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構成比例。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全面參與教學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的存在,并在實際生活中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看到這面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時,你會想到什么?(生自由匯報,師相機引出兒歌《國旗國旗真美麗》)一首《國旗國旗真美麗》仿佛讓我們回到了一年級剛剛入學的那會兒,而如今,一轉眼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畢業班的學生了,希望你們能好好珍惜和利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加強學習,為進入初中繼續學習數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星紅旗是莊嚴而美麗的, 并且它與我們的數學也有著密切的聯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國旗中的數學知識:比例(板書課題:比例)
從課題中我們不難看出,比例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個知識有一定的關系(比)你們還記得比的意義嗎?(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如何求比值?(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好,下面我們就先來用比的知識解決幾道國旗中的數學問題。
二、以比值為引線,認識比例
1、探索組成比例的條件
你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國旗?
問題:
1:你能說一說這四幅圖中國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2:你們想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嗎?
(發作業紙)作業紙上有四幅不同大小的國旗,請同學們四人一組任選兩面國旗來算一算它們各自長與寬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觀察結果,把你的發現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哪個小組研究的是操場上的國旗與教室里的國旗各自長和寬的比?
(請一組學生板演匯報,教師小結板書:兩個比相等)
這兩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相等,我們可以用等號將這兩個比連接起來。(板書:2、4∶1、6=60∶40)
指著這組相等的比說: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義補充完整)。這就是“比例的意義”(把課題板書完整)請同學們齊讀。
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比例的意義,思考:想要組成比例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學生回答:等式;有兩個相等的比)
(教師再強調:一定是比值相等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
2、尋找國旗中的其他比例
師:你還能從四面國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學生寫在練習本上,然后匯報。教師點擊課件)
3、介紹比例的第二種表示方法
師:我們在學習比的時候,可以把比寫成分數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么寫?(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
4、強調比例的計算單位要統一
出示課件,提出問題,學生判斷。
小結:在比例的計算中,單位要統一。
5、區分比和比例。
師:我們剛才一直在強調比和比例的聯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嗎?(小組交流:你覺得比和比例有哪些區別?)
形式不同:比由兩個數組成;比例由四個數組成。
意義不同:比表示兩個數相除;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三、自主嘗試,鞏固比例
(一)數的比例
課本33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匯報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師板書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課本33頁“做一做”第2題。兩個具有放大關系的三角形(圖中的四個數據可以組成多少個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師:通過剛才的幾組題,我們進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義,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課本36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訂正交流。)
(四)拓展中的比例
寫出比值是5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識?你還想研究比例的什么知識?
比例的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法國著名的建筑物埃菲爾鐵塔,希臘雕像斷臂維納斯,還有閃爍的五角星,這些事物之所以能給我們美感,是因為它們的構造都和一個詞“黃金比例”有關。希望你們課后能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例”,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到那時,相信你們能夠更深刻的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計算,能說出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構成比例。
2、通過觀察、比較、小組討論說出比和比例的區別。
3、探索國旗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回顧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怎樣求比值?(指名口答)
2、出示求比值的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并發現其中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二、情景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已經在勝利小學度過了六年的美好時光,在即將畢業之際,老師想放大一張咱們同臺表演的照片作為紀念,卻出現了這三種情況(課件出示三張師生同臺表演的照片,其中兩張照片變形了,另一張照片按比例放大)說說你的看法。
2、師:這張沒有變形的照片是老師按比例放大的',(板書“比例”兩個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知識。許多新的概念都和以前學過的知識相聯系,同學們猜猜,比例和什么知識有關聯?(指名口答)究竟比要滿足什么條件才能成為比例呢?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兩張照片的長和寬的數據,說出長和寬的比,明確按比例縮放的照片場合寬的比相等。
2、多媒體出示三面國旗的長和寬,并提出問題。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長5米,寬10/3米。
校園升旗儀式:長2.4米,寬1.6米。
教室場景:長60厘米,寬40厘米。
師:這些形狀相同,大小各異的國旗,是不是隱含著什么共同點呢?你能寫出它們長和寬的比并求出比值嗎?(指名板演)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指名口答)
4、既然比值相等,那我們就可以把這幾個比用等號連接起來,(板書)同學們這就是比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比例?
5、打開書找到比例的意義,并多幾遍。
6、在這三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數據中,還有哪些數據能組成比例,自己試著寫一寫。(生寫比例,師巡視)。指名匯報寫出的比例。
四、課堂練習
1、判斷哪些是比例?
指名判斷,并說明理由,明確比和比例的區別與聯系。
2、教材40頁做一做的第一題。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明確如何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就是計算它們的比值,看看是否相等。
3、教材40頁做一做第二題。
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寫出的比例。
4、教材43頁練習八第一題。
明確什么是相對應的兩個量,并寫出能組成的比例。
5、寫出比值是4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寫出比值是0、25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小組比賽哪個小組寫得多。
五、課外拓展
介紹黃金比例
六、作業
練習八第二題、第三題。
七、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解比例的意義,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正確的解比例,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列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2、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法設計:
講解法、對比法、歸納法。
學法設計:
合作交流、對比歸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一)匯報預習案上復習題。
1、解下列方程.
χ=×
2、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
6∶10和9∶155∶1和6∶2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3:9=():156:0.8=():4
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板書課題)
看到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學習目標)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預習案。
三、匯報展示,引導點撥
1、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理解題意
根據題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為320m,如果設模型的高χ米,則可列出比例式為( ):320=1:10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外項χ與10相乘的積()兩內項320與1的積。(填等或不等):
3、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老師點撥。
小結:這種方法叫做用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4、小結解比例的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
四、知識檢測,達標提升
1、解下面的比例
2、解下面的比例
(1)8︰12=X︰45
(2)0.4︰X=1.2︰2
3、博物館展出了一個高為19.6厘米的秦代將軍俑模型,它的高度與實際高度的比是1:10。這個將軍俑的實際高度是多少?
五、拓展延伸,總結激勵
作業布置:
練習八7、10題。
板書:解比例
1、什么叫做解比例
例:1.5:2.5=6:X
解2.5×6=1.5X
1.5X=15
X=10
X:320=1:10
解10X=320
X=3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會根據比例的性質或比例的意義正確地解比例。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和計算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解比例的過程,體驗知識之間的內容在聯系和廣泛應用,情感與價值觀。
2、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教學重點:
解比例
教學難點: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據。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發現。
學法: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比例的一些知識,誰來說一說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比例的知識?(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
2、出示: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識,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出示比例:3:9=():15
師:這個比例中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分別是多少?
(外項是3和15,一個內項是9,另一個內項未知的。)
師: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識求出這個未知的內項嗎?
可以根據比例的意義: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因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還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內項之積等于兩個外項之積”,求未知項。
師:像這樣,求比例中未知的項,叫做解比例。(課件出示)。
今天這節課就利用比例的有關知識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爾鐵塔情境圖。這是法國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爾鐵塔,高320米。我國的旅游景點北京公園里有這座塔的一具模型,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園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們能幫幫他們嗎?那我們先來看看這道題。
2、出示例題,教學例2。學生讀題。
師:1:10是誰與誰的比?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埃菲爾鐵塔的高度=1:10。
師:題中還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條件?(埃菲爾鐵塔的高度是320米。)師:這樣在這組比例的四個項中,我們知道其中的幾個項?還有幾個項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個項,還有一個項不知道。)
師:不知道這個項,我們把它叫做未知項。(在板書下面加上“未知項”三個字)
師:這樣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項,我們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怎樣根據這個比例中的三項來求另外一個未知項呢?這就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我們把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設為x米。可以寫成一個比例,誰來說說看?
板書:解:設這座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師: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這個比例改寫成一個什么樣的等式呢?
為什么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呢?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這是應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上面的比例寫成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的等式。
師:對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寫成下面這樣一個等式,就是應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不但把比例改寫成了等式,這個等式還是一個什么樣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師:我們知道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學們會解方程嗎?把這個方程解出來。(在全班學生獨立解答的同時,抽一個學生在黑板上解答。)
師:這樣我們就知道這個未知項是多少呀?(32)對了,這座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這個比例式中,我們
知道了任意三項,要求出其中一項的過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義。我們解答得對不對呢?可以怎樣檢驗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比例的意義(把結果代入題目中看看對應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檢驗。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我們處處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這樣的問題怎么來解決呢?我們先來總結總結:(在這道題里,我們先根據問題設X——再依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為方程——最后解方程)
3、鞏固例2練習
(1)出示練習題p44第8題
(2)學生獨立完成,二名學生板演講解分析
(3)小結: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數X)
4、這個比例你能解答嗎?出示例3:1.5/2.5=6/X
(1)談話引導學生理解例3,這個比例形式上與例2有什么不同?(這個比例是分數形式)
(2)解這種比例時,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項、內項),讓學生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
(3)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
(4)同學間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指導學生梳理教材的知識點,完成p42“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基本練習和提高練習,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
p44第8題、第9題、第10題
板書設計
解比例
例2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
未知項(x)320米
解:設這座模型高x米。
X:320=1:10
10X=320x1
X=320÷10
X=32
答:這座模型高32米。
教學反思:
解比例一課是在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后學習的,教學解比例之前,教師先復習根據比例的意義和除法中各部分的關系可以求出比例里的未知項:然后告訴學生,還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求比例里的未知項。所以,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提前對這一部分進行了預習,對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也掌握的很扎實,所以對授課內容比較了解,教學組織和實施都比較順利。遺憾的是,雖然扶放結合的課堂效果很好,利于大部分學生掌握知識,但是如果對例2的教學大膽放手,讓學生直接板演并講述思路,然后教師從旁點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成正比例的量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征,并能根據圖像解決有關簡單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計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養成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情況,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你以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嗎?
在教師的此導下,學生會舉出一些簡單的例子,如:
1、班級人數多了,課桌椅的數量也變多了;人數少了,課桌椅也少了。
2、送來的牛奶包數多了,牛奶的'總質量也多了;包數少了,總質量也少了。
3、上學時,去的速度快了,時間用少了;速度慢了,時間用多了。
4、排隊時,每行人數少了,行數就多了;每行人數多了。行數就少了。
5、這種變化的量有什么規律?存在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成正比例的量。板書: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小黑板。問: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體積也不同,高度越高體積越大;高度越低,體積越小。
(2)、出示表格。
問: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不難發現:杯子的底面積不變,是25立方厘米。
板書:50100150200 ?......?252468
教師:體積與高度的比值一定。
(3)、說明正比例的意義。
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明確說明正比例的意義。
因為杯子的底面積一定,所以水的體積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水的高度增加,體積也相應增加,水的高度降低,體積也相應減少,而且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書出示: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子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關系的。
要求學生把握三個要素:
第一、兩種相關聯的量。
第二、其中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增加; 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減少。
第三、兩個量的比值一定。
(1)、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比例關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Y?K(一定) X
(2)、想一想: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舉例說明。如:
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質量一定,牛奶袋數和總質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單價一不定期,購買衣服的數量和應付錢數成正比例。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5
設計說明
1.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切實可行的,對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設計通過讓學生找玩具汽車數量與小人書數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和列舉比例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發,思維得到拓展。
2.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本設計以扶代講,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合作能力及歸納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經歷多種方法解決“物物交換”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據“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會正確解比例。
3、在生活中感受數學探索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輕松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項。
教學難點:
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2 .下面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能組成比例嗎?(白板出示長方形)
二、創設情境 引出新知
師講《完璧歸趙》的故事。秦王打算用什么來換和氏璧?其實這種物物交換的現象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同樣存在,學生舉例,課前,老師就收到了這樣一則信息,淘氣是玩具汽車的收藏愛好者,笑笑喜歡收藏小人書,兩人一商量,打算資源共享。引出新知——《比例的應用》
三、實踐探究、精講點撥
活動(一)“物物交換”,提出問題
呈現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讀懂題意,并嘗試提出問題。
他們經過商量,打算用4個玩具汽車換10本小人書, 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設計意圖:通過“物物交換”,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呈現“玩具汽車換小人書”這一情境并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活動(二)嘗試解決,體會聯系
1、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把你的想法記錄在答題卡上。
2、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玩具汽車的數量與小人書的數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
3、學生介紹每種方法的思考過程,強調盡管思路不同,但各種方法都圍繞玩具汽車個數與小人書本數之間的比例關系而展開。
活動(三) 拓展策略 列比例解答
1、教師引導: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同學們能否根據題意列出比例?并說說你是根據哪兩句話寫出比例的,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嘗試列式。
3、交流匯報寫出比例的主要依據。
4、學生獨立解比例。
5、匯報結果。
6、驗算:把求出的結果代入比例驗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學生自主驗算)
7、教師小結。解比例的關鍵是根據“內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寫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設計意圖:將解比例的學習融入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獨立解決,然后組織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就會更加理解。
四、分層練習、生生過關
(1)完成練一練1、2題
(2)完成練一練3、題
五、拓展延伸、優化提升
1、根據小組評價結果編一道有關比例的應用題。
2、你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編一道有關比例的應用題嗎?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斷方法。
難點:
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四顧舊知,復習鋪墊
商店里有兩種包裝的襪子,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襪子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后師提問:你們是怎樣比較的?
生:我先求出每種襪子的單價,再進行比較。
師: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系式進行計算的?
生:因為總價=單價×數量,所以單價=總價÷數量。
師: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板書:正比例)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1)結合情境圖,觀察表中的數據,認識兩種相關聯的量。師出示自學提示: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學生自學并在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2)認識相關聯的量。明確: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數據,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1)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規律。學生計算后匯報:===…=3、5,每一組數據的比值一定。
(2)說一說,每一組數據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帶的單價,也就是彩帶的單價是一個固定的數)
(3)請學生用公式把彩帶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4)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系的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舉并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預設: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2)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
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象。(課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圖象)
(1)觀察表格和圖象,你發現了什么?
(2)把數對(10,35)和(12,42)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象連起來并延長,你還能發現什么?
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3)從正比例圖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4)利用正比例圖象解決問題。
不計算,根據圖象判斷,如果買9m彩帶,總價是多少?49元能買多少米彩帶?
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預設生:因為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與總價成正比例關系,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設計意圖:先從觀察圖象入手,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相關聯的量,再結合表中的數據,引導學生發現總價與數量的比值一定,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最后結合正比例圖象,把數據與點聯系起來,根據圖象,不用計算就能找到一個量的值所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數形結合思想。
三、課堂練習:
1、P46“做一做”
2、練習九第1、3~7題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64頁到第65的“認識成反比例的量”。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比和比例以及成正比例的量,認識常見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兩種數量保持積一定的變化,理解反比例關系,滲透初步的函數思想。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過去學過的數量關系的認識,同時這部分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還是今后進一步學習中學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認識成反比例的量,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反比例的量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的不同數學模型,提升思維水平;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有條理地思考、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1、舉例說明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許多事物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復習相關聯的量的數學概念。
2、說明數學中也有許多相關聯的量,并且規律性更強,引入新課。
二、自主合作,探究發現
1、購買筆記本問題
(1)(出示表格)學生說說表格中的信息后指名口答,全班校對。
(2)小組合作:
找一找:表中有相關聯的量嗎?如果有,是哪兩種?
想一想:單價發生變化,數量是怎樣隨著變化的?
猜一猜:表中相對應的每組數的和、差、積、商,什么是一定的?
驗一驗:通過計算,驗證一下你的猜想,看看正確嗎?
(3)全班交流。
(4)引導觀察,說說其中相關聯的兩種量的變化規律,這種規律與成正比例的量的規律有什么不同?
(5)小結:在這里,單價和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單價變化,數量也隨著變化。當單價和對應數量的積總是一定(也就是總價一定)時,我們就說筆記本的單價和購買的數量成反比例,筆記本的單價和購買的數量是成反比例的量。(課件出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成反比例的量。(揭示課題)
2、運水泥問題
(1)(出示表格)學生讀一讀題目,并根據已知條件把表格填完整。
然后指名口答,全班校對。
(2)學生活動:
看一看:誰和誰是相關聯的兩種量?
算一算: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各是多少?
想一想:這個乘積表示的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與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之間的關系嗎?
說一說: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3)全班交流。
3、用字母式子表示反比例的意義。
教師:根據上面兩個例子,你也能像學習正比例的意義時那樣用一個字母式子來表示反比例的意義嗎?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x×y=k(一定)
三、鞏固應用,深化發展
1、完成“練一練”
讓學生判斷每袋糖果的粒數和裝的袋數是否成反比例,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全班交流、評議。
2、根據情況選擇完成練習十三第6~8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生活中有許多成反比例的量,只要注意觀察,用心思考,我們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用我們的聰明和智慧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吧。
附:板書設計
認識成反比例的量
成反比例 單價×數量=總價(一定)
是成反比例的量
× y = k(一定)
成反比例
每天運的噸數 × 天數 = 總噸數(一定)
是成反比例的量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了解比例知識,并運用比例的形式美法則對簡單的物品進行分析,能夠有意識地發現生活和藝術作品中比例的美感。
2、以體驗、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引導學生根據所學“黃金分割比”的知識,設計一個比例關系適宜且裝飾美觀的花瓶。
3、培養學生對比例這一形式法則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意識,樹立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了解美術中的比例知識,感受“黃金分割比”的美,并能夠找到生活和藝術作品的“黃金分割比”。
2、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美術中的比例知識進行藝術實踐。
教學設計:
(一)教學準備
師:教具、ppt課件
生:彩色卡紙A4一張,白色卡紙A4一張,彩色手工紙一袋,剪刀、固體膠、彩色筆。
(二)組織教學
課前與學生互動,簡潔告知課堂要求,分組、分發學習材料。
(三)活動體驗,感受生活中的比例
活動一:哪件衣服最合適
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衣服,讓學生挑選,引導生體會衣服與身材大小比例的關系。
師:孩子們,老師帶來了幾件衣服,如果讓你來當模特,你會選哪一件?
學生上臺挑選。
師:你為什么會挑這一件呢?
學生互動
小結:
看來,不管款式如何,我們在選衣服時首先考慮到身高、胖瘦與衣服的大小關系。
活動二:巧選禮物盒
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禮物盒和物品,讓學生進行分裝。
師:我這有這樣一些禮物,我要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我想把它包裝起來,我這有幾個禮物盒,看看怎么擺放是最合適的?
師:你們覺得他們的選擇合適嗎?這個小的為什么不裝進這個大的里面呢?
小結:
看來,我們擺放物件會考慮到物件與盒子的大小的關系,要適合。
活動三:美化上墻
師:你們真會選擇,看來我要解決的問題可以放心的交給你們了,來再幫我解決一個問題把,我的家想要掛一幅畫,能從下面的畫幫我選一選嗎,哪一幅掛在墻上更合適?
學生自由發言
小結:孩子們真棒幫我解決了不少問題,你們發現了嗎,生活中我們常常要面臨這樣大小、長短的選擇,而生活中這些大小、長短關系,我們就稱為比例。(板書——大小、長短、比例)
設計意圖:
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受大小、長短等視覺關系,從而體會和認識生活中的比例。
(四)作品賞析,認識美術中的比例知識
1、欣賞《溪山行旅圖》,了解中國畫中的比例法則和美感。
師:哎呀,說到掛畫,其實我特別喜歡一幅畫,看,它叫《溪山行旅圖》,是我國北宋著名畫家范寬的代表作,這幅畫上你看到了什么?
師:山峰的高大畫家是怎樣給我們傳達這種感受的呢?
師:除了山還有什么?書翻開13頁仔細找找,畫里還有人和馬,在哪,對比這些內容(山、樹、馬、人),你發現了嗎?山的高大是怎么樣表現出來的'?
課件出示空白線條比例比
師:看,山畫得非常高,而正人、馬都相對畫的很小,高度、大小在比例上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關系,使這座山顯得山高大、雄偉。
課件回到畫面
小結:
之所以范寬這幅畫是他非常著名的作品,其原因是他非常巧妙的運用了中國繪畫的審美法則,就是中國山水畫的繪畫法則“丈山、尺樹、寸馬、豆人”。
設計意圖:
在欣賞中了解中國畫的比例運用,及中國畫的形式美法則。
教學素材:
《溪山行旅圖》范寬
2、欣賞尼德蘭勃魯蓋爾的油畫《冬獵》,感受西方繪畫中的比例視覺美感。
師:中國畫在比例上有他的審美法則,有巧妙的運用,那西方的油畫有沒有呢?接下來我們欣賞第二幅畫,尼德蘭著名畫家勃魯蓋爾的名作《冬獵》,孩子們,在這幅畫你看到了些什么?你在畫面的哪些位置看到了人?們的大小一樣嗎?一大一小,畫家為什么要這樣畫呢?
師:一個非常大一個非常小,讓畫面有了近和遠的空間感,這就是對比例的一種巧妙運用。
小結:
可見雖然中西方繪畫的表現形式不同,但是畫家都有意識的在畫面中運用比例的變化,帶給我們不同的視覺感受。
設計意圖:
在欣賞中了解國外油畫的比例運用,及帶給我們視覺感受。
教學素材:
《冬獵》勃魯蓋爾
設計意圖:
學生在中外繪畫作品賞析中,感知美術中有目的的運用不同的比例關系,為了給人們帶來不同視覺效果。
(五)黃金比例
過渡:然而在我們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形狀,因為不同的比例也能帶給我們不同視覺感受。
課件出示幾個比例不同的矩形,選一選、量一量。
1、選一選
師:你看這有個形狀,我來試著改變他的比例,變長變瘦,像竹竿不好看,再變矮變寬,太胖了不好看,再來變瘦變高,現在呢,是不是覺得這個形狀的身材很合適了?太高太胖我們都覺得不太好,還是這個標準身材我們最滿意,不高不矮不胖不瘦,那他形成的這種比例關系,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最適合的,像這樣的比例我們把他稱為黃金比例。(板書——黃金比例)
2、介紹黃金比例
師:有沒有同學聽說過,有的同學可能比較陌生,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因為這個矩形的寬除以長其比值約等于0.618,人們在多次探索中發現,這種比例在造型上比較美觀,是公認最和諧的比例,而被稱為黃金比例,黃金比在運用中沒有那么精確去計算比值非要為0.618,人們常將在0.618范圍內的2:3,3:5,5:8等這樣的比例進行代替應用。
設計意圖:
感受黃金比例的美感,學習黃金分割比的知識定義。
3、找一找畫一畫,小組探究,分發建筑、工藝作品,畫出黃金分割比。
師:同學們你們了解了黃金比例了,我想考考你們,如果老師給你們一些圖片,想讓你們在這些建筑和工藝品中找出運用了黃金比例的結構?你們能不能辦到?剛才你們也看了這些圖片,根據你們肉眼的感覺和比例,來試著找一找。
課件出示帕特農神廟圖片,引導學生找黃金比例
師:看看哪些部分形成黃金分割比?
師:帕特農神廟全部用潔白大理石砌成,給人雄偉、莊嚴、優美的形象美感,其源于神廟的長寬嚴格的按照黃金比例設計。
分小組活動:請各小組分別找出泰姬陵、巴黎圣母院、雙耳四系瓶、貫耳瓶圖片上黃金分割比,用線勾畫出來。
每組派代表上臺檢驗是否找出。
師:根據資料記載泰姬陵的這些常和寬形成黃金比例,而形成泰姬陵巨大的陵墓清真寺的莊嚴和諧之美。巴黎圣母院屬于哥特式建筑,是法國天主教的宗教性建筑,他的最大特點就是整座建筑以及每一層的高和寬的比例,全都運用了黃金分割比,同樣給人莊嚴、雄偉的美感,所以說巴黎圣母院是集審美與智慧一體的藝術作品,花瓶運用了黃金分割比,更能帶給人們平穩的視覺美感。
設計意圖:
在建筑和工藝品中找黃金分割比中,了解美術中的黃金分割比的運用,及感受黃金分割比運用下產生的視覺美感。
教學素材:
設計意圖:
學生學習了解美術比例中“黃金分割”的知識,及在美術和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并感受其特有的視覺美感。
(六)講解實踐
1、欣賞花瓶,感受花瓶造型、花紋、比例的美感。
師:這些建筑如泰姬陵這些,因為我們在教室無法實地去測量,在圖片上我們是通過肉眼觀察和基本的比較,老師給大家回饋的信息也是我在網上查的資料。但是接下來我們的一個設計作業就需要大家精準計算了,運用到黃金比例,就要經過自己的測量比較了。
課件出示各種形態的花瓶圖片。
師:請看這些花瓶美不美,他們的設計都用到了黃金比例。看他們寬和高形成了黃金比例,形成了端莊典雅的美。
2、教師示范,如何將黃金分割運用在花瓶的設計及制作方法。
出示課件講解如何運用黃金比
師: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個瓶子,讓他具有黃金比例,讓他的外形約等于0.618,你們覺得我們該怎么做呢?
師:老師找到一個簡潔的方法,你們知道A4紙的長寬是多少?其比例是黃金比,如果我們在設計的時候能讓瓶子的高度和寬度達到兩端,這樣的一個瓶子至少在外形上是不是就能能達到黃金比例?
教師示范花瓶的設計及制作方法
師:那我們來試一試,利用花瓶的對稱性,將紙豎著對折,接下來從平底剪出,不管你設計什么樣的造型,都必須將花瓶高度和寬度達到這張紙的邊緣進行剪,最后形成花瓶的造型。
3、學生作品欣賞,拓展思維
師:剪出造型后怎么設計才美觀呢?
師:花紋我們怎樣加上去呢,可以運用哪些表現方法?
自由發言
師:看花紋的設計,可以是植物動物人物等等,以及表現方式上,不僅可以選擇剪紙,還以選擇繪畫和剪貼的方式。
設計意圖:
感受花瓶的美感,拓展學生思維,學會“黃金分割比”在花瓶的設計中進行運用。
(七)學生實踐
請你根據所學的“黃金分割比”知識,設計一個比例關系適宜且裝飾美觀的花瓶。
提示:
1、花瓶比例要符合黃金分割比
2、花瓶造型設計獨特
3、設計美觀
(八)展示評價
1、花瓶設計是否運用黃金分割比?
2、花瓶造型設計比較獨特?
3、得哪個花瓶的花紋設計比較美觀?
(九)拓展延伸
黃金分割比帶給我們視覺的美感,比如商標設計、影視作品的設計等等,通過學習美術中的比例,大家學會了設計花瓶,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運用“黃金分割比”讓生活變得更具美感。
板書:
美術中的比例
大小長短
黃金比例
(0.618)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9
【學習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32—33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計算,能說出比例的意義。
2、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構成比例。
3、通過觀察、比較、小組討論說出比和比例的區別。
【學習重點】:
比例的意義,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學習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比?比有幾項?比有什么性質?并給我們舉出實例。
二、比較分析,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
第一幅:xx前的升國旗儀式
第二幅:學校每周一的升旗儀式
第三幅:教室前面的紅旗
第四幅:談判桌上的紅旗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問題:1:你能說一說這四幅圖中國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2:你們想知道這些長和寬是多少嗎?
出示國旗的長寬數據。
3:請同學們觀察、計算一下,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
3板書:2.4:1.6=2360:40=2
4、探求共性,概括意義
師:比較一下,你什么發現?
師:那既然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請你想想用什么符號把這種關系表示出來!
生:用等號(師把左右兩個中間板書=)
師:同學們現在用了等號表示出這樣一個式子,(板書:式子)誰來說一說這個式子就表示了什么?
生:表示相等的兩個比。
生: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比
(師板書:比相等)
師: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同桌互相說說
這個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比例的意義(板書:比例的意義)
三、合作探究,進一步理解比例。
1、探索組成比例的條件
師: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比例的意義,思考:想要組成比例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
(教師再強調:一定是比值相等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
2、尋找比例
師:你還能從四面國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學生寫在練習本上,然后匯報。教師板書2.4∶1.6=15∶10 60∶40=5∶ )
3、介紹比例的第二種表示方法
師:我們在學習比的時候,可以把比寫成分數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么寫?(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
4、區分比和比例
師:我們剛才一直在強調比和比例的聯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嗎?(小組交流)
從形式上區分:比由兩個數組成;比例由四個數組成。
從意義上區分:比表示兩個數相除;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四、根據意義,判斷比例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新的式子比例,那要是讓你來判斷兩個比是不是能組成比例,你會怎么辦?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1、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見書上做一做)
2、試一試,5:8 與1:5 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你能想出一個辦法給5:8找個朋友組成比例嗎?
3、反饋:(1)你給5:8找的朋友是( ),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紹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4、想一想,能與5:8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幾個?你認為這無數個朋友有什么共同特點?
5、處理做一做第二題。
6、處理練習六第一題。
四、目標檢測
1、判斷:
(1)、有兩個比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如果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那么這 兩個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 )
(3)、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 )
(4)、0.1:0.3與2:6能組成比例
( )
(5)、組成比例的兩個比一定是最簡的 整數比
( )
2、寫出比值是5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3、練習六第二題。
4、拓展練習:某罪犯作案后逃離現場,只留下一只長25厘米的腳印。已知腳的長度與人體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測罪犯身高大約是多少嗎?
五、總結
師:這節課,大家都非常積極和認真,老師相信你們的收獲肯定很多,那誰來說說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說)
六、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
操場上的國旗:2.4∶1.6=1.5
教室里的國旗:60∶40=1.5
2.4∶1.6=60∶40 也可以寫成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比例尺
學情分析
班級學生基本上已經比例有關知識,通過本節課是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比例尺,能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比例尺,能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比例尺,能根據三個量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運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認識比例尺,能根據三個量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運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呈現情境圖
思考、討論
我家的房屋平面圖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圖上距離
2、比例尺=—————實際距離
3、練習獨立完成p30頁第2、3題。
4、p30頁第4題,怎樣求窗戶的圖上距離?注意比成相成的單位后再計算。
5、指導完成p30頁第5題。
注意求比例尺時,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統一。
p31頁第1題,說明清楚兩地距離一般假設是直線距離,計算時,注意單位換算。 p31頁第2題,自己嘗試獨立完成。
放手讓學生自己研究。
教師對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
試一試
練一練
教學反思:
在教學比例尺的過程中,針對課本上出現的兩種問題,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另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學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個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用方程解答,在解設未知數的時候,教材上出現的方法是在設未知數的時候,單位上就出現了不同,以至于學生不知道如何區分,什么時候該怎么設。
第二個就是方法的選擇上,其實在這一塊知識上,利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倍比關系,也是一種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很重要,從學生的課堂和課后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其實并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這種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一樣的畫葫蘆罷了。
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今天又對比例尺的內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實關鍵還是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500000這是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統一的時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進行解答的時候,如何進行解設只要抓住一個要點:對應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這樣就不用去顧及怎么設,只要抓住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設都是可以解答的。
對于第二個問題,倍比關系的理解,實際還是對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夠深。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500000,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500000倍,圖上的1厘米實際是5千米,這就是線段比例尺,在有些問題中利用線段比例尺還會給計算帶來方便。
在學生出現問題之后,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地給學生適當的進行歸納整理,會加強學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2-33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明確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條件,并熟練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不同要求,正確的列出比例式。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
【自學內容】
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麗一起到文具店去買東西。
(1)小瑜用12元買了4本數學本,小麗用9元買了3本,誰買的本子便宜些?
(2)反饋:
①誰買的本子便宜些?說說你的理由。
②還有別的方法嗎?
③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二、關鍵點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課件: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25
路程(千米)80200
根據表中的數量你能寫出幾個比例?你是怎么想的?他們的比值分別表示什么?
2、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最關鍵是看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生討論匯報: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課本第33頁“做一做”第1題。
2、獨立完成“做一做”第2題后反饋交流。
3、5:8和1:5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你能想出一個辦法給5:8找個朋友組成比例嗎?
反饋:
(1)你給5:8找的朋友是(),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紹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與5:8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幾個?你認為這無數個朋友有什么共同特點?
四、分享收獲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即在學生理解掌握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學生探究新知搭建了平臺。其次,主要采取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小組合作,組間交流的作用。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我都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將學習內容的“大板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空間。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獲取結論,并對結果進行相互評價,從而使他們體會成功,共享合作學習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最后,針對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完比例后把比例和比混淆的問題,我還特意增加了比和比例從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方面進行橫向對比的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當然,縱觀全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探討的問題更貼近生活?教師要進行怎樣的引導還值得我進一步思考。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07-26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05-29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04-18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通用04-12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集合04-12
2020年《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03-08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精選15篇)05-04
反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05-06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05-10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