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緊抓作者的感情線索——四次贊安塞腰鼓,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通過品詞析句、創造性的朗讀、語言訓練、合作探究等,催化學生情愫,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四次贊嘆不是簡簡單單的疊加,而是濃濃烈烈的升華。作者是借贊安塞腰鼓贊黃土高原,贊中華民族。
一、提綱挈領,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朗讀了課文,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感受到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熾烈的情感!作者在文中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課件出示作者的四次贊嘆,生讀)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細細品味這“好一個安塞腰鼓”。
(文中作者四次由衷的贊嘆環環相扣,渾然天成,層層推進,將課文凝成一個整體。學生通過朗讀就抓住了牽一發動全身的主線,把握了文章的情感脈搏。)
二、品讀感悟,入情入境
(一)欣賞火烈的舞蹈(5—8自然段)
1、師:細細地讀5—8自然段,你眼前浮現的是什么?(板書:火烈的舞蹈)
2、師:“火烈”體現在什么地方?請你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3、指導朗讀:
(1)引讀:驟雨一樣,是……旋風一樣……亂蛙一樣,是……火花一樣,是……斗虎一樣,是……
師:在這段話中,作者分別把這火烈的舞蹈比作——驟雨、旋風、亂蛙、火花、斗虎(生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再讀,讀出熱情,讀出力量。
(2)問答式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怎樣了?(燥熱了)
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怎樣了?(飛濺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怎樣了?(亢奮了)
師:在這段話里,作者用了三組反義詞,請你找出來。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師小結:面對這壯闊、豪放,充滿熱情,充滿力量的舞蹈場面,作者情不自禁地贊嘆:齊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者通過五個比喻句,三組反義詞來表現“火烈”。文章有溫度,字詞知冷暖,這“火烈”在詞中,這“火烈”在句中。學生在創造性的朗讀中感受到了這“火烈”就是熱情,就是力量。)
(二)傾聽沉重的鼓聲(9—11自然段)
1、老師讀9—11自然段,問:你的耳畔傳來了什么?(板書:沉重的鼓聲)
2、師:從“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我們感受到什么?你想到了哪些詞?
3、師:讀著“觀眾的心也變成牛皮鼓面了”, 你覺得此時觀眾的心情可用哪些詞來形容?從中我們感受到什么?
3、師指導朗讀:讀出鼓聲震天,讀出心潮起伏。
4、師小結:這鼓聲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齊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者用了兩個相同的句式,由表及里來表達鼓聲帶來的震撼力。“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學生不難理解,“觀眾的心也變成牛皮鼓面了”卻很抽象。讓學生先用詞說說此時觀眾的心情,再讓學生說讀后的感受,學生就會明白,此時觀眾被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震撼、感染,沉浸在這鼓聲里了。)
(三)走近元氣淋漓的后生(12—14自然段)
1、師:輕讀這段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板書:元氣淋漓的后生)
2、理解“元氣淋漓”:
(1)哪些句子寫后生們的元氣淋漓?你覺得還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這些后生?“元氣淋漓”是什么意思?
(2)拓展:理解“大汗淋漓”。
3、師指導朗讀:讀出“活躍、強盛”,讀出“元氣淋漓”。
4、師追問:這元氣淋漓的后生是誰養育的?這紅豆角、老南瓜是誰養育的?
5、師小結:看著這群元氣淋漓的后生,看著這片長出紅豆角、老南瓜的土地,作者又一次贊嘆:齊讀——“好一個黃土地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者借贊“元氣淋漓”的后生來贊黃土高原。理解“元氣淋漓”是重點,也是個難點。引導學生找出表現“元氣淋漓”的句子,讓學生描述這是一群什么樣的后生,再讓學生讀相關句子,這一難點在層層剝筍中,在具體的語境中迎刃而解了。)
(四)融進變幻的舞姿(15—17自然段)
1、師:默讀第15自然段,然后觀察插圖,你的眼前浮現的是什么?(板書:變幻的舞姿)你的心中感受到什么?
2、師:是啊,這一切使人“嘆為觀止”。作為中國人會怎樣自豪地贊嘆?作為國際友人又會有何感慨呢?(學生想象、交流)
3、介紹安塞腰鼓的起源,引讀第15、17自然段(課件出示)。
(1)師:在古代,安塞腰鼓是迎神驅邪的,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假、惡、丑的憎恨,對真、善、美的向往,讀——
(2)師:安塞腰鼓在古代戰場上,遇敵來襲時是報警的信號;作戰失利時,是求援的呼聲;兩軍對壘時,是助威的號角;贏得勝利時,是慶功的笙歌。讀——
4、師小結:此時此刻,人融進了鼓中,沉醉在聲里,人鼓合一了。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齊讀——“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水平相去甚遠。適時向學生介紹安塞腰鼓的起源,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明白古代人們是用安塞腰鼓來表達擺脫痛苦、追求幸福的愿望。這就夠了,這里的“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這里的“交織!旋轉!凝聚!升華!”無須逐詞逐句地進行繁瑣的分析,“適度模糊”,只可意會,無須言傳。)
三、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體會文章寫作結構:
(1)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感受了氣勢磅礴,氣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與這充滿動感的描寫相比,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又有何特點呢?請你們讀一讀,體會體會?
(2)討論,小結:開頭和結尾都是靜態描寫,首尾呼應。全文在結構上是 “靜——動——靜”。
2、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1)師:同學們,我們已欣賞到了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靜靜地想一想:作者僅僅是在贊美安塞腰鼓嗎?
(2)借助板書引導學生讀作者的四次贊嘆。
(崔巒先生說:“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這一教學設計讓學生回歸整體,追本溯源,把握了文章的寫作結構,感受到了作者不斷升華的情感歷程,體會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妙處。)
四、拓展延伸,意猶未盡
1、(課件出示閱讀材料:江西儺舞)師:讀讀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2、師:同學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十千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它像一頂皇冠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安塞腰鼓只是皇冠上的一顆寶石。祖國的地域文化豐富多彩,還等待我們去研究和探索。課后請同學們搜集一些描述民俗風情的內容讀一讀,更多地了解祖國,了解祖國的文化。
(設計意圖: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想編者是通過本文讓學生了解安塞腰鼓,了解祖國文化,熱愛祖國文化。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激發了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興趣,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抓住重點句子賞析
2.體會文章對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贊頌,對中華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贊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
【教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多媒體片斷黃土風情,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調動沉重的情緒。
安塞位于黃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簡樸的窯洞,咆哮的黃河,養育了樸實豪放的陜北人。安塞有腰鼓之鄉的美譽,安塞腰鼓被稱為中華第一鼓。瞧,一群茂騰騰的后生打著富有節奏的鼓點,邁著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們走來了。同學看后有什么感受?這酣暢淋漓、富有動感的藝術,如何用無聲無色的文字把它寫的有聲有色有氣勢,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陜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樣的妙筆,將這一民間藝術的奇葩展現出來的,讓我們去欣賞、去感悟。
二. 整體感知
聽錄音范讀,學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并思考,作者四嘆好一個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兒?
屏幕顯示板書:
亢奮 容不得羈絆
好 沉重 嚴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釋放出能量
顫栗 濃烈的享受
三. 朗讀訓練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分組自己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氣勢,然后推薦代表,比賽朗讀。朗讀內容為中間部分,將其分成五小節,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這四部分由各組代表朗讀,25段-27段由全班同學集體朗讀。(在朗讀的同時,播放多媒體片段腰鼓英姿,以鼓聲伴讀,創設情境,加強學生對生命律動的感受,進而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對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贊美之情。同時,用比賽的形式來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四. 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老師: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升華,我們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語言,看作者是怎樣體現生命的律動的。
(提示:可以結合體會多種修辭手法去品味賞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這個句子運用排比句式,使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學生根據范例分組品味語句,相互交流,教師參與指導。對共性的問題,全班討論,若有些重要問題學生未提出,可提出來與學生共同交流,達到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的效果。
共同研討句子: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運用排比和比喻,用層出不窮的美好想象和聯想,來描繪鼓聲,思維大開大合。氣勢恢弘。)
2.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無形為有形。寫出了鼓聲的力度。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運用比喻,寫出了沉重的鼓聲清楚地回響在山崖之間,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強烈的鼓點。三個隆隆反復出現,造成一種回環音的效果。)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段話,這生命力的本質是什么?其本質是一股安塞人要沖破貧窮落后的羈絆,掙脫束縛,撞開閉塞,不甘貧窮落后,不畏屈辱,奮發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勢不可擋的勁頭。)
情感遷移:播放多媒體片段激情飛揚。
情感導語 :看吧,這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挾裹著黃土高原的狂風,蘊藏著黃河的咆哮,向我們撲面而來了。人與鼓合為一體,人借鼓勢,鼓助人威,共同演繹了一首生命力量的贊歌,在這火烈的頌歌中,人們與自然抗爭,與命運抗爭,創造美好的生活。在這火烈的頌歌中,我們能不被感動嗎?讓我們也積蓄生命的能量,隨著這激越的鼓聲,去唱我們生命的贊歌。嘿嘿......
主題遷移: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雞叫了,天亮了,新的開始,新的希望,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現在,安塞人民盼來了黨中央開發西部的新契機,讓我們也帶著我們的收獲走上人生之路。(播放多媒體片段歡慶腰鼓)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2至16自然段。
2.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的氣勢及高原后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3.理解比喻、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的氣勢及高原后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2.理解比喻、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1、師:1990年,在北京亞運會上,一場充滿民族風格的腰鼓表演,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魂牽夢繞。這就是產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獷雄渾,動力十足,它是激蕩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看視頻)
2、今天,我們來學習《安塞腰鼓》,從文字中去領略它的風采和魅力。
(簡介作者及安塞腰鼓)
二、整體感知
1、(看課文朗讀視頻)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場面和氣勢。
2、談談你對安塞腰鼓的感受。(可用文中的詞語和句子)
三、理清脈絡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鼓響之前——腰鼓表演——鼓聲止息)
2、按上面的順序將課文分三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17)第三段(18-20)
四、學習第一段鼓響之前
1、自由讀
2、討論:腰鼓表演開始前,你看到了什么
背景一片高粱地
后生茂騰騰樸實沉穩而安靜
腰鼓呆呆地
這時給你的感覺怎樣?(靜)
3、開頭的靜態描寫有什么好處?(為后面的文章蓄勢,高粱地是邊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風”是助陣的聲勢,那“沉穩而安靜”的表情顯示著表演者的成竹在胸,這些都為后面熱鬧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鋪墊)
4、齊讀第一段
五、初學第二段
1、瀏覽第二段(5-17),有一句話在其中出現了多次,在文中找出來。(“好一個安塞腰鼓!”)
2、四句“好一個安塞腰鼓!”分別是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討論后板書:場面、聲響、后生、舞姿)
3、劃分層次,小組分別讀一讀相關句段。
六、作業: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陜北后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了中華民族掙脫了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后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語言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一。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顯得鏗鏘激昂,同時還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間的排比,交錯出現,一個接一個,使內容表達得更加熱烈、更激蕩,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發表見解。
2、品味排比句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發表自己的見解,是教學重點。
【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于生活在南方或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松多了。
【教學設計】
1、朗讀(設計說明: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2、揣摩(設計說明: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3、遷移練習(設計說明:模仿課文大量使用排比增強文章氣勢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一、教師
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課文朗讀錄音。
二、學生
1、掌握生字詞;
2、搜集安塞腰鼓的有關知識及作者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多媒體播放腰鼓的表演片段)同學們,欣賞了這幅精彩的表演場面,你的心中必然會有所觸動,那么請用語言描繪一下這場表演。(交流評議)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要形象地描繪出來,確實有困難。不妨讓我們一同欣賞劉成章是怎么把安塞腰鼓寫得有聲有色有氣勢,竟至于使我們如癡如醉。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提問:這是……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詞句來回答。
說明:如“亢奮”、“豪邁”、“驚心動魄”、“震撼”、“火烈”等等。
2、自由大聲地朗讀:
找出描寫“腰鼓”部分。
三、研讀全文
1、理請結構(師生齊讀)
說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學生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
明確: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2、內容賞析:
⑴ 布置分組朗讀,分組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兒?請用“好在……,你看(聽)……”句式敘述。如:
①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場面。你看,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② 好在鼓聲的巨大力量。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③ 好在有茂騰騰的擊鼓后生。你看,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④ 好在變幻的舞姿。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⑵ 提問:這樣“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聯想到什么?
關于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種見解: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有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
歌頌陽剛之美,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他們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美;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不必患得患失。
(此題有一定的難度,無須面面俱到,只要有所體會、領悟即可。)
3、品味語言:
⑴ 學生尋找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三次。請用“我喜歡 句子,因為 ”的句式進行評點。
(教師提示:可以從用詞、句式、修辭等角度入手)
教師舉例:我喜歡“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句子,因為反義詞用得好,在強烈的對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⑵ 學生間互相交流。
⑶ 教師作適當的歸納:
句式上:作者多用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如:“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修辭上: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句,猶如江河一瀉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偶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火花一樣,是閃爍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排比層層遞進,如:“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等,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語句汪洋恣肆,表現出安塞腰鼓氣吞山河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結: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
4、配樂朗讀,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四、作業(遷移練習)
1、積累詞語,收集文中好字好詞。
2、背誦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并摘抄筆記本上。
3、模仿課文的排比句,仿寫句子。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排比句、感嘆句對增強語勢的作用。
2、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關散文的一些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朗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氣勢。
2、培養捕捉關鍵詞句的能力,鍛煉理解分析能力。
3、體會文章帶給讀者的感情認識和理性思考。
三、德育滲透點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升華,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律動,蓬勃想象力。
【重點、難點】
1、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貫穿朗讀訓練,并以朗讀帶動理解,在朗讀中體會和領悟。
2、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的運用由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讀,教師引導。
2、朗讀課文,體會文章。
3、討論分析,把握文章。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并了解有關散文的知識:
80年代的散文側重于“自我”經驗的“自由”書寫,從對社會主題的呼喚轉向對個人情緒、心境的表達,語言和方式追求作者的“個性”,簡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現”著力表現現代人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些作品被稱作“新散文”或“朦朧散文”。
2、播放課件(幻燈片)(圖片:安塞腰鼓):
問:有何感覺?
二、重難點學習
1、檢查預習情況。
2、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一邊跟讀一邊在課本上用符號記錄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
3、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及朗讀技巧:
文章氣勢恢宏,句子鏗鏘激越,表現了對安塞腰鼓的贊美之情,朗讀時要注意節奏的變化,要有豪情,音韻鏗鏘有力,細節方面注意摹仿錄音,把握重音、音量、語速和語調的變化。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全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過程。文章由此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設影(課件)顯示:
一、1~4自然段 表演前
二、5~27自然段 表演中
三、28~30自然段 表演后
6、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靜”
7、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一部分側重于人的安靜,第三部分側重于聲音的寂靜。
8、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
9、當你朗讀第二部分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
投影顯示:亢奮、驚心動魄、震撼
10、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引導學生往作者的思想感情、修辭方法上考慮。
11、我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燒的熱情,你怎樣理解文中的幾句話?(課件:幻燈片)
12、本文除了這些精典的語句外,還大量運用對比。有句子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分別舉例說明這種寫法,對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四、總結、擴展
我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作者劉成章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他認為自己的散文創作是黃土地的賜予。正如作者所說:“我生長在陜北的山溝,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劉成章的散文從“我”落筆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血肉的感情,燃燒的心腸,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理解,一種獨到的感受,一瞬間即逝的靈感,一種哲理,一層詩意,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的寫作、人生思考有所裨益。
五、作業
寫一篇心得。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6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本文因其獨特的句式特點而極具音樂美,同時還有豐富的畫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本設計旨在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文章之美,并掌握基本的朗讀方法。
教學步驟 :
一、齊讀、正音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齊讀全文。
2.糾正學生誤讀的字音。
二、讀出音樂美
1.學生自我評議剛才齊讀課文時所存在的問題。
2.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帶。要求學生帶著剛才評議的問題去聽,并根據錄音在文中作一些標記,如節奏、重音等。
3.對比評議:將自己的朗誦與錄音帶中的朗誦進行比較,發現他人長處。
朗讀指導: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接下來就是要讀準節奏。要讀準節奏,必須注意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還要分析課文的句式特點:本文以短句為主,因而節奏較快:讀準節奏以后還要注意語音的輕重,這樣才會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
4.分節朗讀,學習重點:節奏、重音。
5.齊讀全文,注意音準、節奏、重音。
6.跟讀:跟錄音帶齊讀全文。
7.學生自由朗讀。
三、讀出畫面美
朗讀指導:朗讀水平若要向高層次發展,必須深鉆課文,才能身臨其境,進而讀出文章的畫面美。
1.尋找本文主體畫面的構成因素。
黃土高原(厚實、大氣)、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熱情、充滿力量)、腰鼓(靈動而熱烈的陜北打擊樂器)。
2.分析全文畫面的構成。
以打擊腰鼓的不同過程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畫面(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等)、陜北農民的生活畫面、黃土高原與江南的對比畫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錄像片段。
4.自由朗讀,力求進入課文情景,讀出文中的畫面美。
5.教師示范。
6.全班齊讀。在節奏、重音的基礎上,力求讀出畫面美。
四、讀出力量美
1.討論:本文的主旨。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各抒己見。盡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達到統一,但有些因素卻是很明朗的:表現了腰鼓這種民間舞蹈的震撼力,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還向我們暗示了西北這塊土地所蘊涵的潛力。
2.播放配樂朗誦帶,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力量美。
3.學生誦讀。力求讀出本文所特有的陽剛之美。
五、積累
1.將自己喜歡的句、段摘錄下來。
2.在摘錄的句、段中再作選擇,力求背誦下來。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本文的句式和修辭都可以給學生提供許多學習的范例。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積累習慣,并教給學生一些積累的方法,并學會做品析式的積累。
教學步驟 :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正音。通過朗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解決音準問題。
2.聽配樂朗誦(或教師范讀),把握節奏和語音的輕重。
3.自由朗讀,練習節奏和語音的輕重。
4.齊讀全文,在節奏和語音輕重的基礎上,力求讀出本文的陽剛之美。
二、局部雕琢,品味語言
1.分組研讀課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辭方面的特點。
本文短句多、感嘆句多、排比句多。這些特點皆因特殊的寫作對象所決定,因為安塞腰鼓充滿了力量之美,能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錄像,對學生理解課文會有所幫助。
2.語言品析。從句式和修辭的角度各找一處自己最喜歡的例句,并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多讓一些學生發言,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撥。若學生品析有困難,教師可作一些示范。語言品析應在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范圍內進行,不要隨意拔高。
三、分類積累,鞏固品析
按照前面學習的品析方法,將課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寫一點賞析的文字。可從以下方面去摘錄:
美詞(含新詞匯)、詞語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比喻句、對比句、疊詞句等。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讀寫互動是本設計的特點。在寫作實踐中,學生可以感知為文之不易,從而刺激理解課文的熱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掌握一定的方法,再進行類似題材的寫作,學生的作文質量必然會有所突破。
教學步驟 :
一、看錄像寫作文(課前不作任何預習)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錄像(最好是在黃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讓學生進行課堂寫作。要求:盡量再現看到的畫面;有適當的想象的畫面;15--20分鐘完成;300字左右。
二、對比研讀
1.學生展示自己的現場作文。
2.聽《安塞腰鼓》的配樂朗誦,默讀課文。
3.仔細閱讀課文,將自己的作文與劉成章的《安塞腰鼓》進行比較。
4.暢談比較結果。
三、晶《安塞腰鼓》之美
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力量美等。
四、延伸寫作
播放一段其他類型的精彩的舞蹈錄像,讓學生根據所看錄像進行寫作,注意借鑒《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寫法。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三國演義)第五回(節選)欏貫中
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又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后面一將,縱馬挺搶而出。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于馬下,挺戟直沖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沖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后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颮,先來沖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一戟,刺于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余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于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后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須,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云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里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后趕來
使用建議:選文與《安塞腰鼓》
皆展示了一個大的場面,但突現的人物卻不同。課文學習完畢,可將本段文字作課外閱讀材料,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同樣是展現男人的豪氣與力量,呂布是縱赤兔舉畫戟獨步天下,陜北后生們則是踏黃土擊腰鼓威震山河。試比較兩文寫法上的異同。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7
一、導入新課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使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是勁!”今天我們學習陜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動。
(多媒體投影:課題、有關“安塞腰鼓”的視頻資料。)
二、收集問題,檢查預習
課前,要求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至三遍,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為了檢驗預習效果,請大家瀏覽課文,快速地畫出表現安塞腰鼓場面特點的語句和表現安塞腰鼓文化內涵和生命意識的句子。此外,大家有什么疑問可提出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解決。
三、聽錄音,感受文中激情
有人說,安塞腰鼓能使空氣燃燒。是啊,就像空氣中本來包含著氧氣一樣,人的心中本來就蘊藏著激情,蘊藏著力量,一旦遇到火種,便會不可阻遏地燃燒起來。那么,就讓《安塞腰鼓》在我們課堂上也燃燒一回吧!
(播放5~13自然段錄音,以激發學生激情,然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體味句式修辭的表達作用
從大家的朗讀中,我們似乎聽到了激蕩的鼓聲,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為什么會這么有氣勢?你能否從文章的語言材料中找一點依據?句式修辭
五、感知文章結構
多媒體展示:
結構
安靜的腰鼓(靜)──→火爆的腰鼓(動)──→寂靜的腰鼓(靜)
(擊鼓前)(擊鼓時)(擊鼓后)
可見,文章的形式技巧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決定形式。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8
第一課時
設計說明:安塞腰鼓那奇偉磅礴的氣勢、催人奮進的力量;擊鼓后生們粗礦豪放的性格、昂揚高亢的激情,如何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走進這篇激情四溢的散文所敘寫的動人場景中,感受安塞腰鼓別具一格、漲溢活力的精湛藝術,與作者感同身受呢?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一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安塞腰鼓的魅力,懂得反復在文章當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安塞腰鼓的特點,通過朗讀懂得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
教學難點:文章當中的反復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1990年,在北京亞運會上一場充滿民族風格的腰鼓表演,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魂牽夢繞。這就是產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礦、雄渾、動力十足,它是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去領略它的風采和魅力吧。
二、初讀課文。
1、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型。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安塞腰鼓?(板書:鼓響前的靜,腰鼓表演時的鬧,鼓聲停止后的寂靜。)
2、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詞句回答。(板書:壯闊、豪放、火烈)
3、小結:通過剛才的朗讀,同學們知道了安塞腰鼓的一些特點,下面,我們就從課文的字里行間真切地領略安塞腰鼓撲面而來的激情。
三、精讀課文。
(一)引導學習1-4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說說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場面?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一幅廣闊而恬靜的場面。)
2、小結:這是激戰前的沉寂,是一場疾風暴雨式的腰鼓舞即將上演前的期盼。寫得多美呀,舒展柔和,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請問:腰鼓表演就要開始了,你看到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理解“茂騰騰”、“樸實”、“神情沉穩而安靜”等)
3、小結:文章開頭的靜態描寫為文章后面寫動蓄勢,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瞧,表演開始了。
(二)引導學習5-17自然段。
1、快速瀏覽5-17自然段,有一個句子在文中出現多次,用波浪線畫出課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
2、指名朗讀“好一個安塞腰鼓!”,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作者對安塞腰鼓充滿著無比欣賞、由衷贊美之情。)
3、高聲朗讀課文,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里,并用“好在,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敘述。
4、指名回答,適當理解句子意思。
5、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和同桌同學說一說為什么喜歡?
四、總結體會文章中心。
1、通過這樣的閱讀,我們對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學們你們認為作者寫安塞腰鼓想表達什么思想?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
生1:表達對黃土高原上生命、力量、活力的贊頌。
師:表達對生命、力量、活力的贊頌,在文中哪一段里可以看得出來?
生2:在第18段。“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耗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能釋放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我覺得在這里可以感受出作者對農民生命力的贊揚。
師:請坐。在18段里,她覺得歌頌了生命的力量。
生4:還表現了安塞腰鼓獨特的美、陽剛的美。是在第7自然段: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師:還有緊接的句子,“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這里歌頌了安塞腰鼓獨特的——
生5:美
師:這叫做我們中國特有的外國沒有的——民間藝術。歌頌了黃土高原上這種特有的民族藝術。
2、小練筆:這篇課文寫出了安塞腰鼓的美,請你圍繞中心句進行練筆。如:蓄而待發的后生美。
教學反思:
基于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
教學設計思路為:在朗讀中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討論從中領悟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并拓展訓練。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為:創設情境、誦讀指導、品味語句、討論合作等。其中于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
1、對于朗讀的指導,我在檢查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地朗讀課文,并想: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問中的詞句回答。通過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板書。學生通過朗讀,從整體上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接著,我引導學生瀏覽課文,在課文中找出反復出現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突出一個“好”,讀出作者對安塞腰鼓充滿著無比欣賞、由衷贊美之情。然后,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里,并用“好在,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敘述。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喜歡的原因。重點指導第六自然段的朗讀,使用替換式朗讀,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通過反復朗讀,既可以積累課文的語言,有能感受到課文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意思。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詞語,才容易真正讀懂文章的內容,領悟豐富深刻的情感。學習中,引導學生理解“茂騰騰”“樸實”“燥熱”“恬靜”“亢奮”“震撼”“燒灼”“威逼”“元氣淋漓”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通過解讀詞語的確切意思,有利于水到渠成地讓學生像作者一樣,對黃土高原充滿崇敬、贊嘆之情。
3、不到之處。教師的教學節奏不夠緊密,學生回答問題思路不夠清晰,以至于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腰鼓這種打擊樂器并不熟悉,腰鼓舞這種民間舞蹈也不常見,教學中沒有引用相關資源,讓學生有直觀感性的認識,假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相關資源,學生再來閱讀課文,就容易入境悟情了。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知識目標:體會運用修辭手法、短句和富有張力的詞語所構成的場面描寫。
3.能力目標:能夠借鑒本文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完成簡單有一定內涵的場面描寫。
教學手段
多媒體powerpoint工作環境暴風影音工作組件
教學步驟
(課前播放背景音樂《黃土高坡》)進入上課時間。
一、導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黃土高坡》,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廣袤的黃土高原。這里不是魯迅筆下的杏花春雨江南,這里沒有小橋流水人家,這里也沒有吳儂軟語的咿咿呀呀;這里只有奔騰的黃河,只有醬色的黃土,只有火紅的高粱,只有樸實、剽悍的西北漢子。
今天,就讓我們文化之旅的腳步隨著劉成章的生花妙筆踏上黃土高原,踏上這片曾孕育出橫掃六合的秦朝、大一統的漢朝、號稱“唐帝國”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鎮,去聆聽那從20xx多年前的戰場傳來的鼓聲,去欣賞有“天下第一鼓”之稱的安塞腰鼓。
二、教師板書課題
三、師:請大家把課本打到123頁,快速瀏覽文章,自己解決生字詞。如果你愿意的話,可以小聲讀一下。(過程2~3分鐘)
四、結束瀏覽
請看大屏幕,這里有幾張安塞腰鼓表演圖片(3~4張),請大家看一下這與文中描述是否一致。(教師對圖片做簡單講解,圖片選用比較有張力、有氣勢的)
五、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本文記述了一個的過程,描述了一個的場面。注意,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請大家思考一下。
(明確:安塞腰鼓表演)
六、既然是過程,那么當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為主體,那么就可以分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板書設計見附錄)誰能用課本上一個字來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圍特點?
(生:靜。)
師:那么中間表演的過程可以用哪個字概括?
(生:動或鬧。)
那么這篇文章的整體氣氛依次為靜、動、靜。動靜結合,互為襯托。仔細看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開頭的“靜”和結尾的“靜”一樣嗎?誰可以在“靜”字前再加一個字,把這兩個“靜”區分一下?
(生:前為安靜,后為寂靜。)
誰能區分這兩個詞語的不同?
明確:
1.安靜一般形容有生物而保持安靜的狀態,寂靜一般用來形容環境的安靜。例句如:學生都在認真地寫作業,教室十分安靜。
2.我在田野中漫步,四周一片寂靜。
七、文章既然描寫了一個場面,那么必然有構成這個場面的要素,想一想文章中構成場面的東西有哪些?
(明確:茂騰騰的后生、系著紅綢子的腰鼓、黃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紅的高粱。)
想象一下,這些東西聚合在一起給了你什么樣的感覺?
(明確:諸如粗獷、豪放、狂野、大氣磅礴、活力等。)
八、那么想一想,如果我們朗讀這篇文章的話,我們該怎么讀它?
(明確:開頭和結尾應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間部分應激情澎湃,情緒激昂。)
九、那么一會我給大家時間自由朗讀這篇文章,然后大家展示。朗讀之前我把個人的一個朗讀心得介紹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幻燈片內容:四部朗讀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亂;4.穩,穩而有度。)
簡單解釋:大,就是讀的聲音要大,即使讀錯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讀出來,這樣別人才可能給你指點。大而不喊,不要扯開喉嚨,要讓聽到的人知道你在讀課文。慢而有情,要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感情,是高亢還是低沉,是歡快還是悲傷等等。快而不亂,講究把文章讀熟。穩而有度實際上是前三點之后的總結,是一種效果。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前三步的閱讀,根據自己對文章的體會,讀出的課文,該高的高,該低的低;該快得快,該慢的慢;該高亢的高亢,該低沉的低沉;該歡快的歡快,該悲傷的悲傷。
好了,下面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大聲自由朗讀。
十、學生片段朗讀展示,老師及同學點評。人數控制在3~4人,如沒有學生朗讀靜態段落,教師可進行提示。如有能力,教師可在學生朗讀后進行朗讀示范。
(至此用時不超過25分鐘。)
十一、播放《安塞腰鼓》視頻朗讀。(互聯網上有寒風朗誦并制作的本文配樂配表演朗誦,非常精彩,總長7分36秒,建議使用。)
十二、通過讀課文,看場面,聽朗誦,設想一下,假如你現在就是在現場的一名觀眾,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話來概括它?
(明確:文章第12自然段。個人總結的詞語有勁、自由等。)
教師提示:勁也好,自由也好,實際上都是生命的躍動。我認為用生命去概括最好,安塞腰鼓詮釋了生命,激情與張揚,放縱與自由;生命的激情也支撐著安塞腰鼓,剛勁與活力。
十三、設想一下,假如你是表演隊中的一員,此時你會想些什么?
(明確:什么也沒想,只把它看成是一種激情的宣泄、生命的激蕩,他不會在乎周圍有沒有觀眾,有沒有人關注,他在用“敲起來”和“跳起來”來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自由。)
十四、展示教師個人感悟(幻燈片形式)
一場安塞腰鼓,實際上就是人生的完整歷程,在起始的安靜中積蓄、孕育到人生輝煌時的揮灑與張揚,再到老去時的沉思與寧寂。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慢慢沉寂下來的是鼓聲,而久久震撼我們心田的是那近乎瘋狂的搏擊著的生命。“我們崇尚專注一生的事業,我們更贊賞自由奔放的靈魂”,那千年黃土孕育的奔流黃河滋潤的安塞腰鼓啊,你敲擊著生命之門,跳動著生命之舞,燃燒著生命之火。
當遠處那聲渺遠的雞啼響起,我感到有另一種生命在涌動。
十五、作業
1.對印象深刻的某個場面進行描寫,用上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150字左右。
2.朗讀文章,體會文章的修辭和句式特點。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從中領悟中華兒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方法】
1、多媒體助學
2、誦讀導學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1、提問:看完這些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種怎樣的藝術形式嗎?
2、交流查閱的有關資料;安塞腰鼓的資料。附資料: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
今天我們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表演片斷,聽全文朗讀(配樂,配畫面)。注意朗讀者有沒有讀錯的地方。
2、思考問題:
⑴安塞腰鼓總體上給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點?
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熱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聲,有深厚的土壤。
⑵這篇文章運用最多的修辭手法是什么?你覺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內部詞語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這些排比使文章氣勢恢弘,語氣連貫,節奏明快,感情強烈。
三、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有感情有節奏有氣勢的朗讀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贊,為了表現生命偉大,粗獷,豪邁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朗讀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 ,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2、以第五節來示范朗讀:
⑴播放范讀片斷(配樂,配畫面)。注意聽清朗讀者處理的語音輕重,語調的抑揚,語速的快慢。
你覺得他讀的怎樣?哪些語句讀的好?指導朗讀,讀準重音,讀出節奏,氣勢: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增強氣勢)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節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⑵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
⑶配合音樂,畫面齊聲朗讀。
⑷小結: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再現“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現在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其他部分,讀出節奏,氣勢,品味精彩語句,說說自己對這些語句的理解。
四、學生品讀,體驗感悟
1、學生選擇自己認為精彩的語段進行散讀并作點評。
2、小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3、抽讀,結合語境談理解與感受。
五、總結文章主題
通過剛才大家的品讀,你覺得本文除了贊美安塞腰鼓的壯闊,豪邁和火烈,還贊美了什么?
六、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民間大型舞蹈形式(舞龍,舞獅,滾燈,扭秧歌等)
七、布置作業
1、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2、選你最喜歡的兩個句子抄下來,模仿它們的表達方式,再仿寫兩句。
3、解決課后學習建議
【教后感】
現代化技術與語文的整合: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的想象。古希臘教育家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上課伊始,播放一組畫面,那生動粗獷的表演場面,拉近了學生和按塞腰鼓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有了形象的感受,產生情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接著在聆聽課文朗讀以后,又給課文精彩的段落配以畫面和朗讀,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直觀,形象的感知。用聲音,色彩,圖象等形式感染學生情緒,給人以強烈的視聽效果,將學生帶入課文的佳境。強化了文學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還增大了課堂容量,使知識量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
開展了聽,說,讀,寫等各種語文實踐的活動。
課前安排三分鐘講話和學生的點評;閱讀文本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有聽讀,范讀,散讀,抽讀,品讀等活動;在品讀過程中還設計了仿說拓展的實踐活動。作業安排朗讀背誦精彩段落,仿寫精彩語句的作業。最突出的一點整個課堂書聲朗朗,學生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在反復誦讀中,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從不同層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和陜北人民純樸,粗獷,豪放的性格,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和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附:中國民間舞蹈】
春節的民眾活動中,至今仍保留著一些開始于宋代和清代的民間歌舞形式。自古華夏民族以龍為圖騰,在漫長歲月中龍逐漸已被人們所神化,被當作既可騰云駕霧,又能翻江倒海,主宰農田旱澇的神靈,而被以農耕為生的漢民族所尊崇,祭拜。因此,在從南到北的漢族地區便出現了春節時,被人們舞耍于硝煙彌漫,震耳欲聾爆竹聲中,千姿百態,無以數計的各種龍形。其中最被人們熟悉的要算是形體碩大,長達10米左右,用彩綢扎起來的“布龍”或“彩龍”。《龍舞》,是在數名男子高舉支撐龍體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龍打滾”,“龍擺尾”,“金龍纏玉柱”等極有氣魄的造型舞蹈。
漢族《獅子舞》自漢代由西域傳入的假形舞蹈。隨著佛教文化的流傳,新春之際在霹靂炸響的爆竹聲中“舞獅”,逐漸成為人們避邪免災,吉祥納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態可掬,溫文爾雅,以表演戲球,踩踏板,與人親昵似貓的“文獅”和矯健迅猛,虎視眈眈,以高難雜技性表演為主的“武獅”,基本成為北,南兩方風格廻異的兩種“獅舞”形式。“獅舞”除以上表演形態外,還有至今流傳在陜西省城固縣的“獅舞”一絕:“笑和尚耍獅”。
《秧歌》是春節群眾歡慶活動中,起著承前啟后,烘托氣氛的大型歌舞形式。這里所指的秧歌;不僅是單一的“秧歌舞”,而是包含著數十種歌舞形式所組合的文藝演出隊伍。這支隊伍既要在走街串巷中做行進表演,又將最后集中于曠場做正式的歌舞演出。因此在北方,人們索性就把過去有著祭祀色彩,而今完全成為春節娛樂式的民間文藝形式稱為“社火”或“秧歌”,把這支浩蕩的隊伍統稱為“秧歌隊”。
《蘆笙舞》是侗族的傳統民間舞蹈。源于古代播種前祈求豐收,收獲后感謝神靈賜予和祭祀祖先的儀式性舞蹈。舞蹈氣氛熱烈而歡快,現已成為侗族民眾在稻谷收獲后至來年春播前農閑期間和各喜慶佳節時,由青年男女參加被稱作《踩堂》或《踩蘆笙》的自娛性,求偶舞蹈。
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傣族人民喜愛和崇尚孔雀,不但許多的人們在家園中飼養孔雀,而且把孔雀視為善良,智慧,美麗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種類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們最喜愛,最熟悉,也是變化和發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間傳統的《孔雀舞》有著很長歷史,并被納入了宗教的禮儀之中。因此,每年的佛教節日和迎接新年時,都一定要表演《孔雀舞》。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2、理解文中排比句、比喻句、反復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3、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重難點
品味文章作者所表現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上課了,先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做個游戲好嗎?來,拿出你們的雙手,握起拳,跟老師一樣用拳頭有節奏地敲打你的桌面。× × ××× × × ××× × × ×××
大家覺得這樣聲音像什么?(鼓)
這聲音,這氣勢就像在打鼓,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去認識被稱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要鼓”(板書課題)
二、介紹安塞腰鼓(PPT)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所以有人這樣形容(PPT),全班同學一起帶著打鼓的勁兒齊讀,注意紅色字體重讀。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感氣勢
這種磅礴的氣勢和勁道作者劉成章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把他們準確表達出來呢,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課文。
角色分配:1—5段女生讀,第6段—全班讀。
文中出現安塞要鼓4個字的段落,全班齊讀。出現鼓聲隆隆的地方,請同學們配合敲擊桌面讀。
最后兩段女生讀。
其余段落教師和學生代表交叉朗讀。
2、談感受、知內容
(1)、讀完你覺得劉成章筆下的安塞要鼓是一個怎樣的安塞要鼓呢?請你用一個詞來說說,這是一個 的安塞腰鼓。(宏偉、磅礴、豪邁、壯闊……)
(2)、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贊美)
(3)、文中哪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這種強烈的贊美之情呢?
(好一個安塞腰鼓!)
教師明確:這個句子在文中反復出現了4次,他在文中反復出現,層層遞進,直抒胸臆,抒發了作者對安塞要鼓強烈的贊美之情,請四組分別各讀一句,層層遞進讀。
3、明內容、理結構
作者反復贊嘆“好一個安塞要鼓”,那么安塞要鼓到底好在何處呢?(也就是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贊美的?)
①贊美安塞腰鼓表演時宏偉、壯闊的場面。 宏偉的場面
②贊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雄壯的鼓聲。 雄壯的鼓聲
③贊美充滿力量的擊鼓后生。 擊鼓的后生
④贊美安塞腰鼓綺麗的舞姿,表演能激起人們豐富的想像。 綺麗的舞姿
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文章就是從這四個方面來描寫安塞腰鼓的,同學們,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一處描寫呢?為什么?(先請大家4人小組合作交流,把你喜歡的部分先組內分享。教師應適當提醒同學們用筆勾畫;及時表揚同學做的好的地方;教師下講臺走動觀察)
在互動中體會文章感情,可以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可能出現的答案有:
從用詞方面說:
(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2)“茂騰騰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3)“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說:
(1)“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2)“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從修辭上說: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2)“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3)文中的反復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從寫法上說: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2)“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后的寂靜。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雞聲是天亮的標志,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升華,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3)文中開頭的靜態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后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五、理解主旨、感悟生命
同學們,好一個安塞腰鼓!作者贊美的僅僅是安塞腰鼓的壯美嗎?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細細體味思考一下,你覺得文中作者透過鼓還表達出其他更深刻的思想內涵嗎?
解讀①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點撥:從這個句子“居然”一詞里讀出作者這在贊美擊鼓后生不怕生活的貧困與艱苦,他們吃的是江豆角,老南瓜,卻能擊出如此有力量的腰鼓,我覺得他們是在用生命的原始粗獷的力量在博擊自己的命運吧,是在贊美蓬勃的生命力。
解讀②: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出示當時背景PPT)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點撥:作者劉成章生于此長于此,他深切體會到貧瘠的黃土地、貧苦閉塞的生活,給了高原人們太多的壓抑和羈絆,而越是悠久的歷史,傳統陋俗的束縛也越牢固。但是他們沒有喪失希望,隆隆的鼓聲告訴我們:他們渴望新的生活,渴望沖破一切羈絆。沒有什么能阻礙他們生命的釋放和力量的噴發,所以作者贊美的是高原人民心中強烈的渴望。
所以作者在文中不只是在贊美安塞要鼓的壯美,他是通過寫鼓來贊美了人,生命和生活。
(板書:鼓——人——生命——生活)
六、思想啟迪、總結全文
落后是暫時的,貧苦并不可怕,只要軀體里涌動著旺盛的生命力里,只要骨子里充滿著對新生的渴望,那么這個生命就會有力地去拼搏,就一定會迎來新生活的曙光!聽:耳畔是一聲渺小的雞啼,預示著新一天的開始和希望的來臨!最后老師把課文改編成了一首小詩,請同學們再一次來朗讀這一個充滿蓬勃生命國和強烈渴望的安塞要鼓,希望同學們也能帶著這種渴望去創造屬于你們的精彩生命!
(PPT出示改編小詩,全班齊聲朗讀。)
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看一看這篇古老的土地,在這里,大將軍蒙恬曾率軍三十萬對陣匈奴;范仲淹、沈括等文臣武將曾浴血奮戰西夏;王昭君夢斷關河;花木蘭縱馬馳騁。在這里,久遠的文明曾雄睨世界,在這里,中華民族的生命力量依然在搏擊在噴發。
(觀看安塞腰鼓表演視頻。)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2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習者分析1.學生基礎較好,過討論,適當的引導就能很好的學完本課。
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悟自己真實的承載著原始的和力量無窮的生命源泉。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圖片、聲響和學生的行為參與來激發學生的多種官能,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品味作品和感悟生命。
三、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看“安塞腰鼓”的圖片,學生能初步激昂、亢奮、雄渾,人茫茫一片,聲茫茫一片的忘我場面。
2.借助感官的初步體會朗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3.借助背景理解作品蘊含的情感和深意。
教學重點、難點1.品味主題的基礎上激活自己的生命。
教學資源投影儀、安塞腰鼓的圖片,影像資料和制成的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1.導入新課
讓同學們閉上雙眼,讓后播放一小節薩克斯輕音樂,聽完后馬上播放安塞腰鼓的影像。
教學活動21.談感受
1)完后讓同學們談談聽完薩克斯和看完安塞腰鼓影像有什么感受?
2)學生可能回答:聽完薩克斯讓自己心情輕聲…看完安塞腰鼓的影像使自己激情澎湃,被那激昂的場面所震撼…
教學活動31.師生交流
師:那么大家能不能找幾個詞語來概括安塞腰鼓場面的特點?
生:粗獷、雄渾、恢弘、磅礴等。
師:那么同學去朗讀的時候能夠讓聽眾聽出這些特點來嗎?同學們自己嘗試地朗讀一下,一定要能打動聽眾。
教學活動41.朗讀表演
1)分角色朗讀;
2)放朗讀的錄音;
3)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與錄音對比后慢慢體會,揣摩作品的意蘊。
教學活動51.學生交流
體會揣摩后,同學相互交流自己所得:作者情感,作品深意等。
教學活動61.大家討論
師:作品怎么會給我們展現這么磅礴的力量、亢奮的生命、火熱的激情、恢宏的場面,讓人的生命得已自由的揮灑?作者到底想給我們表現什么呢?
學生自由討論后推選代表發言。
學生代表:
1)是為了給我們展現激越的力量。
2)是為了歌頌黃土高原的陽剛之美。
3)歌頌承載原始生命的黃土高原。
…
師:同學很有見解,再請同學們看一看作者的創作時間,想一想我們國家當時的背景。
2.多媒體展示背景:
1)中國改革開放于1978年12月,80年代,劉成章先生,遠離家鄉來得省城,面對祖國改革開放日新月異的景象,詩情濃郁,神經敏感的劉成章先生豈不怦然心動。很自然,這一刻,家鄉陜北那雄渾、粗獷、剛健、力量十足的安塞腰鼓---呈現理智和情感的復合物與眼前的一切都完美的糅合了。這難道不是現在的中國沖出一切束縛、羈絆、閉塞、痛快淋漓的生活么?不真是改革開放初期,這個時代的激情自由揮灑的真實寫照么?
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藝術表達,讓我們沉浸在原始生命自由釋放的同時。更是當今社會的人生的深刻哲學,同學們,我們現在的生命形式呢?
2)播放改革開放時人們極富激情做事的圖片。
同學們暢所欲言。
3.師生共同總結:
祖國改革開放不久,以前的一切束縛、羈絆、閉塞都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于是人們的生命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那種場面火熱朝天、干勁十足,生活本就不好的中國人民把自己的原始生命力量揮灑得淋漓盡致!安塞腰鼓正是當時新中國新時期社會風貌的真實寫照。這就讓我們知道了人之所以為人,就因為我們有著原始生命的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有生之年并為之奮斗!
教學活動71.全班同學共同釋放自己生命激情。
全班起立,共同高喊:我能行,我能成功!喊三次,一次比一次聲音高,
最后一次使出渾身的力量喊出來。
教學活動8作業
下去寫一份釋放自己生命力量的計劃書。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
2、能夠借鑒本文的寫作方法,并把它們運用到平常的寫作當中去。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學法引導: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于生活在南方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松多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過聯系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2揣摩法: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五、媒體設計
1、腰鼓表演片段。
2、課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流程
課前,我播放了一段關于安塞腰鼓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雄渾壯闊的場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壯闊的安塞腰鼓,請同學們端起書,齊讀課文,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激情吧!
1、學生齊讀課文。
2、請學生從字音、停頓等方面,對自己的朗讀進行點評。
(二)探求新知
1、請同學們,用我感受到了——的安塞腰鼓,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2、課文中,作者多次運用相同的句子來反復贊美安塞腰鼓,同學們找一找,看是哪一句?”
明確:
好一個安塞腰鼓!(13節)
好一個安塞腰鼓!(17節)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22節)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24節)
3、這些句子反復出現,除了抒情的需要以外,還點示了課文的層次,使得課文結構清晰,請自由朗讀課文7—24節,用//劃分層次,并且在每一個層次中,尋找一個詞語,作為這個層次描寫的主要內容。”并分男女兩組,派代表上黑板板書。
明確:舞蹈、響聲、后生、舞姿
3、品析文章中語言美。
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聽)。”句式來說。并說說這些句子為什么美?例句:蓄勢待發的后生美,你看,他們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4、主旨探究
(1)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資料表明:黃土高原是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2)安塞腰鼓有什么內涵?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上生命的激昂和宣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小結:
1、排比反復旋律美
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反復,形式上力求多樣,富有變化。排比又有句內的、句之間的、段之間的。(請找出例子)
2、短句短語激昂美
3、節奏明快雄渾美
(四)反思提升
我們要進行一個演讀活動,要求讀出氣勢,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我給同學們發了一份演讀稿講義,大家推薦男領由于越同學擔任,女領由單昕哲同學擔任,花三分鐘左右熟悉了各自角色需要演讀的內容。
演讀開始:
(男領)看!——
(女領)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眾合)好一個安塞腰鼓!
(男女領)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女合)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男合)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女合)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眾合)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男領)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眾合)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女領)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眾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女合)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男合)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眾合)好一個安塞腰鼓!
(男女領)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眾合)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男女領)好一個黃土高原!
(眾四步輪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五)作業。
1、將精彩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
2、完成活頁和試題優化。
八、板書設計
1—4:(安靜)的腰鼓
安塞鼓5—27:(隆隆)的腰鼓5—13:宏偉的場面14—17:雄壯的(響聲)
18—22:擊鼓的(后生)
23—27:奇麗的(舞姿)
寂靜28—30:()的腰鼓
九、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我不去講,學生自己看書能回答的問題,我不回答。同時,我也十分注意情境的創設,先在課前播放安塞腰鼓的視頻,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讓學生在感性性對安塞腰鼓有所了解。此外,本節課,我還重視學生的讀。有全班齊讀,有男女生分角色讀,有領讀,更有對文本深入理解的回讀。
當然,任何一節課都不是完美的,在本節課上,還存在著不少缺點需要我今后改進的:
1、教學的目標的確立,還有不明確的地方,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也有與教學目標不符的地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有待提高。
2、播放的視頻,沒有經過嚴格的篩選,視頻還不夠典型。而且播放的順序還可以更靈活一點。如放在品析語言后面。
3、學生的參與度還不夠,對個別學生的提問次數過少,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無論如何,這一次研究課,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寶貴的成長財富,我都會好好的總結,認真的反思,以便于我今后的教學之路能有更大的進步。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圍繞“讀”來進行的,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和課文錄音,通過“讀”來體會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氣勢,雄壯的場面,感受課文所表現出來的美。(重點)
過程與方法
看表演、聽錄音、讀課文,積極的參與學習,主動的進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贊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古老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風沙滿天。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貧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土地上卻產生了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安塞腰鼓。(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視頻)
看了以上這段視頻錄像,你們有什么感受?(待學生回答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多媒體投影: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1、師:讓我們先來聽一聽這篇課文的朗讀(想聽錄音呢,還是聽老師讀?),聽老師讀,那老師有要求,大家在聽讀過程中,要將課文中你覺得特別的詞語句子和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記號。
2、注意以下生字詞語。
(多媒體出示下列生字詞)
(1)亢奮(kàngfèn):極度興奮。
(2)晦暗(huì′àn):昏暗。
(3)羈絆(jībàn):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
(4)冗雜(rǒngzá):繁雜。
(5)驀然(mòrán):突然,猛然。
(6)嘆為觀止(tànwéiguānzhǐ):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7)戛然而止(jiárán′érzhǐ):聲音突然中止。
3、初步分析課文:
(1)師:聽了老師的朗讀,我們來將課文的開頭和結尾來對比一下,看看為了表現安塞腰鼓的激越開頭和結尾都寫了怎樣的場景?
師明確:這是以聲襯靜,以聲襯靜的手法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早有運用,正所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2)我們來看看作品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安塞腰鼓的?(引導學生依據“好一個安塞腰鼓”一句間隔反復出現4次的特點,梳理出文章描繪的四個方面。)
師明確:“好一個安塞腰鼓”一句反復出現了四次,是文中寫安塞腰鼓藝術的分水嶺,分別從四個方面寫安塞腰鼓的美。據此,我們可以將課文分為這樣四個部分。場面美鼓聲美后生美舞姿美
(3)四個“好一個安塞腰鼓”間隔出現,構成一種修辭手法,叫作間隔反復;使用這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效果?
師明確:間隔反復修辭手法的作用:形成回環往復的氣勢,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4)其實,為了表現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畫面美、音樂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筆,把安塞腰鼓雄渾壯美的視覺沖擊轉化成了對我們的心靈的震撼;我們要進行進一步的感受和體會。
三、朗讀品味。
1、師:下面我們就共同進入朗讀品味階段。朗讀哪些段落使你有痛快淋漓,拍手稱快的感受?為什么這些語言給你這種感受?怎樣朗讀才能傳達出這種感受?
(學生在教師組織下有感情的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一遍,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相互打分,點評。)
2、師引導:從大家的朗讀中,我們似乎聽到了激蕩的鼓聲,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為什么會這么有氣勢?你能否從文章的語言材料中找一點依據?(多媒體顯示)
(1)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
(2)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3)這篇文章中還有許多獨句段,還有許多短句,如“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短促、激烈,有強烈的節奏感,正如急促的鼓點。
3、師: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大聲地朗讀出來,再一次體會安塞腰鼓的壯美,然后談談你對課文內涵的理解。
(教師摘要出示:A、這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歌頌陽剛之美。C、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D、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
四、質疑探究
1、師:西北現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作者為什么這樣歌頌西北漢子?為什么對黃土高原情有獨鐘?課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作者的這些思想感情?找出來,一起探究。
2、學生合作探究,教師根據學生有可能發表的見解及收集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準備,并適時點撥:(多媒體選擇演示)
(1)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難道江南真的打不得腰鼓么?任何藝術的產生都與特定的地域和歷史文化淵源有關。江南的文化風格是柔美的,孕育不出這樣的腰鼓。安塞腰鼓只能是原始粗獷的黃土文化的產物。
(2)為什么又強調黃土高原土層的“厚”?——因為這厚厚的土層,正是生命元氣的積蓄,也是黃土文化的深深積淀!贊美安塞腰鼓,實際上也是贊美黃土高原的文化底蘊!
(3)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這句話怎么理解?
(4)“好一股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勁兒!”(第9至13自然段)要掙脫、沖破了、撞開的是什么呢?
(5)“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怎么理解?
師小結:大家對課文的有關語句的意蘊內涵發表了很多見解,如果你有自己獨特的體會和疑惑之處,還未在投影中展示,可以再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揣摩,也有待于你們今后的閱讀來補充。
五、小結、布置作業。
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秀美的山河,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都令我們無比的自豪。咱們南方也有我們獨具魅力的地域文明和地方文化,長興的“百葉龍”以它特有的藝術形式,舞遍了大江南北,請大家學用課文句式、段式,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繪一下長興的“百葉龍”的表演場面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識記本文出現的重點字詞,了解安塞腰鼓。
2.學習本文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腰鼓表演的技藝,品味文章的語言。
3.學會欣賞舞蹈表演的藝術,感受舞蹈的美,體會安塞人的內在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師:源于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很多,哪位同學能夠說出自己知道的幾種?
生:畫畫、雕塑、武術
師:我們身邊的能列舉幾個嗎?
生:鬧元宵、踩高蹺、舞獅、秧歌
師:對,其實,還有一種威風鑼鼓表演,氣勢宏大、場面壯觀。今天我們學一篇同樣為鼓的表演安塞腰鼓的文章,看看安塞人能舞出點什么?
二、理解題目。
教師引導學生就文章題目提出問題,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
教師把生詞分為四類:注音、解釋、書寫、累積。啟發學生體會這樣分類的目的。指出整理、累積詞語的方法,什么樣的詞語需要整理和累積(不認識的、重要的、有價值的)?如何累積(分類、書寫記憶、運用記憶)?
2.文章寫了什么?
要求:默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開始部分,寫一群后生神情沉穩而安靜地站著;緊接著寫他們開始捶、發狠、忘情、沒命地捶;這樣的行為一直持續寫到了文章的什么段落?文章最后說: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由此可見,文章寫了一次黃土高原人表演安塞腰鼓的文藝活動。由此,你認為整篇文章的層次可以如何劃分?歸納一下各部分的大意。(教師預設:第一,表演前;第二,表演中;第三,表演后。)
(2)在文章中間的部分,同學們是否發現有一些句子反復出現,在整體理解課文方面能給你什么提示?根據這些提示,試著把這一部分劃分一下小的文章層次,總結一下層意。(教師預設:第一,寫安塞腰鼓的舞姿以及給人的聯想。第二,寫安塞腰鼓巨大的聲響給人的感受。第三,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第四,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換,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對你欣賞舞蹈藝術有什么啟示嗎?由此初步思考,作者寫安塞腰鼓,要表現什么?從哪些語句、段落可以看得出來?試著讀一下。
四、重點研讀。
師:你認為文章哪一句話、哪一段、哪幾段寫得比較好?好在什么地方?說一說理由,讀一讀,體會一下;或者有什么疑問、需要討論的問題,咱們一起討論一下。
1.文章寫表演前的情況,有什么好處?
師提示:沒有一個靜止的開始,后面的忘情的動,好像就沒有參照系一樣。這里的靜,是為后面的動蓄勢。
分析:人物茂騰騰的后生;背景一片高梁地,咝溜溜的南風;性格樸實;神情沉穩而安靜;腰鼓呆呆的,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2.作者寫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點?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先用排比寫: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然后用比喻寫后生的舞姿像強震擊起的石頭;然后用排比和比喻的方法寫鼓點像驟雨;流蘇像旋風;腳步像亂蛙;瞳仁像火花;風姿像斗虎。
這樣寫的好處: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生動具體,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語言氣勢,很好地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怎么理解?
寫出了陜北高原人的性格特點:粗獷、豪放、開放。表現:在這樣一片貧瘠的土地上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要掙脫、沖破、撞開束縛、羈絆、閉塞,由晦暗追求明晰、光明、富裕生活的一種信心和勇氣。
4.如何寫安塞腰鼓的響聲的?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以及聲勢的不同凡響。
第一句寫響聲撞擊在山崖上,山崖發出回聲;第二句寫響聲撞擊在心里,觀眾的心里產生共鳴;第三句寫響聲引起的豪壯的抒情、嚴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5.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安塞腰鼓給人豐富的想象力的?(力量、聲響、光影的變換。)
6.為什么說: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簡直像來到另一個星球?
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覺,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人會感覺特別的寂靜。這里是用靜來反襯剛才的鬧。
7.如何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雞啼是天亮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有這些安塞人的精神,他們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也正是希望之所在。
五、小結。
1.文章寫了一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動,作者想通過敘寫,表達作者對于生命中奔騰的力量的贊美;表達作者對黃土高原人特有的內在的精神品質進行贊美的思想情感。
2.在文章的寫法上,你有什么啟發?(按照時間劃分來寫活動的方法;語言大多使用修辭方法,以增強語言表現力;善于抓住生活中美的東西;寫表演活動可以從舞姿、聲響、給人的想象、給人心靈的沖擊等方面著手。)
3.安塞人內在的東西給你什么啟示?(人應該有追求,應該這樣痛快地生活和追求著。)
4.閱讀這樣的文章應該注意的問題:學會調動自己的感覺經驗,體會問題背后所蘊含的東西,從而達到理解語言文字的目的。
六、布置作業(選其一)。
1.觀看千手觀音,寫一段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注意運用劉成章寫安塞腰鼓的手法,學習他的語言。(教師提供網址)
2.你知道我們家鄉獨有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嗎?試著搜集、整理、交流一下,學習本課的寫法,寫一寫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秧歌隊伍表演的情形。
第二部分網絡議課實錄
問題一:教學設計到教學實踐:加法還是減法
陳大偉(以下簡稱陳):讀完你的教學后記,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你對教學的理性追求。做事之前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這雖說是老生常談,但在實踐中我們卻常常迷惑和忘記。你對學生的理解基礎、達成理解可能的方式、理解什么、學會描寫的方法,學會欣賞舞蹈等方面的認識和分析給人很多啟發。這種啟發是對認識教材和分析教材的思路的啟發,對我的幫助很大。你在反思中提到這節課,自己設計的內容過于繁重。想法太多,反而一個也沒有實現好。我很同意這樣的看法和觀點。課堂教學不能貪大求全,什么東西都想做,結果什么事情都沒有做好。
任念國(以下簡稱任):非常同意你的觀點。追求大而全向來是教師經常犯的一種錯誤。但是自己感覺:老師備課時還必須要大而全,只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選擇最佳的、適時的切入點,以點代面,重點突破,從而更加深入地全面把握。
陳:我同意備課要深、透、全,但關鍵是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要學會舍得,并充分認識到一節課不可能吃成胖子,教學中不是為了展示自己對教材理解多么深刻!想法太多,反而一個也沒有實現好。或許,現在教師要做的,不是怎么去擴充,而是應該想想怎么做減法。
陳:很多老師在做公開課時帶著沉重的包袱,想著得獎,想著聽課者的好評,卻失去了自我和真實。實際上,一節課就是一節課,三維目標需要在經常的教學活動中追求,不是一節課就能實現的。評課時,我們也不能求全責備,不能要求一節課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都必須出現。
任:這一點我是深有感觸。如果不能把壓力很好地轉化為動力,戰時的狀態不能很好地調整的話,這確實是一個授課教師一個用粉筆作戰的戰士要打敗仗的很重要的原因。
陳:這是很難避免的壓力。我認為,有更高層次和境界的教師在此時是心中只有學生,只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現狀進行教學。
問題二:單篇教學與主題單元如何有機聯系
陳:我把你的《安塞腰鼓》教學簡記讀了兩遍,我認為你的把握是對的:以時間為線索,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進行,而在表演中,又從聲響、動作、想象等方面展開。
以時間為線索是一方面,同時考慮到這是一個藝術欣賞的單元,還可以從舞臺藝術的角度具體展開,比如:
表演前:
(人物)一群茂騰騰的后生。
(場景)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裳。
(動作神態)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的,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
我覺得這是一個電影場景的寫法,也是戲劇開幕前的場景,可以讓學生充分想象,并在想象中期待那驚心動魄的一捶。
表演中:
鼓點像驟雨(聲);流蘇像旋風(物);腳步像亂蛙(人);瞳仁像火花(眼);風姿像斗虎(人的整體感覺)。
任:你的建議讓我很受啟發。從主題單元的角度來考慮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和策略。因為自己對舞臺藝術了解不多,所以沒有去涉獵。陳老師所建議的設計,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對于學生來說,文化藝術舞臺藝術的涉獵和儲備,可能對他一生都有好處。這個思路我會汲取的,謝謝!
陳:在我的聽課實踐中,我注意到很多老師很難把握一節課的要點,他們僅僅是就事論事,缺乏整體感和前后關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且也很難找到展開教學的思路。所以我與中小學教師交流時常常談到:我們要學會欣賞整個畫面,而不是僅僅陷入某一個局部。我注意到你在此處特別強調謝謝,我很高興,哪怕就這一個問題我們達成了共識,都是我們討論的成果。
問題三:如何認識和處理文章的特色
陳:我以為這是一位舞蹈藝術行家的杰作。學習排比,是這節課的一個要點。通過這里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排比不是重復,而是從不同角度展開(或者不斷深入地迫近,此處是從不同角度展開)。學生要學習觀察舞蹈藝術,需要從聲、形、動態、眼神、整體感覺等方面入手。
任:關于排比,你的觀點讓我很受啟發。學生的理解不夠深刻,可能就是緣于教師的考慮膚淺。自己平時的分析也只是站在考試的角度,讓學生體會一下:排比的使用有什么具體意義,增強了什么樣的語言氣勢(有什么表達效果)而已。至于如何從哪些方面來增強語言氣勢、如何在實際運用中學會寫排比,還真的沒有深入探索過。我想這也許是自己今后應該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陳:另外,我在此受到的一點啟示是,比喻首先應該建立在聯想和想象的基礎上,學習比喻是學習聯想和想象。對于這個看法,是否有道理?不知道你怎么看?
任:對于比喻的產生,首先是建立在聯想和想象的基礎之上的說法,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個大家或者聽話人比較熟知的東西,來陳述自己要說而對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內容,所以,先有聯想,然后才能產生自己認為很貼切的比喻;至于想象,如果在此時有用武之地的話,換成比較好了!
陳:在這里,比較是一種方式,我是從心理活動的角度來考慮的,你說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個大家或者聽話人比較熟知的東西,來陳述自己要說而對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內容,對我認識比喻有好處。但我在想,有沒有把比較熟知的東西想象成更美妙的大家不大熟悉的東西(這之中的心理活動可能是想象)?你能不能想到一個例子?
任:非要找一個例子的話,找張曉風的《行道樹》好了。
陳:另外,你很注意抓住詞、突破詞、強調詞,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但短句也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短句怎樣利用,在運用中體會短句的作用,我覺得還需要討論或者引起重視。
任:對!自己在詞語、短句、鋪排句子組合的整體設計上,確實缺乏一個通盤的考慮,導致在語言的學習上缺乏整體性。
陳:在此,我更想向你請教:長句、短句表達的差異是什么,在此課中怎樣處理更好。
任: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體會:(1)短句、長句、段落的交錯使用、融合,與安塞腰鼓鼓點的急促與舒緩,沉重與輕盈,整齊劃一的隊伍行動與個體的舒展表現相結合的現場描摹是一致的。(2)甚至可以用長句、短句、段落的重復交錯使用來完成對課文的整體梳理和把握。(3)可以放在文章的整體把握階段,加深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深入理解和體會,以求得對這種舞臺藝術的深入體會和領悟。(4)在對這種表達方式的仿寫和運用中加以體會。
陳:真好。我還體會,鼓點急促是用短句來突出、來表現的。我在想:關于詞的教學是集中好,還是具體到句段賞析時再分散處理好?
任:我覺得是分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要好一些,讓詞語成為有家的詞語、成為句子中、語言中活生生的詞語。實際上,我在詞語的設計上是想教給學生一種梳理的方法。但最后,還是少了這一環節。
問題四:生活是源還是文學是源
陳:如你所說,對安塞腰鼓你不熟悉,學生也不熟悉。因此你在教后反思中所設想的一次視頻的播放的意義和價值似乎不能低估。如何用更好呢?我想把它作為引起和展開教學的核心。我設想:是否可以先播放一段視頻,這樣安排教學流程:
(1)引導:看了這一段,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用幾個詞描述一下。
(2)啟發:我們來看一看某某作家的感受,他是怎樣描述這種感受的?
(3)體味:反復詠讀、品味字、詞、句,體味短句、排比、比喻的用處。
(4)運用:現在我們再看一遍視頻,想一想,你對這段舞蹈有了哪些更深刻的印象。
(5)表達:想一想,面對這段舞蹈,你會寫些什么?你將怎樣寫?
這樣的線索會不會簡單一些,會不會節約出一些時間來?
我沒有語文教學經驗,所以僅僅是一種設想,要請你思考和批評。
任:關于語言文字的理解,是先由具體的現實錄像般的視覺感受給大家一個印象,還是在學生自己感悟語言文字產生印象之后,再給學生一個具體的例子予以現身說法?我還是希望:先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本身,將視頻放在最后。原因很簡單: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讓學生先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是很重要的,一是任何事情必須先有自己的判斷,二是避免被先入為主的感性材料所左右,泯滅創造的機會和可能,這更符合語言文字理解的習慣吧!
陳:你的意見很有道理。我也說說我這樣考慮的理由,它實際上涉及生活是源還是文學是源的問題。我的考慮是:安塞腰鼓舞蹈藝術是源,這篇作品是流,先有安塞腰鼓這種藝術形式或者藝術活動,然后才有這篇文章,我想的就是先回歸本源,而不是首先用文本約束。這樣的教學進程就是:直觀地回歸藝術本身,自己先感受、體悟;然后用文章做參照,體會文章的特色與創造;再回到藝術,提升自己對藝術的感悟和表達。這樣,學生將有更大的創造空間,一千個哈姆雷特更容易出現。我個人的感受是,音樂藝術、形象藝術留給人的創造空間比文學藝術留給人的創造空間更大,所以《易系辭上》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當然,這種討論和實踐都可以繼續深入。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5篇)12-26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5篇01-18
安塞腰鼓試講說課11-12
安塞腰鼓說課稿15篇11-05
《安塞腰鼓》課文教后記12-17
《安塞腰鼓》說課稿(通用16篇)01-11
安塞腰鼓課文讀后感600字03-18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清平樂·腰鼓風散文欣賞02-06
高中腰鼓說明文800字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