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正比例》教學設計

時間:2021-05-10 13:47:5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正比例》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正比例》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正比例》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

  《正比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斷方法。

  難點:

  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四顧舊知,復習鋪墊

  商店里有兩種包裝的襪子,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襪子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后師提問:你們是怎樣比較的?

  生:我先求出每種襪子的單價,再進行比較。

  師: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系式進行計算的?

  生:因為總價=單價×數量,所以單價=總價÷數量。

  師: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板書:正比例)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1)結合情境圖,觀察表中的數據,認識兩種相關聯的量。師出示自學提示: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學生自學并在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2)認識相關聯的量。明確: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數據,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1)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規律。學生計算后匯報:

  (2)說一說,每一組數據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帶的單價,也就是彩帶的單價是一個固定的數)

  (3)請學生用公式把彩帶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4)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系的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舉并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預設: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2)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

  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象。(課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圖象)

  (1)觀察表格和圖象,你發現了什么?

  (2)把數對(10,35)和(12,42)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象連起來并延長,你還能發現什么?

  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3)從正比例圖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4)利用正比例圖象解決問題。

  不計算,根據圖象判斷,如果買9m彩帶,總價是多少?49元能買多少米彩帶?

  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預設生:因為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與總價成正比例關系,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設計意圖:先從觀察圖象入手,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相關聯的量,再結合表中的數據,引導學生發現總價與數量的比值一定,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最后結合正比例圖象,把數據與點聯系起來,根據圖象,不用計算就能找到一個量的值所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數形結合思想。

  三、課堂練習:

  1、P46“做一做”

  2、練習九第1、3~7題

  《正比例》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2—63頁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第66頁練習十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相關聯的兩個量及正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學情分析

  1.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學習了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會解決按比例分配的簡單數學問題。

  2.有一些樸素的正、反比例概念。學生在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經驗,比如坐車時間越長,行走的距離就越遠等。

  多媒體運用: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可先讓同桌相互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行駛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行駛的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3、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表中的數據,找一找這兩種量的變化的規律,啟發學生從“變化”中去尋找“不變”。

  學生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規律。

  教師可根據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引導學生通過計算確認這一規律,并有意識地從后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如果學生發現不了上述規律,可引導學生寫出幾組相對應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據上面發現的規律,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規律能不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5、教師對兩種量之間的關系作具體說明: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二、教學“試一試”

  1、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已知條件先把表格填寫完整。

  2、根據表中的數據,依次討論表格下面的四個問題,并仿照例1作適當的板書。

  3、讓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么關系。

  三、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1、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63頁的“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作出判斷,再要求說明判斷理由。

  2、做練習十三第1~3題。

  第1題讓學生按題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進行判斷,再指名說判斷的理由。

  第3題要先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再讓學生在圖上畫一畫。

  填好表格后,組織學生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能成正比例。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收獲?

  《正比例》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4頁例3,練習十二5,6,7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運用正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運用正比例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函數思想,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運用正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作業本,數學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1)飛機飛行的速度一定,飛行的時間和航程。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變,梯形的面積和高。

  (3)一個加數一定,和與另一個加數。

  (4)如果y=3x,y和x。

  2.揭示課題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正比例的一些知識,應用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比例的應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用課件出示例3

  教師:這幅圖告訴我們一個什么事情?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教師: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指導學生思考出:

  (1)195÷5×8=312(元),先求每份報紙的單價,再求8份報紙的總價,就是李老師應付給郵局的錢。

  (2)195÷(5÷8)=312(元),先求5份報紙是8份報紙的幾分之幾,即195元占李老師所付錢的幾分之幾,最后求出李老師所付的錢。

  (3)195×(8÷5)=312(元),先求出8份報紙是5份報紙的幾倍,再把195元擴大相同的倍數后,結果就是李老師所付的錢。

  3.嘗試用正比例知識解答

  如果有學生想出用正比例方法解答,教師可以直接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解?"讓學生說出解題理由后再歸納其方法;如果學生沒想到用正比例知識解答,教師可作如下引導。

  教師:除了這些解題方法外,我們還會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嗎?請同學們用學過的有關正比例的知識思考:

  (1)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題中什么量是不變的?一定的?

  (3)題中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分析出:題中有所訂報紙份數和所付總錢數這兩個相關聯的量,它們的關系是所付總錢數÷所訂報紙份數=每份報紙單價,而題中的每份報紙單價一定,因此所付總錢數和所訂報紙份數成正比例關系。

  隨學生的回答,教師可同步板書:

  教師:運用我們前面所學的正比例知識,同學們會解答嗎?準備怎樣列比例式?

  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先要把李老師應付的錢數設為x元,再根據所付總錢數所訂份數=每份報紙單價的關系式,列式為1955=x8。

  教師:同學們會計算嗎?把這個比例式計算出來。

  學生解答。

  教師:解答得對不對呢?你準備怎樣驗算?

  學生討論驗算方法,教師引導:把求出的312元代入等式,左式=1955=39,右式=3128=39,左式=右式,也就是它們的比值相等,與題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確的。

  三、課堂活動

  1.出示教科書第49頁的例1圖和補充條件

  竹竿長(m)26…

  影子長(m)39…

  教師:在這個表中有哪兩種量?它們相關聯嗎?它們成什么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教師出示問題:小明和小剛測量出旗桿影子長21m,請問旗桿有多高呢?根據剛才我們判斷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討論交流。

  2.小結方法

  教師:你覺得我們在用正比例知識解決上面兩個問題的時候,步驟是怎樣的?(初步歸納,不求學生強記,只求理解。)

  (1)設所求問題為x。

  (2)判斷題中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

  (3)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驗算,寫答語。

  四、練習應用

  完成練習十二的5,6,7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正比例》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數下83-84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1-6題。

  教材分析:

  教材第83頁的“整理與反思”主要是復習比的意義和性質,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教材先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回憶并整理比的意義、基本性質以及比的應用,再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要求說說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有什么聯系與區別。這樣的比較有利于學生體會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規律內在的一致性,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比與分數、除法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內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運用比較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3.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教學重、難點重點:

  正確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難點:

  運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一、比的知識:

  1.舉例說說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

  2.說一說用比的知識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3.完成教科書第83頁“練習與實踐”。

  (1)完成第一題:學生獨立數出班上男女生人數,再完成此題。

  (2)完成第二題:兩人一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結果,讓學生比較后回答有什么發現。

  二、比和分數、除法的聯系

  出示:a∶b=()÷()=(b≠0)

  1.先填空,再說說這樣填的根據是什么?

  2.說說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的聯系。

  3.練一練:

  (1)判斷: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填空:

  =()÷()=()∶()

  (填好后展示學生不同的結果。)

  三、比例的知識

  1.什么是比例?

  2.比和比例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后交流)

  3.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4.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怎樣解比例?

  5.練一練:完成教材第83頁的“練習與實踐”。

  (1)完成第3題:在做第二小題時先讓學生估計,再說估計的理由。

  估計后再算一算,來驗證估計。

  (2)完成第3題:解比例,做好后選兩題驗算一下。

  四、完成教材第84頁“練習與實踐”。

  (1)完成第4題:先學生獨立做最后交流,第二小題應弄清東部地區的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93%,可理解為東部地區的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換句話說把全國耕地面積看作100份,東部占93份,西部占7份。使學生加深對比與百分數關系的理解。

  (2)完成第5題:

  第一小題讓學生獨立得出:深色與淺色地磚鋪地面積的

  比是20∶40,化簡得1∶2。

  第二小題這兩種地磚鋪地面積,讓學生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計算。

  (3)完成第6題。

  五、評價小結:

  學了本課你對所學知識有什么新認識?還有什么問題?

  通過讓學生回憶比和比的基本性質,從而自然進入復習序列,從比到比例。

  溝通比、分數和除法的關系,為接下來比較比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除法商不變的規律奠定基礎。

  對比和比例進行比較,強化理解,進一步優化知識結構。

  復習解比例。

  應用比例分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正比例》教學設計5

  導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導學重點: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斷方法。

  導學難點: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

  預習學案

  填空

  1、如果路程時間=()(一定),那么()和()成正比例。

  2、如果油的重量花生仁重量=()(一定),那么()和()成正比例。

  3、如果yx=k(一定),那么()和()成正比例。

  導學案

  學習例1

  在相同的杯子里裝上水,下表顯示了水的高度和體積,把表填寫完整。

  高度24681012

  體積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積

  體積和高度有什么變化?觀察他們的比值,你發現了什么?

  因為杯子的底面積一定,所以水的體積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水的高度增加,體積也相應增加,水的高度降低,體積也相應減少,而且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yx=k(一定)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小組討論交流。

  看書P40例2。

  (1)題中有幾種量?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

  (2)體積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這個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3)它們的數量關系式是什么?

  (4)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5)不計算,根據圖像判斷,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體積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課堂小結: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須具備什么條件?怎樣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課堂檢測

  下列各題中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并說明理由。

  1、正方體的棱長和體積

  2、汽車每千米的耗油量一定,耗油總量和所行千米數。

  3、圓的周長和直徑。

  4、生產800個零件,已生產個數和剩余個數。

  5、全班的人數一定,一、二組的人數和與其他組的人數和。

  6、和一定,加數與另一個加數。

  7、小苗牌2B鉛筆的總價和購買枝數。

  8、出油率一定,所榨出的油的重量和大豆的重量。

  課后拓展

  從前有個農民,臨死前留下遺言,要把17頭牛分給三個兒子,其中大兒子分得12,二兒子分得13,小兒子分得19,但不能把牛殺掉或賣掉。三個兒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分也分不好。后來一位鄰居順利地把17頭牛分完了,你知道三個兒子各分得多少頭牛嗎?

  板書設計

  成正比例的量

  高度/cm24681012

  體積/cm3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積/cm2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正比例表達式:yx=y(一定)

  《正比例》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62——63

  教學目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

  設計理念:

  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發現成正比例量的規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凡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就讓學生親自去探究。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一、復習鋪墊激情促思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系。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師:這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每組數量之間是有聯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當其中一種量變化時,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規律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說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1)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得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板書:相關聯的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尋找兩種量的變化規律。

  根據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肯定并確認這一規律,特別是有意識地從后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根據發現的規律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規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教學“試一試”

  學生填表后觀察表中數據,依次討論表下的4個問題。

  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作適當的板書

  3、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說說它們的共同點。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k(一定)

  揭示板書課題。

  先觀察思考,再同桌說說

  大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發現一種量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也可能發現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

  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學生獨立填表

  完整說說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么關系

  學生概括

  三、鞏固應用深化規律

  1、練一練

  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練習十三第1題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完整地說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2題

  先獨立判斷,再有條理地說明判斷的理由。

  4、練習十三第3題

  先說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再畫一畫。

  分別求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并填寫表格。

  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歲時體重12千克,十一歲時體重44千克。于是小張就說:“明明的體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認為小張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討論、交流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明判斷的理由

  說一說,畫一畫

  填一填,議一議

  討論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正比例》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正比例教學反思02-14

正比例教學反思02-14

《正比例關系》教學反思范文12-25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07-02

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6

老舍的《貓》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07-01

鳥梁實秋名師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09-02

《化石吟》優質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0-03

琵琶行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7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