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學與問》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5 19:34:2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學與問》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與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與問》教學設計(15篇)

《學與問》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63-64頁例1、例2和“練一練”。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有條理的分析數量關系,并獲得問題的答案。

  2、溝通“一一列舉”和“列表”兩種策略的聯系,通過列表,幫助學生養成有序列舉的習慣。

  3、在學生感受這一策略的特點和價值的同時,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教學重點:

  能對信息進行分析并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有條理地一一列舉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表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2分鐘)

  1、復習:同學們,我們已經學了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回憶一下,長方形的周長怎么求?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生答師帖卡片)

  請大家齊讀一遍。同學們真了不起,學過的知識能記得那么牢!

  2、導入:同學們,以前我們學了一些策略來解決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今天王大叔遇到了新的難題,大家請看。

  二、教學例1。(18分鐘)

  1、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有幾種不同的圍法?

  2、(讀題):同學們愿意幫王大叔這個忙嗎?

  王大叔遇到了什么難題?誰來說一說?

  師:應該怎樣圍呢?老師已經為同學們每桌準備了18根小棒,每一根代表1米,請同桌2人合作用小棒在桌子上圍一圍。在擺之前老師有個說明:(1)每次都要把18根小棒用完。(2)圍成一種后就數長和寬各是多少米,記錄在老師發給的表一中。(3)盡可能少的移動一些小棒讓它變成另一種不同的圍法,再進行記錄。

  先想想怎樣擺才擺得快,比比看哪一組合作得又快又好。開始動手操作吧!(師巡視,并與生個別交流:還可以怎么擺?不要動太多的小棒。)

  (有的學生已經完成,要鼓勵沒完成的學生。)

  注意收集有序和無序兩張表格準備展示。(看中后可拿大筆給學生描大一些)

  好了,同學們,請停止操作,用很短的時間把小棒收起來。

  3、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呢?老師手上有兩組同學的記錄表。(投影)

  大家更欣賞哪種記錄方法?為什么?

  (師相機板書:按順序)

  4、請這位同學說說看,剛才你是怎么想的?(生回答)

  你怎么知道寬是1米的時候長就是8米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生答師展示18÷2=9米)

  大家認為先從寬開始考慮好還是先從長開始考慮好?

  (從最小的寬開始考慮比較好,順序較明確。)

  5、下面我們就從寬是1米開始擺一擺。

  (學生說教師展示圍法)

  6、我還可以繼續擺。(展示寬5長4)

  這樣行不行?為什么?大家觀察一下這個長方形實際是前面4個長方形中的哪一個?重復了,因此我們要把它去掉。(單擊鼠標擦掉)

  同學們發現了沒有?按順序擺有什么好處?

  (師相機板書:不重復不遺漏)

  這位同學真了不起,掌聲送給他好嗎?

  哪位同學剛才沒有按順序排列的請改成按順序排列好嗎?

  7、同學們數數看,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展示答)

  8、小結揭示課題:像剛才這樣把事情發生的可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的列舉出來,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幫王大叔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叫做一一列舉。(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齊讀課題。

  我們在一一列舉時應注意幾點是什么?(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

  9、下面我們把每種擺法的面積分別計算出來好嗎?

  同學們,在這4種不同的圍法當中,你認為王大叔的羊圈用哪種圍法比較合適?為什么?(第四種面積最大,養得羊最多。)

  10、說得太好了!請繼續觀察這張表,你還有什么發現?(面積越來越大)這跟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在周長不變的前提下,長與寬的長度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同學們真是太厲害了!沒想到在圍長方形的同時,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

  11、同學們,剛才我們學了一種新的策略——有序的一一列舉,列舉時應注意什么?下面我們就用這個策略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大家有沒有信心?

  三、教學例2(10分鐘)

  1、出示例2:訂閱下面的雜志: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有多少種不同的訂閱方法?(讀題)

  2、“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是什么意思?

  (生答師展示:可以訂閱1本,可以訂閱2本,也可以訂閱3本)

  3、那我們應該從訂幾本開始想起比較好?(從只訂閱1本開始想起)

  4、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列舉出來好嗎?(我們可以怎么訂?還可以怎么訂?)

  (生說師展示)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法都列舉出來了。!

  5、其實我們還有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列表,用“√”表示訂法,訂哪本就在相對應的格里打“√”,一列就表示一種訂閱方法。同學們能不能利用這張表格,按一定的順序列舉出所有情況呢?請拿出表二試著填一填,不明白的同桌可以討論討論。

  6、師展示學生作業,有序和無序兩張表格比較。

  7、集體評:第一張表列舉出所有情況了沒有?再看第二張表列舉出所有情況了沒有?兩位同學都列舉出了所有的情況,大家更欣賞哪張表呢?為什么?

  請這位同學說說看,剛才你是怎么做的?(生說師課件展示)你真了不起,剛學的知識就能夠運用自如!

  剛才哪位同學沒按順序列舉的請改成按順序列舉好嗎?

  8、同學們數數看,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訂閱方法?我們一起來答出來吧?(齊答)

  9、小結:看來同學們已經學會了運用一一列舉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想一想:要想得到全部答案,列舉時要注意什么?

  (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

  一一列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不經意我們就會遇見它,有時他還會出現在我們的投鏢游戲中。

  四、拓展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9分鐘)

  1、出示“練一練”,生齊讀題。

  2、同學們玩過投鏢游戲嗎?投中兩次是什么意思?(兩鏢都投在靶上)

  我們來投一次好嗎?(讓學生舉起手來一起做投鏢的動作)你想得到多少環?再投第二鏢,投中多少環?會有幾種情況出現?(可能兩次都投中同一個環數,也可能兩次投中不同的環數。那老師就根據這兩種可能制成一張表。)

  3、展示表格:畫“√”表示投中,一個“√”表示一鏢。一列就表示一種情況。請同學們拿出表3,按一定的順序列舉出所有情況。

  4、師展示表,哪位同學愿意上來填這張表?

  5、集體評:他這樣填可以嗎?為什么?按順序有什么好處?(如果有時間,就讓這位同學說說是怎么想的)

  剛才哪位同學沒按順序列舉的請改成按順序列舉好嗎?

  6、請同學們觀察總環數,你有什么發現?(注意:有兩個16環,答題時只寫一次就行了,不要重復。)

  齊答。

  五、總結全課(1分鐘)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策略?列舉時需要注意什么?

  (生答師展示)

  六、結束語

  同學們,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采用一一列舉可以使復雜的問題變得更簡單,老師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利用這種方法去為我們的生活排憂解難,這正是我們數學的魅力之所在。

  好了,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

  按順序

  不重復

  不遺漏

《學與問》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一、激趣導入

  1、 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

  (生:知識、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學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說清楚的呢?讓我們共同走進第23課。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在開頭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問和學在掌握知識過程中一樣重要。)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說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齊讀 “相輔相成”?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系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勤”就是勤奮,“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各寫了什么?自由讀課文思考,交流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過渡:這三個小節中,寫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2、誰了解哥白尼。學生介紹

  3、教師簡介:

  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是波蘭人。他從小熱愛科學,大學讀書時萌發了地球是運動的思想。20多歲去意大利留學,攻讀數學、天文學、法律學、哲學和醫學,并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大部分時間是潛心于天文學的觀察和研究,不論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儀器來觀測、計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據豐富的觀測資料和細致的計算研究,寫出了劃時代的巨著〈天體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第一次沖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4、哥白尼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為什么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呢?拿起書,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好問。)

  5、你從哪里體會到他的好問的?

  出示“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么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為什么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么要從雞蛋里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

  ①經常:說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②纏著:

  a、什么叫纏著?

  b、說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號:表示什么?也說明了什么?(省略了許多其它問題;也說明哥白尼“非常喜歡問”。)

  小哥白尼都問了些什么呢?齊讀。 這些問題都是和生活有關,我們習以為常、不去思考的問題,可謂是——稀奇古怪。“稀奇古怪”?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3、引讀第二節最后一句。 “不懈探求”?

  4、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書上所說:(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這句是比喻句,把“問”比作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和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說明了問的重要性。

  5、正是因為哥白尼喜歡問,敢于問,勤于問,他才能夠發現科學的無窮奧秘,他才會不懈探求,最終獲得成功!其實不僅僅是哥白尼他從小好問,還有許多名人小時侯也很好問。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

  (牛頓根據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

  6、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么做?——(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2、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1) 朗讀。

  (2)理解:什么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說明:根據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3、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 必有我師。——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說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孔圉)聰敏又勤學,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4、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五、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我們有了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但不光要靠別人,還要靠什么?讀讀第4小節,

  2、沈括小時侯遇到了什么問題?

  結合理解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3、那么,沈括又是怎么解決問題的?

  1)、問媽媽。指導朗讀,體會“興許”。

  2)、問了媽媽就到此為止了嗎?指讀。沈括是怎么解開疑團的?

  “發現”一詞說明什么?

  4、從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5、小結:(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讀第一句話)

  記住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

  六、學習第5自然段

  師:是啊,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在我們身邊有無數的為什么,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1、齊讀第5小節。

  2、指名說說,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指導理解:兩只翅膀等

  七、總結拓展: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學與問》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學與問》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語言文字,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同學們看老師寫一個詞,(板書:學問)

  師:你怎樣來理解學問這個詞?

  師:知識、文化、科學等等這些都是學問,那再看老師加上一個字,(板書:與)再來讀。

  生:學與問。

  師:學與問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23)齊讀課題。

  生:齊讀。

  師: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讀了課題你有要問的嗎?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看看這幾個詞語能難倒你嗎?

  (出示詞語)

  師:誰來讀?

  師:仔細觀察觀察紅色的字,這是新字,有沒有需要提醒的地方?

  (生說說。)

  師:生字詞理解得這么好,那么課文是不是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呢?找同學來讀課文。其余的同學思考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讀課文

  師:通過剛才大家的聽,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三)、精度課文。

  師:那么學與問到底是什么關系呢?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動動筆把給你啟發的句子或段落用直線畫出來,寫寫自己的體會。

  師: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說說這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你用它打開知識的殿堂了嗎?你用他開始鋪路了嗎?

  師:從大家的讀中我知道你們得確是受到了啟發,還有那里也讓你受到啟發?

  哥白尼的故事讓你有什么啟發?

  你再讀讀第二段,結合課文和哥白尼有這樣的偉大成就。你又從中領悟到什么?

  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你能說說你遇到過哪些問題嗎?那么你遇到了問題怎樣解決?

  能者為師啊,怎樣理解?

  還有哪里給你了啟示?

  讀了沈括小時候的故事,看了沈括的成就,你又受到了什么啟發?

  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并且要學會去觀察去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愉快地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正如書中所說:學問學問……

  現在誰能說說學與問到底是個怎樣的關系?

  學與問是密不可分,是相互補充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學和問就像我們的兩只翅膀,你們有了嗎?想要嗎?你來讀讀吧!

  有了翅膀就該飛了,課文學到這兒你還有問題嗎?

  (四)、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就是學和問。現在老師再送你們一把金鑰匙,(出示:問到底(陶行知)

  天地是個悶葫蘆,悶葫蘆里有妙理。

  你若不問你怕它,它一被問它怕你。

  你若愿意問問看,一問直須問到底。

  師:來拍拍手,放松放松,咱們一起讀。

  師:這就告訴了我們,我們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師:同學們。課下你在搜集搜集還有哪些名言警句給你啟發,還有哪些名人故事讓你受到啟示,記錄下來好交流,好嗎?

  師:好,下課。

《學與問》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自主學習,讀懂課文,明白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闡述的事理。

  3、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贈物讀句,感悟學與問

  1、今天,我特地為朋友們帶來了幾個小禮物,可是帶得少了點。沒辦法,只好采取“拋禮物”的方式了。不過,我有個條件,拿到禮物的朋友必須把禮物的內容告訴大家。(教師拿出四個精致的彩紙盒拋向學生。)

  師:誰先來說一說?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3)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4)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出示投影):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幾句話,看看這幾句話重點想告訴我們點什么?

  2、你真不簡單!我得把你說的這幾個關鍵字記住。

  (板書:勤學、好問)

  二、讀文談收獲,理解學與問

  1、師:咱們這節課就用這樣的方法繼續來學習23課《學與問》!(板書課題)

  2、請各位朋友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邊注,看看究竟應該怎樣去學,怎樣去問?(學生讀文、圈畫)

  3、課文中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讀得非常好!你能不看書把它說出來嗎?了不起!這么短的時間里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記住,你能當咱班的速記大王了!)

  b、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誰聽見他說什么了?看來咱們班的順風耳挺好使啊!)

  c、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d、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了問題,可以……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讀得真好!)不過有了問題,你們該怎么做?(齊讀)

  三、引導內化語言,體驗學與問

  1、師:朋友們,文中說“能者為師”。我呢,最近準備做學問,不知我的各位朋友,不,各位老師有什么建議要對我這個學生說。現在,大家就是我的老師了,請大家認真讀讀書,看看應該怎樣教我,看看誰是真正的能者?

  2、學生認真讀書。

  3、師:看來咱班的各位老師是有備而來,只讀了一遍書便胸有成竹了。哪位老師愿意先來教教我這個“大學生”?不過,我這個學生可有個條件,那就是各位老師在教我的時候不能看書。能做到嗎?

  4、學生交流。

  a、你在求知的過程中,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求得真知。(原來做學問不光要勤學好問,還要學會觀察思考。你說的話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地記住它。)(板書:觀察思考)

  b、我想送你一句話。(行!)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謝謝你, 老師,你為了教我把古人都請出來了。)

  c、在做學問的過程中,你有了問題,可以……道理。( 老師真是一位好老師呀!)

  d、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還有嗎?)沒了(不錯,人家說一字值千金,我看你起碼也算得上一句千金了。)

  e、不知你聽說過波蘭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侯的故事嗎?(沒有。)哥白尼小時侯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他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么”開始的。希望你將來也能成為一名科學家。(謝謝你美好的祝愿。希望你也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f、你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發現問題。(我有了問題一定多多向你請教。)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北宋有個大科學家叫沈括……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聽完你的故事,學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行嗎?)行,你問吧!(剛才田老師說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沈括為什么不繼續問他媽媽了?(七嘴八舌地搶答):因為沈括的媽媽沒能解開他心中的疑團。(不對呀,媽媽不是給他答案了嗎?)媽媽給他的答案不準確,太模糊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從文中“興許”這個詞看出來的!(恍然大悟狀):(噢,我終于明白了。看來,做學問還得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思考。)

  g、還有哪位老師愿意給我指點迷津,說說該怎樣做學問?

  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你如果學會了學與問,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板書:學習的主人)

  5、前兩天各位老師就開始搜集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名言、小故事。都帶來了嗎?再看看,想想怎樣來教我這個大學生?

  6、學生讀。

  7、各位老師還有什么話要送給我的嗎?

  8、學生又先后讀了有關孫中山、王獻之、牛頓、司馬光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及一些名言。

  a、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本領,只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求問題罷了。(能有這一個本領就足夠了!)

  b、我想送你一首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你要想成為有學問的人,就必須抓緊時間勤學苦練,否則到老時一切都晚了。(對你的諄諄教誨,我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 老師!)

  c、我也送你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對,做學問和搞發明一樣,要多問好問才能出成績。)

  四、總結、運用

  1、師:剛才各位老師說的可以稱得上是金玉良言,使我明白了做學問要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謝謝各位小老師了!

  2、完成板書: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3、不過呀,我家老二不太明白這個道理,請看:

  投影出示: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個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朋友,你們現在就是這位智者,再請你們幫幫忙,教教我家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吧!

  五、布置作業

  師:平時都是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今天,咱們破破例,就讓我這個當“學生”的,給在座的各位“老師”布置一回作業。大家說行嗎?

  作業建議:

  1、揀一句自己喜歡的有關勤學好問的名言,也可以是課文中的句子,抄在語文書的扉頁。記住它,用它來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

  2、選擇一個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先講給別人聽,再寫下來。

《學與問》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故事,明白“問”的重要性。

  2.理解關鍵詞,結合補充的名人名言,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讀故事,明白“問”的重要性,滲透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習慣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明確觀點

  1.齊讀課題。

  2.揭示文體。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學與問》這篇課文,知道了這是一篇說理文。說理從字面理解,就是“說明道理”。說理文呢?(就是借文章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和主張。)

  3.《學與問》這篇課文的作者,就是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論點來說理的。那么,他提出什么樣的觀點呢?(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過渡:這樣看來,“問”很重要。請大家打開書本,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讓學生了解說理文的基本特點,由此揭示課文的中心觀點。還通過問題強調“問”的重要性,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精讀,逐層解讀

  1.自由朗讀§1,交流。

  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1)這里作者把“問”比作什么?(“金鑰匙”和“鋪路石”,連用兩個比喻,告訴我們“問”與知識相關,與成功相連,進一步說明學習知識離不開“問”,取得成功也離不開“問”。)

  (2)指名讀,齊讀。

  2.讀§2-3,思考:作者用哥白尼的例子告訴我們什么?

  交流。(哥白尼勤學好問,凡事都要問個“為什么”。)板書:勤學 好問

  (1)有誰了解哥白尼的?學生交流。

  (2)出示§2,請大家自由朗讀,說說讀過后你知道了什么?

  a.從“經常、問這問那”看出問得多。

  b.從“纏”看出一定要問清楚,(用一個詞)即刨根問底。

  過渡:我們看到小哥白尼喜歡刨根問底,有著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纏一纏么?(出示小哥白尼的問題)

  c.指名讀。

  (3)小哥白尼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意在理解課文上的“……”)

  滲透學法:你看,一個省略號,就能引發這么多的問題,我們讀書,就是要抓住字、詞、句、甚至一個小小的標點,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也是學習語文的好辦法!

  (4)哥白尼小時候勤學好問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正如巴爾扎克說的,出示: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巴爾扎克

  指名讀。

  (5)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指名讀,突出“問”字。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找一找,作者還告訴我們什么?

  (1)交流。

  a.“能者為師”學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釋。可以讓學生在課文的這段話中,找到什么叫“能者為師”。

  相機滲透學習方法:同學們,理解一個詞語,我們除了請教字典這位老師外,我們還可以在課文中找到詞語的意思。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解釋詞語的方法。

  b.由“能者為師”你想到了哪些句子?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你現在明白了“能者為師”的道理,請你再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想一想,談談體會。(知識不僅是學來的,更是問來的,要向那些能給我啟發,給我幫助的人請教。)

  4.默讀§段4,作者用沈括的例子,又想說明什么?

  (1)出示: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齊讀。板書:問思結合

  (2)沈括的疑問是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a.指名回答。追問:對于“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很遠”的問題,為什么他還要自己去找答案呢?

  b.小結:古人云:(出示)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光學習,不去思考,則會導致迷惑。勤學好問加上思考,才是真正的“學”、真正的“問”。

  (3)沈括其人。

  介紹沈括:在我國北宋時代,有一位非常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他就是沈括。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出色的工程師、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時,他博學善文,對音樂、醫藥等無所不精。

  你覺得沈括是個怎樣的人?指名說。

  (4)正是因為不滿足于別人給的模糊解釋,積極地用自己的眼光

  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問思結合,沈括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們現學現問,再讀一讀§4,找一找有什么疑問?

  預設:

  a.對“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理解。

  師:大伙想想,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指點:問。問誰呢?——能者為師。

  交流:抓住“始”和“盡”這兩個詞語,然后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

  b.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c.山上的溫度為什么比山下的低?(同一緯度,海拔越高氣溫就越低。)

  相機表揚,滲透學法:真棒!同學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當別人也不知道的時候,我們可以上網,拜電腦為師,這也是很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4)師:同學們,你們看沈括學習的時候有了疑問,多觀察,多思考,后來才成為著名的科學家。這時候,你們對這句話有什么更深的體會?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再談體會。(學習知識除了勤學好問,還要問思結合,在實踐中尋找真理!)

  過渡:是啊,同學們,你們看,無論是哥白尼小時候的好問,還是沈括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這樣啊,更能夠說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5.確實,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課文最后一節總結了“學”與“問”之間的關系。

  (1)出示§5,自由讀,指名讀。

  指點:把紅色標出的詞語,“(既要)學(又要)問、相輔相成、只有……才……、勤學好問、真正”讀得更好些。

  (2)練讀。指名讀。

  (3)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提問題、及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意思等方法,讓學生逐步理解“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的真正含義,適合引入名人名言,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引導他們對名言的積累、感悟,豐富了課堂,促進學生內化。

  三、總結,升華理解

  1.課文學完,我們不難發現作者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來一步步證明自己的觀點,這種寫法是說理性文章最常用的的:擺事實,講道理(板書)。以后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篇文章的寫法。

  2.送名言。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鐘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做愚人。

  3.考考大家“活學活用”的本領,出示小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個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給他以指點,使他茅塞頓開。)

  (1)提問: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這位智者,我就是這家的老二,你該如何幫助我呢?

  (2)學生寫一寫,交流。

  4.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還要注意將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設計意圖】教學末尾注重點明說理文常用的說理方法,與課始照應,突出說理文的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送名言有利于學生升華自己的認識,說明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的道理,滲透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習慣的意識。

  四、延伸課后

  課后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勤學好問的名言摘抄下來,做成書簽,送給同學和朋友。

  【板書設計】

  23學與問

  擺事實

  勤學+好問+問思結合=學習的主人

  講道理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事例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學情分析】

  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說理文,重在首先明確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么?又是如何逐步來說明這個觀點?采用了什么的寫法?所以,在本課中,注重對說理文一般特點的滲透,再結合課文內容,“以教導學”,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設計理念】

  本課時第二課時。根據“生本”理念解放學生的“學”,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發揮教師“導”的作用,“以教導學”,先讓學生了解說理文的一般特點,再結合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質疑,尤其是適時引入名人名言及滲透學習方法等方式逐步理解“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一中心觀點,讓學生明白“問”的重要性,滲透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習慣的意識。

《學與問》教學設計7

  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說理性文章的基本結構,學習寫作方法。

  3、借助文本,讓學生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4、學生養成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學與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主要是講什么?(問)

  2、是的、這節課我們就重點圍繞“問”,進一步走進文本,去觸摸作者思想的脈搏。

  二、為什么問?(“問”的重要性)

  1、為什么要問呢?誰來讀讀這句話—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問很重要)再讀,通過你的朗讀表現。

  作者用兩個極其形象的比喻說明了問是很重要的。齊讀

  2、同學們,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問就顯得更加重要(再讀:“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3、知道了問有這么重要,那我們又該“怎樣問”呢?

  三、怎樣問?

  默讀課文2-4小節,想想作者告訴我們該怎樣問?

  (一)、多問(好問)

  1、生: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板書:好問)

  2、哥白尼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好問)你從那里讀懂的?

  抓住“經常”“纏著”——引導學生讀好

  (學生也可能從省略號讀出——好問)

  3、補充介紹哥白尼——引讀:哥白尼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么”開始的。

  4、哥白尼如此偉大的成就,以及他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么”開始的。難怪作者會說:“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齊讀)

  (二)、能者為師

  除了好問,我們還應怎樣問?

  1、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請教別人)瀏覽第3節

  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能者為師”(板書:能者為師)

  2、齊讀第3節有關內容。出示: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3、學到這里,老師想與同學們一起重溫一下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兩句名言: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誰想讀?)——(齊讀)

  (三)、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相結合

  同學們要想獲得真知,做到了好問,能者為師就行了嗎?還要怎樣問?

  1、生: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板書:勤學 觀察 思考 )——齊讀

  2、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為我們列舉了我國宋代大科學家沈括的例子。默讀第4節,想一想,從哪你讀出了沈括的勤學好問和善于觀察思考?

  3、學生交流(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

  (1) 沈括怎么知道: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很遠的?

  (2) 抓住“仍然”體會心里時時掛念著這個問題,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和探索,所以后來去山里時才能有所發現,明白詩中的道理。(重點品讀善于觀察思考)

  4、正是憑著勤學好問和善于觀察思考沈括——補充沈括的主要成就。

  可見,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齊讀

  四、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1、是啊,同學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結合板書)師述:勤學、好問、并善于觀察、思考,相信一定可以獲得真知。(板書:真知)

  2、出示第5節,引讀———

  (1)“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是指什么?

  (2)你們想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嗎?讀讀這兩段話,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出示:

  a、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b、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3) (指名說)你想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嗎?你覺得自己應該怎么做?

  (個別評價),并引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我)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我)探求,你(我)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相信大家都能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都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齊讀a、 b、句)——引讀最后一句

  五、了解結構,借鑒寫法

  1、學完了《23學與問》這篇說道理的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除了和我們講道理,還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介紹,這種寫法是說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擺事實,講道理。以后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篇文章的寫法。

  2、借鑒寫法

  考考大家“活學活用”的本領,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個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你們現在就是這位智者,我就是這家的老二,你該如何幫助我這位只知“學”的青年呢!

《學與問》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3、探索問的方法,激發學生問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認識他嗎?哥白尼 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對他你還有什么了解他?(那誰知道日心說?是啊在哥白尼之前,人們所信奉的都是地心說,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這一點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難以接受的,而哥白尼在1543提出了日心說,在幾百年前就有這樣的發現實在是極為了不起)

  認識他嗎?沈括 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對他你還有什么了解?(沈括可說是一個科學通才,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所著的《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2、想成為像他們一樣有知識、有學問的人嗎?(想)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能打開知識大門的妙計,這妙計就在這錦囊中。誰想要?

  3、師:誰先來讀一讀其中的妙計?

  出示:

  問號是開辟一切科學的鑰匙。——巴爾扎克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王充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4、師: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幾條妙計,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要想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就必須要勤學好問。)

  相機板書:(勤學 好問)

  二、 精講第四小節

  1、那你們現在知道學是什么意思?(勤學 好好學習)

  2、問呢?(好問)

  3、那現在老師在中間加了“與”字,你又知道了什么?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4、我們全班來讀一遍。

  三、精讀課文,尋找妙計,理解實踐

  這篇課文中,也能找到一些有助于我們學習的妙計?去畫一畫,找一條你最喜歡的寫在彩紙上。誰想上來寫一寫,(找最快的)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寫一寫。按順序放在黑板上。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2、“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3、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4、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5、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6、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

  (1) 我請人來讀一讀,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2)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你讀懂了些什么?

  (我讀懂了問是極其重要的,問能讓我們獲得知識,取得成功。)

  (3) 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

  ①你們懂這句話的意思嗎?(懂)當真懂了

  ②那我們現在就找一個平常的事物(在平常事物字下畫勾)來試一試看,能不能發現問題,這個事物在平常不過了吧。看到它你想說些什么?

  (這是什么?(蘋果)有沒有想說的?這是中國的?這個蘋果還爛了?

  聽了三個問題,你們覺得哪個問題最好?所以啊,我們還要善問<相機板書:善問>,接著問。這是什么國家的?如果把它放在我們國家的土壤里會是什么樣的?生產在什么莊園里?它什么時候來到中國的?)

  ③很好,你們正會觀察,這就叫作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老師告訴你們,其實這是蛇果,果實呈圓錐形,顏色較紅。果肉微脆,較甜。看來只要我們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就會有收獲。所以我們說問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這個妙計理解得非常好,接著讀。

  (4) 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①理解這句話了嗎?真理解了?那我們就來試試看,怎么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老師請大家看幾副圖片,仔細觀察,你都有什么問題?

  ②現在請你們四人為一小組,選擇一幅圖,仔細觀察,細細思考,你有哪些疑問?

  ③提問。其他同學認真聽,有沒有你能解答的問題。

  ④提了這么多問題,有誰能回答嗎?

  ⑤(討論。想知道答案嗎?出示答案)

  ⑥有趣嗎?誰能替我回憶對這些奇妙圖畫的學習過程?(先看再問然后思考最后解決了問題)是的,你看有了問題去解決,就能有新的知識,新的收獲。所以我們說“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5)、接著讀下面的妙計(兩條)。

  三、課外拓展

  1、 老師這里有一本書,你讀(《上下五千年難解之謎》),上面的許多問題都是科學家勤學好問,觀察思考的結果,誰來給我們讀一讀?(出示迷團)世界上還存在著 很多很多的問號,等待著我們去發現,等待著我們去解答。只要(出示: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 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往下讀。

  2、總結:是啊,只要我們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就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老師添加號。完成板書: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四、寫一寫

  我們再去讀讀黑板上的這些妙計,學完了這篇課文,你能試著也寫兩句嗎?就寫在這彩色紙的反面。(動筆,匯報)

  總結:希望同學們養成勤學好問、觀察思考的習慣,在知識的瀚海中盡情地遨游,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與問》教學設計9

  一、激趣導入

  1、屏幕上出現“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

  (生:知識、學識、文化……)

  2、屏幕上出現“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學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學、問之間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共同走進第二十七課。

  (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我知道大家課前一定做了充分的預習,那么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呀?

  (生:4個自然段)

  2、我想請4位同學來讀一讀,看看大家預習得怎么樣,好不好?

  (生:指名讀,并作點評)

  3、一次的朗讀,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快速瀏覽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很多有學問的人,小時候都是非常好問的;學和問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多問問題,才能學到知識;學和問不能分開;……)

  4、通過預習,大家就了解了這么多,說明大家真的做到了邊讀邊想,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接下來,我們將認真地去學習、體會課文,相信大家對兩者關系的感悟會更加清楚、明白。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內容。

  (生:按課文的內容完成填空)

  2、對于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文章的總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為了說明第一自然段。

  3、在書中找找看,都向我們舉出了哪些具體的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你對哪個人比較感興趣呢?

  (指名說)

  2、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再來認真地讀一讀,然后和小組的同學談談你的收獲,說說你覺得哥白尼或者沈括身上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3、學生進行匯報。

  哥白尼: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哥白尼——好奇、好問

  哥白尼從小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對科學奧秘的不懈追求,為其將來可以成為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奠定了基礎。

  學習了這部分內容,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生: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沈括: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沈括——好問,善于觀察和思考

  通過大家的匯報不難看出,只有將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夠求得真知。

  課文中列舉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學習第二段

  1、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他們距離我們都十分的遙遠。

  那么我們現在又面臨一個怎樣的世界呢?快在書上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2、老師找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很新鮮是不是?面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么大家來說說看,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多問問題)

  3、古人云:“能者為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生:只要他確實……向他請教)

  4、老師這里也有孔子的兩句名言,你能結合剛才我們讀的內容,說說你的理解嗎?

  (生:理解)

  5、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這樣才能學到更好的知識。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在本節課結束之前,老師也想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發相關卡片)

  你喜歡老師送給你的金鑰匙嗎?來,誰想讀給大家聽,你的金鑰匙是什么?(指名讀)

  老師由衷地希望你們可以利用好這一把把金鑰匙,讓它可以真正成為開啟屬于你知識殿堂的大門!

  課文首先提出觀點,接著舉例說明“問”的益處,然后再舉例

  說明“勤學”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

《學與問》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學與問》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文章作者先陳述自己的觀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然后列舉了哥白尼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接著緊承上文,引出解決問題要善于求教,拜能者為師。另外還舉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說明“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最后對全文進行總結,在深化中心論點的同時,號召同學們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全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語言簡潔流暢。

  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學生易于掌握,在上課時讓學生先歸納段意,再進行指導講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好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聯系舊知,揭示文體

  1、同學們,我們在四、五年級學過《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這兩篇課文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什么文?(板書:說理文)說理文往往有這樣的規律:作者一般都是在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通過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給我們讀者以啟發,使我們對他的觀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板書:提出觀點 事例證明 得出結論)

  2、揭提板書:學與問。

  學生回答:說理文

  學生齊讀課題

  先讓學生回憶說理文的結構,了解文體的特點,理清結構為后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整體感知,亮出觀點

  1、快速瀏覽,整體感知,看看作者介紹了哪些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了結論。

  2、這段話作者把“問”比作________、________,說明了______________。

  (板書:金鑰匙 鋪路石)

  學生輕聲讀第一自然段

  學生回答

  三、閱讀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討,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資料,誰來說說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樣走上探求科學奧秘的道路的?

  3、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4、你還知道哪些名人好問的故事?

  5、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6、引讀……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 ——荀況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 ——巴爾扎克

  1.有了問題該向誰請教呢?你們以前都向誰請教過?

  2.課文中告訴我們要向誰請教呢?

  3.指名說什么叫“能者為師”。(出示文字)

  4.說到能者為師,老師想送給大家兩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師。——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5、我們小學生應該怎么做?請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學生簡介哥白尼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節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學生回答: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著、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學生根據提供的資料說一說

  學生可能說到:要愛問問題,要多問問題,要敢于問問題等

  學生齊讀

  指讀,齊讀

  指名學生說

  學生回答

  指名說,齊說

  學生齊讀

  把這兩句話說給自已聽

  指名說,齊說

  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深刻體會到“多問”的重要,同時結合重點句子的人稱改寫,讓學生以“我”的身份去說,這既是人稱改寫的訓練,又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落實。最后以名言總結,其目的是將“好問”在學生心中扎根。

  五、自學質疑,學思結合

  六、總結全文,理性升華

  1、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當別人也不知道時該怎么辦呢?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么疑問,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紹沈括身上發生的事,思考:舉沈括的例子要說明什么?

  4、完成題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句詩出自____代詩人_____的《 》。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

  5、齊讀《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詩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7、他是怎么解決這個疑問的呢?

  8、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結:一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于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板書:觀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論呢?你是怎樣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說說“相輔相成”和“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書:勤學、好問的習慣)

  指導朗讀

  3、總結全文:學完了《學與問》這篇說道理的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除了和我們講道理,還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介紹,這種寫法是說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文章才有說服力。以后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篇文章的寫法。

  5、送給大家一首詩:問到底(出示)

  學生默讀

  自由讀第四節思考

  指名簡要介紹

  學生說

  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學生齊讀

  學生說: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自由讀,獨立思考

  學生齊讀

  學生說說“相輔相成”的意思。(他們誰也離不開誰……)

  齊讀

  指名讀,齊讀

  指名讀,齊讀

  緊扣開頭的中心句,結合具體事例,當堂練習,學練結合,讓學生經歷求知的過程,在體驗中,收獲方法,在實踐中,養成習慣。讓學生感受到我在學、我在探究。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到“學會”的智慧。

  七、課外作業,拓展實踐

  1、選擇你喜歡的勤學好問名言摘抄下來,做成書簽,送給同學和朋友。

  2、了解一個古今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 學與問

  提出觀點 金鑰匙 鋪路石

  哥白尼

  說理文 舉例證明 勤學好問 觀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結論 相輔相成 養成習慣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和標準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自評

  師評

  同學評

  總評

  認真專注(20分)

  能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

  主動參與(20分)

  遇到我會回答的問題我都舉手了

  能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揚。

  教學反思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另一個是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悟:“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讓學生明白“只有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勤學好問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過程中,還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去獲得答案。

  在整個教學中,我認真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課堂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為主,學生樂于思考,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僅鞏固了課本知識,體驗了文體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與新知識相結合,更加能體會課文所蘊含的哲理: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只有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在知識的天地飛得更遠。”學生領會了文章的主旨,再聯系實際生活,才能學以至用。

  學生對課外知識的閱讀積累很有限,在提問到相關課外知識時,只有個別學生能夠回答完整,這說明以后要注重培養學生課外閱讀,并形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自由表達(10分)

  發言時聲音響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活動,能與他人合作。

  獨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學錯誤的解答

  欣賞自我(10分)

《學與問》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本文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是一篇進行“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滲透的有效教材,因而本人在整節課中進行了“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引導學生將在閱讀中領悟的寫作方法運用于習作中,實現讀寫結合的自然銜接。緊緊圍繞作者如何運用三個具體事例說明觀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找尋它們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然后進行追問:讀了三個有趣的科學故事,你對課題又有了怎樣的認識?自然過渡引導學生“習得法”: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道理)可以使讀者更信服所要陳述的觀點(道理)。引導學生尋求相關事例來說明這一觀點,通過交流感受事例的來源,明確事例來源的多種途徑。最后“用其法”,選取一兩個具體事例來說明一個自己熟悉的觀點(道理),閱讀為寫作服務,至此,回歸初衷。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中的句子,正確理解“司空見慣、見微知著、追根求源、鍥而不舍、無獨有偶”等四字詞語,并利用這些四字詞語完成板書。

  2、研讀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體會它們在內容、寫法上的共同點,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3、能根據句子間的聯系,理解課后習題3中的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4、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學習用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并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5、引導學生認識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研讀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體會它們在內容、寫法上的共同點,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體會并運用課文用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

  先學要求:

  1、預習課文。

  2、搜集有關科學家善于觀察、有所發現的故事。

  教學程序

  一、回顧內容,初識文體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真理會有全新的認識。

  2、讓學生聯系昨天的板書,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提出觀點—證明觀點—總結觀點)

  二、品讀事例,理清條理

  (一)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來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的?

  (二)生匯報。

  課文主要寫了三件事:

  第一件: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第二件: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試驗,終于發明了酸堿試紙。

  第三件: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球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指導讀這三句話。

  (三)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認真讀讀這三個事例,你能說說三個故事在寫法上、內容上的共同點嗎?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注。

  (四)生匯報:

  預設:

  1、在寫法上,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后寫解決問題。

  2、生:這三個事例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事件。

  師:能用文中的哪個四字詞來概括?

  生:司空見慣。

  生:他們都能從這普通的事例中引起注意,產生疑問,并進行研究。

  師:你能用文中的四字詞語來概括嗎?

  生:見微知著。

  師:那他們分別產生什么疑問呢?請分別找出來。

  3、師:那么,這幾個主人翁雙是怎樣研究問題的呢?你能繼續用文中的四字詞語來概括嗎?

  生:追根求源。

  生:鍥而不舍。

  指導讀這幾個四字詞語。

  4、師:很好,最后他們都發現了真理。請找出每個事例中發現的真理,用“——”劃下來。

  (生匯報,分組讀這三個結論。)

  4、師: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說明他們“見微知著”?

  出示:謝皮羅教授:敏銳地注意到

  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

  奧地利醫生:感到很奇怪,連忙

  生匯報,出示句子,生讀,找出重點詞:敏銳、敏感、奇怪。

  5、思考:分別從這三段中找出體現“追根求源”、“鍥而不舍”的語句。

  生匯報,出示句子,生讀句子,找出重點詞:反復、許多、反復

  三、拓展事例,理解觀點

  (一)體現發現真理的過程,理解重點語句

  師:通過這三個事例,你認為人類是如何發現真理的?請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a: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生b: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師:你覺得他們誰找對了?

  生:都對。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們表達的意思都一樣。

  師:那么這兩句話有什么聯系?

  生:前后呼應。

  師:你更喜歡哪句話?為什么?

  生:第二句,因為“?”“!”更形象。

  師:“?”、“!”分別指什么?

  (師趁機板書)

  (二)拓展事例

  師:這三個事例都證明什么觀點?

  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你還能列舉出這樣的事例嗎?

  生自由說。

  (三)理解重點句子,培養凡事多問的精神

  1、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真理?怎樣的人能發現真理?

  2、理解句子

  (1)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2)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人。

  四、體會寫法,仿照寫話

  1、總結本文寫法: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一個觀點。

  2、說說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名言。

  3、小練筆:

  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五、作業布置:

  摘抄課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把它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提出觀點:20、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發現問題司空見慣

  見微知著

  證明觀點研究問題追根求源

  鍥而不舍

  解決問題發現真理

  總結觀點善于發問

《學與問》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列舉法解決實際問題。

  2、進一步感受使用列舉法時的有序性。

  3、進一步發展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談話: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6題。

  先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然后小結:我們用列舉法解決問題時,應當注意些什么?

  2、完成練習十一第7題。

  指名讀題,問: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4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周長是多少?你是這樣想的?

  3、完成練習十一第八題。

  指名讀題,問:“只是向東、向北走”是什么意思?

  指導學生完成:我們可以將直線相交的點用字母代替,列舉出所有的路線,并按一定的順序列舉。

  4、完成路線十一第9題。

  出示題目,要求仔細讀題。

  三、完成思考題。

  出示思考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在書上畫一畫)并進行集體訂正。

《學與問》教學設計1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一、復習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繼續探究《學與問》,記得文中說到:人們常把有知識說成是“有學問”,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告訴我知識是怎么得來的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二、教學第一自然段

  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1、指讀誰來讀一讀這句話?其他同學仔細聽,他是否讀正確了

  2、再指讀提出要求:請在座的同學邊聽邊想,對于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2、齊讀

  3、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體會?(學生交流)

  三、教學第二自然段

  語言過渡:看來啊,學習的時候,“多問”真的很重要。課文中的小哥白尼就是一個非常愛問的人。那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哥白尼吧!

  1、你們了解哥白尼嗎?

  學生交流(可以是課本上的,也可以是課外的)

  學生交流了課外的知識,教師相機滲透學習方法:你搜集的資料真有價值,學習語文,就要這樣。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我們還要補充課外知識。學習搜集課外資料,這也是很好的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

  鼓勵學生接著交流。(誰再來補充?多會補充阿!)

  2、你想過嗎?哥白尼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是和他小時候的習慣分不開的,那就讓我們繼續走近哥白尼。

  3、出示第一句話。指讀師:請其他同學仔細聽,他讀的怎么樣?把非常喜歡問的語氣,讀出來

  4、誰再來讀?其他同學思考,哥白尼小時候是怎么問的?

  (經常、纏)

  師:從這兩個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

  語言過渡:是啊,纏字我們可以看出小哥白尼喜歡刨根問底,有著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纏一纏么?

  (出示小哥白尼的問題)學生纏了以后,相機表揚:你真會纏!你很會纏!

  5、師:你有沒有發現,小哥白尼的問題有什么特點嗎?

  生: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問題

  學生找到規律以后,繼續追問:小哥白尼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誰再來纏一纏?(通過換位思考和情境,讓學生理解課文上的省略號)

  相機表揚纏得好的學生:你纏得真棒!

  同時滲透學法:你看,一個省略號,就能引發這么多的問題,我們讀書,就是要抓住字、詞、句、甚至一個小小的標點,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也是學習語文的好辦法!

  6、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

  (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經常問,才能取得成功)

  7、師:通過小哥白尼的好問,你們第二次讀這句話的時候,相信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指讀

  想一想:怎樣才能讀好?(應該突出“問”字)師:小哥白尼這么的好問,難怪你這個問讀得這么重呢!再讀,談體會。

  生:知識不僅是學來的,更是問來的。

  生:知識不但是學來的,而且是問來的。

  四、教學第三自然段

  師:是啊,小哥白尼的知識不僅是學來的,更是問來的。可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遇到問題又該怎么做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學第三自然段。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用筆圈劃出關鍵的字、詞、句。靜思默想2—3分鐘的時間,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

  誰來談談?你先讀一讀你自己劃出的字、詞、句,再談談你的感受,好么?

  相機指點。主要的知識點:

  (1)“能者為師”學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釋。可以讓學生在課文的這段話中,找到什么叫能者為師。

  相機滲透學習方法:同學們,理解一個詞語,我們除了請教字典這位老師外,我們還可以在課文中找到詞語的意思。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解釋詞語的方法。

  (2)由“能者為師”你想到了哪些句子?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你現在明白了能者為師的道理,請你再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想一想談談體會

  五、教學第四自然段

  語言過渡: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那我們再看看沈括是怎么學知識的?

  (1)指名讀。

  (2)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找一找有什么疑問?

  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預設:

  1、對“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理解

  師:大伙想想,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指點:問。問誰呢?——能者為師。

  交流:抓住“始”和“盡”這兩個詞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

  然后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四月間山下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剛剛盛開)

  2、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3、山上的溫度為什么比山下的低?學生交流網上查到的知識

  相機表揚,滲透學法:真棒!同學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當別人也不知道的時候,我們可以上網,拜電腦為師,這也是很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4、興許不明白對于媽媽的回答沈括有沒有滿意?他是怎么做的?再讀課文,理解自己上山觀察后得到了答案。

  滲透學法:哎呀,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當你無法判斷答案是否準確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在實踐中考察,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5、師:同學們,你們看沈括學習的時候有了疑問,多觀察,多思考,后來才成為著名的科學家。這時候,你們對這句話有什么更深的體會?(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齊讀再談體會。

  六、教學第五自然段

  1、是啊,同學們,你們看,無論是哥白尼小時候的好問,還是沈括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這樣啊,更能夠說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確實,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2、課文最后一節總結了“學”與“問”之間的關系。

  自讀。指名讀。

  指點:把紅色標出的詞語讀得更好些。

  練讀。指名讀。齊讀。

  七、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現在老師也送想你們一把金鑰匙。只要你拿到了這把金鑰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老師出示有關好問名言的小卡片)指名讀名言。

  2、有誰想送給大家名言與故事,加上你對大家的祝福。希望它永遠伴隨你,激勵你學習,成為你的座右銘。

  3、你們也可以自己做,如果要送給你的朋友,學了今天的課文,你想寫些什么呢?學生在卡片上寫上自己的話。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還要注意將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八、布置作業(可選做其中的一題)

  1、揀一句自己喜歡的有關勤學好問的名言,也可以是課文中的句子,抄在語文書的扉頁。記住它,用它來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

  2、選擇一個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先講給別人聽,再寫下來。(生或摘抄或寫故事。)

  板書設計:

  23、學與問

  勤學好問

  做學習的主人

  觀察思考

  《學與問》教學反思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此課時,我從談話導入。從“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入手,接著通過兩個事例,和能者為師的意思讓學生層層深入,理解“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的意思。

  在教學哥白尼的例子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系起來。“這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通過對哥白尼事跡的簡介(《天體運行論》、“日心說”),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系。我們現在要不要多問呢?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對3、4兩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現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接著教學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實踐解決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最后通過送名言,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本節課,我個人認為至少有兩個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師始終在利用教材引領孩子去理解和運用“學”與“問”的方法,在掌握“學”與“問”方法的同時不斷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而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學習方法鞏固的過程,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文本價值與學科特性;其二是適時抓住文中的具體語句引導學生思考并運用學到的方法,切實體現了做學問要邊學邊問的思想,與課文的主旨一脈相承;其三是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同時也體現了閱讀課中語言的交際性;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能者為師”做文章——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充分地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其四是教師誘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教學理念。把學生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把課堂變為學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長的樂園。

《學與問》教學設計14

  一、預習檢測

  1、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作者為了證明這一觀點,例舉了哪些事例呢?請同學們找一找。(指名學生答:哥白尼,沈括)

  二、學習板塊(一)

  合作探究

  1、簡介哥白尼: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近代天文學的奠基者。同時,哥白尼也是一位杰出的醫生,社會活動家、數學家、經濟學家……

  2、聽了這些,你覺得哥白尼怎樣?(了不起,有成就)

  3、為什么哥白尼會有這么大的成就呢?讓我們繼續走近哥白尼。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4、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從小愛問問題;他什么都愛問;他問的問題都跟自己的生活有關……)(板書:好問)

  )

  交流展示

  1、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著、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經常”說明他的問題多,“纏著”說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這里的省略號表示什么?也說明了什么?(指名學生答)

  2、如果你就是小哥白尼,你會纏著媽媽問些什么問題呢?(讓學生回答)

  相機讀句子,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指導朗讀。(好,就讓我們把哥白尼的好奇、好問讀出來)指名學生讀。

  3、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正如書上所說:問常常是……,是……

  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學生舉事例:牛頓根據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等)

  三、學習板塊(二)

  合作探究

  1、教師導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么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

  2、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理解詞語“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面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做?(指名學生答:問)可以問誰?

  交流展示

  1、古人云:“能者為師”,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書上是如何來解釋它的意思的?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

  ① (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理解:什么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理解兩句話: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說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齊讀)

  四、學習板塊(三)

  過渡:拜能者為師固然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態度,但只是靠問別人就能求得真知嗎?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故事,可能你會從中受到更多的啟示。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完成練習:

  (1)這一段的總起句是( )

  (2)說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3)、( )時期的沈括是個( ),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生了一個疑問:( )?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后來他在深山的寺廟里觀察思考發現了:原來( )。

  (3)讀了沈括的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學生答)(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應結合起來)(板書:問思結合)

  課文中列舉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五、學習課文最后一節。

  過渡: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請同學們讀讀最后一節。

  指名學生答,指導朗讀。

  六、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現在老師也送你們一把金鑰匙。(老師發有關好問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這把金鑰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2、你喜歡老師送給你的金鑰匙嗎?來,誰來讀給大家聽聽,你的金鑰匙是什么?(指名讀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 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xiè)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這些名人名言就驗證了這一點。

  七、達標檢測

  1、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2、補充習題。

  3、講一個勤學好問的故事給你的父母或朋友聽。

《學與問》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2、利用羅森塔效應,期待每位學生將來都做大學問家。

  3、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建立研究性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習、交往的能力。

  4、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讓學生弄清課文主要闡述的5個問題,并展開積極的探究、熱烈的討論。

  難點:用哥白尼的故事來說明問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老說明問與思的關系。

  三、教學對象、學習需要的分析

  本節課為蘇教版第十冊第18課《學與問》第一教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對課文已經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需要老師再作引導達到深入理解,在學習中希望得到快樂、進步的體驗。

  四、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教學媒體方面主要采用網絡教學,設計教師專區與學生專區,進行鏈接操作,瀏覽兩個網站,做一些有關填空練習,看一些象征性動畫。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一)夢境導入,滲透期待效應

  同學們,老師想告訴你們一件事: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為了上好這節課,老師一直在思考,結果昨晚做了一個夢,直到醒來后,老師還覺得實在太美了,實在太美了!有一天,洪老師到常州一個小學去聽課,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個露天的餐桌邊,吃著說著,這時候,耳邊想起了非常美妙的音樂,不光如此,而且在白云上還有類似電視中“請您欣賞”欄目那樣的畫面,聽他們說,現在我們的信息技術發達了,大屏幕可以投射到白云上,每天中午人們休息的時候都能欣賞一段美景并且了解一些最新的城市新聞。忽然,屏幕上播報了這樣一則消息,說在最新出版的《中國名人大辭典》中我們常州有這樣一些人,然后便是緩緩向上移動的字幕,洪老師聚精會神地看著,想看看有沒有我們五(3)班的學生,看到了,真的看到了,一共有3位,他們中一位是原來就非常出色的,一位是原來一般的,還有一位老師根本沒有想到,因為原來他的成績很差,至于名字,老師現在暫時保密,你們猜想一下,這3個人中有你嗎?(讓學生舉出自信的小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8課《學與問》,研究學與問的一些關系。

  意圖分析:

  這個夢中前面的內容都是夢中真實的情景,如果我們的科學技術真有那么先進,那實在太好了,不過這個設想很具有可開發性,將來也許我的學生或今天看到我的這篇設計的人能去完成,后面關于名人辭典上的名單是我故意加上去的,根據羅森塔效應,學生需要期待,將來都做大學問家雖然不太可能,但有一種期待總是非常必要的。我設計的3個人,好中差剛好覆蓋全班同學,使每個學生自信將來都能成為有學問的人。

  (二)整體把握,確定探究主題

  1、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去讀一讀,你能發現文章寫了幾方面的問題?有困難可以和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

  2、全班討論,確定文章寫了5方面的問題,大屏幕打出:

  (1)為什么要問?

  (2)向誰問?

  (3)問與思的關系是什么?

  (4)學與問的關系是什么?

  (5)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有什么意義?

  3、你對哪一個問題特別感興趣?請同學們自己想,不要跟隨別人。

  4、老師安排5個地方,各自研究不同的主題,同時讓學生按老師的分配重新組合小組,老師制定臨時組長。

  意圖分析:

  (1)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意思;

  (2)學會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3)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和所謂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進行主題性互學、探究。

  (三)小組討論,培養探究能力

  3、按平時小組學習的方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先讀有關段落,然后輪流發言或一人發言,其余輪流補充。最后由一人作總結,以備大組交流時代表小組向全班陳述。

  4、師巡視各組,對課文內容與討論方式進行指導,提供參考性意見。對個別小組人數太多進行調整。

  意圖分析: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學習能力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根據課文的實際特點,創設小組學習的氛圍,讓他們自由的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2)“學生不是需要填滿的灌子,而是需要點燃的火炬”,把握老師的角色很重要,語文素養不是老師苦口婆心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此時此刻老師的作用就是深入小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予幫助給予鼓勵

  (四)大組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1、同學們,剛才我們認真討論了一個主題,還有另外的4個問題你想不想了解呢?下面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觀點。針對某一問題,每小組上來發表觀點,其余同學補充。

  2、老師適時地點擊每個主題的超鏈接,讓學生進行有關內容的練習(填空、朗讀)、網頁瀏覽(哥白尼、沈括的情況)欣賞(設計的一些象征性的動畫)

  意圖分析:

  (1)學生的小組討論只是深入研究了一個方面的問題,對于全面的了解學生有必要傾聽他人的觀點,這樣點與面都能兼顧,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習的能力;

  (2)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適時地輔助教學,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讓學生學會耐心傾聽、學會大膽表達、敢于發表不同意見,這些意識品質需要老師在平時有意識的引導。

  (五)、自悟學法,體驗探究快樂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2、你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的?

  3、總結: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的方法有講究,問的方法也有講究,老師希望我們所有的同學在今后的學習中都能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的人能編進《中國名人大辭典》甚至是《世界名人大辭典》。

  4、作業:《我的夢》寫一段話。

  意圖分析:

  (1)讓學生不僅學懂知識,更能學會學習,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2)對學生充滿信心,鼓勵學生相信自己就會成功。

  (3)由老師的夢展開想象,由閱讀促寫作。

  教學效果評價:

  1、直白的的希望為神秘而真實的期待。課后,學生迫不及待地問我,那3個人中有沒有他?我說,這是秘密,你相信的話那就會有你。

  2、變傳統的教師的“指令性”學習為學生的“選擇性學習”。每位學生都有區別于他人的個性,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必須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選擇研究主題、選擇合作伙伴,學生在一種愉悅、快樂的氛圍中說自己想說。能力、品質、興趣在此得到提升。

  3、變教師的繁瑣講解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根據本課的特點,課文條理很清楚,采用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專題研究,通過全班交流,達到由點到面的認識。

  4、變簡單的問題回答為深層的補充或說出不同觀點。

  由于平時的訓練,班級的激勵機制的到位,課外預習、資料搜集等的準備,學生很會講,其中朱力同學還講了一個關于“學與問”的故事,徐麗芳同學在補充有些人為什么不敢問別人這個問題時說要克服心理障礙,戰勝自己等很有見地的話。

  六、教學流程圖

  夢境導入——整體把握,確定主題——自主選擇,小組討論——大組交流,分享成果——自悟學法,總結全課。

【《學與問》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

《學與問》教學反思12-22

《學與問》公開課教學實錄及反思12-16

六年級上冊《學與問》教學反思2篇12-16

簡簡單單地教,扎扎實實地練 ——《學與問》教學反思12-16

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設計10-28

六年級上冊語文《學與問》同步練習02-17

學和問小升初滿分作文08-07

《口哨與小狗》教學設計02-17

《漂浮與下沉》教學設計03-02

《情趣與興趣》教學設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