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九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優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為了切實增強全體教師課堂研討的積極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打造高效課堂,學校決定舉行全校教師優秀教案評比活動。現制訂本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先進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切實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要求,促進教師加強學習,鉆研教材,規范教師備課環節,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我校教學常規管理水平。
二、組織領導
三、參賽對象:學校全體科任教師。
四、活動時間: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五、參評教案要求
(一)合格教案要求:
1、全期教案;
2、教案課時數充足(書寫教案要標注課時數);
3、教案各環節齊全(課題、目標、重難點、教具、前置設計、教學過程、作業布置與板書設計等不得缺項);
4、教學過程科學有效,容量適中;
5、字跡工整,書寫規范。
(二)優秀教案評選要求:(在合格教案基礎上,優秀教案應具備如下要求:)
六、工作安排
1、組織教師學習學校制定的“合格教案、優秀教案評價標準”。
2、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全體教師參照“合格教案”及“優秀教案”評價標準書寫教案。
3、在期中、期末兩次教案檢查中,各教研組對本期以來教師書寫教案進行初評。初評分一、二、三等三個等級(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選送評為一等的教師的教案(1—2位教師的)到教導室集中參評。
4、教導室組織專門人員對各教研組選送的教案進行評比。評出1—5位教師的教案為優秀教案。
5、將獲學校教案評比優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師生展示,供全校教師參觀學習。
七、獎勵辦法
每期對榮獲優秀教案的教師分別獎金60元,并在期末教師綜合考核中獎勵濃縮分0。5分。
20xx年3月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愛護國徽、愿用自己的行動為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了解“我”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愛護國徽,又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使國徽更美麗。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難點:
聯系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教具準備:
1.國徽的圖片
2.硬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預習課文,鼓勵他們查閱有關國徽的資料,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教師本著大語文的教育觀點,把課內、外閱讀融為一體,注意學生在知識廣度上的積累。)
二、引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國徽
2、出示國徽插圖。(認識國徽的樣子)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指導學生觀察:硬幣背面印著什么?
4、師:你還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國徽?
(課標強調,要盡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雙方的互動性。)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同桌互讀,互相幫助,把讀不準、不認識的字消滅掉。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a.齊認讀生字卡片。
b.開火車讀,試著讀出后組詞或練習說話。
c.利用學具,進行識字游戲。
(由于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因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
3、默讀課文后,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
學生可以從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錢要交給老師。
b.錢幣臟了要擦洗干凈。
c.要幫助別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動把他扶起來。
d.當我主動把小弟弟扶起來時,我看見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e.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通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預測和診斷出學生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以便調整下一步的教學策略。)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5、展示讀,共同評價。
6、老師讀,學生提建議,做評價。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在讀得連貫、順暢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強體驗與領悟。)
四、細讀課文,促進感知。
1、自由讀課文。
2、師:你還想知道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們寫在問題卡上。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問題
a.國徽圖案里有什么?我們在哪里可以看見國徽?
b.我們做什么可以使國徽更美麗?
c.為什么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d.為什么當我把小弟弟扶起來,我看見警察叔叔會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e.為什么要把錢幣擦洗干凈?
……
3、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記下閱讀中的問題,認真思考,是一種值得培養的閱讀習慣,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還想知道哪些,及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攜手確定教學目標,也為教師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學策略提供了依據。)
五、訓練口語能力。
聯系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六、提出希望,進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練習:
(一)完成下列活動之一即可:
1.個人:讀讀你喜歡的詩句。
畫畫你喜歡的情節。
2.同桌之間:背誦這首詩。
3.四人活動: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4.自由組合:根據課文內容再試著寫幾句詩,可添加在課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拓展練習活動有層次,針對不同程度、不同愛好的學生學習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聯系。)
板書設計:
國
徽
擦污泥
喜愛
扶弟弟
增光
和祖國一同成長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1、自讀生字和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獨立識字,自主識字。能獨立識記本課10個生字中的5~6個
3、初步感受森林四季的美景,激發學生對小熊一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認清部分生字字形;初步體驗閱讀的樂趣
【教學難點】
區分平翹舌音,掌握(或了解)部分識字方法
【教具準備】
1、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CAI)
2、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用課件配合進行)?
二、聽講故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朗讀課文(配合正音)?
要求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形式有:自由讀、比賽讀、評讀(相機正音)、全班齊讀
四、識記部分生字字形(展示方法)?
1、課件出示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3、四人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4、全班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5、教師小結
五、課中操
師生一起唱唱、跳跳《小熊住山洞》
六、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以課件展示森林四季之美,讓學生感受森林是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
1、播放課件:
(看一看、想一想。)?
2、組織討論、交流: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從哪里看出它很美?(說一說。)?
3、小結過渡
七、播放課文譜成的歌曲
師生一起唱唱、跳跳,表達對小熊一家的喜愛之情。
(下課!)
【教學意圖說明】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在設計《小熊住山洞》一課時的指導思想就定位在“快快樂樂學語文”上。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從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一、導入課題,引起興趣
課題的導入從《小熊住山洞》這個童話故事的背景“森林”切入,這樣把學生的視野引向“森林”,然后再以講故事的形式由執教老師朗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通讀課文,激發興趣
讓學生將課文讀通順,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是這節課的重點之一。這了激起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們用“比賽”的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讀書”這一環節。其過程體現為:自由讀──賽讀──評讀。這一環節我們還注意了全員的參與,不僅關注參賽者,也關注沒有參加比賽的“評委”
三、自主識字,感受樂趣?
學生識記生字是這堂課的另一個重點。為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我們采用放手讓學生自主識記字形的做法,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愿意識記的字,自主地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而在此處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及時地恰到好處地點撥上
四、歌曲演唱,體驗情趣?
為了讓學生能在40分鐘里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特別是在課的后20分鐘,學生開始感到疲勞時,我們播放了歌曲(課文),讓學生唱一唱、動一動。這樣既使學生再一次熟悉了課文,又讓學生得到了一次美的旋律的熏陶。這一旋律還貫穿于課的始終,為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課件演示,陶冶情趣
為促使學生、教師、作者三方面的情感產生共鳴,我們借助課件展現森林一年四季的美景,并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由衷地感受到?森林之美以及動植物對于森林的依戀。從而自然而然地體會出小熊一家得到大家的尊敬是一種必然。并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小動物們獻花的行列中,這時課文的曲子適時地再度響起,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一次震撼,為第二、三課時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想像“動物們給小熊送鮮花時會說些什么?”做了厚實的鋪墊。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
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師:“啟示”是什么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課文
學習生字詞: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
課件顯示:
放好魚餌 拋出釣線 湖面漣漪 耐心等待
魚竿劇抖 大魚掙扎 小心翼翼 操縱釣線
魚躍不已 筋疲力盡 拉魚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無果 不容爭辯 放魚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獲得啟示 遇到誘惑 思父告誡
道德抉擇 簡單問題 道德實踐 勇氣力量
師依次指“劇”“躍”“抉”“掙”“獲”等字,指導學生學習。
2、部分詞語的意思:
詞串中的詞語,有什么不明白的,請提出來。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么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別急,再看看課文才回答)
板書:
釣魚放魚啟示
三、深入體驗課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問,隨機指導,擇要板書:
如:得意 依依 不舍 感激
(對獲得啟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體會很難,學生可能說不出來。在學生真正說不出來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發生的事情的意義后,我對父親是什么情感啊?)
四、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釣到大鱸魚時;把魚放回湖里時,得到啟示是。
請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并用()表示。
2、指導與交流:
⑴ 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⑵ 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系《江上漁者》體會。
(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⑶ 把魚放回湖里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語句:“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當父親再次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五、父親的情感
1、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課文什么地方?
2、交流與指導: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3、逐句指導: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么?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么?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什么意思?
板書:
不容爭辯
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
(課件顯示插圖)這是當時的情景。兒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領會到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里取下來。
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
(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么?
4、討論:
師: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態度為什么那么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在班上交流。
六、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師: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么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七、課外作業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個;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個。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4、預習課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難問題。
附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我 父親
釣魚 得意
放魚 依依不舍 不容爭辯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生字詞:
啟示 拋(出去) 劇烈 小心翼翼 操縱 跳躍 掙扎
沮喪 紐約 抉擇 曾經 實踐 獲得
(聽寫完后對照大屏幕,那幾個字寫錯了。一個字連詞寫2遍。)
2、學習“釣魚”部分的體會:
師:從“我”釣到大鱸魚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變化,你體會到什么?
從父親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時態度的堅決,你體會到什么?
答題要點:
⑴ 要把釣到的魚放掉很難很難。
⑵ 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二、學習課文后半部分
1、默讀思考: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你是從課文什么地方體會出來的?
2、學生讀書思考,并畫出有關語句。
三、交流與指導
1、提問: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學生回答完,課件出示:
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劃上橫線。
2、輕聲齊讀帶橫線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么?
(“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4、“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么意思?
指導:剛滿11歲那年,“我”在鱸魚捕撈開禁之前2小時釣到一條大鱸魚,是留下來還是放回湖里,是道德問題嗎?
(因為把還沒到捕撈鱸魚時間,把釣到的鱸魚留著,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里,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么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
5、“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這句話體會到什么?
指導:“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這句話是說,從小得到嚴格的道德教育,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實踐道德。)
6、小結:
用自己的話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啟示是: 。
7、指導朗讀這段話。
8、課件顯示:
拓展: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說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么做的?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采,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
四、課外拓展
搜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鳩:“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
附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設計說明】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選擇這篇課文教學,是為了探索深文淺教的教學方法,即對蘊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課文,如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以及如何優選組合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和釋化疑點,以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1、確定淺教的教學目標:
⑴ 學段閱讀教學特點是確定如何淺教的主要依據:
第二學段,這時學生的朗讀能力已基本形成,語言發展也初步規范,內部言語的心理機制也開始成熟。因此,應將教學重點放到以默讀、感悟為主要方式的語段訓練上,同時進行言語表達和語感訓練。其中,言語表達主要是指用規范語言簡要概括信息的表達能力,語感訓練則是通過對典型語例的精致化教學,以課文的思想情感為背景,感悟體驗不同言語表達形式的作用和差異。第二學段仍要加強朗讀教學,但與第一學段不同,主要是通過典型語句的朗讀比較,感悟句段內的語言組合規律,以發展良好的語感心理圖式。
⑵ 文本的重點與難點要根據淺教的原則確定:
文本解讀的重點和難點,不一定就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釣魚的啟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釣魚過程中的放魚。但根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把釣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熟讀積累。“啟示”,只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⑶ 學生的真實起點:
學生的真實起點,一是指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學習內容的難度超越學生心理特征,學生學起來必定是困難重重。二是指學生已經知道什么。美國奧蘇伯爾編著的《教育心理學》指出:“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可見,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非常重要。對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說,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難的。只有聯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才能化難為易,學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釣魚的啟示》這類課文所蘊含的哲理。
2、優選組合淺教的教學方法:
⑴ 降低起點層層突破:(逐步提高)
剛開始唱歌時調子起高了,就難以唱下去。教學也是這樣,一開始,把起點定的很高,隨著教學難度的提升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深奧的課文,起點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注“釣魚”還是“啟示”,起點是不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掉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⑵ 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對深奧的課文,更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教學中讀的引導,有篩選主要信息的默讀,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等。
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力求符合文本特點。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我”的角色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著墨雖然不多,但對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么說?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
⑶ 引導思維,問題解決: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外問題解決。
如,《釣魚的啟示》以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么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問題之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么啟示?引導聯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并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啟示”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工程宏偉、精巧的特點及作者采用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從多個方面表現一個事物的寫法。
3、通過反復誦讀原文的語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偉而精巧”、“建造科學”的特點,從而深刻領悟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 懂得作者是怎樣寫工程的“宏偉”和“精巧”的。
2、 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教學過程】
一、選準教學切入點
1、 請同學們自由地默讀一遍課文,思考你對舉世聞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興趣?
2、 指名學生匯報。
預設:
生1:對它的作用感興趣。
師:那它有什么用?
生2:對它的年代感興趣。
師: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對它的位置感興趣。
師:它在什么地方?
生4:對金字塔的外觀感興趣。
生5:對金字塔的建造辦法感興趣。
生6:對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興趣。
3、 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金字塔的外觀、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辦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提問,做學習的主人,同時也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簡單的問題在提出時,就當時解決,將金字塔的外觀、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辦法串于一線,熔于一爐,形成板塊,突出本課的學習重點。)
二、深入文本,層層展開
(一)學習外觀板塊:
1、 默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金字塔外觀的句子。
2、 指名匯報。
3、 指導朗讀。
4、 指名學生概括地說一說金字塔的外觀特點。
5、 師總結: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現已成為埃及的象征。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降低學習難度。)
(二)學習胡夫金字塔板塊
師過渡: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點寫了哪座金字塔?這是什么說明方法?
(設計意圖:兩個板塊之間,過渡緊密,又輕易將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得以鞏固。)
1、 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點?
2、 外觀宏偉體現在哪?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畫下能讓你眼前浮現出金字塔宏偉氣勢的語句,再細細讀一讀。
3、 互動交流:
這座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
比較句子,哪句話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這座塔高146米多。
這座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
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那是什么樣子?
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
動筆算一算:塔身共用的石塊有多重?假如一輛火車有三十節車皮,運這些石塊要跑多少趟?
4、 指導朗讀。
5、 結構精巧體現在哪?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畫下能讓你眼前浮現出金字塔結構精巧的語句,再細細讀一讀。
6、 互動交流: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比較句子,哪句話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7、 指導朗讀。
7、師總結:胡夫金字塔外觀如此宏偉,結構如此精巧。它工程浩大,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經常有10萬人在烈日曝曬下干活兒。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時間。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設計意圖:通過句子對比,引起學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引起學生對作比較這種說明方法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靜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偉,之精巧,體悟語言文字之精妙。通過算一算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直觀感受。)
(三)學習建造辦法板塊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運石”和“砌塔”的情景。同桌之間再議一議。
2、文中“據說”一詞能否刪除。
3、用積木演示“運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據說”一詞能否刪除。
4、(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用積木演示的過程中體會“運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總結:“運石”和“砌塔”的科學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三、課外延伸
1、 閱讀課外資料:關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傳說和推測,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謂金字塔十奇,閱讀金字塔十奇。
2、 看胡夫金字塔的結構圖。
3、 看獅身人面像圖片,閱讀相公資料。(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探索金字塔的興趣,拓展閱讀,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練習說話
學習本課后,你想說些什么?
五、鞏固總結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長城、秦兵馬俑是中國的象征,……這些都是世界性的歷史文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愛惜保護這些歷史文物,將來來探索這些歷史文物。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活動名稱
找片片
活動目標
感知、體驗物品的共同特性,按標志找出和范例一樣的物品。
活動準備
不同顏色的圓片片。
活動過程
1.每一組幼兒的面前都有一筐圓片片,教師拿起一個紅色的圓片片,告訴幼兒:“這是紅色的圓片片”。然后,讓幼兒在自己面前的圓片片筐里找出和老師拿的一樣的紅色圓片片。
2.教師可以在每組幼兒的桌子上放一個紅色的圓片片,幼兒可以隨時進行比較,看自己找對了沒有。
3.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看看筐子里還有沒有紅色的圓片片。
活動建議
1.設計這一類的活動,關鍵在于控制物體的相同屬性。例如上面的實例,教師給幼兒提供的材料的相同屬性是圓片片,這有利于幼兒對顏色的感知。
2.在組織這樣的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集體教育、分組教育、區域活動等不同的組織形式。小班的集體教育活動要帶有一定的情景性,以幫助幼兒理解活動的意義。
活動延伸
1.用相同的方法可以使幼兒認識藍色的、黃色的圓片片。
2.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供顏色、形狀不同的片片,讓幼兒排除形狀的干擾,找出紅色的片片。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 音樂渲染導入
(以理查德曼的鋼琴曲《思鄉曲》為背景音樂,悠然導入。)
師:同學們,20世紀的中國,有一種人,他們懷中緊貼著別人的書信,把一顆顆焦灼的心帶向遠方;有一種人,他們甘心做鴻雁傳書的使者,無怨無悔;有一種人,他們風餐露宿,形如乞丐,卻成了溝通鄉村和城市的橋梁;有一種人,他們用肩挑,用背駝,用手提,甚至用腰纏,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
這就是悲情的職業人——信客.
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余秋雨先生的著名文章《信客》。
(課件展示篇名和作者。)
二、 整體感知——初識信客
師:(放慢節奏,停頓片刻,制造搶答的氣氛,調動學生情緒,依次展示問題。)
1、文中寫了幾個信客?
2、文章重點寫了哪個信客?
3、年輕的信客開始時候不愿意做信客,為什么后來答應了?
4、年輕的信客堅守了一生嗎?
三、 重點研讀——走進信客
師:年輕的信客被老信客的精神所打動,他答應了。那他為什么沒能堅守一生?
學生評說,教師整理:
①信客的工作和生活都很艱苦。
②年輕的信客的身體不行了,老犯胃病和風濕病,得了職業病。
③職業很兇險,村里對他充滿了懷疑;而在城里又被人誣陷,還被送進監獄過。
④經常會受到侮辱,有時還無端挨打。
(課件展示:工作勞苦、盛會困苦、身體疾苦、心靈痛苦。)
四、 重點研讀——觸摸信客
師: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在文章里勾畫出能夠表現“信客”性格的句子,并將成果
與其他同學交流。
課件展示:年輕的信客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學生評說,教師整理:
①他是一個非常誠信的人。
②他非常淳樸,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
③他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師:同學們,在這樣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中,年輕的信客堅守了幾十年。我們和信客相比,到底缺少什么?
學生評說,教師整理:
①我們沒有信客的堅韌與善良。
②我們缺少對別人的關心和對他人的付出。
③我們缺少信客那樣對事業的執著精神。
④我們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
師(總結):作家余華說過:“人樹立信念容易,可是要捍衛信念,九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期的痛苦。”我們和信客相比,信客能付出艱辛的勞動,信客能承受長期的痛苦,而我們則不能。信客能夠為常人所不能為,忍常人所不能忍。
五、 深情感悟——回望信客
師:同學們,當我們再次閱讀余秋雨的《信客》時,你是否朵了一份感動,一份敬仰。老師為同
學們準備了一張讀書卡,情同學們用最精彩的語言,最真摯的情感,就文章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或者全文,寫下你的感悟。
學生展示:
①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不是牽掛,是大愛無言。路是他的軌跡,是他的語言,信任是他的生命,奉獻是他的義務。他以寬容面對抱怨,以悲憫面對凄涼。從鄉村到城市,從淳樸牽掛到燈紅酒綠,不變的是那條路,不變的是那顆充滿“信”的心。他,是真正的心靈鑄就師!
②面目凝重的婦人,從舊樓里啟窗張望,張望那個熟悉的背影。信客如一朵云荷,蒼云纖荷,雁墜西天,一江悵水,夢若夜寒。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被賦予了無數而唯一的規律。這是一種奉獻,也是一種對生命的另類譜寫!
③一支筆桿,一趟奔波,一聲口信,他的工作如此單純;千萬情節,千奔萬尋,千里送情,他的工作卻又如此厚重。在“信”的路上,他奉獻美麗和陽光,收藏心酸和孤獨。信客去了,千千萬萬信客卻永遠不倒!
④裝滿思念與牽掛的郵包,很沉,但仍然背負著。注定,沒有人掛念的信客,旅途孤獨。跋山涉水,只為將那一份份難以寄托的心情傳送,有幽怨,有思念……這也許就是一個信客的生命。
(背景音樂《思鄉曲》悠然響起,課件展示教師的讀書筆記。)
師:信客,他用一雙腳,走出了一個“信”字。
細細的山路,或是泥濘,或是陡峭,他卻來來回回走過了千萬遍。他的一串串腳印里,有著村子里所有的牽掛;他的一串串腳印里,有著幾十年的歲月殘痕;他的一串串腳印里有著多少孤獨與寂寞。他擎著悲苦,飲盡風霜,望穿哀怨,看透繁華。他挑著一擔擔的眼淚與痛斥,踏破了一季季的風塵。當季節滑落,歲月流轉,他在黃昏的平靜與蒼涼中回歸大地。
普通的人能以崇高的方式生存。信客走了,他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他帶不走的,是一顆善良的人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刻下的深深的烙印;帶不走的,是他在生命的詞典中,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徐建新
【設計理念】
本文是一篇散文,記敘了“我”在甲板上賞月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詩,文章語言雋永、意境優美、生動有趣,使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教學過程中,以品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商討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理念,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生成,抓住課文的留白點,充實更多的語文教學資源。同時,讓學生在閱讀感悟文字之美時,增加視聽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與視聽之美融為一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課文的學習,掌握根據不同結構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4.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感受望月的樂趣。
5.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切入點】望月的樂趣在哪里?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天上只有一個月亮,可是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月亮,而且個個不同。我們的先輩們曾經在詩歌中表達了月亮無限的'熱愛和贊美。大家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誰背誦給同學們聽聽呢?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文中也有不少描寫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3.出示課題 24: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或理解部分詞語。
(3)再讀課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詞語讀音,提示注意點。
3.學生質疑,理解部分詞義:
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能解決的隨堂解決,不能解決的放到下節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僅僅寫月亮的?除了寫賞月外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寫賞月,哪些寫背詩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品讀課文,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品讀第一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描寫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板書: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3.?學生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4.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看,是不是你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
播放課文第一段錄音,學生邊看圖,邊聽錄音,感受圖畫的整體意蘊。
5.讓學生回憶課文,嘗試背誦。
(二)品讀第二、三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交流后板書:聰明好學 愛幻想
1.品讀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
學生自由讀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把小外甥叫醒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了解詩句的意思。指名學生解釋、教師點撥理解。
(5)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嗎?(學生自由背詩后指名回答,師出示搜集的有關詩句進行補充,學生選擇其中的感興趣的1、2句讀讀、背背)
(6)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7)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句意,體會意境。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品讀第三段
(1)過渡:
他的聰明好學還體現在哪里?愛幻想又體現在哪里?讓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討論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3)繼續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一個又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②……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③他繪聲繪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品讀。
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說出: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愛幻想,而且善于幻想,頭腦里裝滿了奇妙有趣的東西。
(4)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三)、品讀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著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請你閉上眼睛。
四、播放錄音,展開想象
1.播放課文完整的錄音,學生閉目靜聽,感受文章的整體意韻美。
2.啟發學生幻想。
現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個人。你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陽,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風雨……請你展開幻想的翅膀,在廣大的天空中盡情地飛呀,飛……
(學生閉目遐思、幻想。)
3.引導學生把幻想的東西說出來。
出示“討論區”
五、指導背誦課文。
1.根據課文的思路理清敘述順序。
2.逐段進行指導背誦,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六、舉行山水賽詩會。
1.四人小組內先背誦,推薦一位在班級里比賽。
2.每組一位代表上臺朗誦。
(推薦學生代表四位作為評委。)
3.總結賽詩情況,宣布優秀選手。
合理激勵
板書:
24、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夜中望月
聰明好學 愛幻想 樂趣無窮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設計特色:
1.為朗讀為主線,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
2.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商討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理念,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生成。
3.注重學生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能力。
歡迎參考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除了晝夜交替以外,還有天體的東升西落、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等。
2.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這就意味著越是東邊的時區就越先迎來黎明。
3.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模擬實驗、聯系生活現象和自然現象等多種途徑和方法,收集有關的證據。
2.通過生活經驗和體驗活動,理解相對運動,根根據天體視運動的方向推導地球自轉的方向,并用來解釋太陽等天體的視運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知道因參照物的不同,對物體的運動需要從多角度去認識。
2.培養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這就意味著越是東邊的時區就越先迎來黎明。
2.難點:世界時區圖的認識。
【學習準備】
小組準備:自制教學模型、小紙人、北京和烏魯木齊紙牌、記錄單。
教師準備:大地球儀一個、小地球儀、課件、臺燈一個、圓規、三角板。
【學習過程】
課前發給每組一個地球儀,自由看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引入:剛才同學們都玩了地球儀,地球儀是縮小版的地球,胡老師也把地球縮小畫在了黑板上,畫陽光和分界線,當陽光照在地球上的時候,地球對著太陽的這一面是什么?預設:白天。
2、教師補充:白天我們可以稱為晝,板書:晝。繼續提問:那背著太陽的這一邊是什么?預設:黑夜。教師補充:黑夜我們也可以稱為夜,板書:夜。
3、教師表述:在白天和黑夜之間有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出示地球儀和臺燈,在地球儀上看,打開臺燈,當太陽照在地球上,對著太陽的一邊是白天,背著太陽的一邊是黑夜(學生一起說)。教師指著地球儀,從黑夜到白天過渡的這個時間叫做黎明什么?預設:黎明。板書:黎明。
4、引導:在我們中國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城市,一個是首都北京,我在地球儀上用紅色五角星做了標記,另一個是新疆的烏魯木齊,我用藍色五角星做了標記,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和這兩個城市。提問:這兩個城市,北京在烏魯木齊的哪邊?預設:東邊,課件出示:東。繼續提問:那烏魯木齊在北京的哪邊呢?預設:西邊。課件出示:西。質疑:那北京和烏魯木齊誰會先迎來黎明呢?大家想一想,板書:誰先迎來。
二、模擬實驗
1、談話:北京和烏魯木齊誰會先迎來黎明呢?請學生回答。預設:北京。板書:北京。
2、追問:你是怎么想的?你判斷北京先迎來黎明有什么依據?預設:①北京在東面,先看到太陽。②太陽東升西落,北京在烏魯木齊東面就先迎來黎明。③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
3、繼續追問:這是你的觀點,誰有不同的想法?請另一名學生回答。預設:烏魯木齊。板書:烏魯木齊。
4、追問:你的依據又是什么?學生說理由。
5、引導:北京和烏魯木齊究竟誰會先迎來黎明呢,我們一起來觀察兩張照片。課件出示相同時間北京的和烏魯木齊的景色照片。
6、提問:從這兩張照片中,你們發現了什么?預設:北京先迎來黎明。追問:你從哪里看出是北京先迎來黎明?預設:同樣是早上7點,烏魯木齊的天還很黑。
7、質疑引導:從照片上看很有可能是北京先迎來黎明,這只是我們的猜測,你們能用什么辦法來證明呢?預設:模擬實驗。追問:怎么模擬呢?學生回答。
8、課件出示模擬方法:①每組一人②圍成圓圈③角色模擬④轉動起來⑤觀察現象
學生圍成圓圈,教師給學生掛上地名,確定東西方向和太陽位置,然后開始實驗。
自西向東轉兩圈,自東向西轉兩圈。
9、交流反饋,提問:地球怎么轉,北京先迎來黎明?預設:自西向東轉。追問:那地球怎么轉,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預設:自東向西。
10、談話:通過模擬實驗我們發現,北京有可能先迎來黎明,烏魯木齊也有可能先迎來黎明。在這個模擬實驗中,一些同學把自己模擬成了地球,沒有真正觀察到地球的轉動和這兩個城市誰先迎來黎明的情況,如果我們能站在地球上去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迎來黎明,那是否能觀察的更清楚呢,你們想站到地球上去觀察嗎?預設:想。
11、課件出示小人,談話:我把你們都變成了這么小的小人,課件出示貼,你們把自己貼在地球儀上相應的位置,北京與紅五角星對齊,烏魯木齊與藍五角星對齊,課件出示開,貼好后打開手電,把它當成太陽,課件出示轉,然后轉動地球儀,指導示范如何轉動地球儀,明確左西右東,課件出示看,看一看地球怎樣轉動,北京先迎來黎明?怎樣轉動,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
學生模擬實驗,教師指導。
12、反饋交流:誰來說說你們是怎么做的,發現了什么?(上臺展示)預設:地球自西向東轉,北京先迎來黎明。板書:畫上地球,弄清東西方向畫上箭頭,寫上自西向東。追問:那地球怎么轉,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預設:自東向西。板書:畫上地球,畫上箭頭,寫上自東向西。
三、地球怎么轉
1、談話:大家做的實驗是不是跟他們一樣?通過實驗我們再次發現,北京和烏魯木齊都有可能先迎來黎明,課件再次出示相同時間北京和烏魯木齊的照片,從剛才的照片來看,事實上可能是誰先迎來黎明?預設:北京。
2、如果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你認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預設:地球自轉方向。
3、質疑:你認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怎樣的?預設:自西向東。追問:你有什么依據?預設: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動。
4、繼續質疑:誰有不同意見?如果沒有,教師則追問:大家都認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你們用什么辦法來證明?學生可能想不出。
5、引導: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課件播放視頻,看完視頻后提問:視頻中的汽車是怎樣運動的?預設:向前。追問:那旁邊的景物呢?預設:后退。副板書:汽車前進,景物后退。
6、談話:我們再來看一段視頻,課件播放看視頻2,看完視頻后提問:視頻中的木馬是怎樣運動的?預設:自西向東或順時針。追問:那旁邊的景物呢?預設:自東向西或逆時針。副板書:木馬順時針轉,景物逆時針轉。
7、引導:天氣晴的時候,我們站在地球上每天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那么地球是怎么轉的?預設:自西向東。板書: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
8、引導小結:我們把生活中這樣的一些運動稱為相對運動。板書:相對運動。提問:現在你認為烏魯木齊有可能先迎來黎明嗎?預設:沒有。追問:你的依據是什么?預設: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教師指著板書小結:如果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地球必須自東向西轉,板書:①,而事實上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北京想要先迎來黎明,地球只能自西向東轉,板書:②,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一定是地球自西向東運動造成的,板書:③,這么多證據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在自西向東前板書:。
四、認識時區圖
1、談話:事實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所以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那北京比烏魯木齊提早多少小時先迎來黎明呢?我們讓世界時區圖來幫助我們尋找答案。
2、談話:我們將整個地球以經線為標準展開,就是一張世界時區圖,課件播放展開過程。板書:世界時區圖。
3、質疑:這張世界時區圖能幫助我們學到什么信息呢?請各小組拿出學習單學習世界時區圖的相關知識,完成學習單上任務,并思考交流相關的疑問。
學生學習世界時區圖,教師指導思考題。
4、反饋交流: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學習成果。請學生上臺匯報,匯報第一題時板書:24個。任務一完成后,詢問其他學生:你們的結果都跟他一樣嗎?
5、交流思考題:①北京和倫敦誰先迎來黎明?預設:北京。追問:你有什么依據?預設:北京在東面,東八區,倫敦在0時區。
②北京和東京誰先迎來黎明?預設:東京。追問,你的依據又是什么?預設:東京在北京東面,東十區,北京在東八區。
③為什么越是東面的時區越先迎來黎明?預設: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6、小結: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原因,越是東面的時區就要比西面早一些迎來黎明。在課題下面板書:東早西遲。
五、課堂總結
談話:同學們,原來誰先迎來黎明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決定的。這個單元我們都在研究地球的運動,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收獲,讓我們來整理一下,課件出示表格。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九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八篇02-0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5篇01-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10篇02-1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八篇01-3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5篇02-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六篇01-2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四篇02-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四篇02-1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5篇01-18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9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