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
一、設計理念
本課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接觸甚至已經會背誦,因此本教學設計旨在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理解古詩意境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古詩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激發孩子識字的樂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寫字習慣。
本教學設計抓住古詩教學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學過程中以幫助學生識字為出發點,積極調動學生的手、口、腦等感官的參與性,注意在識字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參與性。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復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
二、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識字1”。本課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將從一到十表示數目的10個漢字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恬靜的山村風景畫。這首小詩描繪景物錯落有致,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自然和諧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兒童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識字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①、認識10個生字,有感情朗讀詩歌。
②、圖文結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優美和生活的快樂。
③、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
過程與方法
以情激趣,導入新課;自主研讀,自讀自悟與復習鞏固,指導寫字相結合。
情感與態度
通過學習來激發孩子識字的樂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①、認識10個生字,有感情朗讀詩歌。
③、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老師現在想考考大家,還認不認識這些朋友的名稱(師出示卡片)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重點復習整體認讀音節,與本課生字有聯系的音節重點讀,這樣能有助于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
激趣導入: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里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漢字朋友最喜歡與上課專心聽講、愛動腦筋的同學交朋友,看哪位同學在這節課中交的漢字朋友最多,現在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向識字王國出發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同學們,請看看課本圖中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組進行討論)
2、各小組派代表說。
師述說:這是一個離我們不遠的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達,這里住著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山上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山下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鮮花,你覺得這充滿生機的村莊美不美?(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這美麗的畫面)
3、作者把這個美麗的村莊寫成一首有趣的童謠,你們想不想學,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一課。
4、昨天晚上,大家進行了預習,誰給大家讀讀這首童謠呢?
(設計意圖:觀察圖畫這一環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文,并且能學會觀察圖的一些初步的方法,對學生以后的看圖學文有很大的幫助。)
三、圖文結合,學習課文
1、這么美的村莊,這么有趣的童謠,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讀讀,去感受這鄉村美麗的風光,你們想不想聽,老師有兩個小小的要求:
a.閉上眼睛
b.邊聽邊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2、圖文結合,引導學生進一步看到了什么,并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
3、這么有趣的童謠,你們想不想去讀,邊讀邊和童謠中的生字交朋友。
四、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小朋友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提示:讀詩的時候要注意,認識的字就看著字讀,不認識的字就先讀讀上面的拼音,再讀讀字。看誰的眼睛最靈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讀準。
(設計意圖:好的讀書習慣從一開始就注意培養,能為學生今后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2、你交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怎么認識的?(出示要認的字)
小朋友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既懂得觀察,有能通過各種途徑自己識字,真棒!
3、你覺得這些字中哪個音或字形難讀,難記的,給同學們提個醒。
(設計意圖:讓學生之間互相提醒,使學生學會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4、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抽取生字卡,開火車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五、 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一”。
1、認識田字格。
談話激趣:小朋友,我們已經知道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兒呢?(出示田字格)這就是生字的家。
①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②拍手讀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他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設計意圖:田字格兒歌生動有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2、指導書寫“一”。
這節課我們來寫一個字(出示“一”),我們來看看它怎么寫?
①學習筆畫:“橫:一”。
②指導寫好“一”
教師介紹筆畫名稱“橫”,范寫“一”,邊寫邊講述書寫要領:起筆稍重,向右行筆要果斷,稍上斜,收筆稍頓。
學生描一個、寫一個,教師巡視;講評后,學生繼續練寫。
六、布置作業
1、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2、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用了本課的生字。比一比誰找得多。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寫字是本課重點;分辯“八”和“入”是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展示臺或生字卡片。
【設計特色】
游戲中識字。
【教學時間】
2課時。
【過程設計】
一、談話引入
看圖圖畫上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見了什么?
二、出示課題
老師范讀 板書課題并學習新字“里”。
三、自讀課文
1、根據拼音自讀課文,看誰最先讀會。
2、你就是圖中的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麗。(領讀,一起讀等)大致了解“煙村、亭臺”的意思。
四、自學生字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讀準確,再讀給同桌聽。
2、用圓圈圈出課文中的生字。給課后的生字注上拼音。
五、檢查自學情況
做找朋友的游戲。重點指導讀準“三、四、十”。
六、看圖找出文在籃球上的生字
七、練習寫字
1、指導學生認識“田字格”。
2、教師示范書寫,邊寫邊說清楚筆畫所占的位置。
3、學生描紅,并書寫,老師巡回指導。
八、鞏固練習
選卡片填空,讀兒歌等。
九、實踐活動
課后找一找,看一看,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一到十的數字。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3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同學們,到現在為止,拼音我們都學完了,你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
2、點擊課件,出示:sān、wǔ、yī、liù、bā、shí、èr、sì、qī、jiǚ。
3、拉火車讀音節,看那列火車開得最快。(小火車、開開開、火車頭!)
二、自主研讀、認識生字
1、同學們學得真好,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帶大家到一個小山村看一看!(出示《一去二三里》掛圖,掛圖后面是這首詩的板書。)
2、大家仔細看一看,你在圖中都看到了什么?(兩個小朋友在山間的小路上看風景。)
3、想一想他們可能在談論什么。
生:小哥哥指著遠處說:“你看看,那有一個小村莊,冒著煙呢,村子里的人正在做飯!村莊后面是幾座小亭子,真漂亮啊!”小妹妹說:“我們身邊的花也很漂亮啊!你聞聞,多香啊!”(提示學生按照順序觀察,把短詩中寫的內容說全,可適當發散。)
4、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想了這么多小哥哥和小妹妹說的話!有人啊,只用了20個字就把他們說的東西全都說全了!大家想不想看看?(揭掉掛圖,展示板書。)
5、根據我們學過的拼音把這首短詩讀一讀。(指名讀,其他學生評議、正音。)
6、師:老師標紅的這些字就是我們本課需要認識的生字,根據老師標的拼音,你能讀出它們嗎?(指名讀,學生齊讀。)
7、師:在課文中我們都能讀出來,但是如果這些生字從課文中跑出來,你還能認識他們嗎?(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讀,并試著用這些生字組詞或說一段話。)
8、師:認識了這些生字,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看看詩中都寫了哪些美景。
三、反復品讀、感受畫面
1、同學們仔細看這首小詩,你能從詩中“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呢?在詩中把這些景物挑出來、畫上橫線,并在圖畫上把你看出來的景物圈一圈。
生:煙村、亭臺、花……
總結:兩個小朋友,走了大約二三里路,看到了一座小村莊,村子里炊煙裊裊。再往前走是幾座亭臺錯落地排列著,他們身邊的小路旁開著各種美麗的野花。
2、兩個小朋友看到那么多美麗的景物,他們多高興啊!誰能讀出他們那種高興的心情?(指名讀,學生點評。)
3、他讀得非常流利,但是還不夠高興。下面聽老師讀一下,感受一下,怎樣讀出小朋友高興的心情。(教師范讀,指導停頓和重音。)
4、下面老師找同學來讀一讀,誰讀得最有感情,老師就為他把這幅圖畫再掛上去!
5、指名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直到學生能夠讀出詩歌的聲韻,把圖畫掛上去,蓋住詩歌的板書。
6、背古詩,邊背邊想象詩中的景色。
四、指導寫字(課前認識田字格和三線格)
1、觀察生字一共有幾筆,每一筆是什么筆畫,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找同學站起來說。老師邊指導、邊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樣子。
2、伸出手指書空:學生一邊念筆順、一邊書空。(例“木:一筆橫、二筆豎、三筆撇、四筆捺。)
3、在課本上描紅,并仿寫幾個。
4、找寫得好的和寫得有問題的進行評議。
5、學生在三線格本上進行書寫。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一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課文,心中沖模了新奇感,對他們來說,文本就像一個好玩的迷宮,里面樂趣無窮。本課是一首古代童謠,詩歌語言簡潔,設計本課教學應著力創設情境,引導孩子想象說話,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使文本語言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活化文本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文中的12個字,會寫“一”“二”“三”這三個字。
3、認識筆畫“一”。
4、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出示十位身穿球衣的小朋友,小朋友的衣服上印有1到10的數字)
今天老師請了幾個小朋友到我們班來做客。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設計意圖:認讀十個阿拉伯數字,重在指導發音。]
二、認識漢字一到十
1、這十個小朋友準備進行一次籃球比賽(出示十個分別印有一到十漢字的籃球),哪個小朋友能把這十個籃球分給十位運動員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號碼和他們籃球上的數字相符合。
2、認讀十個漢字
[設計意圖:讓學生建立數字與漢字之間的關系]
3、揭示課題:古代有一位詩人,用這十個數字寫了一首童謠,想讀讀嗎?
三、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認真讀課文,同桌互讀生字
2、利用識字卡片認讀生字,先由生自由說自己認識了哪個字,怎么認識的。
3、游戲認讀
[設計意圖:在生字的認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識字形象,有趣。]
四、朗讀感悟詩意
1、讀這首詩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
2、利用插圖,理解“煙村”“亭臺”
3、理解“煙村四五家”
[設計意圖:詩的意境很重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
4、結合插圖讀詩句
一邊讀詩句,一邊用手指圖。
5、邊讀邊用手勢表示詩的意思
[設計意圖:加強詩句與意象的聯系。]
五、配樂品讀全詩
1、指導掌握詩的節奏
老師范讀詩文,學生聽,說說你發現老師在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并做上記號。
2、生自讀,師生交流。
3、指導生有節奏地朗讀。
[設計意圖:讀出詩的韻律美,進一步感受詩意。]
六、背誦全詩
1、請學生閉上眼睛背誦全詩,邊背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2、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山村
[設計意圖:再次啟發想象,讓學生再次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情彼景”化為“我情我景”。]
七、寫字
1、認識田字格
用拍手歌幫助認記:“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2、出示漢字(“一二三”)你發現這三個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都由橫組成)
3、識筆畫“一”。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橫的變化。
4、指導書寫“一”、“二”、“三”。
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字的?
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四就是四橫(生發現錯誤),古時候有個故事,那里面的人就鬧了這么一個笑話。(師講這個小笑話)。
[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告訴學生對待學習一定要認真。]
八、鞏固練習
1、看圖填空。出示簡筆畫,讓學生選擇生字卡片填空。
如:畫四條魚,五朵花,三支筆………讓學生挑選相應的漢子,貼在圖畫旁邊。
一頭牛,兩匹馬
三條魚,四只鴨
五本書,六支筆
七棵樹,八朵花
九架飛機,十輛車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九、實踐活動
課后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這一課的生字。
[設計意圖:加強課文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和運用。]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5
分析學生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會認12個生字,認識“橫”筆畫,會寫“一”“二”“三””這3個字。
3、知道詩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優美的畫面。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設計意圖:了解十個數字的發音情況,重在發音。)
二、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
(設計意圖:建立數字與漢字的聯系,了解學生對這幾個漢字的認識情況,同時鞏固漢字的讀音。)
三、學習古詩
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2、師范讀,學生聽,說說老師在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
3、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
(二)了解詩意
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
[設計意圖:培養邊朗讀邊想像的讀書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
2、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
[設計意圖: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
3、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系,并引出當一生讀“一去二三里”時,指圖的學生該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該怎么理解的問題。」
5、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還有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并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
1、給詩加上題目,并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
2、背誦全詩,并設問:
(1)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么呢?
(2)這個小山村熱鬧嗎?(這是一個靜靜的小山村)
(3)你來到這個山村,覺得它美嗎?
(4)師總結:小山村真美啊,請小朋友們一起背,就好像走進了小山村。
[設計意圖: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
四、寫字
(設計意圖:練寫了三個字,學生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意圖。)
教學反思
經過一個月的“艱苦奮戰”,學生終于學完拼音,開始接觸漢字了。第一篇識字是古詩《一去二三里》,讀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情趣,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課文,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一幅幽靜美麗的山村田野畫面,這首詩巧妙地把一到十10個數字隱藏其中。
在教學古詩時,我運用課文的插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的方法了解古詩所寫的小山村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其中“煙村”、“亭臺”這些詞語學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煙村”是什么,“亭臺”是什么,使學生理解詩句變得簡單化了。再讓學生通過想象,使我們大家和詩人一起都置身于這美麗的小山村中,從而體會詩人的感受,最后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們一個個都讀得興致勃勃,激發了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由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重要的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因此,我從田字格的結構教起,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寫字時,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橫)“一”。板書示范(橫)“—”在田字格當中的位置,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并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板書,讓學生體會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并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一去二三里試題12-27
《一去二三里 》教案03-16
一去二三里古詩10-12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03-15
《一去二三里》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12-16
一年級《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1-21
葉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學設計07-30
楊萬里《小池》教學設計11-25
《口腔里的變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范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