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按照課程標準“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基本精神。本節課把各知識點教學用一系列的活動串聯起來,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實際參與動手操作、合作實踐、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全身心的參與數學活動,認識分數,充分體驗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為后面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努力實現課堂上學生自身多種感官、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立體的多維互動這一指導思想。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把誰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誰的幾分之一。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老師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們分過東西嗎?
生:分過,生1:我分過桔子。生2:我分過餅干。生3:我分過面包·······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分東西的經歷,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幫我分一分。出示課件:(4個蘋果,2個小朋友)
師:怎樣分才能使兩個小朋友都高興?
生:一人分兩個。
師:兩人分得的個數同樣多,我們把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接著往下分。出示課件:(2個蘋果,2個小朋友)
師:每人分到幾個蘋果?
生:1個。
師:出示課件:一個蘋果,2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個蘋果?
生:生1:半個。生2:一半。生3:1/2。
師:請回答1/2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認識的1/2。
師:“一半”用我們以前學的數能表示嗎?
生:不能
師:老師向大家介紹一種能用來表示“半個”的數——分數。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交流
(一)認識1/2
師:過中秋節時,大家都吃了各種品味的月餅,ZIP和ZUM聽說了,也要嘗一嘗,出示課件:
可是我只有一塊月餅了,怎么辦呢?還是請小精靈幫我們分月餅吧!出示課件:
師:像這樣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一半,這半個月餅我們就可以說是這整塊月餅的1/2,跟老師一起讀一下這個分數“二分之一”這個分數是怎樣寫成的呢?邊板書邊講解(先畫一條短橫線,叫分數線,它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兩份就在分數線的下面寫2,我們叫它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寫在分數線上面,讀作:二分之一)。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練習1/2的寫法,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師:你能在這個月餅中找到另外一個二分之一嗎?
生:到大屏幕上指出另一個二分之一。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1/2,老師這里有一個長方形,你想在這個長方形上創造一個二分之一嗎?來看學習提示:
師:巡視,發現三種折法,貼在黑板上:明明折法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呢?
生:因為都是把長方形平均分成兩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師:我們用這三種折法折出長方形的1/2,那么同一個圖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嗎(討論回答)?不直接判斷學生的對錯,用課件演示驗證學生的答案。出示課件:
生:這三種折法折出的1/2大小相等。
師:下面圖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說明理由,出示課件:
師:小結:不管是一個正方形、一個圓形、一個三角形、還是一個六邊形,只要是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認識1/4
師:現在我們已經完全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生:認識1/3、1/4、1/5、1/6……
師:(選擇1/4、1/6、1/7板書)想不想也用一個圖形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
師:到小組內選擇你喜歡的紙折一折(學具袋中有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并用涂色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
生:小組活動,折出并涂色表示不同圖形的幾分之一。
師:組織學生展示匯報。
師:(分別挑選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1/4貼在黑板上),這幾個圖形形狀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呢?
生: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師:引導折一折分母是單數的分數(1/3、1/5、1/7……)。
師:像我們剛剛認識的1/2、1/3、1/4、1/8……這樣的數都叫分數(板書)。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你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的.幾分之一?
生:舉例生活中的幾分之一。
(四)比較大小
師: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情境圖):
仔細地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發現哪里有我們今天學習的幾分之一?
生:我發現月餅那里有1/2和1/4。
生:我民現鴿子的食盒那里有1/3和1/4……
師:我們來比較一下1/2和1/4,1/3和1/4(板書)。出示課件:
生:通過觀察畫面發現1/2○>1/4,1/3○>1/4
師:你能發現什么?(同桌交流)
生:分子是1的分數,分母小的反而大。
生:分子是1的分數,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1份就越小。
三、實踐作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分數,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你能準確地運用分數嗎?讓我們一起試一試。下面的圖畫讓你聯想到幾分之一?
出示課件習題一:
出示課件習題二:
出示課件習題三:
四:小結
師: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分之一,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要繼續走近分數,了解分數,去探索更多有關分數的奧秘。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能結合直觀圖形,初步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開展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對“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義的充分感知和體驗,為進一步認識分數積累感性經驗。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出示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
小朋友們,在不知不覺中,秋天已經到了我們大家的身邊了。(課件出示場景圖)在這豐收的季節里,小明和小麗這一對好朋友相約來到郊外進行野餐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準備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導學生把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平均分。
(1)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個?(讓學生用手勢表示,教師板書:2)
(2)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學生繼續用手勢表示,1教師板書:1)
(3)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用手勢表示發生了困難,由此引出分數,揭示課題)
二、展開
(一)認識1/2
1、討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怎樣分?(課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樣多。)
2、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紹“二分之一”的寫法。
4、討論:右面的這一份能不能用1/2來表示?為什么?
5、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讓學生完整地說一說。)
6拓展:你還能把什么物體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請學生從老師課前提供的學具中任選一種,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個物品,說一說怎樣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認識幾分之一
1、啟發: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應該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
2、小組里議一議: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應該是它的幾分之幾?
3、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
5、拓展:請學生自選一樣物品,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
6、辨析:有幾個小朋友是這樣表示1/4的,對不對?為什么?(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題的四幅圖,讓學生看圖議一議,再作出判斷并說明道理。)
(三)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1、觀察比較: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1/2、1/3、1/6、1/8、……,它們都是分數。觀察這些數,它們都由幾部分組成?
2、結合具體的例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舉例說一說。
(四)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兩塊同樣大的月餅(課件出示兩個圓),小明吃了其中一塊的1/2,小麗吃了另一塊的1/4,誰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里議一議,說一說道理。)
2、交流猜的結果,借助圖形驗證猜測。
3、繼續猜一猜:有三塊同樣的巧克力,三個小朋友分別吃了一塊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約是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一?(課件出示三個長方形,用陰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別占1/3、1/6、1/8,但先不畫出等分線,等學生猜對以后再畫上。)
4、比一比: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三、應用
1、介紹生活中的分數: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與分數有關。(出示路牌、外國國旗等,讓學生說一說上面隱含的“分數”)
2、觀察黑板報(“想想做做”第六題中的圖):說說這些欄目分別大約是這塊黑板的幾分之一?(黃色部分占幾分之一結果應是開放的)
3、向課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個用心的人,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一定還會發現更多的分數!(鼓勵學生課后進一步觀察、交流。)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使學生知道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也適用于整數和分數相乘,把分數乘法統一成一個法則。進一步鞏固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以前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下面請同學們看黑板上貼的長方形紙,涂色部分分別表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對它們進行操作,并引出新課
二、組織探究
1、教學例4出現教材中的圖形
然后問:畫斜線部分是1/2的幾分之幾?又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由此明確:1/2的1/4是1/8,1/2的3/4是3/8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樣列式?求1/2的3/4呢?
師問:你能列算式并看圖填寫出書中的結果嗎?打開書p45完成
提示:根據填的結果各自想想怎樣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
學生進行討論得出:分數與分數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學例5
(1)讓學生說說23×15和23×45分別表示23的幾分之幾?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結論計算這兩道題嗎?學生試做
訂正完后問:你能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呢?
(2)驗證比較
讓學生在自己準備的長方形紙上先涂色表示23再畫斜線表示23的15和23的45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對學困生進行指導看看操作的結果與你計算的結果是否一致?學生觀察比較
3、歸納總結
比較剛才計算的每個積的分子、分母與它的因數的分子分母,討論有什么發現?得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三、練習
1、完成p46的試一試
提醒學生注意: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時,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在計算通過交流進一步明確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四、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的推廣同學們,下面著幾道題你回計算嗎?出示:2/11×3=4×5/6=請同學們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學生把整數看作分母是1的分數來計算討論: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嗎?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
(1)整數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也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
(2)實際計算時可以直接按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分數和整數相乘,而不必把整數改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這樣比較簡便
(3)也可以整數與分數直接進行約分后再計算。這樣更簡便教師進行示范如p46
2、練習
完成p46的練一練
引導學生用直接約分的方法進行計算
五、綜合練習
1、做練習九的第1題
先在圖中畫一畫再列式計算
2、做練習九的第3題說出錯的原因
3、做練習九的第4題看誰算的最快
六、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
七、作業
練習九的第2、5題教后記:本課的目的是使學生知道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也適用于整數和分數相乘,把分數乘法統一成一個法則,進一步鞏固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基本達到教學要求。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46頁的例4、例5及相應的“試一試”,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九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從而掌握計算方法。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觀察推理能力。3.養成計算仔細、書寫規范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意義。
教學準備:師:4張長方形紙
生:4張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我們學校暑假期間粉刷了部分教室(出示粉刷墻壁的畫面),提出問題:裝修工人每小時粉刷這面墻的1/2,4小時可以刷多少?
2.學生列式解答:1/2×4=2問: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3.剛才我們解決了4小時粉刷多少的問題,那么1/4小時可以粉刷這墻的幾分之幾?
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
4.揭示課題:1/2×1/4看看這道算式有什么特點?“分數乘分數”。(板書課題)如何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
二、動手操作,探究算理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用它表示這面墻,先涂出1小時粉刷的面積,涂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動手操作,交流是怎樣涂的。
2.師:求1/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2的1/4是多少。小組討論一下,1/2的1/4應該怎樣涂?
小組匯報:把涂出的1/2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3.師:從紙上可以看到,1/2的1/4占這張紙的幾分之幾?(1/8)
我們可以得到1/2×1/4=1/8。根據涂色的過程,你能說說是怎樣得到的`嗎?
4.學生討論,交流匯報,教師小結:我們先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1份是這張紙的1/2,再把這1/2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2×4=8份,1份就是這張紙的1/8。所以,1/2×1/4=1×1/2×1/4=1/8(板書)。
三、遷移延伸,猜想法則
1.提出問題:3/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
師:怎樣列式?1/2×3/4表示什么?(表示1/2的3/4是多少)你能涂色表示1/2的3/4嗎?
2.學生動手操作,交流計算方法和思路:與前面一樣,也是把這張紙分成2×4=8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2×3/4=1×1/2×3/4=3/8(板書)。
3.猜一猜:觀察上面2個算式,猜想一下分數與分數相乘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猜想得出:分數乘分數,應該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談話:這個猜想很有價值,對不對呢?我們還要舉一些例子來驗證。
1、出示例5的填空題和長方形圖。
2、結合題意提問。
3、操作驗證:
(1)提出要求:
(2)學生操作活動,一生板演,師巡視-(3)組織交流,證實猜想是正確的。
五、比較歸納,得出法則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問:在這些算式中,你發現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關系?
2、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再在小組里交流。
3、在交流中歸納總結方法;分數和分數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六、試一試
1、學生嘗試解答,指名板演,核對時說一說怎樣想的?
2、明確: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算出結果。
七、方法推廣。
1、出示:請用分數和分數相乘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2、提示:整數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
3、學生嘗試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追問: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適用于分數與整數相乘嗎?為什么?
5、說明:分數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這樣計算,教師示范:
6、小結:今后計算分數乘法時,照上面的樣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數改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這樣比較簡便。
八、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完成“練一練”學生獨立完成,四名學生板演。
交流時選擇部分題目,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注意書寫格式。
2、完成練習九第1題
3、完成練習九第3題學生獨立判斷,分析錯誤原因,并進行訂正。
4、完成練習九第4題學生先直接在書上寫出得數,再引導學生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計算的過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九、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分數乘分數,你有什么收獲?我們是怎么得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十、課堂作業:
練習九第2題、第5題。
課后反思
讓學生充分體驗還是落實基礎知識?
整節課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的探索、討論活動:先讓學生從情境問題,在解決現實問題的同時為后面的研究提供討論的素材,有了研究素材后抽象出數學問題,讓孩子們繼續研究討論提出猜想,最后在舉例檢驗猜想后形成共識,得到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理解算理,由于學生的自主探索,化費了大量時間。
本節課時間安排已經很緊湊了,但時間還是沒能合理安排。這一現象不僅使我想到: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更注重的是怎樣讓孩子們參與學習的過程,如何讓孩子們在探索中學習,很少考慮作業時間如何安排,經常讓學生課后或中午去完成,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那么,我們是讓孩子們停下探究的腳步參與練習,草草收場去完成作業,還是讓孩子們每節課都有探索、拓展的機會呢?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分數乘分數的算理,并能運用算理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在具體情境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理解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3、發展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培養數形結合意識。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明白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2/15×9=5×12/11=6×2/9=
2、強調: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李伯伯家有一塊1/2公頃的地,種土豆的面積占這塊地的1/5,種玉米的面積占3/5(1)種土豆的面積是多少公頃?(2)種玉米的面積是多少公頃?
2、確定方法。
師:如何列式?為什么?
生1:第一個列式是1/2×1/5,因為是求1/2公頃的1/5是多少,。
生2:第二個列式是1/2×3/5,因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用這個數乘分數,所以用乘法計算。
師:1/2×1/5和1/2×3/5如何計算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引出課題。(板示)
3、操作探究計算算理
(1)、(各拿出自已備好的白紙。)學生猜測,如何通過操作得出1/4×1/5的結果。
(2)、抽生發表自己的意見。(3)、教師引導,小組合作完成。
師:用這張紙表示一塊地。用淺色涂它的一半。(如圖板示)學生動手折紙。
提問,1/2的1/5怎樣涂呢?
啟發:把1/2在看做單位“1”,將單位“1”平均分成5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圖板示)
(4)、師:觀察這個圖,從涂色的結果看,1/2×1/5的結果是多少?生:是1/20(5)、交流涂色的過程,分享成果。
(6)、同樣用上面的方法讓小組合作來計算1/2×3/5的結果是多少?(7)、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1/2×1/5=1/201/2×3/5=4/25(8)、師:從這兩道題中你發現了什么?
四、歸納法則
(1)、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2)、填空:
分數乘分數等于(分母)乘(分母)的積作(新分母),(分子)乘(分子)的積作(新分子)。
(3)、練習:3/10×2/9=(要求在紙上操作得出結果)(4)、生匯報。抽一名學生結合圖用語言敘述。(5)、師評價并引生概括。
師:3/10×2/9=6/90=1/15能把這句話補充嗎?
分數乘分數等于(3)乘(2)的積作(分子),(10)乘(9)的積作(分母)。能(約分)要(先約分后計算)。
五、解決問題,加深認識。
1、(小黑板出示)例4的內容。蜂鳥是目前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鳥,也是唯一能倒飛的鳥。蜂鳥每分鐘可飛行3/10千米,2/3分鐘飛行多少千米?
2、師:從這道題中你發現了什么信息?又根據什么列式?
3、結合學生回答,要求生獨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說說計算過程)
六、鞏固新知,反饋提高
1、計算。(抽生板示,說明計算過程)
1/3×2/5=8/9×3/10=6/7×14=
2、填空。
8/15×4表示(4個8/15是多少)8/15×1/4表示(8/15的1/4是多少)
4、解決問題。
1枝粉筆長分米,2枝粉筆長多少分米?1/2枝長多少分米?2/3枝長多少分米?
七、總結
這節課我們是怎樣求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呢?
教學反思
上了這節課感覺還是可以的。課堂上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成效地學習,總的來說教學效果還好。本節課有這些特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問題上。
我把導入問題設計成學生要去旅游,而要經過家長檢查合格后才同意,讓學生們幫一幫解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興趣。而又無形中教育學生要好好學習,達到一石二鳥的教學效果。
二、以生為本,轉變角色,做好引導。
本課的教學,我始終做好學生與自己的角色轉變。出示問題讓學生說說從中發現了什么信息,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獨立思考、完題。傾聽學生答題的理由,發現錯誤,及時幫學生糾正。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快樂、有效地學習。
三、在動手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發展,培養遷移能力。
學生在上一節課已經學習了《分數乘整數》,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2小時能涂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學生很快就能回答結果并說明理由。那么在下面的問題中讓學生自己拿出學具,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去發現×的計算結果,感受到知識是動手探究中得來的,既提高學生的興趣又懂得方法,這何樂不為呢?然后在這種情況把學法遷移到求×的結果上,可以說輕車駕路。
四、在練習中得到鞏固,提高理解能力。
學生通過有效地探究得出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我精簡練習讓學生既鞏固基礎,又提高學生的判斷思維能力,加強算理的理解。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6
“希望杯”比賽是金水區一個具有代表性和反映教師教學水準的重要比賽,這一獎杯不但代表一個人的榮譽,也代表一個學校的整體水平。所以,各個學校非常重視,通過教研組選拔出候選人、學校內評選出參賽選手、協作區內再選拔出決賽名單、最終在五一前圓滿結束了這次比賽。
我們教研組三位老師和學校有關領導及校外專家,和我一起度過了這段艱辛而難忘的時光。回憶一次次的教研、上課、反思、討論、修改、再教研……,我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大家陪我到深夜、多少次大家幫我借班試講、多少次大家對一個問題爭論不休,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和感動,迷茫和驚喜。
通過對各種因素的考慮和對自身特點的了解,我們教研組一致確定了這次教研和比賽的內容——《認識分數》。接下來,我們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其教材的設計意圖、并確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認識分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的領域。此節課是學生在認識整數和小數后,初次接觸分數概念,分數概念是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學生建立這個概念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教材通過創設具體生動的“分蘋果”、“涂一涂”、“折一折”等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物操作、直觀圖形等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五年級進一步認識分數的意義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能用涂色、折紙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義。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寫、讀、表示簡單的分數。
圍繞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們教研組精心設計出具體的教學過程,并進行多次的嘗試和改動。同時在有關領導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共同進行深刻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最后的教學效果是理想的。回顧這一過程,我們教研組感受最大的變化和收獲有一下幾點:
一、對于“平均分”的處理,讓我們明白了學生的`感受勝于教師的傳授。
剛開始,我們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設計這樣的開頭:同學們,首先我們來玩一個“我問你答”的游戲,要求:當老師說完問題,立即搶答出結果,看誰答得又對又快!
(1)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2)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3)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整節課堂上,我努力引導、糾正和強調“平均分”,可是學生就是不說。我很無奈,也很疑惑,到底問題出在哪?大家坐在一起,認真分析研究后,覺得剛開始就應該把“平均分”強調到位,讓學生理解到位,為后面的學習大好堅實的基礎,也許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和表達會好一些吧。
于是,我們改動了一下,是這樣處理的:
(1)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你得1個,他得3個,行嗎?為什么?(“平均分”什么意思?每人分的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
雖然這樣的發問讓學生對“平均分”的含義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但是,剛開始學生說的還是非常生硬,不過越來越好,到后來學生已經可以自覺加上“平均分”了,表達的又準確又完整。由此可見,我們的思考是有一定價值的,不過還需要再深入研究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正在迷茫中,教研室的劉老師說的一句話激起了夢中人,她說:“為什么學生不說,因為不是學生自己發自內心說出來的”。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平均分”一直以來都是老師提出來的,雖然讓學生談想法和理解,但是始終不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又怎能自覺說出來呢?
我們大家都很興奮,覺得這次找到了癥結所在,于是,我們立即展開討論,最后采用了這樣的方式: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做一個“分蘋果”的活動,請聽要求:4個蘋果分給2個人,你覺得怎么分比較好?(板書“平均分”。)
(1)4個蘋果平均分(強調)給2個人,每人得2個蘋果。
(2)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3)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教學效果已經說明了問題,證實了一切。原來,老師強加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有用的。
二、關于“一半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這一環節的取舍,讓我們深信學生的想象力和已知經驗不可忽視。剛開始的設計思路和教學過程,我們基本上全是按照教材的設計意圖來制定的。如下:
你能用什么方式來表示“一半”呢?發揮你的想象,大膽創造表示“一半”的方法。把你的想法表示在一張紙上。
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很多學生都愣著不動,好像不知道要干什么。于是我又解釋了一遍,才有學生開始行動,但是花費的時間挺長的。展示的時候,我們很驚喜的發現,學生自己創造的表示方法很多,很有價值。當然也有我們需要的1/2,這時新知才出現。
課后,我們教研組對這一環節提出了質疑,有人覺得太浪費時間了,用的時間過長才導入新課,不妥;有人認為教材就是這樣安排的,只是形式上改動一下,加快一下速度就行。
于是我稍微改動了一下:
你能用什么方式來表示“一半”呢?發揮你的想象,大膽創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在紙上創造,也可以口頭表達。
誰知,學生立即喊出1/2,沒有辦法我只有跨過“創造”這一環節,直接導入新知的學習中。課后大家對這一部分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人說學生知道1/2很正常,因為他們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直接導入新課節省時間,挺好;朱主任說我們應該首先讀懂教材,這一部分課本上要求的是“討論”,可以讓學生相互說一說,再匯報就行。張主任覺得直接向“數”的方面引導,因為我們需要的就是1/2,為什么要繞一大圈子呢?其實,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教材本身的設計自有它自己的意圖所在:根據學生的已知經驗發揮想象力創造,讓學生經歷從運用自己的符號表示到運用數學符號進行表示的過程,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感受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最后,經過大家的深入思考、分析、研究,決定采取這樣的方式:
“一半”可以怎么表示呢?(自己先想一想,在1號紙上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然后同桌相互說一說。)展臺展示,學生上臺解釋。
①0.5
②畫圖
③1/21/2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準確完整: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就可以用1/2來表示。(貼、畫、寫。)
從而得出:“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展示1/2寫法)。同學們的方法大致有(歸納):0.5是小數,我們已經認識了。畫圖、一個新數1/2,比較一下,哪種方式表示“一半”比較好?為什么?(體會認識分數的必要性和簡潔性。)
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豐富的想象創造力,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親身體會到1/2的具體含義,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效果當然是不錯的。
三、對于“總是講不完”這一現象,讓我深切感受到教學時間的重要性。
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僅包括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師生互動是否和諧、引導問題是否有效,其實教學時間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因為課堂時間只有40分鐘,學生注意力集中一般15分鐘,如何在規定的有限的時間內把教學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也是老師應該深刻思考的一個問題。但是,由于自身的問題和平時的不嚴格要求,經常出現拖堂現象。在多次的試講中只有1次按時完成任務,因此大家對于我“總是講不完”這一現象也很苦惱,自己也很郁悶,始終找不出徹底的解決方法。
其實,關于這一問題,并不是簡單的縮短環節、加快節奏的問題,是一個包含許多因素的綜合性問題。比如:對于一個簡單的問題我總喜歡深挖、把它復雜化,可見對于教學目標把握不夠準確到位;學生已經圓滿回答上來了,我總喜歡再追問幾個人,可見對學生思維和認知特點了解不清;每個環節時間平均分配,沒有主次詳略之分,可見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不準……
最后比賽時,同樣很遺憾我又超時了幾分鐘。教研組和領導評委都覺得很可惜,這一次我終于真正深刻體會到:教學時間不容忽視,應從平時抓起。
通過這次活動,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教學水平上的東西,更多是同伴無私的幫助、學校人性化的關懷、整個隊伍的團結。我要感謝的人很多,要說的感謝話也很多,發自內心的感謝也有很多……我想把這份感謝化成以后前進的動力,用行動詮釋我對教育事業無限的追求。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認識幾分之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幾來表示;
2、能用分數表示實際操作的結果;
3、會讀、寫幾分之幾,并能比較幾分之幾的大小。
4、體會分數來自與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與發展的大致歷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比較熟練地比較分數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情境導入幾分之幾
1、同學們,我們昨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知道分數是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到呢?
(師讀幾個分數,學生根據老師所讀寫出分數。師請學生相互報幾個分數,學生寫出分數。)
2、接著:大家還記得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豬八戒吃其中的兩份,,那么,可以用什么分數來表示呢?請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折成同樣大的.8份,再把2份涂上顏色。
3、學生先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我涂的是8份中的幾份。還剩下幾份?你涂的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頁的試一試,填上適當的分數。
二、比較幾分之幾的大小
1.請大家把長方形的紙拿出來,四人為一組,折成5份,并涂一涂,比較一下: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哪個大?
2、在小組相互說的基礎上,在班級里進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學生也可以這樣說:把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數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數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頁第4題。
(1)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2)同桌之間進行交流。后全班交流評價。
4、用你準備的圓片或細繩,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說一說。你從中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先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再在班級里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題。
(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個吃了1塊,另1個吃了2塊,他們各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在每個圖里涂上顏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數。學生先完成在書上。再組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題。
(1)用兩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分別折出它的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五,并涂上顏色。你還能折出一張紙的幾分之幾?
(2)進行展示交流、鼓勵。
3、光碟出示第103頁第5題。
(把1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個吃了這個西瓜的1份,另一個吃了這個西瓜的3份。)
(1)用分數怎樣表示?誰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學習閱讀《你知道嗎?》
1、自主閱讀,思考
2、交流: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哪些疑問?
3、讀了這些圖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質疑問難;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8
一、情景導入
1、(動畫課件展示)星期天,小紅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課件出示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如果你是他倆,你打算怎么分這些食品呢?
2、結合學生口答,老師出示下列圖案:
兩個蘋果、1瓶礦泉水、半個蛋糕
3、比較這三個數字,哪個數字比較特別?
4、“半個”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揭示二分之一,寫作,讀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樣的數是分數呢?
(邊說邊用動畫課件演示切蛋糕)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老師指著左半個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數)。老師指著另一半蛋糕問:那這一份呢?(學生回答后,動畫出示分數)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就是分數。
2、你能說說是怎么得來的?(先學生自己說,后指名說。)
3、老師小結,并用課件出示文字,讀一讀。
三、操作活動,經歷二分之一的產生過程
1、在我們桌上有一些紙片和繩子,你能找到它們的嗎?
(學生動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結:不管怎樣,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4、這個分數里,1表示什么?橫線和橫線下面的數又分別表示什么呢?
交流,結合回答板書:……分子……分數線……分母
5、分數的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后寫分子
四、導入其它的幾分之一
1、你覺得還有哪些分數?(指名學生口答并板書出分數)
2、你能用你準備的紙片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嗎?(學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圖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數表示嗎?(書本第99頁第1題)
五、比較大小:
1、取出同樣的紙片折出的不同分數,直觀比較大小,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交流,小結(同樣的物體,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
3、練習:
六、分析判斷:
1、仔細觀察下列圖形,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能用來表示?
2、觀察第99頁,第2題,判斷,說一說為什么?
3、觀察第100頁第6題,思考并討論交流。
七、輕松一刻:
(課件)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與六分之一到底誰吃得多?
八、總結:
今天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9
一、操作與復習
1、1請大家拿出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把它平均分成8份,想一想:每一份都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紅色,再想一想:涂紅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再把它的2份涂上綠色,也請大家想一想:涂綠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二、情境導入
1、據剛才前后兩次所涂的'顏色,你能想到怎樣的數學問題?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在班級里組織交流。
2、學生可能會提到: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學生也有可能會提出:紅色部分比綠色部分多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兩個數學問題。師作巡視。
4、組織交流:要求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可以怎樣列算式?如何算?要求紅色部分比綠色部分多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又應該怎樣列算式?如何算?
5、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應板書。
6、觀察列式與計算,你有什么發現?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第1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五分之二。兩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幾分之幾)?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3題。
(小紅用一張紙的八分之五做紅花,小明用這張紙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兩人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小明比小紅少用的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完成在本子上,再組織全班交流。
3.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4題。
(1)學生自由閱讀理解:(一塊地的五分之三種西紅柿,五分之一種茄子,根據這兩個條件,請同學提一些數學問題。)
(2)學生可能會提:西紅柿和茄子一共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西紅柿比茄子多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或茄子比西紅柿少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3)學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問題,再組織交流。
(4)思考:還有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可以種些什么?
4.學習思考題。
(1)光碟出示第106頁思考題:
(2)先請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再同桌相互說一說,再填一填。
(3)然后組織交流。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4題。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三年級(上冊)教材98頁~100頁。
教學要求: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表示,從而理解分數產生和分數的意義。
2、能用操作的結果來表示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3、通過平均分以后怎么表示結果的研究,讓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培養學生創造的意識。
教學重點:12的意義。
教學思考:
分數的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及四則計算以后學習的新的知識,是對數的一次拓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飛躍,同時又是學生學習小數的基礎。學生對分數并不陌生,多數學生都對分數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還是比較膚淺的`、感性的,并沒有把握分數的本質,所以教學時既要利用學生對分數有一定認識的基礎,更要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本質,把學生的生活數學提升到學科數學的層面,實現知識和思維雙提升。
數學上有各種不同的分數,但是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分數。教學時要注意抓重點,第一個分數12應當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因為它既是一個最簡單的分數,也是課堂學習的第一個分數,通過對12的深入研究,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過程、把握分數的本質屬性,建立起準確的分數的概念,為學習其他分數奠定堅實的思維基礎,學生應用12的思維基礎進行思考,就能自己完成分數意義的建構。
由于三年級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所以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直觀圖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把分數與具體的直觀圖形建立聯系,建立起分數的表象,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構想:
一、通過分食品使學生感知在平均分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要表示這樣的結果就要改造一種新的數表示,于是就產生了分數,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過程。
二、通過對半個蘋果表示方法的研究,通過用不同方法表示半個蘋果,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并對各種表示方法進行優化,滲透優化是數學研究思想。
三、通過折紙表示一張的12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感知折的方法不同、一半的形狀不同,但是都可以用12表示,再通過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的研究,使學生進一步明確12的意義,建立起準確的分數的意義,為后面分數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通過讓學生研究:還可以表示一張紙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白通過折紙不但可以表示一張紙的12,還可以表示14、18、13、……,拓展分數的范圍,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那么知道我們要學習什么知識嗎?(分數)
師:那么對分數熟悉嗎?有什么要說的嗎?(你想到分數可能與什么有關系?或有什么問題要問老師?)(學生說)
師:好!我們今天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走進分數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提問,既可以知道學生對有哪些了解,又可以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為課堂學習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二、創設情境,引出分數
1、平均分食品得到整數
師:記得今年的春游活動嗎?秦老師拍下這樣一幅照片,請看:同學們正玩得高興,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薛文君坐在草地上正苦著臉呢!我想一定他的肚子餓了!我們再來看王欣怡正笑瞇瞇的看著秦老師呢!因為她知道秦老師要分發食品了!那么老師給他們倆發哪些食品了呢?請看(課件出示:四個桔子、兩瓶口樂、一個大蛋糕)
生:四個桔子、2瓶可樂和一個大蛋糕。
師:他們怎么分這些食品才最合理、最公平?
生: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對!平均分最合理、最公平,你打算先分什么呢?
生:……(選擇先分4個桔子)
師:把4個桔子平均分給2個人吃,每人分到幾個桔子?
生:每人2個。(課件演示:每人分到2個桔子)
師:下面我們來分什么?(可樂)每人分到幾瓶?
生:每人分到1瓶。(課件演示:每人分到1瓶可樂)
師:對,通過平均分我們知道了:每人分到2個桔子和1瓶可樂,像上面的1和2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板書:整數),除了1和2外整數還有哪些?
生:還有3、4、5、6、7、……
2、平均分不能得到整數
師:我們最后來分這個大蛋糕,怎么分?
生:還是平均分?(課件演示:平均分成2份)
師: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個蛋糕?
生:半個蛋糕。(課件出示:每人分到半個蛋糕)
師:每人分到半個蛋糕,那么這半個蛋糕可以用我們學過的整數表示嗎?
生:不可以。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個人分到半個蛋糕,也就是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數表示了(板書:不能得到整數),也就不能用整數1、2、3、4……表示了。
師:不能用整數表示了,那么又怎么表示半個蛋糕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一會兒,把想出的方法寫下來或畫出來。然后讓同座位的同學交流一下,最后全班匯報。
師:誰來匯報,你是怎么表示的?(學生上來展示)
【可能有三種方法:一、用圖表示;二、用漢字表示:一半、二份中的一份,二分之一;三:阿拉伯數字表示12……】
分別研究(出現一個研究一個):
⑴圖形表示:
你畫的這個圖是什么意思?(把蛋糕平均分成……),你們認為他畫的怎樣?為什么?
板書:平均分成2份,
⑵漢字表示:“一半”是什么意思?
“二份中的一份”是什么意思?是隨便分成兩份中的一份嗎?怎么分?
【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1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3-0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3-02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1-13
分數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5-10
分數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02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0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2篇)06-21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6-12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9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