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學方案設計4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學方案設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教學方案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導幼兒擴散思維,說出飛、爬、跳、游等動詞。
2、鼓勵幼兒能大膽表現動物的動作,以愉快的情緒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一幅畫有花、草、樹、小河、天空的背景圖.
2、錄音機一臺,磁帶一盒(一段活潑歡快的音樂).
3、小動物圖片若干,各種動物胸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引發幼兒對背景圖的興趣。
師:咦,這是哪里?噢,原來樹林里要開表演會,今天,許多小動物都要來這里,你們看!誰先來了?(出示蝴蝶)它是怎樣來的?(教師邊指圖片邊問)
二、引導幼兒擴散思維,豐富幼兒想象的內容,啟發幼兒模仿動物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飛、爬、跳、游等動詞.
1、師:“想想看,除了蝴蝶是飛著來的,還有哪些動物也會飛著來?(啟發幼兒說出小鳥、蜻蜓、蜜蜂等)它們是怎樣飛的?讓我們來學一學。”
2、“除了有飛著來的小動物,想一想還有那些動物會來,它們是怎么來的?我們來學一學!”
三、游戲開始,隨音樂扮演小動物做動作,進一步鞏固對新學動詞的理解。
師:小朋友,動物表演會馬上快開始了,我們也來扮演小動物,做一做它們的動作,參加它們的表演會吧!(音樂起,幼兒自由表演,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教學方案設計 篇2
活動背景: 這是我們教研的內容,老師們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動的前提下,進行了教研觀摩活動。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有了這次的想法和設計。
孩子對磁鐵有一種好奇:因為它會吸住東西。在以前的日子里,孩子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磁鐵的經驗。所以,對于孩子來說,活動結果的獲得是不難的,但是,孩子們在還沒有探索習慣和能力的時候,這樣的活動,無疑會讓孩子獲得許多方法和樂趣,這使我們更關注孩子的活動過程。
活動應該根植于孩子的生活。科學探索活動很容易只關注科學概念而忽視了它對孩子的現實意義。所以,本活動努力將有關磁鐵的每一點認識,遷移回歸孩子的'生活,使活動貼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內容與要求: 1、了解磁鐵的名稱和可以吸住鐵制品的基本特征。
2、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和問題。
3、重點和難點:探索磁鐵的基本特征。
活動準備: 1、幼兒的操作用具:磁鐵、各類鐵制品(大頭針、曲別針、鐵釘、鐵絲、鐵片)、非鐵制品(塑料勺子、積木、雪花片、紐扣、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別針的筐(每桌兩筐)。
3、教師演示用具:磁鐵、墊板、別有曲別針的娃娃紙片。
過程與指導:
一、擺弄操作 老師:請你把筐里的東西分成兩堆,分的時候要用到這東西指磁鐵),你去試試。
――由于上次活動的開始,老師指導語過于的含蓄,出現了許 多與“磁鐵"無關的操作現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彎路,降低了集體 教學的效率。因此,本活動的開始,直接引入磁鐵,使孩子立即對當前的學習對象進行關注,大大減少了教學上的麻煩。
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
在活動中,由于我的指導語的暗示,大多數的孩子都用磁鐵(盡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學名)把東西分成兩堆,有1個孩子按大小分,有2個孩子按材料質地分,有1個孩子按長短分,終因材料的不規則,而無法進行,于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鐵,立即被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現象吸引住,從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將材料分成了兩堆。
二、協調交流 討論:說說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
老師(小結):用這(磁鐵)可以將筐里的東西分成兩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這東西叫磁鐵,它能吸住鐵的東西。
三、遷移驗證 找一找: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鐵做的?你怎么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動表明,孩子更容易記住“吸鐵石",而不容 易記憶“磁鐵”,所以,這里讓孩子有反復使用“磁鐵”這個學名的機會,如,孩子說:門把手被磁鐵吸住,它是鐵做的。孩子在尋找過程中。,既驗證了磁鐵的特征,又記住了“磁鐵”這個名字。
在活動中,有半數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能吸住鐵的東西,就叫“吸鐵石",于是,他們很不容易記住“磁鐵”這個學名。在尋找“鐵做的東西"的過程中,當孩子們歡呼“這是鐵做的”,我就問“你怎么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因為它被磁鐵吸住了”,如此反復多次,孩子就記住了這個比較陌生的名字。
四、遷移運用 1、游戲:找別針。 老師介紹:曲別針掉到雪花片筐里去了,請大家幫老師一起找曲別針,看誰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別針的雪花片筐里,挑選別針。在活動中,有的孩子一開始沒有想到用磁鐵,而用手揀。當看到同伴使用時,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于是興趣大增。
2、游戲:小動物跳舞。
將立體人物別上回形針放在墊板上面,用磁鐵在墊板下面移動,讓人物跳起舞來(也可以準備更豐富的磁性玩具,如:塑料盒里小魚游、小紙棍里紅旗升等等)。
――這些游戲可以放在區角學習中。
幼兒園中班教學方案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中國畫富有生活情趣的畫面,了解中國畫的悠久歷史。
2、了解中國畫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對中國畫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畫有同樣內容的中國畫和蠟筆畫各一張。
2、提斗,大白云,小勾線筆,宣紙,墨汁,國畫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對比欣賞中國畫與蠟筆畫,初步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韻味,知道有國畫這種藝術形式。
教師:請你們看看,這兩幅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2、認識幾種基本的、在幼兒園階段常用的作畫工具。
(1)認識三種毛筆:提斗、大白云、小勾線筆。
l在幼兒園階段,常常用擬人的方法介紹毛筆,如這三種毛筆分別上筆爸爸、筆媽媽和筆寶寶,它們上毛筆一家。
(2)認識墨汁與國畫顏料。
(3)認識宣紙。
l可以將宣紙與普通白紙放在一起,引導幼兒通過看、摸、滴水等方法,感受宣紙柔軟、易吸水、易破等特性。
3、幼兒自由探索使用作畫工具。
(1)引導幼兒用于毛筆刷刷自己的胳膊和臉,感受筆頭的柔軟性。
(2)用毛筆蘸清水在地板上、宣紙上隨意涂鴉,感受毛筆的筆觸與宣紙的吸水性。
(3)做個小實驗,將墨汁輕輕地滴入裝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感受墨汁溶于水,以及遇水變淡的特點。
幼兒園中班教學方案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初步學唱歌曲,知道ABA的結構類型,并學習用"跳躍地"和"連貫地"兩種方式來表現歌曲。
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與朋友結伴表演的快樂;
能創編跳躍、連貫的動作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的內容;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郊游的生活經驗;
CD音樂《郊游》。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復習歌曲《小紅花》。
指導語:(教師彈湊歌曲前湊)這是什么歌曲?在最后一句我們應怎么唱?(前面跳躍,后面連貫)
用跳躍、連貫的聲音唱《小紅花》。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郊游時的美好前景。
提問:你們郊游過嗎?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講述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時快樂嗎?他們是怎么郊游的?看見了什么?
4.幼兒學唱歌曲
二、教師再次范唱歌曲,啟發幼兒發現ABA的結構
提問:你們發現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嗎?
三、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
進一步理解熟悉歌詞。
提問: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樣?陽光怎樣?青山、綠水怎么樣?
四、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發現并運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問:你們發現中間部分和前后重復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你們唱什么歌的時候也運用了這兩種方式?
五、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
到"地方郊游",帶領幼兒完整學唱1~2一遍。
六、鼓勵幼兒聽音樂結伴邊表演邊歌唱
【幼兒園中班教學方案設計4篇】相關文章:
小班教學方案設計02-22
《背影》教學方案設計11-05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11-01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11-29
鄉愁教學方案設計11-14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12-21
《將進酒》教學方案設計10-25
《木蘭詩》教學方案設計12-02
木蘭詩教學方案設計12-01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范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