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象和本文出現的成語。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容。
2、通過討論、交流,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練朗讀課文,并能準確地背誦、默寫全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特別是出自本文的幾個成語如:世外桃源、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怡然自樂、無人問津等,以及本文出現的幾個古今異義詞如:交通、妻子、絕境、鮮美、無論等。
【教學難點】:
1、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2、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并正確評價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安排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聽說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吧?我們只是大體知道那是形容美好的地方,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世外桃源”到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美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長久以來一直令我們向往?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晉代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來一一揭開這些謎題,并探尋一下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理想。
二、明確學習目標:
1、熟讀背誦、默寫全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感受桃花源的美境,
3、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第一步: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完成教學目標中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盡量讀出感情。)
2、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并結合注釋、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
3、讀給同桌聽或在小組內交流,互相指證。
4、隨機抽查學生朗讀,以檢查對目標的'完成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中的“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高山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標
從中獲得審美情趣,提高文學鑒賞水平。
教學重點
1、疏通課文,理清結構。
2、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和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
3、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再現桃源,理解陶淵明創作目的。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學生準備:
1、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2、根據注釋,試著翻譯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疏通課文,理清結構。
2、感受桃花源美好社會生活,討論陶淵明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桃林”圖片(播放PPT1—6),讓學生欣賞,問:大家有怎樣的感受?聯想到一個什么成語?(世外桃源)它有什么含義呢?投影明確: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不遭戰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出示課題目和作者。(播放PPT7)
二、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點擊“陶淵明”鏈接到PPT13);
2、寫作背景(點擊“桃花源記”鏈接到PPT14—15)。
三、明確本文的學習內容(播放PPT8)
共六方面:課文朗讀、字詞釋義、課文結構、思考討論、寫作特色、文言知識。
四、課文朗讀
點擊播放“課文朗讀”課件,學生跟讀,注意重點字詞的讀音,領會語氣節奏。
五、字詞釋義
點擊播放“字詞釋義”課件,結合學生課前預習,對各段中的重點字、詞、句進行解釋。(學生匯報)
六、課文結構
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結構。
課文以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開端)
第二部分(第2、3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發展)
第三部分(第4、5段):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結局和尾聲)。即: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七、思考討論
1、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曲折、隱蔽、幽深)
2、漁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見:環境優美寧靜;生活安樂幸福)
3、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地方?哪些語句寫出了桃花源人與世隔絕的久遠?
(所聞:厭惡戰爭、不滿外界生活與世隔絕)
4、在與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語句寫出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所歷:民風淳樸)
5、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可是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這些說明了什么?(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6、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是虛構的一個風景優美、民風淳樸、寧靜安樂的理想社會)
7、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么一個世外桃源呢?(聯系寫作背景理解)
8、我們今天應如何看待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討論歸納)
八、總結全文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照的美好社會,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九、布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翻譯全文。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歸納文章的寫作特色。
2、總結并積累本課的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課文的結構、主題等)
二、寫作特色(點擊“寫作特色”鏈接到PPT24)
(1、詳略得當;2、語言優美,通俗易懂;3、想象豐富,曲折回環;4、虛實結合)
三、文體知識(點擊“文體知識”鏈接到PPT25—31)
(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文言句式、精華集萃五方面舉例說明。)
四、課堂總結(播放PPT32)
這節課,我們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于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原來自認為遙不可及的愿望,經過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同學們,讓我們為建設自己心目中和諧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
五、課外拓展(播放PPT33)
想象訓練:(任選一題)
1、我來到桃花源;2、今日桃花源;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理想社會;
2、理解作者寄托的社會理想;
3、掌握出自本文的四個成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好的理想社會;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寄予的社會理想;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桃花源記,導入新課
課堂開始請同學們回憶上節課內容。具體導入語如下:
同學們,“桃花源”真的存在嗎?陶淵明虛構這樣一個故事,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怎樣的社會理想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讀課文,并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
1、描寫桃花林景色的句子;
2、描寫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句子;
4、描寫桃花源人衣著、勞動、精神狀態的句子;
5、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
(三)深入研讀,體悟情感。
上環節畫出句子后,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的人為什么會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當漁人說了外面的情況后,桃花源人為什么“皆嘆惋”,又為什么說“不足為外人道也”?課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小組內討論:文章的結尾寫道漁人復尋桃花源而不得,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后遂無問津者”,這樣的結尾說明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找出出自本文的四個成語,并寫出它們的意思;
2、熟練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略。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3-02
初中語文觀摩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9-14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08-04
桃花源記的教學反思01-01
《桃花源記》教學課件03-25
桃花源記教學課件03-24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2篇08-04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5篇)05-29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5篇03-06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反思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