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屈原》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屈原》教學設計 1
一、導入
民間端午節和屈原的聯系,引出人們對屈原的認識。(PPT1)
二、文學常識
1、總說:印象中的屈原(PPT2)。
2、偉大的詩人屈原(PPT5—6)。
。ň唧w上課內容可以酌情增減):屈原(約前339~約前278),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實中的忠奸、美丑、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于鄉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于表現力。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騷體詩:亦稱“楚辭體”,古代詩歌體裁之一。起于戰國時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所作的《離騷》為代表,到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蕭統的《文選》等作品中,就用“騷’來指稱具有楚辭特點的詩歌,后人便稱之為騷體詩。
特點:騷體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的基礎上又繼承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離騷》的內容與藝術成就:
《離騷》的前一部分追憶往事,偏重于敘寫現實;后兩部分探求未來,偏重于馳騁想象,最后回到現實,結束全篇。詩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并對楚國的失敗政治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離騷》既植根于現實,又富于幻想色彩。詩中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并采取鋪陳描敘的寫法,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詩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復雜的現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離騷》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杰作,為后來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3、解題。(PPT7—8)
三、預習檢測
1、字音字形。(PPT9)
2、詞語解釋。
皇:大。
覽:觀察。
揆:揣度。
道:通導,引導。
肇:開始。
名、字:用作動詞,起名字。
修:美好的。
扈:披。
淹:停留。
3、誦讀指導。(PPT10)
4、誦讀指導。(PPT10)
5、自譯詩歌。(PPT11—12)
炎帝啊,我是你的遠代子孫,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輝大名。歲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從天上翩然降臨。
尊敬的先父啊,仔細揣度我剛剛下凡的`時辰和啼聲,通過占卜賜給了我相應的美名。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
上天既賦予我這么多內在的美質啊,又加之以這美好的才能。我披著噴吐幽香的江離和白芷啊,又聯綴起秋蘭把它作為自己的佩巾。
光陰像流水一樣迅疾,我好像趕不上啊,唯恐年歲不等待我。清晨,我浴著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蘭,傍晚,我背著夕陽在洲畔采摘宿莽來潤德潤身。
太陽與月亮快速運轉,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依次更替,永無止境。只看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
為什么,為什么你不任用風華正茂的賢者,廢棄污七八糟的小人?為什么,為什么你不改變已經過時的法度?
駕著龍馬,飛快地向前猛奔!來!我給你充當向導。沿著康莊大道走向幸福與光明。
四、文本研習(PPT13—14)
1、作者在《離騷》的開篇突出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賜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質和才能,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養。主要表達作者出身高貴,與楚王是同根,楚國是我的祖國,愛國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潔,同時也是與現實的抗爭,有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意思。
2、詩歌的后半部分詩人一再擔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擔心什么?
最擔心的是時光如流水,而沒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獻給祖國。另一方面詩人更是充滿憂慮,怕國君昏聵誤國,保守落后,政治混亂。
3、詩人高唱“來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現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梢钥闯鏊麍孕耪胬,崇尚高尚的人格,有著獨立的人格。
4、你從詩中讀出詩人什么形象?
純潔高大、一身正氣;忠君愛國、憂國憂民。
五、問題探討(PPT16)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情感的?有人說他這是一種“宗國”思想,你同意嗎?
觀點一:同意。屈原的愛國思想其實是一種“愛君”思想。戰國后期的“合縱”“連橫”之爭,是中國內部的矛盾斗爭,因為它們都是周王朝的諸侯國,隨著諸侯國勢力的強大,他們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聯齊抗秦的“合縱”策略,一是為保衛楚的獨立,二是進而實現楚“王”天下的企圖,這只能說是為爭奪全中國領導權而進行的內部斗爭,并非是抵御外國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說的“帝高陽之苗裔兮”就帶有明顯的血統夸耀。“來吾道夫先路”、“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則是一種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國觀念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對于屈原宗國觀念的盡忠報國,存君興國,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如:
故宅秭歸江,前人熊繹城。
眷言還此都,不比異姓卿。(宋王十朋《題屈原廟》)
屈原的種種努力,客觀地說,這的是楚王的統治,我們不必人為地拔高理解他。
觀點二:不同意否認屈原的愛國意識。上種觀點是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們現在之于屈原的時代,相距上千年,我們不能苛求那個時代的屈原像我們今天這樣考慮問題。施行政策,具有和我們一樣的思維、觀點以及胸懷世界的氣度,那個時代的屈原,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生活,憂心如焚,奔走呼號,這不就是愛國的表現還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國就是他的祖國,楚國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們能非議他的愛國精神嗎?
六、詩歌藝術品味(PPT17)
1、比喻形象,想象瑰麗,富有浪漫色彩。
課文大量運用比喻,如用“江離”、“秋蘭”來比喻自己博采眾長。“朝搴陂之木蘭兮,紉秋蘭以為佩”比喻堅忍不拔的政治理想。運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君主,不僅使作品含蓄,富于韻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
2、語言精練華美,帶有濃郁的楚國地方色彩。
詩中豐富的聯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絢麗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語氣詞的運用巧妙靈活,使詩歌帶上了濃郁的楚國地方特色。
七、課文小結(PPT17)
《離騷》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詩歌杰作,作品表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宏大的藝術空間和開闊的畫面,塑造了詩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潔的人格、強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馳騁于仙界。柳宗元為驚嘆地說:“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仿佛其!北扰d的手法滲透到整個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顯了出來,春蘭秋菊,飄風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馬遷稱其:“其文約,其辭微”“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美名:肇錫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
美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美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美政: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八、作業:(PPT18)
1、背誦這首詩。
2、以《<離騷>中的屈原》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屈原》教學設計 2
教學目的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學習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掌握本課的文言常用實詞;熟記通假字“離”、“反”、“濯”、“見”、“指”、“絀”、“質”、“被”,正確理解古今異義的詞,復習鞏固判斷句與被動句。
4、理解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
教學設想
1、利用“預習提示”設計導讀題,引導學生圈點勾劃,提要勾玄,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運用“相關聯系,想似比較”的方法,分析本文記敘、議論相結合的寫作特色,體會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教
四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借助“預習提示”,圈點勾劃,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妒酚洝肥俏覈谝徊坑泜黧w的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體裁。列傳用以記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跡。司馬遷大約因為屈原、賈誼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遭受貶謫,賈誼寫的《吊屈原賦》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將屈原、賈誼合寫一傳。秦朝以前的古書都沒有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跡,《史記》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跡最早、最完整的文獻。
作者司馬遷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樣,他遭遇不平,滿腔悲憤,因而在記傳中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夾敘夾議的獨特風格。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仔細體會。
二、課內預習課文。
要求:
1、借助工具書,對照注釋,疏通課文;
2、利用“預習提示”習問練讀,感知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①課文主要記敘了屈原的哪些事跡?
、谌c出概括屈原悲慘遭遇的五個詞。
③在課文中劃出概述屈原杰出才能和最能表現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詞語。
、芙o課文分段,編寫各段提綱。
按:①③兩題以后結合研讀課文討論。
三、討論②④兩題,分段。
四、布置作業。
1、給黑體的字注音。
2、完成“思考和練習”二、三。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二、研習新課。
1、課文第一部分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第一段首先簡介屈原的姓名、官職和杰出才能,說明“王甚任之”。王怎樣“甚任”之?為什么“甚任之”?
明確:
王甚任之:“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左徒:楚官名。相當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國王左右參預政事,起草詔令,是相當重要的職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兒子,受封于屈,因為屈為氏,是楚國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來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明、嫻,形容詞用作動詞,這兩句狀語后置。)
2、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原?
明確: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讒之”,根子在于“爭寵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一句有兩種理解。《教學參考書》的譯文是:“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改動,屈平不贊同”。與課文注釋相左。依教材對“奪”、“與”的注釋,應譯作:“上官大夫看見了想搶過去(看),屈原不給。”
“因讒之曰:‘……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資料認為“曰”、“以為”重復,疑有衍文,此說似不妥。如重新標點,作“……平伐其功,曰:‘(王)以為非我莫能為也!崩斫,文辭便可貫通。聯系上下文,可補出“以為”前省略的主詞。
3、屈原為什么作《離騷》?
明確: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憂愁的具體內容是“疾王聽之不聰也,讒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這四個主謂短語都是“疾”的賓語。
4、第3小段包括幾層?作者是怎樣對《離騷》進行記敘和議論的?
明確兩層:
第一層從本段開頭至“蓋自怨生也”、第一句記敘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下幾句就“憂”“怨”展開議論,分析產生憂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對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層第一、二句“上稱帝嚳……靡不畢見”記敘(概述)《離騷》的主要內容,以下幾句就其文、辭、志、行進行評論,評介其藝術成就,贊揚屈原的“泥而不滓”“與日月爭光”的高貴品質。
一、才能杰出,蒙讒見疏。
1、甚任之。
2、怒而疏。
3、作《離騷》。
二、詞句提示點拔。
、佟胺蛱煺,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边@是兩個并列的判斷句。古人認為上天是人類的起源,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動句。
③“讒人間之”:間,離間。之:代詞,他們,指屈平與其君。
、堋懊鞯赖轮畯V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明,闡明!暗赖轮畯V崇、治亂之條貫”是“明”的賓詞。靡:無。見:現。
三、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練習口頭翻譯。
四、布置作業。
完成“思考和練習”五。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課文第一部分已經告訴我們,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這樣一個才能杰出、品質高尚的人,卻蒙讒見疏,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課文第二部分記敘了“屈平既絀”以后楚國的命運和他的政治遭遇,具體而深刻地表現了屈原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下面我們研讀這部分內容。
二、自讀課文第4—7自然段,討論:
1、第4—7自然段記敘了哪些事實?
概括并板書:
、偈茯_絕齊。
②兵敗丹淅。
、鬯{田退兵。
、軓歪審垉x。
、葜T侯擊楚。
、薷扒厣硭馈
2、作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
提示:這些事發生在“屈平既絀”以后,說明罷黜屈平是錯誤的。懷王復釋張儀、赴秦身死,都與未聽屈原的勸諫有關。
三、研讀課文中第8—10自然段:
1、在課文中劃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內容的句子。
明確:“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
2、國家危難之際,屈原的態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現了什么精神?
明確:
態度:嫉之。
信念: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存君興國。
精神: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
3、這一部分作者議論的觀點是什么?對表現屈原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以結語式的方式,指出楚國的危難在于“懷王之終不悟”,“此不知人之禍也”。通過議論,突出了屈原在楚國興盛衰亡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4、“頃襄王怒而遷之”說明了什么?
提示:頃襄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已見糊涂,“怒而遷”屈原,更見其昏憒。
四、詞語提示點拔:
1、“齊與楚從親”:從:同“縱”,合縱。親:親善。
2、“雙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又因厚幣”后省略動詞“賂”!岸焙笫÷灾髡Z(靳尚)。“于……鄭袖”:在鄭袖面前,狀語后置。
3、“秦,虎狼之國”:虎狼,像虎狼一樣,名詞作狀語。
4、“奈何絕秦歡”:歡:友好。
5、“亡走趙,趙不內”:亡:逃亡。走:跑,現代的“跑”古代稱“走”;現代的“走”古代稱“行”。內:同“納”,接納,收留。
6、“復之秦”:之:動詞,到。
7、“雖流放,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戀。顧:念。眷顧:眷念。系心:掛念。反:同“返”。冀幸:僥幸希望。“一悟”的“一”:副詞,一旦,一經。“一改”的“一”:副詞,都,全部。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國,惦記著懷王,不忘要回(朝廷中)來,盼望懷王一旦醒悟,風氣全都改變。
8、“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他保全君王振興國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變過來。
9、“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無:無論。自為、自佐:既為自,佐自,賓語前置。
五、布置作業:
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屈原》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認識課后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關鍵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并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感受愛國詩人屈原的偉精神,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這些習俗是怎么來的呢?
2、出示課題。
3、交流收集的有關屈原的資料。
二、初步感知課文,自學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畫出文中的.生字,自學生字詞。
3、說說自己對屈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三、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重點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及對屈原的了解。
四、自學課文內容。
1、讀課題說說從課題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屈原的。
2、從哪些地方表現了屈原的愛國?在書上圈圈畫畫,并標上序號。
3、課文哪一小節重點寫了屈原是一個詩人?他的詩有哪些特點?把他的詩句畫下來,理解這些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記號。(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然后交流學習情況。)
五、討論。
1、屈原具有哪些品質?
2、說說課文為什么要寫人們對屈原的紀念?全班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點撥,總結。
六、寫碑文,表真情。
假如班上要舉行一次屈原紀念碑碑文征集活動,你怎樣寫?
1、學生準備。
2、交流碑文。
3、評選最佳碑文。
七、談感受,說體會。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感受和體會,可從各個方面說。
八、布置作業。
寫出文中屈原的詩的意思。
《屈原》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態度: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成果,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我國古代思想家不畏艱辛、追求真理的故事,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品質和刻苦鉆研、勇于創造的精神。
能力:通過了解愛國詩人屈原,暢談體會和感想,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知識:知道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了解他熊熊的愛國之志,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做出的貢獻及其在國內外享有的聲譽。
養成教育訓練點:
1、培養學生積極發言、認真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屈原不屈的意志,壯懷激烈的氣節和風骨,強烈的愛憎和戰斗的'革命風格。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
2、學生課前預習:
課前搜集有關屈原的相關圖片以及文字資料;整理屈原的有關愛國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談話引入課題
1、你能說一句你印象較深的孔子的名言嗎?
2、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有些地方還要舉行劃龍舟比賽。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二、揭題并板書
愛國詩人——屈原。
三、學習新課
(一)指導學生自讀課本第55頁,并將自己感受較深的地方勾畫出來。
。ǘ┤嘟涣。
這個環節要讓學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和代表作品。
1、指名交流自學結果。
2、補充交流課前搜集屈原相關資料。
3、教師結合學生交流情況作相應的補充。
。1)他創作了《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作品,以抒發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他對楚國和人民的熱愛,表達對腐朽的舊貴族的憤怒。
。2)屈原不僅是一位很有抱負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吸收民間的文學形式,采用方言音韻,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創造了一種新詩歌體裁,即楚辭體,代表作《離騷》。
其中,可以講解有關屈原的故事,也可以利用《離騷》中的部分詩句,突出說明屈原對楚國人民的深沉熱愛和對真理的執著追求。
。ㄈ┯懻。
1、屈原具有哪些品質?
2、說說人們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全班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點撥,總結。
(四)寫碑文,表真情。
假如班上要舉行一次屈原紀念碑碑文征集活動,你怎樣寫?
1、學生準備。
2、交流碑文。
3、評選最佳碑文。
四、談感受,說體會
說說學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感受和體會?可從各個方面說。
《屈原》教學設計 5
學習目標
1、了解《史記》和相關知識,把握史傳類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
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知識,重點是“伐"“見”等實詞和被動句。
3、理解屈原的偉大人格和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
4、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并運用“傳”“評”結合的方式凸顯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寫作方法。
重點:
積累重要的文言文詞句知識。
難點:
學習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學習過程
一、預習新課
本文將屈原的生平事跡放在楚國日趨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現,既有對史實的粗筆勾勒,又有對細節的工筆描繪,揭示了屈原個人的身世沉浮與國家生死存亡的內在聯系,充分彰顯了屈原的人格風采。
二、導學基礎知識
。ㄒ唬⿲懽鞅尘埃
本文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第一篇為屈原立傳的史傳名篇。屈原、賈誼都懷才不遇,而且賈誼又寫過《吊屈原賦》,所以司馬遷將二人合起來立傳。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彼抉R遷同屈原一樣,品格高潔,才華橫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千古忠賢,途竟一轍,所以作者在《屈原列傳》中著重指明“屈平之作《高騷》,蓋自怨生也”,以自況《史記》之成,是基于垢辱。
。ǘ┳髡吆喗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三、總體感知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寫屈原有見“任”到見“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第二部分(第4-9段):寫屈原被罷免官職后,懷王三次被騙。
第三部分(第10-12段):屈原自沉汨羅江及屈原死后的影響。
四、導讀理解
1.第1段主要介紹了屈原哪幾個方面的才能?聯系全文,分析作者為什么把屈原得志時的情況寫得如此簡略。
此段主要介紹了屈原的文化素養、政治才干、外交能力這三個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把屈原得志時的情況寫得如此簡略,是因為作者為屈原寫傳的重點是要表現其失意后的忠君愛國之情和發憤著書之況。
2.課文在敘述屈原遭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又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離騷》,又是怎樣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合起來寫的?
文章從《離騷》的創作原因和對《離騷》的評價兩個方面來介紹《離騷》。文章在分析《離騷》創作的原因時,說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表現了屈原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在評價《離騷》時,作者把《離騷》的語言風格同屈原的人格相結合進行評價,從而揭示出屈原“泥而不滓”的高貴品德。如評價《離騷》文辭“約”“微”時,說屈原“志潔”“行廉”。屈原“志潔”,因此他多用香草美人來做比喻等,無不在表現屈原偉大崇高的人格。
3.本文明明是為屈原立傳,為什么還要用相當長的篇幅記敘楚國的命運?
文章用相當長的篇幅記敘楚國的命運,這些穿插在人物傳記中的史實,都是在屈原“既絀”以后出現的,這就說明屈原的去留,關系著楚國的命運。同時,作者也意在通過記敘這些史實揭示楚王父子的昏聵無能以及當朝重臣的貪婪鄙陋,這些昏聵無能和貪婪鄙陋之人勢必會讓像屈原這樣端方正直的人不被容于朝廷,最后導致屈原自投汨羅江的悲劇發生。
4.司馬遷為什么要寫漁父與屈原的對話,他想要表達什么?
司馬遷想要讀者體會屈原憤世嫉俗的心情和對待人生的態度以及自己的那種憤慨、惋惜之情。漁父和屈原的對話體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漁父認為對人生、對世事都不要太認真、太執著,最好是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即文中所謂的隨流揚波、與世推移,至于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則是大可不必。屈原反對這種人生哲學,認為絕對不能隨波逐流,絕對不能同流合污,寧可葬身魚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潔行廉的人格。司馬遷把漁父和屈原的觀點兩相比照,表達了對屈原人格的贊揚和景仰,也表露出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
5.屈原為何一定要選擇“自投汨羅江”?請結合課文內容分析其原因。
楚王的屢次疏遠及小人的奸詐是屈原“自投汨羅江”的客觀原因,他實在憂憤難解,所以“自投汨羅江”以求解脫。
此外,屈原“自投汨羅江”也有其主觀原因,屈原十分熱愛楚國,所以他不會像孔子那樣周游列國以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他留戀生命,但當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時,似乎只能用死亡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的強烈不滿。死亡是對無意義生命的強烈否定,是對無聊生存的冷漠與藐視,唯有“自投”才可以實現屈原對人生價值的肯定、對生存意義的高揚。
6.最后一段第一句話中的“志”指什么,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
“志”指屈原忠君愛國的思想,心系國家、希望國家繁榮富強的理想追求以及高潔不屈的品格。司馬遷“悲其志”,既是對屈原的人格和政治追求的肯定,也是對腐朽政治和黑暗社會的鞭笞。
7.屈原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詩人,而且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這已家喻戶曉,司馬遷又是怎樣展現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呢?
司馬遷在表現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時有兩個突出特點:
。1)把屈原的個人遭遇同整個楚國的命運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說明了屈原的遭遇與祖國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
。2)把屈原的“眷顧楚國”同“系心懷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他的“存君興國”的思想集中表現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文章開頭表現屈原才干時,就著重突出其治國之才。這樣介紹屈原,不僅可以使讀者了解屈原深厚的文化修養和他的攻治、外交才能,而且可以讓讀者看到他里里外外為國操勞的形象;同時也反映了他在楚國的重要地位和對祖國的杰出貢獻。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屈原不僅在祖國強大時熱愛祖國,而且在祖國處于“大困”時,仍然堅定不移地熱愛祖國;不僅在自己被“王甚任之”時熱愛祖國,而且在個人遭受屈辱時仍堅定不移地熱愛祖國。如當他“不復在位”時,聽說楚懷王放走了斯騙、坑害楚國的張儀,屈原勸懷王殺掉張儀。當懷王想要入秦赴會時,屈原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秦國是“虎狼之國”的本質,勸懷王“毋行”;直到懷王被秦國劫持,屈原仍不改初衷,誠擎地“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一心寄希望于懷王有朝一日能幡然醒悟,祖國有朝一日能面目一新。他的這種愛護懷王、振興祖國之心在《離騷》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屈原的愛國之心,不因楚國的治亂興衰而改變,更不隨個人的榮辱沉浮而動搖。他對待祖國確有一顆丹心、一片赤誠。
自我檢測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B.齊與楚從親
C.厚幣委質事楚D.其文約,其辭微
2.對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爭寵而心害其能害:傷害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B.舉類邇而見義遠類:事物
不獲世之滋垢獲:獲得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短:詆毀
頃襄王怒而遷之遷:放逐
D.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渾濁的樣子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祖:效法,繼承
3.請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佟肚袀鳌分,司馬遷認為屈原“能無怨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凇肚袀鳌分校抉R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贊美屈原的志向可與日月爭輝。
、邸肚袀鳌分校抉R遷評價屈原的文章,認為屈原的文章意旨博大、含意深遠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史書按體例可分為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等!蹲髠鳌肥俏覈谝徊烤幠牦w史書,《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B.三閭大夫是戰國時楚國特設的官職,是主持宗廟祭祀,兼管貴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閑差事。
C.“中述湯、武”一句中,“湯”指商湯,他滅夏建立商朝;武,指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他繼承其父遺志,聯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滅商,建立了周朝。
D.令尹,春秋戰國時楚國的最高官銜,其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總攬軍政大權于一身。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A項,“指”:同“旨”,意旨。B項,“從”:同“縱”,合縱,聯合抗秦。C項,“質”:同“贄”,見面禮。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A項,害:嫉妒。B項,獲:辱、被辱。D項,察察:潔凈的樣子。
3.答案: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谕拼酥疽;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燮浞Q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4.答案:A
解析:《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屈原》教學設計 6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能聯系已學知識,自主整理積累文言基礎知識,發現問題
能熟練掌握文言句式與詞語的活用、通假、多義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能結合屈原的生平與遭遇讀懂文意,并且能與準確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與內心情感中寄托的復雜感情
能辯證地評價屈原忠貞報國的志向與堅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聯系當今社會與個人實際,體會堅持理想追求與現實的差距。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理解并培養高尚的聯系與人生價值觀,培養勇于面對困境,百折不撓及珍愛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
【教學方法】
誦讀、啟發、品析、評論 、多媒體輔助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結合《離騷》的復習,了解屈原的生平與高尚的節操,進而了解司馬遷寫此傳的目的。
屈原傳是人物評傳,司馬遷寫屈原是抒憤:—個忠心耿耿的大賢,被讒而終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詩人的悲劇。是一個民族的悲劇…聯齊抗秦的主張,變法自強的主張,力保楚國無虞,進而可以統一天下,但這個主張損害了楚國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這樣的悲劇。
司馬遷作此傳,意在表明,小人讒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窮困,國家喪亡;提出尊賢重道,明察賢佞是國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堅持自己的操守、價值觀。
屈原以他的價值觀,超越了世俗功利價值尺度,獲得了永恒的意義。故曰:“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贝嬖诘囊饬x也是自我的人生意義,是在與世俗的、強權的、讒佞的對抗中呈現的。
屈原的自一殺是以生命的結束來拒絕非楚國文化的行為,同時也是使楚國臣君處在了非常尷尬的境地。這是一種悲劇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詞知識〖多媒體輔助〗
【通假字】
離通罹遭受;
反通返返回;
見通現顯現;
指通旨主旨;
濯通濁濁水;
絀通黜罷黜;
質通贄見面禮;
內通納接納;
被同披披散;
【古今異義】
明于信而見疑其文約,其辭微故死而不容泥而不滓者齊與楚從
楚誠能絕齊使使如秦受地興師伐秦而齊竟怒不救楚
與王圖議國事王甚任之屈平屬草稿未定爭一寵一而心害其能平伐其功屈平疾王聽之不聰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以一儀而當漢中地秦伏兵斷其后冀幸君之一悟然亡國破家相隨屬上官大夫短屈原新沐者必振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同形異義】
治亂悉發國中兵上官大夫與之同列又因厚幣用事者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形容枯槁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三、朗讀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與屈原的精神
〖學生朗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練習與實踐
1、鞏固梳理字詞知識
2、誦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課時學習的字詞
二、學生找出疑難語句,師生共同研討解決
三、重點語句翻譯訓練【多媒體輔助】
〖口述與書面練習結合〗
其稱文極小而其指極大
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委質事秦。
而設詭辯于懷王之一寵一姬鄭袖。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用,舉賢以自佐。
懷王因為不知忠臣的區分,所以在內受鄭袖的迷惑,在外受張儀的欺騙。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人笑。
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數十年。
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
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四、練習與實踐
口頭翻譯最后三段,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第三課時
一、口頭復述最后三段內容
二、理請全文脈絡,品味司馬遷寫人物傳記選材與構思的精妙
開頭兩段是敘事,交代屈原家世,才干和職任。楚制,高級官員都是王族,左徒亦是屈氏世任之職,屈原任此,忠于楚國,獲得懷王信任,關鍵在“明于治亂”這四字。
屈原很清楚戰國時代必須在國內修法度,富國強兵,在國外,連齊抗秦才能大治,他要佐懷王行美政,效法先王之德,尊賢重道,這樣—來,便觸犯了楚國貴族的特權和利益,所以“上官大夫必害其能”“固時俗之工巧合,儷規矩以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改度。”當時的楚國貴族一味地顧及私利而不顧公義,討好楚王,破壞法度,再加上楚王昏聵,致使群小得勢,賢人日退。
此傳只寫了一個細節:上官大夫給楚王進讒,毀謗屈原,楚王怒屈原“自伐其功”,因而疏之。奪了他的政治權力,這樣無異于自毀長城。懷王心胸狹隘,并且虛榮浮夸,頭腦糊涂,他倚仗先王開創的楚國國力,稱雄于世,實際上是個平庸無才的人,因而不能與賢臣共事,更不能正確判斷局勢,末世之主即此等人。三、四兩段寫屈原被罷黜使齊后仍然心系楚國與楚王,堅持力排眾議,忠貞進言。從側面與群小作有力的對比,為下文楚王不聽勸諫導致最終身死國滅做有力的鋪墊。
五至八段寫楚王誤信讒言深入險地,導致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在敘事中插一入作者的深深慨嘆與評價,突出文章的主旨。
最后兩段通過屈原與漁父的對話與沉江而死的細節描寫及后人對屈原的繼承表現屈原精神的意義與影響,也點明了寫作目的。
三、練習與實踐
1、背誦第三段,并且在理請層次的基礎上熟練默寫。
2、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屈原寧死不屈的行為與精神的理解,可以有自己的創新理解。
《屈原》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掌握本課的文言常用實詞虛詞,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識
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學重點: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教學設想:
1、利用預習提示,引導學生整理文言知識,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記敘、議論相結合的寫作特色,體會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教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借助“預習提示”,圈點重要文言知識,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
作者景仰屈原,他是褒貶分明地為屈原立傳的。字里行間噴瀉著激憤和哀怨之情。司馬遷以無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贊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學成就。尤其推崇他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興國的愛國思想和寧死不屈的斗爭精神。他含著熱淚為屈原立傳,抒情寄憤以澆胸中塊壘。因此,這篇課文記傳中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實際上是一篇夾敘夾議的人物評傳,這是不同于《陳涉世家》《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地方。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仔細體會。
二、背景材料
屈原(約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偉大詩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沒落貴族家庭,因其“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應對諸侯,后又任三閭大夫,對內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對外堅持聯齊抗秦,以楚為中心統一中國,受到腐朽貴族集團子蘭、靳尚等人的攻擊,遭讒而去職。約在楚懷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漢北(今湖北省西北部)。從此,楚國國勢日益衰微,懷王寵姬鄭袖和大臣靳尚等舊貴族集團的人物,包圍了懷王,后懷王又受到秦國使臣張儀的欺騙,與齊絕交,使楚陷于孤立,兩次派兵攻秦,結果損兵折將,失去漢中六百里國土。懷王晚年,不聽屈原勸阻,在子蘭等人慫恿下,去秦講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頃襄王繼位后,繼續對秦執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評舊貴族集團誤國,繼續受到子蘭等人的迫害。約在頃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帶。他對國家前途憂心如焚,痛恨奸佞誤國,但又不肯同惡勢力同流合污,繼續堅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兩次被放逐的前后,寫了不少憂國憂民的詩篇。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他覺得無力挽救楚國危亡,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極端悲憤絕望,寫了《哀郢》、《懷沙》兩首詩后,相傳在舊歷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羅江。從此這一天就被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名曰端午節。
三、整體初讀,明確課文的內容和段落
1、思想內容:課文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這篇課文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2、作者為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任、疏、黜、遷、沉”為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矢志不渝的信念。
四、辨體,學法設計
這篇史傳的顯著特點,就是它不像其他史傳文那樣,“寓論斷于敘事”,而是“以議論行敘事”(明茅坤語),所以前人說它是“太史公變調”,即史傳中偶然出現的一種“變體”。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寫法歷來一般認為,是由于司馬遷為了便于寄寓自己個人的“政治幽憤”。但主要原因恐怕還不在這里,而在于先秦文獻中有關屈原事跡的記載本來很少,要憑史料來寫出屈原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人格是不可能的。這只要從這篇傳記所寫屈原的`事跡,不過片鱗斷爪,僅夠勾畫他一生大體輪廓就可看出來。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卻流傳下來了,可以充分運用它來寫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這就是這篇列傳為什么要采用“以議論行敘事”的“變調”寫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說,這篇文章的基本寫作特點,是以粗筆寫“形”,以工筆寫“心”,研讀時一定要把握住這一特點。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學習這篇列傳,不能采用一般學法,要把精力用在議論部分,即把評介《離騷》、就懷王客死于秦抒感、與漁父對話三處作為研讀重點,看作者怎樣通過這三處議論,揭示屈原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人格;至于記敘部分,弄懂若干難句,能夠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脈絡就夠了。此外,這是我們中學階段最后講讀史傳文,學完以后,還要抽出一些時間來歸納、拓展一些史傳文知識。
五、課內預習課文。要求:
1、借助工具書,對照注釋,疏通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①課文主要記敘了屈原的哪些事跡
、谌c出概括屈原悲慘遭遇的語句。
③在課文中劃出概述屈原杰出才能和最能表現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詞語。
、芙o課文分段,總結出各部分內容。
六、布置作業: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慘怛( )商于( )溫蠖( )濯淖( )啜其醨( )( )帝嚳( )皭然( )汶汶( )汨羅( )屈匄( )隨屬( )唐眛( )
2、完成相關的課后練習
3、熟讀課文,背誦重要語段。
《屈原》教學設計 8
教學目的:
1、進一步學習屈原愛國、正直的高尚品德,并從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2、 解本文寫作特點:記敘、議論、抒情三者的緊密結合,即人物評傳的特點,明確本文不同與其它人物傳記的地方。
3、 將本文屈原的詩歌結合起來閱讀,從中感受屈原的正直集中表現在他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惡勢力抗爭而決不妥協的斗爭精神上。
4、 重點的文言實詞、通假字、古今詞義的運用等等。
教學重點: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教學難點:
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閱讀全文,理清全文記敘的線索。
教學步驟:
一、由《報任安書》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導入新課,并回顧學過的屈原的詩歌:《離騷》與《涉江》堪稱姐妹篇,讓學生背誦兩篇詩歌中詩句,明確屈原思想的內核:正直與愛國
政治理想詩人形象
美政民本憂國憂民,熱愛祖國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潔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馳……食玉英
(唯美情結)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濁——高馳不顧、茍余心……
剛直不阿,一身正氣不能變心……固將愁苦……董道…重昏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堅持真理,獻身理想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二、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明確課文以屈原活動的時間為序,分四部分進行
記敘把表示這四個部分的段落做上記號,找出記敘屈原一生遭遇的五個詞語:
任——疏——黜——遷——投
三、學生參照注釋,閱讀課文,進一步明確文章的內容層次:全文以屈原
活動的時間為序,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遷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投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身后影響
四、布置作業:熟讀翻譯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3、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合起來。
明確:作者從解題、成因、內容、風格四方面介紹了《離騷》!捌湮募s……其志潔……其行廉……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這段話,是結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說的,說明屈原的秀美文辭與高潔志行互相輝映,渾然一體。
二、重點閱讀課文的第二部分,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其用意是什么。
明確:幾件大事:第一,受騙絕齊,第二兵敗丹淅,第三復釋張儀,第四諸侯擊楚,第五赴秦身死,第六為秦所滅。屈原個人的遭遇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
三、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明確:體會屈原憤世嫉俗的心情和對待人生的態度,體會作者流露出的那種憤慨惋惜之情。漁父和屈原的對話,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兩種不同的政治取向,漁父認為對人生、對世事都不要太認真、太執著,最好是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即篇中所謂的隨流揚波、與世推移,至于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則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對這種人生哲學,認為絕對不能隨波逐流,絕對不能同流合污,寧可葬身魚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潔行廉的人格。司馬遷把魚父和屈原的觀點兩相比照,是對屈原人格的贊揚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和對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四、熟讀課文,體味:司馬遷有著與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著屈原那樣正道直行的品格,有著屈原那樣深厚而又執著的感情。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他是褒貶分明地為屈原立傳的。字里行間噴瀉著激憤、哀怨之情。
五、布置作業:課后習題。
六、《信陵君竊符救趙》本篇重在引導學生自學,列出結構提綱,舉出集中表現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論和行動,進一步了解《史記》紀傳作品的主要特點。
本篇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虛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略)
七、學生自讀《語文讀本》中:《孔子世家》、《伯夷列傳》、《毛遂自薦》、《魯仲義不帝連秦》《賈生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貨殖傳序》。
八、布置作業:學生在網上查找一些資料。
1、學生以“司馬遷的選擇”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2、以“我讀司馬遷的《史記》”為題寫一篇感想。
3、在班上召開一次研究性學習報告會:走近司馬遷
《屈原》教學設計 9
目標:
1、在多媒體故事,手偶表演等多種形式下理解故事內容,并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2、創設情境,感受屈原的愛國之情,并且進一步激發自己的愛心。
3、知道端午節的來歷,感受端午節過節的傳統方式。
準備:
1、時光機器襪子手偶——慢羊羊
2、多媒體故事《屈原沉江》
3、手偶:屈原、楚王、壞大臣、漁夫
4、折紙粽子
5、多媒體三幅圖片:春節、中秋節、屈原
過程:
一、通過時光機器玩“節日游戲”,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慢羊羊村長發明了一個時光機器,可以帶你們去參加各種節日活動。誰坐得好就來按一下這個紅色的按鈕,帶我們去一個節日。好,你來。(請一個小朋友)(音效吱吱…….)(做飛行的動作)(放圖片1春節)呀,到了大年初一,過春節了。我們一起來放放鞭炮,嘭啪。(教師帶幼兒做放鞭炮的動作)。好,時光機器還要請坐得好的幼兒按紅色按鈕,帶我們去另一個節日。(請一個小朋友)(音效吱吱…….)(做飛行的動作)(放圖片2中秋節)呀,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瞧月亮多圓呀,還有好吃的月餅呢。來我們一起和好朋友欣賞月亮。(幼兒假裝看月亮)月亮回家了,小朋友們也回家啦。
。ǚ治觯哼@一過程中,教師用可愛的襪子手偶——慢羊羊村長、時光機器作為媒介,適當地創設出寬松的語言運用環境,有效地引導出中國傳統節日這一主題,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好奇心都自然而然地調動起來。)
二、通過設置“懸念”引出故事《屈原沉江》在多媒體故事,手偶表演的多種形式下,理解故事內容,幼兒愉快地學習端午節的來歷。
1、通過圖片設置“懸念”引出故事《屈原沉江》
老師也來按一下,看看會到什么節日,咦,這是什么地方?(多媒體顯示屈原抱石抱石投汨羅江身畫面)這個人在干什么?(出示慢羊羊)慢羊羊:“哎,小朋友們我有一個故事叫《屈原沉江》可以告訴你們答案!蔽覀円黄饋砺犅,看看,是什么時間,什么人,發生了什么事。
(分析:老師通過和小朋友們一起按時光機器走到幼兒中間,成為幼兒當中的一員和幼兒之間的距離消失了。然后出現了一個人站在山上下面是江的畫面,幼兒看了都很奇怪這是什么節日,引發幼兒的積極思考和想知道究竟是什么節日。)
2、多媒體播放一遍故事《屈原沉江》幼兒觀看。
1)這個故事講的是誰?
2)屈原五月初五干什么了?
3)屈原為什么要投江自盡?
4)為了紀念屈原,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這天是什么節日?
。ǚ治觯河^看老師自己制作的PPT,傾聽老師講述的故事MP3后,幼兒有了直觀的感受,對故事的內容有了完整地了解,他們能輕松地回答出以上的問題。)
3、教師通過手偶再次一邊表演一邊分段講故事,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第一段幼兒理解重點詞、句,感受屈原和楚王的人物特點。
楚國一直受秦國的欺負。有一年秦王邀請楚王去秦國。楚王說:“哦,各位大臣,我能不能去秦國呢?”屈原說:“大王千萬不要去,秦王很殘暴,大王一去準上他們的圈套!眽拇蟪颊f:“秦王邀請我們,不去多么不友好呀!背跽f:“對,我和秦王做朋友”。
屈原說:“大王千萬不要去,秦王很殘暴,大王一去準上他們的圈套。”楚王說:“屈原,滾開!苯Y果楚王被殺了。
1)請幼兒說一說什么是“殘暴”“圈套”的意思。
2)理解楚王是個什么樣的人。
3)分角色楚王和屈原進行表演。
。ǚ治觯1幼兒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分段手偶表演中,理解了這段的主要內容,楚王不聽屈原的話把屈原趕走了。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幼兒說:殘暴的意思是兇猛、害怕、卑鄙等等說了很多類似的詞,幼兒的思維開闊,正確理解詞義。在請一位幼兒到前面來表演“殘暴”時,小朋友一開始有點放不開,看上去不像“殘暴”的樣子。老師就幼兒對話說:“哎呀,你還沒有讓我害怕呢!焙陀變寒a生語言的相互作用,幼兒正確理解老師的意思,皺起鼻子,張開大嘴像大老虎一樣大吼一聲。果然“殘暴”的樣子表演出來了。引得其他小朋友和老師都笑了起來,活動氣氛活躍,幼兒進入教師設置的情境之中。接著幼兒紛紛講述了圈套的意思是陷進、上當、壞主意等等;楚王是殘暴,生氣的人。幼兒的語言水平在于其他幼兒和教師相互作用之中有效地提高了。有意思的是進行角色表演的時候,絕大部分幼兒選擇屈原,只有一個幼兒選擇楚王?磥,幼兒們都愿意學屈原的愛國之情,而不愿像楚王一樣昏庸無能,雖然這只是在表演活動。)
第二段幼兒感受屈原的心情。
楚王不聽屈原的話,屈原傷心極了。壞大臣們還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屈原被送到了很遠的地方。他經常一個人孤獨地在江邊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歌。附近的百姓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很同情他!澳皇浅䥽拇蟪紗?怎么會在這里?”“許多人都喜歡在大王面前說假話,我因為熱愛自己的國家,說了真話。所以,我被趕到這兒。”“您不會和其他人一樣也說假話嗎?”“我寧愿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里,也不能讓自己說假話!蔽逶鲁跷迥翘烨K于投江自盡了。
1)楚王不聽屈原的話,屈原是什么樣的心情。(屈原的心情是傷心的,孤獨的。并能進入角色的心情進行表演。)
2)百姓們勸他也說假話,他聽沒聽?為什么?(分析:第二段是重點描寫屈原被楚王趕走后的孤獨,悲傷,憤恨的心情,幼兒在整個的語言環境中正確地理解了孤獨的含義,有的幼兒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他們的事情,只有我一個人玩的時候,我很孤獨!庇幸粋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進入了屈原的心情,表演出屈原一個人在江邊孤獨的走,臉上是憂傷的表情,獲得了全場的一片掌聲。幼兒是非常有靈氣的,他們稚嫩的`心靈能感受到古人的那份感情。所以,老師在活動中的傳承作用非常大,教師對待活動越認真、越細致、越深入,幼兒吸收到的文化就越有深度。)
4、再次觀看《屈原沉江》請幼兒說說感受。
1)屈原是什么樣的人?你想學什么,不學什么?
2)如果你是屈原你會怎么做?
3)你見到屈原會說什么?
4)你也有一顆愛心,你會愛什么?(出示紙剪的愛心)
5)教師小結:
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每次過端午節當我們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就會想起屈原想起他的愛國精神。(分析:幼兒經過前面對故事分析后的基礎上再次完整觀看《屈原沉江》這個故事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卮鸬谝粋問題時他們知道屈原是一個說真話的人,學他說真話、愛國,但是不學他自殺。面對楚王這樣的人要想辦法,充滿想象力地說:“在楚王去秦國的路上設立標志‘這里很危險’等等! 同時希望屈原不要死;卮鹱詈笠粋問題時幼兒的思維非;钴S有的說我愛惜水,有一次我洗臉的水不倒,但是又沒有舀水的東西,我就用毛巾蘸水,然后把水擠在洗腳盆里;有的說不把紙屑亂扔,愛護環境;有的說愛護樹木;有的說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幼兒們在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中正確理解了端午節的意義讓我們民族的文化不斷傳承出新,幼兒還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表達了自己標新立異的想法,豐富的語言也提高了精神內涵。)
三、通過游戲賽龍舟體會節日的慶祝方式。
小朋友們我們也來賽龍舟吧。
。ǚ治觯寒孆堻c睛再次突出主題端午節紀念屈原,幼兒一個接一個的搭肩膀,在愉快的游戲中結束活動,幼兒是意猶未盡,希望下次在來參加活動。)通過這次的語言活動,我深深地被幼兒創造性的奇思妙想所感動。為幼兒設計一節有意義的活動,挑戰新的內容,發現幼兒的閃光點是一件多么讓人喜歡的事情。
《屈原》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大師作品及古琴樂曲,了解端午節與屈原的關聯,感受屈原的愛國精神與不屈的性格。
2、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讓學生感受集體的力量時無窮的。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教具準備:
1.有關屈原的故事或圖片資料。
2.龍舟的圖片資料。
3.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學具準備:
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織紀律,檢查學具。
2、聽一聽:
師: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同時也加深對端午節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業要求:
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5、老師示范制作一個大龍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樂,學生制作大龍船部件,老師巡回指導。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教師小結:展示學生完成的大龍船作品。
【《屈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屈原》教學設計10-27
《屈原列傳》教學設計04-30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范文03-24
屈原列傳教學設計07-28
《愛國詩人屈原》教學設計范文03-28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精選10篇)03-27
屈原列傳教學設計(精選12篇)09-20
《屈原列傳》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11-27
《屈原列傳》的教學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