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大學語文》學習目標
2、了解學習的內容、要求和考核的辦法
(二)能力目標
1、了解《弟子規》全貌
2、通過學習,運用《弟子規》中的精華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實踐
教學重點:
1、了解《弟子規》全貌
2、通過學習,運用《弟子規》中的精華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實踐
教學難點:
1、了解《弟子規》全貌
2、通過學習,運用《弟子規》中的精華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實踐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設計:
1、導語:我們現在的小孩子們在家長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禮貌,懂得對待他人要有一顆愛心,其實,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嘗不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規》。
2、《弟子規》的作者介紹
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從師黨冰壑游歷近二十年。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聽課者絡繹不絕。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來經過賈有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
3、《弟子規》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及朱熹《小學》中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這個《小學》是《三字經》中“唯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的《小學》,專門教導做人做事,灑掃應對,進退之禮和做人首要以“孝”為本。但這本書距今已有數百年,內容當中有些用詞與現在社會狀況差距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學》中的重點為基礎,編寫出《訓蒙文》,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編成1080個字的《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4、《弟子規》所涉及的故事
李準倒背《弟子規》:
李準,當代著名作家,他是河南盂津縣人,從小生活在農村、1934午,6歲的李準被父親送進離家半里之遙的麻屯小學讀書。由于自己是個大老粗,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兒子身上,要求兒子刻苦學習,以便將來能出人頭地,頂門立戶,光宗耀祖。李準自幼即聰穎好學,智力超群,加之在校又有作為校長的伯父的督促、教誨,因此,學習成績很好。那些功課不好,常常完不成任務的學生經常要挨老師的“戒尺”,往往手掌心被打得又紅又腫。李準由于記憶力極強,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他從沒被罰、被打,總是受到稱贊、表揚。老師都夸他是難得一見的神童,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一次,李準和本班的一位同學比賽背《弟子規》和《三字經》。古代《三字經》有兩種,一種是清代周保璋寫的《節增三字經》,一本是清代劉曾騄寫的《演三字經》。李準當時背的就是《演三字經》。該《三字經》共404句,1212個字,但李準和他的同學——口氣從頭到尾背得朗朗上口,一字不差。兩個人都互相佩服對方的記憶力。接下去二人背《弟子規》。《弟子規》全文也是三字一句,共計360句,1O80字,分成五個部分。兩個人也是不分先后,一齊背完:一場比賽下來,未分出勝負,李準雖沒有輸,可也沒有贏;望著頗為得意的同學,他有點不服氣;“得想個法子贏他。”李準心生一計,向對方提出比賽倒著背;他不管那位同學同意不同意,白顧自地倒背了起來;只見他不慌不忙,從容不迫,口中念念有詞,竟然真的從尾到頭背了一遍,且—字不差,一句不少。把邪位同學瞧得門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最后不得部甘拜下風;旁觀的同學及老師無不又驚又喜,鼓掌喝彩。從此,李準倒背《弟子規》的事傳開了,人們都說,李家出人才了。思考:背課文順著行不算稀奇,倒著背,卻是難上加難。它不僅需要超強的記憶力,還要有敏捷的思維。李準倒背《弟子規》一方面說明他有超強的記憶力,同時是不是也說明了《弟子規》有非凡的影響力?
5、《弟子規》節選講解原文: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思考:這種不管什么人都要愛護的思想在今天除了有借鑒意義外,有沒有消極的地方?如“東郭先生救狼”的故事。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啟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啟示:少說多做。
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啟示:肯定和贊美別人的優點,且虛心學習,勿嫉妒貶損。
原文: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啟示:做人真誠,勿阿諛奉承,喜新厭舊。
原文: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啟示:尊重他人,不輕易打擾。
原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啟示:閑談莫論他人非,靜坐常思自己過。
原文: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啟示: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并予以稱贊。
原文: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啟示:過猶不及。
原文: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啟示:鼓勵行善,互相勉勵改過自新。
原文: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啟示:樂善好施,多予少取。
原文: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啟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啟示:報恩不抱怨。
原文: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啟示:行為端正莊重,勿輕浮隨便。
原文: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啟示:以理服人不以勢服人。
6、《弟子規》的影響及帶給我們的有益啟示
《弟子規》編成后,因其通俗易懂,易于背誦,甚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還將其定為私塾、義學的必讀教材,甚至作為“勸善”書籍,在祠堂、茶館、書館中進行宣講,使其廣為流傳。
啟示有三:
(一)規范準則的具體可行。作為青少年學生的一部日常行為守則,只有要求明確,具體,才可使他們有據可依,真正起到規范行為的作用。《弟子規》中的許多規范都具體可行:如“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不僅向青少年學生指出了具體的站立、行走、行禮的正確姿勢,而且指出一些應糾正的不良姿勢,這種具體明確的.準則要求易于使青少年學生理解接受,易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淺顯生動的理性論證。《弟子規》不僅對青少年學生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準則要求,而且還盡可能地作了淺顯生動的理性論證,使青少年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為建立在理性自覺的基礎上,也即不僅告訴青少年學生要怎樣做或不能怎么做,而且還簡單淺顯地告訴了青少年學生為什么要這么做的理由。如“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自作”;“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等等。這樣把一些簡單的、普遍適用的道德認識、價值標準灌輸傳授給青少年學生,就不僅會給他們的行為以具體指導和規約,而且還可以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基本的道德觀念,增強道德自覺自律精神,其教育效果會更有成效。
(三)《弟子規》采用三字一句、押韻的文字表達形式,這樣節奏明快,便于記誦,更易于為青少年學生接受領會。這無疑會大大增強教育的效果。總之,《弟子規》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方面,均有其可資今天借鑒的地方,應重視對這份文化教育遺產的研究、消化,繼承。
7、思考與練習
(1)《弟子規》中的“泛愛眾”思想與我們當下倡導的大愛思想有何異同?我們怎樣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2)對于品行、名位、才能、修養、貧富、善惡、取舍、恩怨、理勢等這些人生當中的基本問題,你有何思考?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2
一、 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 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里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三、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2、 養成嚴于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導入
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
曹操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2、 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3、 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容。
4、 檢查背誦情況。
5、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6、 指名小組發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7、 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8、 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9、 集體交流
10、 課堂小結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誦讀《弟子規》感悟古典詩文中的做人道理;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采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你們知道的經典性的詩文有哪些呢?
(出示課件:《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四大名著《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圖片)
今天我們學習《弟子規。》你們猜猜"弟子規"是講什么的呢?
二、自由誦讀、整體感悟。
1、讀一讀,想一想,《弟子規》主要的內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書:孝、涕、謹、信、愛、仁、學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樣介紹這些內容的?
3、學生或讀、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這些內容中,作者為什么把"學文"放在后面呢?難道學習文化知識不重要嗎?
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學們運用了那些方法學習《弟子規》?
(隨機板書:唱、誦、舞、講、畫、演)
2、請自由組合,一起商量商量,準備表演。
3、學生交流、準備。
4、展示成果:
要求:
(1)告訴大家,展示的形式;
(2)選擇這個內容的理由;
(3)其他同學觀看是虛心學習。
表演(老師相機評價,點撥,)
5、小結:我們班同學真是多才多藝,學習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話改編成一個小品,唱拍手歌;畫一幅畫;編舞蹈等等。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方法,還可以創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們的學習更加有趣。
同學們欣賞了古腔古韻的《弟子規》,有什么感想和啟發嗎?
幫助學生總結:
(1)學會做人;
(2)促進語文學習;
(3)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四、課堂拓展、深化認識。
1、老師推薦名句:(課件顯示)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2、學生帶讀,然后齊讀。
3、老師介紹:古代的"忠""孝""仁""義"等思想在現代社會仍然被人們所推崇。湖北有一個退休工作人員編寫了一本新《家訓》受到家長、老師以及同學們的喜愛。
課件顯示:羊有跪乳之恩,鴨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職責分明,大雁飛行有序,禮也!
雞非定時不鳴,燕飛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尋群,蟻得食而報眾,義也!
蜘蛛結網而食,鸚鵡學舌而語,智也!
諸物本無知,卻具天性美德,人為萬物之靈,立身處世,豈肯愧對于物?
4、最后老師給大家一些寄語:(課件顯示)
忠心獻給祖國,孝心獻給父母,愛心獻給社會,誠心獻給伙伴,上進心留給自己。
總結:
同學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經歷歷史風雨的洗禮,仍然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學們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多接觸一些古詩文,并且做到學以致用、古為今用。那樣,不僅會獲得無窮的樂趣,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一定會像《弟子規》最后幾句所說的"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板書:
走進《弟子規》
孝、悌、謹、信、愛、仁、學文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4
一、教學內容: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是“入則孝,出則悌”中的兩句話。從和長輩交談聲音低和見長輩要快步向前兩個方面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這些內容都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聯系生活,對這些內容加深理解,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禮儀習慣。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弟子規》一書的作者及內容;
2.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弟子規》中的“總敘”;
3.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4.在學習過程中,提煉學法:讀總敘——溫舊知——學新文——習禮儀——練筆力
四、教學過程:
(出示課件:音樂響起)
(一)、師生禮儀展示,營造國學氛圍,心平氣和學國學(緩慢,國學味道)
師:上課 生:起立、鞠躬
師:請(還禮)
師:同學們,你們為什么而讀書?
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復習原作《弟子規》總敘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全文分為五個部分。我們已經學習了“一、總敘”“二、入則孝出則弟”。首先,讓我們來讀總敘。(板書:讀總敘)
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三)、復習“入則孝出則悌”的內容
1.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接下來,我們復習“入則孝出則悌”。
師:“入則孝出則弟”教育我們如何對待父母兄長。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臥冰求鯉、黃香溫席的故事。今天,請小朋友再聽一個賢孝故事: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么說的呢?(板書:溫舊知)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師: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么做呢?老師從你們的.小眼睛里看到了答案。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師生分角色讀:讓我們演讀一遍,老師讀父母,你們讀小朋友。
(四)、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1.師:《弟子規》讓我們懂得了不少禮儀之道。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新知識
(板書:學新文)
2.出示:《弟子規》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師:先請同學們跟著老師讀一遍。(老師示范讀,學生跟讀。)
學生自己指著書本讀一遍。不認識的字可以拼讀拼音。
(同學們邊讀邊指,讀到哪就指到哪,看誰讀得好,指得準)
(五)、理解含義(從和長輩交談聲音要低和見長輩要快步向前兩個面)
(六)、小結
在長輩面前講話,聲音要低,但回答的音量大小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恰當的,和顏悅色、柔和清楚最好。這是提醒我們時時要注意別人的感受。如果發覺孩子有哪些過失及表現不妥的地方,當下就要指導他們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有事要到長輩面前,應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專注聆聽,眼睛不可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如果與人相處都能遵守這些基本的禮節,回饋給我們的就是所有人都愿意幫助你、喜歡你。
(七)、板書設計
聲:指說話聲。 聞:聽到。
趨:快步向前。 視:視線。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鍵是順。
3、培養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
1、關鍵在落實上。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
2、讓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學內容:
《弟子規》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讓小朋友復習上堂課的內容:弟子規——總序。齊聲背誦。
師: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歡,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弟子規》
二、學習、理解內容:
1、師:“誰能來讀一讀今天學習的內容?”
A、請2名學生讀
B、生評議
2、師:“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讀和背誦,我們來學習一下這幾句話的意思。” 入則孝——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該馬上答應,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現出一種無理的態度,或者有抵觸情緒,自己不高興就不應聲。比如;你正在看一個好看的電視,或者玩得正開心,父母叫你出來吃飯,你不答應。或者答應了半天還是不動。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讓我們去做事,應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懶。或者高興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還有的小朋友和家長講條件,我做了你給我什么獎勵?這都是不對的!
父母教 須敬聽——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懷著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心,愿意聽就聽,不愿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父母責 須順承——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為晚輩,也不要急于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
三、結合生活實例講解:
1、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父母呼喚我們;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事;你是怎樣做的?
2、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
3、常常見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開心。父母讓其幫助做一點家務,他馬上說我還要寫作業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小朋友還嫌家長羅嗦,不高興聽批評。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滿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氣。這樣對嗎? 小結:父母撫養我們花費了很多辛苦,從小把我們養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掛在嘴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是遠遠不夠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
四、舉例說明: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母雞身體下邊放一堆雞蛋,它天天趴在這堆雞蛋上,用自己身體的熱量,去溫暖這些蛋。雞蛋吸收了母雞的血汗,慢慢變成了小雞。母親撫育我們的時候,也象撫育小雞一樣,非常艱辛。小的時候要喂奶、喂飯,換尿布,有病時背著你去醫院,半夜起來喂藥。風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兒園。上學時為你拿書包,為你撐雨傘。做好了飯菜等著你回來吃。父母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著給你,可是我們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愛吃的飯菜留著給父母吃呢?不要以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有報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說等我長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撫養他們。世人說:“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為他們做一點事。
1、提問:你的父母最喜歡吃什么?干什么?請小朋友回答!
2、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問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
3、我們能從哪些方面關心自己的父母?
五、家庭作業:
今天回家吃飯時為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為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擺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掃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掃房間。澆花、買菜、學做飯。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可以根據情況任選一樣來做。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出則悌”;
2、學習“謹而信”中的四句話,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3、將課堂延伸到早讀,延伸到課外。
過程與方法:
訓練為主,做到參與面廣;加強誦讀。
情感與態度:
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明白勤學好問、有所作為,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
行為與習慣:
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多讀經典,多加積累。學習經典中的積極之處,好好做人做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闖關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打算分成兩組,采用競賽闖關形式復習一下前面學習的內容。
1、第一關:我會背。
2、第二關:接龍輪背。
2、第三關:快速搶答
A、做人要有愛心,應該多親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時間充足,應該多讀書學習。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B、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么說的呢?
C、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么做呢?相應的《弟子規》中的語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他們睡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E、把財物看輕了,相互之間的怨恨從哪里產生呢?說話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F、對待長輩要懂得禮貌,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動筷;落座時要讓長輩先入座,而走路時也要讓長輩在前,晚輩在后。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G、遇到長輩時,騎著馬就要下馬,坐著車就要下車;長輩走過去時,要在原地待上一會兒,待長輩走出百步后才可以離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二、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1、教師:《弟子規》與我們平時的生活禮儀有緊密的聯系。今天我們要用弟子規來習禮儀(板書:習禮儀)。
2、創設情境:大家一定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歡誰呢?(生答)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弟子規》給喜羊羊評評星級吧。
3、惜時方面:
(1)教師描述:清晨,鳥兒唱著歌兒,空氣多么清新,陽光多么溫暖,新的一天開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誦讀《弟子規》了,可懶羊羊還在睡懶覺,他這樣做對嗎?那應該怎樣做呢?(出示懶羊羊睡懶覺的圖)用《弟子規》中的話就是:出示“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師范讀)
師生對讀,指名對讀。
教師:是啊,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古代的時候,有不少關于珍惜時光的故事(列舉:聞雞起舞等2個故事,出示視頻)
教師:同學們要珍惜時光,切莫“老大徒傷悲”。
出示珍惜時間的.名言。
4、著裝方面:
(1)教師:吃完早飯,喜羊羊穿戴整潔,背著書包出發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們喜歡和誰做朋友呢?(指名說)
(2)教師:是啊,《弟子規》中也說:
出示:“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教師:這里四個字特別難讀,請個別學生來讀,齊讀。
教師:你能和平時生活中的物品連連線嗎?
教師: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裝外貌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這樣的學生人見人愛。
師示范讀,生跟讀。
兩人一組表演讀。
5、飲食方面:
(1)教師:快吃午飯了,今天的午餐真豐富。喜羊羊吃得可真香,可美羊羊卻有些不情愿。看她皺著眉頭,嘟著一張小嘴。這個情景被喜羊羊看見了,喜羊羊告訴美羊羊弟子規中說過:
出示:“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2)教師:誰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3)教師:同學們拍手齊讀。
6、行走方面:
(1)教師:上課鈴聲響了,大家早就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師來上課。老師拿著書本趕往教室的時候,發生了這么一幕:(驚訝的圖片)發生什么了呢?原來是老師拿著書本往教室里走,喜羊羊急急忙忙地跑過來,撞到老師身上,把老師的書本、眼鏡全撞掉了。老師說:喜羊羊同學,你怎么這么莽撞,《弟子規》中怎么說的?喜羊羊一時說不上來,誰來幫助他?
出示:“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2)教師:同學們走路時步伐應當從容穩重,不慌不忙;站立時要抬頭挺胸,精神飽滿,不可以彎腰駝背,垂頭喪氣。
(3)教師:同學們一起拍手讀。(全體起立,把手放在身后,注意“立端正”“讀緩慢”)
五、小結
1、喜羊羊一天的學習結束了,現在我們給他評評星級吧。指生填寫表格,并說說理由。
2、其實,這四句話是《弟子規》“三、謹而信”中節選的,“謹”的其他內容我們將在“經典早讀課”上誦讀。
六、師生配樂朗讀這節課的內容。
1、師:弟子規都是三字一句,四句一組,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押韻呢,就象我們小時候唱兒歌一樣非常好聽,讓我們一起邊拍手邊念吧!
2、過渡:哎,讀著背著,弟子規有沒有走到你的心里去?我們班的同學不僅學習了弟子規,在生活還要運用《弟子規》中的話來要求自己,而且有的同學在誦讀中還有不少感觸,他們把自己對《弟子規》的理解運用到實際中。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指生答,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3、師: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不僅把《弟子規》背好,在生活中還要按《弟子規》中說的那樣做,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希望,同學們在讀了《弟子規》后,能夠自覺而快樂地去閱讀更多的經典,把禮儀之風,文明之風帶到校園的每個角落。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7
一、教材分析
《弟子規》 “誠信”這一行為,通過韻文、釋文、拓展、故事四個板塊的設計,體現出課文的文、意、理的統一。韻文“凡出言,信為先,惟其是”的行為要求上看,這些要求體現出做人應講信用,做到真誠待人的道德準則;“詐與妄,奚可焉,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這些要求來看,準則意在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待人真誠的人。釋文表意準確,通俗易懂,為學生自讀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課程資源。拓展結合生活,聯系實際揭示了課文內容的現實意義,又為學生的思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故事《查道走親戚》以生動的事例詮釋“只有自己做到真誠守信,才會贏得眾人的信任、尊重。”這一道德修養與道德智慧,體現出《弟子規》行為準則的道德素養與道德智慧的統一。
二、教學目標
1、讀中習法,引導學生字正腔圓地誦讀文本,對六句韻文做到熟讀成誦,誦讀成韻。
2、讀中感悟,結合釋文與故事讀中理解“信”的行為要求,從傳統文明的行為準則中感悟傳統道德行為對人積極影響。
3、學中反思,緊扣拓展,借助情境,學會以課文的處事準則,反思自己的行為得失,并能自覺地運用傳統文明準則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
4、學中陶冶,誦讀中感受古代韻文的音韻之美,內涵之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三、設計理念
1、塊組合,分層推進。緊扣“信”這一主題,根據誦讀入韻、讀文明意、悟理導行三層教學目標,相機設立創設情境,話題揭義;字正腔圓,誦讀成韻;故事詮釋,讀文明義;生活介入,明理導行教學四環節。分層推進,層層落實,促進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優化組合。確立以“讀—思—悟—行”為主線的教學策略,實現理解、感悟、思辨、導行的有機統一;引導學生讀準韻文的字音、節奏、音高,掌握停頓,落實誦讀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詮釋文本要義,在故事中引發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發學習情趣,體現教學故事化。結合拓展,設情境,在課堂生成“借物”情境,為知行合一的實踐訓練創造條件,再現教學情境化。引導學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強行為規范意識,張揚教學生活化。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話題揭義
1、創設情境,導出話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字,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寫的?(板書:信 信用)
2、請同學們認真看一看,這個字由哪兩部分組成?它包含怎樣的意思呢?(人說話要講信用)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中“信篇”的一部分,從古人的“信”的行為要求中,學學為人處事的真誠與智慧。
(二)字正腔圓,誦讀成韻
1、字正腔圓,讀通韻文
1)自讀原文:《弟子規》是古代韻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圓,首先把韻文中不認識的字,找出來,認讀生字:詐、妄,奚、焉、佞巧、諾。
2)再自行把韻文試讀兩遍。
3)提出誦讀要求:讀書貴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誦讀精神飽滿,咬字吐音清晰。
4)集體朗讀
5)請學生開火車讀韻文,并相互糾正讀音。
6)聽朗讀錄音,注意小聲跟讀。
7)手舞足蹈,讀出韻味。
讀文之美在于輕重緩急能入韻。讓學生找出誦讀的停頓節奏,按韻文節奏讀文。現在請同學們先試行打節奏。
8)前后桌學生合作拍手對讀。
[設計意圖: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方式的誦讀,在讀中培養興趣,學習誦讀的方法,為故事詮釋,讀文明義這一環節做鋪墊。]
(三)故事詮釋,讀文明意
1、釋文結合,讀文知意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通過剛才的幾輪誦讀,同學們對照韻文再讀讀譯文,想想古人對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匯報)(引導學生把握信的行為準則:出言—信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據文辨義
1)下面,我們一起聽聽《查道走親戚》的故事,看看獲得怎樣的啟示。
《査道走親戚》
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著禮物去看望遠方的親戚。到了中午,兩個人都餓了,可路上沒有飯鋪,怎么辦呢?仆人建議從送人的禮物中拿一些來吃。查道說:那怎么能行呢?這些禮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東西了。我們要講信用,怎么能偷吃呢?結果兩人只好餓著肚子繼續趕路。
走著走著,路旁出現一個棗園。棗樹上掛滿了熟透的棗子,十分招人喜愛。查道和仆人本來已經餓得發慌,更覺得饑餓難耐,便停了下來。查道叫仆人去樹上采些棗子來吃。
兩人吃完棗,查道拿出一串錢,掛在采過棗子的樹上。仆人奇怪地問:這是什么意思?查道說:吃了人家的棗子,應該給錢。仆人說:棗園的主人不在,別人也沒看見,何必這樣認真呢?查道嚴肅地說:講誠實是人應有的`道德,雖然棗主人不在,也沒有別人看見,但我們既然吃了人家的棗子,就應該給錢。
査道高尚的品質后來贏得了更多百姓和官員的尊敬、愛戴。
2)說一說,讀一讀。
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為什么査道贏得了更多百姓和官員的尊敬呢?査道的行為符合《弟子規》的哪些要求呢?有聲有色地讀給大家聽一聽
3、情境插入,依理明義
看動畫短片《男孩和金斧頭的故事》
說一說:你認為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分別符合 《弟子規》中的哪句話?
(四)生活介入,明理導行 A、回顧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為得失就是成功的開始。現在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來說一說,(鼓勵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進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導學生真誠表達,恭敬待人,信守承諾。)
根據同學們的回答,老師整理了以下幾道題目,請同學們加以判斷,并說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沒做家庭作業,老師檢查時,她告訴老師丟家里了。()
2、小亮踢球時,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連忙向王奶奶承認錯誤,并且賠禮道歉。()
3、冬冬在第一次單元測試不及格,回家媽媽問他考試了沒有,冬冬說沒有考試。()
4、文文和媽媽一起上街去,樂樂讓他幫忙買一盒鉛筆,可文文卻在公園里玩忘記了,沒有買到鉛筆。()
5、小明和小紅約好星期六去圖書館,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紅臨時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電話告訴小明取消約定。()
同學們說得真不錯,我們要學習查道和小男孩,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只有誠實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B、下面,請欣賞微型小品,通過表演,同樣的情形有不同樣的結果,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戒 穢污詞)
C、那么我們平時說話應該注意些什么呢?(談說話的技巧)
D、補充:通過科學家的實驗,證明水能夠記憶,證明帶有「善良、感謝、神圣」等的美好訊息,會讓水結晶成美麗的圖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訊息,會出現離散丑陋的形狀。所以,語言會傳達善念與惡念,而這些信念是可以被感受到的,尤其人體70%都是由水所組成,所以一句好話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看完這些,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升華題義,激勵實踐 同學們,《弟子規》中為人處事的準則是祖國傳統文明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不只是在課堂上誦讀,更應在生活中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斷努力實踐,讓我們成為傳統文明的實踐者,在實踐中傳承與發揚祖國的文明,在實踐中成就自己的學業與德行。現在請同學們起立,再次用心誦讀,讓《弟子規》的行為準則成為我們的實踐指南。
在配樂誦讀中結束本課。
五、板書設計
信
亻 言 信用
戒 穢污詞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韻文;
2、借助譯文,在家長幫助下通過查工具書、上網及師生討論交流等方法,大致了解韻文意思;
3、培養學生養成專心讀書,用功學習,勤學好問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人手一份學習資料;
3、課前布置學生讀熟韻文,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能在家長指導下通過查工具書或上網查找,選擇一句或幾句說說自己的體會。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略)
二、介紹《弟子規》:
(略)
三、初讀感知
1、指名讀。師生適時評價,能讀正確的`當場貼小星星以示鼓勵。
2、師范讀。
3、全班齊讀。(讀得不好之處可進行帶讀)
4、師生合作讀。(對讀)小結:你們讀得不錯,已經達到了讀書的第一層要求:讀正確。(板書:一讀正確)
四、引導明義
(略)
五、自讀理解
(略)
五、讀出“節奏”
(略)
六、課堂總結:(略)
板書設計:(略)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9
教材分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 , 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 年)所作。
其內容采用《論語 學而篇》 第六條:“ 弟子入則孝, 出則弟, 謹而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行有余力, 則以學文”的文義, 以三字一句, 兩句一韻編纂而成, 分為七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我們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 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 并改名為《弟子規》 , 是童蒙養正, 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閑邪存誠, 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由于課時限制,本課以弟子規中最為經典的總敘和入則孝部分為重點,而把其余部分作為推薦閱讀內容。
《弟子規》中既有國學精華,也存在不符合時代精神的內容,在教學中,應注意內容的選取與辨別。
學情分析
青春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對《弟子規》的學習, 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還能時刻將 《弟子規 》的精神滲透進學生的思想中, 促使其人格更加完善, 心靈更加健康充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弟子規主旨大意,背誦總敘,熟讀入則孝;
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解釋及用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熟讀背誦、課堂討論、親身踐行等方式學習對仗法、擴詞法等古漢語翻譯方法;
將《弟子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促進學生養成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博愛眾人,勤奮學習等傳統美德。
重難點
重點
《弟子規》文本的理解;
總敘的背誦與《入則孝》的誦讀。
難點
古漢語字詞的讀音、解釋及用法;
孝敬父母的親身踐行。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播放《中華弟子規》動畫片,讓學生對弟子規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
二、新知學習
1.《弟子規》簡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
提問:“規”是什么意思?(規矩、規則)
“弟子”指的是誰?(為人弟和為人子,古代泛指后生晚輩。不僅指孔子的弟子,也是針對我們每個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規》中所談到的規矩禮節是我們所有同學包括老師都應該遵守的。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篇古訓——《弟子規》。今天我們學習《總敘》部分和《入則孝》部分。
請同學們注意,《弟子規》中的觀點并非完全正確,有的觀點只適合古代,而不適用于當今社會。同學們在學習弟子規中要注意辨別、獨立思考。
2.總敘部分
(1)朗讀全文,認識字詞。
讀完一遍后,請同學們抄寫到本子上。教師在黑板上寫。
(2)講解字詞,疏通文意 (配合板書與提問)
弟子:為人弟和為人子
規:規范
圣人:品德高超、人格完美的古圣先賢。
孝弟: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弟,通“悌”,敬重順從兄長。
次:第二重要。
謹信:小心謹慎、誠實守信。
泛愛眾:博愛眾人。泛,廣泛。
而:而且。
親仁:親近有仁愛之心的人。
余力:剩余的心力。
則:就。
學文:研究學問。主張德育重于智育,要先養成良好的品德,還有時間再學習其他各種學問。
提問:請一位同學試著翻譯這句話。
答案:《弟子規》這本書,是根據圣人孔子的訓導編成的。首先,我們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言行要謹慎,對別人要講信用。我們要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之心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這些我們都做到了,還有余力的話,就去學習圣賢的經典。
提問:“圣人”指誰?請舉例
指被大眾認為具有特別美德和神圣的人。
孔子、堯、舜、周文王等
討論:“有余力,則學文”一句如何理解?你認為品德和知識的關系如何?
(3)反復朗讀,強化記憶。(爭取課堂背誦)
3、《入則孝》節選
(1)朗讀全文,糾正發音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老師帶領同學讀完一遍后,提問學生朗讀。注意語調與節奏。
(2)解釋字詞,疏通文意
解釋之后,及時提問以鞏固知識。
討論:“應”“教”是幾聲?
明確:應是四聲,與行對應,翻譯為回應
教是四聲,翻譯為教道、教誨。
引導學生從對仗、平仄、釋義、通假等方面分析發音。
討論:文中哪些觀點你非常認可?哪些觀點你不同意,為什么?
(3)反復朗讀,內化于心。
三、拓展延伸
出示《弟子規生活力行表(部分)》,請同學們反思自己的行為。
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問題,為自己的表現打分。0分為最低分,5分為最高分。
鬧鐘一響,馬上起床。不賴床,不遲到。(朝起早,父母呼,應勿緩。)
出門前,向家人告別。回家后,向家人問好。(出必告,返必面)
路上見到長輩和老師主動問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說話要誠實謹慎,不能說謊。(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保護好自己人身安全,不打鬧,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衣服鞋子擺放整齊,不亂丟。(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做完功課再玩游戲。(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四、作業布置。
1、寫一段關于《弟子規》的心得體會(200字以上),文體不限。
2、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反思
《弟子規》教學中,如何把握教育性與趣味性,平衡傳統性與現代性,仍是一個問題。在此我采用生活力行表的形式,量化學生的行為。
在作業布置中,我希望學生不僅可以借寫作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要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在下節課積極和大家分享,促進其學以致用、親身踐行。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詞,熟讀生字詞,學習偏旁“廠”“穴”。
2.理解各種表現笑的詞語之間的區別。
3.能根據不同的語境讀出句子不同的語氣。
4.熟讀并背誦《弟子規》節選部分,培養學生熱愛經典文化的情感。
5.培養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兩字詞語。
2.能根據不同語境讀出句子不同的語氣。
3.初步學習《弟子規》,理解意思,熟讀并背誦,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識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師領讀,學生跟讀,開火車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出示生詞,學生自由讀生詞。同桌之間相互檢查、正音。
3.分兩組出示生字卡,請同學們找找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廠”和“穴”)
4.課件出示古代漢字及相應圖片,教師講解“廠”和“穴”所表示的含義以及
二、詞語積累
(一)笑得不一樣
1.播放剪輯視頻。教師:這些都是不同的笑,場合不同時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樣。我們來學習一下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個關于笑的詞語,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3.理解詞意。理解每一種笑是什么樣的。(播放視頻,一邊放一邊講解,一一對應)
4.讀一讀。教師讀詞語,全班學生來演一演,看誰反應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發現
1.出示6個詞語,學生自由朗讀詞語。
2.教師:“尋找”這個詞中的“尋”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尋”和“找”是同義詞,它們組成的詞“尋找”的意思和它們差不多。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指導:兩個意思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詞的意思也與它們差不多)
3.舉例,驗證猜想。觀察剩下5個詞語,驗證這個規律。
4.小結:我們學過這種類型的.詞語還有很多,兩個字表示同一個意思,那么它們組成的詞也和它們意思差不多,掌握了這個規律,更加有利于我們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2.請寫出幾個描寫笑的詞語。
微笑
三、句子朗讀
1.出示3句帶加點字的句子,指名讀句子。
2.加點的部分,應該怎樣讀出相應的語氣呢?(怎樣讀好加點部分)
教師指導:“連蹦帶跳”讀出歡快、興奮,聲音洪亮,語速較快,可帶動作讀;
“難為情”讀出勉強、愧疚的感覺,聲音低,語速慢;
“和顏悅色”讀出和藹、平易近人的感覺。
3.指導讀句子。分小組比賽讀,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弟子規》
1.播放《弟子規》朗讀視頻,初步感受《弟子規》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2.教師簡單介紹《弟子規》。
3.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本69頁《弟子規》節選,把不理解、不會讀的地方畫出來。
4.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比賽朗讀。
5.教師講解《弟子規》的內容。
6.學生自由背誦《弟子規》。全班齊背《弟子規》。
二、我愛閱讀
1.學生自由讀故事,讀完思考:這個短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讀。
3.小組討論這個短文的故事內容,主要任務、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讀短文。分四個角色:老奶奶、大兒子、小兒子、老爺爺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語文園地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教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讀讀認認和閱讀理解。難度遵循從易到難,符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注重讓學生開動腦筋解決問題,我從旁引導,給予學生正確的探究方向,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也充分地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弟子規》作為我國文化經典,從低年段的學生開始接觸。這節課上,我主要讓學生初步了解部分《弟子規》的內容,熟讀并背誦《弟子規》,初步培養古文的朗讀語感,感受古文的韻律。《弟子規》的內容對學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讓學生能進一步規范自己的行為,做一個講文明的學生。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國學課《弟子規》教學設計范文06-14
國學經典教學設計06-06
國學經典弟子規09-15
《弟子規》教學設計10-18
《弟子規》教學設計07-11
國學《弟子規》試題及答案07-12
國學經典《勸學》教學設計(精選15篇)08-19
國學課教學反思(通用4篇)01-23
國學經典弟子規手抄報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