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說勤奮》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0 11:29:3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說勤奮》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勤奮》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勤奮》教學設計(精選12篇)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運用字理識字法學習生字、運用文中方法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小時侯我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老師,能夠和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能和我說說你們的理想嗎?

  (指名說,相機鼓勵評價)

  2.同學們都有著自己美好的理想,那么你們認為,實現理想靠什么呢?

  3.同學們所說的,其實就是這么兩個字——勤奮(板書勤奮)

  4.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勤奮(板書說)

  5.(指課題)請大家把課題響亮地讀一遍。

  6.關于勤奮的名人名言有很多,愛因斯袒說:“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愛迪生說:“聰明的大腦是勤奮鑄造出來的。”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作者是怎樣來說勤奮呢?(請大家打開書84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了,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以后想想:作者是怎樣把要勤奮這個道理說清楚的?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作者是怎樣談勤奮的?

  (學生回答,可讀文,可概述,教師肯定,評價)

  3.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不錯,課文一開頭,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接著舉了兩個事例,(板書舉例子、司馬光、童第周)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學習的故事來說明道理,在課文結尾再次強調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老師介紹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司馬光是北宋的大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由于材料豐富,文字生動,成為我國史學史上最有價值的著作之一。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他在比利時留學時獲得了博士學位,建國以后擔任山東大學的副校長,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他們取得了這么偉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奮。

  3.所以,作者在文章開頭就寫道:勤奮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4.下面我們來學寫梁字。寫梁字只要記住這兩點就能寫正確。(教師邊板書梁邊講解。)梁字是上下結構,木字底把上半部分穩穩地托住。

  寫字不僅要寫得正確,還要寫得美觀。我們一起來書空。(教師和學生一起書空梁字。)

  5.橋梁是過河的必經之路,(板畫橋梁、河水)通往理想(板書理想)的必經之路是什么?(勤奮)(板書勤奮)這句話中作者把勤奮比作什么?(橋梁)

  6.比較句子(出示):齊讀

  ①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②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你更喜歡哪一個句子,為什么?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句子。

  (板書古今中外、每一個、)

  7.回到整體,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司馬光是怎樣勤奮學習的?請同學們讀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動筆把表現司馬光勤奮學習的詞句圈劃出來。

  1.司馬光小時侯是怎樣讀書的?(指名讀該句。)

  2.這句話中哪些詞語可以體現司馬光的勤奮?

  (躲,一遍又一遍,高聲朗讀,滾瓜爛熟)(指導讀)

  3.我們就學習司馬光的方法,把這個句子讀得滾瓜爛熟。(指導運用學習方法)(日常學習)

  4.長大以后,他又是怎樣抓緊時間刻苦學習的?(指名讀該句。)

  ①司馬光的枕頭有什么奧秘呢?請同學們再讀句子,看誰能說出枕頭的奧秘?

  ②現在你就是司馬光,我來采訪你。“聽說你有一個很特別的枕頭,是用什么做的?

  ③誰都喜歡松軟的枕頭,睡著多舒服啊!你為什么弄個圓木枕頭折磨自己呢?(隨機學習稍字板書稍)

  ④你的枕頭為什么叫警枕?(隨機學習枕字板書枕)(警就是提醒)

  6.教師小結: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花了19年的時間,終于編成了——著名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現在我們有電腦、打印機,可是在900多年前,司馬光就是靠一支毛筆,一筆一劃地在油燈下寫成這樣一部名垂千史的史學巨著啊!來,讓我們把第二自然段再讀讀。

  7.有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8.寫完《資治通鑒》,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原稿足足堆放了兩間屋子,司馬光也已經成為了一位年邁的老人,他的身體已經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齒也大多脫落了。摸著這部書,我們感受到的分別是……(齊讀)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9.學到這兒,你想對司馬光說些什么?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的道理。

  2、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略知說理文的篇章結構,擺事實,講道理。

  4、積累與勤奮有關的名人名言。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深入感悟文章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篇課文的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二、學習事例

  1 、整體感悟

  ① 師:作者就這兩句話對你說十遍,你相信嗎?說一百遍呢?說一千遍呢?這樣說有說服力嗎?那要怎么樣才有?(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事例才有說服力。)

  ② 師:作者舉了誰的例子?為什么舉他們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會更具有說服力。)

  ③ 師:課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讀課文,從中找出描述他們成功的句子。

  ――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④師:他們成功靠什么?(勤奮)劃出能體現出他們“勤奮”的句子。

  2、學習司馬光的例子

  ①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天資聰明)

  ② 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他手中的鮮花是什么?“終于”這個詞說明了什么?

  ③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

  出示句子:

  △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理解第一句,“滾瓜爛熟”是什么意思?“一遍又一遍”說明了什么?

  ——理解第二句,“警枕”是怎樣的枕頭?他為什么要使用這樣的枕頭? (根據時間上的不同,讓學生體會:司馬光一生勤奮)

  師:讀這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生自由讀、齊讀)

  ④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⑤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3、學習童第周的事例

  ①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2)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自讀,展開小組討論。

  ②指名回答問題1和2,提出問題“課文中那些詞語體現了童第周的勤奮努力?”

  ——釋“毫不氣餒”“奮起直追”

  △ 小練習

  “直”的意思有:a 挺直,使筆直;b 公正的,正義的;c 直爽,爽快;d 一個勁兒,不斷地。

  理直氣壯( ) 急起直追( ) 心直口快( )

  ——“天剛亮、睡覺前、習慣”

  師:從這幾個詞里,你有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指名說)

  小結:(深情地)對于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對于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對于時間,老師想說: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短,懶惰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長。

  ③回答問題3,引導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

  ④ 練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⑤ 讓學生根據板書小結,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三、拓展積累

  1、出示名人名言,讀記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學家愛因斯坦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數學家華羅庚

  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學工作,都是通過長期的考慮、忍耐和勤奮得來的。 ——(英)達爾文

  科學的未來只能是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年輕一代。 ——(前蘇聯)巴甫洛夫

  2、你還知道那些關于“勤奮”的格言?

  3、學了這篇課文,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4、再讀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板書:

  15 說勤奮

  司馬光(天資聰明 ) → 編成《資治通鑒》

  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 完成蛙卵剝離手術

  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設計簡介: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奮”,開頭鮮明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間通過敘寫富有說服力的典型事例加以證明,最后總結全文,呼應開頭。這樣的文章如果按常序說教,可能學生不太有興趣,也難有什么實效性。我想,課文本來就只是一個載體,不應該把讀懂文章作為單一的目標,于是我決定嘗試聊天式教學,把課文觀點作為聊天的一個話題,把領學生與文章對話作為一個總訓練點。所以,文章被我有計劃有目的“肢解”了,教學時從了解作者觀點入手,然后按“品成功—品勤奮—品不同”三個小訓練點順序品讀兩個典型事例,最后再次回顧作者觀點,并引入名言加以深化。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切身領會作者說明觀點的文思,同時讓課文中心在有實效的對話中一步步顯現,進而深入人心。

  教學過程:

  一、寫課題,談話引入:“勤”的右邊為什么是個“力”字?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

  二、初讀課文,了解作者觀點。(訓練點一)

  1、引導學生回顧平時對“勤奮”一詞的理解和運用。

  2、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找出作者對勤奮的觀點,用橫線畫出來。

  3、指名讀找到的句子,適時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4、指名說第一句話的意思,齊讀。

  5、教師范讀后一句話句子,第一次強調“只有”,第二次強調“一生”,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齊讀這句話。

  三、精讀課文,了解司馬光、童第周的成功來自勤奮。

  1、師:作者就這兩句話對你說十遍,你相信嗎?說一百遍、一千遍呢?那怎樣你才相信?(師適時小結: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

  2、作者舉例了嗎?舉了誰的例子?怎么不舉老師的例子?(師適時小結: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3、師:課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學生輕聲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他們成功的句子。(訓練點二)

  1)解讀寫司馬光成功的句子。

  指名讀,師: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資治通鑒》。

  2)解讀寫童第周成功的句子。

  指名讀,師:童第周的成功,關鍵體現在那個詞上?(影響。)

  4、師:他們的成功**的是什么?(勤奮。)學生自讀課文,從書中找出有關句子畫出來進行品讀。(訓練點三)

  l品讀寫司馬光勤奮的句子

  1)指名讀寫司馬光勤奮的句子,教師適時出示:

  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2)師:上一句寫他什么時候勤奮?下一句呢?這就叫做——一生勤奮。

  3)指名讀第一句話,適時理解“滾瓜爛熟”和“一遍又一遍”。

  師:無數遍的讀書,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這就是——勤奮!

  齊讀第一句話。

  4)指名讀第二句話。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對比體會睡覺用“警枕”的不舒服

  5)師:司馬光卻自己親手做了這種枕頭來煩自己,還管它叫作警枕。這里的“警”應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的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嗎?生回答,師適時引到“勤奮”的主題。

  6)學生自由讀、齊讀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l品讀寫童第周勤奮的句子。

  1)指名讀寫童第周勤奮的句子。師:從這兩句話里,我們可以讀出四個字,誰知道?(起早貪黑。)

  2)師小結:童第周起早貪黑的學習,每天如此,這同樣是——勤奮。

  3)齊讀這兩句話。

  5、對比兩個事例的異同。(訓練點四)

  1)師:下面我們來把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放在一起看看。

  2)老師從課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個詞(出示:抓緊時間睡覺時天剛亮睡覺前)師:從這幾個詞里,你有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珍惜時間)

  3)出示句子: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4)師:比較這兩句話,看能比出什么來?(司馬光是古代人,童第周是現代人。)

  師:這又能說明什么?(古今中外,每個成功者都要**勤奮。)

  5)師:還能讀出什么?(引導學生區別出二人的起步不同)

  6)師:但他們最終都成功了。這又說明了什么?

  四、揭示主題。

  1)師指出示的句子一:學到這里,你相信作者的觀點了嗎?齊讀。

  2)出示: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發明家愛迪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數學家華羅庚

  不論你聰明與否,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容老師

  3)指名讀和理解第一句話。這句是說誰的?(司馬光)

  4)指名讀和理解第二句話。這句是說誰的?(童第周)

  5)指名讀老師的話。知道是寫誰的?(不僅僅是寫他們兩個人的,也是寫給所有的同學的。但愿每位同學都能通過自己的勤奮實現遠大理想!)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4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說勤奮教學設計。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全文共4節。第一節通過設問的形式明確地擺出了自己的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第二節列舉了司馬光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第三節寫的是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第四節是對全文的總結,號召同學們不忘勤奮,一生勤奮,長大才能有所作為。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

  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1、師板書勤字(書寫認真),我們從小就應當要認認真真寫好中國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國人。(及時而巧妙地將一些生活哲理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將育人與教書融為一體)請生讀(正音:qin)。

  問:勤的右邊為什么是個力字?

  板書奮字,學生齊讀勤奮一詞,并為它找近義詞。

  師: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板書說字,學生讀課題)(從勤字入手,讓學生初步感知勤奮的含義,為下面的學習作了必要的準備。)

  2、解題:曾經有人對你說過有關勤奮的話嗎?誰?是怎么說的?(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區分勤奮與勤勞等近義詞,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勤奮的含義。)

  二、新授

  1、整體感知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迅速把書翻開到《說勤奮》一課,用最快的速度讀課文,找一找作者對勤奮的觀點是什么?用橫線畫出來。(直奔課文中心,突出主題,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課文,也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握。)

  指名說。

  2、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①、理解第一句:生讀,并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對這句話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才能真正領悟作者的觀點。)

  ②、理解第二句。師讀第一遍(強調只有一詞):聽出什么來了?(引導學生體會:要想有所作為,只能靠勤奮)生齊讀。

  師讀第二遍(強調一生一詞):聽出什么了?(引導學生體會:要堅持不懈的勤奮,才能成功)

  生齊讀以上兩句話。(教給學生讀悟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來理解課文。)

  3、學習事例

  ①、師:作者就這兩句話對你說十遍,你相信嗎?說一百遍呢?說一千遍呢?這樣說有說服力嗎?那要怎么樣才有?(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事例才有說服力。)

  師:作者舉了誰的例子?為什么舉他們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會更具有說服力。)

  ②、師:課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他們成功的句子。

  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師:他們成功靠什么?(勤奮)劃出能體現出他們勤奮的句子。(打破了常規的程序,采用了倒敘,有三方面好處:先在學生心中樹起成功的典型,為下面的說勤奮蓄勢;接下來的教學不必在這上面糾纏,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 變得簡潔,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和教學重點;承接上一個環節,使得整個教學環環相扣,一脈相通。)

  ③、學習司馬光的例子

  出示投影: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根據時間上的不同,讓學生體會:一生勤奮)

  教師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滾瓜爛熟、稍微、警枕等詞,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師:讀大屏幕上的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生自由讀、齊讀)

  ④、學習童第周的事例

  生讀相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起早貪黑一詞,體會童第周的勤奮。)

  ⑤、師:下面我們來把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放在一起讀讀。老師從課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個詞

  出示投影:抓緊時間睡覺時天剛亮睡覺前

  師:從這幾個詞里,你有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指名說)

  小結:(深情地)對于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對于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對于時間,劉老師想說: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短,懶惰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長。(先單獨學習童第周和司馬光勤奮事例,再把兩者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引領學生逐層感悟)

  三、延伸與拓展

  1、出示投影: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師:比較這兩句話,看能比出什么來?(引導學生體會:不管你有多聰明,也不管你基礎有多差,都要靠努力,才會成功。)

  (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延續和提升,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這里得到一次升華。)

  2、請看幾句名人名言。

  出示投影: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發明家愛迪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數學家華羅庚

  不論你有多么聰明,也不論你基礎有多么差,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

  暫時還沒家的劉老師

  (生自由讀,說說自己對這些名言的理解)

  3、小結:但愿我們每位同學都能通過自己的勤奮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4、生齊讀名言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5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一)復習詞語

  橋梁基礎枕頭習慣遠渡重洋稍微一動有所作為名列前茅

  ①詞語復習,不同于第一教時的詞語教學,重點抓“梁”、“茅”,通過理解字詞意思來記住字形,達到正確書寫的目的。

  (二)昨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初讀了課文,你們知道課文講了哪幾個有關勤奮的故事?

  (三)老師有一個疑問,想請同學們來幫助解決這個疑問。既然課文講了兩個有關勤奮的故事,為什么課題不用《勤奮的故事》,而要用《說勤奮》作為課題呢?請大家自由地讀讀課文,再討論交流。

  ②幫老師釋疑,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又整體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選擇,精讀感悟

  (一)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這一段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2)比較句子

  ③通過讀,讓學生咀嚼體會;通過讀,培養語感;通過讀,感悟語句表達要正確、具體、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們用艱辛的勞動換來的。

  c.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讀第一句。“手中的鮮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與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為什么?

  齊讀第三句,第三句與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詞?哪一句好?為什么?

  齊讀第一段。

  (二)小組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個例子,合作學習。要求:小組先確定學習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輕聲讀一遍,再劃出說明勤奮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劃也不要少劃。劃好之后,互相交流,談談自己的理解。

  ④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努力建立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馬光刻苦、勤奮的精神通過你的朗讀感染給大家?

  討論:哪些地方說明司馬光很勤奮?

  什么叫“警枕”?(用書上的語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警枕的作用?

  看錄像。哪一樣東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為什么?

  ⑤先學文,再看錄像,再者結合談感想,進一步凸現司馬光的勤奮。

  指導背誦: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小時候怎么勤奮,再寫長大以后,更加勤奮,最后寫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學法指導,理清順序,幫助記憶。

  3、第三自然段

  認真默讀一遍,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⑦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摸清學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這句話,牽一發而動全身。

  “拙”什么意思?課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補拙”的呢?

  指導背誦:用什么辦法把這一段話記住。

  小組討論:司馬光與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這是一個很有思考價值的開放性問題,答案沒有唯一性,通過討論感悟作者選材精心;天資好的人,通過努力能成才;基礎差的,只要不氣餒,同樣可以取得成就。

  歸納兩段的段意。

  4、齊讀第四段。

  三、課外延伸,拓展閱讀

  1、看錄像:這一段錄像你能不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鑿壁借光)你還知道哪些成語與勤奮有關?

  ⑩積累語言,化消極詞匯為積極詞匯。

  2、學習幾句與勤奮有關的名人名言。選一兩句你喜歡的,讀一讀。

  自己應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應為之事,勿等明日。

  ——孫中山

  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有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富蘭克林

  天才就是勤奮。

  ——歌德

  春天不播種,夏天就不生長,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嘗。

  ——海德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家因斯坦

  3、如果這篇課文再增加一個勤奮成才的事例,你認為選什么為好?為什么?你能幫作者寫一個事例嗎?

  ⑾讀中學寫,寫中促讀,讀寫結合。

  設計意圖: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需要重點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

  本教時設計緊扣“勤奮”兩字,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歷一個由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體會“勤奮”是通過哪些事例、什么樣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間走一個來回。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筆者在教學兩個具體事例的過程中,努力營造一個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愿積極參與、都能自主選擇的開放的學習環境,教師參與其中,關注學習過程和方法,努力讓學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養。

  第二個事例,采用質疑探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之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由“課本”向“課本外”延伸,說成語,讀名句,寫事例,幫助學生營造“大語文學習”的時空,引導學生將課內外知識聯系起來,運用課堂上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讀中學寫、寫中促讀、在學中做,在做中創。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使用批注自學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3、學會本課生字,會用課后練習里的6個成語造句。(重點指導勤、末、慣等字的書寫)

  二、教學準備

  幻燈片、寫著勤奮名言的小紙片

  三、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

  我姓王,來自昌江縣叉河鎮中心學校。不過老師是你們的老鄉,東方四更的。來到東方,多少有點“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覺。所以想用家鄉話問候問候大家。(村話問候)呵呵,這問候太熟悉,太親切了!

  更難忘的是,昨天在大街上還聽到了一句以前奶奶常對老師說的一句話:(本地方言!)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勤勞的人有飯吃)

  2、相機導入課題,了解“勤奮”的意思

  所以,今天老師不是來上課的,是來和小老鄉們聊天的,聊什么呢?(出示課件),沒錯,我們聊聊勤奮。

  (1)教師板書,學生跟著書空“勤”字。是強調筆順和寫法,查字典,了解勤奮的意思,說說勤奮與勤勞的不同點。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既然要聊天,咱們都得熟悉熟悉我們要聊的內容,請大家打開課文,第16課。

  先問問大家有沒有讀過這篇課文?老師從昨天到今天共讀了5遍。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好好讀讀這篇課文。希望大家做到(出示課件)

  3、檢查初讀情況和生字學習情況。

  (1)師生合作讀書。(師生合作讀第1和最后一段;請班長讀第2段,請學習上有最大進步的讀第3段。)

  (2)學習課文生字。

  出示課件——學生讀——指導難寫的生字“末”、“慣”、“基”字的寫法。(學生說方法)——學生描紅

  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思考:文章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說清楚的呢?(簡單介紹議論文、說理文知識)

  教師強調動筆墨讀書,用我們練習3的批注方式(重要的生字新詞用橫線、關鍵句子加實心圓,重要句子加空心圓,有疑問的加?)

  4、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為什么這么分?

  課堂作業:

  (1)你能用上老師給你的這八個詞語,用簡短的幾句話分別說一說司馬光、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嗎?

  (2)提高難度,你能結合實際生活,結合咱班的實際情況用這幾個詞造句嗎?用得多的有獎勵。

  總結:今天跟我的小老鄉們聊得很開心,改天我的老鄉同事,也就是你們的語文老師還會繼續帶你們走進勤奮的故事,繼續聊勤奮的話題。如果你想繼續和我說勤奮,請記下老師的勤奮熱線。呵呵。同學們再見!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說勤奮》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6課。這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如果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稍有不慎,就會把這類課文上成思想品德課。因此,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明理、激情、導行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說理性課文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從小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初步了解議論文文體特點,領悟議論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并練習嘗試運用。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梁。

  【教學難點】

  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初步了解議論文文體特點,領悟議論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并練習嘗試運用。

  【教學過程】

  一、鏈接資料,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讀過許多成語故事,你知道這些故事嗎?(出示:聞雞起舞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這四個成語都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板書課題:說勤奮

  師:同學們常在一起說班級的事、家庭的事、國家的事。你知道“說”是什么意思嗎?可以換一個字嗎?(談、議、論)

  師:作者是怎樣議論“勤奮”這個話題的呢?

  【設計意圖:對于首次學習議論文的小學生,以熟知的成語故事和日常生活經驗解題引入,能消除學生對此類文體的陌生感,拉近他們與議論文的距離,喚起閱讀興趣。】

  二、初讀感知,理清思路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

  作者議論“勤奮”,提出的觀點是,然后用和這兩個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的結論是。

  2.全班交流,理清思路。

  【設計意圖:概括本文主要內容,對于初次接觸議論文的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填空練習不僅降低了概括主要內容的難度,也有利于學生理清文路,初步把握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三、細讀事例,感悟勤奮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學生簡單介紹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2.司馬光為什么能編成史學巨著《資治通鑒》呢?默讀第2自然段,想想你從哪里可以讀出司馬光的勤奮。請畫出有關語句。

  3.交流。

  預設一:小時候勤奮學習

  (課件出示)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里一遍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方法指導:抓住“躲”、“一遍又一遍”、“一直”、“滾瓜爛熟”等關鍵詞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預設二:長大后勤奮寫作

  (課件出示)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方法指導:①看“警枕”視頻。②對比感悟:你睡覺用的是什么枕頭,感覺怎樣?想一想,如果頭枕著一個圓圓的木頭睡覺會是一種什么感受?

  4.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理解內容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訓練重點,議論文教學也應如此。對比想象頭枕“警枕”睡覺的感覺,有助于學生深切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引導學生明確:作者正是用兩個典型事例證明了: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6.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設計意圖:本環節體現的是“由扶到放”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習方法的遷移,讓學生學會閱讀,促進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

  四、合作探究,深化中心

  1.話題一:天資聰明的同學也許稍微認真一些就能取得好成績,難道一定要很勤奮嗎?(師適時補充傷仲永的故事。)

  2.話題二:怎么理解“勤奮”?是不是“廢寢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奮”嗎?

  3.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并寫在作本上。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聯系實際,討論話題,深化對“勤奮”的認識和理解。】

  五、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讀一讀關于勤奮的故事,背一背關于勤奮的名言。

  【板書設計】

  16.說勤奮

  司馬光(天資聰明)編成《資治通鑒》

  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完成蛙卵剝離手術

  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教后反思】

  《說勤奮》是一篇闡明道理的議論文,課文列舉了司馬光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和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這兩個典型事例,說明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學習這篇課文,對指導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培養學生“勤奮”的美好品質,有著積極意義。

  在教學時,我抓住“勤奮”這兩個字,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到“勤奮”是通過哪些事例表達出來的,并通過第一個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從第二個例子悟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由于課文的兩個例子結構很相似,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學習司馬光那部分內容時引導多一些,學習描寫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則放手讓學生自讀。學習完事例后,我讓學生談感受,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勤奮的故事或名言。

  教學結束后,自我感覺相當不好,課堂上學生表現也不盡如意,回答問題的寥寥無幾。到底問題出在哪里,靜下心來我仔細分析:

  1.教學觀念陳舊,舍不得放手學生。我總感覺學生不會,沒有自學的能力,總愛講呀講,平時如此,公開課上又怎可能一下改變呢?

  2.備課方向不對,只備自己,不顧學生。備課時,我的出發點是自己,盡管教學設計改了一遍又一遍,但考慮最多的還是自己怎么教好,怎么講順。而學生到底哪兒已經會了,哪兒不會,有什么問題需要老師點撥指導,自己全然不知。只知己,不知彼,肯定會打敗仗了。

  3.鉆研處理教材不夠深入,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會取舍。字詞句段篇,讀書與理解,哪一點也舍不得放棄,結果是哪一點也沒有抓住,永遠也跳不出教材的框框。本來這篇課文與學生生活、學習關系緊密,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為什么讓學生聯系自身談“勤奮”,談聰明的人需不需要勤奮,談今天怎樣做才算勤奮……,還可以對照自身來說“勤奮”,請幾個比較勤奮的同學說說自己平時是如何學習的;然后找兩個學習上懶惰的學生說說自己在課余時間,尤其是回家后的時間都做些什么?最后討論,比對兩種方式的優劣,從而得出成績的優秀來自于平時的勤奮。說實話,這些內容在備課時,我已想到,但只擔心講不完課文,就都刪除了。如今想想,真是愚蠢之舉呀!

  4.調控課堂的能力不強,自信心不夠。總感覺在自己的課堂上,時間過得特快,課堂容量特小,沒學個什么東西就下課了。站在講臺上,沒有自信,緊張嚴肅得要命,只顧想自己的思路,哪顧得上關注學生,關注課堂生成呀!屈指算來自己上班的年限已不算短,但這點毛病總改不掉,教學水平停滯不前,原因到底何在,自己也很迷茫。

  總的來說,這節課給了自己很大觸動。它向我發出了警示:必須改變自己。真的,不改不行了。自己照此下去,會原地踏步;學生照此下去,會越來越懶。決心有了,但方法還需自己探索研究。不管怎樣,動起來總是對的,動起來就會有變化,抓緊改變吧!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刻感悟文章內涵,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過程:

  一、板書導入,初步感知勤奮的意思

  1、板書課題。

  板書“勤”字。認識它嗎?為什么右邊是個“力”字?

  板書“奮”字。齊讀。給他找個兄弟。(勤勞、努力、刻苦、奮發)

  師: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板書“說”字。

  二、交流觀點,樹起正確的勤奮觀點

  過度:曾經有人對你說過有關“勤奮”的話嗎?誰?怎么說的?

  2、你認為我們要不要或該不該勤奮?為什么?(自由闡發觀點,指導用上關聯詞,如:因為只有勤奮,我們才能取得好成績,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認為我們可不可以不勤奮?為什么?

  師述:我認為人必須勤奮,沒有什么要不要、該不該、可不可以,誰讓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懶惰,那么來世就去做豬。

  4、雖然,勤奮對一個人這么重要,但老師還是發現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奮,那是為什么?(怕吃苦,圖享受)誰不想快快活活、輕輕松松、舒舒服服過日子,你們怕不怕吃苦?

  投影1:我們要勤奮,我們不怕吃苦!齊讀。(讀得有決心)

  5、好了,現在我們的觀點和課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找一找課文中的觀點。指名說。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自由讀。

  (2)指名讀第一句。誰能把這句話說明白點?(換一種說法)課文中還有一句話你能說明白嗎?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3)老師讀第二句:先強調“只有”一詞,問學生聽出什么來了?再強調“一生”一詞,問學生聽出什么來了?齊讀。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奮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說這兩句話,說一百遍你相信嗎?說一千遍呢?那要怎樣你才相信?(舉例)

  師:對了,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

  7、作者舉了誰的例子?(司馬光,童第周)怎么不舉老師我的例子的?

  師:我們又學到一點: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8、司馬光和童第周實現理想(成功)了嗎?書上怎么說的?

  9、他們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奮)從書中找出有關句子畫出來。

  a、司馬光的事例

  (1)讀課文。

  投影3: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滾瓜爛熟”?他是怎么做到滾瓜爛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兩遍嗎?(不知多少遍)這就是“勤奮”!

  比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從中能比較出什么?(僅僅比較出司馬光很勤奮嗎?從而知道勤奮是件吃苦的事,許多人都吃不了這個苦)

  (3)感悟第二句:司馬光的枕頭與我們平時用的枕頭有什么不同?用這種枕頭你習慣嗎?為什么?司馬光把這種枕頭稱為學生說(警枕)。為什么叫它“警枕”?這里的警應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時時刻刻都不要浪費時間,要抓緊時間學習和寫作)這就是“勤奮”!

  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讀課文。

  從這段話里,我們可以讀出四個字,是什么?(起早貪黑)同樣這也是“勤奮”!

  c、司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較

  投影4:抓緊時間睡覺時

  天剛亮睡覺前

  從這幾個詞里,你又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珍惜時間)

  投影5: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比較這兩句話,能比出什么來?有以下三點:

  (1)一個是古代,一個是現代,古今中外,哪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不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2)司馬光從小聰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3)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要想獲得成功,都要靠勤奮。

  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學家愛因斯坦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數學家華羅庚

  不論你有多么聰明,也不論你基礎有多么差,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

  暫時還沒有“家”顏老師

  10、讀到這兒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還是讓我們再一次齊讀大屏幕上的幾句話: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2、總結:

  是啊,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也只有靠勤奮二字,我們中華民族古來就有勤勞的優良傳統,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家喻戶曉的勤奮成才的感人故事,像頭懸梁、錐刺骨,像鑿壁偷光,像聞雞起舞,像囊螢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奮會拉長我們的生命,會讓我們短暫的生命變得有價值、有光彩!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復習回顧,把握論點

  1、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十五課《說勤奮》(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文章開門見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幻燈出示: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3、齊讀觀點。

  4、古今中外,涌現了許多手捧鮮花、有所作為的人,文中選取的是哪兩個人?(板書有所作為)

  二、細讀文本,明白道理

  1、細細讀課文二、三自然段,想想司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鮮花分別是什么呢?你是從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他們的勤奮的?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司馬光: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呢?你是從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馬光的勤奮的?

  交流一: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呢?

  (1)、出示:他用了19年時間,終于編成了著名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

  ①、我們先來看看《資治通鑒》是怎樣的一部書。

  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部書是按歷史年代編寫的,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目的是讓建統治者從歷代治亂興亡中取得鑒戒。它為后人研究歷史,提供了比較完備的資料,已被人們稱為史學瑰寶,其地位堪比《史記》。

  ②、這正是一部有價值的著作,司馬光寫成這部著作很不容易,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19年:時間長;持之以恒。

  終于:說明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很不容易,付出了很多汗水、心血。

  ③、補充說明:在整整19年時間里,司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完成《資治通鑒》的時候,他身體已經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齒大多脫落了。

  (2)、出示: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①、什么叫“滾瓜爛熟”?(司馬光背書背得熟練 )

  ②、為什么能夠“滾瓜爛熟”

  “卻”看出比別人努力。

  “一直”,是說司馬光讀書時沒有休息

  “一遍又一遍”朗讀次數多,朗讀時間長。

  ③、老師請大家注意這個字“躲”,透過這“躲”,我們仿佛能看到這樣一幅幅畫面:

  3)、出示: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①、“警枕”是什么意思?(警示自己,提醒自己的枕頭。)

  ②、用這種枕頭你習慣嗎?為什么?(點出:稍微)

  ③、司馬光為什么要用這種枕頭?提醒他什么?(時時刻刻都不要浪費時間,要抓緊時間讀書和寫作)

  ④、司馬光爭分奪秒地學習、寫作,連睡覺的時間都要擠出來,這就是——勤奮。

  3、學習第三自然段

  童第周: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呢?你又從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奮?

  交流:

  (2)、出示:第一學期末,他的學習成績很差,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每天天剛亮,他就在校園里讀書。晚上睡覺前,他總是習慣地回顧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他還十分注意改進學習方法。

  ①過渡:在上中學時,童第周的基礎比別人差多了,他的考試成績平均分才40多,學校建議他退學吧,但他同樣——“毫不氣餒 ,急起直追”。

  理解:毫不氣餒——氣餒,失掉勇氣,失掉信心。

  急起直追——馬上行動,迅速趕上基礎好、學習成績優秀的人。

  ②出示:天剛亮,睡覺前

  從這兩句話里,我們可以讀出一個四字詞語——起早摸黑、起早貪黑。說明司馬光學習時間長,比一般人勤奮。

  ③他起早貪黑地學習是一天嗎?不是——“每天”、“總是”,能夠堅持,天天勤奮,時時勤奮。

  ④小結:面對落后,童第周毫不氣餒,急起直追,起早貪黑的學習,每天如此,這同樣是——勤奮。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讀完了課文的兩個事例,我不禁有個疑問,作者為什么要舉兩個事例呢?這兩個事例有什么異同?

  同:都是通過勤奮,取得了成功。

  2、小結:看樣子,不論天資,不論基礎,只有勤奮,才能有所作為。勤奮是成功的唯一法寶。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梁,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檢查第一段背誦情況。

  二、細讀第二段。

  1、讀課文第二段。思考: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讀后交流,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細讀第2自然段。

  ⑴同學們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嗎?從這個故事你知道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看出司馬光小時候就聰明過人)

  ⑵司馬光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用19年時間終于編成了著名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

  抓住“19年時間”可見時間長,“著名”、“巨著”可見不同一般,可向學生簡介《資治通鑒》,進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馬光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容易嗎?從哪個詞可看出來?(指出“終于”一詞說明《資治通鑒》是司馬光花費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怎樣讀好這一句?

  ⑶自讀課文討論:司馬光勤奮表現在哪些地方?

  交流:

  a、小時候別人玩的時候他仍讀書。

  b、長大后用“警枕”的自勵自勉。

  ⑷出示:小時候,別人玩的時候他仍讀書。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你較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抓住:“每當”、“卻”、“一遍又一遍”、“一直”、“滾瓜爛熟”等詞體會司馬光的惜時,讀書次數多、時間長、程度深,以及對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馬光的勤奮)

  如何讀好這一句?自由練讀,讀給同桌聽,推薦讀,注重評議。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⑹小結:司馬光的例子告訴我們,即使天資聰穎過人,也同樣需要勤奮,只有勤奮,才能獲取成功的碩果。

  ⑺齊讀課文第2自然段。

  3、細讀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寫司馬光勤奮的事例外,還寫到了童第周。

  ⑴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與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從哪些詞可看出來?(起步晚,基礎差,抓住“17歲才進中學”、“學習成績很差”)

  ⑵但“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趕了上來,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終于”一詞說明了什么?(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付出艱辛的勞動)

  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后來他遠渡重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簡介“青蛙卵剝離手術”體會“高難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會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氣餒,奮起直追”、“天剛亮……就”、“睡覺前……總要……還”等詞句體會,怎樣讀好這些句子?體會童第周的勤奮。

  ⑹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道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從課文中找出語句來理解“勤能補拙”,用“”劃出。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勤奮”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練讀第3自然段。

  ⑻指導背誦第3自然段。

  教師小結: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算暴自棄權。作者通過一古一今兩個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證明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成功者的成功無一不是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結果。

  除了司馬光、童第周外,你還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奮好學的事例?(推薦讀課外書)

  4、細讀第三段。

  ⑴自由讀第三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作者對我們的要求和希望)

  ⑵齊讀最后一句話,(抓住“只有……才能……才能”體會勤奮的意義)

  根據第三段的內容,完成填空。

  司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5、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說勤奮》這篇課文,知道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在今后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能以課文中的司馬光、童第周為榜樣,學習他們那種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們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為,為人民、為社會作出貢獻。

  三、作業:

  1、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

  滾瓜爛熟,史學巨著,毫不氣餒,名列前茅,勤能補拙。

  2、背誦課文。

  3、區別形近字組詞。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分析

  《說勤奮》是蘇教版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過設問的形式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第二自然段列舉了司馬光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先具體寫司馬光小時侯勤奮學習,后寫司馬光長大后勤奮寫作,終于編成了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第三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重在說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第四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號召同學們不忘勤奮,一生勤奮,長大才能有所作為。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要學會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理解句子“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的意思。

  四、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本課,我們準備以匡衡的“鑿壁借光”的故事引入新課,通過學生對“勤奮”的理解來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回顧具體的人和事的過程中對勤奮的含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這樣,使說理的文章更感性化,學生對學習文章的興趣也會更濃。

  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并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清楚的。學生自讀結束后,組織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在學習第一段中,重點是引導學生先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的字面意思,“橋梁”指什么?第一句話還可以怎么說?“鮮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意思?再結合二、三自然段的學習,回過來具體說說“鮮花”又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意思?再反復地朗讀這些句子,加以強調,深化認識。這樣,教學的重點得以強化,難點得以層層的突破。

  對于課文第二自然段,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司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這個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引導學生用自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可以圈圈、點點,做上記號。學生自主研讀后,組織全班交流。在交流司馬光取得成就的過程中,對《資治通鑒》作些介紹。

  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從童第周的故事中領悟“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兩個故事中感悟到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再回顧全文,進行總結,初步了解說理文章的“總—分—總”的寫法。最后進一步展開師生、生生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說勤奮》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一、 對話課題——解讀文體

  1.出示成語:聞雞起舞、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

  2.對話課題:

  (1)板書:勤奮。舉例說說你對“勤奮”的理解。

  (2)板書:說。題目中的“說”是什么意思?

  (“說”是一種文體,有討論、議論、論述、論說的意思。這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

  二、 對話字詞——解讀大意

  1.出示生字詞,讀準字音。

  (1)一類生字詞:枕頭、稍微、期末、校園、習慣、遠渡重洋、基礎、社會。

  (2)二類生字詞:資治通鑒、毫不氣餒、名列前茅、剝離、良訓。

  2.自由交流理解的生字詞。

  3.指名逐節朗讀,說說每節的大意。

  板書:橋梁是勤奮;司馬光勤奮;童第周勤奮;一生要勤奮。

  (通過板書,凸顯課文的中心——“勤奮”。)

  三、 對話第1節——解讀觀點

  1.自讀自悟:讀了第1節,你明白了什么?

  2.師生對話。

  (1)“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換個句式可以怎么說?

  (這是一個比喻句,也是一個設問句。引導學生既關注語言內容,也關注語言形式。)

  (2)“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這句話中“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汗水和心血”各是什么意思?彼此有什么聯系?

  (3)出示補充材料一,朗讀。

  “成功之花,人們只羨慕它現實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風雨。”——冰心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4)讀了第1節后,你有什么感受?

  3.齊讀第1節。

  4.師述過渡:勤奮是不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不是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呢?接下來,讓我們讀讀“司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四、 對話第2節——解讀司馬光

  1.交流有關司馬光的資料:課前大家搜集了哪些司馬光的資料,簡單說一說。

  (北宋大臣,史學家。《資治通鑒》:按歷史年代編寫,從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時期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小時候砸缸救人。)

  2.自讀自悟,圈點批注:司馬光的“勤奮”從哪里可以讀出?

  3.圍繞勤奮,師生對話。

  (1)小時候:“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一直”、“滾瓜爛熟”。

  引讀:

  春天,春色滿園,蝶飛燕舞,哥哥、弟弟讀了一會書就去玩了——(生讀)

  夏天,酷暑難耐,屋內悶熱,哥哥、弟弟讀了一會書就去玩了——(生讀)

  秋天,秋高氣爽,滿山紅葉,哥哥、弟弟讀了一會書就去玩了——(生讀)

  冬天,銀裝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讀了一會書就去玩了——(生讀)

  (2)長大后:“更加”、“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繼續讀書寫作”、“警枕”、“19年”。

  (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頭枕著“警枕”睡覺是怎樣的情景。)

  4.讀了司馬光勤奮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5.引讀:司馬光勤奮成才的事例,說明——(生讀)“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五、 對話第3節——解讀童第周

  1.交流有關童第周的資料:課前大家搜集了哪些童第周的資料,簡單說一說。

  (我國著名生物學家,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在比利時留學,完成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在歐洲生物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自讀自悟,圈點批注:童第周的“勤奮”從哪里可以讀出?

  3.圍繞勤奮,師生對話。

  (1)“成績很差”、“毫不氣餒”、“急起直追”、“天剛亮——讀書”、“睡覺前——回顧”、“改進學習方法”、“名列前茅”。

  (2)出示補充材料二,默讀。

  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他文化基礎差,學習很吃力,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才45分。校長要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一個學期。

  第二學期,童第周更加發憤學習。每天天沒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園的路燈下面讀外語。夜里同學們都睡了,他又到路燈下面去看書。值班老師發現了,關上路燈,叫他進屋睡覺。他趁老師不注意,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面去學習。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趕上來了,各科成績都不錯,數學還考了100分。童第周看著成績單,心想:“一定要爭氣。我并不比別人笨。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一定也能辦到。”

  (3)童第周的勤奮,讓你想起了哪些成語?

  (聞雞起舞、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廢寢忘食……)

  4.讀了童第周勤奮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由此可見,即使基礎比別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樣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所說,“勤奮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1)交流有關華羅庚的資料。

  (華羅庚:我國著名數學家。初中畢業后刻苦自學,取得優異成績。創立“優選法”、“統籌法”。)

  (2)說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3)舉自己或別人的事例,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5.引讀:童第周勤奮成才的事例,說明——(生讀)“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六、 對話第4節——深化觀點

  1.指名朗讀。

  2.觀點爭辯:有人說,如今,我們生活和學習條件改善了,“勤奮”二字可以不提了。你認為呢?

  3.出示句子: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請聯系文中司馬光、童第周的具體事例,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齊讀。

  七、 對話作者——解讀結構

  1.自讀自悟全文:作者是怎樣來一層一層“談勤奮”的?

  2.師生對話。

  首先,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接著,證明觀點——司馬光和童第周靠勤奮成才;

  最后,深化觀點——要不忘勤奮,要一生勤奮。

  3.司馬光和童第周都是靠勤奮成才的,這兩個事例不是有些重復嗎?

  司馬光:古代的,是天資聰穎的人靠勤奮成才的。

  童第周:現代的,是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成才的。

  (選擇有代表性、有說服力的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4.練筆:現在,請你再舉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例,來說說“勤奮”。

  八、 誦讀名言

  出示補充材料三,誦讀。

  1.業精于勤,荒于嬉。——韓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張衡

  3.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4.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在掌握了所讀東西的記憶特征后,就惟有勤奮二字了。——茅以升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魯迅

  6.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教材簡析

  《說勤奮》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5課,這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議論文。課文以“勤奮”為主線貫穿始終,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司馬光、童第周勤奮成才,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這篇課文觀點鮮明,說理透辟,語言凝練,行文簡潔,是篇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學理念

  議論文的文體特征,決定了小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是有一定的難度。它不像記敘文那樣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優美生動的意境畫面,它長于說理,巧于論證。這些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過于抽象,缺乏情趣,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這篇課文的閱讀興致不高。

  教學這篇課文,可以凸顯以下三個設計理念:

  1.扣住“勤奮”,層層對話。“勤奮”是本課的中心論點,課文的四個自然段圍繞“勤奮”,分別寫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司馬光勤奮成才;童第周勤奮成才;不忘勤奮、一生勤奮。

  教學中,要扣住“勤奮”這一核心話題,引導學生到文章的字里行間,找到勤奮的注腳,讀懂勤奮的內涵。引導學生與文本、文本中的人物、文本外的經歷,展開層層對話,使“勤奮”這個中心論點,不只停留于文本之中、概念之中,而成為一種感性的體驗、實在的行動。在引導學生與“勤奮”的不斷對話過程之中,將“文”與“道”自然地契合在一起。

  2.解讀“事例”,感性對話。課文中所選擇的兩個事例非常典型,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的,一個是天資聰穎的人靠勤奮成才的,一個是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成才的。這樣的事例,說理深刻,令人信服。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事例、人物之中,感性而細致地解讀司馬光、童第周的“勤奮”。要引導學生品味諸如“躲在”、“一遍又一遍”、“一直”、“滾瓜爛熟”、“警枕”、“毫不氣餒”、“急起直追”、“每天天剛亮”、“晚上睡覺前”等詞句,設身處地、切己體察來感悟“勤奮”二字的內涵,與這兩個人作一次感性的對話。

  3.引入“生活”,延伸對話。閱讀這篇課文,一定要引導學生把自己放到課文之中,不斷地向自己追問:我是這樣嗎?我會怎么做?我有這樣的經歷嗎?……特別是要能在對話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相似生活經歷,把學生的學習生活體驗引入課堂,并加注在文本解讀中,就一定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種引入生活的延伸性對話,能讓文本解讀得更飽脹,能讓學生體驗得更深刻。

【《說勤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說勤奮》教學設計12-23

教學設計《說勤奮》12-23

說勤奮教學設計03-31

《說勤奮》教學設計03-27

說勤奮的教學設計10-26

語文《說勤奮》教學設計08-15

關于《說勤奮》教學設計11-26

《說勤奮》優秀教學設計08-07

《說勤奮》教學設計模板12-20

語文《說勤奮》教學設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