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散步》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并積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詞;感知親情。
2、方法與過程目標: 學習開門見山、細節描和以小見大、結尾點題的寫法,并讓學生能理解和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細讀品味課文,讓學生從中受到尊老愛幼、真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體驗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品味課文,讓學生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味課文表現的人性美。
2、課堂遷移,學以致用。
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設想
《散步》一文的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細讀品味可從中領悟怎樣處理家人關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在適當之時作必要的點撥、指導,采取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等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表現的人性美。針對目前大多數學生家長在外打工少與家人在一起的實情,教育讓學生以后要更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機會,處理好家人關系,努力創建一個和美、溫馨的家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 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一)學生自己 輕聲朗讀,思考回答下邊問題: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請給這個家庭以及每個家庭成員一個恰當的評價。
(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親
( )的妻子 ( )的兒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個蘋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給哪一個?為什么?
(略)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 看來大家都喜歡這樣的家庭。當然,如此溫馨家庭,是數不勝數,人們常說,家是愛的港灣,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蘊含著親情的瓊漿,即使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全體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內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頓、抑揚頓挫,輕重緩意。
讀準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從你喜愛或理解的角度,請你給文章擬個副標題并簡述理由嗎?A(親情)B三代C溫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以下舉學生部分發言)
喜歡文中“我”,因為他有責任感,孝敬老人……
喜歡文中的“母親”, 雖然自己腿腳不靈便,但她深愛孫子,寧愿受累選擇了大路。
喜歡文中“‘我’的兒子”他聰明,可愛,聽話……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后,師生評價。
4請復述課文內容。(略)
三、品讀文段,美點尋蹤。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形象的給人以強烈美感、句段,并從思想內容、文章的自身語言和結構特色等方面說說美在哪。
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評價。
2、提示:寫人的寫景的句段,可從用詞或修辭去欣賞。示范:a文章的開頭美,美在“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開頭有詩意的鏡頭。B“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地新綠隨意的鋪著”
3、美點尋蹤:學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說說為何喜歡?
4、學生發言,然后師生評價。
(以下舉一些學生發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魚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無言的細節,你看: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 ……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就是愛,這就是責任,這就是尊老愛幼美好家庭,,結尾點明題旨。句式整齊、對稱)
例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寫出孩子的活潑、可愛,聰明)
四、問題探究:
1、當散步發生分歧時我是怎樣處理的?我為什么這樣決定?
(委屈孩子決定走大路,兒子小我可以背他,母親老小路不好 走。)
2、 “我”本來決定走小路,后來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應該愛是母親的決定,我尊重母親。這個決定更完美,這才是作者的創作意圖。)
3、文章結尾作者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4題目《散步》是從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你從另一個角度給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五、展開想象 體驗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猶豫地依從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略)
七、比較閱讀,學法實踐。
要求:讀課后“‘研討與練習三’”短文:《三代》,試著實踐學法:
(1)重擬標題;
1、讓學生自讀、思考、自由討論。
2、讓學生自由發言,在發言后加以點評、明確。
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畫面 ④責任 ⑤背影 ⑥ 愛……[來源:學.科.網Z.X.X.K]
(注:發言時可讓學生略解釋重擬此標題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2)品讀文句,美點尋蹤: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回答::
“位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牽著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讓我感受到“愛”的溫暖,這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先生”。畫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現出 那“先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3)這兩篇文章,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你的理由。
(略)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感受了兩家祖孫三代那溫馨的親情。我們采用先“閱讀感知內容,再品讀尋蹤美點”的方法學習這兩篇文章,這是我們學習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學們按這方法去學習美文。
八、布置作業:
附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背母、背兒
走大路
我 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母 親 散步
兒 子
教學反思:因為本文短小,設計教案之時,按照我們讀文的思路,采用問答形式,由“感知 ”而至“品味”,讓學生掌握欣賞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時我結合課后的短文《三代》設計了“課堂遷移”,讓學生“現蒸熱賣” 學以致用 。
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作為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課上只作點 撥、指導。在設計問題時我考慮到學生的理 解能力,課上引導多讀文段,盡可能使他們從文中找到答案。結果學生討論發言較積極,課堂氣氛還比較活躍,達到預期效果。
不足之處:就是“品讀文段,美點尋蹤”之時,可能由于平時認真學習好讀書的學生不很多,加上平時的訓練沒有充 分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 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發言的 常是那部分愛學習好讀書的學生。今后在備課、設計教案時,要盡可能考慮到班上的大多數人,盡力做到既備課又備人,多加強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回答問題能力的訓練。
《散步》教學設計2
1、引領學生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語言品析,把握文章指向。
3、對學生進行敬老的傳統美德教育。
教學重點:
1、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2、教育學生孝敬老人。
教學難點:
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教學方法:
點撥法、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語
由簡潔明快,迅速拉近師生距離的導語導入。
二、 檢查預習夯基礎
學生一條龍認字寫詞,解釋詞語,教師針對具體情況糾錯并幫助學生強化理解記憶。
1、 注意字音字形。
nèn( )芽 霎( )時 拆散( )
水波línlín ( )( ) 分qí( ) 咕( )咕
2、 理解詞語含義。
分歧 拆散 各得其所 委屈
明確: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誘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三、 初讀課文理思路
征求學生意愿,師生合作讀課文。他生聽讀課文,關注六要素,自由回答下面的問題:
1、 用一句話簡單概括一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 初讀課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四、 個性品讀悟真情
師語:對大家的感受老師先不與評價,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下來,我們就深入品析文本,看看誰的領悟距離作者的本意最近?
著眼于紅色字體部分,師生共品下列語句:
1、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
① 你從這個“本”字中讀出了幾層意思?
② 母親身體虛弱,走不動。但是我卻說,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多走走啊”,“我”是怎么想的?
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一個怎樣的兒子。
品讀貼士一:讀文時一定要關注那些看似平常的關鍵詞語,不能忽視其背后的“多層含義”。
2、 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作者為什么寫春天,他僅僅是在寫春天嗎?
總結:第一句,表面寫春天實則寫母親,寫母親受苦太多,太多。
第二句,表面寫那些老人堅持苦撐沒能阻止生命的結束,實寫母親,寫母親挺得艱難,寫生命延續地來之不易。
第三句,“總算”是漫長等待以后的姍姍來遲,讓“我”緊張的心稍稍落地,終于可以松了一口氣;“熬”是苦苦支撐后的曙光乍現,有母親終于脫離病魔的開心,但更主要的是對母親飽受病痛的疼惜。
品讀貼士二:除了關注關鍵詞語外,還要善于聯想,關注重點詞語背后的言外之意。
3、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的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看著這樣的初春的景色,你感受到什么?作者感受到什么?
預設:初春的景色充滿生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內心充滿希望,十分愉悅。
質疑:“大塊小塊”,“有的濃,有的淡”;既然是寫旺盛的生命力,為什么寫隨意而非肆意,為什么冬水而非春水,為什么寫聯想到“生命”而非“生命的活力”?
總結:乍暖還寒,雖春猶冬;
挺過熬過,雖喜仍憂。
品讀貼士三:關注細節,巧用“對比法”“替換法”辨析、揣摩文字背后的豐富含義。
4、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設問:
①既然想“兩全”,為什么又不愿意“分成兩路,各得其所”?
②前文說母親很聽我的話,“就如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一向聽話的母親為什么改走小路?
探究原因:“我”以母親意愿為第一著眼點,不愿意分散家人,讓母親不快;母親有涵養,體諒兒子,疼愛孫子,不愿兒子、孫子不開心。有分歧、無爭執、更無矛盾。
品讀貼士四:關注文意中的矛盾點,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進一步靠近作者的本意。
③為什么能形成這樣的效果?
皆因以敬老為前提來解決問題,才形成了家庭成員間互敬互愛的和諧效果!
5、就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啟發學生關注矛盾點,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①為什么母親和兒子“不算重、也輕”但我和妻子卻感覺背起了“整個世界”?是否矛盾?
②既然這么輕,為什么“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里強調的是怎樣一種態度?
③讓我們這么認真小心謹慎的背負的重分量的東西,是什么?難道僅僅是指實體的母親和兒子嗎?
明確整個世界的含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花一天國,一家一世界。在家的世界里,一個都不能少。
五、 合作探究明主旨
學生品析過程自由談對文章主旨的認識,教師總結莫懷戚先生寫作的本意,并聯系莫懷戚創作初衷加以驗證。
同時,師總結:文章寫的是過去,但是指向卻是當下。進而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育,號召全體同學接過“孝”的接力棒,將這份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七、讀寫結合巧應用
設問:散步這篇文章如果沒有“大路小路的分歧”這個情節,效果怎樣?(平淡乏味,主題不突出。)
教師指出我們寫作親情作文不吸引人的原因,對學生提出寫作要求,并布置作業。
八、結束語
親愛的同學們,一節課的相處,你們的善良、聰慧和可愛都在老師的心中扎根,也希望老師的微笑、身影、指引能在你心中留痕。
《散步》教學設計3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體會并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欣賞本文的音韻美、景色美、親情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少個日落,多少個清晨,我們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園的小路,散步在鄉間的田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二、“三讀”課文
通過“三讀”課文,逐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美和語言美。
1、“一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理解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是敘事散文,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教師提示:(出示幻燈片)(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并出示幻燈片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來啟發學生。邊答邊板書。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涌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走小路。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愛幼。)
(尊老與愛幼最好由學生總結出。)
2、二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體會親情美。
(1)學生討論并回答在整個散步過程中,誰做得最好?并簡單說說理由。
老師總結:其實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動人的場景(明確:最后一段)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3)提問:營造一個如此和諧的家庭,奧妙在哪?
(引導學生扣住“尊老愛幼”“責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學生一起朗讀
①老人和兒童屬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她)們的生活狀態,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社會國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培根)
老師總結:培根的話讓我們想到了中國已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孝。教師進行適當的拓展,說說“孝”的寫法。
3、三讀課文,品味語言美
我們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為喜歡這家人,也喜歡這篇散文清新雋永的語言,請同學們根據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朗讀出來,并做適當的點評。
(1)含蓄美:(找出你認為含義豐富的句子)
(2)對稱美:(找出前后對稱,形式整齊勻稱的語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進行賞析)
老師做一個示范,我選擇一句具有“對稱美”特點的句子
進行賞析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
賞析: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義: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
“世界”在這里大詞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國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寫的作用:為情節展開作鋪墊
三、教師小結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畢淑敏《孝心無價》)
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有感而發,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擬了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讓互敬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親相愛
橫批:和諧一家
把這副對聯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祝大家家庭美滿,闔家幸福!最后就讓我們在這首《相親相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板書設計:
我勸母親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線的分歧走小路(母親)
分歧的解決我決定委屈兒子
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
《散步》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涵泳閱讀性課文,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4、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2分鐘)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讀文生情整體感知(8分鐘5+3)
1、配樂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仿佛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三、研讀入境合作討論(10=5+5)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班上書面)
2、劃分4人小組、要求: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5分鐘)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5分鐘)反饋、小結。
(1)檢查一個小組:對四人的欣賞、理由。
(2)不存在誰的權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組成的。
5、補充名人的話:(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孟子說…
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10=5+5)(默、朗結合,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讀,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愛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熱愛生活、。
五、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這個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2、(3分鐘)反饋、形式: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內容:生生不息(如果我們寫作增添亮色)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3分鐘)深情賞讀:領讀—跟讀,評價。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5、(4分鐘)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6、(5分鐘)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7、反饋、小結: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六、課后作業:(父親的故事過渡)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散步》教學設計5
一、導入
散步時一種非常常見的生活經歷。對于我們來說,或許散步只是一種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懷戚的筆下,散步則成了一個凝聚親情的紐帶。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莫懷戚一起散步,共同體會這濃濃的親情。(教師板書題目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完成我們的預習導學案。
三、師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師:剛才大家已經讀過了課文,大家覺得作者的家庭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引導學生從家庭成員的關系角度出發)
2、讓我們把自己融入這個和諧的家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額朗讀課文,想象這一家人散步的過程,然后搶答下列問題。(多媒體顯示搶答題)
①散步的時間?(初春)
②散步的地點?(田野)
③課文中共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我)
④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情?結果如何?(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產生了分歧,作者解決了分歧)
3、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上面的內容。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產生了分歧,分歧在親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關愛中解除了。)
4、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從小孩的嘴里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可讓學生仿讀進行品味。)
(2)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問:為什么他們都聽我的?引導學生探討)
(3)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卻是那樣地富有詩意,并且使它與莊重的話題“生命”聯系在一起,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為什么看到這田野美麗的春景會想到生命?”“這與前文寫母親有無聯系?”等問題。并讓學生動筆仿寫,深入理解語言美。)
(4)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這是一句有著深刻含義,富有哲理的話,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中,應鼓勵學生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
《散步》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疏通全文,識記并積累“熬、霎、粼”等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親情。
操作過程與方法:
通過語音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整體感知這篇散文故事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線索,體會文章的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引入新課的學習。
2、檢查預習
提問2——3名學生再由教師給予肯定明確。
字音認讀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來同學們下去還是非常認真的預習了課文的,這可是不錯的習慣啊!大家可要好好堅持下去喲)
二、正課
1、作者簡介(可請學生來回答教師補充出示幻燈片)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其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代表作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
2、請同學們聽朗讀
要求:
(1)注意對比自己在預習中勾畫出生字詞語的讀
(2)整體感知課文并體會作者筆下的美好春景。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明確:這段話通過初春景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3、學生分組自讀課文并探討回答以下問題。(幻燈片展示)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明確:我們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我的兒子。
(2)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怎樣的分歧?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3)我們是怎樣解決這一分歧的?當時是怎樣想的?
明確: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走小路。兒子還小以后陪他的時間還很多。(幻燈片展示年輕人老人小孩關系圖)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示圖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后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這里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摯愛。(引導學生把這種情感由個人上升到社會、國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還記得學習課文前的那個大大的“愛”字碼,在課文中這種愛就是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摯愛。請同學們帶上這個“愛”字回家后給父母寫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結
《散步》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情節動人,語言富有內涵。她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溫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學們可要認真體會啊!
五、作業
請同學們在對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之上對課文其他精美的語段進行研討。
《散步》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難點:
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教法設計:
誦讀品味法、點撥引導法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說事、品情、賞景、析意、悟法。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主要是將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美,進而學會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培養愛家(小家),愛國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讓愛住我家》,感受溫馨的家庭,濃濃的親情。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祖輩們,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沒有畏懼,從不言累,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適。可是,等到他們老了,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記得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讓我們跟著他們家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2、師生配樂朗讀(老師示范第1、2段,學生接著齊讀),
思考:(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歸結為“和美”)
3、引導學生“說事”。
4、反饋、點評、小結:
我們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來發生了分歧,最終“母親”遷就了孫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讀文尋情
1、研討。
①在決定走大路還是小路時,為什么“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②那么,“我”如何決定的呢?(走大路)“我”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
③假如,“我”當時決定依從兒子走小路,那會怎么樣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員間相親相愛。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給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
(2)試著用一個詞語評價文中人物。
明確:“我”孝順;
妻子賢良;
母親慈愛、謙讓;
兒子乖巧、可愛。
四、探尋美點、品賞語言
(1)這是一篇優美的敘事散文,讓我們細細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師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動描繪。
B、對稱句式的使用。
C、用動作、心理、語言等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淺顯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語言。
(2)師生共同賞析
景美
生深情朗誦第4段春景描寫。
生賞析,第4段描寫了“田野、新綠、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對稱句式美
①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明確: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②生賞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③學生深情賞讀文中對稱句式:領讀—跟讀。
……
五、賞讀入心突破難點
1、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2、反饋:“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寫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態度,“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著重談“整個世界”,順勢談“以小見大”手法)
六、拓展運用暢敘親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它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課堂總結深化情感
本文通過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現了家庭成員間互相謙讓愛護的濃濃親情。其中尤其體現了中年人贍養老人和撫育兒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孟子說……
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這節課里,我們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們領略到了如詩如畫的景物之美,我們體會到了古樸動人的人情之美,我們也品味到了秀美雋永的語言之美,我們還學習到了以小見大的技巧之美。
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陽光,溫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欖,讓人回味。充滿親情的家,既是避風的港灣;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需要我們用責任來擔當。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請珍愛親情,傳遞親情,勇于擔當,讓我們的家庭更和睦,讓社會更和諧!
最后老師也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一幅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八、創新作業感恩親情
1、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寫親情:
用一段話或一首小詩寫寫對親情的感受。
《散步》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而和親人一起散步,更是一個幸福的時刻。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莫懷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散步)
課堂實錄
一、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設計意圖:柔和的的音樂、深情的導入旨在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到散步的意境中來,為文本的情感解讀作鋪墊。】
1.配樂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仿佛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明確: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二、簡介作者,檢查字詞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學會自主學習,有利于節約課堂時間。】
1.介紹作者
簡介作者莫懷戚
2.字詞識記(投影出示)
嫩芽(nèn) 霎(shà)時 拆(chāi)散 熬(áo)過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委 屈 各得其所
三、研讀入境,把握主旨
【設計意圖:先“速讀”把握文章主干的基礎上,借助“心讀”讓學生深入到文本,理解、品味,而不流于“小和尚念經”的外在形式。】
1.兩分鐘速讀課文,快速搶答:散步的季節?散步的地點?課文中出現了哪幾個人物?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結果如何?
學生讀后搶答
2.據搶答內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靜靜地傾聽文章的配樂朗誦,一邊在腦海中浮現文章所寫的情境畫面,讓我們跟著莫懷戚一家作一次愉悅的心靈旅行。
4.文章一定撥動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說說是什么如此打動你的心呢?
學生回答集錦:
這是一個多么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啊!
一家人相親相愛、理解謙讓,他們在陽光下、田野間的散步是一幅最動人的畫面。
這才是天下最浪漫的事!
文章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尊老愛幼的贊歌!
四、再讀課文,點評人物
【設計意圖: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1.那么,在這個溫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賞的人是誰呢?請用“我最欣賞 ,因為,從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個 的人。”的句式回答。
學生各抒己見,各贊所愛:
“我”——孝順、體貼、溫和、穩重(板書:“我”---孝順溫和)
A:“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為母親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里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B:“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C:“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我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中的“慢慢地、穩穩地、仔細這幾個詞語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寫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對母親的體貼關心,惟恐母親有閃失。
母親——溫和慈愛(板書:母親——溫和慈愛)
A:“母親本不愿出來的……”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愿一個人在家。“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我很聽她的話一樣”寫出母親對我的信任。
B:“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動詞“摸摸”足以看出母親對小孫子的疼愛,為了孫子,母親放棄了走大路的想法。“還是走小路吧”說明母親理解孫子的心思,決定自己克服困難,滿足小孫子的心愿,彰顯了人類生命的真諦——對幼小生命的保護,體現出中華民族“愛幼”的傳統美德。
兒子——聰明伶俐、善于觀察(板書:兒子----聰明伶俐)
A:“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妻子——溫柔賢惠(板書: 妻子——溫柔賢惠)
A: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小結:幸福的家庭,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無論寫誰,字里行間表達的都是真摯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孫情、婆媳情……。 歸納為一個詞就是“相親相愛”或“互敬互愛”(板書:相親相愛)。
課后小結
我們感知了文章內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明白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板書: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課后習題
1.積累字詞。
2.完成課后練習二。
板書
散步
“我”---孝順溫和
母親——溫和慈愛
兒子----聰明伶俐
妻子——溫柔賢惠、尊老愛幼
《散步》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3課《散步》。
二、教學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當代作家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讀課文。文章在散步這一平常之事中,讓讀者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是“語文與自我”的一個展現層面,以“自我”為核心,緊扣“親情”這一單元主題,與本單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題,引領學生進入中外名家的親情世界。同時與第四單元“人與自然”(科學精神)、第六單元“人與社會”(想象世界)相銜接,體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三大板塊詮注了全新的育人觀念,《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用豐富的人文內涵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教學中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親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親情中的責任、謙讓、互敬互愛等問題。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為初中的起始階段,學生處于初中學習的適應期,語文課堂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扎實積累,注重理解、審美、創新等各項能力的積極培養。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獨立思維的重要發展階段,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與此同時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口頭表達的能力,通過前四個單元的學習,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但是,對于我校的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語文基礎較為薄弱的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習慣,缺少生活閱歷和對生活的體驗,部分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感情較為淡漠。在語文知識方面,學生對“散文”這一文體知識的了解不多。
(三)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課文《散步》以“人與自我”為主線,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讓學生在感受濃濃親情的同時,體悟生命與責任。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現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獨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學習體驗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學習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
《散步》文章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卻體現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學中可以對學生的審美閱讀進行訓練,讓學生在閱讀的情境中進入文本的探究,緊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尋找美點,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對情感之美的體驗。
當然,語言的學習、情感的體驗遠遠不是一篇課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希望通過課堂教學、課外閱讀,能讓學生的聚焦課堂,關注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通過適時的點撥,培養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作為起始年級,注重學生課前字詞預習習慣的培養,積累散文優美的語言。
關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學會圈點勾畫的閱讀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生活中的濃濃親情,讓學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學會尊老愛幼,理解他人、關愛他人。
2、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同時教會學生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四、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難點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責任,對于人生閱歷尚淺七年級的同學們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從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明確自己現階段責任并力爭做有責任意識的人做起。
五、教法、學法
(一)教法
點撥引導、多媒體輔助
(二)學法
誦讀、圈點勾畫、合作探究、練筆
六、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完成字詞的預習、積累工作。
2、電教準備:多媒體設備
七、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問題激疑,情境導入。)
(聆聽音樂《我們的田野》,播放關于春天田野美麗的圖片,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師:同學們,當你置身于美麗的田野風光時,你最想干什么?
生:(回答。)
師:散步,多么愜意的事情,欣賞美麗的景色,滿懷美好的心情。今天,讓我們用這份美好,學習當代作家莫懷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一方面起始年級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讓學生學會課前利用工具書學習,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另一方面通過問題的設置與完成讓學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鍛煉學生概括能力。)
1、讀前工作
⑴ 強調讀準字音。
分歧( qí ) 霎時( shà )
拆散( sàn ) 水波粼粼( lín )
⑵ 出示問題:文章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2、學生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適時點撥。
⑴ 兩個字概括故事內容。
⑵ 文中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⑶ 關注記敘要素,用一段話概括故事內容。
4、教師歸結:我們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設計意圖: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要求學生采用圈點勾畫法,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對文本有進一步的關注,以情感為主線設計一系列相關問題,讓學生關注人物,美的人物為美的情感做鋪墊;學生在此基礎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層次地探究作者的寫作主旨,感悟作者對于生命與責任的思考。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真正在生活中學會珍愛親情,珍愛生命,做有責任意識的人。)
1、學生合作、探究。
2、教師適時點撥,歸結。
3、探究內容。
⑴ 世間萬物皆有情,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情感?
[提示]:親情。
⑵ 在充滿濃濃親情的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請圈點勾畫文中語句并具體談談。
[提示]:(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點撥。)
母親:年邁、順從、謙讓。
“我”:孝順、有責任感。
妻子:賢良、溫順。
兒子:頑皮、有靈性、懂事。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大家彼此謙讓、互敬互愛。
⑶ 文章在表現“親情”的同時,還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圈點勾畫)相關語句并說說自己的看法。
[提示]:生命與責任。(探究并朗讀感悟。生命:重點探究第四段;責任:第六段、第八段,重點探究第八段。)
① 關于第四段
“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提示]:“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綠、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生命律動。
② 關于第六段、第八段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提示]:我和妻子都屬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啟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攜幼,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教育子女,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負的重擔,責任重大。“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出于對各自背上的親人的關愛,出于對生命的贊美和愛護;正如作者自己說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補充:我在文中設計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將整個世界背起來,中青年人責無旁貸。
——莫懷戚《<散步>的寫作契機》
③ 教師歸結:美好的情感需要我們用心呵護,更需要我們用行動去珍愛。
(四)教師歸結
(設計意圖:把握知識;升華情感。)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親情
背 ——責任
(五)創新表達:圍繞“親情”學生完成仿寫訓練。
(設計意圖:句式訓練;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親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以小見大”寫作手法的練筆。)
1、教師導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麗的親情,這種寫作手法叫“以小見大”。 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濃濃的親情,請同學們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親情,按照要求完成仿寫練習。
2、仿寫句式
要求:按照句式,圍繞主題完成仿寫練習。注意“小事情”中見“大情感”。
親情是受傷時,父母那溫暖的懷抱。
親情是 , 。
親情是 , 。
3、學生完成之后交流,教師適時點撥、評價。
(六)結束語
親情,是人生永恒的美麗。高爾基說過:在歲月的長河里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是親情,最難以割舍的還是親情。
我想,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并茂地訴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是父母的無償給予,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真誠的回報。
學會珍愛親情,珍愛生命,做有責任意識的人。
同學們,但愿這節課能成為你人生路上的一筆財富。
(七)作業
課外小練筆:寫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親情故事。盡量用上“以小(事情)見大(情感)”的寫作手法。
附:板書設計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親情
背 ——責任
《散步》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領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課文巧妙的構思及以小見大的寫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寫作的素材。
3、學會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閱讀,了解作者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學習并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f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2、理解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8
重點:品味細節,感受課文。
難點:在學習中理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里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視頻導入
感恩的心視頻導入
一個女孩用回到山區做教師的方式來回報那些資助她上學的無名的人們,這是一種感恩的表現。“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為先”其實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給了我們生命的我們的父母。
我們今天帶著一份感恩的心走進著名大學教授莫懷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這個普通的家庭里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二、聽文入境
1、從課文的字里行間,你知道這個家庭發生怎樣的一件小事,從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知道這個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在散步的路線上發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諧的解決了,表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從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個這是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
二、讀文生情
1、請每組推選出一位最有實力的同學進行朗誦之星的評選。
要求:1、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2、語速:中速但有變化(4節歡快,8節舒緩)3、重音:需要特別強調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讀出重音4、語調:平穩,不宜過高或過低。
2、真情有約
主持人:同學們,東臺臺“真情有約”欄目又和您見面了。我是主持人沈榮,我們的口號是:用眼睛發現愛,用心靈感受愛,用真情表達愛。
今天的主題是:親情無價,現場請來的嘉賓是重慶師范大學教授、著名作家莫懷戚一家,他們一家在一個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發生了一件雖然平常但卻感人的事情,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一家。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來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為了讓母親出去散散心,為了一家人出去欣賞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聽說你們在散步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說說嗎。
莫太太:發生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組合作,試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撰寫一段訪談錄。
小結:分歧的產生緣于愛,分歧的解決更凝聚了愛。這是溫馨而沉重的家庭責任,這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這是天地間最感動人心的和諧之美。其實,和諧并不僅體現在家庭生活中,和諧也是全社會、全人類的理想和追求。
同學們,還記得奧運會的開幕式嗎?開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一個漢字:“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個精彩的設計,感受一下和諧的無窮魅力。
視頻欣賞
一個和字,凝聚了中華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億萬家庭和睦生活的寫照,它是中國社會和諧發展的強音,它是世界人民對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發現愛,用心靈感受愛,用真情表達愛。親愛的觀眾,我們今天的真情有約欄目到此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的參與。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語言,不僅要讀,還要有所得。同學們,拿出你的語文積累本,把你認為精彩的、你喜愛的語言積累下來,并思考它好在哪兒,作點賞析。
1、生活細節顯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細節是指人物細微的舉止行動或細微的情節。它具有典型意義,如果運用恰當,會耐人尋味。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母親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賞析:這兩處細節描寫,反映了兩代人的具體心態,具體表現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愛,感情十分融洽的氣氛,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賞析:這個背母親的細微動作,不只有尊老的含義,也體現出了“我”具有的一種使命感。
2、景物描寫展示“畫面美”。
友情提醒:所謂景物描寫就是環境描寫中的自然環境描寫。散文中景物描寫作用就是為所歌詠的對象的特征服務的。其作用。一般可以從以下六種情況判斷:
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是否渲染了氣氛;
3、是否設置了背景;
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
5、是否深化了主題;
6、是否推動情節的發展。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賞析:作者從遠到近分別描寫了“新綠”“嫩芽”“冬水”這些顯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為散步提供了一個十分優美的環境,為后面兒子覺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鋪墊,同時也為全文奠下一個禮贊生命的感情基調。
“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
賞析:這是描寫母親所見到的小路遠處景物,照應了上文兒子所說的“小路有意思”。同時又流露出對生活的酷愛,以此為背景襯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溫馨,其樂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賞析:文章結尾再次強調這一段景物描寫,進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輕描淡寫”感受“語言美”。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賞析:該句結構大致相同,內容相關、句式對稱,語句形式整齊、連貫,富有形式美和音韻美。
4、敘事起伏體現“結構美”。
1、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母親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3、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賞析:文中寫散步,本該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卻起了一個波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愛母之心,決定走大路時,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決定發展,母親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兩處波瀾不僅使記敘擺脫了平鋪直敘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對母親的摯愛,母親對孫子的親情。
5、深層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賞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大詞小用,其實表達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四、拓展抒情
孟子:老吾老、幼吾幼
“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
--培根
親情流淌
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我是在北斗星光引航下的一片孤舟。
家是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
感受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傳達著深切的關愛。它不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請你描述溫馨的生活瞬間!
課后寄語: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孩子,
一只遞給老人;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朝陽,
一只遞給晚霞;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早春,
一只遞給晚秋;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未來,
一只遞給歷史。
《散步》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現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獨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學習體驗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學習活動中的質疑問難、探究拓展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延伸反思,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散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卻體現了語言美、詩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于對學生審美閱讀的啟蒙的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進入課文,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尋找美點,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對情感意境之美的體驗。
同時,因為語言的學習、情感的體驗遠遠不是一篇課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希望能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其一,是課外閱讀,希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理性認識,能夠把自己的閱讀積累興趣調動起來;其二,是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把社會生活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師:相信同學們和我一樣,在生活中曾被許多小事感動過: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來自遠方朋友的祝福,雖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嗎”;傷心失敗的時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別親近的人默默地為你遞上一張紙巾,輕輕地對你說“我們知道你盡力了”。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總能讓人讀出許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大家說說。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莫懷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細微的小事寫得讓人感動的。(多媒體投影“散步”)
(于細微處見真情。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雖未涉及文本,卻已“意在言中”。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1、朗讀比賽。以班級為單位,大家推選一名代表和老師比賽,借助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秋日思雨》。其他同學從以下三方面給予評判:
⑴音準。
⑵句逗的停頓。
⑶語氣、語調的處理。
2、通過討論,統一意見:本文基調愉快而深沉;語調平穩,不亦過高或過低;語氣親切,溫和,并含有莊重;語速以中速為主,第四自然段應快些,第六、八自然段應慢些。
根據討論結果,自由讀課文。思考:本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初讀課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
師生互動,形成板書。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并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那種追求成功的興奮可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為自己、為集體爭光。同時,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并不知不覺地神游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對作品的理解中。)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1、師生共同探討第一、二節:
學習第一節:多媒體投影第一節“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請同學們輕輕地把這句話讀一遍。(生讀第一節)
師:從這樣一句話的表述中,你能讀出作者在寫這句話時含著的情感嗎?自己再輕輕讀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讀體味作者的創作,學生以最自然的狀態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于讓學生回答,給他們時間再次閱讀。)
(生輕聲讀。紛紛舉手。)
(既讓學生猜想,自然給以一定時間。對開放性的問題,不倉促評價。努力鼓勵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師追問:這樣的內容平常習慣是怎樣表達的?作者這樣選用詞語和選擇句式,你能否發現什么“特別”之處?
通常習慣的表達有:
⑴我們一家四個人在田野上散步。
⑵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
……
歸納比較結果:文章選用的句式有強調的意味,突出“我”對母親的尊敬及對一家人的愛,鄭重其事地推出一個鏡頭。
(進一步朗讀并感受課文語言,切入到本課主要目標──語言的探究,通過比較發現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感受文章濃濃的親情。)
學習第二節:自主發現句式比較特殊的句子;推選用得巧的詞語,體驗其中蘊含的真情。
句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詞語:信服
(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會發現句式與詞語的選用上都有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寫得很重,寫得意義不凡。)
2、學生歸納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作者用心選用句式與詞語,整篇文章給人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顯得那么不同尋常。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它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1、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后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也就是有舉輕若重感覺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師生互動。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
⑴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從小孩的嘴里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可讓學生仿讀進行品味。)
⑵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問:為什么他們都聽我的?引導學生探討)
⑶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卻是那樣地富有詩意,并且使它與莊重的話題“生命”聯系在一起,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為什么看到這田野美麗的春景會想到生命?”“這與前文寫母親有無聯系?”等問題。并讓學生動筆仿寫,深入理解語言美。)
⑷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這是一句有著深刻含義,富有哲理的話,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中,應鼓勵學生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
(培養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并且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探討中穿插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讀是吞食、咀嚼,是最簡便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閱讀方法。”──沈江峰《主體閱讀的實踐形式探析》)
可能有的詞語:
太遲、總算、熬、分歧、責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可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如:說母親過冬天,為什么說成“熬”?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么要用“分歧”這個這么大的詞?我為什么會感到責任的重大?假設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為什么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地背呢?等等。這些都是開放性的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滲透情感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于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語文教學不僅要注意語言、情感,也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語文托起的,是一個大寫的“人”。)
五、拓展:強化發現
1、與作者原文比較,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出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并且評價刪改的效果。
括號內為原文刪去的三句話:
⑴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⑵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⑶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
(教學中,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于初一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可
《散步》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中具有對稱美的句子及含義豐富的語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間的濃濃親情與生活責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學習課文“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1、悟讀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2、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教學難點】
1、在朗讀中發現美、品評美,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設想】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伴隨著輕悠的鋼琴曲《愛的協奏曲》(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背景音樂),在春光爛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興地散步(背景畫面)。
教師朗誦:詩歌《散步》(多媒體顯示)
“散步的時候 /我走直路 /兒子卻故意 /把路走彎
我說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徑
兒子說 /把路走彎 /路就延長”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說說留在自己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2—3名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一起跟著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朗讀,學生用心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聽讀后,請幾位學生談談個人的感受)如幸福、溫馨、和諧、和美等。
2、學生有選擇地朗讀課文語句,教師指導。
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3、復述內容
請一二名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來復述課文內容,其他學生點評。
4、師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線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勸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塊散步→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從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媽媽背起“我”。
三、探討質疑,感受親情
1、“在散步的時候,小男孩一家發生了什么事兒?”學生默讀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問題。
(1)在解決分歧的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誰的權力最大?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來,畫出來,讀一讀,品一品。
(可以說每個人都做得好,因為爸爸孝順奶奶,奶奶慈愛親切,媽媽溫柔賢惠,“我”聰明乖巧。)
(“我”家成員之間不存在權力的大小,“我”聽爸爸的,爸爸聽奶奶的,奶奶聽“我”的,媽媽聽爸爸的,大家之間好像構成了一個循環的關系鏈,那是因為有親情——互親互愛。)
“那么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晚輩來說,是“尊老”;對長輩來說,是“愛幼”。
(2)在面對分歧時,爸爸為什么“一霎時”“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頂梁柱,現在“我”與奶奶發生了“歧路之爭”,大家都聽爸爸的,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別別扭扭,還會影響家庭的和諧,所以爸爸會“一霎時”“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3)文中說“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并非表明爸爸不愛兒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較來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見,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奶奶的愿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4)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我”走小路,那么,奶奶會怎樣想?
(5)第七段描寫奶奶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它寫出了春的氣息,是春天在召喚我們,生命在呼喚我們,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學生集體朗讀第八段,思考:作者為什么把“我”背母親,妻背兒子描寫得那么鄭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夸張了呢?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它實際含蓄地寫出了在一個家庭中我們父母的責任,他們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世界”,很有象征和比喻意義,突出了我們父母那種深沉、莊嚴的感覺,生活的使命感,表現了一家的和諧。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3、教師小結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后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尊老愛幼”的傳統倫理道德就會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散步》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教學】
1、整體感悟課文。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么?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中國)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么重要。作者從中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四、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后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于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六、拓展,展開想像
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啟下
《散步》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2、 過程與方法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2、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幻燈片出示一組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師述:有一種水,能讓人喝醉,這種水叫做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做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們年紀大了,孱弱的雙肩已經不堪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板書課題) 散步
二、檢查預習情況:
( 幻燈片 )1、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熬() nèn() 芽 咕咕( )叫 分歧() shà( )時 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隨意:任由自己的心意。這里表現初春的田野充滿生機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見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凈。
三、 整體感知
1、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聽讀。
2 聽讀課文, 你感受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3、讓我們把自己融入這個和諧的家庭用喜歡的方式自由的朗讀課文,想象一家散步的過程,然后搶答下面的問題。多媒體顯示搶答題
a、 散步的時間?(初春)
b、 散步的地點?(田野)
c、 課文中共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
(我 妻子 母親 兒子; 我 )
d、 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結果如何?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散步分歧產生 分歧解決
4、用一句話概括上面的內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發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消除了。)
5、你喜歡文中哪些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 研讀入境
1、分歧是怎么產生的?怎么解決的? 在解決分歧中,文中的幾個人物誰的權力最大?究竟聽誰的,是由人決定的嗎?(讓愛作主)(教師提醒邊看書邊劃書,并做旁批
老師: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權利是沒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現出尊老愛幼,互相關愛的濃濃親情,推而廣之,人類的延續,社會的推進何嘗不是這種愛的傳遞呢?
2 活動探究:
(1) 鮮花獻給可敬的人。(分組討論進行)
(多媒體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麗的鮮花,請你把它獻給文中的某個人物,你將獻給誰?請選讀課文,結合文中描寫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動的句子,說說你鮮花給他(她)的理由。
(2) 請用一句話或詞語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點。
我:(孝順 有責任心強)我的母親 :(寬容 體諒)
我的妻子: (賢良 孝順) 兒子 ; (活潑可愛)
(3)假如是你,還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嗎
(4)、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青春偶像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他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5)、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同學們,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文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讓這個種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綻放光彩。
五、重點研讀
齊讀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合作,最終挖掘文章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啟發,盡可能的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過渡語: “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透露著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最后一句話表現出作為中年人的重大責任感,他們既要好好承擔老人的幸福,贍養老人,還要好好照顧孩子的生活,撫養下一代,絕不能有什么閃失,這正是他們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何嘗不是如此呢?)
板書: 使命感 承前 啟后
六、 親情行動
(1) 親情是無處不在的,它不僅停留在作者家中,還彌漫在每一個人的生活里,需要我們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那你了解哪些親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2)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_。”老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為我們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愛我們無以回報,怎樣才能表達對他們的感激,怎樣才能承擔起家的責任,讓父母快樂輕松一些,是我們做兒女值得深思的問題。
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你的親人說些什么呢?
七、課堂小結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讓我們隨著《家和萬事興》的曲子,沿著心靈的軌跡完成了一次愉悅的旅行,在旅行中,我們體會到,親情不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親情不單是今天課堂上的片刻領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實踐。就讓我們的小家永遠親情洋溢,讓我們的“大家”永遠愛意無限,讓我們的心靈之舟在“家”這片海域里有所歸依,沒有終極。
《散步》教學設計15
活動目標:
1、通過打擊樂器,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節奏能力。
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符點音符的節奏。
3、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一張,雙響梆子6個,圓舞板6個,大鼓1個,鈸2個,三角鐵6個,鈴鼓4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模聲學念圖譜
教師導語:
一天,兩個好朋友約好了去郊外散步,你們聽,誰來了?(錄音放青蛙叫)
呱呱|呱呱|()
1、引出小青蛙,幼兒模聲練習節奏
提問:
①誰來了?②小青蛙是邊走邊叫著過來的,它是怎么叫的?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學青蛙的叫聲吧!“準備出發”(教師用腳給幼兒踩節奏點,以給幼兒節奏標準,“準備出發”每字為一拍)
2、引出小馬,幼兒模聲練習節奏
教師:除了青蛙還有誰呢?我們仔細聽!(錄音放馬步聲)
的篤的篤|的篤的篤|()
提問:
①是誰來了?(幼兒自由發言)
②小馬走路的時候發出了什么聲音?(出示節奏圖譜)
教師:小馬可開心了,今天真是個好日子,有這么多的伙伴跟它一起玩,它還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去散步呢,“準備出發”
4、連接前兩句圖譜,幼兒模聲演繹
教師:小青蛙和小馬玩著玩著還高興的唱起歌來了,它們想一起合作給大家唱首歌,小朋友們跟它們一起唱吧,準備好了嗎?“準備開始”
4、引出雨聲,幼兒模聲練習節奏
教師:正當小伙伴們玩的開心的時候,忽然烏云密布,你們猜要發生什么事了?
你聽到的雨聲是怎么樣的呢?
滴答.0滴答.0|滴答.0滴答.0|()
教師:**小朋友聽到的雨聲可真好聽,嘿嘿,原來是雨姐姐聽到大家的歌唱的這么好聽,也忍不住要唱上幾句了,我們快和雨姐姐一起唱歌吧,“下小雨了”
教師:雨越下越大,一聲巨響,嚇得小伙伴們趕緊躲了起來,大伙都偷偷地鉆出腦袋看,都在猜發生什么事了。原來雷電公公也被大伙的歌聲吸引了,也忍不住來湊熱鬧了。
教師:請小朋友們動動腦筋,用一個很響很響的聲音來表示打雷,你會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引導說出轟隆隆)
5、出示混合圖譜,幼兒模聲演繹
教師:漸漸地,雨小了,雨姐姐和雷電公公都回家了,只剩下了小青蛙和小馬,但是他們還沒玩夠呢,又高高興興地繼續去散步了,他們兩個走在一起的聲音可好聽了,你們看,老師把它們的腳印都畫下來了。(呱的篤|呱的篤|)
6、出示兩聲部圖譜,幼兒模聲演繹
教師:時間過的可真快,一會功夫就到了傍晚了,小青蛙和小馬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它們合唱了最后一首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呱呱|呱—)的篤的篤的篤—
二、幼兒模聲完整演繹圖譜
(一)幼兒第一次完整演繹圖譜
教師:剛才王老師給你們講了一個小青蛙和小馬散步的故事,它們一路上這么開心,你們一起玩的開心嗎?大家能把這個故事再講一次給我聽嗎?大家一起來,和小青蛙小馬散步去了。“準備出發”
(二)第二次演繹圖譜
教師:不僅小青蛙和小馬的歌唱的好聽,王老師發現小朋友們的故事講的更好聽,但是還有一點點不整齊,我們再來講一次吧。
三、分角色完成圖譜
教師:跟著小青蛙和小馬玩了這么久,我現在要請小朋友們來扮演小青蛙、小馬、還有雷電公公和雨姐姐,我來當指揮,分角色來把這個故事講一次。好,現在要看指揮了,“準備開始”
四、幼兒徒手拍打節奏練習2次
教師:這個故事用嘴巴講的這么好聽,你們還能用別的辦法來講嗎?(用手拍打節奏)
**小朋友想出了個好辦法,除了用嘴巴念以外,還可以用手拍,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五、用樂器來完整表演
(一)第一次演奏
教師:除了嘴巴和手以外,王老師還帶來了很多客人來跟我們一起講故事呢,你們看都有些誰啊?(圓舞板、雙響梆子、三角鐵、大鼓、鈸、鈴鼓)
1、幼兒給角色配對演奏樂器
教師:一下子來了這么多的樂器朋友,樂器也可急了,都不知道誰來扮演誰了。但是它們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和故事里的人物的聲音很像,你們可以幫助它們來找到適合它們演奏的角色嗎?
2、幼兒第一次用樂器演奏,幼兒
教師:你們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幫它們分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歡的樂器,然后我們一起用樂器朋友把故事講的更好聽吧!“準備開始”
(二)第二次演奏
教師:小青蛙和小馬聽到小朋友們講的故事這么好聽,可開心了,它們還悄悄地跟我說,下次它們還要出來散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它們還想再聽一次小朋友們講的故事。
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并在最后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游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游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并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并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只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只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只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樂,并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游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游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么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么換?
師: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
7、戲劇游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么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只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只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游戲(動作方位、游戲、交換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并游戲,最后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游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游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兒童劇表演教案:馬蘭花
幼兒園兒童劇表演教案:馬蘭花
一、游戲綜述
中國民間故事《馬蘭花》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動物和花草不同的個性,讓勤勞和善良戰勝懶惰和邪惡。故事中人物特點鮮明,表演色彩濃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馬郎、小蘭、小鳥,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蘭、老貓、狼,兩組形象具有強烈的對比性和明確的教育意義。幼兒同情小蘭的悲慘遭遇,憎恨大蘭的懶惰和老貓與狼的貪婪,特別是對“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現在就開花!”這句經典的臺詞不僅是朗朗上口,而且對其中所表達的勇敢、善良、勤勞等內涵銘記在心。
幼兒經過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學習,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礎,對表演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幼兒聽過《馬蘭花》這個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內容和情節深深地感染了,他們躍躍欲試,產生了表演的沖動,于是我們排演了兒童劇《馬蘭花》。
二、游戲網絡
三、游戲準備
(一)經驗準備
1.幼兒會復述故事《馬蘭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
2.幼兒會唱黃梅戲《對花》和表演舞蹈《歡慶》、《美麗的家園》,為兒童劇表演做準備。
3.了解各種動物的典型特征,學習通過特定的動作來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
(二)游戲資源
1.創設場景,準備道具。
(1)場景:樹林。
(2)道具:馬蘭花、竹簍1個、樹枝若干。
2.選配音樂。
(1)《美麗的家園>(選自小天鵝幼兒園大型歌舞劇《綠色家園》):用于第一、五場“花”和“草”上場。
(2)“兇狠、狡猾”的重金屬音樂:用于老貓等第二、四、六場上場。
(3)黃梅戲《對花》:用于第三場小蘭和馬郎的對唱。
(4)《歡慶》中國風格的民樂):用于第六場結束。
(三)家庭與社區
1.家長為幼兒提供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書,幫助幼兒了解相關知識,豐富直觀經驗。
2.家長為幼兒的表演游戲提供廢舊材料和半成品,并與幼兒共同設計和制作道具。
四、游戲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節的增加,表演劇情之間的銜接變成了重點,如果銜接不好,就會出現冷場的現象,從而直接影響表演的氛圍。因此,在場與場的銜接環節,教師都會根據劇情播放相應的音樂,一方面提示相關的幼兒上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師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因幼兒的個體差異造成其表現也各不相同。能力強的幼兒表演的欲望和表現力都比較強,但個別膽小的幼兒卻缺乏單獨表演的能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讓膽小的幼兒進行群體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鳥,讓他們在群體表演中大膽地說出臺詞,做出動作,這樣在滿足幼兒表演欲望的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戲中出現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兒不愿嘗試,總認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應尊重幼兒的選擇,對大膽表演艟赫篇瞄;兒童劇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幼兒在評價的時候談自己的感受,并介紹一些我國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獲成功的優秀表演藝術家的故事,同時請家長幫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讓幼兒逐漸在心理上得到認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摘草莓——大班幼兒歌曲教案
活動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于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并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于學習,來源于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范唱,了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范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于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著圖譜跟著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了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為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么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并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我們把這么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并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于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范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于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范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么在飛?”“什么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后,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散步》教學設計通用15篇】相關文章:
《散步》教學設計匯編15篇03-02
散步教學設計(精選15篇)02-24
散步教學設計(集合15篇)02-24
散步教學設計精選15篇02-22
《散步》教學設計(合集15篇)12-22
《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精選7篇)12-23
散步教學反思09-11
散步的教學反思01-21
散步的教學反思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