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29 12:30:1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

  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學會用工具畫圓;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

  三、教學準備:

  紙、剪刀、圓規、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大屏幕展示高年級同學課間投籃比賽情境圖)

  2、師質疑:你們認為安排這樣的隊形公平嗎?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議?

  3、生自由回答,師相機點撥。

  4、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板書:圓的認識)

  (二)、恰當引導,自主學習

  1、師:你們認為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區別?

  2、(師板書:圓是一種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3、生齊讀三遍。理解意思。

  (三)、師生交流,感受新知

  1、找身邊的圓。

  2、師:(出示教具圓規)這是什么?它表面上有圓嗎?(生邊看邊答。)

  3、在你的紙上畫一圓。

  4、師抽生在黑板上畫圓。

  (1)沒成功:他為什么沒畫成功?(1是沒有固定好有針的那個腳;2是沒固定好圓規兩腳間的距離;3是可能不太好旋轉;4是黑板比較滑,不太好固定)

  5、師示范畫圓。

  師:剛才同學們總結得很好,看來,用一只手固定住圓規的針尖很關鍵。看老師畫。

  師:圓規固定不動的這個腳,也就是這個點,對畫圓至關重要!誰能給它起個名字?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點出你所畫圓的圓心,標上字母O。一個端點在圓心【板書: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上【板書:圓的曲線上、圓邊上、圓的邊緣上、圓的彎線上】

  師:我們把……統稱為圓上【板書:圓上】

  師:只能畫這一條嗎?生:還能再畫!

  師:再畫一條。還能再畫嗎?再畫一條。還能畫嗎?到底能畫多少條?

  師:所畫出來的表示圓規兩腳間距離的這幾條線段,一個端點都在哪?另一個端點呢?

  生:一個端點都在圓心,另一個端點都在圓上。

  師:我們給這樣的線段起個名字吧!

  師:【板書:半徑(r)】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你的圓上標上r。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半徑。(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上的線段就叫半徑。)

  師: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有多少條?長度怎樣?

  生:在一個圓里,半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師:既然半徑有無數條,那么在圍成圓的這條曲線上,像這樣的端點能找出多少個?

  生:能找出很多(無數)個。

  師:(在三個點的旁邊緊密地多點幾個點)這行嗎?

  師:正是這無數個點緊緊地手拉手,靠在一起,連接成一條完美的曲線,圍成了圓。

  師:請同學們拿出剪刀,剪下你所畫的圓。

  師:這是一個平展的圓,上面只有圓心和半徑,請大家像老師這樣把它對折,用食指觸摸折疊的地方,打開。多了什么?

  生:一條折痕。【痕跡、印子、折痕】

  師:我們把對折產生的這條線段、這條痕跡統稱為折痕。

  師:朝不同的方向再對折一次,用手觸摸折痕,打開,請同學們照這樣再做幾次。生:折圓

  師:原本平展的圓上,多了很多很多的折痕,在這些折痕里藏著許多許多關于圓的奧秘,同學們想發現吧?請同學們在4人小組里圍繞折痕,展開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由組長記下“我們的發現”。匯報發現的時候,由組長上來發言,組員可以補充。但每一組只能用一句話匯報一個自己認為最精彩的發現,別的組發表過的觀點,其他組便不再重復,開始討論。

  1、(小組合作,討論問題)

  2、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3、課堂小結:下面我們來整理一下我們的思路。今天,我們認識了圓。【板書:圓的認識】一開始,我們學習了畫圓,你覺得畫圓要注意什么?(定點、定長)圓是由無數個特定的點手拉手圍成的優美曲線。半徑和直徑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圓。半徑的兩個端點分別在哪?直徑呢?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有多少條,長度怎樣?直徑呢?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師:同學們在回過頭去,你現在知道為什么投籃比賽要站成圓形了嗎?誰來說說為什么?

  (四)、鞏固練習,問題解決

  1、判斷直徑、半徑

  2、[媒體]填一填:

  3、[媒體]再請你辯一辯:下面各句話對嗎?

  4、畫圓

  請你畫一個半徑為4厘米的圓

  畫的圓半徑為4厘米的同學,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簡單地說你是怎么確定半徑為4厘米的?

  師: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為什么?(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師:我已經發現,很多同學都笑了,這說明他心里有底了。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發揮想象,靈巧操作

  <1>、給你兩枚釘子和一條一定長度的繩子,你有辦法畫出圓來嗎?

  〈2〉、任意畫出一個圓,再標出圓心、半徑、直徑。(字母表示

  師:學完這節課,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嗎?圓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著同學們去研究和發現!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觀察、畫圓、測量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有關特點,知道什么是圓心、半徑和直徑,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

  2.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別,溝通它們的聯系,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二、教學線索

  (一)在活動中整體感知

  1.思考:如何從各種平面圖形中摸出圓?

  2.操作并體會:圓與其它圖形有怎樣的區別?在交流中整體感知圓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豐富感受

  1.交流:圓規的構造。

  2.操作:學生嘗試畫圓,交流中歸納用圓規畫圓的一般方法。

  3.體會(學生第二次畫圓):如果方法正確,為什么用圓規畫不出其它的曲線圖形?

  4.引導(教師示范畫圓):使學生將思維聚焦于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體會到圓規兩腳距離的恒等,恰是“圓之所以為圓”的內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構認識

  1.引導:引導學生將上述距離畫下來,由此揭示圓心及半徑,進而介紹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徑有多少條、長度怎樣,你是怎么發現的?

  3.概括:介紹古代數學家的相關發現,并與學生的發現作比較。

  4.類比:學生嘗試猜直徑,進而引導學生借助類比展開思考,發現直徑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5.溝通:圓的內部特征與外部形象之間具有怎樣的有機聯系?

  (四)在比較中深化認識

  1.比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中類似等長的“徑”各有多少條?圓的半徑又有多少條?

  2.溝通:這些正多邊形與圓這一曲線圖形之間又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

  (五)在練習中形成結構

  1.尋找:給定的圓中沒有標出圓心,半徑是多少厘米?

  2.想象:半徑不同,圓的大小會怎樣?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3.猜測:不用圓規,還可能怎樣畫出一個圓?在交流中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半徑、直徑之間關系的認識。

  4.溝通:用圓規如何畫出指定大小的圓?

  (六)在拓展中深化體驗

  1.滲透:在與直線圖形的對比中,揭示圓的旋轉不變性。

  2.介紹:呈現直線圖形旋轉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導學生感受圓與直線圖形的聯系,體會圓與旋轉的內在關聯,豐富對圓這一曲線圖形內在美感的認識。

  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56—58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探究圓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3、學會使用圓規,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4、在觀察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難

  教學重點:認識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明確圓心與圓的位置之間的關系,半徑與直徑、半徑與圓的.大小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圓片。

  學具準備:圓規、直尺、圓片。

  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激情導入

  同學們喜歡騎自行車嗎?(喜歡)那么你們一定知道自行車車輪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車輪要設計成圓形?(出示圖片)

  為什么車輪設計成圓呢?這里面有什么奧妙呢?學了今天的內容大家就會明白的。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實際例子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從思想上吸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活動。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聯系生活,理解概念

  (1)師:除了車輪是圓形的,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看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2)學生舉例。

  (3)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于圓的圖片:請大家看屏幕(課件演示)。

  (4)師:同學們我們不僅用圓來裝扮我們的生活,還將圓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圓的特征。

  1、折一折,認識圓心。

  (1)讓學生用老師準備好的圓形圖片,對折后打開,換個方向后再對折打開,看有幾條折痕,相交嗎?再折幾次,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點,這一點在圓的中心)

  (2)教師揭示:這一點我們把它叫做圓心,用字母“ο”表示。

  (3)課件演示后,學生自己在圓上標出圓心。

  2、連一連,認識半徑、直徑

  (1)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用字母“γ”表示。

  (2)課件演示。

  (3)讓學生找出定義中的關鍵詞

  (4)教師解釋圓上、圓內、圓外

  (5)學生在自己的圓里畫出一條半徑,并用字母標出。

  (6)想一想:同一個圓里能畫出多少條半徑?這些半徑的長度會有什么關系呢?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和實際測量認識到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7)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用字母“d”表示

  (8)課件演示

  (9)學生互相指一指直徑,并在自己的圓里畫出一條直徑。

  (10)想一想:同一個圓里有多少條直徑,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和實際測量認識到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1)剛才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以及半徑、直徑的特征,那么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之間會有什么關系呢?

  (2)學生自己先動手測量、比較,然后小組探討交流。

  (3)小組代表發言,小組一:我們通過測量發現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小組二:我們把直徑對折過去發現剛好是兩個半徑的長度,所以認為直徑是半徑的2倍。《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內容:《圓柱的體積》導學案《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把握教材特點優化課堂教學----談分數乘法的教學人教版數學六上教案百分數折扣復習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圓柱表面積教學案例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4)教師歸納小結: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以動手操作為主線,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分組交流,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開探究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新知,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感知的過程,是體驗的過程,是感悟的過程,學生在感知、體驗、感悟中發現新知,掌握新知。]

  (四)動手操作,掌握圓的畫法

  1、認識圓規,教師介紹圓規各部分的名稱。

  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圓

  3、學生用圓規畫圓,指名學生演示畫圓,并讓學生邊演示邊歸納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4、畫一個半徑是3厘米的圓,并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畫完后同桌互相檢驗。

  5、按要求畫圓,并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畫3個同心圓,3個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圓)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比較歸納: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設計意圖:老師先示范畫圓接著讓學生試著用圓規畫圓,畫圓之后,讓學生共同概括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提高。同時讓學生反復畫圓之后,結合畫圓的過程體會圓心和半徑的作用,便于學生深化對圓心和半徑的認識。]

  六、實踐應用,深化知識

  (1)、辨一辨。(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在括號里打“×”)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畫一個直徑為4厘米的圓,圓規的兩腳之間的距離應是4厘米。()

  3、半徑2厘米的圓比半徑1.5厘米的圓大。()

  4、圓的半徑是射線。()

  5、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2)、回放上課時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動畫,誰能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為什么車軸要裝在圓心上?

  (3)、下面投球比賽中,那種游戲方式最公平?

  隊列3

  隊列2

  隊列1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訓練,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親眼看見圓的知識的應用,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七、總結新知暢談收獲

  本節課你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師:其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象圓一樣蘊含著豐富的數學規律,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探索中來認識它,理解它,應用它。老師相信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經過自己的實踐,一定會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奧妙。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心0在同圓內:

  半徑rr=d/2或

  直徑dd=2r

  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4

  學習內容分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并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而且從空間觀念上來說,也進入了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和圓錐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者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低,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則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圓的基本特征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

  解決措施:通過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圓的基本特征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解決措施:通過展示學生用圓規畫出來的圓,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師生共同驗證,讓學生充分理解利用圓規畫圓的原理。教學設計思路

  一、導入新課

  事先畫好一個圓

  1、指著圖形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

  生:硬幣、光盤、圓桌、車輪??

  師:同學們,這樣說下去,你們覺得能說完嗎?生:說不完!師:是的,正所謂“圓無處不在”

  2、欣賞圓。師: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美麗的圓。師:同學們,這里的圓美嗎?生:很美

  師:的確,圓是一個很完美的平面圖形,它能夠把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對圓有哪些了解,它有什么用。你還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那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吧。板書:圓的認識

  二、突出主題,探究新知

  (一)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1、合作學習,并利用手中圓形卡片,通過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索、討論如下問題

  (1)什么叫直徑?什么叫半徑?滿足直徑、半徑的條件分別有哪些?

  (2)在同一個圓內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都相等嗎?

  (3)在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

  2、師生對對碰:說半徑對直徑,說直徑對半徑

  3、判斷直徑和半徑并說理由

  (二)嘗試畫圓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圓的這么多知識,你們想不想畫一個漂亮的圓?利用圓形物體畫圓,圓規畫圓。

  1、介紹用圓規畫圓并認識圓規

  2、根據要求學習用圓規畫圓

  (1)解釋畫圓的原理。

  (2)歸納方法:(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周

  (3)鞏固畫圓。畫同心圓,不同位置的圓

  三、應用特征,解決問題

  1、學校田徑運動會即將舉行,你有辦法幫學校在操場上畫出一個半徑為10米的圓嗎?

  2、數學史料再現

  師: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墨子,在一部著作中曾這樣的描述“圓、一中同長也”,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解釋這句話嗎?

  師:這個發現比西方國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聽了這個消息同學們覺非常的自豪和驕傲。那么我們就帶著驕傲和自豪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四、談收獲并質疑

  五、創新思維訓練游戲。

  教師:一個圓很美,大小不同的圓在一起組成美麗的圖案會更美更美。請大家設計由圓(或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并寫出創意,帶到學校與同學交流。

  依據的理論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基于這樣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1、有機整合教學資源,體現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圓的基本特征及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2、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完之后,我覺得學生能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合作探究學習,基本完成了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成功之處:

  一、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問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課的一開始,我準備了一個圓,問:這是什么圖形?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有生活中的圓為切入點導入,體驗數學源于生活。在探究半徑和直徑的特征及它們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自主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在同一個圓里,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怎樣?猜一猜半徑與直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在學生匯報后,教師問:你手中的圓直徑的長度是我的半徑的兩倍,對嗎?從而讓學生理解我們在講直徑與半徑的長度關系前必須要講“在同一個圓內”。在學生學習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后,教師設問:用這個物體畫一個圓是這樣的,假如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這些物體能做到嗎?引出畫圓工具圓規。在學生畫好后,由學生總結畫圓方法,水到渠成。通過這樣的不斷設問,在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學習,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們有效的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把質疑引導的教法和合作探索的學法為主。

  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將課本中圓的特征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于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出學生自主探

  究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看書自學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而在學生探究之前,出示探究要求,就打破了過去教師對學生學法的限定,解放了學生的思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特點自行決定。

  在突破難點這一個部分上,我采用的是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同完成任務,達到共同提高目的。在學生畫好后,展示同學們的作品,讓學生理解利用圓規畫圓是利用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也就是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原理畫圓的。

  在上完這節課后,我發現了自己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于課堂上動態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

  2、教師沒有示范畫圓。

  3、自己感覺并沒有能利用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進行授課,對于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畫圓的原理,教師還是放不開,自己講得地方太多,學生動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少了。

  總之,我們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多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要充分提供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真正經歷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已親身去感受數學,從而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我將不斷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觀察電腦畫面中哪些物體的面是我們學過的圖形。(電腦出示生活畫面。)學生觀察并指出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請學生說說圓與以上圖形有什么不同?(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圓是一種由曲線圍成的圖形。)你一定想進一步了解圓,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發現問題

  1、認識圓

  (1)你會用你帶來的物品畫圓嗎?動手畫圓,看誰的方法多?學生四人一組動手操作。集體交流。

  (2)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摸一摸圓的邊緣,是直的還是彎的?(彎曲的)教師說明: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學生再把圓對折、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這樣反復折幾次.教師提問:折過若干次后,你發現了什么?(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折痕)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折痕總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圓的中心一點)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教師板書:圓心。

  2、探索半徑和直徑

  (1)請同學們打開圓形紙片,除了圓心外,你還看到了什么?什么是直徑?什么是半徑?請同學們自學課本56頁,把你認為重要的概念劃一劃、讀一讀,并在圓形紙片上標出這個圓各部分名稱。

  (2)檢查自學情況。通過自學你認識了哪些新的概念?它們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3)請同學們動腦想一想、動手畫一畫、量一量。(電腦出示問題)

  在同一個圓里有多少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在同一個圓里有多少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研究結果。(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有無數條都相等,直徑有無數條都相等。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3、畫圓

  (1)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集體交流,總結方法。

  (2)學生練習用圓規畫半徑為3厘米的圓。

  (3)電腦出示同心圓,請學生觀察圓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圓的大小是由誰決定的?

  (4)出示不同位置的等圓,請同學觀察:圓心變了,圓的什么就改變了?圓的位置是由誰決定的?

  三、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a基本練習

  (1)判斷:

  ①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

  ②畫半徑為2厘米的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就是2厘米。()

  ③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2)選擇:

  ①在同一個圓內有()條直徑。

  a、2b、無數c、4d、10

  ②()確定圓的位置,()確定圓的大小。

  a、圓心b、半徑c、直徑

  b、提高練習找出圓心和直徑(p58的3題)

  c、拓展練習討論生活實際問題: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的?能不能做成其他形狀?為什么車軸要裝在圓心上?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15~118頁。

  目標預設

  知識技能在嘗試畫圓的過程中領悟畫圓的方法,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能結合自學、交流、探索等活動,準確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數學思考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把握圓的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交流能力。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逐步形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

  情感態度使學生初步體會圓的神奇及其所包蘊的美學價值。

  教學過程

  一、現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圓?通過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圓無所不在。

  2.結合波紋、向日葵等事物,進一步帶領學生領略圓的神奇,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層探究,體悟特征

  1.畫圓剪圓──首次感知。

  (1)學生嘗試畫圓。通過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圓規畫圓的方法,并將“畫指定半徑的圓”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圓。既幫助學生感知圓的特征,又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準備素材。

  2.認識概念──初嘗成功。

  結合學生的原有經驗和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為探究活動做好認知層面的鋪墊。

  1.開放探究──體驗特征。

  先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初步明確探究方向。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手中的圓片和教師提供的相關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圓的特征,并將研究過程中的發現記錄下來。教師以合作者、組織者的身份介入學生的研究活動。對有困難的研究小組提供支持。并收集學生中有價值的發現,以備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發現。

  將學生探索過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發現匯集成“我們的發現”,并引導全班學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構起對于圓的完整、系統的認識。

  二、實踐拓展,文化滲透

  1.基本練習。

  (1)判斷:圖中的哪一條線段是圓的半徑或直徑?(圖略)

  (2)口答:根據半徑求出直徑。根據直徑求出半徑。(題略)

  (說明:本項練習沒有單獨設置。而是結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環節,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鏈接。

  介紹我國數學史上關于圓的研究記載,比如“圓,一中同長也”(《墨經》)、“圓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周髀算經》),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此外,教師結合相應史料的介紹,比如“圓出于方,方出于矩”,將一些聯想題、開放題自然穿插其中,既滲透了數學歷史、文化,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

  3.解釋應用。

  引導學生運用圓的特征解釋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比如“水紋為什么是圓形的”,“盛開的向日葵為什么是圓形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圓的特征的認識。并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生活。

  4.圓與人文。

  借助多媒體,直觀地為學生展示圓在人類歷史、生活、文化、審美等各個層面的廣泛應用,比如“圓與橋梁設計”、“圓與中國剪紙”、“圓與中國結”、“圓與中外建筑”、“圓與著名標志設計”等,引導學生感受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聯,體會圓的美學與人文價值。

  教學反思

  數學也是一種文化,《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中明確指出:“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踐行并彰顯數學的文化本性,讓文化成為數學課堂的一種自然本色,我們著眼“過程”與“凝聚”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數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她的認識己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如今,與其說數學是一些結論的組合,毋寧說她更是一種過程,一種不斷經歷嘗試、反思、解釋、重構的再創造過程。因而對于圓的特征的認識,我并沒有沿襲傳統的小步子教學,即在亦步亦趨的“師生問答”中展開,而是將諸多細小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領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整堂課,“發現與分享”成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創造與分享的過程中得以自然建構與生成。

  2.承認“數學是一種過程”的同時,我們也應清晰地意識到,作為人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學,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后,“凝聚”并積淀下了一代代人創造和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展現數學所凝聚的這一切,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基于此,教學伊始,我們選擇從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引人,引發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探究結束,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關于圓的記載,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最后,我們更是借助“解釋自然的圓”和“欣賞人文的圓”等活動,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不斷積累感受、提升認識,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的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

【人教版圓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課件參考02-23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3-16

《認識面積》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通用15篇)03-04

《圓的認識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12-25

圓的認識說課稿11-01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03-09

圓的認識說課11-12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15篇)03-04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