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時間:2022-03-23 17:01:4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范文(通用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面積》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范文(通用7篇)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篇1

  1.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歷物體表面和圖形大小的比較活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鍛煉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學重點: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得到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并會運用。

  一、激趣導入

  1.涂色比賽:教師出示黑板上提前準備好的小正方形。選兩名學生進行填涂比賽,甲同學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學填涂老師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們猜一猜,哪位同學先涂完?說說你的判斷理由。

  師:小正方形比較小,其實就是說這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比較小。(板書:面積)

  2.揭示課題。到底什么是面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面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觀感受面積,建立面積的表象。因為是比賽的形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認識面積

  (一)認識物體表面。

  師:生活中到處都有物體,每個物體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書寫的這個面就是黑板的表面(邊說邊摸)。你們能像老師這樣舉一些物體表面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交流。注重學生摸的過程。

  師:剛才同學們在摸物體表面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老師提煉:平整、光滑、連續、面是有大小的。

  (二)認識面積。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黑板表面的面積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

  2.我們周圍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能想老師這樣來說一說,比一比嗎?請看自學學習單:

  自主學習單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邊物體的面。

  (2)說一說:( )面的大小是( )面的面積。

  (3)比一比:( )面的面積比( )面的面積大(或小)。

  3.小組交流。

  小組交流單

  (1)邊摸邊說:( )面的大小是( )面的面積。

  (2)比一比:( )面的面積比( )面的面積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知道,每個物體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學生參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體上的一個面有大有小,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體的面積。

  (三)認識平面圖形面積

  1. 出示一組平面圖形。說說什么是圖形的面積?

  2. 總結:一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當學生感知物體上面積的含義之后,再順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使學生對面積有全面的認識,也為教學下面的內容作鋪墊。

  三、比較面積大小。

  1.觀察法。

  比較剛剛平面圖形的大小和四個省的大小。

  點撥:有時通過觀察能直接比較。

  2.重疊法。

  出示兩張面積大小接近的紙,讓學生感知當觀察法不行時可以用第二種方法:重疊法。

  3.數格法。

  出示兩張面積接近的長方形彩紙(例2),讓學生感知兩種方法都不能比較出面積大小時,怎么辦呢?

  出示小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長方形、透明方格紙)

  (1)可以自己想辦法,也可以借助老師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種方法后,組長帶領大家去探究其它的辦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結論在小組里說一說。

  4.全班交流比較的方法。靈活使用三種方法。

  [設計意圖] 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親自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在探索活動中,激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題。

  師:涂色部分是圖形的什么?哪個圖形面積最大?你打算用什么辦法比較?

  師:梯形面積你是怎樣數出來的?

  點撥:將半格與半格拼接起來,其他是整格子,數一數就可以了。

  紅色的邊線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題。

  (1)觀察題找那中的每個圖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圖形面積的大小)

  (2)辯一辯:下面兩個問題分別是求圖形的周長還是面積?

  A.學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鋪一層草坪,要鋪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圍一圈圍欄,圍欄是有多長呢?

  [設計意圖] 鞏固練習中安排了周長和面積的比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加深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也更生動詮釋了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面、面積的含義,能用正方形作單位表征簡單圖形的面積。

  2.經歷面積與周長的區分,加深

  學習重點:結合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

  學習難點:面積與周長的區分

  學習準備:學具(方格紙、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課件。

  學習過程:預設

  一、激情導課

  本節課我們學習與“面”有關的知識

  二、民主導學

  1.任務一:初步認識面

  (1)摸一模,認識面。請學生用手摸一摸數學書封面,再摸一摸課桌的桌面。

  通過更豐富的素材,積累比較面的的經驗。教師請學生觀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國旗的表面,

  (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臉面與桌面的不同。

  (3)認識曲面(蘋果、乒乓球)

  2. 任務二:認識面積大家來進行涂色比賽。請一名同學上臺來涂,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務,最快涂完的獲勝。

  2.探討比賽規則是否公平,知道“面積”的概念。

  )結合實例認識面積。

  教師舉例說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國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2.學生舉例說明物體表面的面積。

  (1)動作、語言相結合,說明身邊物體的面積。

  請學生邊摸邊說,什么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什么是課桌面的面積……

  (2)通過想象,舉例說明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

  請學生結合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邊想象邊說一說它們的面積。

  3.用豐富的實例,進一步完善對面積的認識。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說一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4.周長與面積的區別

  5. 將數學書按不同位置擺放,說一說封面面積的大小是否有變化。

  三、檢測導結

  完成第62頁做一做。

  交流時,讓學生不但說明自己所填的結果,還要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面積的認識》第一課時的內容(P39-4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的事物和畫圖等活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數格子、重疊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從而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的事物和畫圖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夠選擇較好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從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五單元“面積”(板書)

  師:你們曾經聽說過面積嗎?(生交流)

  2、師:真不錯,你們已經知道了這么多關于面積的知識,那么,你們能說說究竟“什么是面積”嗎?(補充課題,生交流)

  3、師:真好,大家能說出自己對面積的理解,可是說得是否準確、嚴謹呢?究竟什么是面積,課本上智慧老人說得清清楚楚,你們能不用老師講,自己看書就能把它搞明白嗎?(生看書)

  4、師:好,看書以后,現在知道什么是面積嗎?

  生: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師板書,生齊讀)

  師:不錯,書中智慧老人就是這樣說的,可是,這句話有點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還是不太懂,誰能把這句話分開,變成兩句話,是哪兩句話?

  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呈現PPT)

  二、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句話: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誰能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交流。)

  2、師:物體就是一個東西,比如這是一本數學書,這個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積。那除了課本你們還能舉出其它的例子嗎?

  生交流:(1)課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課桌的面積。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積。

  (4)操場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場的面積。

  .......

  3、師:好了,同學們舉出了好多例子來說明面積。那老師也來說說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說:黑板的面積很大。你們說黑板的面積很大嗎?(生交流:教室的面積比它大,我們學校的面積比教室的面積大,安慶市的面積比學校的面積大,安徽省的面積比安慶市的面積大,全國的面積比安徽省的面積大......)

  師:那么黑板的面積很小嗎?(生交流)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面積大,還有更大的,面積小,還有更小的。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實際上是幾個面積相比較的結果。

  4、師:好,剛才學了這么多,我來出個題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師演示,首先和一位學生掌心相對,你們能用面積說一句話嗎?(生交流)

  然后,師自己雙手合并,能用面積說一句話嗎?

  (2)(師拿出一本書)你們看,這本書的表面是指哪兒呢?誰上來指指看。(生演示)誰能用面積來說一句話呢?(生交流)

  三、感知封閉圖形的大小

  1、師:好,剛才我們理解了第一句話,“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現在來看,第二句話“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ppt出示)說到圖形,你們會畫圖形嗎?請大家在紙上隨意畫三個圖形。(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

  (1)師:我想問一問,你們畫的圖形的形狀都是一樣的嗎?那它們的大小是一樣的嗎?把你畫的最大的圖形找出來,與同桌最大的圖形比較一下,看誰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圖形,與同桌最小的圖形比較一下,看誰的圖形更小?

  (2)師:說這個圖形比較大,實際就是說這個圖形的什么比較大呢?那黑板上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小?

  師:(指著一個圖形)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學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師:這里面積的大小是指線的長度嗎?(討論,交流)

  (4)師:(選一幅圖,擦去一條線)這幅圖的面積是指哪部分呢?(請學生上黑板,指一指。討論交流。)

  (5)師小結:哦,就像領土一樣,(手指開口處),這個地方究竟歸誰管,咱們無法確定,那也就無法確定領土面積有多大了。是這樣的嗎?那看來說圖形的面積,這個圖形一定要怎么樣?

  2、試一試

  師:昨天晚上備這節課的時候,我女兒剪了兩個長方形,分別放在兩個信封里,讓我今天帶來給大家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你們能猜出來嗎?

  (1)師:(出示信封)猜得出嗎?

  (2)師:(露出一部分)現在能猜得出嗎?(學生猜)

  師:僅憑圖形一條邊的長度,能判斷出它面積的大小嗎?(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沒有封閉,就有各種變化的可能。對嗎?

  (3)師:(露出兩條邊)現在你能判斷出誰的面積大了嗎?(生判斷)

  四、感知面與線的關系

  1師:面其實是由線圍成的`。線的變化會引起面積的變化。(出示一個橡皮筋)你們看這條線圍成的圖形的面積是怎樣變化的?

  2師:拿出你們手中的線,也能圍成一個面嗎?面積越來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面積越來越小,兩條線重合成一條線,就沒有面積了。

  3師:剛才,我們在圍面的時候,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在發生變化,可是,什么沒有變?

  師小結: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五、比較面積的大小

  1、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圖形的面積有大有小,那么我們怎樣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呢?我們先來看幾幅圖形:

  (1)師:(出示圖一和圖二)這兩幅圖,誰的面積大?(小結板書:觀察法)

  (2)師:(出示陰影三角形和長方形)哪幅圖的陰影部分面積大?

  (再出示陰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圖的陰影部分面積大?(小結板書:分析法)

  (3)師:(出示圖二和圖三)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結板書:重疊法)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和笑笑在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時遇到了什么困難?(出示PPT)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你能一眼看出來嗎?怎么辦,淘氣想了一個辦法,他說量出每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能比較了。大家看,他的辦法行不行?對了,笑笑也是這樣想的:淘氣比的是周長,不是面積。

  師:那么,你有好辦法來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嗎?我們看看奇思是怎樣比較的?(出示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們來試試看,現在知道誰的面積大嗎?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多少嗎?

  師:接下來,我們看看妙想是怎樣比較的?她用小正方形來擺一擺,現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長方形大多少了嗎?(生交流)

  2、師:你們看,我們現在不僅知道誰的面積大,還知道面積大多少。下面這個信封里也有兩個帶著小方格的圖形,我拿出一個給你們看,這個圖形的面積有多大?(12個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圖,藏在信封里,不過我知道它有4個方格那么大。這兩個圖形,誰的面積大,相差多少呢?(生討論,交流。)

  六、總結全課

  師:我們運用小方格來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必須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樣大)對了,這就是我們下節課學習“面積單位”時要運用到的知識。今天這節課就學到這里,請同學們在課后思考和預習:為什么要有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分別有多大?下課。

  板書: 什么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 經歷觀察、估計、操作等活動,體會感受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理解“面積”的意義。

  2、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主動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并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通過多種手段比較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準備:

  1、各種形狀的物體。(橙子、易拉罐、盒子、杯子等)

  2、四人小組活動的長方形、正方形等學具。

  3、多媒體課件。

  4、作業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請你們在教室里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哪些物體?

  這些物體哪里有面?在匯報時如有可能最好邊摸邊說。

  (如:桌面、黑板面、凳面、書本封面、鉛筆盒面、人身上有手掌面、臉面等。)

  二、合作探究,感知概念

  1、 物體表面的大小

  (1)小朋友,你們看一看,黑板和大屏幕的面,哪個更大啊?你們再用手摸一摸,凳子的面和數學課本的面哪個更大啊?

  學生通過看、摸匯報結果。

  教師揭示: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物體表面是有大小的,通常數學上把物體表面的大小稱作面積。

  (2)師:那么我們來指一指課桌的桌面的面積和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師生一起指(拿出實物進行指)(邊指邊說:數學書封面的大小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課桌桌面的大小就是課桌桌面的面積)同桌相互說一說。

  (3)找一找身邊其他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又是怎樣的,請你摸一摸、比一比它們面積的大小,再告訴你的同桌。

  (4)出示一些不規則面的物體(如橙子、易拉罐、盒子、杯子),找找他們的面積(機動,準備刪除)。

  2、封閉圖形的大小

  師:現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這兒有幾根鐵絲,誰愿意上來圍一圍,圍出自己最喜歡的圖形嗎?(指名請3個學生圍)

  師:那么這幾個圖形有面積嗎?它的面積在哪呢?誰能上來指一指、摸一摸?誰又能想辦法把它的面積搬到黑板上來呢?可以同桌先討論一下。學生匯報、板演。

  教師再出示一些圖片,問他們能否找出他們的面積?為什么有些圖形就沒有面積呢?

  師揭示:像這些不封閉的圖形無法確定它的大小,可以無限制地延伸;而這樣封閉的圖形能看出他的大小,才有面積。

  揭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面積的大小。

  師:你們知道這根鐵絲是這個圖形的什么嗎?

  師:看來周長和面積還是有區別的,周長指外面一圈,好像是水果的皮;面積是里面的部分,就好像是里面的果肉。我們以后在做題目的時候得注意了。

  補充練習(機動)

  師:這個數學工具認識嗎?(三角板)那么你能找出它的面積嗎?(板所在的面積)

  師:誰還能在這塊三角板上找出其它隱藏著的面積嗎?(空心部分這個封閉圖形的面積)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簡析:

  這局部內容結合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外表和平面圖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題第一道是讓同學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先比較黑板的外表和課本封面的大小,并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外表的面積大小,從而使同學獲得初步的面積概念。第二道例題是讓同學用不同方法比較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圖形的面積。通過比較,既使同學進一步豐富了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學體會到計量面積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單位直接計量。

  目標預設:

  1、使同學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使同學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同學的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認識面積,理解面積的含義,能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設計理念:

  本節課要充沛利用同學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協助同學認識面積的含義。對物體外表大小的認識,同學在生活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會,在教學中要注意選擇同學身邊熟悉的物體,讓同學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在這個基礎上,適時地揭示面積的初步含義,并利用“面積”這個詞語去觀察、比較和描述。

  本課還要重視對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在比較中完善和強化對面積含義的認識。由于同學對物體外表大小的認識是有較多生活經驗的,但是對平面圖形大小的認識卻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積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圖形的的大小,并啟發同學運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進行比較,協助同學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掌握面積的含義。

  設計思路:

  根據由直觀到籠統的原則,首先認識物體外表的面積,通過摸手掌,數學書封面,課桌面,到觀察黑板面,認識到什么是物體外表的面積;再由涂樹葉引入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接著比較平面圖形的面積的大小,比較分幾個層次來,第一層次用視覺直接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第二層次用重疊法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第三層次用工具來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最后是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在最后總結全課時,根據剛才的數方格的方法為下面學習面積單位做鋪墊。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結合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最合適,能用正方形作單位表征簡單圖形的面積。

  (二)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拼擺、度量等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知道確定面積單位的方法,培養初步的度量意識。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用不同圖形作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合理性。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度量意識的培養。

  三、教學準備

  課件,每組一張粉紅色紙(長18厘米、寬6厘米),一張綠色紙(長12厘米、寬9厘米);每組一袋學具,內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認識面積

  1.結合生活實際,引入“面”的概念。

  (課件出示主題圖)

  (1)想一想:打掃衛生時,如果兩個同學以同樣的速度擦黑板、擦國旗,誰先完成?為什么?

  預設:擦國旗的同學先完成,因為黑板面大,國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有面,他們是否也有大小呢? 請同學們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預設:

  找一找:可能會找到數學書封面、課桌面、板凳面、地面、臉面、球面……

  摸一摸:請學生摸一摸數學書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體的面……

  比一比:請學生說一說兩個物體的面哪個面大?哪個面小?

  (3)結合實例認識面積。

  ①教師示范:課桌面的大小就是課桌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面的面積……

  (板書:認識面積)

  ②學生舉例說明物體表面的面積。(動作與語言相結合,先說說身邊物體的面積;再通過想象,說說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

  2.認識圖形的面積。

  (1)物體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圓等圖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課件出示認識的平面圖形)

  預設:這些圖形也有大小。

  (2)這些圖形也有大小,誰來說說它們的面積?

  預設:正方形這個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積;三角形這個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例和學生所學知識,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數學活動認識到物體或圖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師結合實例,揭示面積概念,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幫助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

  3.及時練習。

  (1)完成第61頁“做一做”。(課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側面,說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2)為學生提供一個蘋果,請學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說一說什么是蘋果的面積。

  (3)將數學書按不同位置擺放,說一說封面面積的大小是否有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認識到不僅物體的上面、正面有面積,側面也有面積,曲面也有面積,進一步完善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通過判斷不同位置擺放的數學書封面面積,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個物體無論怎樣放,面積大小不變,以此發展學生的面積守恒觀念。

  (二)比較面積大小,發展度量意識

  1.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

  (課件出示,同時為學生提供下面兩個圖形的紙片)

  (2)學生自主比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較方法,引發認知沖突。

  (1)讓學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個面積大?

  (2)用重疊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結果嗎?

  (3)小結: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想一想有沒有其他辦法呢?

  【設計意圖】通過比一比的活動,進一步認識觀察法與重疊法這兩種比較方法,同時也在比較中產生認知沖突,為激發用度量的方法進行比較奠定基礎。

  3.探討度量單位,培養度量意識。

  (1)你還能想到其他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嗎?

  預設1:學生想到用學過的圖形去度量。

  預設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聽聽小精靈的建議。(課件出示)

  (2)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利用學具在長方形中擺一擺。

  (3)交流反饋,確定度量單位。

  ①組織學生反饋,說說自己選擇的是什么圖形,是怎樣擺的。(學生邊說課件邊演示)

  預設1:用圓形作單位。

  預設2:用三角形作單位。

  預設3:用正方形作單位。

  ②組織學生結合以上三組圖形思考:用這些圖形作單位能否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如果要準確測量出某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用什么圖形作單位最合適?為什么?

  預設:能,用正方形最合適,因為正方形能鋪滿所測圖形,且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在擺放時不受擺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師介紹:國際上就是規定用正方形作面積的單位。

  【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經歷用不同圖形作單位度量長方形面積的過程,在拼擺過程中體驗單位的價值和選擇面積單位的依據,通過比較感受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合理性,認識正方形是最合適的面積單位。

  (三)應用所學,感受單位價值

  1.完成第62頁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四的第1、2、3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對面積的認識,同時使學生體會一個圖形中含有幾個面積單位,它的面積就是幾(個單位),感悟單位的價值。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關于面積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有自選的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

  3、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面積”,第一課要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首先結合四對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體或圖形,直觀說明面積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從附頁中剪下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比一比它們的面積大小。解決這個問題的挑戰性在于單純依靠觀察難以判斷,要鼓勵學生嘗試尋找其他的比較手段和途徑。教材中提供了三種辦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幣擺一擺,再數一數;先畫格子,再數一數。不僅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其中擺硬幣或畫格子的辦法所蘊含的思想,還為后來學習面積的度量埋下了伏筆。

  第二課,是讓學生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用畫方格數方格的方法測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測量結果的過程,并在對彼此不同的測量結果的質疑與反思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認識1厘米2的面積單位,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厘米2,使1厘米2這個面積單位變得直觀、具體,看得見,摸得著。學生有了對1厘米2這個面積單位體驗后,讓他們再估一估數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紙量一量,檢驗估測得準不準。這樣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與估測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續教材引導學生認識1分米2與1米2等面積單位的活動,也要經歷與認識1厘米2大體相同的認知過程,特別要體會學習1分米2與1米2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以及獲得它們所示面積大小的具體體驗。因為不同大小的面積單位是根據具體情境或場合加以選擇使用的。

  第三課“擺一擺”是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探索活動從估測3個長方形的面積開始,培養估測意識;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個長方形上擺一擺,看需要擺幾行幾列,能夠分別把這些長方形鋪滿,從而獲得每一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的關系數據;把這些數據記錄在表格中,進行觀察、比較,發現長方形面積與乘法的聯系,從而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個實驗、探索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合情推理、建立數學模型的抽象思維的過程。有了建立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經驗,經過類比推理,學生就能夠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第四課“鋪地面”,學習面積單位的換算關系(進率)。教材創設了“鋪地面”的問題情境,探索1分米2與1厘米2的換算關系。先讓學生估計1分米2=100厘米2的換算關系。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之后,就可能類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結論。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間的單位換算關系之后,再認識米2、公頃和千米2之間的換算關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及其換算關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頃=10000米2,這兩個換算關系有相同的進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頃,這三個換算關系也相同的進率--利用這種形式上的聯系,也許有助于保持對它們的記憶。

  三、重點難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頃、1千米2的實際大小。

  2、會用合適的面積單位表示面積的大小。

  3、會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4、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5、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會應用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教學建議

  1、要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教學重點

  2、要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操作等實踐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3、要重視估測活動的過程,鼓勵估測方法的多樣化。

  4、要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范文(通用7篇)】相關文章:

《認識面積》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03-09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4篇)03-15

幼兒認識顏色教學設計02-15

面積與面積單位說課設計11-12

長方形面積的優秀教學設計模板(通用6篇)12-28

《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3

小學課件《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