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古詩鑒賞專題復習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詩鑒賞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鑒賞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詩鑒賞教學設計1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詩歌意象,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容和主旨;學會聯系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人的代表作品。
2、通過對古詩詞分析鑒賞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優美的詩歌作品進行賞析指導;培養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創意的解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優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領悟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涵,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聯系詩歌創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歌。
【教學難點】
1、全面領會并用恰當的語言準確概括詩詞意境及所用的藝術手法。
2、通過對古詩詞分析鑒賞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詩意點與主問題】
讓學生在閱讀中將詩詞的情感體驗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進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豐富、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建構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蘊。
【教學策略與手段】
涵詠、賞讀、點撥、講析相結合。
【課前準備】PPT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語設計:
走進古典詩歌,就是走進了一個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詩歌的清芬中,我們的前人會從一張張薄薄的書頁中立起,踏著秦磚漢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飄飄地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對古典作品的解讀和鑒賞總是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在我們眼中,古詩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堅果,雖然我們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兒是有營養的,但我們卻無法突破那堅硬的語言外殼。詩歌鑒賞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難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們以《山居秋暝》為例一起作個探討。
二、鑒賞韻律,感悟詩語
1、教師配樂范讀詩歌: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光、隨風飄蕩,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明月松林圖 明月清泉圖)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林里傳來陣陣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她們在嬉戲著、追逐著,銀鈴般的笑聲飛出竹林,打破了夜空的寧靜;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蓬移動,水波蕩漾,原來是滿載而歸的漁舟穿過荷叢,順流而下,荷塘里的月色頓時跳蕩起來。(浣女晚歸圖 月夜歸舟圖 )
小結:我們的人生體驗對于欣賞古典詩歌也很有幫助。在正確解讀詩歌意象的基礎上,再結合我們的體驗去解讀詩歌,我們就能真正領會到詩中的情趣。
三、鑒賞技巧,把玩詩思
1、找出詩句中蘊含的幾組對比:
學生列舉,歸納。
可從這幾個方面談:動靜、上下、遠近、色彩、剛柔等
2、以“竹喧歸浣女,漁舟下蓮動”為例深入研討動靜結合的寫法:
問題探究:通常的說法應是“浣女歸竹喧,”,這里詩人為什么先說“竹喧”“蓮動”而后說“歸浣女”“下漁舟”?
先聲奪人,先聞其聲、后見其人,以“喧”來反襯“靜”:
學生談談這樣寫的好處:這種以動寫靜的寫法,更襯出山林的“空”和“靜”。
小結:熟悉詩歌的常用技法,如情景交融,對比映襯等對我們準確把握詩歌情境和要旨有很大的幫助。
四、揣摩思想,涵詠詩理
1、教師補充資料:秋的一般意象。
秋,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一個重要意象,這個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敗的悲秋含蘊。如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零落露為霜。”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2、探求本詩秋的詩意。
清人王國維說得好“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有人說“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詩人筆下的景色正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外化。大家想想:這首詩歌體現的是詩人怎樣的愿望(內心世界)?你是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這一點的?
(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及時點評。)
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鮮潔,寄托的是詩人一種恬靜悠閑的歸隱之心。
表達了詩人遠離仕途之路,喜愛隱居山中,過寧靜的生活的情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教師補充:王維追求的是寧靜、淡泊的人生態度。從他的其他詩句中也可看出:
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嘔見王侯。——王維
3、嘗試給此詩加一個副標題:
如:隱居者的戀歌
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
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
山間月夜圖
小結: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一定意義上說,古詩詞乃是前代文化精英們用詩語的形式集體寫成的一部大型“人生百科全書”。它所積淀的某些人生意蘊仍可對當代讀者的修身養性提供一定的幫助。就像這首《山居秋暝》,讀它,讓我們安于平淡,詩意棲居。
五、鑒賞方法歸納
教師總結歸納并板書:
鑒賞古詩的一般方法:
(一)鑒賞韻律,感悟詩語
(二)鑒賞意象,體味詩境
(三)鑒賞技巧,把玩詩思
(四)揣摩思想,涵詠詩理
六、拓展訓練:欣賞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1、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畫面有何特點?人物的心情如何?
3、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古詩鑒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掌握7-9年級教材推薦背誦篇目古詩詞的鑒賞方法和答題。
2、所考查的對象側重于詩詞曲的理解,主要題型在于分析詩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點詩句、字詞的理解和把握。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PPT呈現近三年衡陽中考古詩詞鑒賞的題目
2、小結:衡陽怎么考:
唐宋名家名篇。
題量兩道,分值4分。
常考題型:賞名句,析情感
二、復習鑒賞方法
品字詞、析修辭、繪景象、悟哲理
品字詞舉例:
1.“悠然見南山”中“見”字用得非常精妙,換成“望”就沒有這種效果。請說說為什么。
答:“見”字寫出了作者采菊時,不經意間抬頭,那秀麗的南山美景撲進眼簾,而不是有意去“望”,它準確傳神地表現了詩人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
詩句“豐年留客足雞豚”中“足”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
答:“足”字寫出了宴席的豐盛,它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農家人熱情好客的特點。
答題格式:“x”字寫出了…,準確傳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感情(特點、景象)
小試牛刀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兩句中的“聚”和“怒”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聚”字寫出了潼關周圍山多,“怒”字寫出了黃河水的奔騰澎湃,它們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潼關地勢險要的特點。
析修辭舉例:
1.試從修辭角度分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妙處。
2.試分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藝術特色。
答題格式: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
小試牛刀
賞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答: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水喻愁,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愁緒的洶涌浩蕩,無盡無休。
繪景象舉例:
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提示:繪景與翻譯不同,它是在翻譯的基礎上補充一些細節描寫(找景物,加修飾語,展開聯想和想象,組織語言),使內容更形象更生動。
描述:茫茫的沙漠無邊無際,沒有山,沒有樹,一縷孤煙直上云霄,長長的黃河橫貫大漠,杳無盡頭,又大又圓的落日靜靜地躺在天邊。
小試牛刀
請發揮你的聯想與想象,用語言描述“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所展現的畫面。
描述:重重疊疊的'崇山峻嶺之中,水汽升騰,如煙似霧,血紅的殘陽緩緩西沉,荒蕪的大漠里只有一座緊閉城門的孤城。
悟哲理舉例:
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富含的哲理是:
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答題格式:揭示了…的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初中常見古詩詞哲理名句:略
小試牛刀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一詩句揭示了什么哲理?
答:揭示了________的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3、復習小結
1、學生歸納
2、教師小結:我們今天這節課復習了初中階段古詩詞的鑒賞,要求同學們一定要掌握這個知識點并做好書上的復習習題,爭取在中考中這個題能夠不失分。
4、布置作業
【古詩鑒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考古詩鑒賞專題復習教學設計11-22
古詩鑒賞04-13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怎樣設計古詩教學12-22
《飲酒》古詩鑒賞07-25
古詩原文及鑒賞02-07
古詩原文及鑒賞09-04
李白古詩鑒賞06-12
墨梅古詩鑒賞10-29
所見古詩鑒賞09-20
《春寒》古詩鑒賞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