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一是巧用課件創設課文教學情景,渲染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進入課文角色;二是做到主線分明,細節飽滿。抓住課文重點段進行教學,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方式,緊扣重點詞句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粗線頭教學,課堂上采用質疑、討論、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與老師進行對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落實新課標精神;三是注重朗讀感悟和指導,突出語文本色教學。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去讀懂課文內容,保證學習充分的讀書時間,還原語文教學本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基于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從最后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齊讀課題。
二、略講1---4自然段。
1、師: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哪里賣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快速默讀課文的1至4自然段,邊讀邊將有關的詞句做上記號。
2、指名回答:誰能夠用“什么時侯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來告訴大家1至4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大年夜一個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師相機板書:賣火柴(大年夜)。
師:通過朗讀你還知道了什么?
3、創設情景,打開課件(一)配樂,師激情描述1---4自然段的內容。
師:大年夜,在雪花漫天飛舞的街頭,一個小女孩光著頭赤著腳在街頭賣火柴,可憐的小女孩由于一整天沒賣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就孤零零地坐在冰冷的墻角里。此時,她又冷又餓,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已的小手嗎?(學生:敢!)
師:對,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小女孩勇敢地擦燃了火柴來取暖,借著微弱的亮光,她進行了美好的幻想。師相機板書:擦火柴(美好的幻想)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5---11自然段,思考回答:小女孩一共幾次擦燃火柴?
(設計意圖:一至四自然段內容較淺顯易懂,教學中老師的提問語言簡練:“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去檢驗學生是否讀懂課文,老師的配樂描述課文內容,有效地幫助學生進入課文學習情景中來。)
三、精講、細讀感悟第5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什么?請大家邊聽邊想,生讀完后,師指導評議:誰能說說他讀得怎么樣?
2、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大火爐)相機出示課件(二)(大火爐畫面)。
師:討論一下,她為什么會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大火爐?
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
3、指導朗讀。
師:哧!火柴燃起來了,飽受風寒的小女孩看到暖和的火爐時,她的心情怎樣?感覺怎樣?(喜悅、舒服)師: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驚喜、興奮)你能把描寫小女孩當火柴燃起來后喜悅、舒服的句子讀一讀嗎?(指名讀“哧!火柴燃起來了……多么舒服啊!”后評議讀。)
師:火柴滅后,小女孩的心情又怎樣?(痛苦)用什么語氣來讀?(失望、悲傷)誰能用失望的語氣讀一讀火柴滅后小女孩心情痛苦的句子?(指名讀“哎……燒過的火柴梗。”后評議讀,齊讀。)
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第五自然段。(師讀火柴燃之前的句子;女生讀火柴燃時的句子;男生讀火柴滅后的句子。)
4、小結學法,指導學習。用課件(三)出示本自然段學法提示:“邊讀邊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自然段為精講,主要以指導朗讀為主,通過指名讀、評議讀、齊讀以及師生合作朗讀等多種方式去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而這些朗讀方式的轉換也是精心設計的,體現了由個體向群體變化的過程,在反復的指導朗讀中,學生會漸入情景,會從內心處體會和品味小女孩擦燃火柴過程中的一喜一悲。學法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梳理了學習思路,是為下一步的自學作準備。)
四、自主學習。指導學生用第5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6---11自然段。
過渡語:同學們,小女孩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用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方法自學6—11自然段。
1、生自由讀,師提示: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邊讀邊用筆將有關詞句做上記號。
2、檢測自學情況。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師相機出示課件(四)(烤鵝畫面)師追問:她為什么會在亮光中幻想到烤鵝?方法同上打開課件(五)圣誕樹畫面、奶奶的畫面、奶奶抱著她飛走的畫面。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節。
師:假如你們就是文中凄苦的小女孩,當那么溫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現在你有眼前時,你是怎樣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又是怎樣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帶走呢?
打開課件(六)出示第10自然段語句:“奶奶,……你就會不見的!”[自由讀;指名讀;全班分角色讀:女生小女孩,男生旁白]
4、討論:她為什么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
5、打開課件(七)出示重點句:“她們在光明和快樂中……地方去了。”理解感受重點句。師:讀后你體會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讓小女孩的幻想畫面再現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這幾個自然段的教學采用粗線條的處理,兩處重點句段的指導做到了粗中有細,老師激發性語言對調動學生的情緒起到了促進作用,學生的朗讀感受、討論等學習方式的運用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得到了培養。)
五、指導讀好第12、13自然段。
1、師:一盒小小的火柴,在如今生活富裕的年代是尋么的微不足道,甚至找不到地方買,可是,就是這樣一盒小小的火柴,曾經給小女孩帶來那么多快樂,那么多幸福!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預設:小女孩很可憐!我很同情她!或跟小女孩比,我們真幸福啊,……]師相機板書:同情
2、師:請帶著對小女孩的同情齊讀第12、13自然段。
3、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師板書:凍死街頭(悲慘結局)
4、師:她死時的面部表情是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用第13節中的一句話回答。打開課件(八)出示重點句“她曾經……幸福中去了。”
5、指導理解兩個“幸福”,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受情。相機板書:不滿
【教學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講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的重點是講這個小女孩在又冷又餓的情況下,為了暖和暖和快要凍僵的身體,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而這些幻象又恰恰與她饑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了能夠讓這些在幸福中生長的孩子們領悟到作者這種基于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我實施了這樣的教學方案:
1、強調精讀細說:
“讀”是語文課的基礎。要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賣火柴”這部分,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結合具體語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點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擦火柴”這部分,讓學生自讀,使學生領悟作者的想象描寫完全基于現實,十分合理。同時抓住課后習題來“說”。課后習題的設計意圖在于關注閱讀理解的個性化,尊重學生個人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我給學生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讀、說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或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自己選擇讀、說的內容、形式。全班交流時,也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選擇,獨立體驗。
2、讀議結合:
我讓學生精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這一段中的寫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變化后,針對“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這一重點句子來討論,先是提出了:“為什么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為什么不寫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爐邊度過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殘酷地寫出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孩子們通過交流,不僅理解了:是因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說這火光是奇異的;還了解了作者這樣對比寫是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同時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接著我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習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這樣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2
【6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2個會認字、8個會寫字,掌握詞語7個。
2、了解課文內容,邊讀邊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慘遭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學習運用在閱讀中進行旁批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產生理解上的共鳴。
教學準備:演示文稿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2個會認字、8個會寫字,掌握詞語7個。
2、正確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內容。
2、認識生字,讀準字音,掌握重點詞語意思。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背景及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課內外的閱讀你們一定認識了很多可愛的童話人物。其實很多可愛的形象都出自一位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簡介作者)他的作品揭露丑惡、歌頌善良,還蘊含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他的代表作《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自學生字,交流所得。
教師指導讀準多音字:噴香pèn明晃晃huǎng暖和huo裂縫fèng
2、嘗試當堂聽寫詞語
3、再讀課文(可以采取快速瀏覽的方式),先思考后交流: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三、深入閱讀課文,理解感悟:
故事發生在大年夜,遠遠地走來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出示學習提示:
1、學生自學
2、集體交流:
要點:冷、餓、不敢回家(演示文稿相機出現重點句子,指導理解、朗讀)
(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先讀后議再讀)
無論多冷多餓,無論打著卷落滿雪花的金發多美,她都顧不上。從兩次“大年夜”的出現感受到小女孩現在饑餓、寒冷、痛苦,生活很悲慘。
3、反復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可靈活采取多種方式)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思考課后問題2。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
安徒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運用在閱讀中進行旁批的方法讀懂課文,深入理解語言文字。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與作者產生共鳴。
教學準備: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上節課我們初步閱讀了課文,誰還記得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新年即將來臨人們的心情本應是高興的、歡樂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卻凍死在街頭,你覺得她的處境是怎樣的?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嗎?
二、深入閱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
1、默讀課文5-11自然段,出示學習提示:
2、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3、全班匯報。
步驟一:解決“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
①教師出示表格
擦燃火柴幻想現實
②學生交流補充填寫。
擦燃火柴幻想現實
第一次暖和的火爐燒過的火柴梗(寒冷)
第二次噴香的烤鵝又厚又冷的墻(饑餓)
第三次美麗的圣誕樹消失在夜空一顆星隕落(痛苦)
第四、五次慈愛的奶奶 和奶奶在快樂中飛走了(無人疼愛)
步驟二:作者將幻想與現實交替表達的寫作方法,讓你感受到什么呢?結合自己的畫批談感受,再帶著理解有感情地讀一讀。
教師結合學生發言相機出現文稿,重點體會: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①初步閱讀,體會她開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終于抽出了一根”說明什么?
----“賣火柴”是她幫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輕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餓的大年夜她實在受不了了,考慮再三“終于”擦燃了一根,可見小女孩的處境多么艱難,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溫暖。
②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好“?”、“終于”)
★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①分別指名讀,這兩個場景發生在什么時候?你感受到什么?
-----這是火柴熄滅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幻象終究是幻象。在這個黑暗、冷酷的現實中,美好的愿望終將破滅,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現實生活。
②誰愿意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語氣悲傷的、惋惜的。可強調“只有”、“又厚又冷”)
★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①自由讀,談體會。-----在小女孩的現實生活中“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是沒有的。這句話預示著她死去了。小女孩渴望的生活這個世界沒有,現實是多么殘酷呀!
②再體會這句話應讀出怎樣的感情。自己試一試。
指名讀10、11自然段。出示這兩句話,找不同,談感受。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①對比讀,你發現什么?
②個人讀,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大年夜”本來是歡樂幸福的,但在這個現實社會里,它只屬于富人。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饑餓、痛苦甚至死亡。社會太不公平了。
③齊讀文中的句子。
★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句子中有兩個“幸福”,你怎樣體會?-------第一個“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所以說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個“幸福”不是真正的、現實中的、新年里該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慘地死去,不再忍受現實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②作者這樣表達,你感受到什么?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三、小結內容,情感深化:
課文將小女孩的悲慘現實生活與美好的幻象對照寫出,使我們感受到了小女孩可憐、悲慘,當今社會的黑暗。還有千千萬萬的貧苦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值得同情呀!
四、布置作業:
1、積累課文中詞語。
2、再把感受深的語句讀一讀。
3、朗讀文章后的“閱讀鏈接”。
板書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
安徒生
寒冷暖和的火爐(溫暖)
現實饑餓噴香的烤鵝(美食)幻象
痛苦美麗的圣誕樹(歡樂)
無人疼愛慈愛的奶奶(疼愛)
悲慘、黑暗值得同情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書寫生字詞語。
2、展開想象,進行練筆,進一步深化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深入理解課文,進行練筆。
教學過程:
一、回顧暢談:
1、回顧文章內容,說一說:安徒生筆下的小女孩留給你怎樣的印象?把最打動你的地方讀給同桌聽。
2、指名讀10、11自然段,學完文章后你有些怎樣的深刻?
二、創設情景,嘗試練筆。
這樣一位可愛又可憐的小女孩,如果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和她說些什么呢?
① 自由讀一讀15頁的“閱讀鏈接”。
② 從短短的詩歌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 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么呢?寫一寫。
④ 小組內交流。
⑤ 全班交流評價標準:真情實感;尊重原著基調;語句通順。
三、詞語檢測:
1、訂正作業中關鍵詞語(如:蜷、烤、僵)
2、多音字組詞語。噴縫和晃
3、比一比,組詞語。
梗( ) 蜷( ) 僵( )
便( ) 倦( ) 疆( )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繼續進行課外閱讀,為后面活動做準備。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寫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風雪交加的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當時她冷餓到了極點,實在無法控制自己,終于擦燃了第一根火柴、第二根……她從五次點燃的火光中看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飛走了,這種種幻象與她饑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女孩看到的幻象都是作者的想象,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小女孩的現實處境和她當時的心理。作者通過這個凄婉的故事,也充分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句中的深刻含義和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基于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從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為主,輔以點撥引導法,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形式,運用“假設”讓學生在情境中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詩歌《別問這是為什么》 安徒生其他的一些童話故事圖片
七、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入境悟情。
在大年夜這樣一個本應幸福溫暖的夜晚,她卻光著頭,赤著腳,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著有錢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無可奈何地聞著街上飄著的烤鵝香味。只因為她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這樣的夜晚,也必須出來賣火柴,為家里掙一點錢維持生活。多么“可憐的女孩”啊!這就是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請欣賞《天堂火柴》動畫歌曲,并說說你的想法和感受。
生:我覺得賣火柴的小女孩非常可憐。我很同情她。
生:我很舍不得她。
師:的確,大年夜本是一個舉家團聚的日子,但光頭赤腳的小女孩卻在風雪彌漫的街頭叫賣火柴。風呼呼地刮著,雪紛紛揚揚地下著。小女孩該有多冷啊,多餓呀。新年的腳步鄰近了,而小女孩的結局怎么樣呢?快速從課文中找出來。
二、找結局,確定研究主題。
1. 師:小女孩的結局怎樣?
生:離開了這個世界。
師:你能把她死時的樣子給大家讀一讀嗎?
生: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師:死本來是痛苦的,但小女孩的臉上卻帶著微笑。從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小女孩臨死時是非常幸福的。
生:她是沉浸在幸福中去逝的。
師:你知道她為什么感到幸福嗎?
生:她從劃亮的火柴中產生了幻覺。
2.師:圍繞“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一句話質疑,教師歸納總結:她曾經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為什么用上兩個幸福?小女孩的命運明明那么悲慘,那么不幸,為什么說她是幸福的?
三、仔細研讀,感受文章主題。
1、引導、授于學法
(1)欣賞小女孩幾次擦然火柴的視頻朗讀
(2)重點讀文中寫賣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邊讀邊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況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后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這些?
(3)對比句子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已的小手嗎?
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抓住關鍵問題:“小女孩手上抓著成把的火柴,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為什么她又終于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點的詞句 ,體會她擦火柴時的矛盾、復雜的心理。
(4)結合圖片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評議讀的情況。
讀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氣,讀出火柴火焰的奇異。讀出小女孩面對溫暖的大火爐那喜悅舒適的感覺,讀出火柴熄滅后回到現實的冷酷無情,體會小女孩的寒冷。
(5)總結出剛才的學習方法:一、默讀課文,了解小女孩是在什么情況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么;二、接著輕聲讀課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為什么會看到這些事物;三、最后感情朗讀課文,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
2、運用、討論
(1)運用剛才總結的“默讀、了解內容;輕讀,體會含義;朗讀,情感表達。”這樣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
(2)抓住重點句段進行朗讀,寫出自身獨特感受,即作批注。
3、交流、強化
學生匯報:
(1)“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么透明......更妙的是,這只烤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蹣跚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師:對呀,真是太美妙了!香噴噴的烤鵝,馬上就可以吃,這對一個饑餓的人來說,是多么幸福呀!你再來讀一讀。
師:第三次劃亮了火柴,小女孩感受到怎樣的幸福呢?
師: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在向她眨眼。
師:圣誕節時,有錢人家會點起漂亮的圣誕樹,樹上掛滿了彩燈、蠟燭和禮物。孩子們在圣誕樹下盡情地跳啊、玩啊,快樂極了。小女孩在火光中也看到了圣誕樹,那她的心情怎樣?
生:也會非常高興,非常快樂。
師:那你能將小女孩的快樂讀出來嗎?來,讀給同桌聽聽。
師:在小女孩所有的幸福中,最幸福的是什么
生:看到奶奶。
師:讀出相關的句子。
生: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這一整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師:奶奶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疼愛她的人。想象一下,當她看到奶奶時,會是怎樣心情?
生:很喜悅。
生:非常激動。
生:會很興奮。
師:那你就嘗試著把小女孩的喜悅、激動和興奮讀出來。
師:這樣的幸福,小女孩是否能得到?
師:當溫暖的火爐一閃而過之后,怎樣?小女孩的快樂轉瞬即逝。她依舊在風雪中寒冷著,饑餓著。所以,當奶奶出現時,她喜悅的同時,心里還充滿了……
生:擔憂,或者恐懼。
師:為什么?
生:怕奶奶不見了。
師:是啊,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這一次與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是不敢的,猶豫的;而第五次是毫不猶豫的,果斷的
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非常想留住奶奶。
師:你來讀一讀!
師:從一根到一把,從不敢到果斷,這是小女孩的不幸。她太冷,她太餓,她太缺少關愛!幻想是那樣美麗,而現實又是那么無情。請大家齊讀這段話。
(2)創設情境:讀到這里,我仿佛聽到小女孩的聲音,你們聽到了什么?
4、探究、感悟本質
邊聽二胡曲《二泉映月》邊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如果小女孩沒有被凍死,她活了下來,接下來她的命運會是什么樣的?學生各抒己見.。
生:小女孩活著就只有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真正地解脫。
生:小女孩只有離開了世界,才能不痛苦。
(第一個“幸福”:小女孩臨死時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
第二個“幸福”: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真正含義是受罪與死亡,透過這兩個“幸福”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憤心情,感受到她對勞苦人民給予的深深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的強烈不滿。)
四)、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師:你現在的心情怎么樣?
生:很難過,很同情她。
師: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的身邊,你會怎樣對待她?先欣賞我國兒童劉倩倩的獲獎詩歌《你不要問這是為什么》。
生:我會把她帶到我的家,好好地照顧她。
生:我家里只有我一個孩子,爸爸和媽媽都希望能再有一個孩子。所以,如果小女孩來到我身邊,我會請爸爸媽媽收留她,做我的小妹妹。
生:我會鼓勵小女孩,讓她好好地活下去。
師:大家都是善良可愛的孩子,都愿意用一顆愛心去幫助她。那在小女孩的周圍,人們是怎樣對待她?
生:騎馬車的人目中無人地從她身邊闖過。
生:小男孩拿走她的拖鞋。
生:她爸爸打她,一點兒也不愛她。
生:人們一點也不可憐小女孩。
師:從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這個社會太黑暗了,貧富差距太大了。
生: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師:當年安徒生寫下這篇童話時,心中更是充滿了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現實強烈的不滿。好在,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充滿了快樂。身處幸福中的我們是不是也盼望著賣火柴的小女孩能像我們一樣幸福呀?
生齊聲答:是。
師:那我們就給這篇童話改個結尾怎么樣?
生齊聲:好!
師:快速地和同桌商量商量,你想為小女孩設計一個什么樣的結局呢?
生:小女孩的爸爸看到小女孩還沒回家,就出去找她。找到了小女孩,就帶她一起回家過年。
生:小女孩的爸爸良心發現,不再虐待小女孩,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
生:小女孩又冷又餓地坐在那里。室里在過圣誕節的人們發現了她,就帶她進屋一起過圣誕節。
生:因為丹麥是一個王國,所以有國王。國王的小王子出宮玩的時候,發現了小女孩。他把小女孩帶回宮中,好好地照顧她。
師:大家都是善良的、富有想象力的孩子,為小女孩設計了美好的結局。相信安徒生爺爺知道了也一定會很高興的。
親愛的同學們,通過本文的學習,你一定收獲不少吧:你一定被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悲慘的遭遇所打動,被安徒生那感人的童話故事所吸引。下面我們一起認識認識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
作業
1.自主選擇以下情境之一,以“假如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為題,創造性的完成一件作品。
a、六一日兒童節
b、大年夜的晚上
c、我過生的那一天
2、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
3、關注世界,從各種媒收集資料,尋找21世紀“賣火柴的小女孩”。
附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閃爍、靈魂”等詞語。
2.理解重點句。
(l)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詞句,領悟課文中心的能力。
2.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想象。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討論、感情朗讀。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難點
從最后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點
小女孩死后為什么嘴上帶著微笑?她真的能飛到“沒有寒冷,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嗎?
(四)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和有感情地朗讀加以深化理解。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引導學生抓重點,悟情感,通過析詞句,議內容,領悟中心,引導感情朗讀,升華學生情感。
(二)學生活動設計
討論重難點問題,聽錄音、看投影、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童話故事,今天,我們學習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所寫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2.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他家境貧寒,14歲開始自謀生計。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象力豐富,構思巧妙,情節生動。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童話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同桌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思考:本文寫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寫的?課文.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本文寫的是在大年夜一個小女孩流浪街頭賣火柴,冷得幾次擦燃火柴,產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凍死了。全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具體順序:賣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書:賣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學習“賣人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讀了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大年夜,地點是街上,當時的天氣冷極了,一幅悲慘、凄涼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況的時候,著重抓住一些細節描寫。讀讀這部分內容,想想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饋)
a.對小女孩的鞋是細節描寫。
(說明她窮得連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說明她被人欺負。)
b.課文中對女孩的頭發是細節描寫,“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
(說明小女孩是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卻貧窮,又冷又餓,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麗。)
c.“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是細節描寫。
(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告訴人們,資本主義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頭。)
d.“天快黑了,又下著雪”是細節描寫。
(這樣寫能進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憐與孤獨。)
4.指導朗讀。
小女孩是多么可憐,值得同情。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5..總結擴展。
這一段突出描寫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慘,沒吃沒穿又冷又餓,得不到同情和幫助,我們讀了也禁不住萬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體現出這種感情,讓我們受到強烈的震撼呢?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呢?討論交流。
(體現在:(1)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2)動用對比烘托人物;(3)語言樸素,感情真摯。)
(四)布置作業
l.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五)教師巡視,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一)學習“擦火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火柴,各出現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讀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為什么會出現火爐的幻景?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嗎?”怎么理解?
(賣不了火柴會挨打。她不敢隨便取,因為火柴是他們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實在冷得受不了,終于抽出了一根,進一步說明她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大火爐的幻景。)
2.指出學法。
剛才學習這一段用的是“讀——想——讀”的方法,先讀課文,弄清寫了什么?再抓重點詞,為什么這樣寫?說明了什么?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幾次擦火柴出現的幻景部分。
3.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第幾次擦燃火柴現實幻景說明現實
第一次寒冷火爐渴望溫暖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
第二次饑餓烤鵝渴望食物烤鵝不見了
第三次孤獨圣誕樹渴望快樂圣誕樹不見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飛走了
4.小結自學情況。
因為冷才出現火爐,因為餓才出現烤鵝,因為孤獨才出現圣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想都隨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產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顯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5.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二)學習“小女孩死去”這一部分內容
1.讀后思考。
(l)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作者為什么要用“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為什么要寫明是在大年夜凍死的呢?
(3)怎樣理解課文結尾的那幾句話。
(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證明她是在幻想、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大年夜”這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啟發人們深思。)
2.指導朗讀。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
(三)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回憶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及對統治者的不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2.前后桌討論,.總結寫法。
(1)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2)想象豐富深化中心。
3.學習表述。
這篇文章是童話,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讀了之后不覺熱淚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我們感動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們討論學習一下。
(1)這四次幻想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點和具體環境為依據,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這樣是合理的,脫離了實際,憑空捏造的想象只給人虛假的感覺,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一個方面。
(2)詳細的刻畫,環境的襯托則是我們所要學習表述的另一個方面,文章細致的描寫(例如:小女孩的頭發、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寫出了女孩的可憐,環境的襯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憐凄涼。
對照以上兩點,用筆在書中畫出這兩方面。
(四)總結、擴展
1.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可憐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同時更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我們長在紅旗下,生在幸福中,該怎樣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2.感動之余寫一篇讀后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理解文中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對貧苦兒童悲慘處境的同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
4、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小女孩兒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與她悲慘生活的聯系。
2、體會文中字里行間,特別是最后三個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年的大年夜你們是怎樣過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多么幸福啊!不過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她在街上賣火柴發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你從課題中知道什么?通過預習你了解到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生答)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這則名揚世界的感人的童話作品,讓我們去與作者產生心靈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去享受讀書的滋味。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同學們喜歡用什么方式讀課文?
(默讀、大聲朗讀、站著讀、兩個人一起讀)
2、書讀完了,用一個詞來說說你的感受。
(高興—生氣—難過—不平—氣憤)
說說你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三、聽讀課文,理清脈絡。
1、提出要求:聽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賣火柴的小女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小女孩給你留下怎樣的感覺?
2、學生自學思考,發表見解。
3、圍繞中心事件(擦燃火柴)質疑。
估計:擦了幾次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
為什么要擦燃火柴?
四、理解課文,交流感受。
1、現在,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說說你認為小女孩怎樣,哪些地方的描寫讓你最感動?在四人小組里交流。
2、你覺得小女孩怎樣?,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憐。)“可憐”這個詞用得好,還可以用別的詞嗎?(悲慘)
3、小女孩的命運是悲慘的,從那些地方體現出來呢?
4、以匯報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五、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小結: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對冷冰冰的天氣、冷冰冰的親人、冷冰冰的社會,小女孩悲慘地死去了。
2、延伸:賣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慘,你們可以為她改寫命運嗎?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1、談話: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著名童話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她的悲慘經歷,說說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自由談印象。
3、小結:是的,小女孩的命運真慘,在富人們狂歡的大年夜被凍死在街頭,在別人幸福地度過新年的時候,她卻悄悄地可憐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二、品讀中心句,質疑領悟全文。
1、過渡:可是在這個故事的結尾,作者卻說(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讀到這兒,我真是感慨萬千,同學們,你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有什么疑惑,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2、估計學生會質疑:
A、圍繞“看到、美麗”
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為什么會看到?怎樣看到的?
B、圍繞“幸福”
兩個“幸福”是什么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4、引導歸納:品味讀書的方法之一:圍繞中心句,質疑品析。(抓中心詞質疑,抓特點質疑。)
(一)品讀課文,感受“幸福”。
1、她曾經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第二大段。
2、學生交流,師板書:大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
3、播放美麗幻想的動畫。
這些東西對小姑娘來說可真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想想小姑娘看到這些美麗的東西時心情怎樣?她可能會怎么做?把你自己當成是她去替她想一想。(也就是——去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如果你為小姑娘感到高興,你可以笑,可以叫。
4、我們的安徒生先生又是如何來描繪這么美麗的東西的呢?請認真讀一讀課文的第二大段,拿出筆來劃一劃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麗景象,用你剛才體會到的心情和感受去有感情地讀一讀,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發現、新感受。然后選擇你最感興趣、最想研究或印象最深的一處,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讀的時候注意那些你認為重要的詞句,多讀幾遍,讀到最好。
5、學生朗讀、交流、比賽。
6、小結歸納:品味讀書方法之二:感情朗讀,產生共鳴(發揮想象,突出重點詞)
(二)、品讀課文,認清現實。
看到這些美麗的東西是多么幸福,這些老師小女孩擦燃火柴時的美麗的幻想,(板書:幻想)火柴再明亮,再溫暖,也終究是要熄滅的。現實還是那么殘酷,這些美麗、幸福的幻影還會存在嗎?(或者: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這些幻景呢?讓我們來看看她的現實生活。)
1、學生自由暢談。
2、比較體會。
(1)出示三句話:
A、哎,這是怎么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B、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C、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
(2)、讀讀想想這三句話,說說你讀懂了哪幾句?
(3)、過渡引導:為什么還要寫到星星?
當小女孩看到惟一疼她的奶奶出現在亮光里,她忍不住叫了起來,這時她的心情怎樣?怎么讀這句話?
A、自由練讀
B、指名讀
C、齊讀
3、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這一次擦燃火柴與她前面四次都不同,請同學們找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讀一讀,比較一下不同之處,哪幾次給你的印象特別深?再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A、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
B、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3、學生讀句子,比較、品味。
4、教師小結歸納:品味讀書方法之三:反復比較,體會滋味。
(三)品讀課文,領悟“幸福”。
過渡:小女孩一開始舍不得擦燃一根火柴,可后來為了留住親愛的奶奶,她趕緊擦燃了一大把火柴,說明她是多么地渴望得到奶奶的關愛,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再次來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1、認真讀讀課文十二、三自然段,說說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女孩在臨死前擁有過幸福?
2、小結:我還記得安徒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擁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擁有健美的心靈,什么樣的厄運也不能奪走你的幸福。小女孩是擁有健美的心靈的,她勤勞、善良,渴望幸福,也懂得感受幸福,可是她在富人們奢華狂歡的大年夜被饑餓和寒冷奪走了小小的生命,對于她來說,甚至離開這個世界才意味著解脫,意味著幸福,這真是太悲慘了。
三、升華和延伸。
1、誰給了她這么悲慘的命運?
2、讀了這個美麗而凄婉的故事,如果這個小女孩來到我們身邊,出現在你面前,你會對她說些什么呢?你會和她分享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嗎?
四、活動實踐作業:
選擇你感興趣的寫一寫:
A、改寫《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結尾
B、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6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講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冷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他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的重點是講這個女孩在又冷又餓的情況下,為了曖和曖和快凍僵的身體,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而這些幻象又恰恰與她饑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
為了能夠讓這些生長在幸福的孩子們領悟到作者這種基于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我實施了這樣的教學方案。
一、強調精讀細說
“讀”是語文課的基礎,要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賣火柴”的這部分,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結合具體語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點認識小發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擦火柴”這部分,讓學生自讀,使學生領悟作者的想象描寫完全基于現實,十分合理。同時抓住課后習題來說。課后習題的設計意圖在于關注閱讀理解的個性化,尊重學生個人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我給學生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讀、說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或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自己選擇讀、說的內容形式。全班交流時,也要充分體現學生自主選擇獨立體驗。
二、讀議結合
我讓學生精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這一段中的寫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變化后,針對“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這一重點句子來討論,先是提出了:為什么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作者為什么不寫小女孩就在曖烘烘的火爐邊度過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殘酷地寫出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孩子們通過交流,不僅理解了:是因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說這火光是奇異的,還了作者這樣對比寫是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同時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接著我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習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這樣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7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的想象。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五、教學方法:閱讀法、想象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教學過程:
一、了解“導讀”內容,引人新課
1.指名讀第三組的“導讀”。
2.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你對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讀后評議,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書上找出有關的部分,做上記號。
3,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課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認真看看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一段講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第二段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第三段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
四、學習第一段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第一段,想一想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應該怎樣回答。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還在街上賣火柴?
(抓住兩點: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樣要挨凍。)
從這里,你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怎么樣?讓我們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要讀出這個小女孩的可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先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墻角坐下來,后來又怎么樣了呢?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二、三段。
二、自學第二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請五位同學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在火柴發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學讀課文后討論:在火柴發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個大火爐,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鵝,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誕樹,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來,摟在懷里,帶她飛走了。
4.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看看書,同座討論討論,然后我們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況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凍得實在受不了的情況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從這兩句話中你們知道了些什么?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經過很長時間的思想斗爭,第一根火柴滅了,她為什么緊接著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
(3)小女孩為什么“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發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同學們想一想,她怎么會看到這些東西的?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五、學生自學第三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六、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這個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離開這個世界了。)
3.“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對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第一個“幸福”是說小女孩臨死的時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體會到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痛苦。體會到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不滿。
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第三課時
一、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1、這篇課文是童話,童話的內容來之于生活。但具體情節往往是根據想象虛構的。這篇童話的作者是根據什么來想象的?(是根據他平時見到的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和窮苦孩子凍死街頭的情景來想象的。)
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想象性作文
教學要求
一、通過想象性作文,激發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關懷,進一步顯示社會主義新中國兒童的幸福。
二、發展兒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繼續練習寫事,要求圍繞中心,記敘具體,并初步學習借事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先教《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導語。明確中心。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提出寫作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發寫作欲望。
師:上一堂課,我們認真學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這一節作文課,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紹一首詩,題目是《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劉倩倩,九歲)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假如說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沒有死,有一天,她來到了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來到我們中間,來到你的身邊,我們大家怎么關心她呢?你又準備怎樣給她溫暖和幸福?
二、提供導語,明確中心。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可以是“她來了”,也可以不用這個開頭。接下去,你們要介紹些什么?
交代她是誰?還要交代她什么時候來,為什么來?她來到哪里?她來了以后,我準備干些什么?
板書: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三、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
中心明確了,我們想象起來就有了目標。在你們想象中,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什么時候來到我們中間的?她來了以后,你準備怎么辦呢?
你們還打算給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寫作要求。
我們寫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點,因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書:想象要合理)
這里有兩段話,你們看哪一段合理。
1、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帶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嗎?”小麗莎高興地說:“好。”一路上小麗莎像小鳥一樣,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極了。
(小麗莎是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帶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嗎?”小麗莎睜大著那雙藍眼睛問:“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嗎?”“怎么不能?這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家嗎!每個小朋友都能去。”小麗莎顯得有些膽怯:“真的嗎?那些少爺小姐會欺負我嗎?”“什么少爺小姐,在我們國家里,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第二點,敘述要具體。(板書:敘述要具體)要為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得周到,想得周到就容易寫具體。五、你們還有其他困難嗎?
[板書設計]
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要求:1、想象要合理。
2、敘述要具體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滿、櫥窗、閃爍、靈魂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基于現實合理想像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教學難點:從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你別問,這是為什么》,教師范讀,導入新課。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問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你想進一步了解這位賣火柴的小姐姐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安徒生爺爺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認真看老師板書,齊讀課題。)
2、背景介紹。這篇童話是19世紀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當時丹麥人民在本國統治階級和英國資產階級的雙重壓迫剝削下,境況十分悲慘,為了維持家庭生活,許多年幼的孩子也被迫走上街頭,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更談不上什么快樂和幸福。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流利。讀完后談一談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匯報。(教師做適當評價)
三、細讀感悟
【賣火柴部分】
學生匯報交流為主,注重指導朗讀,師生共同談體會。
【擦火柴部分】
課文多次提到小女孩擦燃火柴時看到的情景,請同學們拿起筆,劃出這些句子,用心讀一讀,再選出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邊寫下來。
(一)、學生朗讀感受最深的句子。
當別人讀書的時候,你要做兩件事:第一,聽一聽他讀的哪兒有感情,我要向他學什么。第二,我要讀得更有感情,我該怎樣讀。聽清了嗎?
(二)、學生隨機談感悟、師相機指導朗讀。
a、“暖和的火爐”部分
1、學生朗讀有關火爐的段落,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小女孩眼里,一根火柴微弱的光為什么會變成溫暖的大火爐?(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迫切需要溫暖。)
2、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適當補充小女孩冷的內容,加深理解。
b、“噴香的烤鵝”部分
1、學生朗讀有關烤鵝的段落,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烤鵝?(體會小女孩迫切需要食物)
2、學生交流,并引導學生初步感悟童話的特點。
c、“美麗的圣誕樹”部分
d、“奶奶出現”部分
四、精讀入情
e、“飛走了”部分
“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你覺得這是真的嗎?怎么理解呢?
f、理解“幸福”這一部分
1、引出這段話。
2、自讀這段話。
3、會讀書的同學讀完這段話,一定有問題要問。
4、理解“幸福”的含義。(難道小女孩就真的希望死嗎?真的希望自己在一把火柴中結束自己年幼的生命嗎?她還有好多好多未了的心愿,她還想……訓練學生說話)
四、續讀拓展
假如小女孩穿越了時空隧道來到了我們身邊,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再讀《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安徒生寫過很多童話故事,《丑小鴨》、《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等。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展開合理想象的寫作方法。
2、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
感受小女孩幾次擦亮火柴時的幸福心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出示小女孩畫像,引入課題。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童話故事,這是一個令人牽腸掛肚的小女孩,這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播放課件
現在,我們聽到了呼呼刮著的寒風,我們看到了簌簌而落的雪花,就在這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里,就在這舊年的大年夜,小女孩衣衫破爛,赤著腳,蜷縮在墻角,身體在瑟瑟發抖。
二、變序學文
(一)導讀第三部分(出示小女孩含笑而去的畫面)
第二天早晨,雪止風停,太陽出來了,可是小女孩的命運如何?
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啊!大家看,小女孩正處在學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然而卻被活活地凍死了。打開課本,伴著音樂,讓小女孩在我們的朗讀中,充滿無限同情的朗讀中安息吧!(師生齊讀)
對小女孩的死,冷漠的人是怎么說的?
然而這暖和的陽光下悲慘的一幕卻深深地觸動了安徒生爺爺,他由此產生了美好的想象。
(二)展開研讀擦火柴部分
1、朗讀學習
(1)教師指導理解第一次擦火柴的段落
請快速瀏覽課文的第五至十一自然段,看文中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
能在課文中找出原句嗎?
第一次是“她終于抽出了一根火柴”。
第二次是“她又擦了一根”。
第三次是“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第四次是“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第五次是“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了什么?用--劃出(火爐),這一次的幻想給人什么感覺?(溫暖)
(2)指導朗讀,體會含義,表達感情(出示課件)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同情)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猶豫)
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驚喜)
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滿足)
哎,這是怎么回事呢?(失望)
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遺憾)
(3)學生自主學習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剛才老師指導你們學習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過程,請你們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并填寫手中的表格)
(4)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什么變化?
我們一起學習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現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填寫表格的內容。
2、自由讀
3、指名比賽讀
(三)回歸第三部分
小女孩被凍死了,此時此刻,站在丹麥冰冷的街頭,望著含笑九泉的小女孩,我們能說些什么呢?
三、品讀課文,揭示主題
聯系上下文,大家想一想小女孩心中的“幸福”是什么?文中兩次出現“幸福”這個詞,“幸福”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會對她說些什么?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0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十九世紀丹麥著名作家,“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作品,它寫于1848年。這個感人的故事,我們的父輩讀過,我們也曾讀過,而我們的孩子們也正在讀著。為什么一個兩千多字的童話故事有著這樣恒遠的魅力?我思索著。是那份情,那份安徒生對窮苦人民真切,深沉的同情打動了幾代讀者的心。據說,安徒生的母親,小時候家境貧寒,家人讓她沿街行乞,可她不愿意,便整天蹲在一座石橋,冷極了,就伸出雙手溫暖自己的小腳。安徒生便以母親為原型寫下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可見這個故事是安徒生用淚水與真情寫就。
設計特色
本教學設計力圖體現三個特色:
一、以教師的真情喚起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情促讀,以情促悟。
二、從老故事舊教材中尋找新的切入點,設計有創意的教學思路。
三、找尋這個老故事在新時代的意義,引導學生關注并關愛社會中弱勢群體。
學習目標:
1、學習 生字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帶著自己的理解、感受,個性化地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4、學會關注、關愛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學生準備:認真預習,做好批注。
學習重點:
1、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較準確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受,個性化地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教師準備:鉆研教材,了解學生預習情況,由此來預設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一、舊知入課
還記住小凡卡、楊科、小珊迪這些小伙伴嗎?這些孩子年紀相仿,雖然他們有著不同的故事卻有著相同的命運。那是怎樣的命運呢?
(讓學生一入文就關注主人公命運,及時抓住課文主線,把握文本中心。)
二、揭示課題
讀課題:關于課題,大家在字音和字形上有什么要相互提醒嗎?(“賣”的寫法及“柴”讀音要稍加以注意)
(體現語文課的語文意識,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有針對性地解決字詞難點。)
三、走近安徒生
①讓學生根據自己收集資料簡介安徒生。
(要求抓住要點,脫稿介紹,將資料的信息理解、吸收后再表達,訓練學生處理信息的基本功。)
②師小結要點
a.了解安徒生的成就,了解安徒生是丹麥人民的驕傲。
(使學生更加敬佩、仰慕安徒生,產生閱讀安徒生的作品強烈愿望,這是一種閱讀期待。)
b.了解安徒生貧寒的身世,知道《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以母親為原型,用淚水、用真情寫就。
(信息的溝通在為情感的激發做鋪墊,該預設力求使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
四、師生合作讀課文
這個環節以配樂方式,師范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小組讀及師導讀形式進行。
(師范讀第一自然,定好朗讀的基調:低沉、緩慢)
教師的范讀是為了帶領學生盡快走入文本,以自己忘我于文本的真情打動學生,使學生情動而相隨。學生各種形式的讀是為了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也為了防止有人濫竽充數或是老是一人在讀,大家都歇得松弛了的狀況。
五、抒發初讀感想
真情朗讀課文后,應該讓學生回味回味,此時教師不應立即打破這份美好的沉默,讓學生就這么沉默著,沉默到大家都耐不住時,才讓學生在沉默中爆發,抒發自己此時感受。讓沉默給生成騰出空間。
(我口說我心,情動而辭發,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讓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真情的表達是最富有個性的,最有創意的。)
第二教時
一、用魯迅的話來解讀這個悲劇
(一) 課件出示魯迅先生對悲劇的詮釋:悲劇就是把人生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
引導學生讀讀這句話,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二)第一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到文本中去找尋美好的東西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美好事物,劃出相關語句并旁注寫下自己的理解。(旁注有利于后面的交流)
2、學生交流匯報,師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
美好的大年夜:燈光輝煌 燒鵝飄香合家歡聚,
美妙的幻象:溫暖的火爐 噴香的燒鵝美麗的誕樹 慈愛的奶奶
美麗的女孩:金黃的長發披在肩上打著卷兒
3、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美好的事物。(為后面的撕碎做鋪墊。)
4、帶著不同的感受讀讀這些句子。在學生說到第五段“溫暖的火爐”這一美妙的幻象時,重點引導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段的朗讀訓練可以這樣進行:
①師范讀。(繼續用教師對小女孩真切的同情打動學生的心。)
②說說聽了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
③自由朗讀這一段。(通過朗讀表達自己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通過朗讀體會小女孩幻象的美好和現實的冷酷。)
(三)第二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從文中找找相關語句,說說這些美好事物是怎樣被一點點被撕碎的。
1、 生讀書并動筆。
2、 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3、師總結要點:
a.輝煌燈光、飄香燒鵝、節日的歡樂不屬于小女孩,她擁有的是寒冷、饑餓、孤獨,最后走向死亡。
b..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燒鵝、美麗的圣誕樹 ,最后都化作了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c、金黃披肩、兩腮通紅、微笑著的美麗女孩死了,她在被凍死在街頭。
教師依照學生發言,輕輕擦去前面那些美好的事物,板書:(小女孩死了)
d、節日的歡樂沒有了,美妙的幻象消失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死了。一切都沒有了,那么留給我們的是什么?
e、生各自表達難過、失望、同情、悲憤……的感情。
⑤帶著同情,帶著悲憤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話的。重點引導學生談對兩個“幸福”的理解。表達感受之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這兩段。(把朗讀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才能讀出韻味。)
(以魯迅先生對悲劇的詮釋為獨特視角,牽一發而動全身,兩次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目的不同,學生的感受就不同。一喜一悲的情感落差使學生的心痛了,情動了,與作者、文本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再通過朗讀表達、升華這種情感。讓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情感激流在課堂穿梭、涌動。)
二、從插圖入手,尋找悲劇根源
過渡導語:小女孩死了,美麗的小女孩,善良的小女孩就這樣被凍死在街頭。那么,誰是劊子手呢?
(1)讓學生仔細觀察書P97的課文插圖,想想自己有什么發現,或是有什么問題。
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
①坐在冰天雪地的小女孩正忍受寒冷的侵襲,饑餓的折磨,可她臉上的表情為什么是祥和、寧靜的?
②小女孩四周是藍白冷色,而火光里的幻象是令人悅目的暖色—金黃色,這說明什么?
③小女孩擦著火柴出現那么多幻象,為什么插圖卻選擇奶奶緊緊地將小女孩擁入懷中的情景。
(2)重點討論:奶奶對小女孩意味著什么?
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想象奶奶曾帶給小女孩的愛,領悟小女孩的痛苦不僅來自肉體,更來自心靈。因為小女孩所處的社會是一片愛的荒原。
(3)第三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從哪兒看出小女孩所處的社會是一片愛的荒原,到文中去找一找。
具體句子是:
1、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2、一只怎么也找不著,另一只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3、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4、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她的爸爸會打她。
(4)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騎馬車的富人視她為無物,過馬路的小男孩捉弄她,譏諷她,來來往往的行人沒人關注過她,沒有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更可恨的是她的家,那所謂家不僅沒有熱的溫度,更沒有愛的溫度—她的爸爸會打她。沒有了愛,小女孩便沒有了一切。所以,等待她的只能是死亡。
(4)師質疑:那么,是誰奪走了小女孩的愛?(是社會、是黑暗的社會。冷酷無情的,不公平的社會不僅奪走了小女孩的愛,還吞噬了小女孩的生命。)
(5)關于“愛”的再思考。
如果小女孩生活的社會是一片愛的綠洲,那又會怎樣?
出示課件,如果擁有了愛,那飛馳的馬車會。
如果有了愛,那撿了女孩拖鞋的男孩會 。
如果有了愛,那些從女孩面前匆匆而過的行人會 。
如果有了愛,女孩的家。
(這一部份,讓學生聯系課文來表達。)
如果有了愛,女孩將擁有 。
……(學生自由表達,傳達女孩的渴望與夢想。表達自己的祝福。)
(這是課堂引領學生第三次走進文本。讓學生“沉得下心品味”,是為了學生“浮得上來感悟”學生通過潛心讀書,感悟到只有愛,才能給予小女孩陽光般燦爛的童年。三次的走進文本使學生的思考不斷深入,直達心靈深處,呼喚出人類最珍貴的情感——愛。)
三、拓展延伸
讀到這里,我們每個人都深深同情小女孩,都痛恨那個吞噬了小女孩的冷酷無情的社會。但是這還不夠,我們還應該有更多的思考。
有一位小朋友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了這么一首詩:
1、課件出示: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
讓夢兒飛出我的被窩
我要把雪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它擋風雪,
在一塊兒唱那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你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2、 用真情朗頌這首詩。
3、 在我們的國家,在我們的地球上還有人貧窮,還有人需要幫助。我們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
4、 學生各抒己見,如何尊重、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們。
結束語:貧窮并不可怕,疾病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每一個人都愿意為地球——這個愛的綠洲植一棵 幼苗。相信一切都會美好起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劇將永遠留在過去。
(兒童詩的出現不僅體現“超越文本“的教學理念,而且在文本與學生的人格塑造、價值取向之間搭了一座橋,那就是喚醒學生心底最深沉的東西——愛,關注、關愛身邊中的弱勢群體。這正是這個古老的故事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具有的意義。)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1
教學設計理念:
本文設計依據“以讀為本”“尊重個性”“自主合作”的理念,采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饋的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司和合作學習來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以達到教與學的情感共鳴。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令你感動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女孩五次幻想的事物,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主要途徑,讓學生在讀中質疑、釋疑,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引導學生把讀、思、議結合起來,想像出畫面,議出感司,讀出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窮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2)激起學生對舊社會的憎恨和對新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
教學重難點:
1、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
2、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準備:
關于填寫擦燃火柴的表格、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課文
1、師:(配樂朗讀)媽媽給我兩塊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生:(師指一名學生朗讀)——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邊,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你別問,這是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在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誰嗎?請問問安徒生爺爺——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師:這是當年九歲的劉倩倩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下的詩。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個女孩(板書:女孩。學生讀一讀)。加上“小”字再讀,帶給你怎樣的感覺?(生答)
2、師補充課題。要求學生默讀全文。并談一談:這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生默讀課文,之后匯報。)
3、師小結:從同學們的話語中,我聽到了可憐、美麗、悲慘、沒有疼愛的聲音,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又冷又餓又漂亮的小女孩形象。
〔設計意圖〕
(用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既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又奠定
了本課以突出情感為主的教學基調;讓學生談對小女孩的看法,學生學有所獲,奠定了對小女孩的同情心的情感基調。)
二、檢查預習,理清課文層次
1、檢查生字詞
師:課文我們已經做了預習,讓我們一起來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師課件出示:乖巧、圍裙、硬幣、哎呀、櫥窗、饑餓、噴香、兜著)
2、這是一個可憐、孤獨、痛苦的小女孩,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段落是描寫小女孩現實生活的,哪些段落又是描寫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小女孩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引導學生將課文劃分為三部分:(1-4)現實生活;(5-10)幻想;(11-12)結局)生匯報。
三、品讀語句,體會小女孩的窮苦
1、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一起們輕聲讀文章1-4自然段,邊讀邊畫一畫:你從哪些語句讀出了小女孩的不幸,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讀,師巡視。
●生匯報。(預設)
生:“在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從這體會出小女孩的冷,她根本就沒有鞋穿,赤著腳在街上走,這可是下雪的天呀!
●師:是呀,你讀懂了小女孩的冷,(師板書:冷)。還有誰也讀出了小女孩的冷?
生:“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我從這里讀出了小女孩真的是冷到了極點,真是寒冷極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向我們走來。
生:“這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我認為在這舉家團聚的日子里,街上行人稀少,該買的東西早就準備好了,誰會在今天去買小女孩的火柴?
生:“她不敢回家,回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這天還要去賣火柴,足可見她家境的貧困,讓她有家而不敢歸,實在太可憐了。
●師:你們都讀懂了小女孩的寒冷,誰還讀懂了別的?
生:“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風還是可以灌進來。”家里和街上一樣冷,這樣的家,回與不回又有多大關系呢?小女孩同樣是多么的孤獨呀。她多么渴望父母的關愛呀!
2、教學建議:
1)學生反饋句子,自由表達自己讀后的體會。
2)其他補充,發表自己的見解。
3)指導學生抓住加點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3、師引導:同學們,家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什么感覺?(家是溫暖而幸福的,喚起學生對家溫馨的回憶,為后文作好鋪墊)
4、師:然而,賣火柴的小女孩卻有家不能歸,不敢歸。文中有一句強調了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小女孩也忘不了。誰能告訴訴我是哪一句?生讀句子。
5、師:大年夜是人們一年一度團聚的時刻,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人,畢竟還是個孩子,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團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這更讓我們對她產生同情。孩子們,大年夜這三個字,你能聯想到什么?(讓學生緊扣可憐,將小女孩的大年夜與我們的大年夜相比,更突出上女孩的痛苦與孤獨。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饑餓、痛苦、孤獨)
6、師:是呀,作者和我們一樣,都對小女孩有著同樣的感情,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
●生齊讀“可憐的小女孩!”師一次次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喚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
7、此時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生發揮想象談一談)
8、播放風雪聲,教師和學生進行填空式小結:
同學們,因為家里太窮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著風雪,赤著腳到街頭買火柴。她又_____又_____地向前走。一雙小腳凍得。但是,一整天,誰_____,誰_____。
〔設計意圖〕
(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語言的自我感悟,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暢談體會,感悟小女孩生活的窮苦以及命運的悲慘。在感情朗讀中體會作者流露在其間的情感。)
四、師總結:
大年三十夜里,天冷極了,小女孩又冷又餓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著,最后就蜷縮在了墻角里,她太可憐了,太冷,太餓了!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這為她凄慘的故事增添了一份美。這是一份怎樣的美呢?我們下節課再繼續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此時,對于這位小女孩,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一幅怎樣的畫面?(生自由說自己仿佛看到的畫面)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進一步在腦海里產生對小女孩的印象,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2、師:小女孩的結局怎樣?誰來讀讀小女孩死時的樣子?
(生讀句子“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角上帶著微笑。)
●引導質疑:小女孩死了,死本來是痛苦的,為什么她的臉上反倒還有幸福的感覺呢?(生說自己的見解)
二、研讀,了解五次幻想的內容
1、師引入:這就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內容,小女孩在極度寒冷、饑餓當中出現了種種幻想,她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5-10)自然段,邊讀邊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說說小女孩當時的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讀文,師出示幻燈片)
2、學生完成表格的填寫。(四人小組每組一份)
●學生完成后匯報,師相繼顯示結果。
教師追問: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學生回答:冷……)
3、師請五位同學讀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每讀完一次,師用語言將它們連接起來。
4、在這種種幻想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次?同桌互相說說感興趣的理由。
(師請學生進行匯報,說說理由,并讓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讓學生從文中進行發現交流)
●師:小女孩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幻想?預設——
生:因為小女孩又冷又餓,所以她會想到火爐,烤鵝。
生: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饑餓、痛苦的,她想得到溫暖和幸福,所以她會想到這些。
生:小女孩無人關愛,她渴望得到溫暖、幸福、快樂,因此,她的眼前出現了種種美
麗的幻想。……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是呀,小女孩的現實生活中只有寒冷、饑餓、痛苦與孤獨。她渴望擁有這一切。當她擦燃火柴從幻想中,看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畢竟,火柴終歸是要熄來的呀,火柴一滅,所有渴望沒有了,每次的結果是怎樣的,作者是怎么寫的呢?讀一讀,找找相關的語句。(現實與幻想的比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饑餓、痛苦、孤獨。)生讀文。師相機出示:“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這時候,火柴滅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只見圣誕樹的燭光……一道細長的紅光。”
●師: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說體會)
●師:大家說得很好,小女孩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這一次與第一次相比,有明顯的不同。這兩次擦火柴,從哪些字詞里體會到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讀相關語句,并說說自己的看法。)師相機出示:“她敢從……終于抽出一根”“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抽生讀,師指導讀,齊讀。
5、師:此時的小女孩已經很虛弱了,這一整把火柴發生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為樣高大,這樣美麗。趕緊讀這段話,邊讀邊想,怎么理解這句話。
出示:
“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習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說理解師引導讀文。
預設——
生:這句話是說小女孩已經死了。
生:小女孩根本就是活活凍死、餓死的。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談體會。體會到小女孩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寒冷、只有饑餓與痛苦。
6、你們都說小女孩可憐,可是安徒生爺爺卻在課文中結尾中寫道,小女孩曾經很快樂,很幸福的。請同學們快速找出這句話來,讀一讀。(生齊讀)
〔設計意圖〕
(教師是幫扶兼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小女孩的美好幻想,并反思幻想的原因,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目的、有策略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再通過集體的反饋,大膽地交流自己讀文的見解,達到自由表達感悟、集體求同存異、真正理會文本內涵的目的。同時,教師狠抓朗讀,學生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充滿了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7、師出示:
“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師:這里有兩個幸福,同學們,你們怎么理解小女孩曾經的那些幸福呢?生再次談小女孩四次幻想。
●師:小女孩當初是多么幸福呀,假如你就是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奶一起到了這樣一個幸福的天堂里去生活,你怎么讀,讀出這幸福生活的心情?
(重點品讀環節,引導學生找出小女孩前面產生幻想的語句,進一步感受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師運用引讀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小女孩的內心,品讀這句話。)
●師:可是,現實中的小女孩有這種幸福嗎?你怎樣理解第二個幸福?
預設——
生:這里是說小女孩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幸福,她只有跟著奶奶去了天堂,才能獲得幸福,才能得到快樂。
生:我認為這里的幸福是說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得到解脫,才能擺脫悲慘的命運,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設計意圖〕
(師運用引讀的方式,讓學生說體會——→讀句子——→評價——→再讀句子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1、師小結: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會怎樣對待她?將你們的打算寫下來吧。
2、師:同學們都是些善良的孩子。都愿用一顆愛心去幫助她,那在小女孩的周圍,人們是怎樣對待她的?你從中可以看出什么?(學生圍繞冷漠、無情、社會的不公平)
3、讓我們把這個可憐的小女孩牢牢地記在心里,課后再去讀讀安徒生爺爺的其它童話吧。
附:板書設計: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渴望現實
(幸福)(不幸)
火
爐————————寒冷
烤鵝————————饑餓
圣誕樹———————孤獨
奶奶————————無疼愛
飛走————————痛苦幸福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世界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以虛實結合的方法,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極度寒冷、饑餓、冷落的情況下,一次次劃燃火柴,出現了不同的幻想,最后凍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全文以火柴為線索,從賣火柴到燃火柴,最后拿著燃后的火柴梗,帶著美好的幻想幸福地死去。課文以美好的幻想和細節描寫映襯出小女孩悲慘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設計理念:
細微處的點撥與指導,讓語文學習變得富有情趣,讓學生的朗讀能夠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找出文章中的關鍵詞句,讓學生用心揣摩與體會。在引領的前提下,沒有忘記放手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在學生談感受以前,給學生充分自由朗讀的空間。在指導朗讀以后,讓學生能夠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課堂不再是教師展示自己風采的地方,也不是展示教師解讀能力的場所,課堂成了教師和學生互相幫助,共同發展的地方。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現實與幻想相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5、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過的?(學生暢所欲言)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著怎樣的命運,在這個大年夜發生怎樣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書課題,齊讀。
3、關于作者,你了解多少?
學生交流。出示資料:
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話作家。因家境貧寒,安徒生幼年未進過正規學校,十四歲時獨自去哥本哈根,在劇院里打雜。后來在一些藝術家的幫助下才正式上學。他刻苦學習,終于成為了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海的女兒》《拇指姑娘》《丑小鴨》《皇帝的新裝》等。
寫作背景:《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發表于1846年。當時有個朋友要求他為一幅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畫寫一篇童話,這幅畫讓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親的苦難童年。當安徒生的母親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她就被趕出家門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橋下坐著。沒有鞋穿,她只好用雙手抱著雙腳取暖,安徒生就是懷著對母親深切的同情及對世道的不平,創作出了這篇童話故事。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快速瀏覽課文,出示閱讀提示:
1、簡單地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小女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表揚,從文章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就會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
三、創設情境,體會小女孩的可伶
1、下面我們就靜下心來,仔細品讀1—4段,邊讀邊劃出小女孩可伶的句子,并寫出自己的想法,完成后小組交流。(教師來回指導)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小女孩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在文中空白處寫一寫。
3、結合具體的語句匯報(非常寒冷;非常饑餓-—光著頭赤著腳;只好赤著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獨-—另一只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分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師:小女孩“沒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為什么?
生: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發,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為饑餓與寒冷使小女孩顧不了自己的美麗,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小結:在這樣一個本應幸福溫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賣火柴,要為家里掙一點兒錢來維持生活。這是一個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呀!她眼巴巴地看著有錢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無可奈何地聞著街上飄著的烤鵝香味。這段描寫流露出作者對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4、痛苦、無助的小女孩!
她實在太孤獨,太難過了,她要點燃這些沒有賣出去的火柴。她一共點燃了幾次?(答:五次。引導說出分別看到的景象: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
那第四和第五次呢?(第四、五次點燃火柴,她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奶奶。)
盡管如此,可每一次火柴都滅了。要知道這可是令人們歡樂無比的大年夜啊,可小女孩呢——
盡管小女孩穿著那雙沒有多大用的大拖鞋,然而她穿過馬路的時候——
(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著,另一只呢——
(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的時候可以拿它當搖籃。)
本來應當贏得人們的同情與幫助,但是——
(這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本來應當受到父母的那些深深的關愛,但她卻——
(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不敢回家,因為爸爸一定會打他的……)
小女孩本來想點燃火柴,獲得溫暖與快樂,然而——火柴又一次熄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高的墻……
這寒冷,這饑餓,這恐懼,這孤獨,當我們把這些散亂四處的句子規整一起,整體閱讀的時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情感?
四、合作交流,重點探究
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她都看到了什么景象?結果又是怎樣的呢?認真讀書,填表格。(填完后小組交流)
讓我們先來走進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的情景。
大屏幕出示:來,請你來讀。(第一次擦然火柴的情景)
(大屏幕上“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兒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變成紅色。)
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見大火爐?生(因為太冷,渴望得到溫暖)
指導朗讀。
學生速讀,交流。師完善板書。
五、練筆拓展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小女孩是怎樣賣火柴的,作者并沒有詳細地描寫。但我們可以想象到這一整天小女孩會有什么樣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啊!根據你的想象從一個小方面補充一個細節。
六、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火爐溫暖
饑餓烤鵝滿足
痛苦圣誕樹渴望快樂
孤獨奶奶疼愛
悲慘奶奶快樂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基于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過新年嗎?為什么?
學生交流。
師小結:
過新年時,我們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會,還可以收到親朋好友的祝福和壓歲錢。同學們是幸福的,幸運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麥,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小女孩卻在大年夜凍死在了街頭,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并不陌生,這就是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要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故事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板書:
3、預習中,你遇到了哪些疑問呢?請提出來,我們一塊探究吧。
(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4、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交談確定本節課解決問題的方法:
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有感情朗讀、在腦海中浮現文中所描繪的畫面等。
三、學習課文
1、學習1~4自然段:
⑴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賣火柴的小女孩走進那個寒冷的大年夜!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可以邊讀邊劃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寒冷”“饑餓”“沒快樂”“沒人愛”,并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⑶ 這一天,正是大年夜,新年的前一天,那可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啊!誰不想回家?可是小女孩她不敢啊!她不僅飽受著寒冷、饑餓的折磨,回到家爸爸還會打她,沒有一個人關心她、愛她,她的生活中沒有一個孩子應該有的快樂!我想,此時小女孩的悲慘可憐已經撥動了我們每個同學的心弦,誰想走上前安慰安慰她呀?
大家都是有愛心的孩子。
⑷ 可是當時的小女孩幾乎凍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終于,寒冷促使她一次又一次的擦燃了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看板書,比較一下,你有什么發現呢?
(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寒冷、饑餓、沒快樂、沒人愛。)
在現實生活中,可憐的小女孩飽受饑寒,沒有快樂,沒人關愛,于是,幾乎凍僵的她才會在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幻覺。
2、學習5~11自然段:
⑴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誰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我們都來讀一讀,想一想:
此時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幸福、快樂、暖和、溫暖。)
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讀出來嗎?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⑵ 可是,火柴滅了,殘酷的現實仍舊擺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出示句子:
自己試著讀一讀,此時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小女孩仿佛從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獄的深淵,巨大的反差帶給她的是更大的失望與痛苦。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變化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⑶ 暖烘烘的大火爐讓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溫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來了香噴噴的烤鵝、出現了漂亮的圣誕樹,誰來讀一讀這些美好的景象?(出示圖片)愿意讀的一塊讀。
⑷ 多么美好的一切!然而,伴隨著火柴的熄滅,這一切又瞬間消失了。小女孩太知道這種幸福感受的轉瞬即逝了,所以當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在亮光中出現時,她是怎么說的?指名讀。
(出示句子。)
再讀一讀,想:
從小女孩的喊叫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此時是怎樣的心情?
四個鮮明的感嘆號,一聲聲的呼喊,告訴我們小女孩此時的渴望、迫切。帶著這樣的心情呼喊一下奶奶吧!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⑸ 她多么渴望把奶奶留住啊!于是她趕緊擦著了整把火柴,這時,她又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讀一讀第11自然段。
小女孩又看到了什么?
“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火焰、暖烘烘、閃爍、靈魂”等詞語。
2、理解重點句。
(1)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詞句,領悟課文中心的能力。
2、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及疑點
(一)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二)難點
從最后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點
小女孩死后為什么嘴上帶著微笑?她真的能飛到“沒有寒冷,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嗎?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所需要使用的表格(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質疑問難
1、師包含深情地說:在上節課里我們認識了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小女孩。你看大年夜的晚上,她正在大街上哆哆嗦嗦地走著,又冷又餓。(課件出示風雪中的小女孩,同時播放悲凄的音樂)
2、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說什么?(生答:小女孩的生活多么悲慘!小女孩多么饑餓、多么痛苦、孤獨啊!小女孩真可憐!)
3、可是文章結尾卻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課件出示這句話。齊讀。你有什么疑問?(生問:為什么會感到幸福?幸福是什么含義?她看到哪些美麗的東西?)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一)有感情朗讀五次描寫幻景的句子。
1、她擦了幾次火柴?她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東西,請快速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指名回答。
2、請用“—————”畫出描寫這些幻景的有關語句有關,讀一讀。最喜歡的語句大聲地多多幾遍。讀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些詞語來概括?
3、交流反饋:
(1)、同學們找到寫幻景的句子嗎?讀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是啊!這些幻景確實非常美妙、神奇,那么我們進入文章的字里行間去感受一下吧!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至二個幻景認真地讀一讀,去感受幻景的美妙、神奇,然后用你的朗讀把那種美妙、幸福的感覺表達出來。(學生練讀)
(3)、朗讀反饋(按照學生朗讀的順序交流)
第一次幻景:我們先請讀第一個幻景的同學來讀一讀(評議)
朗讀處理: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輕讀:讀出盡情享受、陶醉;重讀:讀出驚喜)齊讀
第二次幻景:在第一次幻景中,小女孩盡情享受火爐帶給她的溫暖,那么第二次幻景帶給小女孩的又是什么呢?誰愿意來讀?為什么讀的時候,聲音放輕了,放慢了?(課件演示,感受)是啊,看到這噴香的烤鵝向她走來,萬分饑餓的小女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
第三次幻景:想讀的同學一起讀,說說你有什么獨到的朗讀處理嗎?(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要讀得快些,讀出驚呆了)
第四次幻景:
a、最后一次小女孩看到了她親愛的奶奶,看到了世界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她是怎樣對奶奶說的,誰來讀讀?請女孩子當那個小女孩,把她又驚又喜又急切的心情讀出來,好嗎?
b、奶奶確實沒有離開,而且變得更加高大、更加美麗——教師范讀(結合課件演示):她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好好讀讀這段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那么這一段話,你準備怎樣來讀?指名讀,談感受。
4、連讀四個幻景:
(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我們把四次美妙的幻景連起來讀一讀,怎么樣?)
分工:第一次——一、二兩組同學讀;第二次——三四兩組同學讀;第三次——男同學讀;小女孩的話——女孩子讀;最后飛走了——全班齊讀
問: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又發現了什么?
體會的幻景越美好,與出現破滅的結果一旦相聯系,則更凄涼,為后面的比較作基礎。
大量時間的自讀自悟,體現人文性,珍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二)小女孩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幻景呢?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過渡:幻景是美好的,但幻景終要消失,每一次火柴滅了,小女孩面對的是怎樣的情景了?理解幻景破滅的句子
出示句子:
(1)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2)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這時候,火柴滅了。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簡直成了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長長的紅線。
請學生談談不一樣在什么地方?
輕聲讀讀這些句子,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
在幻象與現實的再次鮮明對比中,發現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沒有寒冷、饑餓、享受著快樂與疼愛。她是幸福的。當火柴熄滅時,她又會回到冷酷的現實,學生此時認識到小女孩這時的幸福是可憐的。
過渡:天空中閃爍的星星讓小女孩想起了奶奶,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最后一次是怎樣擦燃火柴的呢?生答。她以前是怎樣擦燃火柴的呢?請同學們找出有關語句。生回答。
(三)體會擦火柴時的不同心情
課件出示句子: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著一根火柴。
她在墻上又擦了一根火柴。
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
問:有什么不一樣?第一次的不敢,最后一次的急切、毫不猶豫,,反差時是多么大啊,這里,你又讀懂了什么?連讀這五句話。
三、解疑內化。
1、讀后思考。
(1)齊讀課文最后一部分。思考:死對平常人來說是件痛苦的事,但對小女孩來說也是不幸的嗎?
(2)交流討論。
(3)談談對文中兩個“幸福”含義的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把發現留給學生,就是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嘗試著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使他們的學習活動充滿生氣和活力,充滿愉悅和欣喜,充滿思考和想象)
2、指導朗讀。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課文的第12自然段這樣寫到:(引讀)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課件演示)
3、如果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了我們中間,你會對她說些什么呢?
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合理想象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學生在暢談中再一次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四、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寫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5
課文內容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凄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課文開頭描寫了小女孩的處境:大年夜的街頭又冷又黑,天下著雪,小女孩還在街頭賣火柴。接著,寫了小女孩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象──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飛走。最后講小女孩被凍死在街頭。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課后練習提出“朗讀課文”“小女孩幾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和同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說說你的感受”等學習要求,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梳理、交流等方法,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學情分析:
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識字方法。語文學習的重點,也從第一學段的以識字、寫字為重點轉向學閱讀、學表達。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許多童話故事,對這一體裁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童話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舊、餓”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幾”“晃”“噴”,會寫“柴、冷”等13個字,會寫“火柴、圍裙”等17個詞語。
2、能說出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時看到的幻象及表達的愿望。
3、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學重點:
1、能說出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時看到的幻象及表達的愿望。
2、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學難點:
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舊、餓”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幾”“晃”“噴”,會寫“柴、冷”等13個字,會寫“火柴、圍裙”等17個詞語。
2、讀通讀順課文。解決閱讀中因年代久遠或國情不同產生的疑問。理清文章脈絡。
3、品讀交流課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插圖導入,喚起閱讀期待
1、PPT出示課文插圖1,教師提問:仔細觀察這幅圖畫,你關注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問?
學生觀察,交流:
預設一:這是一個冬天的夜晚,因為屋子里、街道上都亮著燈,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
預設二:屋頂上、街道上都覆蓋著一層白雪。街道上只有一個小女孩,衣服穿得很單薄,光著腳走在雪地里,她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孤獨的腳印。
預設三:這么冷的天,還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一個人光著腳走在街道上呢?
2、教師引導:是啊,這還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呢,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小女孩為什么會孤零零一個人流落街頭呢?讓我們一起到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名篇《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釋疑解難,梳理文章脈絡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并做上標記。
2、反饋交流。
(1)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及時糾正錯誤讀音。
預設:
①“擦燃”的“燃”是翹舌音,“rán”不要讀成“lán”。
②“蜷著腿”的“蜷”讀“quán”,不要讀成“juǎn”。
③“幾”“晃”“噴”是多音字。
分別出示“幾”“晃”兩種讀音的字典義項,引導學生發現:“幾”在“幾乎、茶幾”等詞語中讀jī,在“幾個、幾何”等詞語中讀jǐ;“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詞語中讀huǎng,在“搖晃、晃動”等詞語中讀huàng。
強調“噴”在“噴香”中讀pèn,在其他詞語中一般都讀pēn。
(2)請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師生共同交流。
預設1:哆哆嗦嗦、蜷著腿
出示句子“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請學生讀句子,想象:小女孩很冷的時候,會有怎樣的表現,怎樣的動作?通過動作表演理解:“哆哆嗦嗦”的意思是“凍得直發抖”;“蜷著腿”的意思是“彎曲著腿”。
預設2:“銅腳、銅把手”是什么?
出示銅火爐圖片,請學生上臺分別找到銅腳和銅把手,從而直觀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預設3:火柴為什么能在墻上擦燃?
出示背景資料,引導學生自讀理解。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問世的,稱為硫酸火柴,火柴頭只有浸入硫酸中才能燃起火。
1816年,法國人德魯森制成了黃磷摩擦火柴,在粗糙的物體上一擦就著,容易引起火災,很不安全。
1845年,奧地利化學家施勒特爾用無毒且不能自燃的紅磷制造出了安全火柴。火柴頭只有在火柴盒側面的沙皮上摩擦,才會點著。這種火柴既沒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災,因此稱為“安全火柴”。
由于黃磷火柴不易變質并能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一直流行到19世紀末。安全火柴在20世紀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國定為違禁產品的黃磷火柴。安徒生生于1805年,死于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黃磷火柴的時期,所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墻上就能擦燃火柴。
3、梳理文章脈絡。
(1)教師提問: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東西,火柴一滅,這些東西就不見了呢?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這是小女孩看到的種種幻象,現實中并不存在。
(2)引導學生交流: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小女孩看到的幻象?
(3)根據提示,說說課文內容。
出示填空,讓學生補充:課文先寫(),再寫(),最后寫()。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將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
三、學習第一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可憐”
1、默讀第1—4自然段,引導學生用一個詞語概括:這是一個()的小女孩。
預設:可憐/美麗/又冷又餓/貧窮/痛苦
2、教師引導:再讀課文,用上文中的詞句具體描述你對這個小女孩的感覺。
學生交流:
這是一個(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的小女孩。
這是一個(有著金黃色卷發的很美麗)的小女孩。
這是一個(又冷又餓,凍得蜷著腿縮成一團卻不敢回家)的小女孩。
……
3、指導朗讀:請找出這一部分中讓你感觸最深的一句或幾句話,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
小組交流,全班分享。
預設1: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
生:我從“冷極了”“下著雪”“又冷又黑”感覺到這個夜晚特別冷,這么冷的天,還是大年夜,小女孩卻不得不“赤著腳”在街上走,真是太可憐了!
師:你真會讀書,抓住重點詞語讀出了自己的感受。來,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讀出天氣的寒冷和小女孩的可憐。
預設2: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小女孩待在大街上一整天了,卻沒有賣出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硬幣,她肯定又冷又餓又難過。
教師分層指導:
①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引讀)這一整天,誰也——(生接讀)沒買過她一根火柴,(師引讀)誰也——(生接讀)沒給過她一個錢。
②教師提問:想象這里的“誰”,會是哪些人?學生充分想象說話。
③教師引導:我把你們想象的這些“誰”去掉,看看句子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這一整天,沒有人買過她一根火柴,沒有人給過她一個硬幣。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學生對比朗讀,充分交流。
教師小結:看似簡單的兩個“誰”,強調了沒有一個人買過她一根火柴,沒有一個人給過她一個錢。小女孩的寒冷,不僅僅來自天氣,更來自人們的冷漠無情。這寒冷,不僅是從頭冷到腳,還是從外冷到里,從身體冷到內心。
④引導學生再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書寫指導
1、指導書寫。
①出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冷、舊、裙、憐、餓、焰、蠟、燭、訴。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這些字都是左窄右寬的。重點指導“焰”右下部分的筆順:撇、豎、橫折、橫、橫、橫。
②出示上下結構的3個生字:柴、富、離。提醒學生注意上下部分中心對正,寬窄合適。重點指導“離”的書寫。
③出示獨體字“乎”,引導學生關注:第一筆是撇,不要寫成橫。
2、學生獨立書寫。
3、投影展評。引導學生根據觀察要點,從寫正確、重穿插、中心對正、寬窄合適等方面開展評價。
4、學生對照評價標準,再次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說出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及表達的愿望。
2、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引導: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苦難的現實生活。你能根據句式,再來描述一下這個小女孩嗎?
出示句式:可憐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
預設1:可憐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還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
預設2:可憐的小女孩!走了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預設3:可憐的小女孩!凍得蜷著腿縮成一團也不敢回家,生怕因為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挨爸爸的打。
2、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二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幸福”
1、借助表格,梳理內容。
(1)默讀課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畫出相關的句子。
①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②自由讀,思考:從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現有什么不同?
預設:
生1:第一次,小女孩“終于抽出”,是猶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趕緊擦著”,是很干脆,毫不猶豫的。
生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
③師:你們讀得真仔細!這是為什么呢?我們聯系上下文來體會體會。
出示句子1: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指名朗讀;討論小女孩猶豫不決的原因;引導學生通過關注標點“!”“?”、語氣詞“啊”“嗎”和關聯詞“哪怕……也”理解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句子2:“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樣,就會不見的!”
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賣火柴的小女孩,感同身受,讀出她語氣的急切和內心的無助。
(2)出示表格,再讀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
學生獨立填寫后,小組交流,完善表格前三列。
(3)教師提問:每一次點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實現了嗎?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獨立填寫后,師生共同交流、完善。
(4)請學生看著表格復述: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現實又是怎樣的?
2、品讀幻象,說說感受。
①自由輕聲讀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幻象,把感觸最深的地方畫下來,并在旁邊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寫下你的感受。
②組內交流,全班分享。
③融入感受再次朗讀。
3、借助表格,結合課文中的語句及自己的感受,說說讓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幻象。
三、學習第三部分,理解“幸福”的意蘊
1、指名朗讀第10—11自然段,說說小女孩的結局。
2、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問。
3、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預設1:小女孩凍死了,為什么卻“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提示:小女孩在臨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別是見到了最疼愛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還帶著微笑。
預設2:小女孩是凍死的,為什么說“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提示:第一個“幸福”,指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因此是幸福的;后一個“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沒有了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
四、拓展延伸,推薦課外閱讀
1、教師小結: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這樣痛苦,幻想是這樣美好,而結局又是這樣的悲慘。讀完這個感人的童話,你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說。請同學們先來讀一首小詩《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再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
2、布置課后作業。借助表格,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和他們交流自己的感受。
3、推薦課外閱讀。安徒生的《海的女兒》《丑小鴨》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課后,大家可以找來好好讀一讀。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匯編15篇)01-07
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03-16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通用9篇12-25
精選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3-16
《賣火柴的小女孩》好詞好句02-23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話作文03-12
小學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3-16
賣火柴的小女孩續_700字02-22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理解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