七、八段。
⒑展示讀(讀句、段、篇均可)。
⒒①我還知道彝族有火把節,也很熱鬧。②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放鞭炮,熱鬧極了。3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我喜歡過端午節。
作業練習及指導寫字
5′
⒈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詞語了。這節課,你們又能積累哪些詞語呢?請同學們畫一畫,再練習用詞語寫話,一會兒向大家展示。
⒉請同學們看49頁上的“我會填”,有沒有什么發現?
⒊好吧,我們來開火車組詞語比賽,每人根據不同的音組詞語,不能組別人已經組過的。
⒊下面請小朋友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詞語寫在括號里。
⒋這一課要寫的字很多,請大家先看看這些字,說說應該注意什么呢?
⒌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請大家看鳳凰這兩個字。它們倆哪兒長得像呢?
⒍請大家看老師寫這兩個字,想想,寫幾字頭應該注意什么呢?
⒎對。(范寫“藝”)請看,如果這個橫折彎鉤寫得像藝字下面的橫折彎鉤一樣了,里邊的“又”和“皇”就沒有地方待了。好了,現在請大家把這些字寫兩遍吧。
⒏評字。
⒉①我發現這些字都是多音字,②是要求我們用多音字不同的讀音組詞語。③老師,我們進行組詞語比賽,好嗎?
⒊開火車組詞語比賽
⒊填空
⒋(1)腳的右邊是單耳旁,不能寫成雙耳旁。有三個部件,中間高,兩邊低。(2)鮮的左下橫要變成提。(3)壽的第三橫要寫長,撇要寫得*左邊,起筆在豎中線上,給下面的寸留出空來。(4)敬字右邊是反文,是四筆寫成的。(5)鳳里面是又不是
⒌都有幾字頭。
⒍撇一定要寫成豎撇,橫折彎鉤的折不能向里收,不能寫成藝術的藝那樣。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學生的學習參與面,減小差距。努力作好教學工作,在這一學期中,下文將準備了初中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數學教研提倡嚴謹、科學、務實,以《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教材目標及要求:
1、因式分解的重點是因式分解的四種基本方法,難點是靈活應用這四種方法。
2、分式的重點是分式的四則運算,難點是分式四則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3、數的開方的重點是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要領及求法,難點是算術根與實數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重點是二次根式的化簡與計算,難點是正確理解和運用公式
5、三角形的重點是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難點是推理入門。
6、四邊形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難點是平行四邊形與各種特殊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以及中心對稱。
7、相似形的重點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及平行線段之間比的`相等關系。
三、教學措施:
1、加強教學技能,面向全體學生。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和興趣、特長等不盡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組織教學時,應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并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余力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特別予以關心,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
2、主動理性學習洋思教學經驗,打造高效課堂。
3、改革作業結構減輕學生負擔。將學生按學習能力分成幾個層次,使每類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
4、課后輔導實行動態分層,及時輔導。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約13課時2。23—3。8
第二章《分解因式》約6課時3。9————3。16
第三章《分式》分式約10課時3。17———3。30
第四章《相似圖形》期中考試約20課時3。31———5。12
第五章《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約7課時5。12———5。26
第六章《證明一》你能肯定嗎約9課時5。26———6。15。
期末復習約9課時6。16———7月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知識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探究藝術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芼(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多媒體顯示:
關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夜長長相思不斷,
在河心小小洲上。盡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長和短水邊荇萊,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萊長短不齊,好姑娘苗苗條條,
采荇菜左右東西。彈琴瑟迎她過來。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水荇萊長長短短,
采荇人左揀右揀。
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條條,
睜眼想閉眼也想。娶她來鐘鼓喧喧。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于《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么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兩組負責一節的分析鑒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組為主,另一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嗚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向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
聽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極有層次,語約義豐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幻由情生,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愿望。
板書:
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涂飾,或說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說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
3、學生再讀《關雎》,同時在頭腦中再現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1、提問:本文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
教師小結:《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
同時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當然也就最樂于為人們所采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
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表現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衛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對后世詩歌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認為它是“興”,因為先說雎鳩,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認為是“比”,因為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摯鳥。
生3: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
……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布置作業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合注釋,串解大意。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 過程與方法:創設學生提問的氛圍,逐層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
3、 情感與態度: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二、重點:
創設學生提問的氛圍,逐層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難點:
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情感
四、教具:
幻燈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你們對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2課《梅花魂》,讀課題,質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體感知:
打開書,默讀課文,你認為哪些語句能解答你剛才的問題
用筆劃下來,可以在邊白處作簡單的批注。
(三)深入學習:
讀讀你畫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邊的同學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以下內容隨學定教)
1、(13)段相關內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學生談理解,讀出體會來
②理解中國有氣節的人和梅花一樣
③加入課外資料:我國古代有氣節的人物
過渡語
④這位身在異鄉的華僑老人,會怎樣對“我”說這段話呢?
(指讀13段)
⑤外祖父這么珍愛這幅墨梅圖,為什么把它送給我呢?
2、(3)自然段相關內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愛惜”墨梅圖
②借助外祖父的話理解“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
過渡語
3、(2、7、10、15、16)自然段相關內容
①外祖父給我讀思鄉的詩句,想象當時的情景讀一讀詩句
②想想外祖父還會給我講關于祖國的什么呢?
③課件:祖國的地圖,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⑤簡單談,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關內容
過渡語
(四)回歸整體
1、填空:“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總使我想起_____。”
2、結束語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9篇】相關文章: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7篇02-08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10篇02-06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十篇01-1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9篇01-1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十篇01-1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十篇01-13
【熱門】設計方案范文匯總6篇02-12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02-1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2-1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6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