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挑山工》教學設計 1
一、教學內容:
《挑山工》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的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3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并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意味深長、騰云駕霧、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誤、樸素造句。
4、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學習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難點:用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觀察演示法。
五、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
小黑板、掛圖、錄音機、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泰山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山岳,有許多人前來游覽。在游覽的同時我們會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奮力前行,他們就是挑山工。這些挑山工在登山時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卻比游人先達極頂,這是真的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看書。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問題:①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游人是怎樣登山的?結果怎樣?(用筆劃下有關語句。)②把挑山工講的話劃下來。
2、指名回答。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辨析多音字。
2、易錯的字。
四、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每人讀一句。
3、指名分段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情況。
2、提問:這篇文章寫挑山工怎樣登山的?由此引發了一個什么不解之謎?
二、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據什么分段?
2、討論分段。
本文開頭寫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產生疑問;有一次寫出了作者的疑問,并用事實說明了疑問點;作者最后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發。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即:
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受到啟發
3、根據作者思路劃段,總結段意。
(1)學生劃段,討論段意。
(2)小結。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我登泰山時看見挑山工登山與游人不一樣,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講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體經歷,證實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從挑山工的話中受到啟發。
第三段(7自然段):講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4、提問:我們是怎樣分段的?
先讀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再根據作者思路為課文分段。
三、歸納全文主要內容。
根據各段段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我登泰山時,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況,并從中受到啟發。
第三課時
一、復習引入。
提問:《挑山工》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好處?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先寫挑山工的樣子:肩搭扁擔,挑著沉甸甸的物品;接著寫他們的動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只胳膊有節奏地一甩一甩,再寫他們登山的路線--折尺形。
好處:不損壞東西,還可以省力氣。
追問:有什么缺點嗎?
這樣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
3、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我的疑問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遠,速度慢,反而領先于游人。
4、讀文體會二者的不同之處。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思考:從這一段中找出我與挑山工登山的過程中,都是怎樣登的?挑山工在哪兒超過了我?
(學生邊讀邊勾劃書中有關的句子。)
2、指名讀,其余同學再認真思考一次。
3、匯報。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齊走)并很快超過了他。可是在回馬嶺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頭。最后,在極頂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頭。
(教師邊聽邊板書要點。)
4、追問:挑山工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頭?從哪兒知道的?
①讀挑山工的話,考慮一下他講了幾個意思?
②分析。
(聯系實際說說這些話的含義。)
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著目標不想目標
步步扎實
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作者用親身經歷解答了疑問。
四、學習第三段。
1、齊讀,思考: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匯報。
這幅畫體現了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不停地前進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教學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扎實,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板書設計:
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著目標
不想目標
步步扎實
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
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挑山工》教學設計 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本論壇歡迎廣大教科版小學語文教師加入交流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并從中受到啟迪。
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了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項目
2、導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樣的人?預習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么樣的?找出課文里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么樣的?(是折尺形的。)誰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線帶來什么問題?(路程比游人約多一倍。)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作者對什么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作者為什么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么意思?(就是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云駕霧”是指什么?(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云駕霧”是指什么?(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云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
四、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么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么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后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么意思?(閑談,隨便聊聊。)作者為什么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五、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么?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系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通過對挑山工與游人的對比產生的。)
六、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樣呢?(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么,為什么游人“高興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七、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么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長”是什么意思?(指含著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里,包蘊著什么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游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九、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挑山工》教學反思
教了高年級一段時間,發現孩子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提問題的能力卻很得不足。每次上新課前,總會布置孩子一個質疑的作業,但發現這個作業的完成水平是相當打折扣的。不少孩子只能問出,某某詞語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誰?文章是什么時候寫的?某某地方現在在哪里?等等問題,而涉及到文章中心,涉及到重點詞句深刻含義理解的問題少之又少,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不會提問了嗎?
仔細想想,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任務似乎就是回答老師提的問題,答對了就是聰明的孩子,答錯了說明理解有偏差。學生觀察老師表情和理解老師暗示的'本事越來越好,但自己去發現問題的能力卻越來越差。長此以往,別說是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想像能力,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都會被傷害。
其實這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在急切呼喚的,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促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推陳出新”意識,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實踐已證明,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作為以創新精神培養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學科,我們更應該轉變觀念,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這種意識的培養方法有很多,我在《挑山工》一課中主要采用讓孩子參與提問設計,學會問的方法。
首先,讓學生學會問什么。提問有很多種類型,有淺層次的疏通性問題、促進深入思考的深究性問題、品嘗表達方式的鑒賞性問題和評價性問題、挖掘課文“空白”處的想象性問題等。如學習《挑山工》伊開始,學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問題,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們是怎樣工作的?③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些工作?我啟發孩子抓住重點句,再揪住重點字詞提問。如“它是指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為什么要‘一直’將他掛在書桌前?”引導孩子與之前的提問對比,這一討論,使他們認識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應留意重點的詞句,選擇性地提出問題,養成咬文嚼字、認真推敲的好習慣。
其次,讓學生學會怎樣問。問題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句式上看:有“是什么?”“為什么?”“有什么好處?”“有什么特別?”“有什么區別”;從問的內容上看,可以從字詞意義,句式順序,句子內涵等多方面問。
《挑山工》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挑山工,從其登山中感受并學習其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學習作者通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挑山工,從其登山中感受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具文字圖象等課件
程序設計
一、引入(3分鐘)
師: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常年奔走在交通不便的山區,靠著自己的一副肩膀和兩條腿給別人挑貨上山,用以維持自己的生活。他們就是——(生答挑山工,師板書課題)
師:有見過或聽說過挑山工嗎?說說你知道的挑山工的情況(指名)。
師:作家馮驥才在泰山游覽時就曾經見過這么一個挑山工,回來以后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挑山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相信讀完課文我們會對挑山工有更多的認識。請大家讀課題。(生讀)
二、初知(5分鐘)
師:首先一起來讀讀課文,翻書92頁,以你喜歡的方式把課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不會讀讀不通的地方可以多試幾次,還可以舉手請老師幫忙。明白的孩子請坐直。好,現在開始。(生讀,師巡視并相機指導有困難的孩子讀書)
師:讀得真認真啊。那么在剛才的讀書中你都遇到了課文中的哪些人物呢?(生集體答議)而他們,都在做著同樣的事,那就是——(生答登山)。
三、精讀
(一)探究挑山工和游客登山的不同,感知挑山工形象
1、尋找不同點(5分鐘)
師:同樣是登山,他們有沒有不同的地方呢?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想想有什么不同。(生讀書,思考)
師:老師發現很多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現在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組里說一說,然后討論完成下面的表格,建議選擇寫字快的孩子進行書寫(生拿課前發的表格,討論填表,等大多數孩子填好師對合作學習進行簡單評價)
師:討論挺熱烈的,那他們都有哪些不同呢?把你們的討論結果展示給大家吧。(指名上臺借助投影儀展示表格內容并講述)
師:還有補充嗎?(指名補充)
3、體會兩大不同點(7分鐘)
師:在剛才的交流中老師發現孩子們說到了這樣一點----挑山工背負重物登山,走的路線是-----折尺行路線。折尺形是怎樣的形狀呢?想一想然后在書上畫一畫。(指名畫)關于這一點,課文有比較詳細的描述,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研究研究。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個段落呢?(生集體答議后課件展示一自然段內容)我們一起合作讀讀這一段,請孩子們邊讀邊想象文字所描寫的情景。(師生合作讀)
師:讀完這些句子,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指名)
師:在長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們找到了這樣一種行走的最佳路線-----折尺行路線,這樣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貨物,又保護了自己的膝蓋,還節省了力氣。這樣的一種路線的選擇,其實正是我們勞動人民生活經驗和生活智慧的閃光!一起來看看他們登山的情景。(播放課件)
師:關于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速度卻并不比游人慢,你們又從哪里看出來的呢?(指名)在登上泰山的整個過程中挑山工幾次趕上了作者呢?分別是在哪些地方?(集體答議)
4、體會兩大不同點的原因(10分鐘)
師:怪了,走的路程多速度卻并不慢,這可真是一個不解之謎(板書詞語集體讀詞,指名說意思)。讀讀書,看能不能在課文里找到揭示謎底的段落和句子。(生讀書找句)這些句子在哪兒呀?
師:一起讀讀這些句子,想想知道了什么?(生讀后指名說,最后引導找出最能說明謎底的句子----一個勁兒往前走)
師:“一個勁兒往前走”,(板書這個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說給同桌聽。(生互相交流后指名全班交流,師引導理解“往前”就是往山頂,這其實也就是挑山工的目標,一個勁兒就是不停下來,一直向前)
師:挑擔登山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炎熱,疲勞,饑餓,所挑重物因為捆綁不牢的滑脫等等情況,會隨時侵擾并影響他們的速度。想象在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他們又是怎樣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呢?(指名)
師:正是這樣向著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挑山工最后超過游人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登上了極頂(板書登上極頂)。其實做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兩位朋友,一起來認識他們。(師展示并讀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像挑山工,居里夫人和徐霞客一樣的人?(指名)從這些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指名)是的,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師:挑山工這段樸素的話包蘊著多么意味深長的哲理啊!(引導理解包蘊就是包含,意味深長就是含義深刻)馮驥才爺爺也體會到了這樣的哲理,所以聽完以后他“心悅誠服地點著頭”(師板書,生讀這個詞語)。你怎么理解這個詞語的呢?(指名)
(二)探究作者受到的啟示,深化挑山工形象(8分鐘)
師:馮驥才爺爺不僅誠心誠意地佩服這些話,還深受啟示,所以從泰山回來,他畫了一幅畫,畫的內容是這樣的(課件展示最后一段)誰來讀一讀?(指名一生讀)他的讀書讓老師聽出來了。誰能讓我們聽出更多的東西?(再指名讀,引導評議,引導讀出山的陡直和挑山工不怕吃苦,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全班齊讀這句
師:接下來馮驥才爺爺繼續寫到(邊指課件上的句子邊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他。”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指名生質疑,同桌合作交流解疑,全班匯報,引導理解“它”的含義。小結:原來這個“它”表面看是指這幅畫,其實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種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師:馮驥才爺爺需要這樣的精神,我們需要嗎?把這幅畫也掛在我們的心里吧!(生再次齊讀畫的內容)
師:你們已然把這幅畫掛在了心里,所以當你們熱愛某種事物的時候,或者決心做好某件事情的時候,老師想你們也會象挑山工那樣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去研究它,做好它!是嗎?
四、結語(2分鐘)
師:課文讀完了,相信每個孩子對挑山工都有了更深的認識,說說現在在你的印象里,挑山工是怎樣的人?(指名)
師:挑山工的確是這樣一種人。現在讓我們再次回顧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讓我們一步步了解挑山工的呢?(指名,相機引導課文思路和描寫方法)
師:以后如果我們遇到象挑山工這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會怎么讓別人來了解他,或者說你會怎么寫呢?(指名,相機總結寫人的方法)
師:課后找找看有沒有這樣的人,如果有,就用你們的筆把他們記錄下來吧,好嗎?老師等著認識他們呢!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謝謝孩子們。
板書:
一個勁兒往前走登上極頂
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獲得成功
《挑山工》教學設計 4
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挑山工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生字詞,練習用:耽誤、樸素造句。
5、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聯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學存疑。
1、讓學生提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各種問題。
2、教師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討論并弄懂。教師告訴學生學習原本就是由不會到會的過程,解決不懂得問題要靠你們自己反復讀,用心想,主動去探索知識。
二、質疑答難
鼓勵學生緣疑質難,或主動引導,或有意激發,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
1、小組合作討論:
(1)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2)作者為什么感到奇怪?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關鍵詞語、重點句子。著重從挑山工登山的姿勢、路線來理解。折尺形路程比游人約多一倍,可結果花的時間不比游人多,這是不解之謎。
(3)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2、指導學習重點段:
師生圍繞你還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辦法來理解這句話,或明白這個問題的?啟迪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關鍵重點詞語是讀懂一句話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點句子是讀懂一段內容的重要方法,將各段的段意聯系起來,就知道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重點討論:
1、我與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么地方?
(找出課文中的詞、句)。相遇與我感覺有什么共同特點?
2、品析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什么理?用課文里的詞句理解;與我跟你們不一樣兒,挑山工與游人有什么不一樣呢?
(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標專一,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3、朗讀出挑山工樸素、自豪的感情。
4、從我心悅誠服到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僅僅是挑山工說的揭開我心中的謎的這番話嗎?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與周圍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實例,展開討論、聯系,確實感到這段富有哲理的話是具有普遍教育意義及深刻意義的話。
5、作者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怎樣的畫?(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6、作者為什么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這幅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激勵自己前進。)
三、歸納學法:
帶領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第一個環節是去的趟理解內容和思想。第二個環節是來回趟學習作者怎樣表達內容與思想。
1、學習的順序:預習提問;討論讀懂了什么?練習存在疑問,歸納學法。
2、可提供參考的讀書方法:
(1)根據課后提示,指導帶著問題讀書。
(2)抓住重點詞句,品詞品句讀書。
(3)聯系上下文,整體感知,全面理解課文讀書。
(4)觀察畫面,敘述內容讀書。
(5)文中標點的運用,體會內涵讀書。
(6)邊讀邊思,展開想象,理解文章讀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回憶課文內容,想一想挑山工跟游人相比,有什么特點?
2、課文最后一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二、歸納總結,感情朗讀。
1、聯系課后第4題,說說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受到了什么激勵?
2、突出以下內容:
使學生明確課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緊扣中心,層層敘述,各部分內容聯系緊密,脈絡貫通,首尾呼應,闡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加深體會文章的含義。
三作業設計(可任選一題,也可采取學生自己設計)
1、寫一則讀書筆記。
2、畫一幅《挑山工》的畫。
3、小練筆《我心悅誠服了》。
4、制作讀書筆記卡片。
5、辦一張《勞動創造美》手抄報。
板書設計
挑山工
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
挑山工:目標專一,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挑山工》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身挑重物,而且看似走得很慢,卻常常走到“我們”前面,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并一直掛在書桌前。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感情朗讀課文。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構想
本組的訓練重點是“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教學時應有意識的聯系例話中講的一般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挑山工的精神,理解挑山工所說的意味深長的話,然后進一步體會作者為什么畫挑山工的畫,再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與學生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泰山上的挑山工說起他們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卻常常走到游人的前面去。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誰知道“挑山工”是怎樣的人?(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讀,提示學生注意讀準字音。
2、誰愿意讀給同學們聽?喜歡跟讀哪一自然段就跟讀哪一自然段。
3、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學生互相質疑。
飽覽題句誦讀包蘊意味深長騰云駕霧心悅誠服攀談不解之謎哲理
三、師生合作學習
1、課文第一自然段講了挑山工的樣子,誰愿意讀一讀,讓同學們加深對挑山工的印象。
2、讀完這一自然段后,同學們對挑山工有什么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認識:
(1)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么樣的?
(3)挑山工登山為什么要走折尺形的路線?
(4)挑山工登山走折尺形的路線會帶來什么樣的問題?
3、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詳細地描寫挑山工?請你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1)作者對什么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時間卻并不多。)
(2)作者為什么會感到奇怪?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么,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作業設計
1、自己回家讀感受最深的自然段,體會感情。
2、想一想自己今后該怎樣做?
板書設計
特點:折尺形路線
4、挑山工
奇怪:路程長一倍,時間卻不多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學習課文,重點指導感情朗讀,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內容,并聯系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么,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學習
1、分組練讀課文,思考討論:
(1)在登山的途中,作者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3次)
(2)他們是在什么情況下相遇的?(山下、回馬嶺陡直的山道邊、半山腰的五松亭)
(3)這幾次相遇都有什么共同點?(開始“我們”超過他,后來發現他走在前面,到達相遇點。)
(4)作者為什么和挑山工攀談?(為解開心中的不解之謎。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挑山工的一段話,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多遍朗讀。)
(5)作者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做回答。)
(6)為什么要畫它?(引導學生談精神: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2、學生互相質疑,教師點撥。
三、聯系實際談感想,練習口語交際能力。
1、學了這一課后,你最深的感想是什么?
2、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討論、交流。(要求學生聯系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3、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和老師聽聽嗎?
四、教師評價總結,課外延伸
1、教師對學生所說的進行評價。
2、希望同學們回家把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作業設計
1、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2、預習第五課。
板書設計
負荷重
特點路程長生疑
速度快|
4、挑山工相遇——攀談——解疑
畫畫————明理
課后小記
《挑山工》教學設計 6
教材簡述:
《挑山工》是當代作家、畫家、籃球運動員馮驥才的作品。這篇課文的特點是揭示矛盾,設置懸念,似顯不露,借事以喻理。作者立足平實,而心存高遠;文章故事講來宛轉真切,而主題開掘深刻服人。因此,教學生成點在于曉事明理,引導學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礎上,讀懂挑山工意味深長的話語,領會其所含蘊的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1、能轉換成書本的語言,有條理地說一說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挑山工說的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自己個性化的認識。為挑山工登攀的`畫面題詞和題句。
4、敬佩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教學流程:
一、轉換言語,話說挑山工登山。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當代作家、畫家馮驥才的作品《挑山工》。交流課前預習,疏理文脈。
2、同學們,書是讀出來的,讓我們拿起書本,自由地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老師沒有提示你們停下時,你們就多讀課文幾遍。(3分鐘)
3、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呢?(先在紙上畫一畫,然后再說一說,一生上講臺畫,其余學生在紙上畫線路)
4、看圖介紹挑山工如何登山。
5、帶著這樣的畫面,一起讀一讀課文第一段。
二、引導探究,暢談個性化認識。
1、過渡: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課文用一段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事實,我們讀一讀。(齊讀第二自然段)
2、要把課文讀好,首先要進入情景,讀到“在道邊,誦讀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題句”,你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讀到了“在喧鬧蝗溪邊洗臉洗手”,你就在溪邊洗臉洗手;讀到“他們會不聲不響地在你身旁慢吞吞走過,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面去了”,你的眼前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大家再自由讀讀課文。
①推薦心目中讀得最好的同學示范一下。
②朗讀接力賽
③最好的鼓勵方式除了掌聲以外,那就是帶領他們再美美地朗讀課文。最高境界的朗讀是我們能與作者心靈相通。這些文字如同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現是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寫在臉上,寫在眼睛里。(齊讀第二自然段)
3、這么美的一段話,讓他們印在我們心中,(生背誦→師生齊背)
(一)探究“相遇”談認識(3—6段)
1、過渡:一次泰山寫生,我就親身遇到了這種情況。那么到底我們有幾次相遇呢?靜下心來,讀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言。
2、生默讀,師巡視:不動筆墨不讀書;
3、交流:讀讀與他們相關的句子;
①根據學生朗讀,師板書:
(在山下、回馬嶺、五松亭、山道上……小賣部門前)
②連起來讀這幾處描寫,發現什么?(作家很仔細,每一次遇到的描寫都不一樣)
4、在這幾次見面中,給你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些話?
(二)山民說的那一段話。
請把自己的理解與伙伴溝通一下,比賽,看哪一組認識最深,語言組織得最好,最能體現合作成果。
交流:二組后比較,哪一組的認識更深一些,語言組織也更好一點。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得更深刻一些。
三、為畫題詞,表達心聲。
1、這幾組同學代表了我的的心聲。作者也從山民的生活里受到啟發,齊讀最后一段。
2、作者僅僅是需要這幅畫嗎?(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精神,向著一個目標不斷奮進,永不松懈的精神;做事勤奮向上,步步做實,就能成功的道理)
3、讓這種精神,鼓舞你,鼓舞我,鼓舞我們大家。讓我們所有想說的話濃縮成一個詞,一句話,寫在書本的畫上,讓這些話語成我們學習的動力。
(登攀、腳踏實地、奮進、目標、前進、收獲、人生的價值在于不斷地奮斗……)
4、小結:讓挑山工的形象,不斷激勵我們向前,讓我們題詞,題詞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四、布置作業
1、摘抄喜歡的詞句,背誦積累。
2、收集馮驥才的作品并閱讀喜歡的一篇。
《挑山工》教學設計 7
教材分析:
本課是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課文記敘“我“登泰山時發現挑山工登山的路程,雖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游人慢,經過交談得知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專心登山,腳步踏實,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實實、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課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來寫。首先寫“我“登山時看見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寫“我”與一位挑山工交談,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寫下山后請人畫了一幅登山畫,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勵自己不斷向前。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定的課前預習習慣,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在我們班有90%的同學,能通過預習借助查字典的方法基本掃除文中的字、詞障礙,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或句子的含義,有個別同學能簡單地說出自己的體會,有一少部分同學能主動結合要學的課文內容來查閱相關資料,大多數同學能按照課前預習要求去做。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話,從其登山中感受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挑山工的話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從中受到啟發。
預習要求:
1、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
2、再讀課文,圈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查字典理解。
3、課文讀通順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回答課后問題。
教學過程:
一、通過預習,導入新課
通過預習你了解挑山工是什么樣的人嗎?
預設1:學生通過預習課文能說出挑山工是什么樣的人,或者有瀏覽過名山的同學見過挑山工也可由該同學介紹。
預設2:學生不了解挑山工是什么樣的人,播放情景劇《挑山工》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小結:剛才我們看到這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一步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那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普普通通的挑山工呢?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同桌互相聽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要求同桌讀課文時認真聽,看是否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自由讀課文,交流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可能會有“攀談、心悅誠服、樸素、意味深長、包蘊”等,如果有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的可先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再給予引導性解釋)。
3、在預習中還有哪些讀不懂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
(1)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
(2)挑山工的.話包蘊著什么哲理?
(3)因為我需要它,“它”指的是什么?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劃出描寫挑山工登山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情況。①學生可能知道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②也可能說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4)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挑山工登山時的情形,并試著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5)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
2、學習第二部分
(1)學生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思考:挑山工的話包蘊著什么哲理?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挑山工的話對你有什么啟示?
(3)全班匯報交流情況。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第三部分
(1)齊讀最后一段,討論:課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的是什么?
(2)看課文插圖你最想說什么?(學生可能說出挑山工的艱辛,也可能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
交流:從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圖,實際上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可貴精神,“我”需要的是挑山工的這種精神。
(3)指導朗讀全文。
4、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學習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在生活中,你有沒有同樣的經歷,說明其中的道理?
《挑山工》教學設計 8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過一組課文的學習,對自己有所感悟和收獲,從中得到啟發。
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話語中蘊含的意味深長的意思。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從而領悟文本傳遞的含義。
教學方法:
讀、說、思、議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閱讀議題:生活中的啟示。
2、簡介作者。
二、學習新課
1、初讀文本,群體挑山工。
說說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
2、再讀文本,個體挑山工。
學生交流預設一: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語,似乎包蘊這意味深長的哲理。
學生交流預設二: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它。
師引導: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出示金鑰匙:我們經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聯系上下文。
學生交流預設三:鏈接山民的話。
他想了想說:“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取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交流:從山民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師生對讀。
學生交流預設四:對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巖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他們就會不聲不響地從你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頭去了。
引導:游人上山的心情應該是怎么樣的?而挑山工呢?
再讀挑山工的話語,你從他的話中還體會到了什么?
3、品讀文本,理想挑山工。
出示圖片,大膽質疑。你有什么發現或問題?學生交流解疑。
引導思考:說說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它”指的是什么?作者需要它嗎?再次齊聲朗讀。
4、延伸文本,體會生活。
本文的寫法是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講述一個道理。還學過類似的課文嗎?
《珍珠鳥》珍珠鳥與作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說說你的感受。
《野草》這是一種怎樣的草?具有什么品質?說說你的感受。
三、總結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每個人感受不同,往往收獲的也不一樣。挑山工的作者馮驥才不光飽覽壯麗山色,還能關注不聲不響的挑山工,并從中悟出哲理。生活就是一本書,只要你細心體會,你會從中收獲更多的人生體驗,這就是生活帶給我們的啟示。
四、布置作業
1、結合這一組課文內容,為自己寫一句座右銘。
2、挑山工就是挑貨工,思考作者為什么不用“挑貨工”為題?
《挑山工》教學設計 9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二、學習準備
有條件的挑點東西登十幾級臺階,體驗一下生活。
三、學時安排
三學時。第一學時,熟讀課文,了解大意;第二學時,討論、體會挑山工登山的執著、艱辛;第三學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蘊含的道理及作者觀察生活和寫文的方法。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貨、奏、衡、誦、杖、超、肌、拘、耽、誤哲”的讀音)。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并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談談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寫描寫挑山工外貌、衣著、神態和動作的句子。
第二學時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帶著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3、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折尺形的登山圖。
4、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并對照課文插圖,頭腦里要浮現出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系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5、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發表有創意的見解。
6、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贊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第三學時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重點是“思考-練習”2——(1)
“我”為什么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
從課文中找出挑山工說的話,從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點中,體會“快”與“慢”的關系;“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聯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體會他們朝著認定的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堅韌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2)
聯系前面挑山工的話所包蘊的哲理及畫面的內容,體會其中含著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3、質疑。
4、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5、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你遇到過這樣的小事嗎?如果有,寫一篇和大家交流。
《挑山工》教學設計 10
一、復習導入,激發靈感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快與慢》單元的第一課《挑山工》板書課題,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2、你的回答真準確,是啊,挑山工的形象常常地印在了我們的心里,怪不得在作者回來以后畫了一幅畫,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觀看這幅畫,告訴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點課件【出示圖片】(生說)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誰能從書上找出描寫這幅畫的句段呢(生回答6自然段這時點名讀這個自然段)
二、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出示句子: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它。
你讀的真準確,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看看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問?【生回答為什么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它?我為什么這么需要它?】好,你們真是會提問的孩子,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學習目標,請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點課件
一起讀【1、體會挑山工的話的含義,學習挑山工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這里的挑山工究竟是一個怎么樣的`挑山工呢?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示完成這個任務,點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1、用橫線畫出描寫挑山工的語句,并在旁邊進行批注,【可以這樣來批注:我認為這是挑山工】
2、用曲線劃出描寫游人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體會(時間4分鐘)
小組合作
你們真是會學習的孩子,現在請把自己學習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3分鐘后每個小組推薦代表發言。【請注意,只有小組發言,+1分,如果回答的很準確,聲音很響亮。+2分,如果回答的不但準確,聲音響亮而且很全面,+3分。】
剛才老師發現大家交流得都很積極,哪個小組先來匯報
隨機感悟句子:
a:(1)挑山工,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40多歲,敞開的白布褂子音露出鮮紅的背心。這是什么的描寫?(外貌,純樸的農民形象。黑生生的,白布褂子說明穿著是很樸實的,敞開說明他挑得很熱)【師評價:你們小組回答的真準確加2分】
文中哪些地方還對他還進行了描寫?
(2)褂子脫掉了,光穿著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黑的肌肉。
讀一讀這句話,有什么不一樣?(是啊勞動創造了美)【師評價】
(3)他濃一抬,咧開嘴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隨和,純樸)
b:這個山民倒不拘束,挺愛說話。他告訴我,他家住在山腳下,天天挑貨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感悟勤勞,板書堅持不懈)倒不拘束可以看出他很開朗,很隨和住在山腳下,說明對路很熟悉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說明這個工作是非常苦的,可是近20年他堅持不懈
天天也可以看出他的堅持不懈
c他說:“你看我個子小嗎?干挑山工的,給扁擔壓得長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這樣的高個子干不了這種活兒,走起路來晃悠!”
很隨和:不怕說自己的個子小
很會開玩笑:給扁擔壓得長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
對自己的工作的滿意和喜歡:因為后面這一句話說他咧開嘴笑了
d他想了想說:“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一樣是一條道?你們是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我們跟你們可不一樣,不像你們那樣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你看,是這是這個理兒?”
堅持不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
一心一意做事情: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等(腳踏實地,勇往直前)板書
3、大家已經找到了描寫挑山工的句段,那么游人又是怎么走的呢?請大家接著來回報游人的句段。(板書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
a我們累了,舒開身子躺在一塊被山風吹得干干凈凈的大石頭上歇歇腳。
我們是走走停停,看看一路的風景,很不專心的,很放松的
b但是是總是在我們流連忘返的時候,他又悄悄地超過我們。
流連忘返:說明我們在一路先進的時候可能是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看看那個,總是在看著一吃點的風景,這樣做事情總是松松垮垮的
通過大家的交流匯報,我們已經對挑山工和游人有了新的認識,那么誰能告訴大家挑山工與游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學生說不完整教師可指著板書讓學生說)
讓我們再次來讀讀挑山工的這句話,看看你還有什么新的感受嗎?點課件(齊讀)【生回答我們要向學習挑山工】是啊,只要我們點課件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種,像這樣不怕吃苦,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人還有很多,一起來看這些資料點課件出示資料
三、小結課文,練筆提升
經過這么一次小小的旅行,看到這么一個堅持不懈,勇往直前,腳踏實地的挑山工(看板書),對于作者來說有了一次心靈的旅行,怪不得回來以后作者都一直把這樣的一幅畫掛在自己的書桌前,再次讓我們齊讀這句話想想它指的是什么?點課件(告訴我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不能停)是啊,想想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去做的事情,你能說出這樣的事例嗎?
結束語:挑山工的(堅持不懈等學生說)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四()班的同學積極向上、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幅畫,老師也想把它送給你們,希望你們能用它來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挑山工》教學設計 11
教學要求:
1學習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體會含義深的句子。
2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認定目標、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精神。
4讀寫結合,練習做讀書筆記卡或寫簡短的讀后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開始學習《挑山工》,通過初讀課文,我們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誰來說說看?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挑山工》。(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1現在請你自己再輕聲地讀課文,把含義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劃下來。
2生朗讀,師巡視。
3交流。
(三)引導感悟,體會。
1估計學生劃的句子是:
(1)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你能告訴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點出包蘊、意味深長、哲理。)
(2)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點出需要它。)
2同學們提出的這兩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沒有直接點明,需要我們細細地體會。怎么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呢?導讀中已經告訴,我們常用的方法就是聯系上下文。(出示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的含義。)
3我們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嘗試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該聯系課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來理解?
(1)自讀、自悟。
(2)交流。(你讀懂了么?你是聯系哪些內容讀懂的?)生:挑山工的話。師:是呀,要讀懂這句話(指卡片)必須聯系上文挑山工那幾句樸素的話來理解體會。(出示挑山工的話)
(3)請這名學生朗讀。誰也是聯系這段話來理解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完后)你體會到了什么?生(可能會說)我體會到做什么事都要腳踏實地。師: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學生讀)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師劃。師:挑山工就是這樣步步踩實,不耽誤工夫,一個勁兒往前走,而游人師引讀:游人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
(4)現在我們再來聯系上下文,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寫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邊去了。請你自己好好讀一讀,找一找。
(5)交流。
1、或者或者或者
這里列舉了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的三個情形:他們或者在什么地方飽覽壯麗的山色,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是多么的逍遙,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讀才能表達出游人游山賞水時的悠閑和輕松呢?試著再讀一讀。請幾名學生讀。
挑山工呢?生讀。他們一個勁兒往前走,時間長了,就走到游人前邊去了。讀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現。同組讀。男女生讀。
2、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過他。(練習朗讀)
(2)回馬嶺舒展(練習朗讀)
(3)五松亭(練習朗讀)
3、還有句子么?
在前邊的山道上,我們又幾次超過了他;但是總在我們流連山色的時候,他又悄悄地超過了我們。
(6)讀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正因為我親眼看到挑山工幾次與我們同時起程,每次都是我們先超過他,可每每被他趕上,甚至超過,所以聽了挑山工的這段話,我心悅誠服。(點出)
(7)讓我們再來讀讀挑山工的話。你從挑山工的話中還體會到了什么呢?
a我們做什么事都要認定目標。
b我們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不懈。(練讀)
c我們做什么事都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d我想到了我們學校門前的一幅壁畫。(可出示,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
(若生講不出認定目標)師可引:游人與挑山工登山時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換一種說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認定目標或有明確的目標)請生在黑板上隨意書寫。
師總結:你看,挑山工認定目標,決不三心二意,堅持不懈,決不信步游走,堅韌不拔,決不半途而廢。這就是挑山工話中包蘊著的意味深長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4、挑山工的樸素的話語包蘊著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學們也肯定能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出這句話(指需要)的含義。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嗎?人們都需要它嗎?同學們,你能看著這幅圖,把你的理解、體會用筆表達出來嗎?
(四)交流讀后感。
(五)小結。
同學們通過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來,聯系上下文是理解閱讀內容的好方法。以后我們還要經常運用。
(六)引起深思,激發閱讀。
挑山工就是挑貨工,那作者為什么不稱他們為挑貨工、運輸工或別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這個問題留給你課外去思考。
《挑山工》教學設計 12
設計理念: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因此如何優化第一課時的教學,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2、學生課前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情景導入: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夢,有人說人生是享受,也有人說人生是奮斗,是攀登。孩子們,你們如何理解人生,但學完了《挑山工》這一課,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理解和收獲。
(師板書課題:挑山工)
讓學生觀察插圖,你能從圖上對挑山工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嗎?
( 師出示課文插圖)
學生會有許多種不同的答案,肯定學生的想象,并且順勢開發學生的視野。
對課文中出現的生詞正確引導,合理運用,加深印象。
讓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一下畫面中挑山工的樣子。
注意描寫順序。評一評,他們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自由讀一讀。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讀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我們能從中體會到挑山工的艱辛不易。下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一段,進一步了解挑山工的不易。對挑山工的敬佩!
找出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言讀一讀,品一品。生輕聲讀課文
挑山工的幾句實在的話,好象包含著很多道理。
如果讓你根據這幅畫和我們所學的課文來寫一句座右銘,你會寫什么呢?
生動筆寫。互評,鼓勵,激趣。
總結:今天,我們了解了挑山工,從他身上我們汲取了精神力量。課后,請大家給挑山工寫一封信,我們在班級墻報中展出。
《挑山工》教學設計 13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二、學習準備
有條件的挑點東西登十幾級臺階,體驗一下生活。
三、學時安排
三學時。第一學時,熟讀課文,了解大意;第二學時,討論、體會挑山工登山的執著、艱辛;第三學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蘊含的道理及作者觀察生活和寫文的方法。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貨、奏、衡、誦、杖、超、肌、拘、耽、誤哲”的讀音)。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并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談談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寫描寫挑山工外貌、衣著、神態和動作的句子。
第二學時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帶著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3、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折尺形的登山圖。
4、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并對照課文插圖,頭腦里要浮現出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系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5、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發表有創意的見解。
6、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贊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第三學時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重點是“思考-練習”2——
(1)“我”為什么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
從課文中找出挑山工說的話,從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點中,體會“快”與“慢”的關系;“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聯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體會他們朝著認定的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堅韌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
(2)聯系前面挑山工的話所包蘊的哲理及畫面的內容,體會其中含著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3、質疑。
4、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5、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你遇到過這樣的小事嗎?如果有,寫一篇和大家交流。
《挑山工》教學設計 14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快與慢”的第一篇課文。文章是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課文記敘“我”登泰山時發現挑山工登山的路程,雖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游人慢。經過與一位挑山工相遇、接觸、交談,得知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他們登山時腳踏實地、堅持不懈,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實實、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課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來寫。首先寫“我”登山時看見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寫“我”與一位挑山工交談,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寫下山后畫了一幅登山畫,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勵自己不斷向前。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朗讀、感悟、理解能力。
3.通過人物外貌,體會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挑山工的話,從其登山中感受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的'話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從中受到啟發。
(四)教學難點
理解挑山工的語言;體會課文最后一句中“它”的含義。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資源準備
教學課件
二、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1、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讀,激發他們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果。
2、以讀為本,讀中悟理悟情。讀,是語文課堂的基點。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知,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
3、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注重學生自主理解、體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做批注。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簡略)
一、師生淺談單元主題“快與慢”。
二、導入課文《挑山工》。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集中學習重點生字詞。
五、梳理文脈,概括主要內容。
六、認識挑山工們登山特點(學習第一自然段)。
七、了解作者關于挑山工的“不解之謎”(學習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挑山工》。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挑山工是一群從事挑貨上山的人。本文作者馮驥才為他們既寫了一篇文章又創作了一幅畫,通過閱讀課文、欣賞圖畫,讓我們初步認識了解了這群人。
2.復習鞏固生字新詞。
課件出示:
誦讀平衡樸素健美哲理
包蘊陡直攀談憨厚登攀
咧開嘴光溜溜沉甸甸黑黝黝
騰云駕霧不解之謎心悅誠服意味深長
3.回顧作者的“不解之謎”。
師:挑山工泰山上隨處可見。作為作家和畫家的馮驥才登山時卻把目光投向最不起眼、最普通的挑山工。這源于作者登山時留心了一個現象,他感到奇怪,成為了他心頭的一個不解之謎。同學們,你們知道他的謎是什么嗎?
師引導學生回顧挑山工登山的情形強調“謎”點。
二、精讀感悟、體會人物形象
1.引人新授內容。
師:要想解開這個謎,我們得走近他們、深入了解他們,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作者有幸在泰山上結識了一位挑山工,在登山途中幾次相遇,還進行了一番親切交談,最后不解之謎終于解開了。
2.初讀,整體(3—5自然段)把握。
師:找找讀讀文中描寫這個挑山工的內容,看看作者主要從哪些方面描寫了這個挑山工?
生交流反饋。
教師梳理:外貌、語言。
【設計意圖】對這一部分先整體把握,為后續的理解體會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奠定基礎。
3.細讀外貌,體會人物性格特征。
請畫出文中描寫挑山工外貌的語句,體會他的形象(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可在書旁或稿紙上做批注,可以是幾個詞語或句子。
師生交流。
課件出示——
(1)我們在山下買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個挑山工,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四十來歲,敞開的白土布褂子中間露出鮮紅的背心。
(2)……褂子脫掉了,光穿著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3)他濃眉一抬,咧開嘴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
師引導概括:健美、樸實等。
【設計意圖】認識了解人物,大都從直觀外貌入手。由表及里,由易到難,這是認識規律。此處,可以通過文本閱讀滲透寫法指導——描寫人物,外貌是重要內容。
4.精讀“語言”,體會人物精神品質。
(1)師:這位挑山工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他的語言,他的一番話讓“我”心悅誠服,消除了疑問。我們來看看他對“我”講了哪些話。找找、讀讀、體會體會、做做批注。
(2)師生交流。
課件出示——
“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思考——
a.“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
請把這句換一種說法(變為陳述句)。
b.“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
找出文中與之相對應的句子。
c.“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
體會、概括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d.“我們跟你們不一樣。”
請結合課文內容,想想游客與挑山工還存在哪些方面不一樣?
【設計意圖】這是課文理解的重難點。教師設計幾個問題,有條理,有層次地分解了理解難點,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速度并不慢”的原因和體會出挑山工的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精神。
師生交流,體會人物精神品質(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師引導總結: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慢就是因為他們他們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5.體會最后一自然地的“它”的含義。
6.教師總結全文。
7.回顧全文,填空練習,領會文章主題。
課件出示:
回顧課文內容,動腦填一填
挑山工一番話讓我(),讓我明白了他們的登山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原因。雖然他們(),雖然他們(),但是他們()、()、();可不像我們游人()、(),一路上時而飽覽壯麗的山色,時而()時而(),怎不被落在后面挑山工趕上、超過?
是呀,真正的“快”、最終的“快”,往往就取決于這種精神態度——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腳踏實地地去努力。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離不開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本真。此處設計讓教學由點回到面,由局部回到整體;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讓學生感悟“快與慢”的辯證關系,并受到思想啟迪。
三、欣賞泰山風景,升華情感。
課件出示數幅風景圖畫,激發對挑山工欽佩、贊美之情。
四、作業:寫一篇讀后感。
【設計意圖】讀,起于疑,得于思,成于寫。“寫”是閱讀理解的物化,“寫”促進學生將美好思想情感不斷內化。
(三)板書設計
挑著重擔
挑山工路程多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速度并不慢
課堂反饋
教學設計適應四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課堂交流順暢,互動頻繁。學生成功掌握閱讀重難點,課堂教學效果佳,基本達成預定目標。
《挑山工》教學設計 15
教學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進行合作學習,不僅要以突現自主為前提,而且要關注合作與探究同行。鼓勵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發表個性化見解。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語,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與合作學習技巧;
2.通過討論探究,交流對話,合作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3.使學生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執著追求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板書課題、簡介挑山工后,多媒體展示挑山工奮力登攀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在引發興趣的情境中,初步體驗: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往山上挑貨物,的確令人敬佩。
二、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開放的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至少10人)。對認真讀書,善于動腦,能提出有創意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
三、合作探究
1.朗讀感受形象。
①引導學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第一部分,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同桌交流)。
②讓學生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并對照課文插圖,想象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讀、評價后,選代表在班內朗讀,感受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見”。
要求:在閱讀課文基礎上,以小組合作方式填寫下表規定的內容。教師要走進學生,巡查指導,確保有效學習(小組內先分工、互動、議論,然后在班內展示、評價)。
相遇次數 相遇地點 看見挑山工在干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合作感悟難句含義。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整體思考“哲理”。
②用多媒體展示合作學習問題:
a.你認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們前頭的原因是什么?
b.“我”為什么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悅誠服”理解)?
c.挑山工的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③合作學習要求:組長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讀自思的基礎上展開議論、爭辯,形成升華性結論。
④教師要強化點撥,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形式“亮點”,并在展示、評價中及時引導整合,使學生感悟到位。
4.指導朗讀山民的話。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語速,語氣。可采取教師范讀、同桌試讀、個別展讀、民主評讀和全員美讀的步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升華其理其情。
四、體驗整合
先引導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說的話,然后個性化展示。鼓勵學生說有創意的話,有哲理的話,也可寫贊美挑山工精神的話,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讓學生先寫后說,多元化表白情懷)。
以質疑啟感悟,以導讀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達到領悟,在三位一體的有機整合過程中,張揚理解的個性,煥發主體的活力,是這一教學設計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導入后,先以開放的魄力啟迪學生質疑,使之學習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豐姿;接著,又以導讀為感悟方式,于學生心靈深處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隨之,教者精心設計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見”與攻克感悟難點的兩輪有實效的合作學習,把教學一舉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學生發表自主、多元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有效深化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顯然,這個設計是頗有借鑒意義的。
教學反思
《挑山工》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課文詳細描寫了在泰山上隨處可見的挑山工,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幾根繩子,掛著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時候,走著折尺形的.路線,可速度卻不比游人慢。作者通過與一個挑山工攀談,從其樸實的話語中弄清了其速度不比游人慢的原因,并從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只要腳踏實地、拋卻雜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成功。
課前,我布置學生上網或通過其他渠道搜集有關泰山和挑山工的資料,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從而讓學生對挑山工有初步了解,明白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是干什么的。這就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接著,我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地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為什么挑山工肩挑重物,走著折尺形的路線,可速度卻不比游人慢?我讓學生邊閱讀邊畫出有關挑山工說的話,通過反復朗讀,精讀細品,從而悟出其中包含的意味深長的哲理。
最后,我組織學生討論:課文最后一句話里的 “它”指的是什么?通過聯系上文,比較挑山工和游人的異同,從而明白作者其實需要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種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 精神。
《挑山工》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泰、杖”等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倒數第2自然段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能說出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倒數第2自然段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默讀課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能說出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聯系上下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東岳泰山嗎?課件出示泰山的圖片。
2、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人,而作者來到泰山,讓他難以忘懷的不是壯麗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這是為什么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家馮驥才先生一起到泰山去了解挑山工。
3、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欣賞泰山的圖片,引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繼續學習課文作鋪墊。
二、初讀課文,明白大意。
1、默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以和同桌討論。
(2)在每一個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2、交流自學效果。
(1)出示會認字。
泰、杖、敞、拘、蘊。
指名讀一讀,集體正音。
重點指導朗讀:“杖、敞”是翹舌音。
(2)小組討論,你用什么好的辦法記住這幾個字?
預設:
生1:“杖、拘”是形聲字,只要知道聲旁和形旁就很容記住它們。
生2:我喜歡用組詞的方法記憶生字,比如:泰山、手杖、敞開、拘束、蘊含。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心理、認知和經驗出發,運用多種方法掌握字的讀音,為學習課文作鋪墊。
三、學習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也可以默讀,注意默讀時要做到:不動嘴,不指讀。既然是默默地讀,就不能動嘴出聲,也不能用手指著讀,這兩條是默讀的基本要求。
2、師:通過讀課文,你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什么是挑山工嗎?(肩挑重物上山的人)
3、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泰山是一座怎樣的山?誰知道?(生根據自己的積累回答)
預設:
生1:泰山是五岳之首,很雄偉。
生2:泰山有“十八盤”,很陡。
4、在這樣雄偉而陡峭的山路上,行走都很難,更別說肩挑重物往上攀登了,可想而知會更難。
5、那么在泰山上做挑山工,他們要走什么樣的路線?
課件出示書上描寫折尺形路線的語句:
他們走的路線是折尺形的,從臺階左側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級,到了臺階右側,就轉過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側再轉回來。
課件播放挑山工登山時的視頻。
設計意圖: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折尺形路線,然后設疑,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求知的欲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從挑山工和游人的行走路線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而挑山工的速度卻不比游人慢,看到這里你會產生什么疑問嗎?作者對此也產生了疑問,讓我們繼續看課文,跟隨作者一起去解開這個疑問。路程長了,用的時間應該比游人多,是這樣的嗎?
(2)這就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走得比游人都快,這是為什么呢?用作者馮驥才的話說,這真是個不解之謎。
7、要想解開這個謎,我們先來看看作者和那個挑山工有幾次相遇,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相關的語句,用波浪線畫出描寫那個挑山工外貌的描寫。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對默讀不到位的作單獨指導。
(2)默讀課文后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
預設:
生1:作者和那個挑山工有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馬嶺,第三次是在五松亭。
生2:寫第一次相遇時,作者對那個挑山工進行了外貌描寫,突出了他又矮又黑的'特點,描寫也很形象。
師:對,作者緊緊抓住了那個挑山工又矮又黑的特點,看來描寫人物外貌抓住典型特征很重要。
(3)山下相遇,作者和畫友很快超過了那個挑山工,不知不覺來到了回馬嶺。讀一讀作者此時對那個挑山工的描寫。
同時課件出示句子:我們發現那個挑山工就坐在對面的草地上抽煙。
(4)隨后作者和那個挑山工差不多同時起程,并很快把他甩在后面,直到看不到。但是卻在半山的五松亭看到他正在松樹下整理挑子。
課件出示相關句子:他把褂子脫掉了,光穿著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師:作者和那個挑山工第三次相遇是在五松亭,作者剛要歇歇腳,猛然發現有個人在那株姿態奇異的古松下整理挑子,那正是他。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
生:太吃驚了,覺得不可思議。
師:書上有一個詞寫出了作者此時的心情?
生:驚異。
師:你能不能給“驚異”換個詞?
生:驚詫,驚奇,意外。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體會學習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典型特征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換詞法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詞語“驚異”的意思,體會詞語在文中表達的意思和情感,感悟課文語言的準確性,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使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8、師:在和那個挑山工的對話中,作者解開了心中的謎團,讓我們看看作者和那個挑山工的對話吧!
(1)課件出示對話。
我:“我看你們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們前頭去了呢?你們有什么近道嗎?”
挑山工:“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是和你們走的同一條道?你們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生多種形式練讀對話)
(2)師生總結從中明白的道理:腳踏實地,一心向著目標奮力前行。
(3)指名說說你會怎樣學習挑山工這種精神。(自由發言)
9、師:挑山工這樣肩挑重物,路線曲折地登上高而陡的泰山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嗎?你是從哪里讀到的?讀出相關語句。
10、師:有一種能力叫概括,老師考考你們的概括能力,剛才你們了解到了挑山工與游人的不同,你們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你的理解嗎?
生:因為挑山工不東看西看,所以登山時節約了很多時間。
生:因為心中有目標,所以挑山工不停歇地一直往前走。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方式練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理解挑山工話語中的真正含義,明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真正原因:步步踏實,持續前行,一心向著目標奮力攀登。通過訓練學生運用關聯詞語,培養了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為學生寫作打下基礎。
四、深化明理,感悟人生。
1、師:作家馮驥才泰山一游,深深地為挑山工的執著所感動,一起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2、師:作者僅僅想為我們展現一幅畫嗎?他最想讓我們看到什么?
生1:看到挑山工的那種朝著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去努力的精神。
生2:明確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地向前的精神。
3、師:由事悟理是本文寫法上的特點,課文讀到這兒,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生:我懂得了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踏踏實實,堅持到底,這樣人生才會美好、充實而有意義。
4、師:愿每個人心中都珍藏一幅挑山工的圖畫,愿挑山工的精神珍藏在每個人的心中。
設計意圖:
啟發式地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層層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領悟文章中心,使學生明確挑山工在登山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哲理性內涵。
【《挑山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挑山工》教學設計04-18
挑山工教學設計03-27
《挑山工》教學設計05-20
挑山工教學設計05-31
挑山工教學設計優秀05-23
課文《挑山工》教學設計11-30
《挑山工》的教學設計范文05-16
關于《挑山工》的教學設計05-31
關于《挑山工》的教學設計范文05-31
挑山工教學設計(14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