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舟過安仁》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文插圖,結合相關資料、工具書,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感知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
3、想象古詩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感受小童天真活潑的形象,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將古詩改寫成一篇小故事。
教學重點:
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感知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
教學難點:
品讀詩句,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背誦有關童年生活的古詩句
2、課件(3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童趣
1、 眾所周知,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古詩是其中尤為耀眼的一朵奇葩。我相信同學們在學習中也一定積累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我來說上句,同學們來說下句。
師:草長鶯飛二月天,
生: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兒童散學歸來早,
生:忙趁東風放紙鳶
生:歌聲振林樾。
師:意欲捕鳴蟬,
生:忽然閉口立。
師:草鋪橫野六七里,
生:笛弄晚風三四聲。
師:歸來飽飯黃昏后,
生:不脫蓑衣臥月明。
師:同學們對得真不錯!吟誦了這些詩句,你們心中有什么感受?
生:……
師:這些詩都是寫什么的?
生:兒童、童年、童趣……
師:是。⊥晔敲篮玫模晔嵌嗖识嘧说,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畫,童年總是讓人流連和稱頌的。今天,讓我們一起用心地品讀詩人楊萬里筆下的“童年”“童趣”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23頁。
2、板書課題:舟過安仁
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生:……
師:解題
(強調“過”的意思,過:經過,劃過。)
二、初讀課文感知童趣
1、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2、注意2個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讀音。
3、棹的寫法:不要把右邊的“卓”寫成了“桌”。
4、指名讀這首詩。
5、出示課件:配樂讀。
6、齊讀全詩。
。ǘ、結合注釋插圖自由朗讀想象詩歌畫面。
1、同桌合作誦讀,發揮想象,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指名說一說你的理解?
三、 品讀課文,享受童趣
創設情景:
1、出示第二個課件。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是作者船行江面不經意間看見的,這一看讓作者展開了思考……)
你們就是畫中的兩個小孩,觀察課件,說一說當時的情況。有對話、有動作、神態、心理、還有環境(天氣……)
2、假如我就是詩人楊萬里,你和你的同桌就是那兩個可愛的很聰明的孩子,試著表演一下他們的語言、動作及神態。
3、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是作者所悟,這一思考的過程可以看出作者喜歡小孩子(揣摩作者當時的心境)
4、請學生表演(注重語言、神態、動作)
四、拓展閱讀,深化童趣,再讀體會
1、齊讀全詩,背誦全詩。
2、楊萬里寫童趣的詩還不少,我們用剛才學習詩歌的方法來自學下面的這首詩:
課件出示:
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
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磐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3、自由讀詩,讀出了什么?
4、合作學習,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指名說大意。
五.改寫短文,體驗童趣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舟過安仁》,賞析了《稚子弄冰》,再次體驗了古詩的獨特魅力,F在我們來試著把《古詩舟過》安仁改成一篇小故事,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來寫一寫這童年趣事吧。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古詩誦讀”的學習重在讀和誦,所以,本設計力求體現讀和誦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熟讀成誦,在讀和誦中走進意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設身處地地去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
《舟過安仁》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詩。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閑來一瞥發現兩小童撐傘使風行船,便作此詩。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學準備:查閱有關楊萬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1、還記得楊萬里嗎?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哪些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首描寫兒童的詩----《舟過安仁》。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學生解題。
3、學生交流楊萬里的有關知識。
4、教師誦讀全詩。
二、初讀感知,讀順讀熟
1、讀通讀順,讀準字音。
。1)多么有趣的詩句。∧銈円财炔患按叵胱x讀它吧!下面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
2、反復朗讀,讀出音律。
。1)學生標出節奏,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2)同桌互讀互評。
。3)小組賽讀。
三、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1、學生回顧交流以往學過的理解詩句的方法。
2、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自學結果。
4、指名串講詩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詩人
1、感悟童心:
。1)讀著全詩,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兩個小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天真、聰明可愛、有趣、頑皮……)
(2)你能帶著天真頑皮的語氣讀一讀嗎?
指名讀。
全班讀。
(3)走近詩人的內心:
詩人行船途中,偶見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詩人心生疑惑,便仔細觀察,欲探個究竟,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有這份雅興呢?
。A設:閑適的、愉快的、興奮的……)
從文中哪個詞可體現這份愉快?
師述:是啊,詩人此時應該是愉快而悠閑的,他才會有心關注兩小童,兩小童的天真、聰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讓他也回到了天真無邪的童年,可見,詩人同樣擁有一顆不泯的童心!
五、背誦古詩
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誦讀全詩,體會詩請畫意,進而熟讀成誦。
六、課后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句,找來讀一讀。
2、畫一幅“兩小童使風行船”圖。
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小學語文5年下《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5年下《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ㄒ恢恍O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ㄔ娭袃蓚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并讓學生加以解說。
。ㄒ詡憬栾L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默寫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本節課,我們來學習《舟過安仁》(板題)齊讀目標。解題:小船過安仁縣。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了解作者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2、師:我們先來聽一遍錄音,要求聽準字音。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聽得最認真。
3、聽錄音。
4、檢測:誰有信心讀好?指名讀——再指名讀。
易錯字:篙(gāo) 棹(zhào)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
師:大家讀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看本節課的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看課下注釋、結合插圖或查工具書,說說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鐘后,我們來比一比,誰回答得好。)
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測
師:剛才大家自學的都很認真,相信這首詩也難不住大家。
1、生說,不足他人補充。
詩意: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船了劃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大傘,原來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2、展示讀
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齊讀
五、第三次“先學后教”(背誦)
師:大家讀得真好。這么好的詩句,我們趕快把它積累到腦里去吧。
指名背—帶感情—指名背
六、默寫
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們一起來寫吧!
比比誰默寫得正確,字體端正,卷面干凈,坐姿端正。(交給組長,交給老師)
默寫古詩。
要求:坐姿端正,把字端正
生默寫→組長檢查→師抽查→訂正
七、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兩兒童————聰明、有智慧
教學反思:
我先板書了全詩內容,然后邊說邊介紹了學習目標:音、讀、意、背、說、畫,當然學生明白每一個字用意,先解決讀音:篙、棒、遮,加強讀書,組詞練習,然后分組分句理解各句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時間在飛逝,勁頭在增加,背一背,指導朗讀三、四遍,我說原句,大家說含義,最后學生評一評詩中小孩有什么特點,給詩畫一幅簡筆畫。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5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本節課,我們來學習《舟過安仁》(板題)齊讀目標。解題:小船過安仁縣。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了解作者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2、師:我們先來聽一遍錄音,要求聽準字音。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聽得最認真。 3、聽錄音。 4、檢測:誰有信心讀好?指名讀——再指名讀。 易錯字:篙(gāo) 棹(zhào)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 師:大家讀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看本節課的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看課下注釋、結合插圖或查工具書,說說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鐘后,我們來比一比,誰回答得好。) 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測 師:剛才大家自學的都很認真,相信這首詩也難不住大家。 1.生說,不足他人補充。 詩意: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船了劃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大傘,原來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2、展示讀 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齊讀
五、第三次“先學后教”(背誦) 師:大家讀得真好。這么好的詩句,我們趕快把它積累到腦里去吧。 指名背—帶感情—指名背
六、默寫 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們一起來寫吧! 比比誰默寫得正確,字體端正,卷面干凈,坐姿端正。(交給組長,交給老師) 默寫古詩。 要求:坐姿端正,把字端正 生默寫→組長檢查→師抽查→訂正 七、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兩兒童————聰明、有智慧
教學反思
我先板書了全詩內容,然后邊說邊介紹了學習目標:音、讀、意、背、說、畫,當然學生明白每一個字用意,先解決讀音:篙、棒、遮,加強讀書,組詞練習,然后分組分句理解各句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時間在飛逝,勁頭在增加,背一背,指導朗讀三、四遍,我說原句,大家說含義,最后學生評一評詩中小孩有什么特點,給詩畫一幅簡筆畫。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借助圖畫及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詩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圖畫中兩個小孩的聰慧、頑皮,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4、把古詩編成故事。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小黑板板書:小練筆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首詩,詩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
我們在一年級時學過《牧童》,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回顧。(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過度:童年捕蟬的經歷是那樣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師對另一首描寫兒童生活詩的回憶。(教師背誦:《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偉大的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有關兒童生活的詩作。是的,他就是這樣一個童心不泯的詩人,他的詩以寫田園生活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陸游、范成大)。今天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做了一首詩,是什么情景呢?我們一起看圖畫。
二、學習古詩
1、看圖,說圖意。
打開書,看到這幅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生自由匯報,教師梳理學生一兩個關鍵問題,留在理解詩意時解決)
2、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出示《舟過安仁》,要求自由練習朗讀——抽生讀(2個)——男、女讀——齊讀(重點指導“篙”、“棹”的讀音及“遮”的寫法)
3、學習古詩: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1、借助注釋或工具書。2、借助插圖。3、發揮想象)
(1)自學,教師巡視。
(2)匯報交流。
a、理解詩題、詞語、詩句。
“舟”、“安仁”指什么、(誰的舟?)“一葉”、“篙”、“棹”、“怪生”什么意思?學生據詩句說——兩個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船漿,卻坐在船的中央撐起了一把傘。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學生說不全不強求)
b、演古詩,再現情境。
過度:當時楊萬里乘舟路過安仁時,看到了什么呢?讓我們穿過時空的隧道,來到一千多年前的那葉小船上,你們同桌倆就是詩里的兩個孩童,老師就是當年的楊萬里,現在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情境。要求:有對話、動作。
·角色轉換:學生用表演來再現詩句的意思。
(1)同桌扮演這首詩的那兩個男孩,教師巡視。
(2)選擇表演到位的一對同桌到全班表演。
·師生配合表演。
老師:我是詩人楊萬里。(指上臺表演的同學)你們就是那兩個可愛的頑童,(老師用語言渲染情境,學生用動作配合表演):一人撐竹篙,一人劃船,忽然他們把竹篙和船槳都收起來了,接著撐起一把傘。
老師:(做出百思不解之狀,自言自語)我左思右想,總也想不明白。哎,兩位小朋友,你們怎么大晴天撐著一把雨傘啊!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作出恍然大悟狀),原來是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奇思妙想,別出心裁啊!好兩個頑皮、可愛的孩子!(學生評價表演的孩童:可愛、聰明)
過度:如此有趣的一幕,詩人楊萬里知道了原因后,為小孩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讓我們帶著對小孩的喜愛和聰慧的贊賞又一次走進詩里,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情感朗讀:讀出詩人對這種童年生活的向往。(齊讀)
過度:詩有詩的境界,詩有詩的情感,如果我們帶上節奏讀,那么會更有詩的味道。
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自己讀,一邊給詩畫上節奏再讀。
(生自由練習讀,畫出節奏。指名讀,抽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節奏)
4、背誦: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把這幾個孩子形象記在心里吧!(學生自由背誦古詩。)
三、改編故事
同學們,透過詩人的筆觸,我們看到的是兒童生活的一個小小的鏡頭,如果我們把詩中的鏡頭再放大一點,就會成為一幅流動的畫,畫里會有聲音,也會有色彩,請同學們把這幅畫畫下來,不過不是用畫筆,而是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將這首詩改寫成一個故事,看誰的故事寫得更生動。
要求:1、寫上小孩的動作、語言,能恰當地用上表現人物神態的詞語就更好了。如:笑嘻嘻、著急、目不轉睛等。
2、字數100字左右,限時5分鐘。
小小漁船江邊靠,我和同伴上了船,
·拓展延伸
楊萬里是一位善長寫田園詩的南宋詩人,今天老師還帶了他的另外一首詩給你們,供大家欣賞朗讀。(學生小聲朗讀——齊讀)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 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磐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鉦( )磐( )
【脫曉冰】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錚】古代一種像鑼的樂器。
【玻璃】古時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現在的玻璃。
大意:清晨,兒童將金盆里凍的冰鑿下來,用帶彩的絲線穿起當鉦(古代樂器名)。敲得響聲穿過樹林,忽一聲響把它敲碎了。
下課!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改寫《舟過安仁》(15篇)01-25
改寫《舟過安仁》15篇01-25
改寫《舟過安仁》18篇01-25
改寫《舟過安仁》(集合15篇)02-01
改寫《舟過安仁》集錦15篇01-25
舟過安仁原文,翻譯,賞析(5篇)03-01
舟過安仁原文,翻譯,賞析5篇03-01
改寫《舟過安仁》作文(合集15篇)01-22
改寫《舟過安仁》作文合集15篇01-22
改寫舟過安仁作文(匯編15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