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愁》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鄉愁》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愁》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愁》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鄉愁》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多l愁》以獨特的想象,嚴謹的結構,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
教學設想
課前引導學生借助課外閱讀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主題。教學時,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由淺入深,重閱讀,善啟發,巧設高度,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初步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創設情境,通過多媒體手段,喚醒學生的愛國意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品悟,讓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2、培養學生有感情誦讀詩歌的能力。
3、通過情感熏陶,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對詩中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特殊意象的體會把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過離開家鄉、離開親人的經歷嗎?當時的感覺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談談嗎?(請兩個寄宿生結合自己的經歷發言,教師適當啟發)
對于思鄉之情,離別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詩作表達這種愁思了。你們能舉出一些抒寫“鄉愁”的古詩句嗎?(請兩個學生舉例)
老師也收集了幾句,同學們一起讀一讀。
1、馬致遠的曲《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人通過這些詩句表達各自濃郁的思鄉之情。下面我們隨著詩人余光中一起走進他的鄉愁設計。
。ǘ┳髡吆喗
首先請同學們借助課文P100注釋對詩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釋畫下來。生補充簡介:
余光中,臺灣學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和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余光中一首《鄉愁》詩抒發了強烈濃厚的思鄉之情,表達出大多數臺灣人民的心聲。
。ǘ┏踝x感知
1、請同學們一起欣賞《鄉愁》配樂詩朗誦,在音畫中感受詩人的情感。聽完
后說說他讀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錄音——使用語文版配備的錄音帶)
2、通過聽錄音朗讀,同學們一定也融入到了詩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請同
學們一起模仿錄音朗讀。
3、哪一個同學來說一說錄音朗讀讀得好在哪里?(指導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讀準重音、讀出感情)
(1)結合課后思考練習三,劃分詩歌的節奏。(板書:①節奏)劃完的同學可以
再小聲地把這首詩多朗讀幾遍。(出示幻燈片)
。2)除了要注意朗讀節奏,還要注意什么?誰可以說一說?
——重讀(板書:②重音)
。3)誰知道要把詩歌讀得好,還應該注意什么?
——感情(板書:③感情)
請同學們根據以上指導大聲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明確:激憤、昂揚和略帶哀傷。
5、全班同學一起來有感情郎讀全詩。
。ㄋ模┭凶x詩歌,品味意象。
1、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里,鄉愁一直縈繞在詩人的心頭,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來呢?(板書: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
2、四個時間詞語代表了哪四個人生階段?
(板書: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3、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將思鄉的愁思寄寓在“明月”當中。讀了余光中的這首詩,你覺得詩人在這幾個人生階段是通過什么具體可感的東西來表達鄉愁的?(板書: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4、我們以第一節為例,具體感知意象的創設效果。讀一讀,想一想,郵票如何能表現鄉愁?
(1)請一位同學示范讀第一節
教師指導:朗讀詩歌要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重讀,而將一首詩讀出感情,離不開對詩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須重讀才能凸現其豐富的內涵。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2)郵票如何能表現鄉愁?(學生朗讀體會)
郵票讓人聯想到通信。詩人少年在外求學,思念母親,點點滴滴的眷戀之情,凝聚在這小小的郵票上。郵票雖小,卻蘊涵著詩人的鄉愁。(板書:思念母親)師:為什么選擇郵票呢?如果把郵票改成信紙可以嗎?
師:為什么詩人用小小來形容郵票?(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暢所欲言。)師幫助理解釋疑:
小小不僅用來形容郵票的大小,也用來形容情感的程度。這時的思鄉之情是比較淡的,如輕煙似的,一縷,兩縷。
。3)誦讀第一節。
5、根據第一節的學習方法,分別說說“船票”、“墳墓”、“海峽”是如何表現鄉愁的?(組織形式:以前后桌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派代表發言。)(教師適當引導)
(1)郵票是書信來往,而船票則是兩地奔走的結果,凝結著詩人對新婚妻子的不盡相思,比郵票有著更濃的鄉愁;(板書:夫妻分離)
。2)墳墓將母親和“我”生死隔絕,愁思更是濃的化不開,(板書:母子死別)這些都是詩人的“家愁”。
(3)而海峽則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國愁”。(板書:故鄉之思→家國之情)一灣淺淺海峽,將臺灣和大陸分隔多年,卻割不斷臺灣人民對祖國大陸綿綿的思念。(板書:游子與大陸分離)
6、請同學們跟著伴奏一起誦讀全詩。
。ㄎ澹┱n文小結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看起來似乎沒有關連,但卻是詩人對鄉愁的種種感覺: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后的船票——后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這些詞都是客觀事物,它們有形狀有顏色,具備某種形象。當詩人將它們寫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鄉愁時,它們就成為詩歌的意象。我們學習詩歌要從意象處入手。因為詩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緒隱藏在意象的背后,通過意象將它們暗示出來。理解詩歌的意象,能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詩歌的主題。
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拓展模仿。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鄉愁是
友誼是
母愛是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童年郵票家愁
。缸臃蛛x)
長大后青年船票
(夫妻分離)
后來啊中年墳墓
。缸铀绖e)
而現在老年海峽國愁
(游子與大陸分離)
《鄉愁》教學設計 2
知識儲備點:
1、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人的情感。
2、了解詩歌的寫作順序和感情線索。
能力培養點:
1、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反復誦讀,使學生掌握誦讀詩歌的要領和技巧。
3、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體驗點:
使學生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學習,以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人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
2、分析本詩獨創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探究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頭凝望窗外明月)同學們,看這幅畫,你們會想到誰的詩句呢?這首詩是表達怎樣的`情感呢?(學生回答)對,這首詩是著名的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家鄉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當我們一旦離開它,總會生起或多或少的鄉愁。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臺灣著名學者余光中的〈〈鄉愁〉〉,體會其中的情意好嗎?
二、板書課題,作者簡介:
余光中,臺灣學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臺灣,是當代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
一、研習新課:
(一)聽讀,整體感知。
1、播放〈〈鄉愁〉〉配樂詩朗誦錄音。
2、同學們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請說出來大家討論。
3、教師適當評點后,范讀課文,讓學生再次體會詩中悲憤而激昂的感情基調。
。ǘ┢纷x,體會詩的音樂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請同學代表讀課文,集體糾音。
2、結合練習三劃分全詩節奏。
3、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ㄈ┙庾x,品味詩的意象和情感。
。ǔ鍪就队捌中〗M探究下列問題:)
1、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里,鄉愁一直縈繞在詩人心頭,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來呢?(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
2、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但很多詩人卻把它寄托在具體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過“明月”寄托鄉愁,那么這首詩是通過什么來表達鄉愁的?
。ㄠ]票、船票、墳墓、海峽)
3、結合上文,說說你由“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產生的聯想,它們是如何表現鄉愁的?
(四)課堂互動。
。▽W生針對本課不懂的問題發問,由學生來回答,老師適當點撥。)
。ㄎ澹┭由焱卣梗罨e累。
1、“鄉愁”從古到今都困擾著羈旅他鄉的游子們,因而也成為文學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我們學過的作品中還有哪些是反映這個主題的?你能背出來嗎?
。▽W生背誦,肯定學生課外的學習和積累。)
2、在〈〈鄉愁〉〉一詩中,作者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等,請你也仿照這個句式說一、二句話
(老師啟發,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并及時給予中肯評價)
(六)再次朗讀課文,然后課堂小結。
1、全班再次誦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課堂小結:
同學們,人們常說:“甜不甜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正因為如此,文學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發“鄉愁”名作,那么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做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呢?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誰不說俺家鄉美〉〉邊想出答案。
。ㄆ撸┎贾米鳂I;
1、背誦《鄉愁》
2、以愛家鄉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
《鄉愁》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把握詩中的意象
2、能夠結合詩中的意象構設畫面,體悟詩中作者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能找到記憶的恰當方法
4、能夠結合該篇自己創設意象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理解詩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以致用,自如想象,創設新意象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課前播入《鄉愁》曲,創設氛圍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一:同學們有沒有三五天或較長時間的離開家、離開過父母?你想家了嗎?想家時是什么感受?生列舉,師述同感,引出小詩:異鄉的路上,家是一盞燈;異鄉的夜晚,家是一個夢,如何也圓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親倚欄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憑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誰都感覺得到,誰也說不清。
是啊,想家的心情,誰都說不清。同學們想家的時候還可以;丶铱纯矗赡切┻h離祖國、漂泊異鄉的游子呢?(媒體示圖)尤其是臺灣同胞,因為海峽的阻隔,親人們長期不得相見,那才是真正的愁呀!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一起走進詩人那濃情似霧的鄉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心的呼喚。
導入二:,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心情?梢哉f是中國詩歌當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里會涌現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里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于筆端。于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凄婉哀傷的詩歌,感受著詩人那綿綿的思念,那柔美的哀傷。下面我們來看一首臺灣當代詩人的思鄉之作。
。ǘ┝私庥喙庵
1、學生根據所積累的資料,簡要地介紹。
2、補充(媒體示):
余光中祖籍大陸。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臺灣。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古典文學一往情深,承繼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恒的主題,寫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鄉之情,不免經常流露出來(是他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對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風趣幽默地說:大陸是母親,臺灣是老婆,香港是情人,美國是外遇。
代表作《鄉愁》、《鄉愁四韻》,《春天,遂想起》,被稱為鄉愁詩人。
。ㄈ┞犱浺簦惺芤幌略姷母星榛{和詩的朗讀節奏
1、明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帶哀傷,所以朗讀時的速度就是緩慢的。
2、生小聲朗讀,邊讀邊標出節奏和重音
師巡回,指導有疑難的同學
小時候
后來啊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新娘∕在那頭
長大后
而現在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外頭
我∕在這頭
母親∕在里頭
大陸∕在那頭
3、請學生個別朗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并適當指導:
第一、二節,語速慢,讀出思念之情
第三節,注呵的變調,應讀為輕聲,讀出適當的顫音(生列離別)
第四節,音調上揚,要有蕩氣回腸的感覺,在那頭要一字一頓。
4、齊讀
。ㄋ模┙庾x全詩,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讀
1、整體感知
你投入了怎樣的感情去朗讀?(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作者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2、細細體會
。1)詩人的這種感情是不是突發偶感?
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中,那對故鄉綿綿的思念一直縈繞在詩人的心頭,這一點,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小時候
長大后
后來啊
而現在
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也即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2)這種感情看得見嗎?
要把這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抽象的情感具體地表達出來,作者是怎樣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詩中的形象。
找一找,這首詩借助什么樣的意象表達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想象構圖
其實詩人是巧妙地運用了詩歌創作的一種方法托物寄情。詩是精當而儲蓄的藝術,只懂得這四個意象還不夠,還應根據意象想象詩歌表達的具體內容(詩中有畫)
。1)教師用語言描述自己讀第一節詩后腦中出現的畫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遠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堅定,背著一個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親,滿臉傷感,提著一個行李箱,吃力地跟著
只聽見他們腳下的落葉嚓嚓地響。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來,母親也緩緩放下箱子。
母親盯著少年的臉,悠悠地說:別忘了來信。少年用力點點頭。片刻,母親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遞給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記加衣服少年沒有回答,提起箱子轉身走向前方。
母親還在原地,她的眼光隨著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親久久佇望,目光深情而又專注,夕陽的余輝給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朧而美麗的光暈
解析:母子別郵票小小,含情依依。(媒體示)(朗讀時注)
。2)學生輕讀,作畫(媒體音樂)
。3)說一說,適當評論(學生自評,師評結合)
明確:
第二小節:夫妻別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媒體示)
妻子是相約一生共白頭的親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賞的亮麗風景。朗讀時應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絲絲溫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節:生死別墳墓矮矮,哀痛深深。(媒體示)
第四小節:詩人在他的詩《從母親到外遇》中這樣寫道:大陸是母親,不用多說,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一片故土我離開她時,才二十一歲呢!再還鄉時已六十四歲。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故國別海峽淺淺,鄉愁濃濃(媒體示)
。4)結合媒體所示,問:第四小節表達的情感,跟前三節比有何不同?
前三個意象聯結的是親情、愛情,這節連接的是愛國情。
感情的升華詩人由個人的悲歡離合升華到家國之思:此時猶如樂曲達到高潮!所以要讀得蕩氣回腸,一波三折。特別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頓,語調上揚,在那頭要氣流不斷,讀出激昂慷慨之感。
(5)請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讀一讀,或齊讀
4、當堂記憶
通過朗讀,想景悟情,我們己經感受到詩人獨具的藝術匠心。簡單陳述意象美。像這么美的詩,不把它記下來豈不可惜?
注:切莫死記硬背,找規律。
每一小節的第一句都是表示時間,從小時候到現在。疊詞。還有每一小節的開頭都是鄉愁是在這頭在那頭。
把這些詞想一想,然后,我們試著一起來記憶一下(單獨記,齊憶)
五、拓展,仿句
這首詩作者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托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其實除了這些事物外,
還有許多東西能觸動我們的心靈,引起我們的思鄉情緒。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用具體的事物為鄉愁打個比方嗎?
。ㄟm當穿插評,表揚)
例:鄉愁是一枚青橄欖,苦苦的、澀澀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鄉愁是一根電話線,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鄉愁是一碗老醋,每嘗一口,都讓人心酸。
鄉愁是母親頭上的亂發,理也理不清。
鄉愁是一灣湛藍的海洋,望不著邊際,看不到底。
鄉愁是一杯沒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澀澀的。
六、小結當堂
一個深秋的夜晚,夜深了,一輪明月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光推開了門窗,灑進了屋里,一位詩人倚窗而立,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抬頭眺望,一股思鄉之情如潮水般地涌出,一首詩從他的心中流淌出來:小時候,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鄉愁》教學設計 4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進而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語言來鑒賞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憶
背誦寫“鄉愁”的古詩詞導入。
二、朗讀全詩
1、或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
2、朗讀指導。語調深沉;語速舒緩;感情真摯
3、分四小組朗讀余光中的《鄉愁》,學生評點。
4、指名讀席幕容的《鄉愁》,師生共同評點。
5、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三、品味課文
1、找出第一首詩中相同位置的`字、詞、句,進行歸類、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這一句式把品析的結果說出來。
可能的以下說法:
“枚、張、方、灣”這些量詞美,美在它們富于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示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
“”這些疊詞美,美在它們增加發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鄉愁是……”這一句式美,美在它營造出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
文章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的小節美,美在整齊,美在對應,美在情感的層進。
2、師隨機點撥,小結。
從語言上來說,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是選擇的意象美,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以及“鄉愁是……”這一句式體現了音樂美,而“小時候、長大后、后來、而現在”又充滿變化美。
3、品味詞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鄉愁》。
4、遷移。
綜觀這兩首詩,都不自覺地用了“鄉愁是……”這一句式,每一首詩中鄉愁是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第二首詩中鄉愁是一支清遠的笛,是沒有年輪的樹。
(請學生依照詩作中的“鄉愁是……”這一句式也來寫一寫鄉愁,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多句。)如:
鄉愁是一杯濃濃的酒
鄉愁是一輪圓圓的月
鄉愁是故鄉那灣永遠流淌的小溪
鄉愁是遠走時父親久久的佇望
《鄉愁》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鄉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為他抒寫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通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鑒賞能力,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欲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聽一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ㄕn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愁)是的,游子思鄉、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大陸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愁》。(板書課題、作者,多媒體顯示全詩)
二、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教師示范朗讀。(多媒體配樂)
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學生試讀課文。
師生點評指導。
板書:母子別新婚別生死別故園別
把握詩歌主題。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蒲a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鑒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
、培l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
⑵鄉愁怎么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3、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具體可感了,并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4、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以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偾榫常褐星镌聢A之夜,作為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趯W生自創。
2、學生思考、創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仿寫詩歌。
板書設計
鄉愁(余光中)
母子別郵票
新婚別船票
生死別墳墓
故園別海峽
《鄉愁》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詩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欣賞、聯想等方法,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于筆端。于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凄婉哀傷的詩歌,感受著詩人那綿綿的思念。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臺灣當代詩人余光中的思鄉之作——《鄉愁》。(板書)
二、展示教學目標。(課件)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了解他所處的社會、時代,那么我們就能更準確、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所以,我們先來簡單地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簡介(課件)
三、師:同學們,詩歌是跳動的音符,而欣賞詩歌正是將這一個個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華彩樂章。
下面我們將奏響的是第一樂章,讀鄉愁(課件)。
師:從文章的題目我們得知,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感情?
生:思念家鄉
師: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生:憂郁深沉
師:通過聽你覺得讀時語速應該是什么樣呢?
生:稍慢
師:對,憂郁深沉的感情基調決定了我們的朗讀應該是稍慢且舒緩、
師:要讀好一首詩,不光要注意感情基調,還要把握什么朗讀技巧?
生紛紛:語速,節奏,輕重音
師:第一、二小節語速稍慢,讀出回憶。第三小節沉郁,讀出生離死別的傷痛與失落。第四小節音調稍稍上揚,讀出對祖國的思念,蕩氣回腸。
另外,在朗讀時,注意重音。比如在第一小節,那枚小小的郵票寄托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依戀,在讀的時候要重讀,F在老師示范讀一下第一小節。
師:下面幾小節請同學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組來朗讀其余幾小節。
配樂朗讀
師總結:同學們朗讀的非常精彩,很投入、很感人,下面我們來聽聽名家的朗讀。(課件)
四、師:通過朗讀,我們心靈深處情感已經與作者產生了共鳴,作者那淡淡的愁緒,我們仿佛也在慢慢體會,同學們讓我們奏響第二樂章——含英咀華品鄉愁。
師:我們知道鄉愁是一種抽象的情緒,看不到,摸不著,但在余光中的鄉愁里,他把鄉愁寄托在具體可感的事物上,那么詩人運用了什么意象來表現鄉愁?(課件)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板書)
生:詩人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來表達不可捉摸的鄉愁。
師:同學們回答很正確,作者抓住這四種意象表達了內心的情感,那么作者以什么順序來組織全詩?
生: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人生的四個階段)(板書)
師: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人都有哪些具體的鄉愁?
生1:小時候的我外出求學,與母親分離,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親,對母親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書之中,而保證這封信能夠從“這頭”到“那頭”,郵票便是小時候最突出的“鄉愁”。
生2:長大后,為生活而奔走他鄉,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所以,那縷縷的鄉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
生3: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后,鄉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但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永遠地隔開了。詩到這里,感情加重,悲劇氣氛更強,讓人唏噓感嘆不已。
生4:而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一句“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讀者的心肺。
明確:母子分離、夫妻分離、母子死別、兩岸分離(板書)
師:同學們想像、表達都很好,詩的第四小節,與前三小節已有所不同,詩人的鄉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板書)
師:課文學到這時,我想同學們肯定有話想說,你最想對誰說一句話,說句什么話?
生:我想對臺灣同胞說臺灣同胞,你們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的
生:我想對余光中說余光中先生,你的愿望一定會實現的……
師:大家說得很好,說出了我們華夏兒女的心聲。
五、師:中國人,天然有著深深的鄉土情結,家被視為生命的本源。闊別六十八年后,余光中老先生終于回到了故鄉。他曾這樣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離開了家,才知道家的可愛;離開國的時候,才知道國的可貴,一個人必須當一回‘浪子’,回頭后才能真正明白這一切。同學們”也許以后,為了追尋理想,你們也會離開故鄉,甚至會遠離自己的祖國,到那時候,你會對你的親人、故鄉、祖國說些什么么呢?下面我們進行第三樂章———說鄉愁(課件)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發自內心的話語讓老師周身的血液都沸騰起來。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遠不會老去。愿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更愛自己的家鄉,更愛自己的祖國!在這節課結束前,讓我們的脈搏再次隨著鄉愁的韻律一起跳躍吧。ㄕn件)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長大后———船票————夫妻分別個人的思鄉之情渴望祖國
后來———墳墓—————母子死別升華早日統一
現在—————海峽————祖國與大陸分離普遍的愛國之情
《鄉愁》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 通過誦讀品悟,讓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2. 培養學生有感情誦讀詩歌的能力。
3.通過情感熏陶,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
對詩中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特殊意象的體會把握。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時候》。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一顆雨滴,每一陣清風,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
二、深情誦讀,讀出詩韻
1.齊讀這首詩,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思鄉之情)
2. 老師也來讀一下這首詩,同學們聽讀,如果你認為讀的好的地方就把語氣在書上標注一下,同時在課文上標注重音。
教師讀完,學生點評,從而讓學生總結出這首詩怎樣讀是最好的'。
3.再讀全詩,注意:語氣、語調舒緩深沉,語速稍慢,要注意節奏,要抑揚頓挫,要飽含感情,層層遞進,感情越來越深,第4小節達到頂峰。
三、細膩品讀,讀出詩意
過渡語:詩歌的韻味伴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情感,敲打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進一步走進詩歌,感知詩意。
1. 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提示,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四個小節的內容。母
子——,夫妻-——,母子——,家國——。
生答,老師歸納并板書:母子之別,夫妻之別,母子之別,家國之別。
2. 第1、3小節的母子之別是否重復了?
學生答,老師點撥:第1小節是生離,第3小節是死別,死別更令人痛徹心扉。讀第1、3小節要讀出遞進感。
3.再讀1——4小節,讀出個人之思,讀出家國之思,讀出作者對大陸的一片深情。
四、優美解讀,讀出詩境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讓我們感受到單調凄涼的秋景和作者心中落寞斷腸的情懷。這個意境主要是我們通過這首詩中的具體可感的形象領悟到的,如枯藤、老樹、昏鴉······這些情感的客觀對應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領悟詩歌的意境美,要從尋找意象入手。
1.找意象:詩人是借助那些意象把對祖國的思念之情表現出來的?(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2.描畫面:詩歌的語言言簡意賅,這首詩的每一節都構成了一幅簡明而生動的畫面。下面請同學們依據自己的理解,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畫面描繪出來
(品語言:“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富有音樂美!靶r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富有結構美)
3.悟感情:這些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郵票(小)————母子情 船票(窄)————夫妻情
墳墓(矮)————生死別 海峽(淺)————家國戀
四個單純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躍然紙上,猶如百川奔向東海,又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之思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
4.再讀全詩,讀出意境和感情。
《鄉愁》教學設計 8
課標要求
1、了解本詩以時間的變化組詩。
2、了解本詩情感的層層加深。
3、了解本詩托物寄情的手法。
4、了解本詩反語正出的效果。
5、 了解本詩寓變化于統一的結構美。
學法點悟
1、在誦讀中體會意境和感情。
2、與同題材的古詩和現代詩比較閱讀。
3、結合寫作背景,深入理解。
整體感知
本詩以一組具體可感的“物”,表現了一種抽象的情。以自己人生的四個階段為序,回環往復地詠唱,將鄉愁由對親人的思念逐漸上升為家國之思。
疑難解析
質疑:這首詩構思的巧妙主要體現在哪里?
解惑:四節詩為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了表達鄉愁的對應物,而且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
質疑:為什么說四個小節表達的感情是層層加深的?
解惑:小時侯,思念母親,可以寫信;長大后,惦念愛人,坐船回家;鄉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到后來,母子死別,時空的隔阻再也無法溝通,詩到了這里,感情加重,F在,海峽將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鄉愁得到了升華,感情更加厚重。
質疑:作者把鄉愁說成是“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解惑:這樣寫,把抽象的感情——鄉愁,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郵票”、“船票”。托物寄情的寫法,增加了形象性,便于使讀者展開種種聯想,也便于作者創造豐富的意境,表達感情,感染讀者。增加了詩的藝術感染力。
語言揣摩
1、“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
這四個形容詞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正語反出,把鄉愁濃縮與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上,更加反襯出思鄉之情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濃烈。
2、“在這頭”“在那(里)頭”反復出現的表達效果。
這兩個短語的'反復出現,強調了空間的阻隔。在人生四個階段中,詩人飽嘗了鄉愁的各種滋味:小時侯的母子分離,長大后的夫妻分離,后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游子與大陸的分離。反復詠嘆,渲染了濃濃的離愁別恨。
3、讀第一小節,你會產生哪些聯想?
也許你會想到一位少年到異地求學,夜深人靜,輾轉反側,難以如眠,披衣下床,給母親寫信……。由此你應該能夠體會到,詩歌的語言是凝練的,好詩能夠用極少的語言引發人無盡的遐想。全詩沒有一個感嘆號,不動聲色的寥寥數語,卻使我們仿佛聽到了詩人發出的沉重的慨嘆,好詩又是含蓄的,不著一個“愁”字,卻讓你忍不住唏噓不已。
4、詩中“母親”“新娘”如果換成“父親”“孩子”,行不行?
不行,那樣表達出來的感情就大大地“變味”了,鄉愁是建立在對故土的熱愛和依戀的基礎之上的。母親是人一生中最依戀和眷念的,新娘會使我們想到“美麗”、“熱戀”,這兩個形象與思鄉的感情基調是協調一致的。(當然,詩的內容是與詩人自己的人生經歷有關,設此題只是單從語言上揣摩。)
研究課題
1、收集古今中外的鄉愁詩,欣賞比較。
《鄉愁》教學設計 9
一、教材內容分析
《鄉愁》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是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作品,詩中表現的是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鄉愁!多l愁》借助時空的變化來推進詩情的抒發,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思念。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可感的意象將抽象的情感具體化,是一首游子思鄉的深情戀歌,是一首如泣如訴、動人心魄的真摯情詩。意象獨特,構思精巧,形式完美,表達了一個深刻的主題,給我們極強的審美感受。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詩人以獨特的意象抒發思鄉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時空變化來推進抒情的特色。
2、通過誦讀品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準確理解詩歌的主題。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一周回家一次,對“鄉愁”有較深的感受。
2、學生都是十四五歲的學生,思維活躍,語文學習興趣較濃厚。
3、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能感受濃濃的鄉愁。
4、學生結合以前講過的詩歌鑒賞技巧,能夠理解和感悟本詩。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自主學習策略,學生提前預習,掌握字詞,初步感受本文情感。
2、合作交流策略。
3、以問題研究和學生活動為中心的策略。
4、學教并重。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多媒體
資源準備:自制的`《鄉愁》ppt
六、教學過程
。ㄒ唬┳呓l愁(循環播放《故鄉的原夜》的曲子)
對于背井離鄉、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回家”是他們最大的愿望、最美的夢想。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一些人卻有家不能回、有親不能見,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傳千古、滿載思鄉之情的詩章。今天,我們一起欣賞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大屏幕顯示課題)
。ǘ﹥A聽鄉愁(循環播放《故鄉的原夜》的曲子)
1、首先我們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點擊余光中)
余光中,當代著名詩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臺。但他卻與大陸有割不斷的血脈聯系。《鄉愁》就是詩人思鄉的代表作。現在,我們一起傾聽《鄉愁》。
2、多媒體播放《鄉愁》(在聽的過程中,仔細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3、深情的誦讀,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鄉愁。朗讀是語文的基本功之一,讀詩,更要注意把握節奏和重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斜線表示停頓、著重號表示重音。我先為大家誦讀一遍。
4、我們再次傾聽《鄉愁》,同學們可以小聲跟讀。下面分組朗讀,注意感情。
(每組推薦一個同學,朗讀可一人獨立完成,也可兩人或三人合作)
。ㄈ┢肺多l愁
1、詩人借助時空的變化層層推進詩情,請把表示時間變化的詞找出來。
明確:這四個詞分別是: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板書)。
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人生的四個階段。而這四個階段,恰恰是詩人的整個一生。
2、整首詩都是圍繞著鄉愁來寫的。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詩人為何有這么多的鄉愁?如果他不曾遠離親人和家鄉,會不會有這么多的愁緒呢?
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遠離故土,所以,這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3、鄉愁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詩人卻用具體可感的事物把鄉愁形象化,請同學們找一找,這首詩用了哪些具體事物表現鄉愁?
明確: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濃濃的鄉愁濃縮在四個具體的事物上: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板書: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4、這些形象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郵票:(返回畫面,女同學讀一節)小時候離家讀書,外出求學的少年思念母親,可路途遙遠,只有讓這枚小小的郵票把心中的思念帶給遠方的母親。真是郵票小小,含情依依。(板書:郵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返回畫面,男同學讀第二節)長大后,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鄉,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那縷縷的鄉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書: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請同學們結合畫面,仿照前兩節的形式,用自己的話把三四節的內容講給小組里的人聽。(學生發言后,老師可做總結)
墳墓:(教師讀第三節)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后,鄉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墒牵斣娙嘶氐匠寄合氲募亦l時,卻再也看不見母親慈愛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永遠的隔開了。所以墳墓矮矮,哀痛深深!(板書:墳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峽:(齊讀第四節)而現在,這淺淺的海峽,又把我與祖國隔開。它阻斷了多少親人的團圓夢,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離;這淺淺的海峽之水,是游子的思鄉之淚,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鄉愁之淚!所以海峽淺淺,鄉愁濃濃(板書:海峽淺淺,鄉愁濃濃)到這里,詩人把鄉愁推向極至,暗示了只有祖國統一,心中的鄉愁才得以了結。由個人的思鄉念親推廣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小結:詩人從生活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來寄寓情感。郵票雖小,牽系綿長母子情(屏幕顯示:母子情),船票雖窄,負載濃濃夫妻情(屏幕顯示:夫妻情),墳墓雖矮,卻是生死別(屏幕顯示:生死別),海峽雖淺,更使游子鄉愁無盡(屏幕顯示:故鄉情)。看似平常、單純的事物,蘊涵著飽滿的詩情。這就是詩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書:托物寄情)。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達的形象、具體。
5、讓我們再一次傾聽《鄉愁》(多媒體播放《鄉愁》)
6、下面,我們帶著感情來背誦這首詩。之后,每組推薦一個代表為大家背誦。
(背誦可一人獨立完成,也可兩人或三人合作)
。ㄋ模└形蜞l愁—ザ雜誄て諂泊的游子來說,家園的影子最讓人牽絆,鄉愁更是揮之不去,
。ㄎ澹鹤鳂I:
1、熟讀、背誦余光中的《鄉愁》。
2、搜集并整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
板書設計
鄉愁
小時候——郵票小小、含情依依、母子情
長大后——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夫妻情
后來——墳墓矮矮、哀痛深深、生死別
現在——海峽淺淺、鄉愁濃濃、故鄉情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鄉愁》是一首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詩人以獨特的意象、嚴謹的結構、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對于這首詩歌的學習,我既沒有要求學生逐句講解詩句的意思,也沒有概括詩歌每節的內容,而是按照“聽讀——誦讀——解讀——欣賞——拓展”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品味詩歌的意向美,發現詩歌的結構美,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的層次……
《鄉愁》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鄉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很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由于他抒寫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別年月由于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劇烈的現實感和鮮亮的時代感。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動,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致,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加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通過比擬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培育學生的朗讀力量、鑒賞力量,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欲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爭論法、比擬法。
教學過程
一、聽一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ㄕn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二、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苯處熓痉独首x。(多媒體配樂)
⒉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硨W生試讀課文。
、磶熒c評指導。
板書:母子別新婚別生死別故園別
、蛋盐赵姼柚黝}。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蒲a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擬鑒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擬、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⑴鄉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地呈現出來,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詳細的感覺?(運用了幾種詳細的事物來表現)
、凄l愁怎么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教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索、溝通、發言。
、、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予于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寄予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詳細可感了,并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⒋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依據以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詳細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為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___。
、趯W生自創。
2、學生思索、創作、溝通,師生共同點評。
五、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仿寫詩歌。
板書設計
鄉愁(余光中)
母子別郵票
新婚別船票
生死別墳墓
故園別海峽
《鄉愁》教學設計 11
教材分析:
《鄉愁》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郁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具有以往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學習本詩,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及審美情趣,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創作小詩,抒發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詩深刻的主題,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誦能力、品味語言的能力、自學探究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及更為深沉的愛國情懷,將感情上升到激勵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統一的期盼。
教學重點:
體會意象和構思對表達鄉愁的作用。
教學難點:
對詩中四種意想的體會和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故鄉,是每個離家的人都魂牽夢繞的地方,它是起點也是終點,是開始也是結束離開故鄉,有時帶著憧憬、夢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時帶著寂寞惆悵和一份深沉的蒼涼去奔波,但不管怎樣,家鄉總是游子心中最溫柔、最留戀的地方同學們想家的時候還可以;丶铱纯,可是那些遠離祖國,漂泊異鄉的游子,因為海峽的阻隔,親人們長期不得相見,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
二、作者簡介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作者吧,哪個同學根據你積累的資料,簡要的把你所認識的余光中先生介紹給大家。
三、指導朗誦
1、聽錄音朗讀,感受一下詩的感情基調和詩的朗讀節奏(播放課件學生全神貫注地聽錄音朗讀深沉、圖文并茂,學生深深地被感染了)
2、明確感情基調、語速(深沉中略帶哀傷的,緩慢的)
3、劃分詩的節奏
4、老師作示范朗讀(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的《思鄉曲》)
5、指名朗讀
四、分析、解讀本詩
1、這首詩抒發詩人什么樣的感情?(抒發詩人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2、要把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感情具體表達出來,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詩中的形象請同學們幫老師找找看,這首詩借助什么樣的意象表達這濃濃的思鄉之情?(板書: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詩中分別表達了怎樣的鄉愁呢?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想景悟情,再現詩中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生六人一組,師來回巡視,具體指導)
(通過聯想,演釋詩的內容:小時候,作者出外求學,當夜靜時總想起母親,就拿筆寫信,望著那小小的郵票,他希望這郵票能帶去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后來他漸漸長大了,成家立業了,為了養家糊口,外出工作每當要回家時,望著那窄窄的船票,想著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飯菜在家等待著;后來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母親卻在一方矮矮的墳墓里,作者心酸極了,那種辛酸是無法言喻的而現在,作者己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了,他站在高山上,眺望祖國大陸:這淺淺海峽飽含著多少人的辛酸淚水,什么時候祖國才能統一啊!板書:思鄉、懷親、愛國)
4、通過朗讀,想景悟情,我們己經感受到詩人獨具的藝術匠心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這首詩美在哪里?同學們可以從結構、主題、意境、修辭等去欣賞(生議論明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富有音樂美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富有結構美)
小結:鄉愁是一種抽象的情緒,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作為鄉愁的對應物,收到了具體、生動的效果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來是并列的,從感情的抒發來看,則是層層推進的由鄉關之思、懷親之情、至更為崇高的愛國深情,具有以往鄉愁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構思精巧、結構整飭、旋律優美
5、再次朗讀全詩,體會感情,試著背誦(三分鐘后,師生齊背)
五、激情抒懷
鄉愁是苦澀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縷縷扯不斷的情思,是對家的向往,是對根的企盼不論漂泊多久,不論身在何處,當夕陽西下,當晚風吹拂,總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緒縈繞在心頭……如果你是這位憑欄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峽的彼岸,眺望大陸的方向,心里會想些什么?你又想對大陸說些什么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是啊,山水也許能隔開一切,卻隔不斷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這深情總有一天會填平這淺淺的海峽,到那時,“月圓人也圓”!
六、遷移拓展
1、仿句
這首詩作者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托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其實除了這些事物外,還有許多東西能觸動我們的心靈,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用具體的事物為"鄉愁"打個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可以把這些句子整理起來,就是一首很美的鄉愁詩了,同學們嘗試做詩人了。
2、各領風騷話說愁
鄉愁、離愁、憂愁歷來是文人墨客吟詠的題材,請說出帶“愁”字的詩句,如能指明作者更好(多媒體演示積累的有關"愁"的詩句,學生快速地抄寫在筆記本上,積累妙詞佳句)。
板書設計
鄉愁
于光中
小時侯:郵票、思鄉
長大后:船票
后來:墳墓、懷親
現在:海峽、愛國
教學反思:
《鄉愁》是一篇充滿人文,飽含感情的詩歌,教師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創設情境感染學生,努力使師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濃濃的鄉愁之中,產生心靈上的共振。
1、課堂導入設計新穎,歌曲《想家的時候》渲染氣氛,配以詩意的導言自然引人新課,讓學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奠定感情基調。
2、突出探究創新的特點體現了"誦讀——解讀——激情——拓展"的教學模式,這是在課改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個新型教學模式,其核心是:"讀熟、悟透、情揚、遷移"這堂課這四大塊很清晰:解讀環節中,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在小組中想景悟情,描述詩的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情環節中,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感受并抒發盼歸深情拓展的環節,讓學生模仿詩中的意象為鄉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學生創新的思維"各領風騷話說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知識。
3、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課堂教學起到了恰到好處的輔助作用,體現了課堂資源的整合課前的歌曲欣賞《想家的時候》再加上如泣如訴的《思鄉曲》作為背景音樂,都給人以審美的熏陶和藝術的享受。
《鄉愁》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人把鄉愁化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
3、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意象,體會感情。
【難點】
理解意象,感悟情感,激發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回憶王致遠的《秋思》由古代的鄉愁引入現代詩人的鄉愁。
二、播放錄音
聽讀感悟,說出作者的情感基調。(憂郁深沉)
三、自由朗讀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初步感受作者的濃濃鄉愁。
四、品位詩句
。、作者在文中以多少幅畫表達鄉愁?(四幅具體生活畫面)
讓學生理解“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
。、學生口述四個畫面:
、 幼年求學,母子分離。
、 成年后,告別妻子,背井離鄉。
⑶ 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
⑷ 同胞難得相間見,國家不能同意。
五、情感深化,領悟主旨
六、拓展
激發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
《鄉愁》教學設計 13
教學設想
1、新課標要求在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要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具體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師生課堂交流的平臺,創造一種寬松、祥和、愉快的對話氛圍,利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從而共同探疑、解疑,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個性。《鄉愁》一詩的內容不算太難懂,教學中應加強朗讀,借助多媒體增強可感性,并在與其它鄉愁詩的比較中去體會內容、感悟鄉愁,所以本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⑴通過反復朗誦,體會詩歌的結構美和音樂美。
⑵理解獨創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對表達鄉愁的作用。
、敲鞔_祖國的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學思路定位為:
⑴情感導入,創設情景。
⑵自讀質疑,整體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讀。
、赛c拔釋疑,拓展延伸。
、衫首x指導,比較閱讀。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作為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這期間,當你想家、想父母的時候是怎樣的感受呢?學生七嘴八舌的說。
一、情感導入,創設情景
師:是啊,同學們,你或許有過與親人小別而倍感思念的時候,你或許有過因與親人永別而深感切膚傷痛的時候,那絲絲縷縷的對親人的懷念與痛悼,那刻骨銘心難于言表的傷感與惆悵,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樣的愁,這樣的痛,該用怎樣的藝術形式和語言形象來表達呢?
二、自讀質疑,整體感知
1、下面,先請同學們朗讀這首詩,比比看誰字音讀的準。如有讀錯字音的,請其它同學舉手幫助更正。
2、指名讀(一人讀一節,共十幾人讀)!踩缬凶x錯字音的,則說停,并引導學生更正,教師并板書;如無,則罷。〕
。ǹ赡茏x錯的字音:一枚méi海峽xiá)
3、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指導自學:
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鄉愁》這首詩所表達的感情。4分鐘后,比誰能背誦課文,并能回答課文后的三道思考和練習題。
4、檢查自學:
師:會背的同學舉手,比比誰背得好。
。ㄈ襞e手多,則檢查;如不多,則再給2分鐘)
(生若背錯了,請其它同學更正;背的比較流利的要多加表揚,堅持鼓勵性評價)
三、合作探究,品味研讀
同學們,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已能背熟整首詩了,這是理解課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咱們通過自學看看能否把課文后的題目都正確回答出來,如有不會的,那就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去討論(可進一步弄懂某些詞語的含義,如這頭、那頭指什么?),3分鐘后看誰回答得好。
師:誰來回答第1題?〔結合課文,說說你由“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而產生的聯想〕
生:“這頭”指自己,“那頭”指思念的對方。
生:“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是指自己在不同時間段的思念。
生:前三種鄉愁,是襯托第四種鄉愁,使愛國之情更加突出。(多名學生回答)
師:對以上同學所說,你同意嗎?
生:議論紛紛。
師:為什么?
生:多名學生回答后,有一學生逐個分析各個時期的鄉愁。(此時師相機概括)
1、小時候,我外出求學、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親。對母親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書之中,而保證這封信能夠從“這頭”到“那頭”,關鍵就在一張郵票上。小時候的“我”一定最關注郵票;郵票便是小時候最突出的“鄉愁”。
2、長大后,在外邊了,最思念的是新娘,以此來襯托現在的鄉愁。
3、后來呵,大概中年的我,祭掃母親的墳墓時,腦海里浮現出昔日親人的面容,還有那一抔黃土,黃土下安睡的母親。“這一方矮矮的墳墓”是多么令人痛楚,黃土的里外是兩個決然不能溝通的世界,無家書可達意,無舟船可抵達,它牽動著自己的全部思緒。中年喪母最令自己痛楚的,以此來襯托現在的鄉愁。(無法解決的愁,終身的痛苦)以上三鄉愁是在三個特定時期最令作者思念的。
四、點拔釋疑,朗讀指導
師:你能讀出這些感情嗎?(點名讀)誰能有感情地背誦?點名背。
師:太棒了!你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讀詩的經驗?
生:感情要飽滿,語速不能太快。
師: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生紛紛發言,略。)
師(小結):讀詩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語速適當,還要讀出節奏和重音。(板書:感情語速節奏重音)
師:評價某位同學讀得如何,可以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下面請大家四人一組討論一下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然后互相聽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
。ń處熝不亓私飧鹘M讀的情況,學生積極性很高。)
師:下面我們開始朗讀欣賞,誰先來?
生:(生爭相朗讀,并自由發言評價。約有六七個同學作了范讀,大都聲情并茂。)
師:(重點指導)重音并不一定重讀,有時根據感情需要應處理為重音輕讀。例如:“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中“小小的”三字讀為重音,但不能重讀,而應輕讀。
師:在讀詩的過程中,同學們和詩人的心溝通了,我們讀懂了余光中那殷殷赤子情懷。下面咱們聽聽余光中是如何用自己的心聲來詮釋鄉愁的(大屏幕播放余光中的朗讀)。
師:詩言志,同學們能不能用形象的語言即興表達出你思念父母的感覺呢?
多名學生回答:
母愛是一臺電話機;
母愛是一座橋梁;
母愛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本;
母愛是一只潔白的信鴿;
母愛是一輪圓月。
。ǜ挥袆撛煨缘囊頁P,如生比喻不恰當,則讓他說出理由)
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師:思鄉是游子共同的心聲。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另一位詩人席慕蓉的《鄉愁》,自由朗讀幾遍,比較席詩和余詩的異同。
。▽W生朗讀,然后討論,自由發言)
生:這兩首詩都表現了作者的鄉愁。
師:不錯,這是兩首詩的相同點,除此之外還有嗎?
生:兩首詩都運用了比喻。
師:鄉愁本來是抽象的,作者借助于具體的形象把它表現出來,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
生:我覺得兩首詩在形式上不一樣。
師:能不能具體說說?
生:余光中的詩分了四節,每節的句數和字數基本上一樣多,看上去比較整齊,而席慕蓉的詩看上去參差不齊。
師:說得非常好。還有嗎?
生:席慕蓉的詩表達感情比較朦朧含蓄,余光中的詩比較直接清晰。
師:是啊,余詩與席詩盡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表達的感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鄉愁,這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古今中外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鄉愁詩,大家可把范圍放大些,課下把能搜集到的所有鄉愁詩整理成《鄉愁專集》。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明確了此詩完美的形式,也學會了以形象寫抽象的方法,那么讓我們模仿此詩來寫自己的母愛吧,請大家把自己剛才沒有完成的詩句完成,大屏幕出示模仿展示:
小時候,母愛是……
長大后,母愛是……
而今后,母愛是……
師:(大屏幕播放羅大佑演唱的歌曲──余光中的《鄉愁四韻》)伴隨著余光中的鄉愁,咱們就要說再見了。今后無論走到哪里,同學們都不要忘記故鄉,月是故鄉明,回家的感覺真好!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始終用新課標的理念作指導,建立起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啟發指導、師生共同長進、發展的教學模式;改變了長期以來以被動學習為主的語文學習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拓展創新為主導的新型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身份出現,真正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地位。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并盡量多給他們以時間和空間,強調“發現─探究”,這樣學生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詩歌的主旨、情感,從而獲得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發現。這就大大拓展了學生思維的自由度。這節課的設計也依據了詩歌體裁特點,教給學生學習詩歌的一般方法,即:“朗讀(詩歌)──品味(語言)──理解(感情)──拓展(遷移)”四步五環節的品讀法,讓學生了解《鄉愁》一詩以獨特的意象,嚴謹的結構,完善的形式抒發了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
當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些環節處理不夠妥當,如第三環節“合作探究,品味研讀”引導不夠得力,學生理解的可能不夠扎實。
《鄉愁》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形象,領會其象征含義。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誦讀詩歌,把握詩歌中出現的形象,領會象征含義。
2、領悟作者在詩歌中表達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通過有感情地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賞法:
對詩歌形象的象征含義及詩歌的主題進行探究。
3、比較閱讀法:
將同類題材詩歌進行比較,從而更全面地理解詩歌。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鄉愁是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古代的詩詞里就有許多關于“鄉愁”的詩句,同學們可以說一兩個嗎?
如: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月是故鄉明
每逢佳節倍思親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現代詩歌,題目就叫做“鄉愁”,讓我們一起來體味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濃濃的思鄉情。
二、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當代詩人和詩評家。湖南衡陽人,F居中國臺灣。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世紀》詩刊,致力于現代主義詩歌創作。主要作品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等,詩論集《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鑒賞》等。其中《鄉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地抒發了游子思鄉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賞。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神深刻,抒情細膩纏綿,一詠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被尊為中國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文章,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于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教師作誦讀提示:在劃分詩的重音時,對于能夠表現詩歌感情的意象,一般要重讀,另外,對這些意象加以修飾的詞語,能夠表現詩歌感情的形容詞也應該重讀。
2、學生集體朗讀,自評。
。▽τ诠澴嗪椭匾籼岢隼首x的問題或優點,強調讀出節奏與重音,把握好語速和語調。)
3、個別學生朗讀,學生評價。(要加感情)
4、全班有感情地再次朗讀。
5、聽示范朗讀,并投影出詩節奏、重音的劃分。
6、配樂,學生朗讀,進入詩歌的情境。
四、研讀、賞析詩歌
1、思考:鄉愁是一種抽象情感,作者通過哪些具體可感的事物來表達這種欲說還休、難以言盡的情感?
明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2、思考:作者以什么變化組詩?
明確:全詩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四個人生階段。
3、你能說說看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人都有著哪些具體的鄉愁?(板書)
學生思考并明確: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托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后,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托鄉愁的媒介。到后來,―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余味。(全班朗讀,感受鄉愁的味道。)
總結:余光中《鄉愁》一詩的構思特點:作者在這首詩里,設置了四個時段,將鄉愁濃縮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形象(意象),通過四個時段和空間的變化,逐層推進,使意象次第放大,將鄉愁詮釋為親情、愛情和思家愛國之情,感情由淡而濃,主題由淺入深,在一詠三嘆之中,將鄉愁渲染得異常濃烈。
4、思考:“鄉愁”應該是一樣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學們找找看詩歌中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飾語,它們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它們又突出了四樣東西的什么特征?在詩中有著什么表達效果?
學生思考、討論并明確:“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5、教師總結《鄉愁》詩的形式美:
一是結構上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句與句比較整齊對稱,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整齊中有參差;二是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數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戀歌。
全班帶有深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試著背誦。
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1、學生欣賞余光中另一首表達鄉愁的詩作《鄉愁四韻》。
。_大佑演唱)
2、比較閱讀:
中國臺灣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愁》(詳見課本p5)也是抒寫鄉愁的,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并明確,教師補充:
相同處:
⑴ 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后來赴中國臺灣。
、啤晌辉娙硕肩娗橛谥袊诺湮幕欣^傳統文化中鄉愁的永恒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處: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她只有在夢里,在詩中,寄托無限鄉愁。她的《鄉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后對故鄉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愁》不如余光中的《鄉愁》那樣深刻。
六、課堂小結
今天的這堂課,我們深深地被作者那段鄉愁所感動,希望同學們能明白,不管你將來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你的心中都要有著祖國,有著故鄉。最后,讓我們在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這首歌中結束這堂課。
七、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仿照這首詩,寫一首題為《童年》的詩歌。
【板書設計】
鄉愁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故鄉之思
長大后──船票──夫妻分離 主題
后 來──墳墓──母子死別 升華
現 在──海峽──兩岸分離 家國之思
【《鄉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鄉愁》教學設計04-10
鄉愁教學設計02-15
《鄉愁》教學設計12-27
初中鄉愁教學設計03-24
鄉愁教案教學設計03-31
鄉愁的優秀教學設計04-26
課文《鄉愁》教學設計03-27
《鄉愁》優秀教學設計03-27
《鄉愁》教學設計與反思04-02
鄉愁詩教學設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