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學設計

時間:2021-02-24 11:50:4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學設計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為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在課程結構上緊承第二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蛋白質而繼續介紹生物大分子,又在課程內容上呼應必修第二冊的遺傳分子基礎部分,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高中生物學的一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是學生打好生物學框架的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情分析】

  1. 考慮學生的已知知識: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生物大分子的相關概念與知識,對其中一種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有了較詳細的了解,教師可結合蛋白質與氨基酸的相關知識介紹核酸與核苷酸。

  2. 考慮學生的未知知識:學生從初中至高中,第一次接觸分子結構模型圖,對核苷酸分子組成與結構陌生,需重點講解。

  3. 考慮學生的生活常識:學生對DNA親子鑒定,DNA指紋識別有相應的解并有一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聯系日常生活加以講解

  【課時數】

  1課時(40分鐘)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展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錄像,教師自制掛圖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說出核酸的種類,功能。

  運用特定的染色劑染色、觀察并區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描述核苷酸的分子結構,簡述核糖核苷酸與脫氧核糖核苷酸的區別與練習

  2. 能力目標

  體驗知識的遷移與相互聯系,學會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DNA與RNA結構的科學探究歷史,關注生物探究式的方式,認同生命科學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核酸的分類及其功能

  兩種核酸的細胞定位以及其實驗探究方法

  2. 教學難點

  核苷酸的結構,堿基和五碳糖的相互組合方式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教師帶領學生復習蛋白質的相關知識,并提出問題:蛋白質在生物體中的作用是充當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點明,蛋白質為一種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 而今天所要學習的,是另一種生物大分子——核酸,它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教學建議與思考:從已知的蛋白質的就知識進行導入,可以使學生回憶蛋白質的教學主線,利用蛋白質類推到核酸,將新舊知識加以聯系,學生可以抓住教師本堂課的教學思路,并體會歸納、對比的思考方法。

  二. 核酸的分類及功能

  教師展示DNA與RNA的分子結構圖,講授核酸研究的兩大歷史突破,即沃森、克里克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RNA干擾機制的發現,自然引出核酸的兩種類型,即DNA與RNA。再加以詳細闡述:DNA的中文名稱是脫氧核糖核酸,RNA的中文名稱是核糖核酸,DNA與RNA統稱為核酸。

  聯系日常生活中的DNA親子鑒定,DNA指紋識別的常識,教師提出問題: 為什么通過DNA就可以確定人的身份或者親子關系? 學生分小組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并得出結論:DNA上攜帶了生物個體上特異的遺傳信息,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教學建議與思考:圖片的展示,可以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便于記憶和理解新知識,并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通過教師對DNA雙螺旋結構和RNA干擾機制科學探究歷史的講解,可以提升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將學生對DNA指紋識別的常識聯系生物學原理,并加以討論,可以提升學生科學、技術、社會(STS)結合的觀念,并培養其知識遷移的意識。

  三.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

  教師首先利用文字講解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染色法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實驗原理:

  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

  紅使RNA呈現紅色。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和染色劑結合。

  教師播放課前準備的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錄像,使學生結合實驗原理,邊看錄像邊體會實驗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學生可從錄像和書上圖片中清晰的看到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細胞核部分被染成了綠色,而在細胞質部分被染成了紅色。說明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教學建議與思考:由于行課時間有限,教師不能在課上直接演示實驗。但如果僅靠教師口頭描述和學生看書,不能對實驗過程有直觀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視頻,清晰的展示實驗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對實驗的整體把握。

  四. 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核苷酸

  1. 引入核苷酸:

  再次類比蛋白質,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已經學過,作為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質,有其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那么同樣是生物大分子的核酸,是否也有其小分子的基本單位呢?引發學生思考。教師進一步講解,核酸的基本組成為核苷酸。并且,不同種類的核酸(DNA與RNA),其核苷酸組成也略有不同。教師帶領學生,站在核苷酸的角度,講解DNA與RNA的異同。 2. 核苷酸的結構:

  教師帶領學生看書上圖2-8,并結合多媒體展示核苷酸的結構模式圖。分清其三個組成部分——磷酸,五碳糖,含氮堿基。并以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為主線,從小分子的核苷酸講到大分子的兩類核酸。詳細介紹兩種核苷酸的五碳糖,含氮堿基的不同。在講解中順勢引出核糖,脫氧核糖,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胸腺嘧啶(T)等重點概念。最后歸納出核糖核苷酸與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異同。鑒于此處為教學難點,教師可以重述課堂知識并轉化教學角度,從大分子的核酸再講回到小分子的核苷酸,為建立學生牢固的.知識體系。最后,隨堂檢測,學生完成以下連線題。

  胸腺嘧啶T 腺嘌呤A 鳥嘌呤G C 尿嘧啶U

  教學建議與思考:教學中的適當重復,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起到強化教學的效果。而轉換教學思路的重復。即講解時用小分子→大分子,重復時用大分子→小分子,既可以強調重點,建牢知識體系,又可以啟發學生多向思維,一舉兩得。

  五: 由核苷酸到核酸鏈

  由于本部分知識在必修第二冊中需要重點涉及,因此請同學看書并識記:核苷酸相互連接成鏈,組成核酸。DNA由兩條脫氧核糖核苷酸鏈構成,RNA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鏈構成。

  【復習與小結】

  教師帶領學生復習本節課的相關知識,理清脈絡,建立知識網絡。

  種類(DNA和RNA)→生物學功能(攜帶遺傳信息)→細胞分布(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基本單位(核苷酸)→組成方式(核苷酸連接成鏈)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下列表格,并于同位交流。

  【板書設計】

  功能: 攜帶遺傳信息

  DNA :細胞核及線粒體、葉綠體

  RNA :主要在細胞質

  磷酸

  核糖

  五碳糖

  脫氧核糖

  含氮堿基 A,T,C,G,,U

  DNA (脫氧核糖核酸)

  分類

  RNA (核糖核酸)

  核酸

  組成方式:核苷酸連接成鏈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知識性較強,設計時緊緊圍繞課本展開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圖片等直觀性教學工具,將抽象的語言變為直觀的圖解,,使學生很快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從而認識了核酸的結構,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逐漸認識到知識的發生過程,體會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學會了對比分析及歸納總結的生物學常用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在課堂練習的選擇上也應側重于知識的鞏固及應用,在選題上側重知識實踐的聯系。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分析

  本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三節的內容。是由“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和“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兩部分組成。

  核酸的種類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核酸的功能

  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核酸的結構 2.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分析

  本節教材圍繞承載遺傳信息的物質—核酸展開構建

  ,通過問題探討了解核酸的種類及功能,緊接著通過實驗觀察總結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最后通過圖片對比介紹核酸的基本單位——核苷酸,從而引出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由于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極其多樣,導致了核酸的多樣性。

  3.知識學習意義分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核酸是承載遺傳信息的物質,了解核酸的種類、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結構,為學習后面章節中有涉及到DNA攜帶遺傳信息,以及在《遺傳與進化》中重點介紹DNA本質的更好的理解奠定了基礎。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識圖、對比、分析、總結能力。

  4.教學建議與學法指導說明

  通過問題探討喚起學生對遺傳物質的記憶,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驗觀察,獲得感性認

  識,解決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聯想細胞核是遺傳的信息庫,將抽象的語言變為直觀的圖解,認識核酸的結構。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自主學習,討論合作學習,同時通過實驗動手觀察,對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

  【學情分析】

  1.原有認知發展分析

  學生在初中學習有關細胞的內容時,已經知道細胞核具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因此具備學習DNA基礎和學習DNA結構的積極性。

  2.原有知識結構分析

  初中受到認知水平的限制,僅知道細胞核具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還不知道DNA的結構,也不知道核酸的種類及分布。初中所學的化學知識,能看懂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圖解及DNA和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別。在第二節學習了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多肽,應該能夠理解本節中“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這個過程的形成。

  3.非認知因素分析

  學生對核苷酸的結構組成、核酸的分子結構,DNA和RNA區別存在盲區,但本著對核酸的興趣,亦能克服這些新知識。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1、說出核酸的種類。

  1.2、簡述核酸的分子結構和功能。

  1.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劑染色,觀察并區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過程與方法

  2.1、嘗試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2.2、學會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實驗結果。2.3、運用互聯網、圖書、雜志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1、參與小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方式。

  3.2、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樂于學習生物科學,養成質疑、求實、創新及用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1、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1.2、觀察并區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教學難點

  觀察并區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教具準備】

  1.實驗材料的準備。

  2.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預習作業: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3.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組成示意圖、脫氧核苷酸長鏈示意圖、DNA與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別圖。

  4.實驗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討論法、講述法等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思路】

  問題探討 :DNA提供犯罪嫌疑人信息, 通過視頻介紹,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核酸的種類:DNA和RNA 核酸的功能:遺傳信息的載體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觀察,對比、總結,得出結論。

  介紹核酸的單位—核苷酸,核酸由核苷酸連接而成 對比介紹核苷酸的種類,了解DNA和RNA 的不同。 對比分析DNA和RNA化學組成上的區別 介紹遺傳信息的概念及多樣性的原因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后作業】

  1.課本P29練習題。

  2.制作DNA連接模型:材料自選

  2.3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一、 核酸的種類和功能

  1.種類:DNA和RNA

  2.功能:攜帶遺傳信息

  二、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假如》的教學設計03-15

《牧童》的教學設計03-15

實用的教學設計03-01

絕招的教學設計01-10

英語的教學設計12-29

《蜂》的教學設計12-24

《塞下曲》的教學設計12-23

《狼》的教學設計02-21

實用的教學設計02-16

貓的教學設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