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楊氏之子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受這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典語言的韻味,,在讀中體味這簡練的語言中蘊涵的情味,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
3、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體會楊氏之子的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聽相聲片段:牛年牛、說說牛群的話妙在哪里?師引導: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那么機智巧妙的語言呢?)
二、疏通課文
(一)初讀古文
師:(大屏幕出示《楊氏之子》一文。)
這是我們小學階段學的第一篇古文,請大家各自放開聲音讀一遍,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談(語言簡短、難懂)
師:一起讀讀課題——楊氏之子(理解氏、之)題目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拓展:生結合實際說()氏之()從題目中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楊家小兒的故事。
請大家打開課本,誰來把他的故事讀一讀——
師:他有沒有讀正確呢,我們一起來聽一遍!老師聲情并茂地范讀一遍課文。學生自己讀文,特別要讀準兩個多音字,再請個別學生讀,把文章讀正確,齊讀。
(二)猜讀古文
師:古文也叫文言文,古人寫的文章,我們現在的文章叫白話文,怎么說就怎么寫,說的跟寫的一樣。而在古時候,把用書面語寫在竹簡上的文章成為文言文。,為了節約紙張,寫下來的語言很簡練。這篇古文雖然只有55個字,向我們描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大概說了一個什么故事。
請2名學生猜講故事的內容。
(三)細讀古文
同學們想的到底對不對呢?有句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句:“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誰來說?說錯了沒關系。
生:第一句話的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人家有個男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
師:你也真聰明!有個生字我們寫一下,(板書“惠”)惠就是“慧”,聰明的意思。聰慧就是——,甚就是很,非常的意思,這個小孩不是一般的聰明。(讀出很聰明)
師:——他姓什么?生:楊——
師:接著往下說。“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生: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叫他的兒子出來。
師:詣就是拜訪,“乃”就是“就”,呼就是叫,我們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開門,誰叫的?請學生學一學當時的場景。我們知道古文十分簡練,像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敘述文字,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補充。
第一種可能是媽媽見孔先生來拜訪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來的。媽媽還可能會說——哎!孩子,快出來!快出來!你孔叔叔來了,你先過來陪孔叔叔坐一坐。
第二種可能是傭人開門,譬如說,他一開門,一見孔先生忙說,對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問:“哎!他小孩在家嗎?我就喜歡那小孩。”“在在。哎!快出來!快出來!孔先生來了!”
師:再往下說。“為設果,果有楊梅”。
生:孩子為孔先生端上來一盤水果,水果里面有楊梅。
師:這里省略了很多話,是誰為誰擺出水果?
師:水果里面有楊梅。特別強調了楊梅。你看這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怎么樣?生:一樣。
師:“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先說請“示兒”,指以示兒是指著什么呢?“君家果”指的是什么?
生:楊梅
師:為什么說楊梅是君家果呢?
生: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楊”字
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小兒看,并說:“這楊梅和你一個姓,是你們家的果子。”
師:你覺得孔君平他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像孔君平那樣幽默地說一說。(學生練習說)
師:那這楊家小兒又是怎么對答的呢?讀: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先說說這句話的理解。再反復讀讀小兒的回答,細細地體會,你覺得他回答得怎么樣?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生:回答得快(應聲)、很巧妙(孔雀、孔君平、未聞)。回答得很有禮貌。
你看,一個才9歲的孩子,不光能聽出孔君平話中有話,而且能巧妙對答,對答如流,你想用什么詞語夸一夸他?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讀出夸贊的語氣)!如果來的是李君平,毛君平、駱君平,他也能機智對答嗎?我們也能對答如流,因此我們也甚聰慧。
三、感情朗讀
文言文本來沒有標點,是后人加上去的,即使加上,有些地方還需要注意停頓。現在我們要把這篇古文讀出節奏,讀出韻味來,(指導該停頓的地方)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練讀。誰先來。如果讀得好,請大家左手拍右手,向他學習,讀得不夠好,也請大家左手拍右手,給他鼓勵。
四、背誦積累
師:聰明的孩子,不光能有感情地朗讀古文,還能飛快地把文章背下來,給大家2分鐘,看誰最聰明!現在就會背了,站起來,勇敢試一試,考一考記憶力。自信一點來。
(請3—4位學生背)
師:大家一齊來背。(生一起背)
五、說《故事新編》
師:這個故事選自《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寫的。《世說新語》記載的都是文人言談軼事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描寫言語的故事,推薦同學們讀一讀。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2
一、揭題導入:
1、 出示課題:老師:今天我們學習-----《楊氏之子》。指名讀題,齊讀。
2、 解題:
老師:知道題目意思嗎?
學生:楊氏的兒子。
學生:姓楊人家的兒子。
老師:馬老師父親姓馬,馬老師就是------生(馬氏之子)
老師:(指名) 你父親姓 ----王,你是-----王氏之子
老師:你是----李氏之子 你是----
二、節奏誦讀文言文:
1、 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覺得可以了就舉手示意。
2、 檢查自讀情況。
老師:有人讀就有人聽,讀文言文時要要有停頓,同學們要仔細地聽。
學生朗讀,評價。
學生:讀得太快。
學生:句號處要停頓。
再指名朗讀,評價。
老師:有沒有什么地方和他們讀得不一樣?
學生:……
老師:有些地方沒有標點,但你們有停頓,是哪些地方?
學生:孔君平 ? 詣其父 中間有停頓 (老師馬上在中間處打上問號。)
學生:家 ?禽
學生:楊氏子? 兒? 父?
3、再讀課文,釋疑,讀出節奏。
老師:文中有個多音字。為wèi 而不讀wéi 同學們,有問題我們就要讀課文,下面我們再讀課文,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看看注釋,想想意思,你肯定會有收獲。
學生再讀課文
老師:讀著讀著,想著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自學互助,讀好句子: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學生:孔君平是人,后面要有停頓。
老師:孔君平是去干什么?
學生:拜見楊氏。
老師:拜見,怎么知道的?
學生:下面注釋寫著詣就是拜見。
老師:現學現用,馬上就知道字義了。
學生:孔君平拜見楊氏,楊氏不在,把他兒子叫出來。
老師:再讀這句,上面的問題解決了嗎?
學生:解決了。(老師劃去先前畫的問號)
老師:是的,一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讀好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師:那 夫子家 ?禽呢?我們現在家禽要連起來,指什么?
學生:雞鴨鵝
老師:聽說過養孔雀嗎?(沒有)孔雀是指什么?(鳥,會飛的鳥。)那么夫子家禽就是----
學生:夫子家的鳥。
齊讀。
老師:知道句子的意思嗎?指名說。
學生: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父子家養的鳥。
讀好句子: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老師:君家 后面要停頓嗎?
學生:要
學生:君在古文中是對別人的稱呼。
老師:這里誰為誰設果?
學生:為孔君平設果。
老師:誰為孔君平設果?( )為( )設果,果有楊梅。課件
學生:楊氏之子為孔君平設果,果有楊梅。
老師:為設果,果有楊梅。 省略了之后感覺怎樣?學生:簡潔明了。
師 :為什么不是孔君平為楊氏之子設呢?
學生:應該主人為客人設。
老師:你很會學習,感謝你。
老師:同學們,讀讀注釋,想想意思,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
三、會意文言文:
1、 齊讀課文。
2、 了解文章大意。
老師:古文跟現代文寫法上有些相似,我們來讀讀,下面的句子是圍繞一個句子來寫的,哪個句子?
學生:第一句。
老師:濃縮成一個詞是什么?
學生:子九歲。
老師:是嗎?
學生:聰慧
學生:十分聰慧
指名讀,齊讀。
老師:甚聰慧就是---
學生:很聰明。
老師:這么簡單的故事,楊氏之子甚聰慧又從哪兒知道的?
四、領會妙處,運用文言文:
結合學生的體會,引入人物對話,感受語言的精妙。
再讀課文,楊氏之子甚聰慧從哪兒知道的?
學生:從對話中看出了他的聰明。
老師:誰愿意和老師合作?(以下是師生合作讀的內容。)
老師: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學生: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師: “此是君家果。”
學生: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師: “此是君家果。”
學生: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師: “此是君家果。”
學生: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學生笑。
老師:為什么會心地笑?
學生:老師一次比一次讀得重。
學生:比較好笑。
學生:老師說個沒完了。
學生:老師把提示語去掉了,同學也把提示語去掉。
老師:你覺得老師在刁難他嗎?
學生:不是。
老師:你更感到什么?
學生:他們兩個在開玩笑。
老師:孔君平把玩笑開在哪里?
學生:開在姓氏上。楊氏姓楊,楊梅中也有個楊字。孔君平的玩笑開在水果上。
老師:琢磨一下,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他把楊氏子和楊梅聯系在一起,楊梅和楊氏成了一家人。
老師:這么會聽的孩子。用一句話就是---“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老師:僅僅表現他會聽嗎?
學生:他還很會說。
學生:也跟孔君平開了個玩笑。
老師: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楊氏子說,------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
老師:楊氏子真會聽,回答得如此巧妙。他的聰慧還表現在哪里?
學生:應聲答曰就是馬上回答,脫口而出。
老師:還有其他詞嗎?
學生:不假思索 毫不猶豫
老師:多么聰明的孩子!不僅會聽,還會應答。這真是“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同學們和老師合作讀,感受一下。老師是孔君平,你們是楊氏子。角色朗讀。
老師:我們換一下,老師是楊氏子,你們是孔君平。角色朗讀。
學生:此是君家果。
老師: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師:這樣可以嗎?
學生:不可以。
學生:未聞不僅讓孔君平下了臺階,還不讓他尷尬。
學生:不能去,楊氏子是個小孩,應該有禮貌。
老師:語言要婉轉,像張老師這樣,太沒禮貌了。
老師:楊氏子只有九歲,但他卻說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真的很聰慧。
五、背誦積累,延伸拓展:
老師:這篇文章出自一本書《世說新語》,有興趣的同學課外可以去看看。文章中的生字我們再來記一記。出示課文填空題。
此時鈴聲響起。
老師:課文填空題同學們可以課后填一填。
老師:這篇古人一共只有55個字,會背誦的同學面朝下面聽課的老師背誦一下,不會的也沒有關系,可以看著讀一讀。
老師:謝謝聰慧的孩子們!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3
教材簡說
對于學生來說,這篇課文是個里程碑——標志著從這里開始,他們開始與文言文親密接觸。
本文選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語言淺顯易懂,是學習文言文一塊很好的敲門磚。文章通過孔君平和楊氏之子的一次對話,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個聰慧過人的小孩。盡管如此,對于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本課的學習過程還是充滿了困難:讀通有困難,讀懂有困難,感悟言外之意,體會楊氏之子對答之巧有困難,能讓初次接觸的學生望文言文而不卻步,從此喜歡古文則更難。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并理解“惠”、“曰”、“禽”三個生字;
2、通過對比學生與教師讀的不同處,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讀通課文,理解意思;
3、立足“未聞”、“應聲答曰”的品味體悟,感受楊氏之子的聰慧過人;
4、在遷移運用中感悟古文之韻之味,初步培養喜愛古文的感情。
教學板塊
板塊一:釋題導入,遷移運用
板塊二:初讀古文,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理解意思
3、指名朗讀,掌握學情
板塊三: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1、細聽范讀,邊聽邊畫,展示矛盾
2、借助注釋,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預設點一:孔君平詣其父
引導學生明白“孔君平”是人名
預設點二:孔指以示兒曰
引導學生理解“孔”就是指“孔君平”
預設點三: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的意思,并引導學生從“孔雀”不是“家禽”這對矛盾中明白停頓
3、再讀課文,理解意思,講述大意
板塊四:深層對話,體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處
預設點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1、師生對話,理解“字面之意”
此是君家果——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2、品讀對話,體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楊梅同姓,乃一家人。
預設點二: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
1、感悟對答之巧,一嘆“聰惠”
引導學生理解楊氏子對答妙在以對方的姓做文章,能以其人知道還治其人之身。
2、品讀“未聞”之妙,二嘆“聰惠”
讀出“未聞”隱含的禮貌與委婉,感悟言外之意。
3、感悟反應之快,三嘆“聰惠”
理解“應聲答曰”,體會楊氏子反應敏捷。
板塊五:美讀古文,遷移改文,熟讀成誦
1、美讀全文,讀出韻味
2、遷移改文,熟讀成誦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楊氏之子》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的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在引領孩子們走進這個故事時,我著力引導學生去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這樣的故事必能激發學生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理解詞句,了解故事大概內容,讀通課文。
2.創設情境,通過形式多樣地朗讀對話,以及對“未聞”、“應聲大曰”的辨析來體會楊氏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他的機智聰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古今文對照背誦課文。
4.通過情境的創設學會對“……氏”、“未聞……”的遷移運用。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學生吟誦古詩引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厚實的文化精髓。讓我們一起先吟誦一些古詩詞吧。
學生吟誦古詩后引出今天學習的一篇古文。(板書:文言文)
[設計意圖:一堂“文化”的課自然以一種文化的方式來引承。這樣,使學生未識課文就置身于一個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從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楊氏之子》。]
一、揭示課題,解讀課題,遷移運用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文,讀讀題目,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姓楊人家的兒子)
2.這是古人的說話方式,請你也試著用這種方式來介紹自己。(對古文中的“……氏”遷移運用)
學生根據自己的姓用這種古人的方式來介紹自己。(張氏之子。董氏之女……)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姓切入,抓住古文中典型的語言點,使學生對“……氏”能夠遷移運用,并做到情趣與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讀懂字詞,讀準停頓,讀通古文
1.放聲自由讀課文,爭取把文章讀通順。
2.指名讀,組織交流。呈現難點。
導語: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把幾位同學讀得不一樣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交流不同之處,老師隨機在黑板上畫出。)
[設計意圖: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而學生讀得不一樣的地方正是他們感到困惑之處,教師將其定格,讓學生在接下來的朗讀中能不遺余力地直指讀懂、讀通課文的目標,這樣的讀書有更強的指向性。]
3.聚焦難讀句子,老師建議關注解釋。
導語:同學們,這些句子讀得不一樣,就是停頓或者讀音有所不同。老師建議大家結合課文的注釋,讀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該怎么讀。
4.解決難點,以不同方式展開。
●孔君平詣其父
(1)指名學生讀。
(2)學生結合注釋知道:“孔君平”是一個人名。“詣”指的是拜訪。
(3)學生再讀句子,同時老師畫出停頓,齊讀。
●乃呼兒出
(1)學生聯系上文,“父不在”:父親不在家。結合注釋知道“乃”指“于是”的意思,繼而了解句子意思。
(2)再讀句子,讀準停頓。
●孔指以示兒曰
老師根據學生的釋義,同時在句子上畫出相應的停頓。
(1)學生結合注釋,說句子的大意: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對他說。
(2)指名讀,齊讀,再次強化正確停頓。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學生理解現在的“家禽”:家里養的雞、鴨、鵝等。
(2)學生結合語境,對文中的“家禽”分別釋文:“家”指夫子家。“禽”:鳥類。“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鳥,故而明白中間應停頓。
[設計意圖:對于古文朗讀中的停頓,其實是借助在讀懂古文的基礎上。這一環節把讀準停頓和疏通詞句糅合,使兩者能相輔相成,相互推進。要讀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詞句,所以在這個環節上,聚焦難點,充分展開。]
5.注意停頓,讀通古文:現在就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注意停頓,相信你一定能讀得更通順。
6.了解故事內容:課文讀通了,發生在楊氏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說說這個故事的內容。
[設計意圖:讀通了古文,對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對古文第一層面的解讀,使學生能夠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課堂上的進步:從讀不通到讀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概說這個故事,步步晉階。]
三、定格對話,品味聰慧,讀出韻味
1.師生對讀。體味巧妙。
(1)創設情境,師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對話。
(2)結合情境,對詞句再解讀。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課文,引導學生逐字理解)
“此”——學生:這個(楊梅)。
“果”——學生:水果。
“君家果”——學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學生: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3)對讀詞句。體味聰慧。
導語:果然是對答如流。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法;創設情景法;感情頌讀法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
課時1課時
板書
10 楊氏之子
楊修 楊梅 透徹
聰惠? 未聞 委婉
應聲 敏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會說話嗎?那我再問,你們能把話說好嗎?
會說和說好可不是一回事,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什么樣的語言才受人歡迎呢?自讀第47頁第一自然段,尋找答案。
本單元學習中,我們將走進一些善于表達的人,看看他們是怎么說話的?從中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感悟語言表達中透出的智慧,我們要認識的第一個人就是(學生說)
板題:楊氏之子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了解作者、出處
2、簡介文言文。
3、理解“詣”、“聰惠”
3、指名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師范讀
(3)指名讀
4、參考注釋,自學課文。
要求:將注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再次批注在文中,據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同桌討論。
6、指名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
7、表演背誦
三、理解語言的妙處
1、楊氏之子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從哪些具體表現能看出來?
(1)“應聲答曰”說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沒有正面說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說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的家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2、再讀課文,背。
3、設想: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后會是什么反應?
四、拓展閱讀
鼓勵閱讀《世說新語》
五、作業
將短文變成小故事講給他人聽。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學習古文,學生普遍感到很新鮮。但如何使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一種好的“第一印象”?該讓他們學到些什么呢?
我首先在備課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查閱了許多資料,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采取領讀、學生練讀的方法,反反復復讀了好幾遍。雖然所花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浪費。我明顯地感受到了學生是越讀越好,越讀越有興趣。讀著讀著,學生終于找到了讀古文的感覺。于是,我以“教學生學會并且會學”為本,引導學生借助語文教材上的注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半堂課后,我發現學生確實老練了許多,他們饒有興趣地和同學探討古文的深層意思,而且搖頭晃腦地朗讀,或是文縐縐地細讀,給你一種返古的感覺。隨著入情入境地流朗讀、品味,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當學生理解了文意,深入體會本文語言精妙時,我拋出了本文的中心問題:楊氏之子的應答妙在何處?有學生馬上輕松地作了解答:楊氏之子也順著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當然,還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于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學生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
教學完這篇文章后,我找到了一些教學文言文的方法。雖然粗淺,但對于今后的教學,很有幫助。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
3、情感目標: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具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幽默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出示羅斯福的故事。
同學們今天這么多老師到這兒來聽課,你們緊張嗎?請大家看一則小故事放松一下。
故事: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曾在海軍中任要職。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問他關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小聲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羅斯福接著說:“我也能。”
2、生默讀故事
3、看懂了嗎?羅斯福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告訴朋友了嗎?你從哪兒知道的?
4、對,你讀懂了這個故事。羅斯福拒絕了朋友,但是他并沒有正面的拒絕,而是采用了一種委婉的方法,這里就體現了語言的藝術。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語言的藝術”。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經典故事,古今流傳的很多,剛才大家讀的故事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讀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齊讀課題――
5、引入課題,解題。
讀了課題,你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故事?
你能根據自己的姓氏用這種古人的方式來介紹自己嗎?
二、讀通課文。
1、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哪我們就先來讀讀吧,把每一個字音讀正確。自由小聲初讀課文。
2、楊氏之子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讀這樣的課文,什么感覺?
3、由于古人離我們時間久遠,語言發生了變化,古人說的話我們現在就比較難懂了,還有些句子好像停到哪兒也不確定。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咱們課文的下面有注釋,邊讀邊看注釋能幫我們讀懂文言文。再去讀課文,看看這次,你是否有收獲。
4、指名讀課文。
5、師范讀。(老師的朗讀和他們有不同 ?)
理解文意后相信大家就能知道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停頓了。
三、理解課文大意。
1、讀了注釋,你對課文的哪些詞句還有疑問?
理解“為設果”誰為誰設果?你怎么知道的?剛才你們是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讀懂這句的。
通過剛才探討的兩種方法,我想最后兩句話理解起來應該沒有問題,請大家讀最后兩句:“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們認為文中的“家禽”和現在我們所說的“家禽”的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看法。
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夫子?對有學問的成年男子的稱呼和君一樣屬尊稱。孔君平能稱夫子嗎?為什么?孔君平官至廷尉,相當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2、請一個學生完整地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3、帶著理解朗讀課文。
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來讀課文,一定能把它的韻味讀得更好,來試試。齊讀課文(讀出了停頓)
4、去掉標點讀古文。
四、 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之處。
1、現在楊氏之子在你眼中是個怎樣的孩子?板:甚聰慧
2、比較句子,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3、全班交流。
重點點撥:
(1)、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楊梅而聯想到小兒家的姓,就給楊家小兒開了一個玩笑,語言很風趣幽默。(板書:楊梅)
(2)、楊家小兒聽出了孔君平的話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
(板書:孔雀)
(3)、品位楊氏之子的話外之音:
如果你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鳥羅!
楊家小兒的回答妙在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說,楊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他間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說法。
楊家小兒的意思是說,如果您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您家的鳥。
4、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么說?
指導學生在說孔君平的話是用上“聰惠”
接著課文用文言文或現代文寫一兩句話。
5、如果來的不是孔君平是李君平,會怎么回答?
6、揭示中心詞“聰惠”
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于智慧。
7、小結
(總結)正如那位同學說的那樣,這楊家小兒真是不簡單啊,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其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同的效果。
五、熟讀成誦。
1、 孩子們的體會很深刻,如果現在朗讀課文,相信你能夠把自己的體會帶進朗讀,你可以盡情地感受古文的韻味,請一個同學讀。
2、 師: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 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3、 全班背誦。
六、拓展。
1、給你家小區花園的“嚴禁踐踏草坪”換一種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例子還有很多,就拿身邊的事來說吧,幾年前像“禁止踐踏草坪!”這樣生硬的,帶著指令性的提示語隨處可見,但是,現在,你走進公園,你會發覺,這樣的語言少了,同樣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你能試著來改一改這個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小草要睡覺,請別打擾!草兒青青,何忍踏之!花草美,愛花護花人更美!
多么溫馨的提示,充滿了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尊重,相信這樣的提示語更有說服力。
2、生活中體現藝術性的語言還有很多,同學們分享收集的資料。
孩子們還收集了許多這樣的語言,我們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待會把你們小組里最能打動人的語言大家分享。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我收集了一條貼在車上的標語“別吻我,我怕羞”
師:這個“羞”字一語雙關啦!
生:另一個意思是“我怕修”
生:還有的說:“我不是碰碰車”
師:大家為什么要笑,因為它幽默,這幽默的背后卻在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3、總結。
師:我們的母語漢語言有著無窮的魅力,有“口吐金蘭”的語言香氣,有“唇槍舌戰”的語言戰爭,有“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有“舌戰群雄”的語言典故,語言的藝術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孩子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繼續語文的學習之旅吧!
4、作業布置
閱讀《世說新語》。
附板書:
語言的藝術
楊氏之子
聰惠(智慧)
楊家小兒
孔君平
看注釋
楊 梅
孔 雀
聯系上下文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7
課文分析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2、能結合注釋讀懂課文。
3、體會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文言文的語言之韻。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5、引導學生開展相應的語文綜合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背景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愿意聽故事嗎?請看大屏幕,認真聽故事:(大屏幕)
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曾在海軍中任要職。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問他關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小聲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羅斯福接著說:“我也能。”同學們,聽懂了這個故事嗎?能說說你的理解嗎?(學生談感受)
看來你們都聽懂了這個故事。羅斯福雖然拒絕了朋友,但是他并沒有正面的拒絕,而是采用了一種委婉的方法,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2、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經典故事,古今中外流傳的很多。我國古代就有一個九歲的孩子,回答別人時語言風趣機智,妙趣橫生。他的故事被記錄在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里,大家想認識這個聰慧的孩子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文,也叫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3、請大家齊讀課題。“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二、反復朗讀,感悟添趣
1、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們先來讀一讀課文吧。
生自由小聲初讀課文。
2、同學們,你覺得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前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嗎?生暢談。白話文: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文言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
請一生先讀。
3、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古文的韻味和節奏,請看大屏幕。先聽老師讀好嗎?誰愿意給老師點評。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入境、搖頭晃腦,甚至連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你們愿意這樣試一試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吧。
5、多種形式朗讀,學生點評。(自由讀、指生讀、同桌讀、集體讀)
三、理解學文
1、《楊氏之子》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請同學們自己根據課文下方的注釋和詞語手冊學著去理解課文的意思。
2、逐句理解。
先看這句話“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大屏幕)這句話講的是?
預設: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種最基本用常用的方***dquo;看注釋”,你真會學習。
你采用的方法是我們理解文言文的又一個重要的方***dquo;聯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板書聯系上下文)
(1)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理解甚,惠與慧的比較。
(2)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抓住“詣”,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得知孩子的父親不在時,孔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
(3)為設果,果有楊梅。
——為——設果,只有一種水果嗎?
(4)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指——以示兒曰。
你怎么評價楊氏之子的回答。
楊家小兒回答的妙在于他說:“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楊家小兒的回答妙在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說,楊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他間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說法。
楊家小兒的意思是說,如果您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鳥。
師:還可以說——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楊梅當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認為楊家小兒的回答很言語巧妙,反映敏捷,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3、師: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么說?
師:指導學生在說孔君平的話是用上“聰惠”
師:孔君平聽了小兒的回答,會有什么反應呢?
生:這孩子真聰明。生:孔君平無言以對。
師:可以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
生:聰惠
師: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生:智慧
師: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于智慧。
6、通過大家積極的探討、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時你們一定能把這個故事通暢地講出來,誰來試試?
7、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預設:聰明懂禮貌幽默反應快
8、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來讀課文,一定能把它的韻味讀得更好,來試試。
9、課文朗讀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時間把它背誦下來。
(借助動作背誦。)
10、比賽背誦課文。
四、升華感悟
1、這楊家小兒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真是不簡單啊!其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同的效果。
就拿我們身邊的事來說吧,像“禁止踐踏草坪!”(大屏幕)這樣生硬的,帶著指令性的提示語隨處可見,但是,現在,你走進公園,你會發覺,這樣的語言少了,同樣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能試著來改一改這個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嗎?
生:小草要睡覺,請別打擾!
師:充滿關懷!
生:草兒青青,何忍踏之!
生:花草美,愛花護花人更美!
師:多么溫馨的提示,充滿了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尊重,相信這樣的提示語更有說服力。
2、語言的魅力充實著我們的生活,課后請同學們運用我們敏銳的頭腦去感悟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業好嗎?(看大屏幕)
搜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后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搜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
五、總結
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煉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夠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
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語文的學習之旅吧!
六、板書設計
9楊氏之子
楊氏之子楊梅
妙
孔君平孔雀
預設:聰明懂禮貌幽默反應快
8、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來讀課文,一定能把它的韻味讀得更好,來試試。
9、課文朗讀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時間把它背誦下來。
(借助動作背誦。)
10、比賽背誦課文。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8
【教材解讀】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讓學生通過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教學難點】
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都要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準確表達思想、情感;機智巧妙的語言,有時會幫助人們擺脫困境;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活躍生活;生動優美的語言,能愉悅身心……今天我就來認識一個聰明機智的小孩。
2、板書課題,齊讀。誰來說說這個課題告訴我們?(重點理解“氏”“之”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因為古人寫作方式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覺得文言文很難學,其實學文言文也不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于讀。大家打開48課,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你們5個人來讀吧,1人讀一句。大家聽聽他們的字音讀準了沒有?
師評價:字音咬得真準。誰還想讀?學生讀課文。
3、師:大家字音讀得真準,我也想讀了。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聽我讀,好嗎?
4、怎么樣?文言文讀起來也蠻有味道的吧!一回生,兩回熟,大家再試著讀一讀,還可以讀給你的同位聽。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5、誰還想讀?來,想讀的一起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才讀得更好。
(學生讀得有點味道了。)
三、精讀講解,反復朗讀,明白寓意
1、師: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這是朗讀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咱們先靜下心來,默讀課文,結合我們以前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對照注釋一句一句讀。想想每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學生借助注釋,自學課文。(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4、全班交流:
現在我們來走進這則故事,來認識這個聰明的小孩。大家讀懂了這則故事嗎?誰讀懂了第一句先來說說?──“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5、在這個聰明的小孩身上有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誰來接著讀?
6、孔君平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知道朗讀。)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回答?楊氏子是怎樣答的?這樣答好在哪里?
四、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1、短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語言風趣幽默。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則短文,回味他的語言,你可以和你的伙伴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演一演。
2、學古文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背,方能學以致用。指名背。大家一起背背吧!把這則有趣的語言珍藏在腦海里。不會背的地方再看看書,會背的和大家一起背。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這則故事?
4、大家講得真好,有沒有同學來表演表演這則故事?(展示學生的表演。)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借助注釋、插圖讀懂了《楊氏之子》,領略了古代文言文獨特的韻味。它是那樣凝練,僅僅只用幾十個字,讓我們感受都楊家小孩子的機智、聰明。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楊家的這個小孩的機智聰明。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短文是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讀:》,在該書中還寫了許多聰明的小孩的故事,老師這里展示其中兩篇,同學們來讀一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二)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理注釋解詞句,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第二單元我們學習了《古詩詞三首》,誰背給大家聽一聽。
2、剛才我們背的是古詩詞,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人寫的另外一種體裁的文章,叫文言文(板書),題目是《楊氏之子》(板書、齊讀)
3、文言文的學習能增長我們很多知識,所以我們要好好學,將它學好。
二、梳理全文
1、文言文的朗讀、停頓和現代的白話文是不一樣的,文言文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正確的朗讀,聽老師來把這篇課文朗讀一遍。(出示有停頓符號的課文)
2、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自由地讀一讀。
3、抽兩生讀課文。(及時糾正)
4、生齊讀課文。
5、這篇課文講的是關于誰的故事?(板書:楊氏之子)
6、理解課題(“氏”指姓氏,“之”是“的”意思,是一個助詞。“楊氏之子”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7、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介紹一下楊氏之子?請同學們拿起筆,輕聲地讀一讀,劃一劃。(楊氏之子是一個聰惠的人,他不是一般的聰惠,他可是一個甚聰惠的人。板書:甚聰惠)
8、理解“甚聰惠”。(“甚”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采用了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看注釋”【板書】看來你很會學習;“惠”字我們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理解,誰來解釋一下?)
9、指導寫“惠”。(智慧源于心,“惠”字在寫的時候,下面的心要寫得稍大一些,這樣惠字才能站得勞。)
10、除了楊氏之子外,文章還有一個和重要的人物是誰?(板書:孔君平)你是從哪句話中知道的?
11、引出第二句,理解第二句。(這句話老師讀了很多遍,其中的“詣”字【板書】,我不是很明白,誰能幫助我來理解一下?“詣”字就是拜見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看來你真能學以致用,老師也運用你的這種方法來理解后面半句話的意思。)
12、楊氏之子是怎么招呼客人的?你是從哪一句話中知道的?(抽生讀出來)
【為設果,果有楊梅。”是誰為誰設果?你是怎么知道楊氏之子為孔君平設果?前一句中講到了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你采用的是“聯系上下文”(板書)的方法來理解,真不簡單。】
13、這句話中重點強調了那一種水果?(楊梅)所以“果”字后面要作停頓,請同學們帶著停頓來讀一讀。
14、楊氏之子“甚聰惠”體現在文章的那兩句話中?(出示,抽讀)。【“孔”指誰?“指”指著什么?這兩個字都需要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曰”是說的意思,“曰”字在寫的時候將它寫得寬一些,扁一些,千萬別寫成“日”字,漢字是很注重長短變化的。(師板演)同學們在作業紙上寫兩個。“君”是你的意思,“果”可以理解成水果,也可以理解為楊梅。誰來將孔君平說的這句話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楊氏之子聽了孔君平的話后回答道(引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生齊讀)。“夫子”是何意?“禽”和我們現在的家禽意思一樣嗎?誰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15、楊氏之子回答得和巧妙,巧妙在何處?(孔君平以楊梅聯想到楊氏之子的姓,楊氏之子馬上以孔君平的姓聯想到了孔雀,兩人這樣一調侃,使得見面的氣氛變得更加輕松融洽。)
16、如此巧妙的回答,如此充滿藝術的話語,同學們好好地來品讀一番。
1)同桌分角色讀
2)抽兩生表演讀
3)再抽兩生表演讀
4)男女生分角色讀
17、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誰愿意將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18、有了對課文的理解,同學們肯定能夠將文言文所包含的韻味讀出來。(齊讀)
三、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兩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老師從《世說新語》中選了一篇文言文,同學們試著來理解一下。
2、抽生理解。
四、小結作業
1、在學習中,我們只有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方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作業本》1—3題。
板書設計:
楊氏之子
文言文 楊氏子 甚聰惠 惠
看注釋 楊氏子 孔君平 詣
聯系上下文 楊梅 孔雀 曰
【練習設計】
1、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梁國楊氏(sìshì)之子九歲,甚(shènshèng)聰惠。孔君平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wéiwèi)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yīngyì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
2、先解釋帶點詞的意思,再解釋整句話的意思:
⑴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這個故事講給小伙伴聽。
4、翻譯下列句子:
⑴三人行,必有我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溫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學而時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擇《世說新語》中有趣的故事閱讀,并與伙伴交流。
【資料鏈接】
《世說新語》故事兩則: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二)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0
設計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語文是在有梯度的反復的朗讀與欣賞中得到品味和體悟的。
教學目標:
1、在遷移中感情古文這韻味,在輕松的對話中初步培養喜愛古文的情感。
2、通過師生的對比讀的不同處,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讀通課文,讀懂意思。
3、圍繞中心句——“楊氏子九歲甚聰惠”,立足“未聞”、“應聲答曰等詞的品味,感受楊氏子的聰慧過人。
4、通過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學會用注解理解“惠、曰、禽”三生字的意思。
教學重點:
圍繞中心句品味楊氏子的聰慧。
教學難點:
通過古文朗讀的停頓來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全文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板塊一:課前游戲,玩學合一
1、玩“背古詩”的游戲。
2、通過古詩引入古代的另一種文體——古文,略講古今用詞的不同:真棒——善哉;我——吾;我們——吾等;你——爾;你們——爾等。
板塊二:解題導入,遷移運用
1、讀題,讀題中哪個詞叫“姓楊的人家”?那姓王、姓周的人家該怎么說?
2、題目是什么意思?“之”在此作何解釋?
3、你能用這樣的方式介紹自己嗎?(注意“女”的轉化)
板塊三:初讀古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學生讀完后檢查“惠、曰、禽、詣”的讀音,指名學生讀古文。)
2、學習生字,理解意思。
(1)你讀懂了哪些生字的意思,你是怎樣讀懂的?(學法指導——學會看注解學古文)
(2)簡介通假字——惠同慧,理解“禽”即鳥類和家禽的意思。
3、朗讀課文,掌握學情
指名讀→聽師讀→跟師讀→自由讀→齊讀
板塊四:探究停頓,讀通全文
1、細聽老師的范讀,邊聽邊畫,老師讀的與你讀的有什么不同?并思考為什么要這樣讀?
2、借助注釋探究:為什么要這樣停頓?
預設一:“孔君平詣其父”中孔君平是人名故在此要停頓。
預設二:“孔指以示兒曰”中的“孔”指就是“孔君平”故也應停頓。
預設三:“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禽”與“家禽”的區別,故在“家”后要停頓防生畸意。
3、按此停頓再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板塊五:深層對話,悟楊氏子之“甚聰惠”,品古文語言之精妙。
預設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1、師生對話,你聽懂了他們話的意思了嗎?
2、孔君平的話什么意思?理解字面意思——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3、再讀一讀對話,孔的話“言外之意”是什么?——你和楊梅同姓,你和楊梅乃一家人也。孔君平這是在干什么?
4、想象孔說這話時的神態、動作,他會看樣說?神情兼備地說一說。
預設二: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感悟對答之巧,一嘆“聰惠”
(1)楊氏子聽懂了孔君平的話的意思了嗎?讀一讀,找出這兩句話中對應的詞,師生進行對對子一樣的讀。
(2)你覺得楊氏子這樣對有什么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引讀中心句“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2、感悟“未聞”之妙,二嘆“聰惠”
(1)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將此句去掉“未聞”二字與原句對比讀,想一想哪個句子好?好在哪里?(引領學生體會楊氏子的有禮)
(2)再次引讀中心句“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3、品讀反應之快,三嘆“聰惠”
(1)你還從哪里感受到楊氏子的“聰慧”?
(2)“應聲”可以換用什么詞?為什么從這詞看出“聰慧”?
(3)師生、生生對讀。
(4)第三次引讀中心句“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板塊六:誦讀古文,遷移成趣
1、美美地讀讀課文,讀出古文的韻味。(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把課文讀背,進行誦讀。
3、假如來“詣其父”的是“李、梅、柳、蘭君平”,楊氏子該如何應對?(指名應對)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1
一、課前交流:
1、同學們,你們好!我們又見面了,還認識我嗎?我是五二班的語文老師劉老師,我們再打一遍招呼,四(2)班的孩子們你們好!真是一群謙和有禮的孩子!
2、早就聽聞四(2)班同學個個博學多聞,今天能和大家同臺學習,老師深感榮幸。
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我們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你們準備好了嗎?上課!
二、解題揭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楊氏之子》,誰來讀讀這個課題?
師:念得真準,一板一眼。
師:誰再來讀?(你也很不錯!)我們一起來讀!
2、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學知道?請個男孩子說!
師:真好!“之”是“的”的意思,楊氏是一個人的名字嗎?這里的楊是人的姓,而“氏”有兩個意思。(師出示)
(1)在有特長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
(2)舊時放在婦女夫姓的后面稱呼已婚婦女。
師:讀一讀,題目中的“氏”,該選擇哪一種意思呢?“氏”指對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稱,“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楊氏之子”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三、一讀:讀正確
1、文言文離我們的生活遙遠,讀起來有困難是正常的。不過不要著急,老師有個小妙招介紹給大家。請大家打開手中的課文紙,讀課文之前,老師請同學們先觀察課文,課文里有兩個小老師,他們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讀通、讀懂課文。你找到他們了嗎?一個是括號里的拼音,一個是課文下邊的注釋。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再借助注釋把句子讀通,開始吧!(生自由朗讀課文)
2、一讀就能明白,課文講述的是誰和誰的故事?
師:抓住了這兩個人物,我們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畢竟是古奧難懂的文言文,你們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要提醒大家注意?
(文章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多音字,那我要考考你們,知道為什么讀“wèi”嗎?誰知道?你來說.有些語言,我們是因為不理解才覺得它難讀,我們一起來看這句話。誰為誰設果,你是怎么知道是楊氏之子為孔君平擺放水果的?同學們,注意到沒有,他在理解這兩句話的時候,沒注釋的就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來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課文里根本就沒出現,這是我們聯系上下文自己補充出來的,其實是把他們給省略了,這就是文言文跟我們現代文表達不一樣的地方,它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
師:“為”在這里表示的是“給,替”的意思,所以我們根據它的意思確定它的讀音wei,理解了這句話再讀就不難了,誰來讀?
文中還有一個多音字,你們讀準了嗎?是“應yìng”聲答曰,知道為什么讀yìng嗎?怎么樣回答,就是剛問完問題就能馬上回答,這就叫——應聲答曰。這就是根據它的意思來辨析它的讀音,一起再來讀這句話。)
3、只讀準發音還不行,還要注意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古人讀書,非常重視停頓。文言文之美,也全在停頓。讀的時候要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停頓,還要注意詞語和詞語之間的停頓。這句話你覺得怎樣讀才能讀出文言文的節奏?
(補充:家禽在現代漢語中指我們家中的人工馴養的禽類,如雞鴨鵝等,而在古代,單字成詞,是“鳥”的意思。)
4、誰來讀?再聽我說。句與句之間,詞與詞之間,雖有停頓了,但也不能一刀切開。我們讀的時候要盡量做到字斷音連,音斷意連。這樣讀,(師范讀)會了嗎?你再來讀一遍。(讀得挺好的,老師聽出來,你們都特別努力,如果重音,停頓,再鮮明一些,味道就更足了。
5、再比如說這句: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生練習讀此句。
6、每句話的意思都明白了,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講講這個故事?
沒錯,楊氏之子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這樣長的故事,作者只用了五句話,55個字就把它記錄下來了,這就是文言文語言簡練的特點,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在寫文章時十分注重錘煉語言。
7、誰能一口氣把整篇文章讀下來?
評價:沒讀幾遍就能把一篇文言文讀成這樣,真是妙哉!
8、古時候,誦讀文言文是一件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老師也想來讀一讀。想不想聽?來,給點掌聲吧!聽老師讀,怎么樣,好聽嗎?是真心話嗎?你的真心話說得老師心里喜洋洋的。
9、學著老師的辦法,看好詞語間的停頓,再小聲練習讀一讀。相信你比老師讀得更好!
10、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再配上音樂讀,感覺會更美。誰愿意配樂讀給大家聽?(琴聲悠悠,書聲瑯瑯,讀文言文就是這種味道)(聽你讀書真的是一種享受)
四、分析人物形象
1、經過反復讀課文,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一說。
師:全文就是圍繞著這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就叫全文的中心句,它的作用就是概括全文。這么短的文章就這么有章法,同學們要把它記在腦海中。
2、說他聰明,你有什么理由嗎?
我們且來看這個聰字,什么偏旁?古人造字,就是要告訴大家,人要想聰明,必須得有一雙會聽的耳朵。那咱們就從耳朵說起,楊氏之子的耳朵怎么樣?會聽嗎?他聽出了什么?
師:你真厲害,一下就找到了。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楊氏子聽出來了嗎?他為什么只指楊梅,不指其他水果?
年近九歲的他,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能一下子聽得出來,的確是---甚聰慧。
過渡:只會聽還不夠,有口有心才為聰。那他是怎么反駁的呢?他這樣說,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
(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呢?)
3、師:如果楊氏子這樣說---孔雀是你家禽。還是這個效果嗎?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反映出孩子語言幽默。)
(孔君平拿楊氏之子的姓氏開玩笑,楊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駁)
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板書:孔雀——孔家禽
評:你看楊氏子不但會聽,還挺會說。
4、他還稱呼孔君平為夫子,你知道怎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夫子’?
師:如果是一個沒有文化、目不識丁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為夫子么?(不行)
師:如果是一位阿姨呢?我們可以稱為夫子嗎?
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
師:一般有文化、有涵養的成年男子,可以稱為夫子。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為──(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所以稱孔君平為 “夫子”顯得有禮貌。
5、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聰明機智)所以課文開頭就這樣稱贊他---甚聰慧。
評:同學們,正如剛才同學所說,這楊家小兒不簡單啊,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其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用的效果。
6、贊“聰惠”
孔君平絕非凡人,他官至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國家的刑法,話語一出,他就知道自己低估了楊氏子。如果你是孔君平,在聽了楊氏子巧妙又不失禮貌的的回答后,他會怎么夸楊氏之子呢?誰可以學著古人或現在我們說話的樣子來寫寫他嗎?
神情、動作又是怎樣呢?
(孔笑曰:孺子可教也,他日必成大器。)
(孔贊曰:妙哉,老夫甘拜下風。)
師評:同學們都走進了孔君平的內心世界,說出了他心中想說的話。
小結:面對如此機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認----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面對如此巧妙的回答,我們也不得不贊嘆-----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這么聰慧的孩子,你喜歡嗎?捧起書來讀,讓大家感受到你的喜歡。
評: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喜愛,更聽出了贊賞!
五、拓展延伸:
1、楊氏子年僅九歲,就如此聰慧,他的表現的確讓人稱贊。更讓我們感受到如何智慧、幽默、委婉地說話是一門學問。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則關于語言藝術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四歲就知讓梨的孔融。
十歲的小孔融很有能耐。有一次,大人都夸贊孔融說:“這孩子是一位人間奇童!”一位姓陳的大官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不一定有用。”孔融一聽,馬上做出回應,他對這位大官說:“這樣說來,大人您小時候肯定是很聰明的!”眾人聽后大笑,這位姓陳的大官不但不生氣,也為小孔融豎起了大拇指。請說說小孔融這句話的妙處所在。
2、好一個聰明機智、能言善辯的小孔融,讓陳官員對他好一番稱贊。同學們,這就是語言的藝術,你看,誰擁有了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
六、拓展閱讀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專門記錄人物言行事跡的小說,其中刻畫了許多古代聰慧少年的形象,像這樣的語言小故事,在這本書里還有很多。請學生們課下閱讀《世說新語》,感悟人物語言表達中透出的智慧。
板書設計:
楊氏之子
楊 梅 楊家果(會聽)
甚聰惠
孔 雀 孔家禽(會說)
聰明機智 有禮貌 反應敏捷
看拼音
看注釋
查找工具書
聯系上下文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絢麗燦爛的奇葩。它文字簡約,卻理寓其中,意義深遠;它語言凝練,卻不失形象生動。五年級下冊第10課《楊氏之子》正是這樣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個機敏善對的九歲男孩形象。首句總領全篇,“甚聰惠”實為文眼,統照全文。后四句敘事,詳寫楊氏之子的 “設果”與“應答”,凸顯“聰惠”之內涵。全篇情節簡單,人物巧妙逗笑,頗具詼諧情調。
本文是高年級學生接觸的首篇文言文,又編入“語言藝術”的主題單元。它猶如在孩子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時空隧道,走近歷史先賢,在閱讀與思考中汲取古代優秀文化的精髓,這將為他們進一步了解祖國文化打下基礎,并對其一生文化素養的積淀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楊氏之子的“甚聰惠”,體會字里行間濃郁的生活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與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甚聰惠”。
四、教學準備
搜集與課文有關的圖片、音樂和文字資料,制作成PPT電子演示文稿。
五、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形成期待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從中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誰。
2.教師扣題引疑,了解學生讀了課題后想知道什么。
3.教師梳理主要問題,啟發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初讀課文,教師強調: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多讀幾遍。
2.教師指名讀課文,強調學生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字讀音:lianɡ hui yi nǎi yuē qin
梁 惠 詣 乃 曰 禽
多音字的讀音:wei ying
為 應
重點指導學生讀通以下句子:
①“孔君平/詣/其父”
②“孔/指以示兒/曰”
③“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集中交流初讀課文后的發現和收獲。
(教師相機板書“甚聰惠”,指導弄懂“甚”和“惠”的意思)
(三)品讀課文,讀出韻味
1.默讀課文,讀懂語句
大屏幕出示要求:
默讀課文,對照注釋,弄懂每句話的意思,并思考課文通過一件什么事表現了楊氏之子的“甚聰惠”?
2。交流討論,互學釋疑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1)圍繞“課文通過一件什么事表現了楊氏之子的‘甚聰惠’”,學生講述課文大意,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進行概括。
(2)出示課文中的四句話,結合學生交流情況,在朗讀及感悟人物形象上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檢測、指導。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重點指導——
①讀懂“詣”“乃”之意;
②指導學生進入情境,體會人物心情,讀好句子。強調:學習文言文,不僅要讀懂其意思,更要讀好節奏。
學生練讀;教師指名讀;學生齊讀。
為設果,果有楊梅。
重點指導——
①指名說句意,思考:這里是誰為誰設果?是怎么知道的?
②聯系上下文,學生講明句意。
③出示原句,全班對比朗讀,初步體會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重點指導——
①讀懂“此”的含義,說清句意。
②啟發學生弄明白孔君平說這句話有什么用意,認識“楊梅”和“楊氏之子”之間的聯系。
③讀懂“君”指的是誰,以及這一稱呼的韻味。
④想象當時人物是怎樣說這句話的,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重點指導——
①讀懂“孔雀是夫子家禽”,體會楊氏之子“善聽”“妙答”——一悟“甚聰惠”;
②讀懂“應聲答曰”,體會楊氏之子“反應快”——二悟“甚聰惠”;
③讀懂“未聞”,體會楊氏之子回答語氣委婉,且回應有力——三悟“甚聰惠”。
(教師相機板書:答得妙 反應快)
④指導學生將上句連起來,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體會文中語言之妙趣,感悟文中人物之形象。
4.運用語言,活化形象
(1)出示課文第一句,教師總結全文,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夸一夸楊氏之子。
(2)朗誦全文。
(四)背誦課文,拓展延伸
1.學生練習背誦;指名背誦;全班背誦全文。
2.教師簡介《世說新語》,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此書。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學習幾種理解古文的方法。
3、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體會楊氏之子的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難點】
學習幾種理解古文的方法;體會楊氏之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準備】
生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導讀法,自主探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故事引入
1、故事1: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曾在海軍中任要職。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問他關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小聲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羅斯福接著說:“我也能。”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理解課題。
3、出示導學提綱:
(1)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往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2)流利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嘗試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4)楊氏子的回答如何?從哪里看出?
二、初讀古文,整體感知
1、談談古文和現代文的不同。
2、檢查個別朗讀情況,提醒“為、應” 的讀法。
2、師范讀,生畫節奏。
3、(大屏幕出示《楊氏之子》一文。)修改節奏,再把課文小聲地讀一讀。
4、生展示讀。(教師相機指導)
5、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古文,深入理解
1、生嘗試說第一句的意思,理解“甚”與“聰惠”,點撥“借助注釋”的學習方法。
2、模仿原句介紹自己
出示大屏幕: (籍貫) (姓氏) (年齡),甚 (特點)
3、理解 “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兒出”。
抓住“詣”“ 乃”,從孔君平來拜訪楊氏小兒的父親一事來看,兩家的關系很好。父親不在孔君平也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孩子出來,可見他與楊氏小兒也很熟。
4、孔先生會怎么呼?指導朗讀。(大聲呼)
5、補充理解“為設果,果有楊梅”。 點撥“聯系上下文理解”學習方法。
6、理解最后兩句
(1)理解“示”“ 禽”“ 未聞”
(2)孔君平為什么這么說?
(3)你覺得楊家小兒答得怎么樣?從哪里看出來?
匯報:回答得快(應聲)、很巧妙(楊家小兒聽出了孔君平的話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
回答得有禮貌,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間接的方法,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確鳥,楊梅又怎么是我家的果子”這個意思,使對方無言以對。他如果不禮貌,對孔君平不尊重的話呢,就會說:“如此說來,孔雀就是你家的鳥兒啦!”是不是?他表達的時候拐了個小彎——我可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兒啊!很巧妙地“回擊”了他。加上“未聞”多么得體呀!多么尊重長輩呀!——會聽會說、懂禮貌)。
(4)想象人物心理,表演讀。
(5)如果今天來的是“李君平” 楊氏子要怎么答?
(6)面對這樣一個,聰明有禮貌的孩子,此時此刻,孔君平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四、感情朗讀
五、背誦積累
六、嘗試運用
七、小結學習方法
八、作業改寫《楊氏之子》
板書:
10、楊氏之子
聰惠 快 妙 有禮貌
讀文——解義——悟情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體會語言的巧妙藝術。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孩子們,來咱們先進行一個聽記練習,聽好了,看誰聽得準,記得牢。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論語》。
2、同學們準備好了嗎?咱們開始上課。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板書:楊氏之子(齊讀)
這篇文言文選自哪里?板書《世說新語》。
師:《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們今天學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
(一)朗讀展示
1、昨天大家已經進行了預習,下面來展示自學成果。首先進行第一個環節朗讀展示。請先在三人小組內交流!
師:注意,如果發現伙伴有字音讀不準的,斷句不好的地方,你們可以幫幫他,也可以討論一下誰讀得正確。
2、請看這兩個多音字誰讀讀?
為設果 兒應聲答曰
3、誰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指名讀。
4、出示課文,指名讀。
5、看著大屏幕上的標記,讀好斷句。重點指導:
a剛才我聽出大家兩個句子沒有讀好。這一句應該這樣讀?誰來試試?
b我剛才聽你讀時,你故意在“家”后面停頓了一下。有的是把“家禽”連起來讀?
c既然大家讀通順了,我出兩個句子考考大家。按照這些停頓符號讀是不是更有節奏感了。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樣,要聲斷氣連。
(1)孔/指以示兒/曰 (點擊出現停頓符號)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6、請同學們再自由練讀,注意讀好斷句。
師:看來,要讀好文言文,首先要注意斷句。這幾個難句解決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全篇讀好。
師:請大家按照停頓標記,自己先來練讀。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學生自己練習。指名讀,出現錯誤,糾正,再指名讀,齊讀。
(二)疏通大意
師:孩子們,初讀這一關完成不錯,接下來進入第二個環節說說古文意思。誰來匯報?
預設:
1、你們幾個匯報得真精彩!這可是我們本學期學的第一篇文言文,你們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誰來介紹一下?
a多讀
b看注釋
c查工具書
d查資料
師:真是學習古文的好方法!。
1、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把他講下來?請大家在三人小組內試著講講。
2、誰來給大家講講?
3、誰還想給大家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楊氏之子》教學設計及反思 相關內容:介紹一本書(聽說訓練)《學和做(2)節約用水》網絡教學說課稿《修鞋姑娘》教學紀實與點評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習作一《開國大典》拓展閱讀教學設計《有趣的漢字》教案20珍珠鳥(第一課時)《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查看更多>>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三、 品味語言的精妙。
1、師:故事講得真精彩!你覺得課文中的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甚聰惠,那么,你從哪兒看出來楊氏之子非常聰明呢?他的回答妙在哪兒?
2、出示:這個對話該怎樣讀好呢?想想當時孔君平是一種什么語氣?楊氏之子呢?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全體讀。
五、讀出文言文的味道。
師:多么精妙的語言!
1、師:孩子們,讓我們有滋有味地再來讀讀這篇古文。誰來先試試?
2、你讀的真美,聽了真是一種享受!我們一起讀讀。
3、棒極了,孩子們,把大拇指送給你們!
4、師:俗話說:“熟讀成誦”,我相信大部分同學已經會背了。會背的請站起來勇敢地展示給大家。
六、拓展延伸
1、了不起孩子們!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篇《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來,看誰能先讀懂它。
出示大屏幕: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注釋]
戲:玩耍 然:對 瞳子: 瞳仁
人語之曰:有人對他說 譬如:比如 若:若是 令:讓
出示:
學習方法: a 朗讀 b說說大意 c體會語言的妙處。
總結:今天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少,不僅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學以致用。《世說新語》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多讀一些。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是一篇簡短的小古文,根據單元重點感悟語言的藝術和本課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把教學主要目標放在讀好古文,會講意思,體會語言妙處,和拓展閱讀幾個環節上。執教后獲得一些教學反思。
1、自主學習,交流展示
這篇古文短小易懂,在試講的過程中,發現孩子通過自己預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完全可以讀懂短文。于是我就定位在學生自學交流和拓展延伸上,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點撥指導作用。由于是高年級孩子,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只要預習充分,孩子的自學成果展示是非常豐碩的。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由于有了預習,學生的學習起點就不可能是“0”。我們的教學內容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擴展。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原則是:學生已懂的,少講甚至不講;學生似懂非懂的,利用學生的資源及教師的教學幫助他們搞懂。本課在設計上體現了這一原則。如:檢查初讀時預設兩種情況,孩子讀好如何處理?讀不好怎樣指導?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達到以學定教。
a剛才我聽出大家兩個句子沒有讀好。這一句應該這樣讀?誰來試試?
b既然大家讀通順了,我出兩個句子考考大家。
充分的預設是很重要的,但是面對預設之外的問題,能機智應對,順學而導更重要。
3、教給方法,培養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的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學,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那么我們該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多讀,看注釋,查工具書,查資料。從而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由于本課古文易懂,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學習起來就更容易,如果只學一篇,感覺課堂的容量較小,不能體現高效。于是拓展了《世說新語》的另一篇小短文。目的一是為了鞏固學習古文的方法,二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精妙。
5、鼓勵創新,生成浪花
在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很多孩子只是講出文中每一句的意思,而有兩位同學能夠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想像故事的情境,生動描述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講得有聲有色,這一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不足:課堂生成較少,老師的點評指導有些還不夠到位。每一個環節如果走的再扎實一些,再放開一些會更好。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說一句話,看誰能說說是什么意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生(沉思后,有同學舉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師:剛才我說的話和我們平時說的有什么區別?
生:老師說的話比較簡練,我們平時說的話要復雜一些。
生:老師說的話不怎么好懂,我們現在不這樣說。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在以往的積累運用中也學過,誰能說一句給大家聽?
生: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溫故而知新。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稱為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二、一讀(讀正確)
師: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讀一讀,看看什么感覺?
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覺不怎么好讀。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讀才能讀好。
師:說說哪個句子你不知道怎么讀?
生:“孔指以示兒曰”這個句子我讀不好。
師:誰知道這句話該怎么讀?(生嘗試,但讀得都不大正確。)
師:正確的讀法應該是這樣,孔/指以/示兒/曰。(生自由讀,齊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呢?一會兒你自己就明白了。誰來把文章讀給大家聽?(兩位學生讀)
師:剛才這位同學讀的時候有兩個字和第一位同學讀得不一樣??
生:“為設果”中的“為”,李同學讀的是第四聲,而張同學讀的是第二聲。
師:哪個讀音正確呢?我們先看看這句話什么意思。
生:“為設果”就是孩子給孔君平擺上水果。
師:“為”在做“給”的時候讀第四聲。還有一個字音他們讀得也不一樣。
生(踴躍):“兒應聲答曰”中的“應”,他們一個讀第一聲,一個讀第四聲。在這里應該讀第四聲。
師:“兒應聲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現在我們還經常這樣用。
三、二讀(讀明白)
師:同學們讀得很正確,也很流利,我相信你們還能讀懂。再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或者哪一句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個記號。
生:我讀懂了“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非常聰明。
師:非常──聰明,這句話中沒有這兩個詞啊。
生(齊舉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聰惠”的意思是“聰明”。“惠”古代通“慧”。
師:哦,原來是這么回事!我明白了。這里的“惠”是個生字,你會寫么?(生上臺演板,寫得很正確)
生:我看下面注釋知道了“孔君平詣其父”中,“詣”的意思是“拜見”。
師:好啊,看注釋是理解古文最簡便的方法之一!“詣”也是個生字,相信每個同學都會寫,在本子上寫一個,互相檢查檢查。
生:我讀懂了“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啊。
師:夫子在這里指誰?(生:指孔君平)
師:把孔君平稱為夫子,那──夫子就是指孔君平嗎?如果來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張君平、李君平,還能稱夫子么?(生:能)
師(依然作思考狀):如果來的是阿姨呢?
生(略略思考):不能,因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師(追問):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
生(遲疑不敢作答):不行,因為夫子好像指的是大人。
師: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齡比較大的男士。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沒有文化、不識字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為夫子么?(生不語)
師:我們來推測一下孔君平的身份。你認為,他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相信你能從文中找到依據。
生:他應該是一個富人,從圖中我們看到他穿的衣服很華貴。
生:他應該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因為他看到楊梅就把楊氏子的姓聯系起來,而且還說這個孩子是“君”。這是對人的尊稱,能對一個小孩說“君”的,一定是一個有涵養的人。
生:這篇文章選自《世說新語》,這本書是寫士大夫階層的事情。
師:是啊,士大夫階層都是為官之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那么他們的朋友也一定是有學問的人。所以,可以稱為夫子。再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為──(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
師:同學們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么?
生:楊氏是一個人的名字么?
師:有誰來回答這個問題?(生沉默,繼而又搖頭。)
師:這里的楊是人的姓,而“氏”有兩個意思。(師出示)(1)在有特長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2)舊時放在婦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稱呼已婚婦女。
師:讀一讀,在這個句子中,你該選擇哪一種意思呢?
生:選擇第一種。
生:為什么“父不在,乃呼兒出”?這個孩子才九歲,怎么能照顧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媽媽出來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誰能解答?
生:因為他媽媽和他爸爸一起出去了,都不在家。
師:同學們推測了很多種孩子出面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國古代,重男輕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兒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來招待客人。母親呢?只能呆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請她出來見客人的時候她才能出來。(學生驚訝,然后又問了幾個字的意思,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師:既然大家都懂了,誰能把這篇文章的意思講一講?(學生自由說)
四、三讀(品味語言的精妙)
師:同學們,在這篇課文中有兩個句子很精妙。你們知道是哪兩句么?
生:“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句話很精妙,一般人說不出來。
師:看來大家都同意他的說法,但是這兩句話精妙在什么地方呢?
生:楊氏子姓楊,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說楊梅是楊氏子的弟弟一樣。
生:楊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連起來說。
師:對呀,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生齊:還治其人之身。)
師:所以,課文中這樣稱贊這個孩子──(生齊:甚聰惠。)
五、四讀(讀出古文的味道)
師:同學們,讀古文不僅要讀正確、讀流利、讀明白,還要讀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試一試,品味品味古文該怎么讀?(學生自由讀,有的還搖頭晃腦,很可愛)
師:如果配上音樂,那種感覺會更美。先聽一遍,想想該從哪個地方開始你的朗讀。
師:再聽一遍,然后自己試著跟著音樂朗讀。
師:誰愿意配樂讀給大家聽?
(生踴躍舉手,一生讀,雖然與音樂還不怎么吻合,但學生讀得津津有味。又一生站起來要求朗讀課文,在音樂中讀得很投入、很美。全班掌聲)
師:讀得真好!這個小故事簡單、有趣,我相信,我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它背下來。
(學生情緒很高,還沒等教師把要求說完,瑯瑯的背誦聲已經響起。)
六、五讀(理解中學習運用)
師:同學們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肯定已經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這一篇文章中有一些詞我們現在很少使用,或者有的根本就不用,你能找到這些詞語么?
(學生認真讀課文,畫出“詣”“乃”“兒”“曰”“氏”“之”“其”幾個字。)
師:這些字的意思同學們都懂了,我相信你們也很想試著用一用。看這幾句話:(教師出示)1.這是你家的小貓。2.我班的張月十分聰明。3.一個學生說:李娟,你的家在哪里?請同學們選擇其中一句試著說說。
生:我說第一句,這是君家貓。(生笑,一生舉手,教師示意他站起來說)
生:這乃君家貓。
師(贊許):其實,“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你”也常常用“爾”來替代。(板書“此”“爾”)所以,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生(踴躍):此乃君(爾)家貓。
師:第二句呢?
生:我班張月甚聰慧。
師:“我”在古文中還有一種說法,有人知道么?(生搖頭)“我”在古文中通常稱“吾”。(板書“吾”)那么這句話就可以說成──
生(齊):吾班張月甚聰慧。
師:第三句好像要有點難度哦!
生:一生曰:李娟,君家在哪里?
師:“在哪里”在古文中經常說成是“安在”“何在”。如果換成這兩個詞,這句話又該怎么說呢?
生:一生曰:李娟,爾家安在?或李娟,君家何在?
師:如果把“一個學生說”改為“一個孩子問”呢?(生自由回答:一兒曰)
師(贊賞):學得不僅牢固,而且靈活。真好!同學們,古文就是這么有意思,課后找一篇自己感興趣的古文讀一讀,我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發現。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集錦15篇12-28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28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09-15
楊氏之子教案01-17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15篇12-22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300字12-27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集合15篇)12-22
《楊氏之子》原文及譯文05-28
課文《楊氏之子》教后記12-17
《楊氏之子》原文及點評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