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敬畏自然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1
創意說明:
《敬畏自然》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作者以濃郁抒情的文學筆觸道出人與自然的關系——敬畏自然、愛護自然。教讀本文主要采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方式進行,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過“整體感知—讀懂課文—研讀探究—課中積累”這一過程,讓學生在大量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實踐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探究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患和思考,進一步體會大自然蘊含的人文價值,激發對自然、宇宙、生命的敬畏,讓“敬畏自然”的觀點走進學生的心靈。
教學步驟:
一、 激趣導入: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這怎么不讓我們多一份深深的敬畏呢?
二、 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從體裁上說,這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
明確: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兼有議論的內容與散文的語言。結構上:有引論(征服自然,不自量力);本論(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結論(人類理應敬畏自然)這三部分。語言上:文章恰當而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反問、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明得通俗易懂,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2. 文章含有作者的哪些觀點?
點撥:1 人類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2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指揮并不值得驕傲。
3 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4 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5 人類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實是兄弟關系。
6 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三、 讀懂課文:
1.快速自由的誦讀,讀準字音;
2.男女生對讀,將第5段中:“人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對答來讀,進一步感悟敬畏自然的深刻內涵。
3.師生誦讀精選段,感悟哲理與情感:
1 無論是令人生厭的蒼蠅蚊子,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無論是高深莫測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2 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那從遙遠的星系傳來的友好的問候嗎?
3 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
4 因此,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著,
四、研讀探究:
1、切入文題,指出回扣文章是全文的那一部分?細讀此部分,并在下面的括號內填上恰當的動詞加以概括:
( )宇宙→( )自然→( )自己
明確:結尾段。它是全文的結論。所填動詞分別是:敬畏、敬畏、敬畏。
2、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探究:
1 “敬畏自然”意味著應該怎樣對待自然?
2 “畏懼自然”是不是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3 為什么應該畏懼自然?
4 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自然?
明確:“敬畏”有兩層含義: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是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一層為“畏懼”,但不是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系,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發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美好。
3.對課文作獨立的分析,重點解決如下問題:
1 分析文章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2 分析文章論證方法的運用;
3 分析文章的語言特征。
點撥: 1 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2 作者運用了對比、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最后引出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等。
3 文中有許多擬人句、反問句、富有哲理的詩句,它們增加了文章語言的形象性,易于激發讀者的情感。
五、 課中積累:
1.你覺得文中哪些詞語很有特色,將它們連詞組段。
2.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仿照它試寫一句話。
3.你覺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仿照它試寫一段話。
六、 結語:
“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讓我們走進自然、融入自然,天人合一;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自己,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板書:
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
敬畏自己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un1)鵬
斥安鳥(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見絀(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問互相補充。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段。
學生閱讀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說法錯誤,認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竊笑人。(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二)學習第三至第五段。
1.學生閱讀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2學生發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1)說說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2)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為主動了嗎?…。(.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后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變為主動。)
。
一
(3)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人類不能完全使大自然聽命,所以尚未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類的作品有的一萬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對人類的理智有一點否定。)
(6)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為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后,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說不會是“可笑的”。)
五、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豁,i莉人類長遠發展。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二、繼續學習課文
學生閱讀課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質疑,討論問題。(學生交流看法。)
①人類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產物?
②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嗎?
④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也是一樣?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⑥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三、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①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③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④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⑤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四、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根據是什么?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搜集資料,并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五、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思考作者的觀點,并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著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四。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文章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文章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分析及設想:本文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對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比較,揭示人類應愛護自然、敬畏自然的道理。八年級的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這篇議論性很強兼有學理性的文章,轉化為豐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是我們教師所要致力追求的。所以本課應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體把握課文時采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具體研讀課文時力圖通過情景教學法、分析法、比較法、討論法等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來理解文本,鞏固知識、培養能力,體會作者深邃的憂患意識,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觀念。
課前準備:
學生:①預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
②查詢、搜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系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①準備與自然、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②準備有關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激情導入
多媒體展示三組圖片:
1、認識自然
課件展示:自然風光旖旎的圖畫,如:青草如茵,樹木成林,海灘似玉,白沙如帶,綠洲如茵,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美麗的海島風光畫卷(播放輕音樂)
2、認識人類
課件展示:人類史上取得的驕傲成績,如:四大發明,人類登月,神州六號發射場景……
3、認識人類與自然
課件展示:登山,橫渡,航天航空,空氣污染,森林毀滅,土地沙化,動物暴減,非典,禽流感……
生看后談感受,師給以評價:
自然是我們人類的母親,人類一直享受著她的恩惠,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繁衍、壯大。高天流云,大漠孤煙,青山綠水,春華秋實……無一不是它對人類的饋贈。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大自然也以她自己的方式向人類發出了嚴重警告:沙塵暴、泥石流、海嘯、颶風……讓人類面時時面臨著巨大的災難。那么,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嚴春友老師的文章《敬畏自然》,一同去尋找答案。(板書:敬畏自然)
二、整體感知,探究課文
(一)、解題,多媒體展示作家作品。
嚴春友,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新論》《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統一論》(與王存臻合著)等。
(二)、預習檢測(多媒體分步展示生字、詞語。)
1、給加點的漢字注音。
鯤(kūn)鵬 蓬蒿(péng hāo) 狼藉(jī) 咫尺(zhǐ)
深邃(suì) 混淆(xiáo ) 相形見絀(chù)
2、詞語解釋。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絕倫:精細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閱讀課文,探究解答
(師生角色互換,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向學生進行請教,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根據屏幕所展示的問題,依次進行解答。
(多媒體逐步展示下列問題。)
(1)、對待自然,人類常抱有怎樣的態度?
明確:對待自然,人類常抱有對立的態度。
(2)、針對這樣的觀點態度,作者是如何評價的?請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一個詞語。
明確:自不量力。
(3)、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評價?請根據提示,找出相應的根據。
從二者歷史時間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二者關系上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二者智慧的高低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宇宙已有200億年歷史,人類知識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的智慧是大海,而人類的智慧只是一個小水滴。
(4)、作者認為我們人類應對自然持有怎樣的態度?
明確:敬畏自然。
(5)本文由人們常持的態度,作出了評價,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據,最后得出了結論,作者是怎樣闡述自己的道理的?(運用多媒體動畫,以點擊關鍵詞的形式,突出“態度”、“評價”、“根據”、“認為”等詞語,順勢得出本文的論證手法。)
明確:層層深入。
(設計說明:讀是理解課文的前提,教師在朗讀中提出具體要求,學生會在朗讀中更用心,既訓練了基本能力,又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然后,根據課文內容,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并提示學生進行縱向聯系,掌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也自然而然的歸納出了文章的說理方法。)
三、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美句賞讀
在本文中,有許多句子,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富有哲理。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句,給大家大聲朗讀出來,并說出你喜歡的原因。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修辭、含義等方面的點撥,并板書修辭手法:對比、擬人、反問等。)
示例:
(1)、“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樣。”
明確: “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無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樣”,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里作者將人類和大自然進行對比,生動的說明了二者之間的關系。
(2)、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說明人類開采煤碳、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后果,危及人類自身。形象地寫出人類面臨的危機。
(3)、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明確: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4)、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兄弟。
明確: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弟兄”體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系的,不可分割的。
(5)、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明確:用了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二)難句對話
請同學畫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采用分組的形式,將學生分成A、B兩組,一組提出自己的疑問,另一組做出解答,進行積分競賽,答案讓對方同學滿意者得分。這樣就將思考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對文本的研讀和對問題的解答中,理解課文的內容。)
示例:1、“無論是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這是為什么?
2、作者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設計說明:“美句賞讀”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從修辭手法、蘊含的哲理等方面品味文章的語言。當然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本文中有些內容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難句對話”這一環節,就是讓同學通過對文中的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質疑,然后以競賽的形式討論解決,讓學生在互動中提高認識。)
四、領悟內涵,質疑反思
1、選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抓住表達作者觀點的最后一段,深入思考文章的內涵。
(學生正確回答后,齊讀,以加深對文段內容的理解。)
2、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
設題目的: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3、有人認為敬畏自然就是把自然奉為神靈,滿懷虔誠,任其發展。對于這樣的觀點,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得出人們對待自然的正確做法并板書:適度開發,合理利用)
設計目的: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敬畏”的含義,歸納作者的觀點。
4、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著思辨的火花,那么,你能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和辯駁嗎?
教師相機啟發或引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成就(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真的有這樣的目的嗎?
……
(設計說明:“敬畏自然”的內涵,無疑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問題,我在這一環節中,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從不同角度設置題目,讓學生在對題目的思考中,對這一問題有清晰的認識。)
五、拓展探究,聯通生活
關于“人與自然”的問題,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我們理解了作者的觀點:人應該敬畏自然,把自然界中的萬物當成兄弟,平等對待。可是現實生活中是這樣的嗎?當今世界人與自然的關系到底如何?請聯系你課外閱讀中所積累的人與自然之間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資料,談談你的體會和意見。
(分組推薦一名同學發言。)
(設計說明:“聯通生活”這一環節,讓學生將課文內容與生活鏈接起來,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六、結束語
同學們,課文結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我們也要向全世界大聲疾呼:“我們要生存,我們要發展!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自然。敬畏自然,保護環境,是你的責任,也是我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有句俗語說得好:“心動不如行動”,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你,為我,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積極行動起來吧!
七、作業布置
如果你是“敬畏自然”活動的形象代言人,你準備發起哪些活動來擴大影響,提高大家對敬畏自然的正確認識?請擬寫一份可行的活動計劃。
板書設計:
敬畏 自然
嚴春友
適度開發
合理利用
對比 擬人 反問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緊緊抓住教學重點,力爭在一節課的時間里,讓學生能真正走進文本,有一些屬于自己的領悟和發現。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將探究教材的任務交給了學生,所有的問題都由學生在探究、討論中解決;并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的研讀文本的積極性在教師的請教中激發出來。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我就告訴同學們:“大家朗讀課文后,就將作為一名研究自然問題的專家,來接受我的采訪,希望大家的回答能讓我解開心頭的謎團啊!”這樣的要求,能夠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在感知和研讀課文時,無疑會更加認真和細致;在講述本文語句蘊含的哲理、運用的修辭手法等問題時,如果按照常規的方法進行講解,不僅會讓課堂顯得枯燥乏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于是我又采用讓學生說的方法,讓他們讀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和補充,然后教師加以引導和點撥,從而實現讓學生在探究互動中有所收獲的目的。
讀是思的前提。針對本課語言優美、富含哲理的特點,我多次設計了不同的形式朗讀,讓學生在對文本的朗讀中把握其主要內容。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讓他們按自己的慣常方式來對課文進行感知,以理清文章思路;在對優美句子進行賞析時,我要求學生大聲朗讀,以把握文句中蘊含的情感;而在選讀課文時,我又要求學生齊讀,以領悟文段內涵;另外,在整節課中,我也穿插運用了范讀、領讀、對讀等朗讀方式,力爭讓學生在讀中有所領悟。
當然,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由于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散文,此前,八年級學生并沒有接觸過這類文體。所以,在感知課文后,我讓學生回答本文的說理方法時,本以為學生很自然的就能說出來的內容,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對此一無所知。面對同學們茫然的目光,我不得不多花費幾分鐘的時間來講解這一問題。我想:在一點的突破上,如果由老師自己說出答案,再向學生略加提示,相信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4
一、課文分析:
本課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需要我們對其內容進行簡化。如果我們將之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就會在唯物及唯心的爭辯中困惑,不如從最簡單、最易理解的認識入手,反而容易找到解讀全文的有效途徑。我在閱讀了原文《大自然的智慧》之后,認為本文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人與自然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講述了人對自然的認識及態度。
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作者的觀點是從中國古代的哲學觀延伸而出,無需用唯物唯心來界定,他將自然視為有生命的個體,要求人們對待自然時將之視為與自己平等的生命。孔子就說過:“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自然在沉默中孕育生命,自然也有自己的生命,只是其中的存在形式不同。因此作者指出“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即使那些死氣沉沉的物質,也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生命與我們的生命是平等的,與我們的生命是密切相關的,這樣才能正確地對待自然。而具備對待自然的正確態度,就要意識到我們對于自然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但這種認識是永無止境的。恰如《中庸》中的論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而這一認識在作品中也有表現,人與宇宙的智慧相比是極其渺小的,但“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人會思考,自然就能思考到自己與自然相處的正確之道。自然會犯錯誤,人也會犯錯誤,但自然有著上百億的年齡,可以通過時間的推移慢慢糾正自己的錯誤。人類的文明史不過萬年左右,無法經歷如此漫長的等待,因此面對人類所犯的錯誤,我們應及時認識及糾正。
本文很明顯分為兩個部分,而本文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引導學生認識這兩部分之間的關系。我覺得如果以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為基礎,思考人類對待自然的正確方法,那么這兩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很明確的。1-5節主要講述人類對于自然的認識,分為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狂妄地想要征服自然,這種態度與上世紀五十年代時大躍進的“浮夸風”密切相關。另一種態度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人與自然的比較上,很多人會得到對自然應充滿畏懼,頂禮膜拜,不敢觸動自然分毫,這種態度恰如一些極端環保主義者所言,排斥一切現代工具,甚至于號召人們抵觸肉食。作者對這兩種態度都是否認的,他在6-10小節中明確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這一部分中他認識到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的智慧原本就是一體的,只是宇宙“這個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認識到生命的其它部分與自己一樣都是不可缺少的,善于協調自己與其它部分的關系,這才是對待自然的真正態度,也就是文末11節所強調的“敬畏自然”這一態度。本文經過了刪減,原文的最后兩小節被刪掉了,其實,在這兩小節中,作者具體描述了人類對待自然中其它生命的方法及對自然的認識。作者認為:“如果吃其他生物是為了我們的生存,還情有可原的話,那么,人類的另一種行為則是絕對不可原諒的:有些人無緣無故地捻死螞蟻或打死青蛙等動物,或是弄死植物,而這樣做對并沒有任何好處。這是一種十分惡毒的行為。”他強調:“宗教總是把萬物看作是神秘的、不可理解的,看作是大自然智慧的體現,是神圣的,因而是值得我們深深敬畏的。……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善待生命、善待自然,那么,他不是佛,也離佛教不遠了。”此處才是對敬畏這一含義的真正理解,也就是要學會“善待”,善于處理好我們與其它生命的關系,不膜拜也不隨意傷害,懂得自己與它們之間的地位。
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修辭手法的分析來貫穿前后兩部分的論述,同時還可以穿插一些實例來增加說服力,這是有利于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的。
二、教學準備:
預習題:劃出文中每一節的關鍵句,并以此為基礎歸納各節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通過概括各小節大意把握文章內容、理解全文結構。
2、通過分析修辭手法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了解人對自然的正確態度。
重點:1
難點:2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講述錢乙療疾的故事:“皇子病瘈瘲(chìzōng,抽風),(錢)乙進黃土湯而愈。神宗召問黃土所以愈疾狀。對曰:‘以土勝水,水得其平,則風自止。’”這個故事看上去與現代的醫學不符,但卻說明中國古人認識到了人與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每個人的生命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宇宙,與大自然的變化密切相聯系。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很多人開始轉變對自然的態度,認為人類可以征服自然。那么,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人應當如何處理好這一關系呢?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應當有一定認識。
2、初讀課文:
⑴檢查預習,概括文章各段內容:
①人類天真幼稚地狂想征服自然
②人類無知地為取得的成就自傲
③人類開發自然的過程危機四伏
④人類的智慧相比宇宙微不足道
⑤人類的智慧相比自然相形見絀
⑥大自然創造生命是為欣賞自身
⑦宇宙的生命與人類的生命一體
⑧宇宙的生命無處不在
⑨宇宙的生命永恒不滅
⑩宇宙中處處存在生命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⑵依據上述的段落內容,劃分層次,并用一個詞概況該層次的主要內容。
提示:
①(1-3)人類對自然的態度(狂妄)。(4-5)將大自然與人類進行比較(渺小)。這兩個層次有什么共同之處?(都表現了人對自然的認識,可以歸納為“認識自然”)從兩個層次我們看到了人類對自然的兩種認識,前者是狂妄地認為自然是可以征服的,另一種態度作者雖沒有明說,但卻通過將人與自然的智慧進行比較,突出了人類的渺小,自然就會有人從中得到與前者完全相反的認識——自然是不可認識,人只能膜拜自然。那么作者對自然的態度究竟是什么呢?我們繼續看課文。
②(6-10)描寫大自然的生命(永恒)。但是,作者在第6節指出,人與自然的生命有什么關系?(朗讀這一節,找到描述兩者關系的語句)(人類與自然是一體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的生命也是永恒的,但前提是人類能夠正確地認識自身與自然的關系,可以正確地與自然相處。(11)人類對待自然的正確態度(敬畏)。這兩個層次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都表現了人對自然的態度,可以歸納為“對待自然”)
總結:
面對自然,作者采取了什么態度?“敬畏”一詞的真正含義是什么,這就是我們接下來所要學習的重點。
3、細讀課文,歸納文章所使用的最主要的修辭手法,并分析其含義及作用。
①文中最常用的修辭手法是什么?(對比、比喻結合在一起使用)那么找出相關的例子。(大海與水滴、鯤鵬與斥鴳)在第5節中,作者列舉了一系列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已司空見慣的自然生命,如“蒼蠅蚊子”“鮮花綠草”,作者將這些平常的生命比作什么?(大自然創作的“精巧絕倫的藝術品”)與什么對比?(人類至今“不能制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補充材料:
⑴宇宙的生命經歷了數十億年乃至上百億年的演化,因而經過了淘汰優先,才保留下了這些生命。而人類的歷史不過短短的數十萬年,文明史也許還不足萬年,沒有經過時間的演化與沉淀,就要創造出生命,那是極其危險的。世界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就是敘述這樣一個故事,弗蘭肯斯坦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學生,夢想創造出一個完美的人。但他最終發現自己創造的不過是一個怪物,于是他丟了自己的作品逃離了。但當怪人有了意識,夢想融入社會時卻發現由于自己的怪異相貌,他永遠不可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因此他自然就仇恨了自己的創造者,進而瘋狂地報復他,殘害了弗蘭肯斯坦所有的親人與朋友。弗蘭肯斯坦用自己的余生來追捕他,最終死在南極。而怪物之后也跳入冰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說明,當人類妄想用自己的智慧來創造自然的生命,但卻又無法控制這一結局時,結果是災難性的,而最先被報復的就是我們自己。
總結:從這些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對自然的態度應是什么樣的?(尊敬自然,認識到自然的偉大)
②文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比喻來說明人類行為的愚蠢,是什么?(“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這個比喻本身也包含了對比,請大家細讀這一小節。(當人類把自然積累了億萬年的財富在短時間內挖掘時,“人類為自己取得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人類也許將之視為了記錄自己成就的豐碑,但作者卻稱之為“陷阱”,為什么?
提示:那些被人類無序開采的資源難道就只是任人掠奪的對象嗎?它們就沒有生命嗎?請大家在文中找出描繪宇宙中沉默的生命的語句。(“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即使那些看來死氣沉沉的物質,也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他們同樣也有生命,同樣也會在適當的時間“從睡夢中醒來”,面對人類瘋狂的掠奪,他們同樣會反擊人類。
補充材料:
⑴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20xx年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灣水域發生爆炸,導致11名工人死亡,并引發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7月中旬,英國石油公司用一個臨時控漏罩首次完全控制了漏油。而此時,大約490萬桶原油已經漏入墨西哥灣,給墨西哥灣海洋生態和沿岸經濟都帶來巨大災難。至7月15日漏油油井被完全封閉,該公司為應對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已支出約95億美元。而英國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的鮑勃·達德利則表示,該公司應對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的最終支出可能高達320億美元。
⑵前蘇聯和俄羅斯礦工竟然挖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洞穴”——“和平”鉆石礦坑。這個巨大的洞穴直徑大約1600米,深度達533米,從衛星照片上看,它就像是地球的一個大傷口。 據悉,由于這個鉆石礦坑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直升機也被禁止從它上面飛過。因為這個大洞造成的空氣湍流足以將直升機吸進它的內部。一旦直升機被巨洞中紊亂的空氣湍流“俘虜”,那將兇多吉少。事實上,從這個地球上“最大洞穴”中挖掘鉆石顯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冬天,潤滑劑也會結成冰,鋼鐵也會被凍裂。俄羅斯99%的未切割鉆石都是由“艾爾羅薩”公司供應的,它挖出的鉆石占全球23%的鉆石產出量。在這個“巨大洞穴”邊上的小鎮,也叫“和平”鎮,該鎮居住著4萬多戶居民。盡管“和平”鉆石礦每年產出價值20億英鎊的鉆石,但該鎮卻仍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方之一。
總結:當人類為追求利益不顧一切時,受到傷害的最終仍是自己。因此我們對待自然的態度應當是什么樣的?(將自然視為平等的對象)
③文中還使用什么修辭手法來表現自然對人類行為的看法?(擬人,“像母親面對無知的孩子那樣的笑”)這句話與上文將人類比作“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相對應。同樣,這句話也與下文的語句相對應。請大家找出來。
提示:
⑴孩子是母親生命的延續,孩子的身上也寄托了母親的希望。文中的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是否也是如此?找出相關的語句來“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不過宇宙的生命已有數百億年的歷史,而人類的文明史不過萬年不到,因此他們最獲取的智慧與經驗自然不可同日而語,而人類更需要從自然那里獲取知識與經驗。
⑵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自然也會有錯誤,也會給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文中又有哪些語句與之對應。(“人對自然的種種誤解,也許是自然對她自己的誤解”)不過,因為自然擁有漫長的生命,它是可以用漫長的時間來改正自己的錯誤,但人類可以將自己造成的傷害一一彌補嗎?
⑶英國詩人蒲柏說:“大自然和它的規律深藏在黑夜里。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于是一切就都在光明之中。”似乎宇宙間一切秘密都被牛頓及其它的科學家所揭開了,但上個世紀初,隨著一系列科學試驗,牛頓所建立的物理學體系崩潰了。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赫胥黎說過這樣一段著名的話:“棋盤就是世界,棋子就是宇宙的現象,比賽規則是我們所謂的自然法則。對手隱身幕后,永遠公正而有耐心。可是從經驗獲知,他從不忽視我們的錯誤,也不肯容忍無知。”下棋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而我們的對手看不見,卻永遠不會犯錯,我們還能輕視它嗎?
總結: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我們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自然是可以認識的,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對自然的認識永無止境)
④大家如何解讀“敬畏”這個詞語呢?(學生以一個簡短的句子歸納,補充交流)歸納:人類應尊重自然,將自然視為與自己平等的生命,認識到自然的偉大,我們自身對自然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
4、拓展延伸。
作者的這一認識并非他個人的發明,而是源自中國古人的認識。在古代,古人就把自然當做了一個平等的生命,利用資源但不過分榨取資源。
《論語》記載孔子的言行說“子釣而不網,弋不射宿”(《述而》),既孔子只釣魚,而不用網打漁,射獵時不射歸巢的宿鳥。這表明了孔子也同樣從自然中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但決不過分索取。而在《孟子》中,孟子曾數次提到下面的話:“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所謂數罟,是指網眼的尺寸很大,這是指打漁時放走小魚。而“斧斤以時入山林”,是指在冬季砍伐一些枯枝,不去傷害樹木本身。這不僅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在少數民族中同樣也有相同傳統。例如藏族人對于樹木的崇拜,不得以砍樹時總要虔誠地祈禱。而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尼雅遺址中發現的佉盧文書也記載當時尼雅的法律規定,砍樹者應罰牛一頭,即使只砍了樹杈,也要罰母牛一頭。這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可見,中國古代各民族就認識到,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應是相互依存,和諧共處。
有人認為《荀子》中提出了“人定勝天”這一觀點,實際上荀子的原話是“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所說的“天命”就是自然的規律。由此我們也可以為敬畏自然增添一條具體的內涵,就是認清自然規律,善加利用。
五、教學后記:
我在教學中感覺最難的是貫穿前后兩部分內容,并且由此引導學生認識正確對待自然的態度。我在教學中補充強調了第6節的作用,將之與前后文的關系聯系了起來。我指出,1-5節講述了人類對自然的不同態度,而第6節則開始講述作者認為對待自然的正確態度,而在后文中,作者具體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并且引出了人對自然的正確態度。然后我把“陷阱”與文后對宇宙生命的描述聯系在一起,并且補充了一些相關的實例,而在講述“母親面對無知的孩子那樣的笑”時,直接將第6節的內容與之對照。通過對這一節的認識,學生們對文章的思路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在具體過程中,我把“大躍進”時期的荒唐言論與一個激進環保主義者的認識也補充了進來,幫助學生進行認識。學生把具體的生活與文章中所講述的哲理聯系到了一起,認識也就具體形象了許多。
從整體來看,本課中我還是引導得過多了一些,還是應當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從實踐上看,學生大多還是能夠認識到我所講述的內容。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5
《敬畏自然》是嚴春友寫的一篇文章。該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理念,再也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敬畏自然教案設計具有教學課堂模塊明顯、思維啟發過渡自然,問題設計精當的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一起來學習下!
敬畏自然
教學目標:
①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關鍵語句,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教學重點:
①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樹立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課前準備:
學生:①預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
②查詢、搜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系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①準備與自然、與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②準備有關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速讀文章兩遍,把握文意。
②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③學習反問、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①可以用愛護自然的警句、格言導入。
②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損的圖片資料導入。
③也可以用類似“羅布泊消失”的自然現象導入。
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壯大。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閱讀本文后,我們也許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課題:敬畏自然
目標:①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關鍵語句,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2.感知內容
⑴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
要求:自選難讀難寫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識記,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⑵反復閱讀文章兩遍,初讀可以自提問題,再讀可以圈點勾畫寫下感受,理解評價。
充足的時間閱讀后,進行課堂交流。交流之中,學生可以互評,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而后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如:
①本文寫了什么內容?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②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③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⑶課堂交流
提示學生講觀點還要學會講根據,可以用文中的話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教師引導學生發言后幫助學生整理歸納:
①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談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和情感。
②表達文章觀點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
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我們整體感知到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懼,敬畏就是愛護。人類要謀求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愛護自然,求得人類自然和諧發展。對于這一觀點,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方法,讓讀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學生可以自由討論,提出質疑見解,學會質疑。
3.小組討論,交流發言
教師可以將各小組討論題集中歸納,如:
①本文從表達方式看有什么特點?
②文章是怎樣推出議論中心的?
③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④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呢?
師生可以互動式參與討論,學生可以說,教師幫助引導歸納:
①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②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從智慧--生命--敬畏自然與生命。
③也許印象最深的寫法有對比、有擬人、有反問。教師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例句,讀一讀,并比較一下用法的不同,從中看出用對比、擬人、反問的妙處。
④文中許多語句富有哲理性,可聯系文后的研討與練習(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師引導評價就可以了。
體驗反思
1.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自己學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舉例說明?
2.對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導“敬畏自然”的觀點,自己持什么態度?贊同呢?還是有其他觀點?
3.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同學交流“人與宇宙”的資料或看法。〖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進行講述,也可以另立題目講述,主要目的在于鞏固并延伸文章內涵,激發學生探求科學、熱愛科學的興趣。
拓展延伸
1.比較學習郭牧華的《敬畏頭頂的星空》、張曉風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熱愛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感想,專題討論,課上交流。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愛護自然
嚴春友
人類生命 與大自然 對比
人類智慧、自然智慧 擬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問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品味關鍵語句,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哲理。
3、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樹立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 預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⑵ 查詢、搜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系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教師:
⑴ 準備與自然、與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⑵ 準備有關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
1、速讀文章兩遍,把握文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3、學習反問、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⑴ 可以用愛護自然的警句、格言導入。
⑵ 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損的圖片資料導入。
⑶ 也可以用類似“羅布泊消失”的自然現象導入。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壯大。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閱讀本文后,我們也許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2、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敬畏自然
目標:
⑴ 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⑵ 品味關鍵語句,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哲理。
⑶ 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3、感知內容:
⑴ 檢查預習:
“讀一讀,寫一寫”
要求:
自選難讀難寫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識記,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⑵ 反復閱讀文章兩遍,初讀可以自提問題,再讀可以圈點勾畫寫下感受,理解評價:
充足的時間閱讀后,進行課堂交流。交流之中,學生可以互評,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而后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如:
① 本文寫了什么內容?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② 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③ 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⑶ 課堂交流:
提示學生講觀點還要學會講根據,可以用文中的話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教師引導學生發言后幫助學生整理歸納:
①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談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和情感。
② 表達文章觀點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③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
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二、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我們整體感知到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懼,敬畏就是愛護。人類要謀求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愛護自然,求得人類自然和諧發展。對于這一觀點,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方法,讓讀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學生可以自由討論,提出質疑見解,學會質疑。
3、小組討論,交流發言:
教師可以將各小組討論題集中歸納,如:
⑴ 本文從表達方式看有什么特點?
⑵ 文章是怎樣推出議論中心的?
⑶ 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⑷ 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呢?
師生可以互動式參與討論,學生可以說,教師幫助引導歸納:
⑴ 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⑵ 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從智慧——生命——敬畏自然與生命。
⑶ 也許印象最深的寫法有對比、有擬人、有反問。教師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例句,讀一讀,并比較一下用法的不同,從中看出用對比、擬人、反問的妙處。
⑷ 文中許多語句富有哲理性,可聯系文后的研討與練習(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師引導評價就可以了。
三、體驗反思
1、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自己學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舉例說明?
2、對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導“敬畏自然”的觀點,自己持什么態度?贊同呢?還是有其他觀點?
3、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同學交流“人與宇宙”的資料或看法。
〔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進行講述,也可以另立題目講述,主要目的在于鞏固并延伸文章內涵,激發學生探求科學、熱愛科學的興趣。〕
四、拓展延伸
1、比較學習郭牧華的《敬畏頭頂的星空》、張曉風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熱愛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感想,專題討論,課上交流。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嚴春友
人類生命、與大自然 對比
人類智慧、自然智慧 擬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問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二.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展示三組圖片:
(一)美麗的自然
展示:自然風光旖旎的圖畫。如:青草如茵,樹木成林,海灘似玉,白沙如帶,綠洲如茵,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美麗的海島風光畫卷(播放輕音樂)。
(二)勇于探求的人類
展示:人類歷史上取得的驕傲成績。如:四大發明,人類登月,神州六號發射場景、登山,橫渡……
(三)自然的災難
展示:宇宙垃圾,空氣污染,森林毀滅,土地沙化,動物銳減,非典,禽流感……
學生看后談感受,教師給以評價: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母體,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她的庇護,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然而隨著人類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破壞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我們只須用肉眼仰望一下頭頂的天空,就應當驚愕地承認: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經被“現代文明”的煙塵復印得渾濁而模糊。
不必諱言,在人類的生存空間和視野中,已難以找到一塊凈土:珠峰的雪樣中含汞含錳,大西洋海底有鉛、鉻沉淀,南極企鵝體內含苯,北極煙霧在加濃變酸。
人類唯一的生存場──地球,已經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敬天,人類才可自救!請讀嚴春友的《敬畏自然》。
二.直覺感知:
(一)自由言論:(自主問答)
(1)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哪個語段或句子點明了此觀點?
明確:在這篇中,作者以散文的筆觸,深入淺出地為人們展現了大自然的復雜性,以及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對人類現狀的深深擔憂,號召人類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理解自然。點明觀點的部分是最后一段。
(2)大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那種越來越大的驚奇和敬畏就會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布的蒼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當你凝視著燦爛的星空,當你與花相視、沉浸在“人花相視久,無語醉初春”的境界,當你為少女那無以言狀的美而怦然心動,當你為生命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驚奇的時候,難道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沒有引起你心靈的震撼和敬畏的情感嗎?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樣子的呢?
明確: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復雜的,又是簡單的”。
(3)為什么要“敬畏自然”?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是自然所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它們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類卻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其實,自然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也是自然的一個要素。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二)重點語句誦讀。
1.誦讀首尾段。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
2.誦讀文中三個中心句。感知人類與自然的關系。
三.規律感知:
明確: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段,從人類“征服自然”談起。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200億年,人類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系,人類“只是大自然肌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包括2~7段,這一部分分兩層。
第一層(2~5):比較人類智慧和大自然智慧。2~4段著重談人類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第一,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非常狹小;第二,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后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第三,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算不了什么。第5段談大自然的智慧。大自然的智慧無與倫比:宇宙中的一切都精妙絕倫,人類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
第二層(6~7):進一步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認識自我的工具;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得出人與自然是一體,人類應該愛護自然的結論。
第三部分(8~10):論述宇宙的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間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固然是高級的生命形態,但也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質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因此,人類與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實在是兄弟關系。
第四部分(11):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附:板書設計
議論性散文:既有議論文的形式,也有文學的色彩
板書簡化設計
四.評品初得:
語言品味,互動探究:
1.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體會其中包含的深意,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例:
(1)人類為自己取得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說明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災難,危及人類自身。形象地
寫出人類面臨的危機。)
(2)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弟兄”體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處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
(4)在物質中,有無數的生命在沉睡著,一旦出場的時間到了,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來。
(理解:此二句說明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種形式。)
(5)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6)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理解:用了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2.學生齊讀這些句子,再次品味語言的形象性。
五.用練習得:
(一)語言運用:
讀著作者精辟的論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將“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具體行動?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吁。
參考:
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里繼承的,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
2.地球是萬物之母,無論什么降臨在地球身上,也將同樣降臨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不屬于人類,而是人類屬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則不是競爭,不是適者生存,而是合作、節儉和藝術性;作為人類,我們偉大之處與其說是我們能夠改變世界,還不如說我們僅能夠改變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更希望不是地球母親落下的最后一滴帶著絕望的淚!
5.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二)基礎練習:
⑴ 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⑵ 在下面的括號內填上合適的詞語:
① 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力量。( )
② 相比之下,顯出不足。( )
③ 精細巧妙獨一無二,沒有什么可以相比。( )
④ 味道鮮美的食品。( )
⑶ 選五位同學回答:
明確:hā zhǐ í
不自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三)閱讀訓練:
課內閱讀理解溫習:
⑴ 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 “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⑵ 如何理解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它們怎么能與人相提并論呢?
⑶ 為什么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⑷ 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這一句話能否理解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這是否是一種天真、狂妄的心態,是極端的唯心主義?
自主學習成果展示:
⑴ “敬畏”有兩層含義:
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
一層為“畏懼”,但不是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處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系,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美好。
⑵ 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確實精巧絕倫,蒼蠅的復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實在奇妙;灰塵微小,內部結構卻異常精巧。它們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人類是物質的一種存在方式,蒼蠅、灰塵也是,為什么不能相提并論呢?
⑶ 人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這就是說,作者把宇宙智慧分為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宇宙智慧也就分化成兩個概念。一個是包括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的大概念,一個是單指低級形態的小概念。“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級形態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和宇宙智慧的低級形態當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階段。
⑷ 照作者的說法,人之于宇宙,有如頭腦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于這一認識,就意味著人與宇宙休戚與共,人與宇宙同呼吸、共命運、同歡笑、共痛苦。
課外閱讀理解一: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①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這既涉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涉及地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提供的資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環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內維持不變。
② 太陽是決定地球外在環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據近代天文學家的理論,太陽將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地球繞太陽旋轉的平均半徑,將長期維持不變,至多只有極小的擺動,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過了40億年后,太陽將逐漸膨脹而演化為紅巨星,最后將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實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陽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類,卻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動!不過,太陽為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億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40億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所以,研究人類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至少要以人類能在地球上持續生存40億年為奮斗目標!
④ 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如果人們認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學之父的話,那么這400年來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農業的發展,就遠遠超過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的400萬年間的成就。與此同時,近400年來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資源,也大大超過了在400萬年間人類所消耗的資源總量!如果按照現在消耗不斷增長的趨勢發展下去,試問4000年后乃至4000萬年后的地球將是什么樣的面貌?
⑤ 地球上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另一類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人類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資源的辦法補充一些不可再生資源,但這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歸根結底將取決于地球上的資源能在多少年內按照某些資源的消耗標準維持人類的正常生活。
⑥ 其實,4000萬年只是一個保守的說法,太陽的光和熱,完全可能持續更長一些時間,即使太陽系內出現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擊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萬年內發生,而且人們完全能發射有超強破壞力的導彈,使小行星改變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可不必“杞人無事憂天傾”的!
⑦ 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
⑴ 本文從兩個方面回答了“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問題,一個方面是太陽能否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另一個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地球上的資源能按某些資源的消耗標準維持人類多少年正常生活;
② 人類能否合理利用資源。
⑵ 第③段中,作者說,“太陽為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00萬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他這樣說的根據是什么?
答案:因為在400萬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能量的1%。
⑶ 第④段中,作者說,“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來自人類自身”的威脅指什么?
答案:對資源過度的消耗。
⑷ 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 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
“這一過程”指什么?
答案:太陽將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至多只有極小的擺動。
② 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說說“控制人類自身”的含義。
答案:A、控制人類對資源的損耗。
B、控制人類對生存環境的破壞。
⑸ 讀本文后,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請列出兩條:
答案:答出所涉及的兩點知識即可。
課外閱讀理解二:
我是從花蕊中啟程的。
我最初的心思被春風闡釋得很芬芳。陽光那么亮那么暖,他一下子鉆到了我生命的最深層,他對我說:用美麗捍衛美麗只能保住半個美麗,用成熟捍衛美麗才能保住整個美麗。
我于是毫不惋惜地把一份嫣紅投入泥土。我知道脫去了盛裝的自己有多么丑陋多么寒酸,我可憐的軀體一度充當著狂風的玩偶,在那令人心悸的搖曳動蕩中,我甚至懷疑自己真要成為夏的祭品了……
一個可愛的孩子迎著我跑來。他瞪大純真的眼睛對我耳語:你真了不起,你能孵出一個香香甜甜的圓滿──對嗎?
我無聲地笑了。暗暗發誓要用生命為這孩子撰寫一部最真的童話!
光與影結伴滑過我生動光潔的肌膚,點點滴滴的憂喜貫穿了我成長中的每一個時刻刻──憂,被我咽進腹中凝成堅硬的核;喜,被我寫在臉上綻成甘美的笑。
當第一陣秋風款款吹來的時候,我的童話業已完稿。我靜靜地期待著,期待著秋陽的披閱與潤色。
我的.夢很完美。我慶幸自己終于擁有了一份禁得起咀嚼的芳香。在這收獲的季節里,我要悄悄告訴那個曾鼓勵過我的可愛的孩子──
摘下我吧!享用我吧!不要為我姿容的消殞而難過。如果你還想讀到我精彩童話的續編,就請把我堅硬的內核埋進土里,那樣,我就能以下一個春季為中國,繼續我更加美好充盈的生命歷程……
⑴ 文中的“我”經歷了生命中哪三個歷程?
答案:春天開花,夏天結果,秋天成熟。
⑵ 文中的“我”在生命歷程中追求的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①成熟;②奉獻。
⑶ 選取內容、語言和寫法的某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案:略。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體會作者的語言及反問句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誦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加粗字注音:
鯤( )鵬 斥鷃( ) 蓬蒿( ) 咫( )尺 狼藉( ) 相形見絀( ) 美味佳肴( )
2、詞語釋義:
蓬蒿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咫尺 精巧 佳肴 相形見絀
二、導入
宇宙是神秘的,人類是智慧的,神秘的大自然帶給人無窮無盡的遐想,那么,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指名讀,分組讀,齊讀),思考: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間互相補充。
四、內容探究
1、學習一、二段:
學生閱讀一、二段概括大意:
一段:提出“征服自然”的說法錯誤,認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二段:大自然竊笑人。
2、學習三至五段:
⑴ 學生閱讀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類更高級的動物。
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⑵ 學生發表看法,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
① 說說人類變化歷史
② 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為主動了嗎?
③ 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④ 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代人類科學的成就?
⑤ 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的?
五、課堂練習
研討與練習一。
六、作業
本文的新學詞語較多,抄寫于詞語本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聽寫詞語: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相形見絀 美味佳肴
二、繼續探索課文
學生閱讀六至十段,概括大意:
1、人類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產物?
2、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的目的是什么?
3、自然界有目的嗎?
4、本文是否有好有壞?
三、學習文中的反問句,體會作用
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激發情感,找出本文中的反問句并改成陳述句,比較效果有何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四、小結
本文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關心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損害自然,敬畏自然不是一件壞事,這與保護自然也是一致的。
五、反饋
研討練習四。
六、作業
閱讀理解《“能吞能吐”的森林》。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和敬畏自然的含義
2、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兼有文學性的含義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un)鵬斥安鳥(yan)蓬蒿(hao)咫尺(zhi)狼藉(ji)相形見絀(chu)美味佳肴(yao2)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導人
雄偉的高山,遼闊的草原,蔚藍的大海,美麗的花園,。無不為人們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聰明,最美麗,最富有靈性的人類。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繁衍、壯大。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戰勝自然。你覺得這種觀點對嗎?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積累字詞(見書)。
2、自讀課文,初步交流讀課文的感受,并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
明確: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話題,作者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理念,再也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作者的觀點:課文最后一段。
過渡:這一觀點是否在課文一開始就提出來了?(學生回答是在結尾提出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層層推進,進而提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又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呢?我們一起分析課文結構和內容。
四、合作探究,把握文意:
1、劃分結構,理清思路:
學生自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劃分層次,概括段意。
明確: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從人類征服自然開始談起。
第二部分(2—10):作者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以及兩者的關系;論述宇宙的生命。
第三部分(11)提出“敬畏自然”的觀點。
2、逐層分析:
第一部分: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系,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第一層(2—7):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以及兩者的關系:
第2—4段著重談人類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找出理由來,并讀一讀):
a、即使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是非常狹小。
b、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以后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
c、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
d、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互相補充。
五、學習課文
學生發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1)說說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2)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為主動了嗎?…。(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后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變為主動。)
(3)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人類不能完全使大自然聽命,所以尚未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類的作品有的一萬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對人類的理智有一點否定。)
(6)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為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后,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說不會是“可笑的”。)
六、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論。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講究形象的語言的含義。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設計說明】
本文是對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關系的重新認識與思考。作者對長期支配人們的一些觀念進行質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題,強調“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在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語言載體上作了論述,極富意韻和文學色彩。本設計旨在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結合現實生活來理解文本。以此來體會作者深邃的憂患意識,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教學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展示三組圖片:
1、認識自然:
課件展示:
自然風光旖旎的圖畫。
如:
青草如茵,樹木成林,海灘似玉,白沙如帶,綠洲如茵,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美麗的海島風光畫卷。
(播放輕音樂)
2、認識人類:
課件展示:
人類歷史上取得的驕傲成績。如:四大發明,人類登月,神州六號發射場景……
3、認識人類與自然
課件展示:
登山,橫渡,航天航空,空氣污染,森林毀滅,土地沙化,動物銳減,非典,禽流感……
學生看后談感受,教師給以評價: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母體,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她的庇護,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然而隨著人類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破壞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閱讀本文后,也許我們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二、整體性閱讀
1、讀準下列加粗的字: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吶(nà)喊(hǎn)
鯤鵬(péng)
混淆(xiáo)
相形見絀(chù)
美味佳肴(yáo)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吶喊:亂七八糟。
自不量力: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形見絀:跟另一個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不如。
精巧絕倫:精細巧妙,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
不可思議:無法想象,難以理解。
3、反復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多媒體演示)
作者對自然的態度是什么?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
最后一段。(齊讀)
三、突破性閱讀
1、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呢?
這是針對人與自然對立的觀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雖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當學生提及人類受到大自然的報復的話題時,可帶出:
人類有哪些做法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大自然給人類帶來了哪些懲罰?請舉例說明。(欣賞多媒體圖片:東南亞海嘯、唐山大地震)
多媒體圖片解說:
⑴東南亞海嘯:不久前爆發的南亞、東南亞海嘯并引發的地震,造成人員死亡超過15萬。傷員不計其數。
⑵唐山大地震:“30年前河北唐山大地震是迄今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慘痛的一頁──中國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書向全世界公布了唐山大大地震中慘絕人寰的事實:死亡,24.2769萬人;重傷,16.4851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一座重工業城市眨眼之間毀于一旦。這是自然對人的報復,不能不使人類畏懼。
2、作者在文中闡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3、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因為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4、“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么?
四、探究性閱讀
語言品讀: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
(教師準備一些語句)多媒體投影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含義:掉入陷阱,就有危機。人類開采礦物留下無數礦坑,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含義:擬人,說宇宙創造了人類是有目的的創造,這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含義: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4、如何理解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它們怎么能與人相提并論呢?
含義: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確實精巧絕倫,蒼蠅的復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實在奇妙;灰塵微小,內部結構卻異常精巧。它們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類是物質的一種存在方式,蒼蠅、灰塵也是,為什么不能相提并論呢?
5、為什么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含義:人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這就是說,作者把宇宙智慧分為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宇宙智慧就分化成兩個概念。一個是包括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的大概念,一個是單指低級形態的小概念。“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級形態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和宇宙智慧的低級形態當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階段。
6、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這一句話能否理解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這是否是一種天真、狂妄的心態,是極端的唯心主義?
含義:照作者的說法,人之于宇宙,有如頭腦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于這一認識,那就意味著人與宇宙休戚與共,人與宇宙同呼吸、共命運、同歡笑、同痛苦。
五、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懼,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六、延伸性閱讀
1、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吁:
⑴但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更希望不是──我們地球母親落下的最后一滴帶著絕望的淚!
⑵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2、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哪些做法已可以讓大自然母親展開欣慰的笑顏?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逐步培養閱讀科學文藝作品的興趣。
2、理解本文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3、揣摩關鍵語句,體味其深刻含意,培養語感。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愛護自然,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觀點。
2、探究思考,理解關鍵語句的深刻含意。
【教學難點】
1、概括要點,理解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
2、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正確領會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蓬蒿( ) 咫( )尺 狼藉( ) 吶( )喊
2、解釋下列詞語:
⑴ 不自量力:
⑵ 相形見絀:
⑶ 精巧絕倫:
⑷ 美味佳肴:
選五位同學回答,明確:
1、hāo zhǐ jí nà
2、⑴ 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力量。
⑵ 相比之下,顯出不足。
⑶ 精細巧妙獨一無二,沒有什么可以相比。
⑷ 味道鮮美的食品。
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多媒體顯示)
⑴ 閱讀文章第一段,思考:為什么人類宣稱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⑵ 閱讀文章二至七段,思考: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有什么關系?
⑶ 閱讀文章八至十段,思考:為什么人類與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關系?
⑷ 閱讀文章第十一段及全文,思考: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2、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⑴ 文章第一段從三個方面闡述了這個問題:
① 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
② 論關系,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
③ 論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所以,人類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⑵ 文章二至七段作者分兩步闡釋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的關系:
① 文章二至五段作者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的關系。
指出: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是非常狹小。
第二,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以后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
第三,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第五,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令人不能不贊嘆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所有這一切,都是人類智慧所不及的。
② 文章六至七段作者進一步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第一,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二,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⑶ 作者從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間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固然是高級的生命形態,但也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質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因此,人類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實在是兄弟關系。
⑷ 通過上文的論述,結論是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三、深層探究
1、提問: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段是哪一段?
學生明確:課文第11段。
2、提問:文章是如何一步步推出敬畏自然的結論的?
學生回答、教師評價、補充。
文章先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層,指出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進了一層。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又進了一層。在層層推進的論述中,人類之所以應該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畢,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結論。
3、教師小結:
作為一篇科學文藝作品,本文的科學性體現在議論文這一文體的運用上。文章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內容是議論性的,通篇有論述的思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由引論到本論到結論,水到渠成。
四、課堂小結
人類曾那么意氣風發地相信人定勝天,口口聲聲說要改造自然,可是還沒有來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過來懲罰人類了。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文章應該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了科學文藝作品的一個特點,即要用科學的方法來論述文章內容。其實,科學文藝作品還有一個顯著特色:就是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二、問題探究
1、學生圈點勾畫,提出疑難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鉆研課文,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主動探求答案,并存疑。
2、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合作探究,并存疑。
3、就尚未解決的問題,全班展開討論。如有疑難,教師酌情點撥。
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可能有:
1、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這個智慧,這個生命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
3、為什么說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4、為什么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5、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這些話是什么意思?
自主學習成果展示:
1、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
2、課文所說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擬人化的說法,把宇宙比擬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為造物主的創造,那么這種創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作者說,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擬人的說法。
用擬人手法,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宇宙智慧與人類智慧成為相對的兩個概念,二者就具有可比性。但是,擬人手法畢竟是擬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認為宇宙間存在一個創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會走向宗教。
3、只要想想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就會覺得精巧了。生物學家研究得越精細,越覺其精巧。蒼蠅蚊子固然討厭,但是想想這樣小小的生命怎么會長成這樣的,蒼蠅怎么會有復眼,蚊子怎么能夠汲血,不能不覺奇妙。灰塵也是物質,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內部結構,也會覺得精巧。
4、作者把宇宙智慧分為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宇宙智慧就分化成兩個概念。一個是大概念,既包括低級形態,又包括高級形態的概念;一個是小概念,單指低級形態。所謂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這里所說宇宙智慧是指低級形態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和宇宙智慧的低級形態當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階段。
照作者的說法,人之于宇宙,有如頭腦之于全身,這就容易理解人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了。頭腦的認識、頭腦的思維當然就是一個人的認識、一個人的思維,這就容易理解這一串話語了。再則,也說明人與宇宙是休戚與共的,例如,公害,破壞宇宙機體是宇宙的痛苦,也令人痛苦,所以說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
5、作者用擬人手法,說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區別只在于高級生命形態與低級生命形態之分,而高級生命形態正是從低級生命形態中產生的,所以低級生命形態,即看起來死氣沉沉的物質也隱藏著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無聲的,山體在不斷破壞,石頭里有生命的吶喊,卻暫無聲息,那就是一種沉默的聲音。
三、揣摩品味
1、請同學們品讀課文,勾畫出文章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并在空白處作批注。
學生回答、教師評價。
2、師生共同總結文章中語言的優美之處。
⑴ 文章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該事物生動形象。
例如: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⑵ 文章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使該句子生動形象。
例如: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⑶ 文章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對某一事物起突出、強調作用。
例如: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⑷ 文章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起增強語勢作用。
例如: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⑸ 本文多次運用反問句。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
3、教師小結:文章美,美在語言,美在情感。
四、課堂小結
作為一篇科學文藝作品,本文達到了科學理性與人文關懷的統一。文章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優美的語言,還喚起了我們對環境的憂患與思考。
五、拓展提升
文章中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對這句話,你有何看法?
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各抒己見,踴躍發言。
教師一方面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引導學生課后搜集資料,根據事實來思考問題。
六、布置作業
1、完成《語文評價手冊》第11課。
2、仔細觀察周遭的環境,思考:
保護身邊的環境,你有哪些建議?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 課前預習,查字典,疏通字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敬畏自然》教學設計3。
2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3 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4 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重難點:
重點:
1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和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 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難點:
了解文章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設想:
1 組織學生搞好課前預習,朗讀課文,疏通字詞,搜集有關人與自然方面的資料。
2 創建一個和平融洽的學習氛圍,倡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3 教師準備些必要的課件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學習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從學生對“人”和“自然”的認識導入。
二、檢查預習:
1 字詞疏通情況。
示例: 咫尺 蓬蒿 鯤鵬 幼稚 相形見絀
★師生交流
★生生交流
2 劃出文中對你有啟發的語句,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敬畏自然》教學設計3》。
★師生交流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
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語句能表達作者的觀點。
★提示:
最后一段。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作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他們看作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他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他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四、探究,思考:
(一)認識人類:
1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我們取得了哪些驕傲的成績。試舉例說明:
★討論:
(提示:四大發明 人類登月 計算機的普及等)
★課件展示:
★總結:
2 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你的態度如何呢?作者對人類取得這些成績,態度如何呢?
★學生自由探討,交流。
★教師總結:
(二)認識自然:
聯系課文,結合自己的實際,具體談談你對自然的認識。
★課件展示:
(三)人類和自然的關系:
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學生思考,交流。
★課件展示:
教師歸納:人類是大自然機體的一部分,人類應該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和諧統一,共同發展。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自然是偉大的,它有著深邃,高超的智慧;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和諧發展,共同繁榮。
六、作業:
1 積累重點詞語,理解、分析關鍵句子。
2 觀看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節目。
3 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敬畏自然,愛護自然,你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
2 誦讀課文,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內容和步驟:(略)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嚴春友
人 : 四大發明,人類登月……
↘ 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 和諧統一,共同發展。
自然: 深邃,高超的智慧
作者郵箱: denghaisheng20xx@hotmail.com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3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這篇文章,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然后圍繞問題: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進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三、語言品讀
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課后研討與練習二為例)
四、反問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
1、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2、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3、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4、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5、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五、質疑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著思維的火花,那么你敢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3、我們對自然正確的看法應當怎樣?
4、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嗎?
5、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是否也一樣?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6、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六、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根據是什么?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搜集資料,并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七、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同時在文字里我們也讀到了作者一種大生命觀:生命平等,生命尊嚴的理性之美和人文關懷。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之美好境界當是人與自然真正和諧之境界。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14
創意說明: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觀點較鮮明,通過討論、質疑,挖掘觀點與材料之間的因果關系,又通過品讀、揣摩,理解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并學習運用,以期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學習運用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課時安排:2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學生課前做好準備):
綠草如茵,樹木成林,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自然風光的圖畫。
學生看后談感受,教師小結:
大自然是人類之母,人類一直享受著他的恩惠,在她懷中壯大,高天流云、小橋流水、大漠孤煙、黃河落日無不給我們以美的享受。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人類已破壞了自然,自然母親已傷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塵,污濁的空氣,脫皮空腹的山巒,日漸枯竭的水源……這就是人類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接受自然回饋的禮物。人與自然到底是什么關系?人類又該怎樣對待自然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并感悟嚴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許我們就會多一份愛護自然的責任。
二、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學生朗讀課文,用課件展示下列詞語:學生讀準字音并據上下文語境理解詞義: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見絀碩大狂妄精巧絕倫深邃
三、整體感知:
1.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作者對待自然的態度是什么?
明確:“敬畏”。
2.解題:“敬畏自然”的內涵是什么?
明確:“敬畏”有兩層含義,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二層是“畏懼”,但不是簡單的害怕,而是說破壞大自然、違背自然規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明確:作者以散文的筆觸,深入淺出地為人們展現了大自然的復雜性,以及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對人類現狀的深深擔憂,告誡人類要敬畏自然,愛護自然。點明觀點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讀課文,討論交流下列問題:
⑴作者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分小組討論、交流,然后請小組代表發言)。
要求:闡述觀點,有理有據,一定要結合課文內容,不能脫離文本。 教師歸納:
⑴因為人類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受到了自然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五、質疑思辨:
教師激趣: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著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對本文的觀點有質疑嗎?
學生質疑,暢所欲言。
如:⑴畏懼自然是否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⑵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⑶人類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讀著本文精辟的論述、理性的分析,你將如何把“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最實際的行動?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條標語,向人們發出呼吁。(可每一小組擬一條展示交流)
參考:
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里繼承的,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
2.地球不屬于人類,而是人類屬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則就是合作;我們不應只求改變世界,而應力爭改變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們的眼淚。
5.我們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齊讀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導語: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更深刻地意識到了“敬畏自
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對于這樣經典的文章,我們只了解了內容還遠遠不夠,這節課我們要對文章的寫作手法及語言藝術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學習揣摩:
1.再讀課文,圍繞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論證方法進行探討、交流:
⑴本文從表達方式看有哪些特點?
⑵文章是怎樣推出議論中心的?
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性,講究形象語言、文學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作者運用了對比、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最后引出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結論等。
三、語言品味,互動探究:
1.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品味:
例:
(1)人類為自己取得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說明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災難,危及人類自身。形象地寫出人類面臨的危機。)
(2)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弟兄”體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處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
(4)在物質中,有無數的生命在沉睡著,一旦出場的時間到了,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來。(理解:此二句說明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種形式。)
(5)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理解: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6)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理解:用了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2.學生齊讀這些句子,再次品味語言的形象性。
四、課內練習,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1.你覺得文中哪些詞語很有特色,將它們連詞組段;
2.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試仿寫一個句子;
3.你覺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試仿寫一段話。
五、延伸拓展作業:
課下讀郭牧華的《敬畏頭頂的天空》或張曉風的《敬畏生命》,寫下感想,進行交流。
《敬畏自然》教學反思
《敬畏自然》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我在導學這篇課文時主要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思考作者的觀點,并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著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標準》p2)。對本課的教法我充分考慮學習的主體,即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教學的第一點就是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并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學之初采用情景導入法,先讓學生看《自然災害》的視頻資料,看后讓學生談感受,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我又根據教學內容,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我采用情景激勵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較法及引導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采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由于使用了恰當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精選5篇)07-30
敬畏自然課件設計05-17
敬畏自然作文10-14
《敬畏自然》作文10-14
敬畏自然,融入自然作文11-23
《敬畏自然》課件摘要05-17
無需敬畏自然作文10-13
敬畏自然小學作文02-20
敬畏自然精品課件05-08
《敬畏自然》說課稿7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