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找因數》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09 12:31: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找因數》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找因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找因數》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教學中幫助學生從已經據有的經驗出發,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如何歸納學習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

  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里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涂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

  然后,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伙伴說說。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學生:用12個小正方形自由拼(畫)長方形。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問題的學生,搜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

  師:剛才老師在觀察同學們學習時,發現了很多同學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下面,把我們的學……成果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總結一下能拼出幾種長方形?

  參與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總結學法。

  師:你是怎樣拼的,說說好嗎?

  學生代表一邊匯報,一邊將所拼的圖在黑板上進行演示,注意讓學生指圖說明。

  2、思考:請同學們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兩個數相乘得12?然后一對一對找出來。)

  全班交流

  師:我發現同學們真的很聰明,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匯報思考的過程,再次體會“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同學們用12個小正方形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擺了多少個嗎?

  學生回答,老師同時板演: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很用心思考,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嗎?這6個算式最少能用幾種算式表示出來?

  (3種,算式一樣的可選擇其中的一種說出來。)

  及時板書: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師: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見,12的因數有哪些呢?

  (1、12、2、6、3、4)

  引導思考:找一個數的因數怎樣做到即不重復又不遺漏呢?

  (通過以上的拼、畫、小組交流,學生已經有所發現。)

  學生的答案:

  (1)我發現積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們的因數都是12的因數。

  (2)我發現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一對對的找12的因數。

  師:誰能按順序說出來?

  (1、2、3、4、6、12)

  3、小結: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找因數,好處就是不重復、不漏找。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8頁“試一試”,注意關注學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數:1、3、9……15的因數:1、3、5、15)

  2、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現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做課本第9頁的練一練的第1、2題。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第2小題小競賽:看誰找的快

  3、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拼長方形找因數,現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畫出長方形找因數呢?請做第9頁的第3題。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數:1、2、4、16)

  4、下面的數,各有幾個因數

  1 19 4 32 11

  總結: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利用找因數的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呢?用學到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做些什么?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2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課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方式獲得新知,這樣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課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特點:

  1.新課伊始,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情境引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使學生初步感知事物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為學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2.結合運動會上兩個班排出的隊形圖列出乘法算式來認識倍數與因數。使數學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本環節設計小組自學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對倍數與因數的認識。學生通過閱讀、質疑、交流,逐步形成自學能力,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

  3.在小組內交流判斷誰是7的倍數,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掌握不同的方法,以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百數表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關系,誰能說一說自己與爸爸的關系是什么?

  生1:父子關系。

  生2:父女關系。

  師:那么你們與老師又是什么關系呢?

  生:師生關系。

  師:能說老師是師生關系嗎?

  生:不能。

  師小結:是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獨立的,是相互依存的。在數學王國里,也有一些存在著相互依存關系的數,它們就是倍數與因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生活,通過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引入,初步感知關系是相互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認識倍數與因數。

  (1)課件出示教材31頁第一個問題。

  師:仔細觀察兩個班的隊形,請你算一算兩班各有多少人。

  (2)交流計算結果。

  9×4=36(人) 5×7=35(人)

  (3)回顧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師:請你們說一說這兩個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學生任選一題,說出各部分的名稱)

  師:這兩個乘法算式里就有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自學教材31頁“認一認”,并思考下面的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1頁第二個問題)

  思考:①讀了智慧老人的話,你知道了什么?

  ②關于倍數與因數,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生1:在算式9×4=36中,36是9和4的倍數,9和4是36的因數。

  生2:在算式5×7=35中,35是5和7的倍數,5和7是35的因數。

  生3:倍數與因數指的是乘法算式中積和乘數之間的關系。

  生4:在學習倍數與因數時,只在非0自然數范圍內研究。

  (4)質疑:在算式5×7=35中,能說5和7是因數,35是倍數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師指出:倍數與因數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敘述時一定要說清楚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3

  這節課教學倍數和因數的認識,學習找一個自然數的倍數和因數。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題、兩道“試一試”及相應的“想想做做”,例1通過用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的操作,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礎上教學倍數和因數的意義。例2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并結合“試一試”引導發現一個數倍數的特征。例3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再結合“試一試”引導發現一個數因數的特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得出相應的乘除算式,幫助學生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

  2、使學生在認識倍數和因數以及探索一個數的倍數或者因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數學思考的水平。

  教學重點是理解倍數和因數的含義,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我打算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通過激趣、操作、比一比誰寫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進行自主探索,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考的方法。

  基于以上認識我預設了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首先和學生交流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關系,“比如你們和老師是什么關系?你和媽媽呢?其次引入數學中自然數和自然數之間也有各種關系,初步體會數和數的對應關系,既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操作發現,理解概念,我準備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1)操作體驗,初步感知倍數和因數的意義。通過操作我們能發現許多的知識。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試一試能擺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蘊涵著那些不同的乘法算式。再讓學生根據算式猜一猜“他可能是怎么擺的”,然后電腦演示相應的操作。用12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進行不同的擺法展示,為了避免簡單的操作,引導學生通過算式來想他是怎么擺的。組織交流,引出算式與概念鑒定。學生充分經歷了“由形到數、再由數到形”的過程,既為倍數和因數概念的提出積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數和因數的關系,為正確理解概念提供了幫助。

  (2)在具體的乘法算式中,理解倍數和因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教材沒有給出抽象的意義,而是結合乘法算式進行直觀的描述,這樣不僅降低了難度,而且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拓展了空間。因此,教師首先根據算式介紹倍數和因數的意義,然后讓學生根據其余兩道乘法算式模仿的說一說,充分的讀一讀,在通過“能說4是因數,12是倍數嗎?這一反例的教學,充分感受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

  (3)及時練習。我把 “想想做做”第1題改為學生自己出題,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既達到了鞏固的目的,來自學生自身的材料又更加真實,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考慮到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可能所舉例子都是乘法算式,教師就需及時有效“介入”比如,“24除以3=8”,促成學生不僅從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從除法的角度進行,為后面找一個數的因數做好伏筆。第三個環節是探索方法,發現特征,分兩個層次進行,首先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我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了一個個問題鏈,什么樣的數是3的倍數?,怎樣找才能有條理?比一比誰找的倍數多?能把3的倍數全找完嗎,應該怎樣表示問題的答案?你有什么竅門找一個數的倍數?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學生之間積極互動,“捕捉”對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認知理解掌握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并結合“試一試”,通過交流比較,發現“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一個數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第二個層次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相對于找一個數的倍數而言,找一個數的因數無疑難度增加了,在此環節中不必急于告訴學生方法,而是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探索“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是教學取得實效的關鍵”對學生出現的情況我作了充分的預設:有的可能是用乘法想(乘積是36的兩個數是36的因數)有的可能是用除法想(除數和商都是36的因數)這兩種方法都出現一個問題:無序。從而導致重復、遺漏現象。為了解決問題,我再次放手,小組交流,,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求”怎樣找才會有序,找到什么時候為止”?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最后師生達成共識:按一定的順序一對對的找,找到兩個數接近為止。從而在互相評價、充分比較、集體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學性。由于一個數倍數特征的借鑒,一個數因數的特征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含義,初步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2.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掌握質因數的含義和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含義,初步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含義,初步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步一步地分解質因數,這樣分解起來比較麻煩,為了簡便,通常我們用短除法來分解質因數。

  教師向學生說明短除法是筆算除法豎式的簡化,并以6和28為例向學生具體介紹短除法的書寫方法,被除數寫在哪里,除數寫在哪里,商又寫在哪里?然后重點問學生用什么作除數?為什么要用這個數作除數。如:

  教師:用哪個數去除28呢?

  學生:根據分解質因數的意義,應該用質數去除。

  教師:用哪個質數呢?

  學生:用2和7都可以。但是最好先用2作除數,因為28的個位數是8,一眼就能看出能被2整除。

  教師:對!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時,通常先用一個最小的能整除這個合數的質數去除。師板書:2| 2 8

  14

  教師:除完了嗎?(沒有)為什么?(因為商14還能被2整除)那就再商2。(師板書略)這次的商7還除不除?(不除了)為什么?

  啟發學生說出因為7是質數,達到了分解質因數的目的。或者說7除了1和它本身外,沒有其它約數了。這時再指導學生把各個除數和最后的商寫成連乘的形式。

  教師:誰能把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歸納一下?

  引導學生歸納出:寫出短除式──用能整除這個合數的最小質數去除──商如果是合數,照上面的方法除下去,直到商是質數止──把除數和最后的商寫成連乘的形式。

  教師:用這個方法把24、56分解質因數。

  學生解答后,集體訂正。

  二、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閱讀第62頁下面的你知道嗎?并讓學生說一說讀后知道了什么。

  三、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以下內容: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

  2.怎樣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

  3.你還知道些什么?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課本 P79~81 例 1、例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師生共同探討的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和集合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初步了解算理。

  教學難點:

  了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計算原理。

  教學用具: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導語:一年一度的運動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五年級的同學們想用隊列表演來展現五年級同學們的風采。可是在訓練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兩個排的學生人數不一樣,一排有 16 人,二排有 12 人,如果兩排的學生單獨列隊,各自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列隊方法?怎樣確定?

  2.敘述:同學們學以致用的能力還真是很強,知道會用因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繼續來研究有關因數的問題。(板書題目:因數)出示視頻4小明家裝修客廳鋪地磚的視頻短片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動畫8用正方形擺長方形的動畫,請同學們幫幫忙,試著設計一下。

  2.探究方法。

  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1)說一說你是怎樣安排的?

  (2)為什么找 16 和 12 公有的因數就可以?出示動畫9、找16和12公因數的動畫

  4.思考:像 1、2、4 這樣,既是 16 的因數,又是 12 的因數,這樣的數你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其中最大的數是誰?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過渡語:今天我們就重點來研究最大公因數。

  5.想一想:前一段我們已經學過了因數,今天又認識了公因數,你能談談它們兩者的區別嗎?

  6.說一說:最大公因數和公因數有什么關系呢?

  7.試一試:你能找到 18 和 24 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嗎?

  8.練習:口答最大公因數。

  4 和6 24和8 5和7 6和11

  問:你是怎樣答出的?能說一說過程嗎?

  9.除了找因數,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呢?

  分解質因數法。

  10.練習:求 24 和 36 的最大公因數(用喜歡的方法求)。

  [在學生經歷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的過程中, 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選兩個數求最大公因數

  12 和 18

  99 和 132

  24 和 30

  39 和 65

  2.找最大公因數。

  (1)A=2×2×5×7

  B=2×3×7

  (A,B)=?

  (2)甲數=A×B×C

  乙數=D×E×F

  (甲數,乙數)=?

  3.反饋練習。

  (1)直接寫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27、9)(17、51)(13、39)((3、8)

  (13、11)(15、16)(4、6)(6、8)

  (8、24)(15、30)(16、48)(5、11)

  (11、12)(13、17)

  (2)填空。

  小于10的最大偶數與最小合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小于10的最大奇數與奇數中最小的質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自然數中最小的兩個質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小于10的最大兩個合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甲數在20至30之間,乙數在30至40之間,甲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2,甲數是( ),乙數是( )。

  四、全課總結

  你對今天的課有什么評價?談談你的感想好嗎?

  板書設計:

  最大公因數

  16 的因數:1,2,4,8,16

  12 的因數:1,2,3,4,6,12

  16=2 × 2 × 2 ×2 18= 2 ×3×3

  12=2 × 2 × 3 24= 2 ×2×2×3

  (16,12)=2 × 2=4 (18,24)=2×3=6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內容

  教材分兩段:

  例1教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認識,例2教學求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例3教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認識,例4教學求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安排了實踐與綜合應用“數字與信息”。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借助操作活動,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

  以往教學公倍數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倍數,然后讓學生發現有的倍數是兩個數公有的,從而揭示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教學同樣如此。本單元教材注意以直觀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經歷公倍數和公因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這樣安排有兩點好處:

  一是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能體會公倍數和公因數的實際背景,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是有利于改善學習方式,便于學生通過操作和交流經歷學習過程。

  以公倍數為例,教學時應讓學生經歷下面幾個環節:

  第一,準備好必要的圖形。要為學生準備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邊長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也要準備邊長為12、18、24厘米等不同的正方形。

  第二,經歷操作活動。讓學生按要求自主操作,發現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可以正好鋪滿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正好鋪滿邊長8厘米的正方形。在發現結果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聯系除法算式進行思考。這是對直觀操作活動的初步抽象。

  第三,把初步發現的結論進行類推,先自己嘗試看還能鋪滿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再在小組里交流。不難發現能正好鋪滿邊長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等的正方形;在此基礎上,還應引導學生思考12、18、24等這些邊長和長方形的長、寬有什么關系。

  第四,揭示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內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

  第五,判斷8是不是2和3的公倍數,讓學生通過反例進一步認識公倍數。理解概念的外延。在此基礎上,教材注意借助直觀的集合圖顯示公倍數的意義。公因數的教學同樣如此。

  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理解,教材在練習中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如第25頁第7題,先引導學生用列表的策略通過列舉找到答案,再引導學生聯系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解決問題。第8題也可用最小公倍數解決問題,但也允許學生用列表的策略列舉出答案。第29頁第10題讓學生先在圖中畫一畫找到答案,也可讓學生聯系最大公因數的知識解決問題。第11題為學生提供了彩帶圖,學生可以在圖中畫一畫,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數的知識思考。

  2.提倡思考方法多樣化,找公倍數和公因數。

  課程標準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二是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而不是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求出公倍數或公因數。

  不教學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通過列舉出兩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方法,找出公倍數或公因數。突出對公倍數和公因數意義的理解;

  二是學生對用短除的形式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算理理解有困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教學找公倍數或公因數時,應提倡思考方法多樣化。以求8和12的公因數為例,學生可能會分別寫出8和12的所有因數,再找一找;也可能先找出8的因數,再從8的因數中找出12的因數,或著先找出12的因數,再從中找出8的因數。

  在找出公倍數或公因數之后,還應引導學生用集合圖表示出來。要讓學生經歷填集合圖的過程,明確集合圖中每一部分的數表示的意義,體會初步的集合思想。

  對于兩個數有特殊關系時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教材在練習中安排,引導學生探索簡單的規律。由于教材不講互質數,所以兩個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是它們的乘積,最大公因數是1這樣的結論不要出現,只要求學生在具體的對象中感受。

  為了拓寬學生對求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方法的認識,教材在“你知道嗎”欄目里介紹了“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并介紹了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符號表示。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結合閱讀進行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解。

  3.通過調查、交流和嘗試,感受數在表達信息中的作用。

  教學“數字與信息”這一實踐與綜合應用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和交流參與活動,感受數字在表達信息中的作用。

  課前調查的內容有:

  (1)110、112、114、120等特殊電話號碼是什么號碼;

  (2)自己所在學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郵政編碼;

  (3)自己家庭成員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證號碼;

  (4)生活中用常見的數字編碼表達信息的例子;

  (5)自己學籍卡上的學籍號。課后調查的內容有:

  (1)去郵局調查有關郵政編碼的其他信息;

  (2)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數字編碼。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充分開展交流活動:比如,為什么有些編號的開頭是0?怎樣從身份證中看出一個人出生的日期?身份證上的數字編碼有哪些用處?等等。

  在此基礎上,教材在“做一做”中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嘗試用數字編碼表達信息。比如,為某賓館的兩幢客房大樓的房間編號,為一年級新生編號,還安排了與方位和距離聯系的問題,用編碼表示家大約在學校的什么位置。

  教學時,可以根據需要和時間情況,靈活安排教學時間。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鞏固用等式的性質解簡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簡單實際問題中數量關系,并能根據等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進一步理解公倍數和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掌握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鞏固解方程的方法,進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方程解答。

  教學實施:

  一、疏通概念

  1、同學們,本學期的內容已經全部學完了。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對所有的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首先讓我們一起走進“數的世界”,在十個單元中哪些是與數打交道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方程

  公倍數與公因數

  認識分數

  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加減法

  2、揭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復習方程,公倍數與公因數(出示課題)

  3、討論與思考:本學期學習了方程的哪些知識?

  什么是公倍數與公因數?

  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

  二、專項練習

  1、方程的復習

  ⑴整理與練習第1題,在方程下面打√,集體匯報時說出為什么不是方程?

  等式

  方程

  X+2.5<828-12=165a分別叫什么?你覺得方程與等式有什么關系?你能用一副圖來表示嗎?

  ⑵整理與復習第2題

  提問:根據什么來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對時說說是怎么想的?

  出示練一練,找出括號中方程的解

  ①3x=1.5(x=0.5x=2)

  ②x-210=30(x=240x=180)

  ③x÷5=120(x=24x=600)

  ⑶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米11.7平方米?米

  2.7米

  6.9米3.9米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式列方程的?

  教師小結,用方程計算可以使很多問題變的簡單,容易解決。

  ⑷整理與復習第4題學生讀題后獨立用方程解決。

  2、公倍數和公因數的復習

  對公倍數和公因數你有那些了解?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呢?

  出示練習①寫出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6和94和82和3

  ②寫出每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18和2415和602和3

  請做得快的同學介紹經驗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四、課堂作業

  整理與復習第3題、第5題、第6題。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復習課,主要復習方程、公倍數和公因數兩個單元的內容。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因此對知識的回顧與整理還不是很系統。特別是對潛能生而言,教師的提問不能及時溝起他們對知識概念的回憶,因此跟基礎較好的同學相比就形成了鮮明的落差。

  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正確掌握題中的數量關系是關鍵,也是學生理解中的難點。大部分學生在列方程時,因為沒能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而把方程列錯,或者方程列到了,卻不能把方程抽象成數量關系式。諸如這些現象,主要是學生的抽象能力還不夠完善,分析問題的能力還不夠仔細,深入,有待進一步的發展。

  在公倍數和公因數一單元中,問題不大,主要是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對較大的兩個數,如求100以內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出錯率較大。因此課后還應多補充一些相應的練習。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課本9~10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全部因數的方法。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寫出指定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3、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這種方法,并能運用這種方法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教學重點:

  學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寫出指定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教具準備:

  課件、12個同樣的小正方形紙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教師:這一節課,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去找一種數,找什么數呢?是找因數。

  板書課題:找因數。

  教師:你知道什么是因數?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拼一拼

  1、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內畫一畫。

  (自己試著獨立畫一畫,看看你有幾種畫法,畫完后與你的同學進行交流。)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板書。

  匯報交流自己的畫法

  12=112 12=26 12=34

  所以可以拼成三種長方形。

  4、小結: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數。

  活動二

  試一試

  1、采蘑菇的小姑娘,她采了6個蘑菇,這6個蘑菇可以怎么樣擺放?找出6的因數。

  2、小姑娘昨天采了21個,今天采了30個,你能找出21和30 的因數嗎?

  (自己試著找一找,并說一說自己所用的方法。)

  3、你能試著找出21和30公共的因數嗎?你是怎樣找的?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1、小狗吃骨頭,看看每只小狗該吃哪塊骨頭?

  2、試著找一找32的所有因數。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呢?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歸納。

  五、作業。

  1、練一練第1、2、5題

  2、優化作業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內容

  最大公因數(二)

  教材第82、83頁練習十五的第2一9題。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2.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掌握找兩個數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1.完成教材第82頁練習十五的第2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找最大公因數的經驗,并將這8組數分為三類。

  2.完成教材第82頁練習十五的第3一5題。

  學生獨立填在課本上,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83頁練習十五的第6題。

  學生獨立填寫,集體交流,體會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的幾種情況。

  4.完成教材第83頁練習十五的第7一11題。

  學生獨立審題,理解題意,然后試著解答,集體交流。

  5.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3頁的“你知道嗎”。

  請學生試著舉例。提問:互質的兩個數必須都是質數嗎?你能舉出兩個合數互質的例子嗎?

  思維訓練

  1.某服裝廠的甲車間有42人,乙車間有48人。為了開展競賽,把兩個車間的工人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每組最多有多少人?

  2.有一個長方體,長70厘米,寬50厘米,高45厘米。如果要切成同樣大的小正方體,這些小正方體的棱長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

  3.把一塊長8分米、寬6分米的鐵皮切割成同樣大小的正方形鐵皮,如果沒有剩余,正方形個數又要最少,那么可以切割成多少塊?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掌握了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可以先分別寫出這兩個數的因數,再圈出相同的因數,從中找到最大公因數;也可以先找到一個數的因數,再從大到小,看看哪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因數,從而找到最大公因數。

  《找因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會用列舉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2、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公因數的意義。

  3、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

  教學重點:

  1、會用列舉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2、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公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正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教學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本節課學生對因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法與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公因數的方法。這也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學法:

  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公因數的方法。這也較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習新知

  因為學生已經學習過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先讓學生找出4和6的因數,詢問學生是怎樣找的?并復習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由此,進入新課。

  1、師:同學們,12和18,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數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呈現在集合圈內。

  2、師:仔細觀察它們的因數,你有什么發現?學生會說,發現有相同的因數:1、2、3、6

  師:那么準,那你們看看它們的因數你發現了什么?請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數中有沒有相同的因數?相同的因數有幾個?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師:像這樣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我們就說這些數是12和18的公因數。此時師出示集合圖形。

  3、師:中間這一區域有什么特征?填的什么數?

  生匯報:中間所填的數應該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師:在這些公因數里面,哪個數?生:6。

  師:對,6在這兩個數的公因數里面是的,那么我們就說6是12和18的公因數。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找公因數。

  師板書課題:找公因數

  4、師:讓學生有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公因數,和公因數。在總結的基礎上課件出示公因數的概念,并給時間讓學生記憶。

  5、師: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找到12和18的公因數的?由此總結出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并板書出來。同時指出在找公因數時要注意什么。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公因數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來。同時這也就較好的達到了教學要求: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公因數。突出了教學重點: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準備用時12分鐘。

  二、嘗試練習,合作探究

  在做書45頁“練一練”中的1、2兩題

  (1)利用倍數關系找公因數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三45頁,獨立完成第1小題。

  8的因數有:1、2、4、8。

  16的因數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數有:1、2、4、8。

  8和16的公因數是:8

  老師在做這道題目是可以直接寫出最后的答案8?老師是不是有特異功能呢?師引導學生觀察:8和16之間是什么關系?與它們的公因數有什么關系?

  生匯報:16是18倍數,所以8和16的公因數是8。之后再及時出一些這方面的題練習,找4和8、9和3,28和7的公因數。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然后師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小結;如果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倍數,那么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公因數。

  (2)利用互質數關系找公因數

  師:請大家獨立完成第二題。

  生匯報5的因數有:1、5。

  7的因數有:1、7

  5和7的公因數是:1

  師同上一樣引導學生獨立觀察5和7之間是什么關系?與他們的公因數有什么關系?

  分小組討論匯報。

  生:5和7是質數,所以5和7的公因數是1。

  練習:找2和3,11和19,3和7的公因數。并及時的進行總結:兩個質數的公因數是1.

  教材的練習到此結束,我又補充了找8和9的公因數?再練習,總結出:相鄰的兩個自然數(0除外)它們的公因數是1.

  由于學生還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質關?我在此進行了一個小補充:像這樣只有公因數1的兩個數叫互質數。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他們的公因數只有1。這一安排,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整理找公因數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方法找公因數?

  生:列舉法,用倍數關系找,用互質數關系找

  師:我們在做題時要觀察給出的數字的特征,運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們的公因數。

  (教師在講解找公因數時,不僅要告訴學生具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單獨的內容聯系起來,給出學生統一的解題步驟,這樣學生才有章可循。)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也準備用時15分鐘。

  三、以智力陷阱的形式鞏固練習,讓學生體驗成功。

  完成書第46頁的3、4、5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在巡視的過程中對于后進生要特別的指導點撥。

  鞏固練習準備用時8分鐘。

  四、全課小結

  用2分種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五、作業設計

  本節課,我設計了基本練習、提高練習和拓展練習,都以課件的形式呈現。較好的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了鞏固和提高。

  板書設計:

  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找公因數

  分別找因數

  公因數

  公因數

  倍數關系→較小數

  互質數、相鄰數→1

  各位評委老師,我僅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這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千變萬化的生成效果,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相結合。

  說課的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找因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找因數》教學設計02-25

《找因數》教學設計5篇06-19

《找最大公因數》教學設計06-22

《找最大公因數》教學設計06-29

《找因數》的說課稿06-13

找因數數學教學反思02-15

找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6-14

因數與倍數教學設計02-24

倍數與因數教學設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