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三個部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大氣壓的大小和大氣壓的應用。其中大氣壓的存在及大氣壓的大小是教學重點,大氣壓應用中的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是教學難點。由于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覺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因此本節課采用學生探究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及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使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感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并能說出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強的大小。
(3)知道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并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大氣壓的存在及大小。
2、教學難點: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學用具:
汽水兩瓶、橡皮塞、吸管、塑料瓶、熱水、玻璃杯、硬紙片、水、廣口瓶、浸過酒精的棉球、細砂、煮熟剝殼雞蛋一個、吸盤掛鉤多個。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課件演示、分析討論。
六、課前實施內容:教師先熟悉實驗,并充分考慮到各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總結出實驗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原因。
七、媒體設計思路:
本課課件設計主要用于輔助實驗教學,突出現代教育技術的優越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該課件在設計時本著在一定程度上對研究問題、分析實驗現象,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突出重點,有利于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等方面進行設計。
八、對教學過程的構想:
(一)新課引入:(實驗引入法)
比賽吸汽水,看誰吸得快?
道具:兩瓶飲料,一瓶帶橡皮塞,一瓶不帶塞。
(從生活中常見事例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新課講授:(實驗探究法)
1、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引導學生做好兩個實驗,教師做好兩個演示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塑料瓶為什么會變形?
2、是誰托住了紙片(覆杯實驗)?
3、是誰把小試管推上去的?(小試管上升)
4、雞蛋為什么會掉下來?(瓶吞雞蛋實驗)
學生討論后教師對每個實驗進行分析引導,最后得出結論:以上幾個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證明大氣壓向各個方向都有。
2、大氣壓的大小:
A、體驗:感受大氣壓的大小
器材:兩個掛鉤吸盤
(讓學生參與此活動,調動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并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大氣壓是很大的。)
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課件演示)
結論:馬德堡半球實驗和學生體驗,充分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的威力。
(質疑:大氣壓有多大呢?)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介紹托里拆利實驗裝置(課件演示)
(提醒學生注意管內水銀液面高度的變化)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⑴、實驗操作過程中,為什么要在管內灌滿水銀后,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銀槽內?(使管內沒有空氣)
⑵、松手后,管內水銀柱下降,管內水銀面上方有沒有空氣?(沒有)
管內水銀面上方有沒有大氣壓?(沒有)
結論:管內上方為真空,沒有大氣壓強,管外的大氣壓支持著760mm高的水銀柱。也就是說大氣壓強與760m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1標準大氣壓=760mm水銀柱高=1.01×105帕
D、介紹水銀氣壓計和金屬盒氣壓計
3、大氣壓的應用:
圖片演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讓學生觀察后得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的規律。
課件演示:活塞式抽水機及工作原理.
課堂小結:
1、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并能通過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九、板書設計:
空氣的力量
一、大氣壓的存在
二、大氣壓的大小
三、大氣壓的應用
《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塑料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玩玩小吸盤
1、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盤上的?
2、用吸盤試著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么感覺?怎樣輕松地拿起吸盤?
4、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玩玩飲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松開手,觀察有什么現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么?
四、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后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么現象。引導幼兒說一說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小結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
《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塑料袋,感知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的氣體。
2、能夠從"摸塑料袋""吹紙杯"的實驗中理解空氣是具有力量的。
3、體驗自身參與探索"空氣是有力量的"這一實驗過程的樂趣。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材料的準備:塑料袋1個、氣球一個、獎勵貼畫、向杯子吹氣方向的PPT圖片。
2、經驗的準備: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讓幼兒感知空氣是有力量的。
2、活動難點:幼兒自由探索總結空氣是有力量的實驗過程。
活動過程:
1、導入:
通過手指游戲"小手變變變"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剛剛我們小朋友的小手變出了那么多的小動物,那今天劉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魔法口袋,我們來看看口袋能變出什么魔術呢?
2、活動開始:
師:(把口袋裝空氣并用手捏住不讓口袋漏氣)好了,小口袋變好魔術了,你們來看看小口袋變成什么樣子了?里面有沒有東西?
(幼兒自由回答)當幼兒說出空氣時,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捏一捏口袋。
師:好,小朋友們都很棒,那我接下來請每個小朋友都來摸一摸、捏一捏魔法口袋,然后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你在捏的時候發現了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說出口袋里有空氣。
師:總結:(口袋里有空氣,并把手放開,讓幼兒觀察口袋內沒有空氣時口袋的樣子)空氣是無所不在的。
師:出示氣球,并往氣球里吹氣,然后用手捏住不讓氣漏出來。請幼兒來猜想如果把手松開氣球會怎樣?
幼兒:氣會漏掉、氣球會飛走了。
師:驗證猜想。
師:現在我請小朋友來說一說是什么力量讓氣球飛走的?
幼兒:空氣的力量。
師:總結:原來呀我們的空氣也會產生很大的力量,今天劉老師還帶來了一個關于空氣的`小實驗——會跳的紙杯,現在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老師手上有兩個疊在一起的紙杯,請小朋友們動腦想一想在不用手的情況下如何讓上面的紙杯自己跳出來。
幼兒動腦思考后自由作答,當有幼兒說出用"吹"的方式時請幼兒嘗試方法,鼓勵幼兒進行探索。
師:那劉老師也想來試一試小朋友們說的方法,看能不能讓紙杯跳起來。
師:第二次嘗試吹杯子,并要求幼兒觀察吹的方式。結束后發放紙杯請幼兒自己用杯子嘗試。巡回觀察、指導,并請成功把杯子吹起來的小朋友與大家分享吹的方式。探索后,請幼兒將紙杯放回原位。
觀看向杯子吹氣的方向圖片。與幼兒一起總結吹的方式,請小朋友進行嘗試。總結完吹的方式后,請幼兒再次拿起紙杯探索用哪一種方式最容易把杯子吹起來。再次探索結束后將紙杯放回原位。
師:提問: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么紙杯會自己跳出來?
幼兒:空氣產生的力量能將杯子吹起來。
師:總結:我們的空氣是有力量的,它有力量才能將我們的杯子吹起來。
3、活動結束: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神奇的力量,接下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尋找一下還有哪些更神奇的力量吧。
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活動,幼兒都能很好地認識空氣并知道空氣的重要性,活動中主要通過多次實驗,探索利用小紙片使杯子里的水倒過來而不流出來的方法,來感知空氣的壓力。環節中粘鉤的運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動效果很好。本次活動圍繞目標進行,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從而激發幼兒保護空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4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離不開空氣,它不僅孕育了生命,而且與人類的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從“空氣是什么樣的”“空氣在哪里”到“空氣與風”“空氣的壓力”,我們生活中有關空氣的科學現象太豐富了。對大班幼兒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學習中,已積累了一些有關空氣的知識和體驗,且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對象后,我選擇了將“空氣流動產生風”作為本次活動的感知探究點,引導孩子通過探究體驗如何產生風,引發幼兒對空氣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空氣的利用等問題的關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針對我們班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價值,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① 感知空氣的存在,發現空氣流動產生風的現象;
② 運用所獲得的體驗探索怎樣讓水上的風車轉動起來;
③ 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3、活動的重難點:空氣雖無所不在,但它看不見、摸不著,因此我將本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
知與發現“空氣流動產生風”,難點為遷移經驗解決“讓水上風車轉動起來”的問題。
4、活動準備: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材料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
它直接關系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我為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
一是經驗準備:玩過魔術“不濕的報紙”,開展過與空氣有關的活動。
二是物質準備:
① 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有洞與沒洞的)
② 風車(數量為幼兒人數的3倍)
③ 報紙若干
④ 擦手布人手一塊
⑤ 塑料盆4個(四個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兩種,一種為高水位,水面與杯子的高度一樣,可以發現水泡的現象;另一種是低水位,水面低于杯子,易感知氣流的現象。)
三是空間準備:幼兒半圓型集中;分組操作采用五張桌子,分5組進行操作。
二、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
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種教法有:操作法、設疑法、經驗遷移法、猜想—驗證法。
首先是操作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是幼兒
建構經驗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動,從而保證了幼兒有充分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孩子們“動”起來。
其次是設疑法,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通過提問,會提示幼兒探究的線索,
引發幼兒的思考,使幼兒對所感知的經驗進行整理。本活動大量運用了設疑法,“為什么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濕,而今天的紙都濕了呢?”“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紙會濕,沒孔杯子里的紙不會濕?”“用什么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一個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支持著幼兒的探究逐步深入。
再次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經驗遷移法,經驗遷移能夠幫助幼兒在新經驗與舊經驗間架起橋梁,使新經驗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環節、第三環節分別運用了經驗遷移的方法。
此外我還將采用猜想——驗證法,這是法國“做中學”教育模式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先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設想解決問題可能的方案,然后實施方案,驗證其可行性。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不僅訓練了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一種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態度,體現了新《綱要》中終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動在解決“怎樣讓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中運用了該方法。
三、學法
我們總是說“教學方法”,可見學法與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營造寬松的氛圍,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經驗參與探究,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試一試等方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空氣流動產生風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發展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善于學習同伴經驗的能力。
四、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設計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與投入,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習過程成為兒童發現和探究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此,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魔術導入,激發興趣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入活動,我將采用問題“前幾天我們一起玩了魔術‘不濕的報紙’,誰記得是怎么做的?”,引發幼兒回憶變魔術的操作要求。此環節重在激活幼兒有關的經驗和技能儲備,為下面的活動做鋪墊。本環節預計時間為3分鐘。
第二環節:動手探索,感知現象
我出示紙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請你們按上次的方法再變一次魔術,看看把紙放在杯子里是不是一定不會濕”,從而調動起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在操作中將發現紙濕了,引發與原有經驗的沖突,產生疑問:為什么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濕,而今天紙都濕了呢?這時我會適時地引導幼兒將紙杯與上次魔術用的杯子進行比較,發現兩者的不同——有孔和沒孔。接著,我將進一步提問: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紙會濕,沒孔杯子里的紙不會濕?啟發幼兒將兩個杯子倒扣水中,在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下,發現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時,會有氣流從孔里出來,還會冒出氣泡。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為幼兒創設交流的機會,請幼兒表述自己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分享彼此的發現,同時,還要幫助
幼兒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經驗,通過“是什么從孔里跑出來了?”“這些氣泡是怎么來的?”等問題,讓幼兒明確從孔里出來的是空氣,空氣流動會產生風,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節。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因此本環節我預計的時間是10分鐘。
第三環節:遷移經驗,解決問題
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更應服務于生活,作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兒童將科學帶到生活中和“用科學的意識”。因此,我設置了“怎樣讓小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情境,讓幼兒運用感知體驗的科學現象來解決具體問題。
教師出示泡沫小風車,鼓勵幼兒猜想:用什么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孩子們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動、用水流等,個別幼兒會運用空氣流動形成風的原理讓風車轉起來,對于幼兒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由于上述活動將使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欲望得以調動,玩一玩、試一試,驗證自己的猜想也就會水到渠成。操作之后我將請幼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說說是用什么辦法讓風車轉起來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引發幼兒關注用空氣流動產生風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鼓勵幼兒選擇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紙杯,在水中以振動的方式,使空氣從小孔中擠壓出來產生風,帶動紙杯頂上的風車轉動,從而進一步鞏固獲得的知識經驗。本環節是難點,注重師幼互動,預計時間為12分鐘。
第四環節:引發新的探究點,延伸探究
活動的最后,讓幼兒自由地圍在我的身邊,拋出問題:剛才你們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試過了嗎?有什么感覺?那杯子的大小和風車轉得快慢有沒有關系呢?我們下次再試試吧。我預計這個環節時間為5分鐘。
《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滬科版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物理八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壓強的概念、壓強的公式和單位、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律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的公式之后,學習的又一壓強方面的知識。這節課主要講的是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教材通過事例、實驗引入課題,教材的編排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重視定性分析和實際應用,強調實驗探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實驗說明了什么,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學好本節課,對學生理解大氣壓的成因、大小及其應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進一步認識“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科學研究方法具有指導意義。本節課的內容本人覺得安排二個課時,當然實際操作時不能被課時所左右,應以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教學目標:
根據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的編排特點,結合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擬定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1)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能說出幾個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3)知道大氣壓強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大氣壓強的大小可以用氣壓計來測量 。
(4)知道沸點隨氣壓減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
2、能力目標
(1)進一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夠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相結合。
(3)培養物理科學實驗探究研究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學會與人合作,共同學習。
(2)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物理學習,對這門學科有了簡單的了解,物理觀察、實驗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親身體驗到了物理知識與人們生活、生產的密切聯系,對物理有了一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希望教師能滿足他們對新知識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師的引導下獲得鍛煉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更希望品嘗到成功學習的快樂。教學中應注意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的同時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勇氣,教會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探究式學習的主角。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選擇生動、趣味性強、直觀的實驗,不但有力地說明大氣壓的存在,降低教學難度,同時還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
2、觀察托里拆利實驗,說明原理和變化
3、大氣壓的變化的理解和應用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說學法
當今信息時代,實施素質教育,施行新課程改革,改變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所面臨的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應引導好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帶著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探究活動,聯系實際,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八年級學生有學好物理的望,但顯得比較吃力,本人結合學生實際,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學習:
1、課先預習為學習新知識作好充分的準備。
2、學會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
3、結合自己的觀點學會提出問題。
4、通過動手實驗,檢驗問題。
5、通過多練,鞏固知識、解決問題。
6、交流與合作,共享成果。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根據本單元特點,本節課可采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的方法。
1、小組合作:全班可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好的學生與需要幫助的學生搭配組合,互幫互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2、自主學習:課前布置好習任務,提出思考問題,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如實驗設想、相關網站等,讓學生懷有極大的興趣嘗試解決問題。同時更進一步激發他們探求下一個答案的樂趣,提高解題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3、實踐探究:由各個學習小組展示各自準備的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或事例,教師通過演示或利用網頁動畫課件設置懸念,用虛擬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判斷真假。在后面“大氣壓強有多大”的學習中,主要由教師通過實驗演示結合課件講解分析,對教材的重點難點逐個突破。最后出示相關問題進一步拓展研究,達到鞏固深化學習的目的。主要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復習引入-問題-猜想-分析討論-結論-驗證-理解、應用-延展擴寬-新的問題
六、主要教學程序設計:
(一)復習提問:
1、如圖(多媒體展示)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是否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強?(受)
2、液體內部向什么方向有壓強?(各個方向)
3、液體內部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液體受重力,具有流動性)
(二)引入新課:
問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層所包圍,即大氣層,也有流動性,地球上的物體(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那么大氣對浸它里面的物體是否有壓強呢?說說你的猜想并用你日常所見一些現象來支持你的猜想。
引導學生根據日常所見一些現象來支持他的猜想。
如:(1)把一個小小的塑料掛衣鉤緊貼在很平的墻上,就能用它掛衣服而掛衣鉤卻不掉下來(2)只有一個小孔時,飲料罐里的飲料不易倒出(3)吸飲料時,飲料罐紙盒會變扁
(三)新課教學:
1、大氣壓強:
通過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從以上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生活在其中的大氣對我們應該是有壓強的。
但是,靠討論出的結論是否完全正確呢?所以我們還得從科學實驗探究中驗證是否有大氣壓強。科學實驗探究:請用給出的儀器,設計一~二個驗證是否有大氣壓強的實驗,并解釋現象:
實驗1、拉開“皮碗”,用力擠出皮碗中的空氣,兩個皮碗還容易拉開嗎?
實驗2、“覆杯”實驗,在杯中裝滿水,蓋上硬紙片,倒置過來,水是否會流出來?
實驗3、馬德堡半球實驗---它第一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得出結論:由以上的眾多實驗證明,我們生活在其中的大氣對我們確確實實有壓強。
那么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釋原因: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地球周圍被厚厚的氣體包圍著。地球周圍被厚厚的氣體包圍著,這厚厚的氣體人們通常稱之為大氣層。大氣層的厚度大約有幾百千米,主要由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組成。其中,大部分氣體分布在距離地球表面幾十千米厚度的范圍內。
交流與討論:空氣有質量嗎?我們在上一章里已經知道空氣的密度是1.29kg/m3 ,可見空氣是有質量的,空氣體積很大時,其質量也是相當大的。同學們試計算充滿我們這間教室的空氣的質量有多大。
計算: v=10m×6m×4m=240m3
∵ρ=m/v
∴m=ρv =1.29 kg /m3 × 240 m3 = 309.6 kg
得到原因:我們周圍的大氣既有質量,同時又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動性。
2、大氣壓強的測量:
(1)托里拆利實驗
根據馬德堡半球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還表明大氣壓強是很大的。那么大氣壓強有多大呢?
我們先看看,歷史上人們是怎樣測量大氣壓強的?1644年,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及其同伴通過實驗第一次測出了大氣壓強的大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托里拆利是怎樣測出大氣壓強的?
①介紹托里拆利實驗裝置
②演示:托里拆利實驗(課件演示)
③分析:玻璃管內水銀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銀面受到大氣壓強,正是大氣壓強支持著管內760mm高的水銀柱,就是大氣壓強跟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p=ρgh=13.6×103kg/m3×10N/kg×0.76m=1.013×105Pa
④思考:
玻璃管的上方不是真空會怎樣?
玻璃管傾斜一定的角度管內外水銀柱的高度差如何變?
玻璃管的粗細會影響水銀柱的高度差嗎?
玻璃管的頂端破裂了水銀柱的高度差如何變?
水能代替水銀做實驗嗎?若能,水柱有多高?
⑤應用:人的頭頂面積約為0.02m2,請計算大氣壓對頭頂的壓力為多少?
(2)測量大氣壓強的工具:
①水銀氣壓計: 優點:精確 缺點:不方便攜帶
②金屬盒氣壓計:優點:使用方便 缺點:不精確
3、大氣壓強的變化:
(1)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氣壓強不斷減小。
海拔3000M以內,每上升10M,大氣壓強減小100Pa。
(2)1個標準大氣壓= 760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
4、大氣壓強與液體沸點的關系:
(1)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
(2)應用:高壓鍋。
5、思考:
(1)、本節后,你對馬德堡半球實驗,有什么新的推論?
(2)、抽水機是靠大氣壓把水壓上去的,抽水機能否一次把水從地面抽到高樓大廈的樓頂?
(四)、歸納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所學的內容(結合板書用多媒體給出)
1、體驗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2、討論了大氣壓強的特點
3、探究了大氣壓強的測定
4、應用了大氣壓強的知識
(五)、布置作業:
1、復習課文,預習第四節——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課本第159頁,作業1、2、3。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體現所講知識的順序性、條理性,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所知識。本人采用如下板書設計:
第三節 空氣的力量
1、 大氣壓強:
①生活現象:紙片托水、可樂罐變形、掛鉤吸墻上。
②驗證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③產生原因:氣體受重力,具有流動性。
④解釋現象:鋼筆吸墨水、抽水機抽水。
2、 大氣壓強的測量:
①測定實驗:托里拆利實驗
實驗注意事項:
②大氣壓值:1.013×105Pa
③測量工具:金屬盒氣壓計、水銀氣壓計。
3、 大氣壓強的變化:
①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氣壓強不斷減小。
②標準大氣壓:1.013×105Pa
或760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
4、 大氣壓強與液體沸點的關系:
①大氣壓強越大,液體沸點越高。
②應用:高壓鍋。
【《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相關文章:
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01-17
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15篇)01-17
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15篇01-17
《夢想的力量》課件設計05-03
《認識空氣》教學反思范文12-23
《空氣占據空間嗎》教案課件設計05-13
《我為你驕傲》教學設計模板(通用6篇)12-18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12-23
巴金《鳥的天堂》教學設計模板(通用7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