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26 12:25:21 志彬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制取氧氣》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通用8篇)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氣》課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第二單元課題3的內容。本課題是學生練習了實驗基本操作后接觸到的第一個氣體制取實驗,有利于進一步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通過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更為今后學習其他氣體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取物質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2)認識分解反應、催化劑及催化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氧氣制法的探究

  2、難點:催化劑的概念的理解

  教學策略

  本課題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探究,綜合練習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因而變演示實驗為隨堂探究實驗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在教學中擬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出發,通過具體的實驗探究得出制取氧氣的原理,理解催化劑和分解反應的概念,了解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環境中去學習新知識,掌握運用新知識。

  教具準備

  分組提供:試管5支、酒精燈、鐵架臺、5%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小木條、火柴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空氣中約有1/5體積的氧氣,但在許多情況下需要較純凈的O2,如何獲得的呢?

  (二)新課

  1、【投影出示圖片】

  1:人和動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圖片】

  2:工業上用的氧氣鋼瓶。

  師引入:自然界獲取氧氣主要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實驗室中怎樣獲得少量的O2?

  學生猜想,暢所欲言;學生觀看、思考。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2、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提問)實驗室是如何制取氧氣的呢?

  (引導)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探究這一問題。

  參照教材P37圖2—14,說出儀器名稱和用途,觀察藥品顏色思考回答。

  3、組內交流明確學習導向。與已學知識相銜接,為探究新知識作準備。

  4、實驗探究合作交流(課件展示)

  【實驗2—5】

  內容,實驗,編號,現象,原因,快慢

  ①過氧化氫溶液

  ②單獨加熱二氧化錳

  ③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學生按表格內容做好實驗并觀察、記錄、分析。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組的團結協作精神。

  展示提高。(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實驗結果。

  (設問)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時為什么總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合作意識,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評價)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適當贊許和鼓勵,并得出初步結論: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制取氧氣的速度。

  學生相互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設問)二氧化錳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的性質是否改變了呢?用過的MnO2能否再次使用?

  讓我們一起完成【實驗2—6】。先預測,后實驗并認真觀察,做好實驗記錄,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歸納)從實驗結果分析得出:催化劑的概念以及在反應中表示方法。

  (課件展示)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的作用。例舉生活中使化學反應減慢的催化劑。表述實驗現象,找出催化劑概念的關鍵詞加以領悟。觀看,思考,分析歸納出科學的結論。引導學生探究,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

  5、展示提高(設問)實驗室還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氣嗎?此處增加【實驗2—7】的實驗如: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思考討論使學生體驗到實驗室可通過多種方法來制取氧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觀察并思考:

  (1)上述實驗中,使用了哪些儀器?

  (2)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

  (3)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O2能用此裝置嗎?

  學生分析、比較、交流,A:固熱型制取氣體B:固液常溫型制取氣體C:難或不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氣大E:密度比空氣小。

  (設問)制氧氣的原理是我們前面學過的化合反應嗎?

  (課件展示)化合反應實例。師生共同歸納規律,分析發現新問題,指導學生尋找規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由化合反應特點引出分解反應的學習,由實踐體驗上升到理論思考。

  6、(分析)得出分解反應的概念。(課件展示)反應物種類,生成物種類,反應特點,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三)小結。

  梳理、整合、自我小結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體驗,并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

  (四)診斷評價

  一組習題(略)

  學生獨立完成,核對答案,互相糾錯,強化學習情感,及時反饋矯正。

  (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補救)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會實驗室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2.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

  過程與方法

  能夠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制備氣體的發生裝置,根據生成物的性質選擇收集氣體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明確反應原理、確定反應裝置、實驗步驟,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教學重點

  實驗室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學難點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選擇和實驗操作。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鐵架臺、大試管、帶導管的膠塞、酒精燈、水槽、集氣瓶、火柴高錳酸鉀藥匙棉花

  五、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9月20日天舟三號載物飛船發射升空,你知道發船發射用的助燃劑一般用的是什么嗎?空氣行不行?而純凈的氧氣又是如何制得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制取氧氣。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閱讀黑板上的資料卡片,總結歸納出工業上制取氧氣的方法。

  (二)實驗探究

  1.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探究

  (1)發生裝置

  A、固固加熱型

  B、固液常溫型

  (2)收集裝置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

  a/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b、排水集氣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的氣體

  2.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1)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2)實驗裝置: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型收集裝置:排水法

  (3)實驗步驟:

  查裝定點收離熄

  (4)實驗現象:

  a、導管口有氣泡產生,集氣瓶中的水逐漸減少,產生無色氣體。

  b、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5)實驗注意事項: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c、導管伸入試管內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e、收集氣體要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

  f、實驗結束時,先移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六、小結

  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七、課堂小測

  八、拓展

  板書設計:

  制取氧氣

  一、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

  (物理變化)富氧膜法

  二、實驗室制取氧氣

  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能用實驗說明空氣是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聯系生活經驗,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空氣的組成的實驗探究,激發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培養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空氣的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

  難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課型:探究型,多媒體

  實驗準備:

  試管、針筒、打氣筒、錐形瓶、集氣瓶、水槽、燃燒匙、橡皮塞、燒杯、導管、止水夾、酒精燈、紅磷、硫酸銅、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出示一幅驛亭風景圖片,教師感覺空氣清晰。

  討論1:收集一瓶驛亭清晰空氣的方法。(請同學收集)

  討論:空氣有哪些成分組成。

  新課探究:

  一、空氣的組成成分及性質

  1、演示實驗:無水硫酸銅遇水顯藍色

  引導學生思考:

  1、將這一現象應用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2、根據平時的觀察,生活還有哪些現象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水?

  學生:

  1、冰過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層水霧

  3、置于空氣中的.餅干會受潮

  2、演示實驗: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

  結論: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較少

  3、演示實驗:取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先后插入兩個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兩個集氣瓶中燃燒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

  結論:空氣中氧氣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氣在空氣中占多大比例

  實驗原理:紅磷在密閉容器內充分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容器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正好填補消耗掉氧氣的體積,從而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反應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約占瓶內體積的1/5。

  結論: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討論1: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呢?導致結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紅磷的量不足;

  (2)瓶內氧氣沒有耗盡;

  (3)裝置漏氣(如塞子未塞緊、燃燒匙與橡皮塞之間有縫隙等),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4)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使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減少。

  討論2:該實驗中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大于1/5,又是為什么呢?

  (1)點燃紅磷后,插入燃燒匙時,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氣受熱膨脹,部分空氣溢出。

  (2)實驗開始時,沒有夾或沒夾緊止水夾。

  討論3:我們能否用碳來代替紅磷進行上述實驗?

  紅磷燃燒后生成固體五氧化二磷,使集氣瓶中空氣的壓強變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

  二、空氣的組成體積分數

  三、空氣的利用(學生自主學習)

  四、課堂練習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氧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氧氣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氧氣的制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了解工業上從空氣中提取氧氣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教材分為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該物質的性質。

  氧氣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于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后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于溶解性,由于學生尚不了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為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氧氣微溶于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或者讓學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魚的效果對比。

  氧氣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空氣、液氧、液氮做為改進教學的設想。或者至少也應爭取看到錄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廠都有生產,液氮在一般大醫院用于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

  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么不同?

  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為什么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法、實驗演示法

  學生: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二、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1、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物質有哪些性質

  2、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了解氧氣的色、態、味

  三、氧氣的化學性質

  1、學生自主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在氧氣和空氣中燃燒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體驗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

  2、演示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的燃燒,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寫文字表達式,并學會分析硫在氧氣和空氣中燃燒現象差異的原因

  3、演示鐵在氧氣和空氣中的燃燒,觀察實驗現象并寫出文字表達式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氧氣教學設計。

  2.能正確讀寫比,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4.能利用比的知識結合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會求比值。

  教學難點:

  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教學準備:

  電腦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投影出示淘氣的相片。

  師:這是我們熟悉的小伙伴——淘氣。同學們仔細觀賞圖片,在這些照片中,你覺得哪些看起來更美觀,更舒服?看看哪幾張和圖A比較像?為什么?

  師:剛才同學們是用眼睛觀察到的,用數學知識怎樣解釋呢?

  師:這些圖片都是什么形狀?下面我們研究一下這些長方形。研究長方形我們通常從哪些方面入手?那么上面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系?

  師:為了準確地判斷它們為什么那么“像”,我們可以把它們放在方格紙上來研究。如,圖A的一條邊是4份,另一條邊是6份。剩下的圖形請大家仔細觀察每一個長方形,自己數一數長和寬的份數,填一填、比一比。

  小組討論:學生觀察、討論,動筆計算。分別找出圖中長和寬的倍數(或分數)關系。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加以引導。

  學生匯報討論成果。

  師:你是怎么得出的?

  師:誰說一下其他幾個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

  師: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師:根據上面的計算,請同學們解釋一下為什么圖片A和圖片B、D比較像?

  師:那誰能說說C和E為什么不像?

  小結:長方形的長和寬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圖形的大小變化了,但不變形,教案《氧氣教學設計》。長與寬的.倍數關系不變,照片看起來就像;長與寬的關系發生變化,照片看起來就不像。

  2、生活實例

  (1)出示情境圖

  師:你喜歡吃蘋果嗎?現在有三個賣蘋果的攤位,據我觀察,質量上沒什么差別。你認為該去哪個攤位買呢?應該考慮什么問題?

  ①學生獨立思考。

  ②全班反饋交流:

  A:15÷3=5(元)B:9÷2=4.5(元)C:12÷3=4(元)

  (2)出示情境圖

  馬拉松選手跑40千米,大約需2時。小剛騎車3時可以行45千米。誰快?

  師:要比誰快,比什么呢?要比速度,也就是要求哪個量與哪個量的比?

  匯報交流,老師板書:

  40:2=40÷2=20(千米)

  45:3=45÷3=15(千米)

  二、探究新知,構建模型

  1、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研究長方形的長與寬的關系、蘋果單價,跑步和騎自行車的速度時運用的都是除法算式,像上面那樣,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生活中的比”

  2、請同學們自學P50的“認一認”,然后交流你從中知道了哪些關于比的知識,

  (1)意義: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2)比號、前項、后項、比值、寫法、讀法。

  三、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1、同學們,我們對比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中還有很多的事情是和比密切相關的,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比?

  ①教室里有四個窗戶、兩扇門。窗戶和門的數量的比是4:2

  ②我的身高是153厘米,我爸爸身高是178厘米,我的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53厘米:178厘米。

  ③我有1支鋼筆,3支圓珠筆。我的鋼筆數量和鉛筆數量的比是1:3。

  ④我們小組有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4:2。

  2、你覺得比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哪些知識有關?(除法、分數)

  四、質疑問難,歸納總結

  1、各類比賽中的比和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系,不是相除關系。

  2、人的腳長與身高的比1∶7。福爾摩斯發現一個腳印長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樣的推斷?

  3、今天我們認識了誰?它表示什么意思?課后繼續找一找哪些地方還用到了比?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 6

  一、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選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二氧氣。本節教材選取了學生身邊最熟悉的物質氧氣作為學習素材,這些素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學生學起來親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從氧氣的物理性質入手,通過木條燃燒歸納出氧氣的檢驗方法,進一步通過硫、木炭、鐵絲燃燒實驗介紹氧氣的化學性質,并根據文字表達式討論總結出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的概念,最后教材還介紹了緩慢氧化。

  (二)學情分析

  本課題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地學習物質,所以,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認識物質的一般方法。學生對實驗探究還剛起步,需要在老師的不斷引導下,逐步增強、提高和掌握。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才剛剛開始,所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程序,對實驗的觀察和描述做到系統、準確,是需要老師引導的。

  根據學生認識上的特點,本課題分兩個課時,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以實驗為主,通過實驗探索和討論交流,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第二課時講述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講評練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

  ②觀察和描述硫、木炭、鐵絲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

  ③通過對已知反應共性的歸納總結,初步建立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概念。并能對已學的典型反應進行分類。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來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

  ②觀察和分析演示實驗,初步學會描述實驗過程和現象的`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體會實驗中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研究氧氣的性質,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求實、嚴謹的優良品質;

  四、重點難點

  重點:

  ①氧氣的化學性質

  ②化合反應,氧化反應概念的建立。

  難點:

  ①依據實驗結果,通過比較和分析,歸納氧氣的化學性質。

  ②氧化反應的理解。

  疑點:實驗現象不同的原因。

  五、實驗材料

  器材:集氣瓶、燃燒匙、酒精燈、坩堝鉗等。

  藥品:木炭、硫磺、細鐵絲、水等。

  其他:火柴、木條等。

  六、教學方法

  探究、歸納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法

  七、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及其用途。引入新課:既然氧氣對我們如此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氧氣的一些性質。[板書]課題2氧氣

  講述:我們研究物質的順序,一般先介紹它的物理性質再介紹它的化學性質,而對于氣體的物理性質我們一般主要從顏色、氣味、狀態、密度與空氣大小比較、溶解性等方面來學習。

  [板書]一、物理性質

  活動一出示一瓶氧氣,問:這是一瓶氧氣,誰來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質呢?提問:魚兒能在水中存活說明水中溶有氧氣嗎?

  【板書】: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過渡:接下來我們介紹化學性質

  [板書]二、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

  提問:木條放入瓶中與瓶外的現象有什么不同

  [板書]檢驗氧氣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如果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演示實驗:硫在空氣中、氧氣中的燃燒

  提問:硫在空氣中、氧氣中的燃燒現象有什么不同呢?

  【板書】硫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硫在氧氣中燃燒火焰呈藍紫色,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文字表達式:硫+氧氣------二氧化硫

  講述:二氧化硫(化學式為SO2)是污染空氣的主要氣體之一,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二氧化硫,這就是為什么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原因。

  [演示實驗]木炭在空氣中、純氧中燃燒實驗

  提問:碳在空氣中、氧氣中的燃燒現象有什么

  【板書】碳在空氣中只能發紅、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

  文字表達式:碳+氧氣---二氧化碳

  討論:木炭和硫分別在空氣和氧氣里燃燒的現象不同,這說明了什么?

  【講解】

  1、物質燃燒主要是與氧氣反應

  2、燃燒反應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演示實驗: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展示鐵絲并設問:你見過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嗎?鐵絲在氧氣中也能燃燒嗎?[板書]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發紅,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文字表達式: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提問:

  1、集氣瓶中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呢?

  2、如果實驗觀察不到火星四射,你認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總結:

  1、為了防止燃燒過程中濺落下來的熔融物把集氣瓶炸裂。

  2、可能原因有:氧氣不純、鐵絲生銹、沒有等到火柴快燃盡就伸入

  提問:通過帶火星木條、硫、鐵在氧氣中的燃燒,我們可總結出氧氣有哪些性質呢

  [板書]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較活潑的氣體,它可支持燃燒,氧氣含量越高,燃燒越劇烈。氧氣在反應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劑

  討論:前面幾種物質的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小結:

  1、生成物只有一種

  2、反應物都有氧氣參加

  【板書】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

  講解:化合反應是多變一,可用A+B=AB表示,氧化反應分為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燃燒屬于劇烈氧化,緩慢氧化是不易被人察覺的,如鐵生銹、食物腐爛、動植物的呼吸等。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的共同點是都屬與氧化反應、都會放熱。提問:氧化反應一定屬于化合反應嗎?

  講解:氧化反應不一定屬于化合反應,如蠟燭燃燒是氧化反應卻不是化合反應。化合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而氧化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

  練習:課本56頁第一、三題

  作業:56頁第二題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亮點:

  1、實驗比較成功,現象明顯

  2、過渡自然,重點突出,難點落實

  3、課堂氣氛活躍

  不足:語速過快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 7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氧氣的制法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氣體的制備,這部分內容在課標中是一級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和二級主題學習基本實驗技能、我們周圍的空氣中包含的內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承前:是氣體制備的起始,對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綜合應用。啟后:為第六單元中《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做鋪墊,因此重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氣體制備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動手操作中體會實驗原理、裝置的制約關系,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為以后系統的學習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也是中考實驗操作考試的內容之一,因此本節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已經知道氧氣用途,能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會取用固體藥品、知道固體加熱的方法。液體的取用。通過其它學科及前面知識的學習,對氧氣比較熟悉,但不知道在化學實驗室里用什么物質,通過化學反應制取氧氣。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了觀察實驗和常見儀器的操作的技能,讓他們試一試、做一做,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二、設計思想

  《制取氧氣》是人教版化學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3的`內容,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歷年中考化學實驗考試中,也是重點內容。本課題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實驗室制備氣體的課題,是學生具體地從化學的角度出發,學習和研究制備物質的開始,有利于進一步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教學中通過對氣體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紹,讓學生對制取氣體的方法有一定的認識,為學習“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礎

  三、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催化劑和分解反應等概念。

  2.通過探究氧氣的制法,讓學生初步學習實驗探究方法和運用比較學習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與同學合作、探究學習,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學會傾聽、分享。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氧氣的制法和實驗操作。教學難點: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實驗步驟。

  【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題的內容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復習提問→演示實驗→討論歸納→實驗探究→對比總結→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準備】

  實驗準備:高錳酸鉀、木條、火柴、藥匙、試管、鐵架臺(帶鐵夾)、

  脫脂棉、酒精燈、集氣瓶、水槽(四套)

  教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前面我們共同學習了關于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方法,現在回憶一下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么?

  學生回答:實驗室制備氧氣有三種方法,分別是加熱高錳酸鉀、分解過氧化氫和加熱氯酸鉀。

  教師:很好,請三位同學給我們展示下相應的文字表達式。(學生板演加以評價)

  制備氣體需要實驗裝置,前面我們已經知道制備氣體的裝置分成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下面就共同看看我們實驗室中有哪些裝置!

  提問:前四種裝置與最后一種相比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學生回答:前面四種沒有酒精燈加熱,最后一種酒精燈加熱

  教師:對了,我們根據這樣的不同,將發生裝置分成兩大類:固熱不加熱型、固固加熱型。其實從名字上就可以判斷我們發生裝置選擇的依據,思考下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反應物的狀態、反應的條件

  教師:對了,我們在選擇發生裝置的時候考慮的就是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的條件。接著看收集裝置!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收集氣體的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氣法。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考慮的是什么因素呢?

  學生回答:考慮的是氣體的溶解性和氣體的密度

  教師:是的,排水法適用的是不易或難溶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適用的是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適用于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這是我們介紹的制備氣體的裝置。

  想一想:若以加熱高錳酸鉀為例來制備氧氣,我們應當選擇哪些實驗裝置呢?

  學生回答:因為高錳酸鉀為固體且反應需要加熱,所以發生裝置選擇固固加熱型的;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略大,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也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

  好的,今天我們就以高錳酸鉀為例來看看實驗室制備氧氣的具體步驟

  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裝置如圖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實驗步驟及實驗注意事項。

  【重點講解】: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2)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3)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4)加熱時先預熱,再用外焰對著藥品處集中加熱。

  (5)試管內導管剛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氣體排出)。

  (6)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7)用排水法收集時,導管伸到瓶口處即可;用向上排氣法收集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8)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要等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再開始收集(因為剛開始收集到的是空氣)

  (9)實驗結束時應先把導管從水里拿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流到試管,導致試管炸裂)。

  操作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裝藥品

  (3)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4)點燃酒精燈加熱

  (5)當導管口出現連續均勻的氣泡時開始收集氣體

  (6)先把導管移出水面

  (7)再熄滅酒精燈

  老師演示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操作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引導學生利用諧音“茶莊定點收利息”記憶。

  【提問】

  (1)收集完氧氣后,如何驗滿?

  (2)如何檢驗一瓶氣體是不是氧氣?

  驗滿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說明集氣瓶已收集滿氧氣。

  (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集氣瓶已收集滿氧氣。

  檢驗方法:

  將一支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

  學生分組實驗:請按照以上步驟用高錳酸鉀制備一瓶氧氣,并驗證其為氧氣。(教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適時引導、指導實驗操作)學生小結本節內容,教師總結!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第二單元第3課題的內容,主要就是如何制備氧氣,這一塊的內容在今后的考試當中會多次出現,而且高錳酸鉀制氧氣也是初中化學實驗考查必考的實驗之一,所以這節課就是想學生能夠動手做一下實驗,體驗化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可能是經驗不夠,整個課堂的氛圍不是非常活躍,今后在調動課堂氛圍方面要繼續努力!

  這節課中,時間的分配上有些問題,主要是教師的演示實驗時間用多了,使得學生實驗的時間顯得倉促了,這點要改進。學生分組實驗中,我只安排了“制備一瓶氧氣并驗證”,實驗內容少了,應該多加些內容,比如氧氣和鐵絲反應、氧氣和硫反應等。

  總的來說還是要多學習多聽課,汲取他人長處,從而獲得更多的進步!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2)、認識催化劑、催化作用和分解反應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氧氣的制法,初步學習實驗探究過程。

  (2)、通過對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異同點的比較,讓學生初步學會比較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催化劑的探究和閱讀有關材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2)、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

  2、難點:催化劑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學方法:

  本課采用“演示教學法”和“實驗探究法”,要注意引導,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具準備

  過氧化氫、二氧化錳、高錳酸鉀、木條、火柴;藥匙、試管、鐵架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運動會場上燃燒的火炬,火箭的發射,潛水員帶著氧氣瓶在潛水,搶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爛的葡萄,引導學生回答:氧氣是我們身邊熟悉的物質,它跟世間萬物如影隨形,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氧氣可供給呼吸,氧氣可支持燃燒,氧氣能使物品腐爛,氧氣能發射火箭

  師:既然氧氣的作用這么大,那么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氧氣是如何制得的,這一節課我們就來進行學習和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活動1:探究制取氧氣的方法

  師:通過哪些方法可以獲得氧氣呢?

  生:(學生思考、猜想,有的學生提出):空氣中存在較多的氧氣,能否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師:這個問題非常好,在工業上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氣,這些氧氣就是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獲得的,這就是氧氣的工業制法。我們有時候需要少量的氧氣,這要通過實驗室來制取,我們現在來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實驗室用什么方法獲氧氣,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活動2:探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

  師:演示實驗:[實驗2-5]給學生提供合作探究機會,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相互啟迪,從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師:在上述產生氧氣的實驗中,哪一種方法比較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理由是什么?

  生:(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分析,得出后一種)

  師:常溫下,過氧化氫溶液遇到二氧化錳時會產生氧氣,那么二氧化錳是不是一種反應物?同學們討論一下。

  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已有的知識確定二氧化錳不是反應物。

  師:二氧化錳到底是一種什么物質?它在這里起什么作用?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進行探討,大家注意觀察現象并進行思考。

  師: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實驗2-6]

  生:學生觀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由現象得出:在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時,二氧化錳可以重復使用,說明在反應前后它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最后教師再補充說明:在反應前后二氧化錳的質量也不變。

  師: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至此引出催化劑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師可對催化劑的概念進行一定的解釋,要求學生閱讀有關催化劑部分的`內容,加深認識。多給學生探究的機會,由實驗解疑,獲取新知識,從而得知學化學離不開實驗:(板書反應原理)

  師: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是否僅此一種?

  生:還可以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

  師:對,大家對于高錳酸鉀其實并不陌生,醫院里常用的紫藥水就是高錳酸鉀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高錳酸鉀在加熱的過程中,能分解出氧氣,同時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這個實驗下一節課再進行實驗探究。(板書反應原理)

  活動3:學習分解反應的概念

  師:實驗室制取氧氣屬于什么變化?這兩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征?與化合反應有什么區別?

  生:進行討論思考得出結論。

  師:板書分解反應的概念

  活動4:課堂練習:課課練相應習題。

  三、課堂總結

  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可讓一至兩名學生到講臺前面來進行知識的總結)

  四、作業布置:教師小結并布置一定的作業。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04-24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5篇04-24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5篇)04-24

制取氧氣教學說課稿10-27

制取氧氣教學說課稿11-30

制取氧氣教案03-12

初中化學《制取氧氣》教案設計01-28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學設計(通用8篇)03-08

《制取氧氣》說課稿(精選3篇)05-08

氧氣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