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并序》 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歸去來兮辭并序》 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歸去來兮辭并序》 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清文脈,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發的真摯情感。
2、通過陶淵明的歸隱行為,初探陶淵明的歸隱情結。
【教學重點】
理清文脈,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發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陶淵明的歸隱行為,初探陶淵明的歸隱情結。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鑒法、討論法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歸”字導入課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詩經·采薇》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唐·王維《渭川田家》
找出上面幾句詩中共同使用的字“歸”,分析“歸”的內涵。
歸,女子出嫁。字形采用“止”和“帚”作邊旁。帚,掃除也,婦所職也。古風,男主外,女主內,故帚(掃除)乃婦之所職也。 ——《說文解字》
二、經緯之歸:尋歸隱脈絡
圍繞“歸”字,梳理文章脈絡。
教師范讀文章。
明確:歸因——歸樂——歸旨(三歸)
三、曠真之歸:悟歸隱真情
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蕭統《陶淵明集序》
(一)覓三因。
引導學生從小序中尋找作者歸隱的原因。
明確:至性自然、違己交病、程氏妹喪。
。ǘ┪鋈龢。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歸隱后的生活樂趣?
明確:居室之樂、庭園之樂、戶外之樂
2、作者通過那些主要手法表達了歸隱后的生活樂趣?
引導學生重點鑒賞文中的動作描寫、景物描寫和精于用字等方面的手法,體會作者歸隱后的情懷和品格。
。ㄈ┧既龁枺
引導學生思考最后一段作者連續發出三個問“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對表現文章主旨的作用。
四、詩賦之歸:探歸隱情結
陶淵明最終放棄了官場,回歸了田園,可是根據陶淵明自己曾經寫的詩,他年輕的時候也有一顆展翅高飛,建功立業的宏大之心,你怎么理解他最后對官場的放棄?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雜詩(其五)》
田園生活在陶淵明的筆下是美好的,可是真實的田園生活果真如此嗎?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乞食》
既然田園生活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作者為什么還要義無反顧歸隱田園?你們怎么看待他的歸隱行為?
教師總結:隱逸,在古代,更多的是一種手段,以這種手段求名求利,甚至最后來了個邏輯上的自相矛盾:因為他不愿為官而隱居,所以他德行高尚;因為他有了這樣高尚的德行,所以他應該為官,甚至為大官。這就是所謂的“終南捷徑”。所以,在中國,歷代都有隱士,同時,歷代朝廷又都去山中征招隱士,他們共同上演這樣一出文化喜劇。
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我們來認識陶淵明及其行為的、意義。與眾不同的是,在他那里,隱居不是一種手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喜歡這種生活方式,隱居本身即是最后之目的。雖然后世人都把陶淵明看作隱士,鐘嶸稱他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但他自己卻沒有把自己當作隱士,他只是在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而已。他從官場上“歸去來兮”,是歸來了,回到自己的老家宅院,他不是在尋找一種姿態,更不是尋找一種手段,而是在回歸一種生活,回歸自己喜歡的那種生活方式。正如梁啟超對他的評價“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微笑”。
《歸去來兮辭并序》 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歸去來兮辭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5第二單元。本單元主要學習古代抒情散文。鑒賞抒情散文是一個用心靈去探尋美的歷程,需要用心靈去貼近它,去感受它藝術境界的美妙。陶淵明是“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著古代知識分子追求個性價值的信念,激蕩著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內涵。他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信條的最徹底的實踐者,是文人高潔品行的萬世楷模!稓w去來兮辭》是陶淵明的傳世名篇:文章表達了作者辭官歸田的強烈愿望和歸途上的.心情,敘寫了田園生活風貌,以及回歸田園后的生活樂趣。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對這篇作品評價甚高:“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讀其文,我們若穿越其田園詩清新、淳樸的狹巷,撲面而來的則是一縷中國古代圣潔、飄逸、浪漫、悠游的隱士遺風。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初中階段及高中語文前四模塊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文言修養。因而摒棄字字落實、句句疏通、講求語法的傳統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問題,注重由語言之路徑、入文學之堂奧。
多數學生喜歡陶淵明,如果誘導得當學生是會積極參與的。以前也學過許多陶淵明的詩文,對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握他詩文的平淡自然的藝術特點。而對于他在文中所表露出來的潔身自好、孤芳自賞、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則讓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把握即可。但對陶淵明歸隱的看法則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這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既要學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學會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三、設計思想
關于文言文閱讀的教學,高中新課標有這樣的要求: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基于此,我確定了預習在這篇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語文新課標又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彼裕疚慕虒W擬將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挖掘,也改變文言文傳統教學中人文性缺失的事實。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賞析《歸去來兮辭》的藝術特色。
2、探討作家作品和時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了解鑒賞古代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提高鑒賞其藝術特色的能力。
2、通過“陶淵明歸隱”這一問題的探究,培養學生綜合閱讀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作者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辭官歸田,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習慣,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揣摩古代抒情散文的藝術特色。
難點:《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的歸隱的看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預習階段(明確任務):
1.個性閱讀:閱讀課文,自主解決文言字詞的難關,通過查找字典和根據課文的注釋來進行翻譯全文。解決以下問題:
。1)了解作家、作品
。2)熟讀成誦(早讀課落實)
。3)掌握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4)在以前所學過的陶淵明詩文的基礎上,如《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進一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露出來的潔身自好、孤芳自賞、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
2.課堂分組探究:根據學生自身對課文內容的了解以及自身的興趣,把學生分為三個小組,由學生和教師一起討論確定深入探究的課題重點:
。1)文章的抒情手法
。2)文章的平淡自然中見工致的語言風格
。3)對陶淵明歸隱的看法
3、明確探究課題成果的展示方式:小論文、課件展示、專題講座等。
新課導入:
大家很熟悉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吧,屈原面對楚國的政治腐敗和自己的政治失敗,選擇的是寧死不屈,以自投汨羅江來表達對當權奸臣的不同流合污、對社會現實的的抗爭以及對楚王的忠貞。今天我們要面對的是另外一位同樣偉大的詩人,這位詩人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我們曾經學過他的文章,他生長于不安的兩晉時期,同樣面對社會的黑暗和自己仕途的不得意,他又選擇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呢?(學生都能明確回答)對這兩位偉大詩人面對同樣的困境而作出的不同的人生選擇,我們更欣賞哪種選擇呢?也許大家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暫且不加以展開討論。有一句話說的好:詩言志。詩文要表達而且能表達作者的志向和追求,屈原通過他的《離騷》和其他詩表達了他的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陶淵明也同樣通過他的詩文表達了他的思想和人生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29歲入仕、41歲歸隱、63歲辭逝”的陶淵明的最真的自白《歸去來兮辭》,來分析陶淵明文章的藝術特色以及談談我們如何看待他的選擇?
【《歸去來兮辭并序》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賞析07-23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02-24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12-19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閱讀答案12-25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范文07-29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7篇06-08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4篇02-26
《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全詩賞析08-22
《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李賀古詩鑒賞10-30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古詩鑒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