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涼州詞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08 13:30:1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涼州詞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涼州詞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涼州詞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認2個生字,練習寫好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通過讀這首古詩,感悟邊關將士悲苦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品讀悟詩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樂曲、課件、邊塞詩等。

  學生準備:邊塞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畫時尚導入。

  1、教師播放兩段有特色的樂曲,引導學生想象情境,再根據情境聯想古詩。

  2、學生交流匯報并背誦相關詩句。

  3、揭示新課,板書課題,讀題,解題。

  解題: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⑴、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⑶、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⑴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⑶質疑。

  三、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如疑:“欲飲琵琶馬上催”什么意思?

  “醉臥沙場君莫笑”(為什么戰前還要喝酒呢?)

  ★引導:“飲”是飲什么?琵琶聲聽過嗎?有什么感覺?(相機介紹這句詩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詩中哪些詞語與酒有關?

  過渡:以上這些詞語都與酒有關,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還有哪些東西?

  2、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而別無他物?

  3、說一說:酒有哪些作用?

  4、戰士們有哪些苦衷或煩惱?他們想借酒忘掉什么?

  5、問:這一杯酒喝完了嗎?為什么?

  6、如果你是這位戰士,出征前你會對父母.妻兒或自己說些什么?(配樂)

  7、面對此請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練讀詩句,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9、配樂賽讀、齊讀。

  10、背誦。

  四、拓展延伸。

  1、學生交流背誦其它的邊塞詩。(略)

  2、教師推介。

  君不見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榿。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杜甫《兵車行》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邊地多陰風,草木自凄涼。

  ——李益《從軍苦樂行》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五、書寫鞏固。(用鋼筆或毛筆書寫這首詩)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把你喜歡的詩句抄寫下來.有興趣的同學可用毛筆寫一寫。

  3、積累其它的邊塞詩。

  七、板書設計:

  涼州詞

  (唐)王翰

  馬上催

  殘酷

  醉

  悲苦

  幾人回?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設計與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覺發生了質的改變。第一次備課時,苦于古詩教學無從下手,我只從《涼州詞》中感受到了邊關將士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所以著重引導學生感悟“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所蘊含的豪放、陽剛之氣,總感覺一個字:淺。經曾老師點撥之后,我回家靜靜地讀,細細地品,我感覺一個個字符變成了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來,我讀得淚流滿面,我感受到了悲涼、痛苦……因為我想到了:邊關將士身處不毛之地,氣候惡劣、環境艱苦,與親人“一別音容兩渺茫”,而且當時戰爭頻繁,戰士們生命不保……我讀懂了: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別無它物,而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深層含義,戰士們是借酒消愁,忘記自己的痛苦和煩惱。這一次我感覺自己走進了文本,我能夠引導學生挖掘詩歌背后蘊含的情境了。課后,我感覺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從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是:老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讀懂教材,真正走進文本。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涼州詞》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古詩二首》中的一首詩,古詩前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后兩句寫的是戍卒的離愁。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渙這首詩表現了戍邊士兵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戍邊將士不得還鄉的同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前兩句偏重寫景,后兩句偏重抒情。寫景雄奇壯闊,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成為千古絕唱。

  設計理念:

  古詩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如何讓學生充分領略這道獨特而又亮麗的風景,使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并積累語言,我覺得古詩的教學還要以讀為手段。不僅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所學古詩的意思,體會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激發學生積極誦讀、涵詠、理解古詩的興趣。在古詩誦讀中相機滲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另外,由于古詩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需要學生去想象,合理地補充情節,補充畫面,豐富詩的內涵。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五六年級)的階段目標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課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古詩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體現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感知文本,通過朗讀與想象解讀文本,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在教學中以“情”為突破口,以“讀”為依托,根據學生的讀詩感受,由古詩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讀詩法”,即“字正腔圓——有板有眼——讀出感覺——讀出意境”,引導學生以讀悟情,以讀入境,加深體驗,培養語感。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實實進行聽說讀寫訓練。適當進行課外拓展,豐富文本,深化古詩內涵,提升審美情趣。古代戰爭的殘酷,戰士生活的痛苦,現在的學生顯然很難理解,所以我通過圖片和音樂進行渲染,目的很明顯,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體驗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力求喚起學生的情感,體悟當時的感受。文本、意境、情感在音樂中相融相生。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

  2、了解古詩的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感受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4、引導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培養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了解古詩的大意,體會戍邊將士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讀出古詩蘊含的情感。

  教學方法:

  引導法、 情境教學法、 點撥討論法

  學習方法:

  自讀感悟、討論探究 、誦讀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黃河的圖片和視頻

  師:黃河是我們中原文化的發祥地,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這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贊美過黃河,古代那些才華橫溢的詩人們,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優秀的黃河詩篇,誰來誦讀一句有關黃河的詩句。

  生: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生: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生:李 白的《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王之渙的《涼州詞》,板書課題《涼州詞》。

  二、出示古詩《涼州詞》。

  1、初讀古詩。(教師誦讀。)

  2、學生交流了解到的詩人及“涼州詞”這種曲調名。

  (1)簡介王之渙。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2)“涼州詞”不是詩題,是涼州歌的唱詞,它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三、以讀為主,探究學習

  師:我們學過很多古詩,大家復習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

  學習古詩的方法:

  1、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2、想象畫面,了解意境,讀好每一句;

  3、走近詩人,體會情感,讀出情感美。

  過渡語: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設疑自探

  自由讀詩,用鉛筆劃節奏。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指導“仞”的讀音和“羌”的書寫。

  (二) 小組合探

  師:讀詩不僅要讀的,還要讀的有板有眼,讀出節奏。小組合探,誰來試試?

  1、生甲讀 ,評價。

  2、生乙讀,再評價,老師點評。

  3、播放朗讀,以作示范

  4、齊讀古詩。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

  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學生自由匯報,并將詞語板書到黑板上)蒼涼、孤獨、寂寞、思鄉

  四、解疑合探: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一)讓我們先來看第一行詩:黃河遠上白云間

  1、讀一讀: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第一行:黃河遠上白云間。

  如果讓你來讀,你覺得該怎么讀?

  誰來讀一下?(指多個學生讀)

  誰能讀得氣勢更大一點。

  (師:讀得不夠,我們仿佛覺得黃河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師:讀得不錯,黃河有上百里了;師:哦,有千里之勢了!)

  師:誰能讀出黃河洶涌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來!

  好!讓我們像這位同學那樣讀!

  2、看一看:想看看黃河嗎?

  播放黃河課件。

  3、想一想:讀了詩,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4、說一說:奔騰咆哮的黃河像一條舞動的黃龍橫貫大地,穿過綿亙的群山,劃過廣袤的戈壁,一直迤邐飛入云端。(氣勢雄壯)

  5、讀一讀:

  師:為了讀出這句詩的氣勢,我們最好能夠站起來讀,愿意的,請站起來!好,讓我們鼓足氣勢,齊聲朗讀這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與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將目光移到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圖片)

  (二)一片孤城萬仞山。

  1、釋“仞”:仞是什么意思?(仞,古代計量單位,一仞為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23厘米)誰來念一下材料中的內容。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讓學生知道玉門關的大概位置。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標明涼州、黃河、玉門關〗,這些地方在我國荒涼的西北地區。)

  想看看玉門關嗎?出示課件:

  玉門關故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相傳“和田玉”經此輸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關隘。現存城垣完整,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為黃膠土筑成,面積663平方米,西墻、北墻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必經之路。)

  3、落實之一:孤

  再讀讀該句,你有什么感受?

  (1)預設:你覺得本句中哪個字讓你感受最深?為什么?

  孤單單的一座城。(僅僅只是城孤單單嗎?哪里可以看出戍邊戰士的心情?)

  (2)看荒漠圖景,感受玉門關的荒涼與寂寞:

  看了圖片,你覺得玉門關處在一個怎樣的地方?玉門關在茫茫戈壁灘上,顯得那么荒涼、孤寂、冷清這就是詩句中所說的“孤”。

  這樣一座孤城,在萬丈高山的襯托下,就更顯得孤單和渺小。

  4、落實之二:片

  詩人這里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單薄,猶如樹葉一片)

  (1)萬仞高山的襯托下,顯得單薄;

  (2)在“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廣闊背景下更顯得單薄和孤單。

  5、深化“孤城”的意境。 滾滾黃河,巍巍高山、荒涼的地理環境,更加襯托了這座戍邊城堡的“孤”!僅僅是城孤孤單單嗎?(守城將士的心更是孤獨的)與其說城孤,不如說人孤、心孤、情孤啊!帶著我們的感覺,自由讀兩句,讀出古詩的意境。

  小結過渡: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云空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過渡一: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緒滿腹,相思滿懷。何以解憂?唯有羌笛)

  再讀詩句。

  (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兩句詩中,哪些字詞你較難理解?

  1、解詞。這兩句詩理解較難。首先我們解決一些難理解的詞語。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種管樂器。羌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肅、青海、四川一帶,以游牧為生。

  何須:沒有必要。度:越過

  2、怨楊柳,即埋怨。埋怨楊柳什么?(不發芽)

  3、為什么沒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楊柳不發芽呢?“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不到,這里就沒有春天,楊柳自然不會發芽。

  4、為什么戰士們如此盼望楊柳發芽,春天的到來呢?(春天早點到來,跟戰士們又有什么關系呢?)

  一是久處荒涼,盼望充滿生機的春天;二是楊柳發芽了,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過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嗎?出示征戍資料:

  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師: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懂嗎?“還者十無二、三”是什么意思?

  可見,戰士們不僅僅只是埋怨楊柳不發芽,他們還埋怨什么呢?

  埋怨朝廷。讀出這種埋怨的情感來

  譴責和憎恨。

  埋怨朝廷有用嗎?沒用。所以戰士們只能無可奈何地埋怨楊柳,讀(所以戰士們埋怨楊柳是怎樣一種情感?無可奈何!)

  因此,“春風”的另一種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關心。

  6、感受征戍之苦。

  你發現沒有,這首詩都是反映什么的?(戰爭)是啊,唐詩中,有很大一部分詩歌是反映邊疆地區自然風光和邊地軍民生活的,這些詩我們稱之為邊塞詩。(出示課件:邊塞詩)

  出示唐代地圖,介紹邊塞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引出邊塞詩。

  邊塞,也就是邊疆地區的要塞。如陽關、玉門關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長城為界,長城以內稱中原地區,長城以外稱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肅、內蒙古一帶。唐朝與周邊外族政權先后發生過許多戰爭,如與吐蕃,東西突厥,奚族,契丹的多次戰爭,成了唐代邊塞詩反映的內容,許多詩人或從軍邊塞,參與軍幕,或去邊塞(如幽薊一帶)旅行,詩人常常為戍邊戰士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地知道戰士們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卻而又無可奈何!詩人將種種強烈的情感訴諸筆端,于是就有了許多千古絕唱。

  在唐代邊塞詩中,有許多描寫戰爭的,老師摘錄了一小部分,我們來看看:

  出示課件:誦讀有關描寫戰爭的詩句。配上相關的解釋。可以輕聲地跟教師老師一起讀。(配哀傷的樂曲)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 王翰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設計意圖: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邊塞詩很少,對于當時的歷史、地理情況了解甚少。從幾首反映戰爭的邊塞詩引入,出示唐代地圖,幫助學生了解中原地區和塞外的區域劃分,了解邊塞地理位置和歷史情況,為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礎。】

  師:“春風不度玉門關”,朝廷似乎忘記了戍邊戰士的存在,根本不顧他們的死活。如此殘酷的戰爭,如此荒涼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戰士們怎能不盼望著春天早日到來,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來!

  7、感悟“楊柳”的另一種含義。

  如果詩歌僅止于此,就沒有多大特色。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還有它的特別之處,那就是一語雙關。楊柳,在這里又指《折楊柳》曲子。

  師:羌笛何須怨楊柳,其實,楊柳在這里又有另外一層意思。你想知道嗎?戰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楊柳》曲子。

  課件出示:折柳送別的習俗。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原來古人有個習慣,即是常用諧音來寓意。“柳”與“留”同音,因此,借楊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謂的楊和柳其實是一種植物)自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相贈,到唐代已極為流行。“折柳”便成為贈別或送別的代稱。

  在古詩中,有許多詩句都提到了折柳風俗。(播放《陽關三疊》)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唐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師: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夜里,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涌而來。俗話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折楊柳》曲子。讀(教師指后兩句詩)

  8、整體讀古詩。

  師: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凄切的羌笛,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詩人發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五、情感渲染,拓展運用 兩地親情笛聲傳

  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1、征人思親人(配悲傷的樂曲):

  如果他是已經結婚的戰士,他有什么心里話要對妻子傾訴?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將如何對母親說?如果他已經有了孩子,他又會對孩子怎么說?請你任選一種角色,說說戰士的心里話。

  親人們能聽到他的訴說嗎?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聲里,回憶那依依惜別的情景!有感情背誦《涼州詞》。

  2、親人思征人(配傷感的樂曲):

  課件出示:明月千里寄相思。遠在家鄉的親人也一定在思念著長年在外的戰士。此刻,他的妻子遙望著遠方,會怎樣思念著他?年邁的母親坐在昏黃的油燈下又怎樣惦記著他?他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牽著父親的手,又有什么話想對爸爸說?請你任選一種或幾種角色,寫下來。

  (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對爸爸說些什么?)

  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記兒子,孩子想念父親的情景。

  (適時穿插:“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年輕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傷心欲絕,丈夫卻只能在邊關頻頻回頭望著家鄉而不能回家!

  3、結題升華擁抱和平。

  連年的戰爭,長年的戍邊,毀掉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戰爭帶給人們多少苦難啊!讓我們反對戰爭,維護和平,讓天下所有的家庭擁有幸福的生活!

  反對戰爭,維護和平(出示課件)

  4、 課外拓展:自學王翰的《涼州詞》。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文本內涵,引導學生寫一寫戍邊將士的心里話,學生情之所至,定會言之有物,讀寫結合,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深化古詩內涵,將立意提升至”反對戰爭,維護和平“,賦予了古詩新意。】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味古詩的節奏、韻律和意境,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味古詩的節奏、韻律和意境。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積累誦讀中,發展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詩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以“黃河”為主題的詩,學生接觸的比較少,教學這首詩,一方面在熟讀的基礎上,使學生整體感知古詩的內容,理解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一方面引導學生積累描寫黃河的源遠流長和塞外戍邊將士艱辛的詩句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教學設想:

  根據課標“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反復誦讀上,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將教學難點定位在引導學生在積累誦讀中,發展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涼州詞》雖然表現了邊塞將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壯,我也引導學生體會這一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訓練:

  背誦古詩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首好詩,往往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現在,就請同學們輕輕打開記憶的大門,背誦一些你所積累的古詩詞吧。

  學生自由背古詩。

  師總結: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多積累,多背誦,一定能“胸藏萬匯憑吞吐”,“腹有詩書氣自華”的。

  一、導入新課。

  1、介紹黃河的相關資料。

  李白詩云:“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幻燈片導入)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正如詩人所說,(出示黃河圖片)黃河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陜西、山東等九個省區,最后注入渤海。它的流程長約5500千米,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千米。它奔騰不息,無私地滋潤著兩岸的土地,養育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因此人們稱它為“母親河”。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寫下壯麗的詩篇來贊美它,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走進黃河,去聆聽黃河岸邊的故事。

  2、引出課題。

  有一位詩人,他對黃河情有獨鐘,留下來的詩篇很少,《全唐詩》僅存6首,但一曲《登鸛雀樓》,一首《涼州詞》,已足以使他躋身于唐代一流詩人的行列。他就是盛唐著名詩人王之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之渙的《涼州詞》(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解釋題目。

  涼州詞:又名《涼州歌》。唐代在涼州傳唱的一種樂曲名。這種詩多寫邊塞軍旅生活的事情。

  2、自讀古詩。

  下面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書自由讀兩遍,要讀準字音,將古詩的句子讀流暢。學生自讀。

  3、指名朗讀。出示幻燈片古詩。誰愿意為大家朗讀這首千古絕唱?

  三、感悟詩意

  (一)整體感知。

  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請同學們再默讀這首詩,邊讀邊想,此時此刻,在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看著這幅畫面,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二)品讀詩句。

  1、學習詩歌前兩行。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這首詩的又一個特點,剛才大家所描繪的,便是這兩行詩所表現出來的場景。(出示詩句)

  (2)讀一讀這兩行詩,談談你的理解。

  (3)可見黃河的源頭之遠,流程之長,是令人驚嘆的,讀出你的感受(指名有感情朗讀)

  (4)對于這條養育了我們無數華夏兒女的母親河,還有不少詩人也在詠嘆它。(出示幻燈片“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唐。劉禹錫《浪淘沙》“白花原頭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唐。王昌齡《旅望》“千里萬里春草色,黃河東流流不息。”——唐。王維)引讀:XXX曾這樣說……;在XXX眼中,讀。

  (5)在王之渙眼中,“黃河遠上白云間”,接著詩人將目光從遠處移到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八尺,“萬仞”呢?。用一個詞語描述。(幻燈片)

  (6)詩中的“一片城”相對于“萬仞山”而言,(邊板邊說)它只能是蒼茫大海中的一葉扁舟,浩渺天空中一朵白云,作者將他倆進行對比,更加突出了什么?(城的孤單)(板“孤”)一個片字寫出了這座城的單薄而渺小。理解:“孤城”指哪座城?玉門關在古代是沒有居民的,只有守衛邊關的戰士。古人作詩時,句句斟酌,字字推敲,因此才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長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這樣的名句。

  (7)回讀詩句:那奔騰不息的黃河水遠遠的似乎與白云相接。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這是何等的凄涼。再讀這兩句詩。

  過渡:“萬仞山”之中的“玉門關”是孤獨的,在這茫茫的戈壁灘,只有玉門關這座城是孤獨的嗎?還有誰?

  2、品讀后兩行。

  (1)是啊,在這人煙稀少的茫茫戈壁,他們又怎能不孤獨呢?(出示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一個“怨”字,表達了他們此刻的心情。這里的“怨”指的是什么?誰在埋怨?埋怨什么?(板書)(折柳枝送別本是唐朝的一種風俗習慣,有挽留的意思。春風遲遲不到,楊柳又怎么會發芽呢?讀。羌笛指什么?想象此時此刻他們吹奏出來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曲調?楊柳在這里也指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詞更能引起思鄉的離愁。)

  關于士兵邊塞的生活情況,一代詩仙李白也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幻燈片出示: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唐。李白《塞下曲》)用一個字說說邊塞的氣候特點,兩個字,三個字,一句話。

  (3)在這茫茫戈壁,孤獨的戰士們在等啊,盼啊,盼望充滿生機的春天的到來,除此之外,這些遠離家鄉的戰士,還在盼望著什么?

  (4)他們的愿望能實現嗎?請看一段資料:(課件)出示征戍資料: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你能明白這段話的大致意思嗎?可見,戰士們不僅僅只是埋怨楊柳不發芽,他們還埋怨什么呢?

  ①埋怨朝廷。為什么不能讓他們早日與親人團聚呢?把這種埋怨的心情讀出來。

  ②譴責和憎恨。漸漸地,這種埋怨已經變成了譴責與憤恨。讀出你的憤恨。

  ③埋怨朝廷有用嗎?埋怨也好,憤恨也罷,但是這些通通都無濟于事,所以戰士們只能無可奈何地埋怨楊柳,讀――

  師:因此,這“春風”的另一層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關心。

  四、拓展延伸。

  1、回讀全詩。

  這首詩,詩人借助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凄切的羌笛,抒發了戰士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詩人發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幻燈片)雖然朝廷沒有派人來慰問他們,雖然他們回家遙遙無期,但他們卻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崗位,這是何等不易啊!再讀。

  2、兩地話親情。

  師: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讓常年守衛邊疆的戰士愴然淚下。

  也許他上有老母,下有妻兒,遠方還有情同手足的朋友,他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遠在家鄉的親人也一定在思念著長年在外的戰士。此刻,他們又想對他說點什么呢?請你任選一種或幾種角色,寫下來。

  五、總結升華。

  連年的戰爭,長年的戍邊,毀掉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傷害,反對戰爭,維護和平,是天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最后再讓我們全體起立一起深情誦讀《涼州詞》。

  作業:(幻燈片)

  1、利用本課運用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初讀想象意境——抓字眼理解詩意——誦讀抒發感情,自學下一首古詩。

  2、談起黃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來為人們稱頌和贊美。古人描寫黃河的詩詞名句也有很多,請同學們搜集、整理、背誦。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及文中3個注音字,學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春日》和《涼州詞》。

  3、感悟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多那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背一背。

  2、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自由讀→看圖想意思→朗讀背誦

  二、學習《涼州詞》:

  1、出示第二首古詩,用上面的方法自學。

  2、檢察自學情況。指名朗讀,糾錯互評。

  3、質疑問難,詩中哪個詞的意思你不太懂?

  點撥:萬仞、楊柳、玉門關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5、啟發感情,了解作者及其邊塞的風格。

  簡介:王之渙,盛唐邊塞詩人。

  這首《涼州詞》描寫了邊塞怎樣的環境?你能想象當時戍邊戰士的生活嗎?

  6、有感情地按七絕節奏朗讀詩歌。

  7、組織背誦。

  三、學習寫字:

  1、出示要寫的3個字。提出好的寫字建議。

  2、練習寫字。

  3、互相評價。

  四、小結。

  五、作業:

  請收集王之渙的其他邊塞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激趣。

  1、背誦《涼州詞》。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詩《春日》。

  板書詩題,齊讀。

  二、學習古詩《春日》:

  1、出示全詩。指名試著讀一讀。

  2、放錄音,生認真聽。

  3、自學古詩中的生字。

  4、小組內互讀互聽。

  5、逐句簡析詩意。

  等閑—隨便

  注意:風和日麗時,到泗水邊游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恍然一新。隨處可見春風的面目,萬紫千紅的花兒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想象一下美麗的春天。

  7、按節奏朗讀古詩,鼓勵當堂背誦。

  三、練習寫“閑”字。

  四、請同學們課后積累描寫春天的古詩。

  五、作業:

  1、背誦《春日》

  2、完成課后習題2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背誦全詩,體會全詩的結構。

  3、情感與價值觀: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概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詩,請同學們一起讀題目《涼州詞》。通過預習解釋詩題,介紹作者。

  二、布置預習字詞

  1、師配樂范讀課文,注意聽準字音葡萄táo琵琶pá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匯報預習結果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學習情況。

  三、學習古詩

  1、指名讀詩,齊讀詩歌

  2、自由讀詩,說說詩的含義匯報字詞解釋:欲:將要

  沙場:戰場君:您

  莫:不要古來:自古以來

  互助學習,說說詩歌的意思。不懂的請教老師幫助。

  本詩大意: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琵琶聲從馬上傳來。醉就醉吧,醉倒在戰場上又有什么呢?請你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在外征戰的人有幾個能活著回來?

  四、多種方式朗讀詩歌,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五、作業

  寫本課的生字,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讀詩導入

  二、理解詩意

  默讀詩歌前兩句,說說寫了什么內容?古詩描寫的是將士們在宴飲的時候,場面如何?

  原來我們也學過邊塞詩,大多描寫塞外生活的艱苦,而詩中的將士們為什么在推杯換盞,是他們不顧國家安危了嗎?

  在邊塞是很少有這樣的機會的,作為一個保衛國家的將士,在什么情況下會得到如此的優待呢?

  將士們那么開心,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去流血犧牲么?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要為國捐軀嗎?他們對生死的態度如何?讀詩歌的后兩句,體會將士們視死如歸的豪情壯志。

  三、板書設計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詩后注解,自學古詩,了解大意。

  2、抓住重點字詞,啟發學生聯想,讀懂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通過教師的評價,引導學生習得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西域沙漠,人煙稀少,戰爭頻發,這就是唐朝的邊塞重鎮,涼州。當地歌曲中夾雜有少數民族的曲調,別具一格,人們稱之為涼州詞,許多詩人以此為曲,以邊塞的生活見聞為詞,寫下了一首首豪邁大氣的邊塞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著名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

  2、齊讀課題。

  二、分環節教學,確定學習古詩的標準。

  1、讀古詩,正字音(確定讀的標準:節奏分明)

  (1)、自由讀古詩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生試讀,師相機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更正字音,讀準節奏;

  (3)教師范讀,指導讀出節奏。

  (4)男女分讀,全班齊讀;

  2、說古詩,明詩意(確立理解古詩的標準:結合注釋,適當想象)

  (1)請學生分句解釋詩句意思,師相機引導;

  (2)同桌互說整首詩意思;

  (3)請一位學生當堂展示,并總結理解古詩意思的方法。(借助注釋,適當想象)

  3、抓詩眼,悟詩情(確定明悟詩情的標準:抓詩眼,品悟詩情)

  (1)品味“酒美”

  a、同學們,經過剛剛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第一行詩寫的是慶功宴上熱鬧歡樂的氣氛,那么這種氣氛是通過詩中的哪一個詞寫出來的?

  b 、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酒美?

  c 、酒在我們中國的詩歌文化里,是一種重要的意象,就是助情物,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宣泄的出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酒在不同的環境里,分別代表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d 、對于戍邊的戰士來說,美酒意味著什么?(大勝之后的慶賀,以酒助興。越是美酒越是說明將士們的心情非常高興,越是高興就更該喝更好的酒)

  (2)品味“催”

  a 、多好的美酒啊,戰士們喝到了嗎?那是因為一個字:催。從這個字里,你能聯想到什么?(戰爭開始了,胡人犯邊,劫掠百姓)

  b 、是啊,一個催字,寫出了邊疆戰事的無常。戰士們過的是怎么樣的一種生活?(朝不保夕,敵人隨時來犯,清晨,正午,深夜,琵琶聲起,將士出征)

  c 、如果你是戰士,此時你愿意在軍營暢飲美酒?還是外出保衛百姓?

  (3)品味“醉”

  a 、到了第三行詩,它的關鍵詞跟第二行詩有密切的關系,找出第二,三行詩的矛盾之處,我們就找到了關鍵之字:醉。

  b 、為何說“醉”字矛盾?“醉”字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將士倒在沙場的樣子像喝醉了)

  c 、死可不可怕?但在將士們眼中,有沒有將死亡放在眼里?(視作醉倒,請君莫笑,盡顯對生死之淡然,豪邁)

  (4)品味“回”

  a 、為什么將士們能將生死看淡,原因在最后一行詩中。來,同學們,找一找最后一個關鍵詞:回。

  b 、能回嗎?幾人能回?自古以來,從秦到唐,戍邊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胡人是游牧民族,居無定所,行蹤成疑,邊疆的戰士不知道下一次戰爭是什么時候發生。只知道逢戰必失手足,生死之事見多了,便看得淡了。

  三.強化主題,總結方法

  1、從剛剛的學習當中,我們了解到了邊疆苦寒,生死無常,而且還要跟親人長久分別,如果是你,你愿意成為一名戍守邊關的戰士嗎?

  2、那么自古以來,為什么還有無數的將士甘愿留守邊關,揮灑熱血?因為他們的身后的國家的安危,是百姓的幸福。他們退一步,無數家庭將破碎,孩子們會失去爸爸媽媽,城市會由繁華變得破敗,國家會由完整走入衰亡。

  3、出示課外資料,加深體會;

  4、帶著這節課的收獲和體會,誦讀全詩。

  5、學生通過表格進行自我評價,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酒美大勝之喜

  催戰事無常

  將士家國天下

  酒生死之淡然

  回人生之悲壯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塞、秦、征”等8個生字,會寫“胡、催、醉”等11個生字,理解“但使、飛將、欲飲、人杰”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默寫古詩《出塞》《夏日絕句》。

  3.理解詩句的意思,再明白詩的大意。

  4.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古詩《出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知詩人解詩題

  課前預熱:以詩會友《靜夜思》。李白在什么情況下會思念家鄉?你有過想家的經歷嗎?

  1.知詩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三首》。說到唐詩,你們會想到哪些唐代詩人?你對詩人了解多少?我們今天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課件出示2)

  2.讀詩題《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釋?

  (是古代軍歌的一種題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邊塞看看嗎?

  欣賞圖片。邊塞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教師板書:《古詩三首》)

  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課件出示3)

  (出示課件——王昌齡照片、生平簡介)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4)“塞、秦、征、還”

  2.學習生字

  (課件出示5)“塞、秦、征”

  指導書寫:(課件出示6)

  “塞”的中間第三橫長;

  “秦”上大下小;

  “征”左窄右寬。

  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1.師: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

  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讀錯。

  (2)大家跟讀,學習“秦”字。

  (3)提問“但使,飛將,不教,胡馬”等詞的意思。

  2.朗讀古詩:根據平仄規律和七言絕句這種詩體的特點來讀。

  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

  (生聽課件中范讀)(課件出示7)

  (指名讀,齊讀,師范讀。)

  讀得字正腔圓是學詩的第一步,我們還要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詩的感情,這就是要理解詩的意思。我們來說說學習古詩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師:現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小組合作理解詩意:根據我們說的學習方法再讀古詩,把理解的詞放入詩中,用我們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5.反饋交流:在邊塞看到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邊關,萬里出征的將士們仍未歸還。只要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還在,決不會讓匈奴的軍隊越過陰山。(課件出示8)

  6.指導第一句的修辭手法“互文”。像這樣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詞這樣的修辭手法叫“互文”,古代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教師板書:互文秦漢)

  7.同桌互說詩意,再讀古詩。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8.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

  三、悟詩情

  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我們理解了古詩的意思,現在我們來體會詩中的情感。

  (一)感悟畫面之悲。

  1.師范讀詩句。

  你眼前出現一幅什么畫面?

  (板書:明月關人未還)這樣的畫面給了你什么樣的感覺?

  2.指導讀出感覺。

  小結: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和邊關。“明月”“邊關”已經成了戍守邊關將士們生活的兩個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從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書:同情征人)(唐代鎮守邊塞的士兵統稱征人)

  (1)想一想: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和一輪明月,那些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來駐守邊關的征人們,會想什么呢?(家親人)

  (2)補詩句:(課件出示9李頎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師:不知何處傳來悠揚的蘆笛聲,引得征人直往家鄉的方向望。他們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邊關。)他們什么心情?體會失望、悲傷。

  讀出語氣。

  (3)激情引讀:回家是千百萬征人縈繞心頭上的夢啊!卻只能化為一句——(引讀)

  課件出示10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從親人的角度感悟

  (1)過渡:征人在萬里之外喋血沙場,在同一輪明月下他們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說話:白發蒼老的雙親,拄著拐杖,倚在門口,對遠方的兒子說____________。勤勞善良的妻子,干完農活,站在村口,對遠方的丈夫說__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對遠方的父親喊:____________。(課件出示11)

  指名反饋

  (3)師:多么動情的呼喚,多么強烈的期盼,但他們等來的盼來的卻依然是“人未還”引讀。此時月圓人卻不圓他們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悲傷)(板書:悲壯)

  (4)指導讀出感情。

  (三)感悟歷史之悲

  師:這樣的思念,這樣的等待,是不是一年,兩年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自秦漢以來,邊關戰事頻繁,征人死傷無數。翻開歷史的長卷,朝代變遷:我們發現從秦代到唐代中間隔著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這是悠悠千年的歷史啊。(課件出示12)

  師:至秦至漢至唐,明月依舊,邊關如故,多少征人盡望鄉啊,依然是——(引讀)

  課件出示13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悠悠千年,月圓家不能圓,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依然是(引讀)

  體會詩人情感: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寫下這兩行詩句,詩人王昌齡留下了眼看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反饋并讀出語氣。

  師:這是傷心的眼淚更是同情的眼淚。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傷,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親人的悲痛。讓我們帶著感受來齊讀這兩行詩。

  3.征人們為什么不回家?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另外還有許多邊塞詩,也反應了邊塞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課件出示14“據《資治通鑒—唐》記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唐—王昌齡《塞下曲》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體會“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看到征人悲慘的生活,看這千百萬妻離子散的家庭,你們想對這無休止的戰爭說什么?所以詩人這樣寫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為什么要寫西漢飛將李廣呢?

  (補充:《塞下曲》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2)讀出豪邁、勇敢、一往無前。

  從這兩行詩中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希望?(板書: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2.激情引讀

  (1)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殷切的希望,我們來表達下詩人的希望好嗎?(引讀)

  (2)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是呀,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這也是千百年來征人們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

  3.體會壯的感情

  出示《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體會戰士們的豪情壯志。齊聲朗讀。

  四、布置作業

  將你今天在課堂上的收獲加上你的想象,將《出塞》這首詩改成一篇記敘文或一個故事。

  五、總結

  1.“人未還”雖說是悲痛的,但也見證了戰士們保家為國的壯烈。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首詩。從詩中你感受到王昌齡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板書:憂國憂民)

  2.寫法:這首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這首詩氣勢雄壯,既寫了征人的哀嘆,又寫出了渴求良將的愿望和報效國家的志向。真不愧為“七絕詩”的壓卷之作。

  同學們,古時戰事不斷,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戰爭從未停止。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這樣一首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詩篇。讓我們帶著體會齊誦這首詩。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不看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學習李清照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3.背誦古詩。默寫古詩《夏日絕句》。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悠久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兩首詩。

  2.出示并理解課題。

  (課件出示16:沙漠圖片)西域沙漠,人煙稀少,這,就是唐朝的邊塞重鎮,涼州當地歌曲中夾雜有少數民族的曲調,別具一格,人們稱之為涼州詞,許多詩人都喜歡為它填寫新詞詠唱。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著名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教師板書:《涼州詞》)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感。

  (課件出示17)“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讀音。

  2.學習生字

  (課件出示18)“催、醉”

  指導書寫:“詞、催、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催”是左窄右寬;“醉”左右結構勻稱。

  3.教師范讀,指導讀出節奏。

  4.學生自由讀注意讀出詩的節奏感,借助注釋說說讀懂了什么。

  5.小組交流讀懂了什么。

  三、學習古詩《涼州詞》

  師:剛才大家通過讀詩初步了解了古詩的內容,你剛才說到那盛宴擺滿了葡萄美酒啊,讓我們讀讀這一句(出示詩句第一行)。(課件出示19)

  1.展開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閃著亮光盛滿了香甜的美酒。

  師:同學們,這就是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涼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魯番,那里可是盛產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課件出示20)很多同學發出了驚嘆聲,誰來讀出這樣驚喜的感覺?

  這樣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讓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場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聲、歡笑聲,勸酒聲,多么歡快的氣氛啊。這情景使人異常興奮——讀: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滿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很多將士在舉杯歡慶,真是豪華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誰能把這樣盛大的場面讀出來。

  指名讀,女生讀。

  2.將士們剛要舉杯豪飲時,你們聽,什么聲音傳來了?急促的琵琶聲。

  邊聽邊讀,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什么?

  (1)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戰士們趕快奔赴戰場。

  (2)這急促的琵琶聲還在催促什么?還有不同的感受嗎?西域人有騎在馬上彈奏他們特有的琵琶以助興的習俗。

  ——是不是應該從“催”里讀出:

  (1)快盡興暢飲;

  (2)快奔赴戰場

  (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戰場。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邊讀邊想,從這個“催”字中讀出了不同的情懷。

  3.小結:這場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歡快的琵琶聲,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聲鼎沸、酒杯交錯,誰來讀出這樣盛大的場面。指名讀、分組讀。

  4.激越的琵琶聲,讓我們在場所有的將士們興致飛揚,諸位老兄,我有點醉了,想告辭了,你們想對我說什么?這樣難得的盛宴就應該一醉方休。

  展開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臥沙場,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嗎?請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書:醉)

  指名讀,從“醉臥沙場”中我聽出了你們那份瀟灑從容,小組讀,醉了躺著沙場上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為從古至今沒有幾個人在戰場上能活著回來。

  5.是啊,你抓住“幾人回”讀出了將士的心聲,大家再好好讀一讀這一句,想一想你從幾人回中讀出了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自古以來邊關烽火難息,多少將士血灑疆場!多少母親失去自己的兒子,多悲涼啊,指名讀,從你的朗讀中讓我想到王昌齡《出塞》的一句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多少將士就這樣到了戍邊再也沒回來啊,誰再讀。女生配樂讀,我聽出了母親們的心聲。

  傷人一萬,自損八千,戰爭是多么殘酷啊。——讀全句沒有幾個人活著回來啊,這里運用反問的句式說出將士們的心聲,在質問這場殘酷的戰爭啊。

  小組讀。

  盡管有那樣多的將士們戰死沙場,可仍然有無數的熱血男兒們奔赴戌邊、前仆后繼,這是為什么?為國戌邊死得其所,是無比悲壯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從古至今戌邊的戰士為了國家領土的完整拼死沙場、寸土不讓,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更是豪邁的。(板書:悲壯豪邁)

  ——男生齊讀。

  正是因為將士們有這樣的豪邁的氣度,才有醉臥沙場的瀟灑從容。全班讀。

  小結:好一個“幾人回”,同學們今天很會學習,通過反復品讀,讀出了幾種不同的感受。

  6. 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涼州詞》短短四行,二十八個字,那盛大的場面讓我們聞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將士們一醉方休、醉臥沙場的那份瀟灑從容,全詩前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抒發了戍邊將士為國捐軀的悲壯與豪邁。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把整首詩自己試著讀一讀。

  師:從你們這悲壯豪邁的聲音中,讓我們聽到了戰士們的心聲:為國捐軀、視死如歸。

  7.指導背誦。

  師:下面讓我們將這種豪情融化在記憶中,融化在血液里,把這首詩試著背一背。

  學生試背,指名背,小組背,全班齊背。

  四、學習古詩《夏日絕句》

  (一)(課件出示21)全詩內容

  1.用多媒體出示,指導朗讀。

  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治者卻整日沉迷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了她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在激昂的琵琶聲中,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同學們聽出老師怎樣的感情讀的這首詩嗎?

  (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2.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課件出示22)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學生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學生讀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

  學生討論,匯報: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板書:生人杰死鬼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討論,匯報: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板書:有骨氣有氣節)

  4.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課件出示23)秦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殺敵數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師小結: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不能像項羽那樣……”生接著說“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

  (詩句內容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后面幾道思考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6.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師總結:是啊!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7.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課件出示24)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五、作業

  1.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2.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板書設計:

  21古詩三首

  《出塞》

  互文明月關

  秦漢人未悲壯

  同情征人,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涼州詞》

  唐:王翰

  醉

  悲壯豪邁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氣

  死鬼雄有氣節

  教學反思:

  1.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翻譯的基礎上再加以聯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3.詩是要多朗誦的。可是在本教學過程的朗誦的成分顯然是比較少的。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朗讀、背誦這首詩。了解詩歌大意。學習作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初讀感知,細讀品味,感悟理解,朗讀積累。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戍邊將士豪邁之情,體會詩歌悲而不失其壯的氣概,熱愛古詩,感受母親河之氣勢。

  教學重點

  感悟體會,朗讀展示。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詩引入、初知邊塞詩。

  1、同學們,我們讀過不少古詩,老師想讓同學們展示一下,我開個頭,看誰能接下去,好嗎?

  2、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岑參《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2、這些詩都是反映什么的?(戰爭)以歌詠邊塞軍旅生活或描述邊塞奇異風光為主要內容,這類詩我們稱為邊塞詩。邊塞,也就是邊疆地區的要塞。如陽關、玉門關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長城為界,長城以內稱中原地區,長城以外稱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肅、內蒙古一帶。盛唐時期國力強盛,拓土開疆,許多文人或投筆從戎,或漫游邊塞,詩人常常為戍邊戰士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地知道戰士們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卻而又無可奈何!詩人將種種強烈的情感訴諸筆端,從而使得這類詩作蔚為大觀。邊塞詩以其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時代的精神風貌,尤其它悲壯、雄壯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涼州詞》,就是這樣一首。

  二、初讀古詩,了解作者。

  1、出示古詩《涼州詞》,課件自主朗誦。涼州詞,盛唐流行的曲調名,不是詩題。

  2、學生自讀古詩。

  3、簡介作者。

  王之渙。公元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詩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善寫邊塞詩,留下來的詩很少,《全唐詩》僅存6首,但《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已足以使王之渙躋身于唐代一流詩人的行列。

  4、檢查自讀情況,指名讀詩;齊讀。

  三、感悟詩意,朗讀體會

  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朗讀感悟“黃河遠上白云間”

  1、讀一讀:

  看詩的第一行:黃河遠上白云間,你覺得該怎么讀?指名試讀,評議。

  2、想一想:讀了詩,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3、王之渙曾有“黃河入海流”句,李白也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句,與“黃河遠上白云間”比,你覺得有何不同?

  4、請站起來!鼓足氣勢,齊聲朗讀這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

  (二)、一片孤城萬仞山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到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圖片)

  1、出示:“仞”、“一片”意,思考:這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

  出示課件:玉門關

  玉門關故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相傳“和田玉”經此輸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關隘。現存城垣完整,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為黃膠土筑成,面積663平方米,西墻、北墻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必經之路。)

  看了圖片,你覺得玉門關處在一個怎樣的地方?(玉門關在茫茫戈壁灘上,顯得那么荒涼、孤寂、冷清)――這就是詩句中所說的――“孤”。

  這樣一座孤城,在萬丈高山的襯托下,就更顯得――孤單和渺小。

  3、詩人這里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單薄,猶如樹葉一片)

  (1)萬仞高山的襯托下,顯得單薄;

  (2)在“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廣闊背景下更顯得單薄和孤單。

  4、回讀該兩行。

  生齊讀。

  師小結: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競像一條絲帶逶迤飛上云端,高聳的山越下,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前兩行,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環境的荒涼,為后文刻畫人物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環境。這冷清寂寞的城中會有誰呢?心情又如何呢?

  (三)、齊讀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解詞。課件出示: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種管樂器。羌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肅、青海、四川一帶,以游牧為生。何須:有什么必要。意即沒有必要。

  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柳”又有“絲(思)長”之特點。

  度:越過

  2、談談自己對這兩行詩的理解。

  3、征人有怨嗎?怨什么?(怨柳不發芽)

  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同音,因此,借楊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相贈,到唐代已極為流行。“折柳”便成為贈別或送別的代稱。

  在古詩中,有許多詩句都提到了折柳風俗。生讀。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

  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唐·劉禹錫《楊柳枝詞》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唐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師: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夜里,春風不到,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出的怨情是強烈的。

  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課件出示:讀詩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唐·李頎《古從軍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歲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從這些詩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們盼望著春天早日到來,盼著戰爭盡早結束,盼望著朝廷早點讓他們回家,可是,“春風不度玉門關”,朝廷似乎忘記了戍邊戰士的存在,根本不顧他們的死活。

  如此殘酷的戰爭,如此荒涼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戰士們怎能不盼望著春天早日到來,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來!)

  4、為什么又何須怨呢?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怨無用。慷慨悲壯。戰士們盡管思念家鄉和親人,鄉愁難禁,但為國戍邊,責任重大,一想到此,就又生出一股豪情。何必怨呢?悲而不失其壯,正是這首詩的獨特之處,也是盛唐的聲音。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讀這首詩!

  四、朗讀背誦,拓展積累。

  1、自由朗讀。

  2、指名背誦。

  3、齊背。

  4、抄寫這首詩。課件展示:這首詩被人們廣為流傳,更以書法的形式寫成條幅、刻成石碑。讓我們欣賞欣賞。同時用自己喜歡的字體抄寫這首詩,還可以默寫。

  五、推薦閱讀王翰《涼州詞》。

  六、課外練筆:假如你是一名久戍邊關的戰士,你想說些什么?寫下來。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詩中的生字新詞,理解古詩大意,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抓住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想象,讀懂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將士們的豪情。

  2、了解更多的邊塞詩,體會其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誦讀,想象畫面,邊讀邊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上學期,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的一首《涼州詞》,誰來給大家背背?指名背——齊背

  2、師:這是一首邊塞詩,說到邊塞,你腦海中浮現出哪些詞語呢?生自由答

  師補充介紹。【邊塞,就是邊疆地區的要塞。在古代,以長城為界,長城以內稱中原地區,長城以外稱塞外或塞北,正如同學們所說這里荒蕪人煙,常常是黃沙漫天,主要指今天的甘肅、青海、內蒙古一帶,也就是我國的西北邊陲。(出示中國地圖)在唐朝時期,曾與周邊外族(出示唐朝地圖)如吐蕃,突厥,契丹等先后發生過多次戰爭,我們的戰士們為保家衛國,遠離家鄉,駐守在邊關地區。許多詩人也從軍邊塞,或去邊塞旅行,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邊塞詩因此在唐朝興盛起來,進入它發展的黃金時代,《全唐詩》中所收錄的邊塞詩就有兩千多首。】

  2、師: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遙遠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樂、師深情朗讀)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唐杜甫《兵車行》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唐李頎《古從軍行》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這些詩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指名答

  3、師總結:這些都是唐代的邊塞詩歌,他們有的傾訴離別的思念,有的描寫邊關的風光,有的講述戰爭的殘酷……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邊塞詩,體會一種別樣的情懷——板書:20、涼州詞唐王翰

  二、讀題、解題

  生齊讀課題

  師:通過預習,你對詩題“涼州詞”和作者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答、師補充(涼州詞是一種曲調名。是為唐朝很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王翰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性格豪爽,無拘無束,他的詩大多豪放壯麗,可惜很多已散失,現存僅有13首,傳世之作中最負盛名的就是他的《涼州詞》)

  三、初讀古詩

  1、自由讀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

  2、指名讀(出示全詩)(相機識字“琵琶”“葡萄”的讀音,“催”的寫法)

  3、師:讀詩不僅要讀的字正腔圓,還要讀的有板有眼,讀出節奏。誰再來試試?

  4、師生合作讀(師四生三、生四師三、師讀題生讀全詩)

  四、理解詩意

  1、師: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多讀、先理解字詞再理解一句話、查工具書、結合注釋等)

  2、運用適合的方法,結合預習試著理解古詩,把不懂之處畫上問號

  3、質疑交流

  五、品讀感悟

  1、一、二句。師:有人說詩詞言情、詩詞言志,而詩詞更多的時候是一幅畫,那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聲戰馬將士)——把這些事物聯系起來,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端起盛滿葡萄酒的夜光杯剛要喝,耳邊就想起了琵琶聲,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這樣的畫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氣氛?(板書:熱烈)——把這種氣氛讀出來(指名讀第一、二句)——你們聽,琵琶聲傳來了,此刻,軍旗烈烈,戰馬嘶鳴,出征在即,誰再來試試?琵琶聲越來越急促了,戰士們舉杯痛飲,準備上馬出征……

  2、三、四句。師:這樣難得的盛宴,這樣難得的氣氛,將士們開懷暢飲,似醉非醉之時好像在說——引讀后兩句(板書:醉)——在說什么呢?指名答(醉就醉吧,醉臥在沙場上又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是啊,在你的想象中,戰場是什么樣的?(戰鼓隆隆、吶喊聲、戰馬嘶鳴,尸橫遍野)——帶著你的想象讓我們一起去邊關戰場看一看(課件展示邊關戰斗場面)——這戰場怎樣?明確:殘酷、慘烈(板書:殘酷)——這次酒宴之后,將士們就要奔赴這殘酷的戰場,等待他們的也許會是什么?死亡——而此時他們仍在高興的喝酒,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引出:舉杯消愁、視死如歸、將生死置之度外等,帶著自己的體會練讀后兩行——此刻,在戰士們眼中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而別無他物,也許面對殘酷的戰爭他們想舉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將奔赴沙場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壯烈與豪邁(板書:豪邁)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齊讀后兩行——引讀后兩句:是啊,這一醉,醉在這熱烈的氣氛,還有什么不能看開呢?;這一醉,醉在這殘酷的現實,在瀟灑中實現自己悲壯的輝煌;這一醉,醉在這豪邁的氣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六、拓展延伸

  1、師:千百年來,多少視死如歸的勇士,他們就這樣壯懷激烈,共赴國難,精忠報國,魂歸關外。豪放不羈的詩人王翰作為運送糧草的官員曾親歷邊關,為戍邊戰士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卻又對戰士們殘酷、悲涼的軍旅生活無可奈何!于是,詩人將這強烈的情感訴諸筆端,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這壯麗的詩篇!齊讀

  2、師: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一位即將出征的將士,出征前你會對朝廷、自己的父母、妻兒或自己說些什么呢?生自由談

  師:讓我們把這殷殷的期盼,把所有的豪情壯志再次誦進古詩中,全體起立,齊誦全詩。

  七、作業

  課后,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首邊塞詩,請同學們細讀品味,進一步體會邊塞戰士們在大漠風沙中磨練的堅定的報國之志。

  板書設計:

  20、涼州詞

  唐王翰

  熱烈

  醉、殘酷

  豪邁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讀正確,讀通,讀有節奏,即字正腔圓的讀好古詩。

  2了解古詩的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想象畫面,體會戍邊戰士的思鄉但不能回鄉的情感以及戍邊將士豁達的情懷。讀出詩意境,唱出感受,達到自然成誦。

  3課外拓展王翰《涼州詞》,滲透兩首《涼州詞》的不同。

  教學重難點

  感受王之渙的《涼州詞》的古詩意境,讀出自己對這首古詩蘊涵的情感(感受詩悲中不失其壯的基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指導思想: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五六年級)的階段目標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體現自主學習。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顛峰時期.盛極一時的邊塞詩,確乎前無古人,這其中當首推王之渙的《涼州詞》。板書:王之渙《涼州詞》。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么?

  預設:生提問:涼州在哪兒?詞是什么意思?題目什么意思?為什么兩首詩一樣?(師及時鼓勵學生會動腦筋,想問題.)

  1出示唐代地圖(標注:黃河,涼州)。師隨機介紹涼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肅武威。地處西北,十分荒涼。

  2詞呢?唱詞。

  3釋題:(可以先請學生說)預設:其實涼州詞準確的說,不是詩題。它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為它填詞,便有許多首涼州詞了。

  4作者簡介:師:你們了解詩人王之渙么?

  預設:(1)可以隨機指名,請學生說,

  (2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或沒有查好資料,師介紹。

  師:其實《登鸛鵲樓》就是他寫的,正是一曲《登鸛鵲樓》和我們今天要學的《涼州詞》,使他躋身于唐一流大詩人行列。出示幻燈片(指名讀作者簡介)。

  過渡:想讀讀這位人稱小官員,大詩人的作品么?

  (二)初讀古詩:出示幻燈片,提出讀的具體要求:

  1自由讀(至少兩遍)。

  2指名讀,聽后評讀。(老師或學生評)

  過渡:如果說初讀古詩的第一步,那么讀出感覺,讀出味道那才是我們讀好詩的更高境界。

  (三)感悟詩句前兩句

  1輕聲讀前兩句詩,找出自己讀的感覺,并且或寫或勾做上自己習慣的學習標記。

  2自由大聲地讀一讀自己感覺到的。

  3指名讀。(要求說感受,讀出感受。)

  4師或生聽后評議。

  學習前兩句詩預設:學生可以從第一句里找感覺,也可以先從第二句談起。課堂師要隨機引導。

  若學生先體會第一句,則重點點撥:

  (1)解決遠上的意思。老師用手勢和眼神帶。(自下而上)

  (2)聽音樂,師:提到黃河用什么詞語可以形容它?(自由搶答:洶涌澎湃、磅礴、氣勢宏大)

  (3)誰帶著你的想象再來讀,其他同學閉眼聽想象畫面。

  (4)聽后評讀。

  (5)你聽了這樣的朗讀后,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高遠遼闊感)

  (6)想象畫面,同桌加動作自由讀,聽后說說他哪讀的好?

  若先體會第二句,則重點點撥:

  (1)談自讀后的感覺。(孤)孤什么意思?師及時鼓勵孩子的感受。

  (2)你們也這樣讀讀,體會孤的感受。

  (3)解疑(胡興業同學提出的疑問):片的意思是什么?師:是呀,為什么寫一片而不是一座呢?

  預設:a學生自己爭取解決。

  b師引導。進情境詩人由高遠遼闊的黃河,筆鋒一轉,把視角拉下來,遠望,不覺詠出個人接讀第二句。

  c如果讀不出片(單薄,小,)的感受,師隨機指導這個學生:再遠些,再遠些看,邊讀邊想象它的樣子。此時,再說你(你們)的理解。指名說或自由說。(師注意捕捉學生的零散感受。(座呢,城比較高大,厚實的感覺。寫片更突出了城的孤,單薄,小。猶如一片小小的樹葉。更加有種悲涼,危險的感覺)

  4師:想看看這片城么?(課件)

  5配樂《涼州曲》創設情境:(師語速緩慢地)茫茫戈壁,假如你是戍邊戰士,盛夏驕陽似火,大漠之上(生接讀:一片孤城萬仞山。);秋風颯颯,中秋月掛梢頭,(生接讀:一片孤城萬仞山。);冬夜北風寒,雪花漫天飄(生接讀:一片孤城萬仞山。)。此情此景,身處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兩個詞說說。(指名說,生:凄涼,蒼涼,寂寞,孤獨)

  6小結:前兩句詩,如果說首句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黃河的氣勢磅礴和天空的高遠,用一個字壯(板書壯),那么第二句則更側重的守城戰士環境和內心的描寫,我們也用一個字概括:悲,(板書悲)。這真是壯中有悲,悲中有壯呀!

  7自己再讀讀,體會體會這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8個人展示讀。(師再評:我聽出你在突出一和萬,對比讀中,反襯了城的孤單薄和戰士內心的凄涼感。真是用心在讀啊!

  過渡:如果說前兩句是畫意,那么后面的詩情又是什么呢?

  (四)學習三、四句。

  1輕聲讀三、四句,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么?(預設:誰怨誰?何須怨又是什么意思?)

  2解疑。出示ppt

  (1)何須什么意思?

  (2)何須怨呢?(不必怨。)誰不必怨誰?(羌笛不必怨楊柳)。

  (3)看著大屏幕詩句,學生試著說詩句大意。追問:為什么不必怨呢?(怨也沒用,無可奈何的感受。)[

  (4)試著讀出這種感受。

  (5)指名讀。

  (6)師生評讀。(師隨機評:我還聽出了你的怨憤之情。)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怨憤朝廷的漠不關心;所以突出春風一詞的朗誦。)

  3師:然而,一個何須怨,道出了將士心聲保家為國,(板書:保家為國),表達了他們豁達的胸懷。怎么讀出這情懷?自由讀指名讀范讀指名讀學生自評。

  4回讀全詩:同桌互讀,讀后評議他哪讀的好?展示個人讀大家評議。

  5學唱古詩。播放視頻《涼州詞》。

  古詩是可以唱的,想唱么?讓我們唱中表達心中的感受。1遍:輕聲學唱。2遍:自由大聲唱。3遍:起立,加動作,眼神,有滋味的吟唱。(自然課堂呈現熟能成誦的感受。)

  (五)課外拓展:師過渡:同學們,還有一首與此題目相同,內容相同,感情相近的詩,但表達將士的情懷直接,更豁達。出示ppt王翰《涼州詞》,相信你們用剛才的方法,一定能很快進入角色的。

  1自由讀,找感受。

  2小組交流感受或讀出感受。

  3小組賽讀。形式自己設計。讀后學生互評,或者老師評議。

  4試著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可以從題目,作者,詩表達的情懷,內容都是邊塞詩...)這些都要因學生學情而定。也可以提問質疑,師隨機解疑。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一類生字,認識3個二類生字,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誦讀古詩,感受古代詩韻律美。

  3.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將士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難點:

  感悟、體會將士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教學準備:音樂背景,課件。

  基礎知識:

  區別字:

  琵( )琴( )葡( )戰( )

  琶( )瑟( )萄( )站( )

  教學過程:

  一、解題:

  涼州詞:樂府舊題。作者王翰,字子羽,唐并州晉陽人, 睿宗景云元年進士及第, 直言諫諍, 被貶為道州司馬, 現存詩篇不多, 但都屬絕妙之作。

  二、學習生字、新詞。

  三、配樂朗讀詩。

  1.范讀。

  2.練習讀。

  3.指名讀。

  4.齊讀。

  四、聽音樂,讀古詩,想象詩的意境,了解詩意。

  五、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六、作業:

  1.寫生字、古詩。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搜集長城資料。

  4.完成課后練習。

  (1)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

  引導學生認識這類詞語的特點。

  這是連綿詞,不能拆開來理解,單個漢字沒有意義。(澎湃、玫瑰、螞蟻、玻璃、叮嚀)

  (2)討論交流。

  學生可以根據前兩句,展開想象,畫一畫邊關將士在一起舉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據詩的后兩句,想象將士們在一起互相勸酒的語言,寫一段話;還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學之間互相解答。

  (3)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

  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會發現三句詩都是渲染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在戰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爭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帶給人們無盡的災難。

  涼州詞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課文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理解詩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詼諧、視死如歸的曠達和厭惡戰爭的情懷。

  3.借此課的學習,對唐代邊塞詩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積累。

  (二)過程與方法:

  1、釋題,整體感知。

  2、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3、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4、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少年真誠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送別餞行的詩?這些詩都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邊塞詩人寫的為戍邊戰士餞行的詩,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唐代邊塞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場:戰場。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錚錚的琵琶聲從馬上傳來。醉就醉吧,醉臥在戰場上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情境。

  3.請學生描述情境,引導學生把想象的情境說具體、說生動。

  4.再說說從這些情境中,你獲得的新感受。

  5.互動交流,教師小結:(這是一首反戰的詩,但它不正面描寫戰爭,卻通過戰爭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的悲痛情緒。正如《唐詩別裁集》說此詩“故作豪飲之詞,然怨戚已極”。)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豪放詼諧、視死如歸的曠達和厭戰的情懷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邊塞詩人的作品,請讀給大家聽聽。

【涼州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涼州詞教學設計11-30

《涼州詞》教學設計12-16

《涼州詞》教學設計09-30

涼州詞教學設計11-28

《涼州詞》經典誦讀教學設計07-04

《涼州詞》教學設計范文04-07

涼州詞王之渙教學設計12-01

《涼州詞》王之渙 教學設計11-28

王之渙《涼州詞》的教學設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