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夢溪筆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夢溪筆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能初步把握作者在兩則短文中所寫的中國古代生物治蟲和建筑技術方面的內容。
2.通過研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簡潔生動、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3.初步理解和積累有關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子。
教學重點:
1、古代科學成就。
2、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一、知識卡片
文言文翻譯小常識
(1)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必須遵循下面三條原則:
1.信。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也不隨意增減意思,也就是不走樣。
2.達。譯文要明白通順,符合現代漢語的表述習慣,沒有語病。
3.雅。譯文語言要盡量優美一些,能表現出原文的語言風格和藝術水準。就初中生而言,第三點是較高的要求,但前面兩點是必須做到的。
(2)文言文翻譯口訣:
通讀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意,保留不譯。句中省略,括號補齊。
如遇倒裝,調整語序。偏義復詞,刪去襯字。同義連用,只留其一。
個別虛詞,無法翻譯;沒有影響,不妨刪去。古今異義,辨析仔細,
以今換古,要合愿意。直譯為主,輔以意譯,忠于原作,貫通順利。
二、自主學習
1、我搜集到的關于作者的資料是:
2.作品概述:
3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胠篋()旬日()其喙有鉗()
mi束()大rang()土中狗xie()
4.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忽有一蟲生()(2)其喙有鉗()
(3)悉為兩段()(4)旬日子方皆盡()
(5)土人謂之“傍不肯”()(6)錢氏據兩浙時()
(7)方兩三級()(8)而動如初()
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人皆伏其精練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布瓦,上輕,故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皆伏其精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體感知
7.《以蟲治蟲》記敘了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秋天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說明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面蟲害,是促進農業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
8.《梵天寺木塔》記敘了建筑家喻皓解決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現了我國古代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四、合作探究
9、《以蟲治蟲》中,哪一種蟲簡紹得比較詳細?作者這樣處理的目的是什么?
10、《梵天寺木塔》中,作者為什么詳細記敘喻皓的語言和“塔遂定”的原因?
11、從《梵天寺木塔》中找出側面表現喻皓建筑技藝高超的句子,寫在下面。
12、動物中還有那些天敵?小組比賽。
13、在現今農業生產中,多采取噴灑農藥的方式治蟲,讀了《以蟲治蟲》這篇短文,你覺得其所涉及的內容在今天有什么積極意義?
夢溪筆談教學設計2
一、教學設想
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疏通文意仍是重難點,因此,掌握一些常見的實詞和虛詞仍是本文的學習目標之一,同時《課程標準》閱讀部分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以“通譯選文,明確大意”為另一學習目標。好在本文二則的故事性比較強,且注釋較詳,加之有一定的文言基礎,疏通文意的難度不是太大,宜采用小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內解決,體現自主和合作意識。并通過練習二、三、四來檢測目標的達成情況。
另外,本單元是以“關注科學”為主題,而《夢溪筆談》是宋代科學家沈括記錄的我國古代,尤其對當時科學發展和先進技術的情況的書,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在本課選的兩則中體現了我國古代什么樣的科學思想?你在生活中有何啟發?(或如何運用這些思想的?)
引導學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發現的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并簡單說明其原理,為后面寫作簡單的說明文作準備。
二、教學過程
1、導入語設計:由“三聲夸克”引入“夢溪筆談”
2、學生自己了解沈括及《夢溪筆談》,教師進行強調:沈括,北宋政治家、科學家,作品夢溪筆談的內容等。
3、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仔細閱讀課文。
4、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教師可通過范讀糾正學生錯誤。
5、學生進行討論,將不懂的字詞板書在黑板上,由學生自己,討論,如果解答得不準確,就由教師予以糾正。
6、學生自己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
7、走進課文,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理解:
教師設置問題:
(《以蟲治蟲》):
a、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b、"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有哪些?
c、這則短文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梵天寺木塔》):
a、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決了塔動了的問題?
b、寫眾人對此事的反應目的是什么?
8、師生共同討論以上問題,明確答案后,對二則文章進行討論:
問題一:《以蟲治蟲》中消滅害蟲的文法,對我們今天有何啟發?你能再舉一例嗎?
問題二:這兩篇文章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些偉大成就?
問題三:簡潔生動的語言在課文中是怎樣體現的?
問題四:你能說出這兩則短文還有什么特點嗎?對你的寫作有何借鑒?
9、討論“探究、練習”第一、二題。
10、學生朗讀課文,完成遷移訓練、
夢溪筆談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能熟練朗讀課文。
2、能對照頁下注釋,利用工具書,翻譯兩篇文章。
課前學習讀準字音,初步疏通文意。
學習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留下了許多偉人光輝的身影,其中就有北宋時期著
名的科學家、政治家沈括。他撰寫了一本標志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夢溪筆談 》,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其中的兩篇代表作品。
二、 學生活動:自由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三、 在此基礎上,全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比賽,評選朗讀優勝小組。
評選標準:
1. 能讀準字音
2、朗讀熟練
3、停頓自然
四、學生活動:利用頁下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作好記錄。
五、小小組合作,解決在疏通文章時遇到的困惑,如小小組不能解決,可由師生
共同討論解答。
六、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八、 課后學習
a) 能正確解釋文中重要的字詞。
b) 熟練背誦全文。
c) 積累有關我國古代科學、藝術等成就的材料,準備課上交流。
《 夢溪筆談 》二則 ( 二 )
學習目標:
1. 能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小組表演,豐富課文內容。
2、課上交流收集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藝術成就的材料。
學習步驟:
一、 檢查上堂課學習效果。
二、 《以蟲治蟲》反映的是農業生產上的生物防治。這種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
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
學生討論: 你還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它例子嗎?
三、 揣摩人物心理,展開豐富想象,小組合作表演。
表演情節:匠師密派其妻問塔動之因。
四、小組表演,師生共同點評。
四、 中國古代科學成就卓越,在世界史都散發著奪目的光彩。
學生交流收集的展現我國古代科學、藝術等方面成就的材料。(可以不拘形式)
九、 課后學習
整理交流的資料。出一期以此為專題的.黑板報。
夢溪筆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會“歲”、“穰”、“患”、“貽”等常見文言實詞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虛詞意義或用法,熟練翻譯課文。
2、掌握本文簡潔、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3、了解《夢溪筆談》及作者沈括
二、過程與方法
1、生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引導學生對照注釋了解課文大意。
2、分組學習,相互質疑,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3、師生互動,欣賞分析,教師和學生相互問答,共同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
4、學習本文簡潔生動,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三、作品主題
《夢溪筆談》這部中國文化史上的綜合性筆記體巨著,總結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學所達到的高度成就。《以蟲治蟲》給予我們“生物防治”、“環保”等方面的思考和啟示。學習《梵天寺木塔》讓學生了解我國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的成就,感受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激發了熱愛科學的熱情,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請學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關本課的圖片、資料,教師作總結,并點評準備材料,準備得最詳細。
三、學生自主學,疏通文意。
1、學生根據手中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自讀課文,分小組交流:字音、字形、字義、語句意。
2、集體討論探究,教師作歸納。
(1)字音、字形部分:
喙(hui)穰(rang)梵(fan)胠(qu)篋(qie)履(lu)貽(yi)釵(chai)
(2)字義部分
大穰:莊稼大豐收方:才級:層患:嫌、擔心貼:贈給但:只
蓋:因為伏:通“服”胠篋:從旁邊打開箱子以:用悉:全之:結構助詞的
其:代詞,它的
(3)語段意:(重、難點)
方為秋田之害:
譯:正要成為秋田里莊稼的禍害。
則以鉗搏之,悉為二段:
譯:就用嘴上的鉗子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
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譯:十天后,子方蟲全部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
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譯: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嫌它晃動。
未布瓦,上輕,故為此。
譯: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
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譯: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辦,塔身就穩定了。
人皆服其精練
譯: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根據大家剛才的集體探討對課文的了解、學生在次自習課文,簡述文章主要內容。
答案:《以蟲治蟲》記敘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作物獲得豐收。
《梵天寺木塔》記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結構整體性以解決“塔動”問題的生動事例。
四、聽老師讀課文,再次整體感知課文,注意停頓和重音,學生交流互讀。
五、布置作業
1、悉課文內容,掌握字音、字義、會翻譯語段。
2、背誦課文。
3、完成書后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作業檢查
小組間互相提問(字、段翻譯,課文背誦)。
二、合作探究,賞析課文,完成問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傍不肯”這種蟲子的形狀和消滅“子方蟲”的辦法。
2、歲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害蟲天敵的出現,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增產,保護了生態環境。
3、動物中還有哪些天敵,學生比賽發言。
例如:貓——鼠青蛙——害蟲
4、那么,請同學們談談你們對現代農業的看法。
要點:糧食增產,農藥的使用對人體有害。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提倡綠色農業。
5、論《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現當時解決“塔動”問題之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要點:“動如初”表現建筑工匠的認識和實踐都未能解決問題,“無可奈何”一詞也寫出了大家對“塔動”無計可施。
作用:為后面喻皓輕易解決難題作了鋪墊,反襯其技藝高超。
6、《梵天寺林塔》寫人著墨不多,卻很生動。
“密使其妻”寫出匠師怎能樣的心態?一個“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樣的心理活動?
討論要點:匠師認為“塔動”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輕”,可實踐的結果讓匠師很難堪。為了向錢帥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見喻皓的妻子,請求喻皓解決塔動難題。“密使其妻”寫出了匠師的難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對匠師無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現出他對解決“塔動”胸有成竹。
7、用自己的話說說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決了“塔動”這一難題?
8、學生討論,舉例說明本文寫作特點。
要點:(1)詳略得當如《以蟲治蟲》觀突出以蟲治蟲這一中心,對“傍不肯”外貌、特征、剿滅子方蟲的情況介紹比較詳細而對“子方蟲”為害則一筆帶過。
《梵天寺木塔》對如何解決塔動,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作了傳神的描寫。
(2)生動簡潔
如:“方”“笑”“密使其妻”
9、《梵天寺木塔》體現了我國古代在建筑技術上的偉大成就,你還能說出我國古代還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長處于領先地位。
10、本課總結,學習了這兩篇課文對你有哪些啟發,各抒己見。
要點:A:綠色農業環保可持續性發展
B:為國家的過去的發達自豪
一種責任感,使命感,為使現代科技水平領先世界而自強不息。
夢溪筆談教學設計5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沈括在我國科學史上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2、掌握課文中的常見文言文實詞詞義,如:“歲”、“穰”等。
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簡單用法,如:“之”、“其”、“以”等。
3.發揮想象,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簡短的文言故事。
4.品味欣賞課文簡潔生動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沈括豐碩科學成就,激勵他們獲取積極上進的人生態度。
過程與方法:朗讀引導、點撥、質疑合作、激趣、想象、品味賞析、拓展。
教學重點:充分發揮想象,將簡短的文言科技小品文改編成情節生動的小故事。
教學難點:品味欣賞課文簡潔而生動的語言。
教學用具:多媒體及常規用具。
一、子午書簡:
(屏幕展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當我們翻開中國的科學史猶如打開了巨大的百寶箱,里面裝滿了世上的珍奇異寶,光輝奪目,粲然輝煌,而其中有一部書卻像一顆無比美麗的珍珠藏于其中,這部書的作者及其作品和內容,就隱含在下面這幅對聯中,讓我們一起走進《子午書簡》了解一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考一考指名讀屏幕上對聯并明確其中所隱含的科學家的名字及其科學著作。
沈酣于東海西湖南州北國之游夢里溪山尤壯麗;
括囊乎天象地質人文物理之學筆端談論自縱橫。
看一看(屏幕上展示出沈括的簡單介紹)
提問:你了解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下了解。
對于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足夠優秀,我們往往會給他戴上一個某某家的帽子,比如歐陽修是文學家,祖沖之是數學家,趙普是政治家,張衡是物理學家,徐霞客是地理學家,華佗是醫學家,張騫是外交家,如果我們把這些帽子戴到一個人的頭上,你會不會覺得此人足夠的神奇和偉大呢?
更為神奇的是除了這些帽子,他的頭上還有工程師,農業專家生物學博士水利專家,兵器專家等幾頂光彩的帽子。他就是被英國學者李約瑟稱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他的科學著作《夢溪筆談》被稱為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天文歷法地理地質等。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一篇科學小品文《以蟲治蟲》。
讀一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朗讀課文。并注意屏幕上的朗讀提示。
指名讀屏幕展示的字音:狗蝎大穰喙旬日傍不肯
記一記在桌子上畫一畫寫一寫容易犯錯的字。
指名讀課文——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其他同學點評。
全班男女生比讀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并且相互做出評價。
二、含英咀華
譯一譯:
1、對照課下注釋獨自翻譯全文,遇有疑難的地方做記號關鍵字詞做評注。(邊讀邊圈點勾畫做評注)
2、與小組成員或同桌共同討論,互相解決疑難的字句。
3、小組內不能解決的疑難,提出之后全班同學幫助解決,如:“界”“皆”“悉”“以”“穰”等。
齊讀課文——讀懂句意
簡短的文字卻呈現出生動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如此生動有趣可謂妙趣橫生。
找一找課文中哪些內容都激起了你的濃厚興趣?
趣容:
題目:以什么蟲治什么蟲?蟲竟然也能治蟲聞所未聞
情節: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我們為農人擔憂也為他們歡喜喝彩
效果:神乎其神出手不凡立竿見影佩服佩服
滅蟲的方式:究竟以怎樣的方式滅的效果如此神奇
形狀: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蟲子嘴上長有鉗樣子如狗蝎子,激發我們的想象。
名字:耐人尋味思索再三愛憎分明果斷做事原則性強。
齊讀課文——讀出故事之趣味
品一品這篇文章內容的生動有趣,源于它的巧妙用字文意簡短之中卻體現豐富的含義,那就不妨讓我們找出一些巧妙用詞來。
妙詞: 方蟲災形勢嚴峻忽子方蟲來得突然讓農人措手不及
悉傍不肯功夫厲害皆傍不肯滅蟲速度快
蔽子方蟲數量多以功勞大
溫馨提示:原來寫文章用字關鍵在于巧,在于妙,而不一定在于多那我們大家在平時的寫作中,可要注意推敲一下用詞,相信你文章的魅力會倍增。
品讀課文讀出妙詞之韻味。
三故事時間
講一講:《以蟲治蟲》為我們記錄了一個生動的故事,但這個故事究竟是怎樣開始的?又是經歷了怎樣一個曲折的過程而結束的呢讓我們發揮一下自己的想象,把簡潔的文字改編成一篇生動形象的故事。
講述時的要求:聲音響亮,表述流暢。
故事情節完整,生動。
展開合理的想象,聲情并茂,輔之以動作及豐富的神情動態。
評一評:評價的要點:
情節的講述是否清晰準確?
文言詞語的意義理解是否恰當?
哪些情節是課文中提到的?
哪些情節是通過想象加上去的?
小插曲:說到它的樣子和名字我們不妨一睹其蟲中豪杰的颯爽英姿,千呼萬喚始出來呀!
先展示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所繪畫出的傍不肯的樣子圖片,有方正版的、形象版的、卡通版的,然后再展示傍不肯的真實風采,肯定學生的合理想象。
指名讀課文——讀出生動的故事味
四雕璞為玉
1、學習本文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文字的簡潔與優美之重要,不妨學以致用,我們先來對比兩組句子,感受對比修改前后語言效果的不同。
(1、“這學期,我們班來了一位新老師,我們的新老師姓李,我們叫她李老師。我們的李老師中等身材,留著短發。我們的李老師對我們可親熱啦!”?
參考方案:“這學期我們班新來了一位李老師,她中等身材,留著短發,對我們很親熱。”
(2、“叔叔把我送到家,連屋也沒進轉身便消失在雨幕中了。我想,我還沒來得及感謝他呢,我真后悔自己的反應那么慢。人家冒雨把我送回家,連屋子都沒進。這是多高尚的品德呀!難道這樣的人不應該感謝嗎?我真想追上去向他表示我的謝意,可是他已經消失在雨幕中。上哪兒去找他呢?都怪我行動太慢了。這樣做多對不起人家的一片心意啊!叔叔啊,叔叔,你太高尚了,和你比起來,我太渺小了,望著那白茫茫的雨幕,一種敬佩的心情不禁從我的心底油然而升。這就是我敬佩的一個人做的一件值得我敬佩的事。至今想起來還好像是發生在昨天一樣,使我難以忘懷。”
參考方案:“叔叔把我送到家,連屋也沒進轉身便消失在雨幕中了。望著那白茫茫的雨幕,一種敬佩之情從我的心底油然而升。”?
2、修改自己最近的一次習作,使文章的語言簡潔優美一些。
總結:學習這篇文章,讓我們領悟到文字簡潔之美,也讓我們感受到情節曲折之美,如果大家在閱讀中多一點積累,多一點感悟,在寫作時多一點斟酌,多一點推敲,相信我們的文章會因之而亮麗因之而精彩,文章的語言自會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預設構想:課堂容量較大,如果時間有限,就將修改練習留為作業,讓學生課下完成。
附板書:妙詞+趣容
作業:修改近期自己的一篇習作,并且對比修改前后的效果。
《梵天寺木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運用小組學習、合作交流等方法,探究文章的中心,賞析文章簡潔生動的語言和詳略得當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的成就,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研讀課文,探討人物形象、感知古代的科學成就
難點:積累文中出現的常用的文言詞匯,準確翻譯課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杭州曾經有一座木塔,名為梵天寺木塔。它名噪一時,但在歷史變遷中消失殆盡,如今已經沒有了。據史料記載,它始建于后梁貞明二年(916年),宋乾德二年(964年)重建。這節課,就讓沈括帶領我們一起去了解梵天寺木塔重修的經過。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2.學生輪讀,教師糾正節奏。
3.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4.分小組合作討論,結合注釋進行互讀互譯,相互質疑解答,嘗試翻譯課文。
5.全班交流,老師適時點拔,落實關鍵字詞句的意思。
明確:(1)[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錢氏王朝統治兩浙時,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嫌它晃動。
兩浙:浙東、浙西的合稱,相當于今浙江省及江蘇省的長江以南、茅山山脈以東地區。梵天寺木塔:始建于后梁貞明二年(916),八角九層,高三十七丈。宋乾德二年(964)重建。這里是指重建時的木塔。錢氏:指五代時割據浙江的吳越王及其子孫。方兩三級:(木塔)才建了兩三層。方,才。級,層。錢帥:(929—988),入宋后封吳越國王及天下兵馬大元帥。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患:擔憂。
(2)[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工匠師傅說:“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
云:說。布:鋪排。故如此:所以這樣。故,所以。如此,這樣,指木塔不穩定。
(3)[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于是就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
乃:順接連詞,當“于是,便”講。以:介詞,用。而:轉折連詞,當“但是”講。初:從前,當初。
以上是第一層,講建塔過程中關于塔身不穩定問題,工匠們的認識和實踐都未能解決。這里首先交代建塔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以一個“患”字,突出了“塔動”這一主要問題。塔“動如初”,說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決這一主要問題,因為“塔動”的關鍵不在于“未布瓦”。
(4)[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
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密:暗中,秘密地。使:派。其:他的,指匠師的。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貽:贈給。貽以金釵:即以金釵貽(之),用金釵送給她。以,用,把。金釵,舊時婦女別在發髻上的一種首飾。問:詢問,打聽。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因:原因。
(5)[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
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
此:這,指解決塔動問題。易:容易。耳:語氣詞,可不譯。但:只。訖:終了,完畢。實:使堅實。釘之:釘木板。釘,用為動詞,意思是用釘子釘。之,指木板。
(6)[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定了。
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言:話,言論,指上面喻皓講的一番話。遂:于是,就。
第二層,寫喻皓采用“布板”“實釘”的辦法,解決了“塔動”的問題。
“無可奈何”一詞道出了大家對解決“塔動”這一難題無計可施,反襯了喻皓很輕易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突出喻皓技術之高。“密使”“貽以金釵”,寫出了匠師為解決“塔動”問題,費盡心機,從側面反映出在當時解決“塔動”問題之難。對這一難題,一個“笑”字寫出喻皓的神態,突出了他解決這一問題的輕松。“此易耳”短短三個字,體現了他胸有成竹,技藝高超。“如其言,塔遂定”,一筆帶過,用事實說明了喻皓的技藝高超。
(7)[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勝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蓋: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因為”。彌束:更加緊密相束。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聯:連接。如:像。履(舊):走,踩踏。其:那。持:支撐。自:自然,當然。
(8)[人皆伏其精練。]
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精練:高明。
第三層,解釋“塔定”的原因,并寫了眾人對此事的反應。“人皆伏其精練”,從側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
三、研讀感悟
1、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梵天寺木塔》記敘了北宋著名的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結構整體性以解決木塔穩定問題得事。
2、論《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現當時解決“塔動”問題之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要點:“動如初”表現建筑工匠的認識和實踐都未能解決問題,“無可奈何”一詞也寫出了大家對“塔動”無計可施。
作用:為后面喻皓輕易解決難題作了鋪墊,反襯其技藝高超。
3、《梵天寺林塔》寫人著墨不多,卻很生動。
“密使其妻”寫出匠師怎能樣的心態?一個“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樣的心理活動?
討論要點:匠師認為“塔動”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輕”,可實踐的結果讓匠師很難堪。為了向錢帥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見喻皓的妻子,請求喻皓解決塔動難題。“密使其妻”寫出了匠師的難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對匠師無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現出他對解決“塔動”胸有成竹。
4、用自己的話說說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決了“塔動”這一難題?
四、學生討論,舉例說明本文寫作特點。
要點:(1)詳略得當如《以蟲治蟲》觀突出以蟲治蟲這一中心,對“傍不肯”外貌、特征、剿滅子方蟲的情況介紹比較詳細而對“子方蟲”為害則一筆帶過。
《梵天寺木塔》對如何解決塔動,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作了傳神的描寫。
(2)生動簡潔如:“方”“笑”“密使其妻”
五、知識遷移
《梵天寺木塔》體現了我國古代在建筑技術上的偉大成就,你還能說出我國古代還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長處于領先地位。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演示天體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祖沖之和圓周率
六、本課總結
學習了這兩篇課文對你有哪些啟發,各抒己見。
要點:A:綠色農業環保可持續性發展
B:為國家的過去的發達自豪一種責任感,使命感,為使現代科技水平領先世界而自強不息
【夢溪筆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夢溪筆談愛情詩歌07-23
《夢溪筆談》閱讀答案及翻譯07-03
《夢溪筆談》閱讀訓練及答案11-18
《夢溪筆談》讀后感450字02-09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實用教學設計02-18
風教學設計02-16
《出塞》教學設計02-09
鹿柴 教學設計02-09
iuv教學設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