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09 19:31:3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通用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通用7篇)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著介紹了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于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課文最后表達了科學家們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證據,重現恐龍飛向藍天這一歷史進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深刻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過程,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3、利用網絡資源,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查閱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不同恐龍的不同特點,深刻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出示課件)是啊,一只是笨重的恐龍,一個是輕盈的鴿子,看起來一點關系都沒有,用課文中的話說,是毫無關系,可是科學家們通過漫長的研究發現,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

  2、看到這個題目,你想說些什么?

  二、學習課文三四段,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1、自讀課文三四段。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讀課文三、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你的疑問,將你了解到的知識劃一劃。

  2、反饋,并相機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肯定有了很多收獲,說說看,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解決問題了嗎?

  ①地球上第一種恐龍什么樣?你從哪里找到的?(結合回答板書)

  ②課文從恐龍的大小,行走方式向我們描述了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讓我們再讀讀這句。

  ③就這樣,經過了數千年,它們變了嗎,變成什么樣了呢?你從課文哪一句知道的?讀后你想到了什么?

  ④是的,經過了數千年,它們有了很大的變化,還繁衍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用什么詞形容這樣一個家族呢?(形態各異、可愛……)

  ⑤同學們,你們想看看這形態各異的恐龍嗎?想不想更深入的了解它們?大家可以在網上找找相關資料,看能不能找到你最感興趣的恐龍?(學生自行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

  ⑥反饋,誰來介紹自己最感興趣的恐龍?可以用上課文中的句子和詞語。

  ⑦多么有趣的大家庭啊!讓我們再好好的讀讀這一句。(課件)

  ⑧這么多的恐龍,是不是最后都幸運地飛向了藍天了呢?是啊,只有它們中的一支——獵食性恐龍發生了變化,它們變成怎樣了?怎樣變的?從哪些詞體會到的?——逐漸,越來越……你懂得了什么?(理解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⑨就這樣,經過漫長的時間,一種生活在地面上帶羽毛的恐龍,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飛向了藍天,成為了天之驕子(板書)鳥類。

  三、學習感悟課文第二自然段。

  1、其實,早在19世紀,科學家們在經過對大量恐龍和鳥類骨骼化石的對比后,就做出了這樣的推測——鳥類是由恐龍中的一支演化而來,可推測只能的推測,科學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如果沒有一個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這個推測,那科學家們也只能嘆息了,不過,在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首次在遼寧西部發現了保存了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

  2、網上學習。同學們可以在網上看看有關遼西大發現的資料。

  3、反饋。說說你了解了什么?首次是什么意思?又證明了什么?(相機感悟欣喜若狂、“點睛”之筆)

  ①是啊,歷經百余年的研究,終于有了結果,科學家們會是怎樣的呢?讀讀這句。(課件)

  ②這個重大的發現為科學家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證據,也就是文中說的“點睛”之筆,也難怪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欣喜若狂,讓我們欣喜若狂的讀讀。

  四、小結。

  1、同學們,我們利用網絡資源,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已經對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我們即將結束課文的時候,科學家們還有一個美好的愿望想告訴大家,是什么呢?(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2、你們覺得他們的愿望能實現嗎?

  3、還有很多同學想說說自己的想法,但時間有限,歡迎大家課后進入林老師的博客,將自己的想法發表在那里。

  教學反思: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的,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于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在第一課時中,我讓孩子們很好的讀了課文,對生字、詞語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樣,在第二課時中,我不需要用太多的時間放在讓學生熟悉課文上來,于是,在本課一開始,我就直奔主題,讓孩子們去學習三四自然段,了解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看似復雜,但是有著很明確的一條線——時間,在孩子們學習課文時,我順著他們的回答,將時間這條線板書在了黑板上,做為我的板書,這樣,學生對恐龍的演化過程一目了然,就能更深刻的了解恐龍的演化過程了。

  在這節課中,我希望孩子們能更多的自主的提出問題,可當孩子們能自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時,我沒有很好的去引導, 而是自己將問題提了出來,感覺就象是老師在一步步的帶著學生走,而沒有很好的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是我今后需要改進的部分。

  另外,語文和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對我來說是一次嘗試,而對學生來說,在計算機室里上語文課,更是一件新鮮事。孩子們大多家中沒有電腦,僅僅靠在學校上的微機課中了解了一些很粗淺的知識,所以,在運用計算機時注意力往往不在學習語文上,而對老師提出的要求做的不太好,于是,我在設計課時,就沒有設計太多的運用網絡資源,所以,顯得在課堂中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不太到位,這是我下一步要改進的。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2

  【學情分析】

  10歲左右的孩子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但并沒接觸太多的科學知識,因此,本文的教學應結合這一實際來展開。對于恐龍的了解,學生有大量的資料,但并未深入去體會,尤其對恐龍的演變過程,學生了解很少,所以資料的補充應作為我班學生的重要學習環節。同時,在語言文字的體會上,我班學生已初步具備理解詞、句的能力,但還需要作進一步訓練。所以,個案設計應以重點段的學習為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有關恐龍資料片,激趣導入。

  2、讀課題質疑。

  二、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

  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在文中勾畫生字詞,自主學習生字詞,標出自然段。

  3、教師檢查字詞學習情況。如“頓”和“噸”要注意讀音和字形的區別;“鴿”、“盈”、“捷”注意書寫。

  三、自讀自悟第1~2自然段

  1、先說方法:讀懂每句話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朗讀第一自然段。作者把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看似毫不相干的兩種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科學家的重大發現:“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抓住“一支”、“漫長的演化”等詞,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生動。“一支”指的是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

  3、朗讀第二自然段。了解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抓重點句理解:“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1)理解“畫卷”和“點睛之筆”的意思。

  (2)理解:遼西的發現為什么能稱為“點睛之筆”?

  四、精讀重點段,領悟寫法

  (一)教師和學生一問一答讀第3自然段。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深入體會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1、默讀第4自然段,弄清共有幾句話,用序號標出。

  2、抽學生說,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點撥。(這段長句多,如“龐大家族”冒號后的句子具體指出龐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圍繞相同內容說的.,一共8句。)

  3、重點體會第二句。

  (1)齊讀第二句。

  (2)標出冒號后的分句(3個分句組成一個長句)。

  (3)引導學生體會各分句的內容。(表格式或小標題式,如:行走——身體形態——性情。)

  (4)采用引讀、對比讀等方法,再次體會第二句話的意思:恐龍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重點體會“繁衍”、“形態各異”、“龐大家族”、“兇猛異常”、“茹毛飲血”等詞語的意思。

  (5)板書:

  (6)學生看板書復述第二句話的內容。

  4、重點體會第三句。

  (1)自由讀第三句,用序號標出冒號后的分句。(4個分句組成一個長句)

  (2)學生質疑,互相解答。

  (3)引導學生邊體會,邊完成板書。(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骨骼、腦顱、前肢、體表。)

  (4)學生看書將一、二、三句話連起來說。教師注意引導關鍵詞:“大約”、“數千萬年后”、“形態各異”、“龐大家族”、“有些”、“其中”、“一些”,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生動。

  5、體會第四至七句。

  學生朗讀這幾句,體會科學家假想長羽毛的恐龍是怎樣飛向藍天的。

  (1)他們有哪兩種猜想,請學生說一說。

  (2)前兩句講樹棲恐龍在跳躍、降落中具備了滑翔能力,最終主動飛行。后兩句講地面上的帶羽毛恐龍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

  6、體會第八句。

  (1)齊讀。

  (2)為什么說“毋庸置疑”?理由是什么?

  7、齊讀第4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再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一說。

  五、學習最后一段

  1、教師讀第一句后提問:科學家們還有一個什么美好的愿望?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第二句)

  2、“這一歷史進程”具體指什么?

  六、整體感悟

  科學工作者根據恐龍化石,能推測出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七、拓展學習

  1、讀一讀,填一填。

  (1)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 )經過( )的演化,( )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2)億萬年前,一種( )羽毛的恐龍( )同類,飛向藍天,( )出今天的鳥類大家族。

  (3)地球上的( )恐龍( )出現在兩億三千萬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鴕鳥一樣用兩條后腿( )身體。

  (4)數千年后,它的后代( )成一個形態各異的( )家族。

  2、讀一讀,說一說。(每組里哪個句子好,好在哪里。)

  第一組:

  (1)獵食性恐龍的身體變小,長得像鳥類。

  (2)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

  第二組:

  (1)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2)它們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3、以“走向恐龍”為主題,開設圖片、資料展。

  【設計意圖】為了突破本課“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和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這一重點,備課組討論所形成的框架式預案力圖以“直擊重點段”的方式,采取讀——說——讀的過程來達成這一目的。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根據我班學生的實情,我對這一思路和設計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一是對課文設計中的“理清課文線索”作重點處理,強化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

  二是在體會用詞的準確性上,將復述作為體會用詞準確性的方法;

  三是在設計上,讓學生背誦感興趣的部分,讓孩子們積累、內化;四是在拓展學習中,主題活動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而設計。力圖從這四方面突破重點,化解難點,內化知識。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弄懂課文內容,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恐龍這種動物嗎?喜歡它們嗎?課前同學們已查閱了許多方面的資料。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聽了同學們的交流,我們都知道了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回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呢?這節課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二、讀課題質疑

  1、齊讀課題。

  2、質疑:

  ⑴預習時讀了課題,你產生了疑問嗎?請舉手。如有的學生沒產生,就讓他們再讀讀課題想想。

  ⑵產生了什么疑問?分別抽說。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我們知道的恐龍沒翅膀,怎么能飛向藍天呢?恐龍怎么能飛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龍還會飛呀!

  3、初步釋疑:

  ⑴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問?請舉手,請再讀讀想想。不知道的請讀課文找答案。

  (給一定的時間讀書)

  ⑵范讀、生邊聽邊想。

  ⑶分別抽說:

  說得不對的,全班讀書、爭議、再說。

  遼西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出示課件,師講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⑷過渡:

  這個問題放在第二節課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們先學習生字新詞,掃除閱讀障礙。

  三、學生字新詞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詞。

  2、提自學要求:

  學生字的音形,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新詞意思。

  互幫:

  不懂的詞意,查字詞典和同學商量。教師巡視,對差的引導。

  3、分別抽讀生字,說形和詞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飛。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活。本文指白門溪龍(見圖或形)。

  不僅……而且:結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進一層)。

  敏捷:動作等迅速靈敏。本文指一些獵食性的恐龍,身體逐漸變小,長得越來越像鳥類,行動迅速靈敏。

  4、讀生字新詞:

  抽讀、齊讀、去掉音節讀。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閱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方法:

  ⑴先自己讀。

  ⑵再討論。

  ⑶匯報:

  ①第一種大約出現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長得……像鳥類……

  ④它們學會了滑翔……飛向藍天的鳥類。

  四、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五、完成作業本上有關字詞的作業

  第二課時

  一、引入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恐龍怎么會飛的疑問,同時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這個疑問的答案。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第四自然段。

  二、閱讀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1、讀p151第2題:

  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我們來根據課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一說。你對題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話有條理說)要認真閱讀弄清有幾句話,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話有條理說。

  2、弄清共幾句:

  ⑴先讀書,用序號標出。

  ⑵抽說,出錯教師點撥:

  這自然段長句多。如“龐大家族:冒號后的句子具體指出龐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圍繞相同內容說的。一共8句。

  3、閱讀、理解:

  ⑴自由讀文,說說這一段介紹的是什么。

  (介紹的是億萬年前恐龍的龐大家族。)

  ⑵想一想: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介紹恐龍的“龐大家族”?

  4、想想作者是怎樣把這樣一個龐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紹給我們的。

  5、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中生代地質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約2億5千萬年至6千5百萬年,持續的時間長達1億8千萬年左右,又被稱為“爬行動物的時代”。那時,在陸地上有恐龍,海中有蛇頸龍,空中有翼龍。

  化石指古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6、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⑴引讀。

  ⑵齊讀。

  三、感悟

  學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龍化石,科學家能推出恐龍成鳥類的演變過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討論、抽說。

  科學技術發展。多學科學文化,去鉆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達準確的句子

  1、自讀理解,并小聲說說。

  2、小組討論:

  說出自己的理由。

  3、抽說:

  (恐龍種類多,演化成多鳥類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準確。演化需要非常長的時期,所以用“溫長的演化”很準確。)

  4、同學們以后在用詞說話,寫作時,學習準確地運用詞語。

  5、找找本文還有這樣的句子,讀讀、想想、說說。

  五、作業

  完成作業本上相關內容理解性的作業。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閱讀感悟寫法上的特點:

  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

  ⑴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2、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交流搜集的信息

  三、補充資料

  當你走過商店櫥窗,你會不會因為特大號的樂瓶或嬌小的卡通布偶娃娃而感到新奇或好奇不已?那你想不想知道最小的恐龍是什么龍?而什么龍又最長、最大呢?

  1、最小型的恐龍:

  現今所知的恐龍類型中,最小要算是細顎龍類,不過雞大小的恐龍。有些種類體長僅約一米四十公分;有些則僅僅七十公分!雖然它比雞體型稍大,但包括長尾巴在內有些恐龍或許比細顎龍還小,但那僅是從零星的化石中所得,如躍足龍,像貓一樣大小,有銳爪的肉食性動物。較細顎龍與躍足龍要小的,是一些恐龍的幼體:鸚鵡嘴龍的幼體僅僅二十五公分體長,而最近剛孵出原蜥腳類僅僅二十公分長,不比知更鳥大多少。在阿根廷,1979年發掘出一種稱為鼠龍的原蜥腳類,大約比老鼠大一些而已!有一個古生物學家猜想成體可達六公尺長。但是在真正鼠龍的成體發掘到之前,那都僅僅是臆測而已!

  2、最丑陋的恐龍:

  我認為腫頭龍,是那些很丑的恐龍中最難看的。腫頭龍屬于那一類凸出頂部的恐龍,它的頭骨覆以圓弧形的骨板大約有二十三公分厚,圍繞著這個凸起,在很平滑的小丘周圍飾以成行成列的小瘤和小棘,很像腫瘤一般,它的前緣看起來像是被某種不堪言語的骨頭疾病所折磨,它的鼻子,也是布滿瘤狀凸起,棘狀刺。這些圍繞的瘤刺和棘狀刺物使得腦袋的凸出部份看來像是剃頭過了。和腫頭龍相比較,次丑的家伙可能是厚鼻龍了。它也是角龍類,在鼻子上方具有短而凸起的飾物,看起來像是鋸剩下來的樹干留在頭骨上。

  3、最長的恐龍:

  重型龍與梁龍兩種大約都達二十七公尺長度。然而可能,暫時昵稱為超龍與巨龍的兩類,若全部骨架發掘出來會更長。這兩類初步推測分別長度為:超十到三十五公尺。

  4、最重的恐龍:

  腕龍與南極龍兩者估算都在六十三到七十二公噸之間(70~80噸)但是南極龍可能比較瘦一些,但沒有人確切知道。

  5、最寬的恐龍:

  甲龍,在恐龍世界中的爬行的坦克車,甲龍大約五公尺寬,雖然它的體長不超過十公尺。

  6、最早出現的恐龍:

  現在所知最早的恐龍為兩足行走肉食類,命名為南十字龍。它出現于三疊紀中期,體長約一尺公五十公分,體重可能達到三十公斤。

  四、相關恐龍知識的口語交際練習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欣喜若狂、輕盈、敏捷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恐龍是怎樣演化成鳥的。

  3、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知識的興趣。

  4、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樹立學生探究的意識,培養他們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有關恐龍的資料、課文朗讀磁帶、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掛圖展示,激趣導入

  二、板書課題、解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三、聽課文錄音帶,自學生字詞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自學生字詞:

  ⑴認讀字:

  鈍 凌。

  ⑵書寫字:

  恐、兇、笨、鴿、僅、頓、描、繪、噸、盈、敏、捷、嶄。

  ⑶新詞:

  遲鈍:反應慢,不靈敏。

  五彩斑斕:燦爛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回旋的飛。

  后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飲血、毋庸置疑等詞語讓學生用老師教的方法自己解釋、討論。

  四、自由朗讀課文,感悟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大量的化石顯示,鳥兒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學家們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學家們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一歷史過程。

  五、小結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確定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2、發表你對課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采用逐步分學習的方法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內容:

  ⑴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好像、仿佛的意思)

  ⑵這一段怎樣引出觀點的?

  (把恐龍與鳥類作比較)

  ⑶老師問:

  科學家們在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樣的假說?

  (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

  ⑷老師問:

  科學家為什么欣喜若狂?

  (因為可以證明鳥類是由古代的恐龍演變而來的。)

  ⑸學生討論: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點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這是點睛之筆呢?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師生共同探究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主要是科學家們假設猜想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

  (教學這一部分必須注意:恐龍進化經過了漫長的年代;并不是所有恐龍都在向鳥兒進化;有較多內容是科學家的一種假設、推斷。)

  3、學習第三部分,質疑、探究:

  老師:誰能說說希望能重現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飽含的信息?

  學生回答,教師指正。

  三、反饋全文,學生質疑

  1、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

  2、質疑并解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釋疑。

  四、總結全文

  課文假想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作者說明簡潔、意思表達完整、準確,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激發了我們探索自然的興趣。希望同學們在此啟迪下,將思緒放飛藍天,去探索大自然以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

  【板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

  兩億三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后許許多多年后億萬年前

  第一種恐龍 龐大家族 恐龍中的一支 飛向藍天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欣喜若狂、描繪、形態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3、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引導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詞語練習,激趣導入

  1、(多媒體出示詞語:小鳥 藍天 恐龍)師:誰愿意來讀一讀大屏幕上的這些詞語?(指名生讀)

  2、師:誰能任意選擇其中的詞語說句子呢?

  3、師:在人們的腦海中,恐龍體骼龐大,小鳥嬌小輕盈,它們之間似乎毫不相干。但是,近年來科學家們卻有這樣一個重大發現:(多媒體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全班齊讀句子。

  4、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想說、想問的呢?(鼓勵學生質疑)

  5、師: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來合作學習一篇新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師板書,全班齊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劃出生字詞。

  2、(大屏幕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詞語。

  3、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互助理解,相機總結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解答質疑,理解感悟

  (一)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師:讀了課文后,課前的疑問有答案了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交流,誰先來說說,恐龍的一支演化成了鳥兒,科學家們找到的依據是什么?

  2、(多媒體出示句子)

  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1)自由地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的?(理解“欣喜若狂”“點睛之筆”)

  (2)指導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師: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證實了恐龍的一支最終演化成了鳥兒,那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飛向藍天的呢?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恐龍演化成鳥兒經歷了哪幾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什么特征,用筆在書上劃一劃。(學生自學)

  2、小組討論學習。

  3、全班交流:

  (1)恐龍演化成鳥兒經歷了幾個時期,每個時期各有什么特征?讀一讀你劃的句子。(學生回答,教師利用多媒體完成表格)

  (2)你覺得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有趣嗎?那現在就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時期練習讀一讀,待會請你讀給大家聽。(學生練讀,展示朗讀)

  (3)學生根據屏幕上的提示語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演化的過程說一說。

  (4)師:課后把這個有趣的演化過程說給爸爸媽媽或小伙伴聽吧!

  4、師:了解了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到:(多媒體出示,全班齊讀: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1)師:老師想把這句話這樣改一改,行不行?(多媒體出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經過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2)師:課文中還有不少這樣語句表達準確的句子,找一找,讀一讀。

  5、全班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教師總結全文。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問題,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證實假想的探索過程,同時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采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樹立學生探究意識,培養學生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一支恐龍怎樣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復述。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弄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教學難點:

  能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恐龍的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讀課題

  1、師: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課件出示恐龍圖片)同學們欣賞完這些圖片,你用一個合適的詞語來概括:

  ( ) 的恐龍

  (笨拙的;龐大的;兇猛的……)

  2、出示課題,學生讀課題,讀了這個有趣的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笨重恐龍怎么可能飛向藍天的?

  我們知道的恐龍沒翅膀,怎么能飛向藍天呢?

  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

  3、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吧。課文中會告訴我們答案的。

  二、初讀課文,認讀詞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學習生字詞。

  恐龍 兇猛 鴿子 描繪 輕盈 敏捷 欣喜若狂 形態各異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課文主要的內容:

  ①科學家是怎么發現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的呢?

  ②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

  四、深入讀書,解決問題

  1)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句中劃線的詞語能刪去嗎?為什么?

  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一支”指的是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長的變化”是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

  (恐龍種類多,演化成鳥類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準確。演化需要非常長的時期,所以用“漫長的演化”很準確。)

  2)再次朗讀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

  師:在20世紀末期科學家在遼寧西部發現了什么?讓我們來讀課文尋找答案吧。

  2、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理解重點詞句。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1)“點睛”之筆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說這是“點睛”之筆呢?

  (因為遼西的恐龍化石向世人提供了恐龍張羽毛的證據,所以說是點睛之筆。)

  由此說明: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老師課前搜集了關于“地質年代”和“中生代”的資料,現在大家來了解一下。

  五、拓展

  1、了解“地質年代”和“中生代”的資料。

  2、讀課文,思考:恐龍飛翔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3、看完視頻,你還有什么問題嗎?請寫下來,明天與小組同學討論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同桌互批。

  2、課文中是用這里的哪個四字詞來形容這龐大的家族,請找出來。(形態各異)

  3、理解:形態各異(也可以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我們所知道的恐龍是沒有翅膀的,那么,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習第四自然段。

  出示學習提示:

  1)自讀課文,并獨立思考: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邊讀課文,邊批注,寫寫你的感受)

  2)整理填空(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練習)。

  ( )年前,第一代恐龍( )。經過( ),繁衍成( )的( )的恐龍家族。

  一些獵食性恐龍身體( ),體表( )。有一些轉移到 ( ),在樹木間( ),具備( )的能力,最終能夠( )。

  就這樣,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成了天之驕子,演化成今天鳥類大家族。

  3)小組內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匯報交流。

  2、指明復述:

  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6、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三、總結概括全文,激發探索欲望

  1、科學家們經過近百年的努力研究,幫助我們了解了體態笨重的恐龍最終變為輕盈靈活的鳥兒的演化過程,這一切凝結著他們多少寶貴的心血啊!但是他們并沒有就此止步,他們心中還有一個更為美好的愿望——重現這一歷史進程。

  2、你認為科學家的愿望能實現嗎?為什么?

  四、課外延伸,實踐作業

  1、把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再找一些關于恐龍的資料讀讀,組織一次“恐龍展示會”。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詞。正確讀寫“恐龍、兇猛、輕盈、敏捷、毫不相干、形態各異、茹毛飲血、毋庸置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背誦自己感興趣的語段。

  3、練習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弄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難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PPT出示恐龍圖片

  2、同學們,看,今天老師把誰請到了我們的課堂?誰來說說你對這種生物的了解?是通過什么方式了解的?

  預設:

  你研學旅行時參觀了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看到恐龍塑像。研學旅行,讓你受益匪淺。

  你看了動畫片《恐龍世界》,了解了恐龍掌控地球達1億6千萬年之久。你很會學習呀!

  你給大家推薦的是《DK兒童恐龍百科全書》,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進步非常大!

  3、提問:有誰知道恐龍名字的來歷?老師出示資料,簡介。

  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1804—1892),研究化石,發現其中的禽龍,巨齒龍和林龍,體形巨大,腿呈柱狀,只是行走時腹部貼著地面,一副匍匐前進的樣子,于是,就給它們取了一個新名字,dinosaur英[dans]“恐怖的蜥蜴”。我國科學家則把它簡捷地翻譯為“恐龍”。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寫出它的名字。

  4、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課文是31課,題目是?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我從你的朗讀出聽出了疑問;我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驚奇。究竟是怎么回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學習吧!

  二、檢查自學

  1、PPT出示兩組詞語:

  輕靈 敏捷 五彩斑斕 身體輕盈 凌空翱翔 天之驕子

  笨重 遲鈍 茹毛飲血 龐大家族 形態各異 兇猛異常

  2、談話:這首課文中的兩組詞語,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3、指名讀,全班交流。讀了第一組詞語,你腦海中出現了哪類生物?讀了第二組詞語呢?

  4、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看似毫不相干的兩種生物有著什么密切聯系呢?

  三、概括全文

  1、“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偉大的科學家牛頓這樣說。科學家研究了大量的化石,猜出了什么結論呢?

  2、自由讀課文,找找科學家做出了什么推測,把結論畫下來,多讀幾遍。

  科學家經過大量研究,得出的結論是:

  3、幻燈片出示中心句和比較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準確性。

  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經過演化,變成了鳥兒。

  四學習復述

  (一)整體感知

  1、談話: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讓我們閉上眼睛,聽著音樂,穿越時空隧道,去訪問中生代的地球,看看恐龍的演化過程吧!

  2、聽課文朗讀。

  3、會讀書的孩子,能把長的讀短了。請同學們用心去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讀好后想一想這一自然段講了些什么?

  4、全班交流。

  (二)填寫表格

  1、小組合作

  略

  2、質疑問難。

  (三)學習復述

  1、復述第一種恐龍。

  談話;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三千萬年前,離我們太久遠,聽了他的復述,你能想象出它的樣子嗎?怎么想出來的?(學習作比較介紹事物)

  2、復述恐龍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這一句好長呀!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恐龍家族是龐大的,恐龍家族形態各異?(分類別 作比較)

  練習表達:假如你是這龐大家族中的一員,該如何進行自我介紹呢?請試著說一說。

  3、復述一些獵食性恐龍的形體變化。

  提問:龐大的恐龍家族都能飛上美麗的藍天嗎?讓我們把第四段中描寫獵食性恐龍的句子反復讀一讀,說說他們的形體發生了什么變化?看圖說一說。

  4、復述恐龍學會飛翔的過程

  談話:外形像鳥,不一定能飛上藍天。只有具備飛翔的本領,才是真正的鳥類。恐龍是怎樣具備飛翔能力,科學家做出了幾種推測?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用自己的話邊說邊表演。

  5、同學們,看著表格,用自己的話再說一說,科學家是怎樣推測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的。

  五、課堂小結

  1、恐龍飛向藍天,好一個漫長的、奇妙的過程!你通過學習有什么收獲呢?

  2、據老師了解,到目前為止,恐龍是如何演變成鳥兒的這一歷史進程,還不能重現在我們面前,但全世界的科學家仍在不斷的努力,希望能夠重現這一歷史進程。如果你們也熱愛科學,好好學習,說不定到時實現這一愿望的就有我們四年級的學生,老師期待著……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通用7篇)】相關文章: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15篇)02-17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2-01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案例03-14

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11-02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5篇12-04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5篇03-16

飛向藍天的恐龍參賽說課稿11-03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材理解12-11

《飛向藍天的恐龍》優秀說課稿(精選5篇)12-25

《飛向藍天的恐龍》讀后感350字(通用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