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時間:2024-01-11 11:09:43 賽賽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通用21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通用21篇)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

  2、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3、借助課文內容,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詩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新詞。

  2、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難點:

  借助課文內容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游子吟》一詩嗎?(齊背)在《母親的恩情》一文中就包含有這首詩。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與《游子吟》一樣,也包在一篇課文中,現在就請跟老師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

  1、板書課題,隨機教學“佳”、“倍”二字。

  2、同學們還記得學習文包詩的方法嗎?(指名回答),現在就請同學們用以前學習文包詩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生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效果

  a、出示生字詞,自由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b、寫字指導。

  師范寫“采”、“念”、“幼”“憶”,生書空。

  生描紅本課生字,師巡視個別指導。

  展示寫的好的作業。

  3、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很準,現在看你們能否把課文的句子讀順了。

  4、指名讀文。讀后同學自評。

  5、讀過這篇課文你讀明白了什么?

  6、生交流,談讀后的理解。(課件展示茱萸,并作以介紹)

  三、理解感悟。

  1、在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盡發出如此的感嘆,再次引讀課題。

  (1)不同的人,因為感受不同,會有不同的讀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思念親人的心情,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悲傷,難過,憂愁)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讀課題。課題是一句,它出自哪首詩?

  作者是唐朝大詩人——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這里的“山”指的是華山,山東就是華山的東面。簡筆畫畫出華山,并在華山東板書華家鄉,西邊板書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王維的家鄉和親人就在華山的東面。“憶”是什么意思?

  回憶、想念。

  2、朗讀古詩。

  你讀得真好,字正腔圓。但你還不是王維,你沒有讀出王維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提醒你們,這首詩是詩人王維的思親之作,應該怎么讀,誰愿意再試一試?

  你真了不起,還沒有學習古詩,你就能讀得這么好。是聽你朗讀,我們好像就看到了大詩人王維思念親人的憂愁和感傷。你能再讀一遍,讓我們再感受一次嗎?

  3、同學們,詩歌是詩人情感的抒發,是詩人心靈的獨白。要想把詩讀得更好,我們就要理解古詩的意思,走進詩人的內心,與詩人心靈相通。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詩人的心靈,與詩人對話。

  同學們都認真預習了課文,請你告訴我讀了幾遍課文?

  如果讀了5遍后,課文還不能讀好,你會怎么做?

  你們能這么做,就一定能感到語文學習會走越來越有滋味。讀了這么多遍課文,相信大家都能把課文讀得文從字順。但要想把課文讀得更好,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就是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人物,與文中的人物一起高興,一起悲傷,一起笑,一起哭。現在你們就是大詩人王維了,請打開書,用大詩人王維那顆思念親人的心來讀課文,盡情感受文字的溫度。

  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4、感悟“獨在異鄉為異客”。

  剛才我說,文字是有溫度的。有些句子,我們一讀,就感到心里熱乎乎的,有些句子讀后,我們感到很難過,心里就有一種涼涼的感覺,這就是文字的溫度。你們讀出來了嗎?

  (課件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誰告訴我們這句話的溫度是熱的還是涼的?

  指導朗讀。真的有點涼。告訴大家,為什么是涼的?

  引導:一年有365天,兩年就有七百多天,七百多天沒有見到親人了,心里是多么思念啊,心情是多么難過啊,所以這句話是——

  你的離家時間還不夠長,你的心里也不夠悲涼。再讀!

  生齊讀。師:讀出了這句話的溫度,你能讀出這句詩的溫度嗎?(課件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對,詩人王維孤獨一人,漂泊他鄉,舉目無親,內心多么凄涼。

  相機指導。齊讀。

  5、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及時課件出示該句。

  你讀這個句子有什么感受?

  哪些詞語讓感到高興,心里熱熱的?

  (熱鬧、扶老攜幼、興高采烈、歡度節日)

  出示“一年一度”的“度”的意思選擇

  理解“扶老攜幼”什么意思?

  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去逛街的時候嗎?

  你們全家人扶老攜幼逛街時,你的心情怎樣?

  這就是這句話中的詞語——生接:興高采烈。讀得還不夠高興,再讀。

  “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欣喜若狂歡天喜地喜笑顏開)

  你們能讀出這種高興,讀出重陽佳節大街上的熱鬧嗎?請試一試。

  生自由練讀這句話,然后師指名讀,讀得很好。

  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課件出示句子,生齊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不由嘆道——(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一生讀)。

  四、總結。

  五、作業。

  教學反思: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課堂應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所以對于本文,我抓住“思親”一詞,讓學生在讀文中感受作者王維遠離家鄉后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濃濃深情。讓學生通過讀文感受作者的那份難言的思念,用換位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所道出的真情。從而感悟這首詩的意境。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借助課文內容,結合詩句的理解,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悟古詩寫作是有感而發,嘗試組織語言,理解詩歌的寫作是有背景和緣由。

  教學重難點:

  1、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2、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指板書)學生齊讀。

  2、我們知道這句話出自王維的一首詩,那就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古詩)誰能讀好它嗎?

  指名讀、齊讀。

  3、每逢佳節,這里的佳節指的是(生接重陽節),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有什么習俗?

  4、同學們了解的真多,重陽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日,每到這樣的節日,王維會倍思親。

  5、你能說說“倍思親”的意思嗎?(更加思念親人)我們再來讀好它。

  二、教學第二小節

  1、王維為什么會發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故事,走進他的內心。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

  哦,原來是王維看見長安的人們在歡度節日呀,(出示第二節)再讀讀這段話,你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抓重點字詞。

  2、重陽節就是這樣熱鬧啊!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看一看?(指名朗讀句子。)

  3、讓我們一起來讀出長安街上的熱鬧吧。(齊讀句子)

  三、教學第一節

  1、看到別人都是家家團圓,是如此的幸福,可王維怎么樣呢?

  是的,他(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5歲,只比我們大了6、7歲,跟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孩子呢,卻已經離開家鄉兩年了,700多個日日夜夜,想想看,這兩年來,他會遇到什么困難呢?學生想象說話。

  2、這么小年紀,本該在父母身邊好好地享受父母的關愛,而如今卻獨自一人在外求學,他的內心是多么孤獨呀!(板書:孤獨)

  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3、這就是詩中的(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我們一起來。

  誰來讀出王維孤獨的心情。

  指名讀、齊讀。

  4、看著大街上熱鬧的景象,王維的內心是格外的孤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維的內心世界。老師讀第一節,同學們讀第二節。

  師生合作讀第1、2節。

  5、在這樣的情景中,王維觸景生情,不由自主發出了“倍思親”的感嘆。出示兩句詩,齊讀。

  四、教學第三節

  1、王維孤單一人,不由傷感起來,在這美好的節日里,他在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三小節,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第3節

  學生練習說話。

  2、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

  齊讀。

  3、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說就是——思緒萬千。

  他還想到了什么?

  生答:如今我們卻一句

  是呀,他和兄弟(天各一方)同學們,王維所在的長安,在華山以西,而家鄉在華山以東的山西蒲州。一山之隔,千里迢迢,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你能讀好這兩個詞嗎?(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4、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由說,教師加以指導)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他們彼此牽掛,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那濃濃的思親之情。(指名讀,齊讀。)(板書:牽掛)

  這真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引讀)。

  讓我們來回味王維無盡的思緒吧。男生讀山這頭的王維,女生讀山那頭的兄弟,老師讀兩者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分角色朗讀這一段文字。)

  5、那時的快樂,現在的孤獨、王維與親人彼此牽掛,難怪他會“每逢佳節倍思親”。

  五、學習詩

  1、于是,他提筆寫下了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詩題)

  (1)同學們,15歲的王維孤身一人,作客他鄉,這就是——生:獨在異鄉為異客。

  (2)重陽節,家家戶戶歡度在一起去登高游玩的情景讓王維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就是——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3)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王維想到兄弟們肯定和往年一樣,頭插茱萸,攜手登高,嬉笑歡樂,可獨獨少了自己一個人,這就是——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王維將自己濃濃的思念,凝于筆端,寫下了這首思鄉名詩。就讓我們當一回小王維,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配樂指讀)

  3、多么動情呀!就讓我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配樂齊背)

  4、但是,到了現在,這個佳節已經不只指重陽節了,而是所有美好的節日,比如:

  中秋節,爸爸媽媽出差在外地,他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節,邊防戰士守衛邊疆,不能回家,他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元宵節,哥哥在外國讀書,不能回家,他會深情地吟道:每逢佳節倍思親。

  5、其實,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思鄉情。你知道哪些?

  《靜夜思》《楓橋夜泊》《夜書所見》(指名回答)(你能背誦一下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齊讀三首詩)

  6、老師這里有幾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出示古詩:聽老師讀一讀(師范讀)跟老師一起讀一讀,感受詩人的情懷。

  7、讓我們再來好好欣賞這首詩,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寫在習字冊上。

  8、布置作業:

  課后讓我們搜集一下,來開一個“思鄉誦詩會”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緒萬千”等詞語,會書寫“憶”字。

  2、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在讀文中逐步理解市局的意思,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情景,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作者的思鄉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背誦古詩,通過語言文字體會王維濃濃的思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三個生字的讀音:“逢、佳、倍”)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什么是佳節?“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誰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們走進古詩背后的故事,一起探個究竟吧。打開書本129頁,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別忘了思考提出的問題,比比誰解決的問題多。開始。

  二、自主讀書、讀通讀順: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把它劃下來。

  2、出示生字詞,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認識吧?自己先練一練:

  佳節重陽節兄弟異鄉

  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一年一度

  3、請學生當小老師讀。

  4、顛倒詞語順序,再請學生讀一讀。

  (過渡:生字詞同學們都學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們藏到課文當中,同學們也一定能認出它們。這一次,老師對你們讀書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們能把句子讀通讀順哦。要想讀的好,可是有竅門的哦,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長句子和生字詞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瑯瑯的讀書聲是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哪位小朋友愿意來展示自己美妙的讀書聲?(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是不是把課文讀通讀順了。

  6、他們讀得怎么樣?(指名評一評)表揚個別同學。

  三、精讀課文,詩文對照,感悟詩情。

  (一)研讀第1、2小節“思鄉”: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誰能把你讀到的句子和同學們分享呢?只讀句子也行,讀完句子能說出自己讀懂了什么更好。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指名讀句,談談讀懂些什么?

  (2)老師考考大家,王維的家鄉在哪?(板書:家鄉)

  (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王維的家鄉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試想王維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多么寂寞,多么傷感,多么孤獨,這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詩人以一個“獨”字寫出了當時客居他鄉孤獨冷寂的心情,下綴兩個“異”更加深了那種孤獨感。誰再來讀一讀詩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異鄉做客。(指名多個學生讀)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1)家家戶戶在歡度什么節日呢?(重陽節)

  (2)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是多么熱鬧呀,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熱烈場面呢?(指名讀)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識記生字“扶、攜”。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外出的時候嗎?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欣喜若狂歡天喜地喜笑顏開)識記“采”字。

  (4)除了課文中寫的以外,你能聯系重陽節的風俗習慣想象一下大街上人們還在干什么呢?

  (5)是呀,這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指名讀,齊讀。

  (6)重陽佳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是那么熱鬧,那么開心,王維看到這一切,想想自己孤單的一個人,觸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詩句中的哪個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

  (二)研讀第3小節“思親”

  1、過渡:然而,重陽節的歡樂不屬于王維,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1)指名讀句談體會(提示:你是帶著怎樣的心情讀這句話的'?為什么高興?讀了這句話,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就一個重陽節去登高了嗎?)

  (2)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齊讀。

  2、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么遙遠的。(板書:親人)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心是百感交集。這里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從這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兩名學生讀。

  3、過渡:王維還想了些什么呢?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由說,教師加以指導)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思念就像一跟長長的線,將他們的心緊緊地拴在一起。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教師范讀,生自由讀,齊讀。)

  4、王維不禁提筆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少了誰?王維。誰來讀?

  (三)研讀第四小節“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又到了重陽佳節,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王維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過去,想到了現在,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指導感情讀詞。

  2、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讓我們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指多名朗讀。)

  4、多么動情啊,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寫寫這個“憶”字。指導書寫“憶”字。一個“憶”字,就濃縮了王維對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學生齊誦古詩。)

  四、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同學們,王維只在重陽節思念親人嗎?當端午節家家戶戶飄出棕香的時候,王維會吟誦————,當八月十五家家團圓的時候,王維會吟誦———————

  其實,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那些海外游子在思念家鄉時,會感嘆——————

  你外出打工的親人思念家鄉時,會感嘆————

  2、古今表達思念之情的詩有很多很多,出示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五、總結全文:

  思念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親人的距離有多遠,思念的情絲就有多長,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刻,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背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生齊背。

  六、布置作業:

  1、課后讀熟這兩首古詩,找一找這兩首古詩背后的故事和資料看一看,你會對這兩首詩有更深的了解。

  2、現在的重陽節又叫敬老節,請你調查調查,現在的人們是怎么過重陽節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4

  教材解讀: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詩。文包詩是蘇教版一大編寫特色,課文題目源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詩,這是全詩的中心句,也是膾炙人口、常被人引用的一句,以這句為題,使一股濃濃的親情溢于紙面。

  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簡要介紹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寫作的背景和緣由。唐代詩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兩件后的重陽節,看到家家戶戶登高游玩、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借此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話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詩句、感情意境、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第二部分則是王維真情流露而寫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用詞自然而凝練,一個“獨”字和兩個“異”字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景表達了出來,同時透露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一個“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詩人思鄉情濃。因此,也成為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佳句。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課文第一自然段寫王維15歲時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點明了詩人獨自一人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處境。

  第二自然段寫“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又到了”,本來在“異鄉”為“異客”思鄉之情就難免,更何況“佳節”來臨,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去登高游玩”,而王維形單影只,于是思念親人的濃烈感情油然而生,然而,長安與家鄉路途遙遠,難以見到親人的。

  第三自然段寫王維回憶、想象“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今天他們還會思念著我嗎?在這段,王維通過“我”對“兄弟們”的思念,來遙想“兄弟們”對“我”的思念,在一種想象的感情交流中得到了心靈的慰藉。

  第四自然段在前面一個故事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原詩,讓人進一步體會原詩的凝練和意境。

  教學理念:

  1、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努力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2、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和教師引導之間的關系,一方面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教師的合理有效地引導推動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與探究。

  3、課堂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深入對話的場所,師生應該在其間共同展開學習,互相進行思維碰撞,最終讓師生都有所習得,進而讓語文素養不斷得到積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意思,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說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4、讓學生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

  教學思路:

  整體思路:從題目入手引出詩句,由讀猜詩句的意思產生疑問,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通過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和文本的解釋進行對照,進一步加深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和積累,讓詩文在自然結合中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貫穿主線“思親”:了解為何而“思親”——體會為何而“倍思親”——品悟“思親”之情——感受“思親”之心。

  教學過程:

  板塊一:導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

  2、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齊讀。

  3、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么?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

  4、但是,唐代有位詩人在某一個佳節來臨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

  5、個別讀題目。

  6、這句詩你在哪兒見過嗎?

  板塊二:初解古詩,激發學生走入文本欲望

  1、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一讀詩:

  (1)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吧!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順。

  (2)指名讀

  (3)齊讀

  3、二讀詩:

  (1)請你再次自己讀讀這首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你讀不懂的又是什么?

  (2)指名交流。

  (3)解決:“佳節”是——重陽節(九月九日)。“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認為重陽節戴著它可以祛邪避災。它代表了人們一種美好的心愿。(不懂處:你很會讀書,很愛思考。大家都很會讀書,那讓我們一起帶上這些問題走進課文,看看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在故事中你一定會對這首詩有更深的了解。)

  4、過渡:在全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什么會如此感嘆,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會對詩有更多新的感受。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讀讀這首詩背后的故事吧。

  板塊三:詩文對照,引領學生走入文本世界

  學生自由讀文。

  1、了解為何而“思親”

  (1)出示第一小節。誰來讀讀第一小節。

  (2)通過他的朗讀,你知道了什么。(板書:王維)在這兩年里,他會怎樣?誰也來讀讀這一小節。

  (3)是呀,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去長安求學(板書:長安)獨自一人在外,難免會有孤獨的感覺,這就叫——“獨在異鄉為異客”。

  (4)離家兩年里,他一定會常常思念親人。齊讀第一小節。

  2、體會為何而“倍思親”

  (1)那是什么讓王維“倍”思親?請你再讀讀課文。

  (2)學生交流,出示第二小節,

  (3)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看到了怎樣的熱鬧景象?指名讀,“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什么是“扶老攜幼”?讀詞。

  王維還會看到——(想象佳節的熱鬧)。再讀句。

  這熱鬧景象、歡樂氣氛觸動王維的思鄉情懷。齊讀這句話。

  (4)引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現在你知道“倍思親”的“倍”是在告訴我們什么嗎?(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讀句。

  (5)別人的一家團聚,別人的歡樂氣氛更增添了王維對家人的思念。誰來讀讀第二小節,讀出重陽節的熱鬧,讀出王維的“倍”思親的心情。

  (6)齊讀。

  3、品悟“思親”之情。

  (1)此時此刻,王維一定想起了許多許多。他會想什么呢?請你再讀課文。走進王維心中好嗎?

  (2)交流:你感受到王維思念親人的情感變化了嗎?

  引導:

  他想起了什么?(出示第三節)想到兄弟歡聚時他心情是——高興。誰來讀一讀。

  想起兩年前的那個重陽節,王維思緒萬千:我們曾經——我們曾經——我們曾經——

  再想想如今引讀——體會天各一方。

  此時此刻,——(引)

  心中真是——(學生說)。讀好“如今……我呢。”

  (3)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王維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吧!齊讀第三小節。

  4、感受“思親”之心。

  (1)描述:重陽佳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熱鬧歡慶的景象,想起了在家鄉和兄弟相聚時的歡樂情景,想到不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思鄉之情愈發濃了,一時思緒萬千,他就把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出示古詩)。

  (2)誰愿意來帶著大家感受王維的此時的心情。指名讀。評:聽了他的朗讀,你看到了——你感受到了——。

  (3)齊讀。

  板塊四:拓展延伸,感受古詩文無窮魅力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個人呢?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思鄉情。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月圓之夜就曾寫下了《靜夜思》,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也曾寫下了《泊船瓜洲》,這些都是詩中的思鄉名作。

  2、讓我們一起用我們的真情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預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吟誦詩歌;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說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濃濃的思鄉情感,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重點】

  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濃濃的思鄉情感,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復習、默寫詞語:

  (1)出示詞語:異鄉異客天各一方思緒萬千

  重陽佳節一年一度登高聚會

  (2)指導自己復習:拿出自備本和鉛筆,看屏幕,默看,很簡單,確定不會寫錯的就“過”,覺得有點難的就隨手在自備本上寫兩三遍。

  (3)交流容易寫錯的字。(“異”的豎彎鉤要封口,“天各一方”是各自的“各”,指導學生從詞語的意思上去理解、記憶,“佳節”同樣如此,“佳節”是美好的節日,所以是此“佳”而非彼“家”,“聚會”的“聚”字形較難,再集體書空、老師板書一下)

  (4)自己背著默寫詞語(四個四個背著默),默寫結束自己對照檢查,有錯誤的自己訂正4遍。

  (5)反饋默寫情況。

  2、朗讀古詩:唐代大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這天創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古詩(畫軸)并朗讀。

  3、談話揭題:今天就讓我們借助《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篇美文,共同走進遙遠的唐代,走進少年詩人王維的心靈,去感受他的詩意詩情。(齊讀課題)

  二、品讀課文,感悟詩意,體驗詩情。

  1、揭示品讀之“中心問題”

  (1)從古詩中知道,文中的“佳節”是什么節日?(九月九日重陽節)

  (2)簡要回顧重陽節風俗。

  (3)提出問題: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節日里,少年王維為何發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呢?

  2、品“思鄉思親”之“孤獨傷感”

  過渡:重陽節這天,王維人在哪里?

  (1)屏示語段:“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王維。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

  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王維的家鄉是山東蒲州)

  結合簡筆畫,體會路途遙遠,理解“山東”含義(華山的東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板書)

  (2)你覺得王維這兩年的生活一定過得怎么樣?

  引導學生交流,板書:孤獨寂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結合詩句理解“異鄉”“異客”、的意思。

  出示字典上“異”字的解釋:a:有分別,不相同;b:奇異、特別;c:驚奇、奇怪;d:另外的,別的;e:分開。

  指導學生聯系整首詩的意思,講的是王維離開家鄉到別的地方生活(京城長安),所以這里的“異鄉”是指“別的地方”,即“他鄉”,“異客”是指“別的地方來的人”,即“客人”。兩個“異”字都當“另外的,別的”講。

  緊扣“15歲”,“就”體會年紀之小;抓住“兩年”感受離家時間漫長。

  (4)體驗說話,感情朗讀:小小年紀的少年王維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學,整整兩年,700多個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夠聆聽到父親的教誨,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想念父母兄弟卻無法相見,他思念家鄉卻不能回家,王維和親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獨寂寞——指板書”。感情齊讀語段。

  (5)齊讀語段,結合理解詩句:難以排解的孤獨和寂寞使詩人情不自禁吟誦出了這樣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

  指導誦讀:詩歌的誦讀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節奏的把握,二是情感的品味。這里的節奏應該怎樣讀?

  指導學生讀好節奏:獨在/異鄉/為/異客

  王維獨自一人,孤孤單單地在他鄉生活,你覺得他一定會感到——

  生:孤獨,寂寞,憂傷……

  指導讀出這樣的情感。

  2、品“重陽佳節”之“熱鬧快樂”

  過渡: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請你認真讀一讀這幾句話,想一想,重陽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出示第二自然段語段:“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交流一:重陽節的熱鬧。

  預設1:結合關鍵詞句和圖片、聲響體會重陽節街上的“熱鬧”景象。出示

  圖片:這就是重陽節那天街上的熱鬧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熱鬧非凡、車水馬龍。讀屏幕詞語)

  (2)交流二:重陽節的快樂

  預設2:結合重點詞句體會重陽節人們的“快樂”情景。“興高采烈”(透過“興高采烈”這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人們臉上什么樣的表情?眉開眼笑、笑容滿面、喜上眉梢、喜形于色……讀屏幕詞語)。

  結合理解“扶老攜幼”(拆字組詞的方法理解,從這個詞語你知道重陽節帶給人們的是怎樣的快樂?享受親情的溫暖和團圓的幸福)。

  (3)引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為什么會“更加思念?”因為重陽佳節,家家戶戶團團圓圓,每個人都快樂地享受著和親人在一起的幸福快樂。只有王維一個人——指板書,讀“孤獨寂寞”,因此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親人,這就叫——倍思親。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齊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3、品王維之“思緒萬千”

  (1)此時此刻,王維真是思緒萬千。(板書)誰來說說什么是思緒萬千?請同學們自讀第三自然段,仔細讀一讀,想一想,王維想到了些什么?

  (2)交流一:想到了以前和兄弟們在一起的快樂。體驗王維曾經的`快樂:

  屏示語段:“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想象情景說話:王維清楚地記得,在家鄉時,他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歡聚一堂,快樂過節的情景——引導想象:他們怎樣過節的呢?(比賽爬山、喝酒、作詩、一起游戲)

  感情朗讀這兩句,體會王維回憶中的“快樂”。

  (3)交流二:想到了“如今,他和兄弟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補白省略號。這省略號好似一聲長嘆,嘆今日重陽佳節不能和兄弟們相會,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說話)從省略號里你讀出了什么?(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感情)(再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4)交流三:想到了此時此刻,兄弟們也一定在思念著自己。思念的人兒,心靈總是相通的。他還想到了遠在華山以東的兄弟們對他的思念:(引讀)秋高氣爽,天高云淡,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聚會,西望長安,卻發現身邊少了一個兄弟。是誰呀?——王維。這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詩句后兩行,讀一讀)你覺得王維的兄弟們遙望長安,心情會怎樣?他們也有千言萬語要對王維訴說——他們會對王維說些什么呢?(想象說話)

  是呀,他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是——(再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思緒萬千”,想了很多很多。“倍思親:,他想的最多的還是——(板書:思念家鄉、親人)

  王維把濃濃的思念溶進了短短的四行28個字里,提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引讀古詩。

  三、整體回歸,吟讀古詩,抒發共鳴。

  1、讀著讀著,我們讀出了詩句中的思念,讀出了詩句中的情意。

  2、理解運用“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已成為千年傳誦的經典名句,它表達了所有像王維一樣離開家鄉的游子的共同心聲。中秋佳節,如果你不能回家和爺爺奶奶團聚,仰望皎潔圓月,你可以深情吟誦——引讀“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你的思念之情;今天是圣誕節,鄔冰歆不能回新加坡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歡聚,也可以深情地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來遙寄你的祝福……

  3、積累思鄉詩句:對家鄉的熱愛、思念,對親人的熱愛,思念,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是每個游子心中永遠的歌。(出示詩句并朗讀積累,在學生朗讀時,相機再次進行古詩誦讀的指導)

  4、同學們,最后,就讓我們再次來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名詩,讀出每一位游子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吧。隨音樂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設計】

  每逢佳節倍思親

  天各一方孤獨憂傷

  思緒萬千思念家鄉、親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6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新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3、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借助短文,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感情。

  教法:

  情境教學法、談話、,直觀教學法、遷移法。

  教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曾老師的老家在哪兒嗎?曾老師有許許多多的親人在遙遠的湖南。平時,我經常給家鄉的親人寫信、打電話,有時暑假回老家看望他們。每當遇到佳節的時候,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今年中秋節的晚上,我望著天上圓圓的明月,不禁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媽媽。于是,我給媽媽發了一條短信: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

  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創設與本文吻合的情境,吸引學生學習新課。

  二、新授:

  1、自由讀第4自然段:

  問“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想的很多很多)王維想了些什么呢?他為什么想的很多很多呢?學習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會明白的。

  設計意圖:采用倒序法,抓住關鍵詞“思緒萬千”。“思緒萬千”一詞在文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概括了王維客居他鄉時的思鄉之情,它是王維寫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觸發點。

  2、學習第1段。

  ①自由讀、評議。

  ②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③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3、學習第2段。

  ①自由讀。劃出表示王維看到的句子。指名讀這些句子。

  ②找出表示人們心情的詞語。(興高采烈)相機板書。

  ③還有哪些詞表示興高采烈?換詞練習。

  ④你在什么時候會“興高采烈”?用“興高采烈”造句。

  ⑤人們是興高采烈的,可是王維呢?指導朗讀第4句。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抓關鍵詞“興高采烈”,襯托王維的孤獨、傷感。一喜一愁,強烈對比。

  4、學習第3段:

  ①齊讀。

  ②動作演示第1句話。

  ③說說王維想到了什么?

  ④除了書上寫到的這些,王維可能還想到些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跳出文本,訓練學生想像及口頭表達能力。

  5、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①正因為王維想到了許多許多,思念親人的感情特別強烈,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②齊讀。指名讀。

  ③練習背誦。

  ④結合短文說說詩意。

  三、表演。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人們興高采烈,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王維仍然孤零零地在京城長安生活,冷冷清清。請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表演王維與家鄉親人通電話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內化課文語言,拓展課文內容,把生活與語文學習緊密結合,加強學生處理信息(課文、課外)的能力,將學生收集到的抒發思鄉、思親的詩文佳句和歌曲有機結合在一起。

  板書:

  25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思緒萬千

  人們興高采烈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7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抓住重點詞句,詩文結合,理解課文的內涵、品讀古詩的意境,重點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含義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教學設計。

  3、詩文結合,理清文包詩的特點。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內涵、品讀古詩的意境及“獨、異、倍”三字的妙處。

  學習難點:

  詩文結合,理清文包詩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板書課題)

  2、誰知道這篇課文是圍繞課題中的哪個詞寫的.?

  3、誰能幫大家回顧一下課文內容呢?(出示幻燈片)

  4、同學們說的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王維,一起去體會他那濃濃的思鄉情懷吧。

  二、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

  (1)、王維為什么在九月九日這天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2)、他思念親人時,想到了什么?

  (3)、我能結合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4)、我還讀懂了……

  2、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傾聽、補充。

  三、展示交流

  相信大家對課文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你可以通過朗讀來表現,也可以回答問題,還可以聯系自己,談談感想。

  四、拓展閱讀

  1、其實,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思鄉情。你知道哪些?(《靜夜思》《楓橋夜泊》)

  2、老師這里有幾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出示古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王維《雜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古》

  自由讀一讀,感受詩人的情懷。

  3、齊讀古詩,并把它們工工整整地抄寫在積累本上。

  五、布置作業:

  1、我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或父母聽。

  2、我能摘抄并背誦有關思念家鄉或親人的詩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背誦古詩。

  2、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錄音機、磁帶、卡片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直奔中心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學生圍繞“思親”質疑。

  ①為什么思親?

  ②怎樣思親?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么思親?讀后討論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

  1、師引讀:恰逢一年一度得重陽節又到了(生接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理解“倍”的意思。

  3、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覺得哪些詞用得好。(交流后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戶戶)

  4、用上這些好詞說說詩人為什么“倍思親”。看誰用的好詞多。

  5、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導感情朗讀。(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配樂范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是怎樣思親的?(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后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學習前半段。

  1、一邊配樂,一邊讓學生默讀,啟發學生想象:“總要”、“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的情境,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

  2、指導感情朗讀。

  4、學習后半段。抓住“一定也在思念我“、無限深情地說……”反復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詩人內心的激動與神往。

  5、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細讀第四自然段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句話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指導感情朗讀第一句

  3、聯系上文,體會王維的思緒萬千。(兩個省略號)

  4、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5、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設計意圖:

  一、繞課題質疑

  課題常常是課文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對課文題目質疑問難往往是打開理解課文的“窗戶”。抓住課題中重點詞語—“思親”質疑問難,是訓練學生見題思考的能力,通過對“思親”的質疑,學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形式,同時也抓住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內容。

  “為什么思親?”和“怎樣思親?”是理解全文,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具有“牽動”全文的作用。教師只要抓住這兩個問題,就能順利地開展本課的閱讀教學。

  二、抓好詞練說

  “運用從模仿開始”。針對第二段好詞多的特點,讓學生多讀后找出好詞,引導學生練說。這樣,課文規范的語言就會逐漸成為學生的語言的一部分,學生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加深了對詞的理解。同時還能使學生體會出詩人思念親人的感情在此佳節更加濃烈了。]

  三、創情境激情

  1、在教學第三段前,先讓學生靜聽一分鐘音樂,能感染學生,誘發學生的情感,再聲情并茂地范讀,能引生入境,使學生與詩人共鳴:共思、共憂、共吟,有利于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在指導學生背誦古詩時,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氛圍,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天地,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力,一種學習的激情,產生主動參與的愿望,從而增強自我的學習意識。

  四、扣文解詩意

  在整堂課的設計中,我總把詩與文有機結合,相互對照。讓學生在文的環境中解詩意,降低了學詩的難度,有助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使學生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9

  教學目的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14 每逢佳節倍思親

  2.解釋題意。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2)簡介王維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后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自讀課文,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3)抽生字卡片讓學生讀生字詞。

  3.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指導要點。

  逢:半包圍結構。注意內部的結構。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倍: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右上下兩端齊平。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憶:左部“豎心旁”筆順是“點、點、豎”。

  異: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讀抄詞語。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的

  細讀課文,理解并背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分自然段講讀。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 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兩句)說了什么?

  板書:王維

  (3) 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4) 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四句)

  前三句說了什么?

  板書:重陽 登高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著老人,攙著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里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么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系,那句話說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4)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想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哪些事?請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五句話)

  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插茱萸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著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么?讀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這三句話里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說)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說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說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么?(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么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4)齊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說了什么?“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系?(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點名了什么?(點名了重陽節)

  “憶”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這個詩歌的意思是:重陽節思念家鄉的兄弟們。

  (3)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異鄉 客

  (4)看圖,加深體會詩句意思。

  圖畫上的人是誰?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詩人?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5)指名講讀詩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7)齊讀第四自然段。

  二、 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3)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會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及王維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佳”字的字形、字義。齊讀。

  2、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么?

  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

  3、但是,唐代有位詩人王維,卻在重陽佳節的時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隨機講解“倍”字的字形字義。“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就是:每當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加倍的思念親人。

  4、對于王維,你們了解嗎?(補充:他的“山水田園”詩尤其出色。九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神童”,15歲便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到長安求學。)

  5、明確學習主要內容:

  今天我們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主要任務

  是:學會生字,理解生詞,把課文讀通順。

  二、民主導學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書129頁,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多讀幾次,認清字形。

  2)、再次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桌或查字典。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4)、三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

  A、出示詞語:

  每逢插佳節兄弟

  茱萸倍思親手挽手

  思念重陽節獨在異鄉

  登高遠眺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憶山東兄弟

  開火車讀:每人讀一個、一行、齊讀(適時正音)

  B、藍字要求正確認讀,紅色的字是要求記住字形的。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經記住了那些生字?告訴你的同桌(同桌互相交流)

  C、提問: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請你告訴大家。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記憶生字,提出個別生字的強調之處。

  D、出示生字:指名認讀,還可組詞

  逢插佳念兄

  茱萸獨倍重

  挽眺扶攜幼采憶

  E、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里,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誰愿意來試試,其他同學的任務也很艱巨,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評委。

  讀前提問,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讀,相機指導、評價)

  三、檢測導結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我們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讀通課文,誰來說說你學到了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2、聽寫詞語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興高采烈、思緒萬千等核心詞語的含義;

  3.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敢于提問,自主讀書,合作討論,直至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人,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讀了課文你就會知道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讀課題:

  師: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對,心田。從心田里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里的聲音來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課題,小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師:這些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

  師:那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自主讀書,討論交流。

  師:小朋友們讀得很認真,現在誰能告訴我們,是誰每逢佳節倍思親?

  板書:王維

  師:王維是誰?誰來告訴我們?

  板書:長安

  師:讀得真好,但老師還想見一見王維,誰來扮演王維作一個自我介紹?

  師:佳節指什么節日?什么時間?又有哪些風俗呢?

  板書:九月九日

  師:書上有一個詞語準確地寫出了重陽節的長安人們的心情,老師相信你只要仔細的讀書,一定能找到?

  板書:興高采烈

  師:請你接著老師的話說下去,用上興高采烈。

  師:六一兒童節到了

  師:誰還能用興高采烈說一句話?

  師:誰能用你的聲音讓我們感覺到長安人們的興高采烈?

  師:王維興高采烈嗎?那他怎么樣?他想到了哪些人?還想到了哪些事?

  板書:山東兄弟

  師:這就叫思緒萬千。

  板書:思緒萬千

  師:你有過思念的感覺嗎?你會用什么方法表達你的思念?

  師:今天是傳統佳節重陽節,現在我--王維的兄弟,已經頭插茱萸,登上高處。此時此刻,不知遠在他鄉的王維怎么樣。哎,不如打個電話給他。誰愿意做我的兄弟王維?

  師:可是當時還沒有如此先進的通訊設備,就連寫一封信,也要很長時間才有可能寄到家鄉。作為詩人的王維表達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寫詩。

  三.感悟詩歌

  1.朗誦:

  師:下面我們掌聲有請唐朝大詩人王維為我們朗誦他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生讀詩

  師:詩寫得棒,讀得也棒!連我都想讀了。誰敢和我比一比?

  師:我讀詩的水平可不簡單,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讀幾遍。

  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配樂

  3.小比賽

  4.誰能背誦這首詩?

  四.小結課文

  師:現在誰明白了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五.默寫古詩

  師:誰來幫幫老師,把黑板上的這首詩寫完整。其余的同學請在底下默寫。

  (提醒書寫和握筆姿勢)

  評價:

  師:連粉筆字都寫得這么好看,你的鋼筆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這個詞書本不要求會寫,你都能寫出來,真不簡單。

  六.延伸

  師:你回家還想做什么?

  師:課后小朋友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談談“欲窮千里目”》,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報告,如何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認真閱讀古詩句,能了解其出處、作者、意思等。

  3、按照習作要求,選擇兩句詩,會用研究報告的形式寫出來,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寫關于古詩句的研究報告。

  難點:用查閱資料的方法,研究古詩句,深刻理解其含義。

  教學過程:

  一、以詩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讀誰的作品?

  2、開火車背古詩。

  3、老師這兒也有幾句詩(出示),誰來讀一讀?

  二、小組學習,研究古詩明白習作要求

  這些詩句,有的比較深奧,要到四五年級才能學到。這堂課,教師讓你們自己研究、學習,你們有信心嗎?

  請學生默讀,思考:這次的習作要求是什么?你學到了什么?

  1、小組同學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詩句進行研究。

  研究指導:詩的出處、作者、意思等,都可作為研究的`內容。

  研究方法:可查閱資料,提供《唐詩三百首》。

  2、小組同學相互探究,進行熱烈的討論。

  3、整理研究結果,填寫研究結果匯報表。

  (內容包括詩人的簡介,詩作的背景,對詩的理解或賦予詩句新的意義。)

  三、集體交流,匯報結果

  匯報:通過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討論: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參加班級討論。

  教師可補充介紹詩作的背景,從而更有利于理解詩句的含義。

  四、例文指導,學習寫作。

  1、指名讀屈美生同學的《關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研究報告》。

  2、這份報告中講到了些什么?(詩句的出處、全詩的內容、詩句的含義)

  你覺得還有哪些內容是應該在報告中寫一寫的?

  3、你打算怎樣寫自己的研究報告?你還想研究些什么嗎?

  五、習作寫研究報告

  1、把你的研究成果寫成一篇研究報告。

  要求: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2、學生各自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3、修改評議。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學寫鋼筆字,寫好包圍結構的字;學寫毛筆字,掌握豎鉤和橫鉤的寫法。

  重點難點:

  學寫鋼筆字,寫好包圍結構的字;學寫毛筆字,掌握豎鉤和橫鉤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寫好鋼筆字

  1、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2、指導。

  a、說說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b、出示:困、周、間,指名讀一讀,并說說這三個字是什么結構,有什么發現?(三個字是包圍或半包圍結構。)

  c、在寫的時候,包圍的外框不要寫得太滿,里面部分不要寫得太大或太小。

  d、出示“困”,指導書寫,學生書空。

  e、教師范寫,注意里面的'木的最后一筆要寫成點。

  f、學生練習在田字格里描紅“困”,并臨寫。

  g、按以上步驟和方法,指導學生書寫“周、間”兩個字。(教師巡視指導)

  二、學寫毛筆字

  1、指導學生觀察“水”中的豎鉤。在豎中線居高起筆,下行至“鉤”處微向左下挫筆,再提鋒向上縮筆,然后快速向左上鉤出。

  2、教師執毛筆范寫豎鉤。

  3、學生臨帖描紅(提示正確的執筆姿勢)。

  4、指導觀察“家”中的鉤——橫鉤。

  5、學生臨貼描紅。

  6、學生自由練習寫兩種鉤,互相交流書寫心得,教師巡視指導。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孤獨、思念之情。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抓住重點詞句,小組合作體會王維在重陽節長安大街上熱鬧場面下內心的孤獨與思鄉之情

  2、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

  抓住人物的內心體會王維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人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

  借文學詩,理解古詩的意思及其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課文

  1、(板書課題)朗讀課題,你讀懂了什么?

  佳節:美好的節日,文中指重陽節

  (課文中心詞)思親:思念親人(華山以東)

  2、簡介王維

  (1)文章的主人公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課題就來自這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名讀、齊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在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的基礎上,師范讀奠定本詩憂傷的基調。

  (2)說說這首詩中哪些詞語你不理解。

  獨異茱萸倍憶山東

  3、講解本課的題材:本文的題材比較特殊,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詩,這篇生動活潑、語言優美的故事主要圍繞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創作的背景及本詩所抒發思念之情來寫的。這篇文章的題材稱為“文包詩”。

  學習方法: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在課堂上我們抓住相關語句來理解詩人當時身處環境和的心理來理解古詩,簡稱為“借文學詩”

  二、詩文對照,理解古詩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讀第一小節,畫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圈出詞語,說說你的感受。

  2、交流相關語句,體會王維的孤獨

  (1)15歲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王維年紀很小就離開父母,離開兄弟,離開朋友。

  (2)與我們同學相比較,體會王維的孤獨。

  (3)不覺已經兩年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王維離開家鄉的時間很長。再次與自己比較體會王維的孤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王維的.孤獨。

  3、理解異鄉,異客

  說話練習:長安再繁華,這里沒有________沒有_________

  那么,長安對于王維來說就是“異鄉”,王維對于長安來說就是“異客”。

  4、“異”字解釋:

  理解異:

  1)奇異,特別;

  2)別的;

  異鄉,異客中異的理解

  5、這樣的情景這樣的孤獨與詩中“獨在異鄉為異客”相對應。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讀出王維的孤獨。

  (二)學習第二小節

  1、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說說重陽節有哪些風俗。(指名說)

  出示圖片(欣賞著一張張圖片,你能用那些詞語來形容人們過重陽節的情景)

  出示:“熱鬧”

  2、重陽節,長安大街也是一片熱鬧的情景,課文第二小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熱鬧來?畫出相關語句,圈出相關的詞語,把你的體會跟你的同桌說說。

  (1)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找相關詞句,說體會

  ①抓住“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說熱鬧。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的場面)

  3、理解字詞

  度:

  1)表示事物的性質;

  2)限度;

  3)量詞,次;

  4)過

  一年一度()歡度節日()

  4、在這熱鬧的節日里,王維詩怎樣的?

  (1)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這與哪句詩相對應?“每逢佳節倍思親”

  (3)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理解詩句,倍:更加,讀出感情

  (三)學習第三小節

  1、自學要求:

  (1)朗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詞句體會王維的心理

  (2)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小組合作學習

  3、全班交流:說“思親”

  (1)王維心里想了什么

  (1)兄弟們會對王維說些什么?

  (2)王維想到的不僅是他的兄弟們,看,文中還有一個省略號呢,你能把他補充出來嗎?

  4、說話練習:

  (1)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我與父母_____________,我和好朋友_________。

  (2)王維想到的不僅是人還有與自己相關的事物呢。比如說__________________。

  5、可如今,我們天各一方不能相會,這怎么不讓人思念呢!讀出思念之情。

  6、交流古詩的意思,說說詩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誰?

  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三、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在這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王維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心理久久不能平靜(心緒不寧)寫下了這首詩

  出示古詩

  1、指名讀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抓住重點字詞)

  3、全體朗讀(配樂)

  4、吟唱古詩

  四、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

  (1)以后,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外地,每逢節日總是特別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此時人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為此,這句詩也成了萬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絕句,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2)很多同學離開家鄉,遇到團圓佳節,心中充滿對親人的無限思念,此時我們就可以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出差在外地的爸爸心理十分想念媽媽和你,此時他也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快要到,今年不能回家陪家人過年,心中無限惆悵,此時,我們可以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2、思念家鄉的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3、《雜詩》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反思

  這篇課文是我的一堂教研課,在之前試上中學校領導、教研組成員都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在幾經修改中,我最終確定本堂課的教學。

  1、抓住文章的題材確定教學方法。本文是一篇題材特殊的文章,文包詩。作者根據古詩包含的情感再現詩人創作場景與詩人當時內心活動。因此就此我確定文本的學習方法為“借文學詩”。借助課文來學校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所蘊含的情感。教學中,我先出示課文,抓住文中主要詞句來體會詩人的心理。如第一小節中“15歲”、“離開家鄉”、“兩年”等詞語體會王維當時的年幼、孤獨。第二小節中“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再現當時熱鬧的場面,并與詩人當時的孤獨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詩人更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在這基礎上理解古詩,學生覺得容易了多。

  2、以古詩為主

  本文雖說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但是在教學中我嘗試著以古詩為主。上課伊始我出示古詩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古詩的節奏。在理解課文時,通過每一小節的學習我要求學生找到相對應的詩句并讀出感情。在課文結束時學生對人物感情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他們對古詩的情感也進一步的升華,學生朗讀古詩的感情就自然流露出來。

  3、“先扶后放”的學法指導

  俗話說:教師為了不教。在課堂上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課文第一小節中我們師生一起通過關鍵詞語的理解來體會詩人的情感;第二小節中我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課文哪些句子、詞語可以看出重陽節長安大街的熱鬧?畫出句子圈出詞語把你的感受跟小組交流一下。第三小節中,我直接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詞句體會王維的心理

  (2)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樣通過先扶后放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指導書寫,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是學習字詞,理解詩句。

  教學過程:

  1、中國古時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一直傳承到了現在,說說你知道的。

  2、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篇課文講的'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1)板書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2)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3、這一句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他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1)提自讀要求:

  2)給每一個自然段寫上序號,輕聲讀課文。讀順語句,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3)檢查初讀情況:

  (1)會讀會寫田字格的生字,會讀二類生字。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意思:兄弟異鄉思念無限深情情景佳節登高興高采烈

  兄弟:包括哥哥和弟弟;

  異鄉:他鄉,外鄉;

  思念:想念;

  情景:情況和景象;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登山或登上高處;

  無限:沒有窮盡;

  興高采烈:興致高、精神足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你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王維是誰?

  3、齊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扶老攜幼、興高采烈

  你知道詞語的意思嗎?

  3、齊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登高遠眺、西望長安、天各一方

  3、齊讀。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

  3、出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齊讀

  1、出示詞語。

  兄弟、異鄉、思念、情景、佳節

  登高望遠、興高采烈、扶老攜幼

  2、出示生字

  3、說說自己記憶的方法

  4、觀察老師的范寫,老師邊寫邊重點講解:逢:三橫均勻佳:兩個土插:強調筆順異:上面是巳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文包詩,文辭優美,簡潔,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家鄉的思念。

  然而在教學時并不能如一般的閱讀教學,停留在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教師自身要明白文包詩的特點,捉摸編者編寫此類題材的意圖。在小學階段,讓學生背誦古詩也許并不難,但是要求學生理解古詩字里行間的意思,以及寫作背景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只有在小學35年級才會出現了文包詩,文包詩中的文就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而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后就幾乎不在出現文包詩這樣的題材。那么在教學時要明確一點:文是為詩服務的,對文的所有理解最后都要回到詩中。

  學生分析:

  由于開展經典誦讀,

  三年級學生基本已經會背這首詩了,但是僅僅停留在背誦和明白這是一首思鄉詩的層次上,

  并不能感受到詩中字里行間融入的思鄉之情。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在初讀文時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詩之間的聯系,但是這種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由文及詩,由詩入文感悟文中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文包詩這種課文形式。

  2、能抓住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在重陽節感到的舉目無親的孤寂。

  3、能有味道地背誦出古詩,并能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在二年級時曾學過一首思鄉詩,還記得嗎?一起背一背。

  李白的《靜夜思》

  師:是啊,

  對于遠在他鄉的游子來說,家鄉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叫人時時刻刻思念著地方,尤其是在萬家團圓的節日,于是兩千多年前,同樣唐朝的一位大詩人王維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師:你們知道嗎?這首詩的背后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下面聽老師讀一讀這個故事。(師配樂范讀)

  二、學習生字詞

  A、師:之前大家已經作了預習了,這些詞你能讀好嗎?

  出示詞語:思念

  兄弟

  異鄉

  重陽

  回憶

  情景

  佳節

  登高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天各一方

  一年一度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指名兩到三位,開火車領讀)

  B、寫字指導

  注意點:本課的生字難不難呀(不難)

  生字是不難,但有幾個看似容易的詞語卻特別容易寫錯,一個是佳字,注意右邊是兩個土字,不能一豎到底。

  還有兩個點要注意。幼字的一點不能丟,念字的一點不能添。

  (老師范寫、學生寫一遍、描紅一遍)

  三、檢查讀課文

  你們的字詞真是讀的又快又準啊,課文也能讀的這么好嗎?

  文章一共幾節?(四節)請四個人讀,即時糾正。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這首詩是誰寫的啊?(唐朝的`王維),王維為什么在詩中說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呢?

  (請兩位同學讀讀第一小節)

  (2)如果變成這樣,你會讀嗎?

  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不覺已經()。

  (3)讀完以后,你想說些什么?

  預設:王維很孤獨,離開時只有15歲,王維很思念家鄉,離開家鄉已經兩年了。

  (4)你能讀出王維的思鄉之情嗎?(指名3人)

  是啊,王維離開家鄉時只有15歲,比你們大不了多少,獨自一人來到了哪里?

  京城長安(他不在自己的家鄉)異鄉

  是長安人嗎?(不是)異客(外地人)

  王維年僅十五歲,獨自漂流異鄉,感覺很孤獨。能讀好這一句嗎?

  獨在異鄉為異客(指名讀,讀出思鄉之情。)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佳節是什么意思?

  (美好的節日)

  (2)在我們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佳節?

  八月十五的中秋節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正月初一的春節

  注意:要把話說完整

  (3)對,這些節日都叫佳節,在本文中,佳節指什么節日?(重陽節)

  師:重陽節就像其他傳統佳節一樣,是一個萬家團聚的好日子,在這一天,王維看到了什么?

  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4)這一天,人們心情怎么樣?

  很高興

  (5)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a、興高采烈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你能換個詞嗎?

  預設(學生能說出興致勃勃、欣喜若狂、高興)

  b、扶老攜幼什么意思?

  過節時,你們全家會出去玩嗎?會有哪些人一起去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怎么走的呢?

  攙扶著老人,帶著孩子。

  (可以做做動作)

  c、全家出動,登高游玩,多開心啊?你覺得這一天,人們除了登高游玩還會做些什么呢?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此時應該能說出重陽節的一些風俗。

  師:是啊,多么開心的節日啊!可是獨在異鄉的作為異客的王維看到這樣的情景會高興嗎?

  (不會)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怎么樣?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真是(引讀)每逢佳節倍思親,你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嗎?

  (更加)你能讀出更加思念嗎?(指名3-5人讀,讀出思念)

  六、學習課文第三節

  (1)王維在重陽節這天對家鄉的親人懷著深切的思念,他想了些什么呢?(文章第三節)

  出示: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指名讀)

  (2)王維知道,現在兄弟們一定也在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可惜的是,出示: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唉只少了一個人,是誰?(王維)

  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指名讀35)

  (3)師: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呢。你覺得家鄉的兄弟在登高聚會時想對王維說些什么?

  (生自由說)

  預設:王維,我好想念你呀,你在長安還好嗎?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啊?

  (4)王維知道家鄉的兄弟正在思念著自己,于是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也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5)王維陷入了不可抑制的思鄉之情中,一定想了很多很多,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起讀。

  指名配樂朗讀(35)人(有感情的朗讀)

  能背上嗎?

  (有感情的背誦)

  師總結:以后,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在外地,每逢節日總會特別思念家鄉時,便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啊。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而這句話便成為萬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絕句。

  七、拓展延伸

  思鄉之情充溢著游子的內心,王維除了寫這首詩千古絕唱外,還寫這樣一首思鄉詩

  出示: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翻譯大致意思,

  你覺得王維除了想知道家鄉的梅花有沒有開以外,還想知道什么?

  預設:想知道家鄉的兄弟好不好,身體是不是很健康

  八、作業:

  1、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2、搜集幾首思鄉詩,小組交流背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3、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及詩的含義。

  2、體會詩人王維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難點:

  1、會認會寫并能理解本課的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教學準備:

  1、本課生字卡片。

  2、準備一首古典樂曲為配樂準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背詩《鹿柴》。(注意背詩的節奏和停頓)

  談話:《鹿柴》的作者是?(王維)你知道詩人王維嗎?(生自由說: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還會畫畫;他少年喪父,母親向佛,21歲考取進士;王維十四歲就會寫詩了;王維是太原人,師相機:太原在華山以東,所以是憶山東兄弟)

  2、齊讀課題;

  3、談話:你知道農歷九月初九是什么節嗎?(重陽節)重陽節是一個什么樣的節呢?(生自由說:敬老節,小孩要為老人做重陽糕和壽桃。)

  4、小結:在這樣一個合家團聚的節日里,詩人王維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二、讀詩學文。

  1、自由讀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認讀詞語茱萸并說說它是什么,有什么象征作用。學生說。

  3、你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那怎么知道呢?學這首詩,我們有個更快的辦法?生說:前面的課文就告訴我們了。

  4、那我們就來讀讀課文吧。

  5、自由讀課文。認讀本課生字詞。(讀字卡;隨字卡理解:每逢、扶老攜幼、回憶;提出多音字:重)

  6、理解詩句:你能用自己的話或課文里的話來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嗎?

  7、指名一句句依次說。重點:獨、異鄉的異、異客的`異、倍。師相機板出重點字詞的意思。

  三、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1、談話:課文里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詩人王維寫詩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思念家鄉)

  2、再讀課文。帶著思鄉之情同桌一起再來讀讀這篇文章吧。

  3、指名分段讀,教師用師生互評,學生評等評價方式指導學生讀好課文,讀出情感。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不覺、已、兩年了。突出獨居時間長。再指名讀;全班齊讀。師板書:獨居長安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師生評議,體會重陽節的長安城是個什么樣子的?(哪些地方更容易讓詩人思念家鄉?)再指名讀,生體會。師板書:又到重陽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想想詩人的心情?生自由說;引導學生重點體會詩人心里由回憶過去團聚時的歡樂而想到今天孤身一人的失落。文章的省略號處開始轉折。再指名讀;生齊讀。

  帶著思念之情齊讀第四自然段。

  4、齊讀全文,注意詩人心情的變化。

  四、情感升華,朗誦詩文

  1、詩人思緒萬千,帶著這種情感再讀古詩。

  生自由練習讀;指名讀;評議鼓勵。

  2、再指名配樂讀。配上古箏獨奏《高山流水》。

  3、全班加動作配樂背誦。

  五、拓展練習

  1、今天,我們作一項什么作業呢?

  生自由說:背詩。說說詩意。為課文配圖。學習本課方法,根據古詩編故事。

  2、師相機指導:我們可以把自己以前學過的古詩再背一背,想一想,查查它的作者,學著今天這一課,也來編一個故事。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1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多音字“重”,并能把它寫好看;分析“幼”的結構,認識“幺”字部等。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運用透過文本,展開想象,浮現畫面的方法,深入理解關鍵詞語“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天各一方”以及相關句子、段落的意思,從而體會詩人身居異鄉在重陽佳節時更加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寫周圍環境反襯心情的表達方法。

  4、激發學生了解王維,走進古詩的熱情與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傳統佳節,今天我想請你們猜猜看,所出示的圖片和哪個節日有關?(中秋節)中秋節時,有什么習俗?

  出示句子填空:每逢中秋節,人們總要()。

  2、學生填空。

  3、出示鞭炮圖片,猜猜看,句子練習(同上)。

  4、出示茱萸圖片,猜猜看。出詞語提示,指名認讀。

  5、解釋:茱萸又叫越椒或艾子,是一種有著濃烈香味的植物,據說可以驅邪避災。指名領讀。

  6、引導:提起茱萸,自然也會讓人想起一個節日——(重陽節)。是哪一天?正音領讀。句子聯系:每逢重陽節,人們總要()。

  7、出示“重”。編寫兒歌幫助學生識記、寫好。

  8、了解詩人引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名朗讀。

  二、初讀感悟。

  1、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呢?

  出示初讀提示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詞句時,多讀幾遍。

  (2)想一想:詩人在什么時候,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出示詞語,指名領讀。

  一年一度興高采烈扶老攜幼(出示:幼,怎么記住這個字,認識新偏旁)

  兄弟們登高遠眺歡聚(放到句子當中讀一讀)

  天各一方思緒萬千思念異鄉

  (出示字典中“異”的義項,選擇正確的解釋)

  解釋:離開家鄉到別的地方學習生活,那地方就被稱為“異鄉”。課文中的異鄉指?

  3、交流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出這首詩?

  三、精讀品析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誰能選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2、“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問?

  預設:為什么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4、明明是寫王維思念家鄉,為什么卻寫別人歡度節日的情景呢,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

  書中是怎么描寫人們如何歡度節日的?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其中的哪個詞深深吸引了你,看到它時你的眼前浮現了

  怎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人們在干什么?又仿佛能聽到些什么?

  同學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人們歡度節日的情景生動地描述了出來,惟妙惟肖,此時,你的心情如何?誰能帶著這種心情把這個句子再來讀一讀。

  5、那么重陽節的街道上,人們是怎樣歡度節日的?請同學們邊聽音樂邊想象,你的眼前浮現了怎么樣的畫面。

  6、指名讀、齊讀。

  7、大家的朗讀聲情并茂,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沉浸在熱鬧歡樂的氣氛中。我猜,王維看到這種情景一定也很開心,也是興高采烈的,你們同意嗎?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

  8、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在長安生活,已經兩年了,這700多個日日夜夜都是孤獨一人。此時恰逢重陽佳節,他都不能與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興得起來,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鄉的親人。

  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指名讀。齊讀。

  9、看著別人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登高游玩,王維最想做什么?……他能實現嗎?

  看著別人一家團圓,圍在一起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王維最想做什么?……他能實現嗎?

  看著別人秋游賞菊,與同窗好友吟詩作畫,王維最想做什么?……他能實現嗎?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介紹王維家鄉與長安相距數千里,中間還隔著一座高聳入云、難以翻越的華山。一處在山的東面,一處在——山的西面,真是“天各一方”。

  2、配樂范讀

  3、你聽出了什么?

  4、與他天各一方的是誰?僅僅指兄弟們嗎?還有誰?

  5、如果你是王維的兄弟,你想說:“

  如果你是王維的父母,你想說:“

  如果你是王維的朋友,你想說:“

  6、王維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他想起了過去的歡樂,也想起了獨在異鄉的孤獨,想到家鄉,想到親人,想到的太多太多……(出示課件)真是——思緒萬千。于是他提起筆,將濃濃的思念寄予四句詩中寫下這傳誦千古的名篇。

  (三)再讀古詩,情感升華。

  1、誦讀、背誦

  3、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了嗎?為什么明明是寫王維思念家鄉的親人,卻要寫別人歡度的節日的情景。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再次出示課題)師:“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鄉時,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引說)。

  2、還在什么情況下,會讓人想起這句詩?

  3、能寫出這么感人肺腑的詩句,王維真不愧是唐朝詩人中的大家!

  王維(701—761),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維不但精于詩文,而且擅長音律、書畫。人們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其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邊疆關塞,或是小橋流水,都能寫得鮮活無比,是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五、布置作業

  1、課后收集王維的詩作,選一首自己喜歡的配樂吟誦。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20

  教學目標:

  1.了解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文化內涵。

  2.學習并掌握與節日相關的漢字、詞語和習俗。

  3.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2.學習與節日相關的漢字、詞語和習俗。

  教學難點:

  1.理解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2.學習并掌握與節日相關的漢字、詞語和習俗。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播放《月亮代表我的心》MV,激發學生對中秋節的興趣。

  2.讓學生談論中秋節的習俗和食品。

  二、講授(30分鐘)

  1.講解中秋節的由來和文化內涵。

  2.介紹中秋節的習俗和食品。

  3.學習與中秋節相關的漢字和詞語。

  4.講解重陽節的由來和文化內涵。

  5.介紹重陽節的習俗和食品。

  6.學習與重陽節相關的漢字和詞語。

  三、練習(20分鐘)

  1.學生自由組合,討論中秋節和重陽節的異同點。

  2.學生完成中秋節和重陽節相關的填空和選擇題。

  四、歸納(10分鐘)

  1.讓學生分享自己對中秋節和重陽節的理解和感受。

  2.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和重點。

  五、作業(5分鐘)

  1.完成課堂練習中未完成的題目。

  2.寫一篇關于中秋節或重陽節的作文。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講解中秋節和重陽節的由來和文化內涵,介紹相關的習俗和食品,學習與節日相關的漢字和詞語,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民族自豪感。通過課堂練習和討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秋節和重陽節的異同點,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通過寫作業,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和了解中秋節和重陽節的文化內涵,提高綜合素養。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2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通課文,會寫生字,理解“佳節、倍思親、憶、獨”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驗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展示目標

  1、學習“佳節”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喜歡過什么樣的節日?為什么呢?我們常把美好的節日稱為佳節。(板書:佳節,并學習講解)我們經常見到“歡度佳節”的標語,你知道一般指哪些節日嗎?

  2、每當佳節來臨,你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3、但是,有位詩人在佳節來臨時,卻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讀題。把思字用紅筆寫。問:老師為什么這個“思”字寫成紅色的。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對,心田。從心田里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里的聲音來讀課題

  4、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理解課題。

  5、質疑定標

  理解了課題,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

  (課文中的佳節是什么節日?

  誰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么倍思親?)

  6、這些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呢?

  二、讀詩學文,分步達標

  一)讀課文,認識作者和文包詩的'特點

  1、我們就帶著剛才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找到哪些答案?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發現?

  相機:

  (1)這個節日指的是什么節?(重陽節)學習多音字:重,并學寫,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登高望遠,飲菊花酒,身插茱萸……)

  (2)介紹作者

  要讀懂一首詩,就要先了解作者,那你知道詩人王維嗎?你以前背過他的什么詩呢?(鹿柴、送元二使安西)是啊,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人們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認識文包詩

  讀了課文,你發現這一篇課文的結構跟以前學過的什么課文有點類似呢?(《詠華山》《母親的恩情》)像課文這樣,先寫故事再引出和這個故事有關的詩句,叫文包詩。

  二)讀課文,通文解字

  1、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聽清老師的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2)、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在旁邊打上小問號。

  (3)、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出示詞語:你標出的詞語在這里面出現了嗎?

  佳節一年一度重陽節

  情景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家家戶戶

  兄弟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望眺

  異鄉天各一方思緒萬千

  3、指讀,正音,興:高興,讀第四聲

  質疑:有哪些詞語是你不理解的?

  (對于生字詞的理解,主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語。如:興高采烈:喜笑顏開、欣喜若狂、興致勃勃。頭插茱萸:偏旁、插圖。眺:從高處向遠處看,列舉一些表示看的詞語)

  4、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里,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自己讀一讀。

  在小組里選擇你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哪個小組愿意讀給大家聽。

  三)讀課文,體會思鄉之情

  1、談話:課文里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詩人王維寫詩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思念家鄉)

  2、讓我們第三次讀課文,請你找出能夠表達詩人思念家鄉的語句,用線畫出來,再讀流利,讓人感受到詩人濃濃的情感。

  3、指名交流,重在生生交流

  4、全班齊讀古詩

  三、指導寫字

  1、這節課同學們讀書讀的挺不錯,那么字寫的怎么樣呢?下面,我們就要學習寫字了。

  2、寫字指導

  哪些生字要注意什么?師范寫,學生把書上的字描一下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06-10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15篇01-27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反思07-07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反思03-24

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教學反思09-16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教學設計06-30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反思15篇08-06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反思(15篇)08-06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散文07-28

每逢佳節倍思親說課稿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