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課時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氧氣課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氧氣課時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選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二氧氣。本節(jié)教材選取了學生身邊最熟悉的物質氧氣作為學習素材,這些素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學生學起來親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從氧氣的物理性質入手,通過木條燃燒歸納出氧氣的檢驗方法,進一步通過硫、木炭、鐵絲燃燒實驗介紹氧氣的化學性質,并根據文字表達式討論總結出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的概念,最后教材還介紹了緩慢氧化。
(二)學情分析
本課題是學生第一次系統(tǒng)地學習物質,所以,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認識物質的一般方法。學生對實驗探究還剛起步,需要在老師的不斷引導下,逐步增強、提高和掌握。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才剛剛開始,所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程序,對實驗的觀察和描述做到系統(tǒng)、準確,是需要老師引導的。
根據學生認識上的特點,本課題分兩個課時,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以實驗為主,通過實驗探索和討論交流,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第二課時講述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講評練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
②觀察和描述硫、木炭、鐵絲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
③通過對已知反應共性的歸納總結,初步建立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概念。并能對已學的典型反應進行分類。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來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②觀察和分析演示實驗,初步學會描述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的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體會實驗中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研究氧氣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求實、嚴謹的優(yōu)良品質。
三、重點難點
重點:①氧氣的化學性質
②化合反應,氧化反應概念的建立。
難點:①依據實驗結果,通過比較和分析,歸納氧氣的化學性質。
②氧化反應的理解。
疑點:實驗現(xiàn)象不同的原因。
四、實驗材料
器材:集氣瓶、燃燒匙、酒精燈、坩堝鉗等。
藥品:木炭、硫磺、細鐵絲、水等。
其他:火柴、木條等。
五、教學方法
探究、歸納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法
六、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及其用途。
引入新課:既然氧氣對我們如此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氧氣的一些性質。[板書]課題2氧氣
講述:我們研究物質的順序,一般先介紹它的物理性質再介紹它的化學性質,而對于氣體的物理性質我們一般主要從顏色、氣味、狀態(tài)、密度與空氣大小比較、溶解性等方面來學習。
[板書]一、物理性質
活動一出示一瓶氧氣,問:這是一瓶氧氣,誰來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質呢?提問:魚兒能在水中存活說明水中溶有氧氣嗎?
【板書】: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過渡:接下來我們介紹化學性質
[板書]二、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
提問:木條放入瓶中與瓶外的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
[板書]檢驗氧氣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如果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演示實驗:硫在空氣中、氧氣中的燃燒
提問:硫在空氣中、氧氣中的燃燒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呢?
【板書】硫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硫在氧氣中燃燒火焰呈藍紫色,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文字表達式:硫+氧氣——二氧化硫
講述:二氧化硫(化學式為SO2)是污染空氣的主要氣體之一,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二氧化硫,這就是為什么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原因。
[演示實驗]木炭在空氣中、純氧中燃燒實驗
提問:碳在空氣中、氧氣中的燃燒現(xiàn)象有什么
【板書】碳在空氣中只能發(fā)紅、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
文字表達式:碳+氧氣———二氧化碳
討論:木炭和硫分別在空氣和氧氣里燃燒的現(xiàn)象不同,這說明了什么?
【講解】1、物質燃燒主要是與氧氣反應
2、燃燒反應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演示實驗: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展示鐵絲并設問:你見過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嗎?鐵絲在氧氣中也能燃燒嗎?[板書]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發(fā)紅,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文字表達式: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提問:1、集氣瓶中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呢?
2、如果實驗觀察不到火星四射,你認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總結:1、為了防止燃燒過程中濺落下來的熔融物把集氣瓶炸裂。
2、可能原因有:氧氣不純、鐵絲生銹、沒有等到火柴快燃盡就伸入
提問:通過帶火星木條、硫、鐵在氧氣中的燃燒,我們可總結出氧氣有哪些性質呢
[板書]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較活潑的氣體,它可支持燃燒,氧氣含量越高,燃燒越劇烈。氧氣在反應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劑
討論:前面幾種物質的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小結:1、生成物只有一種2、反應物都有氧氣參加
【板書】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
講解:化合反應是多變一,可用A+B=AB表示,氧化反應分為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燃燒屬于劇烈氧化,緩慢氧化是不易被人察覺的,如鐵生銹、食物腐爛、動植物的呼吸等。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的共同點是都屬與氧化反應、都會放熱。提問:氧化反應一定屬于化合反應嗎?
講解:氧化反應不一定屬于化合反應,如蠟燭燃燒是氧化反應卻不是化合反應。化合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而氧化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
練習:課本56頁第一、三題
作業(yè):56頁第二題
氧氣課時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會實驗室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2.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
過程與方法
能夠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制備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根據生成物的性質選擇收集氣體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明確反應原理、確定反應裝置、實驗步驟,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學重點
實驗室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學難點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選擇和實驗操作。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鐵架臺、大試管、帶導管的膠塞、酒精燈、水槽、集氣瓶、火柴高錳酸鉀藥匙棉花
五、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9月20日天舟三號載物飛船發(fā)射升空,你知道發(fā)船發(fā)射用的助燃劑一般用的是什么嗎?空氣行不行?而純凈的氧氣又是如何制得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制取氧氣。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閱讀黑板上的資料卡片,總結歸納出工業(yè)上制取氧氣的方法。
(二)實驗探究
1.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探究
(1)發(fā)生裝置
A固固加熱型B固液常溫型
(2)收集裝置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
a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b排水集氣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的氣體
2.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1)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2)實驗裝置:
發(fā)生裝置:固固加熱型收集裝置:排水法
(3)實驗步驟:
查裝定點收離熄
(4)實驗現(xiàn)象:
a導管口有氣泡產生,集氣瓶中的水逐漸減少,產生無色氣體。
b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5)實驗注意事項: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c導管伸入試管內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e收集氣體要等到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
f實驗結束時,先移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六、小結
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七、課堂小測
八、拓展
板書設計:
制取氧氣
一、工業(yè)制氧氣: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
(物理變化)富氧膜法
二、實驗室制取氧氣
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氧氣課時教學設計 篇3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氣》課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第二單元課題3的內容。本課題是學生練習了實驗基本操作后接觸到的第一個氣體制取實驗,有利于進一步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通過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更為今后學習其他氣體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取物質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
(2)認識分解反應、催化劑及催化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氧氣制法的探究
2、難點:催化劑的概念的理解
教學策略
本課題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探究,綜合練習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因而變演示實驗為隨堂探究實驗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在教學中擬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出發(fā),通過具體的實驗探究得出制取氧氣的原理,理解催化劑和分解反應的概念,了解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新知識,掌握運用新知識。
教具準備
分組提供:試管5支、酒精燈、鐵架臺、5%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小木條、火柴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空氣中約有1/5體積的氧氣,但在許多情況下需要較純凈的O2,如何獲得的呢?
(二)新課
1、【投影出示圖片】
1:人和動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圖片】
2:工業(yè)上用的氧氣鋼瓶。
師引入:自然界獲取氧氣主要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實驗室中怎樣獲得少量的O2?
學生猜想,暢所欲言;學生觀看、思考。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
2、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提問)實驗室是如何制取氧氣的呢?
(引導)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探究這一問題。
參照教材P37圖2—14,說出儀器名稱和用途,觀察藥品顏色思考回答。
3、組內交流明確學習導向。與已學知識相銜接,為探究新知識作準備。
4、實驗探究合作交流(課件展示)
【實驗2-5】
內容 實驗編號 現(xiàn)象 原因快慢
①過氧化氫溶液②單獨加熱二氧化錳③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學生按表格內容做好實驗并觀察、記錄、分析。
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組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展示提高。(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實驗結果。
(設問)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時為什么總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小組討論交流。培養(yǎng)合作意識,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評價)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適當贊許和鼓勵,并得出初步結論: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制取氧氣的速度。
學生相互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設問)二氧化錳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的性質是否改變了呢?用過的MnO2能否再次使用?
讓我們一起完成【實驗2—6】。先預測,后實驗并認真觀察,做好實驗記錄,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歸納)從實驗結果分析得出:催化劑的概念以及在反應中表示方法。
(課件展示)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的作用。例舉生活中使化學反應減慢的催化劑。表述實驗現(xiàn)象,找出催化劑概念的關鍵詞加以領悟。觀看,思考,分析歸納出科學的結論。引導學生探究,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
5展示提高(設問)實驗室還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氣嗎?此處增加【實驗2-7】的實驗如: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思考討論使學生體驗到實驗室可通過多種方法來制取氧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觀察并思考:
(1)、上述實驗中,使用了哪些儀器?
(2)、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
(3)、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O2能用此裝置嗎?
學生分析、比較、交流,A:固熱型制取氣體B:固液常溫型制取氣體C:難或不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氣大E:密度比空氣小。
(設問)制氧氣的原理是我們前面學過的化合反應嗎?
(課件展示)化合反應實例。師生共同歸納規(guī)律,分析發(fā)現(xiàn)新問題,指導學生尋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由化合反應特點引出分解反應的學習,由實踐體驗上升到理論思考。
6(分析)得出分解反應的概念。(課件展示)反應物種類,生成物種類,反應特點,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三、小結。
梳理、整合、自我小結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體驗,并相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
四、診斷評價
一組習題(略)
學生獨立完成,核對答案,互相糾錯,強化學習情感,及時反饋矯正。
(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補救)
氧氣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能用實驗說明空氣是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聯(lián)系生活經驗,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空氣的組成的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空氣的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
難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課型:探究型,多媒體
實驗準備:
試管、針筒、打氣筒、錐形瓶、集氣瓶、水槽、燃燒匙、橡皮塞、燒杯、導管、止水夾、酒精燈、紅磷、硫酸銅、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出示一幅驛亭風景圖片,教師感覺空氣清晰。
討論1:收集一瓶驛亭清晰空氣的方法。(請同學收集)
討論:空氣有哪些成分組成。
新課探究:
一、空氣的組成成分及性質
1、演示實驗:無水硫酸銅遇水顯藍色
引導學生思考:
1、將這一現(xiàn)象應用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2、根據平時的觀察,生活還有哪些現(xiàn)象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水?
學生:
1、冰過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層水霧
3、置于空氣中的餅干會受潮
2、演示實驗: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
結論: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較少
3、演示實驗:取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先后插入兩個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兩個集氣瓶中燃燒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
結論:空氣中氧氣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氣在空氣中占多大比例
實驗原理:紅磷在密閉容器內充分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容器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正好填補消耗掉氧氣的體積,從而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現(xiàn)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反應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約占瓶內體積的1/5
結論: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討論1: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呢?導致結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紅磷的量不足;
(2)瓶內氧氣沒有耗盡;
(3)裝置漏氣(如塞子未塞緊、燃燒匙與橡皮塞之間有縫隙等),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4)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使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減少。
討論2:該實驗中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大于1/5,又是為什么呢?
(1)點燃紅磷后,插入燃燒匙時,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氣受熱膨脹,部分空氣溢出。
(2)實驗開始時,沒有夾或沒夾緊止水夾。
討論3:我們能否用碳來代替紅磷進行上述實驗?
紅磷燃燒后生成固體五氧化二磷,使集氣瓶中空氣的壓強變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
二、空氣的組成體積分數
三、空氣的利用(學生自主學習)
四、課堂練習
結束語。
氧氣課時教學設計 篇5
第一節(jié)性質活潑的氧氣
第一課時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茍體揚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和一些主要用途;
2、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3、認識氧化反應。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綜合分析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3、初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的方法。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
難點:用實驗來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
三、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法、自主學習法
四、儀器和藥品
分液漏斗、錐形瓶、集氣瓶、玻璃片、燃燒匙、石棉網、水槽、帶活塞的導氣管、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蠟燭、木條、澄清石灰水、細鐵絲、木炭、硫粉
五、教學步驟
(一)復習并引入新課
1、提問: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我們又是怎樣測定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
2、討論:你知道在空氣中占了五分之一的氧氣的哪些性質?你又有什么事實能證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氣?同學們在熱烈地討論著他們覺得很“熟悉”的氧氣的同時,我用課本圖片指出火箭升空圖,并說明火箭升空,液氧作助燃劑。
3、引入謎語:無影無形摸不著,火焰見它跳得高。呼吸作用它參加,動物生長離不了。(打一物質)
(二)制取氧氣,了解其物理性質
1、利用雙氧水制取幾瓶氧氣,簡介制取過程,觀察收集的氣體,說出其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和溶解性,及其三態(tài)變化。(板書)
(三)實驗探究,掌握化學性質
1、學生協(xié)助完成木炭、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1)觀察比較:蠟燭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
(2)思考:燃燒后生成的產物相同嗎?如何證明生成物是什么呢?
(3)進行實驗探究:引導學生注意:
a、把木炭、蠟燭直接伸入氧氣中會燃燒嗎?(突出條件的重要性)
b、木炭、蠟燭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有何不同?
(4)交流討論:完成課本32頁的實驗記錄。
2、教師演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1)設疑:說出為什么鐵絲要繞成螺旋狀?為什么鐵絲末端要系上火柴梗?為什么要待火柴梗即將燃盡時才伸入集氣瓶中?
(2)演示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引導學生討論:鐵在空氣中能燃燒嗎?能舉例說明嗎?(用鐵匠加工鐵器的實例說明)。(瓶中先裝的水)這水有何作用呢?
(3)完成課本32頁實驗記錄。
3、教師演示硫粉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1)觀察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
(2)思考:為什么要在集氣瓶中事先裝少量水?
(3)完成課本32頁的實驗記錄。
4、小結:引導學生比較得出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有助燃性。
5、講解: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氣的反應。氧化反應分為劇烈的氧化反應和緩慢的氧化反應。并舉例說明。
6、學生討論課本第34頁圖2—7,總結氧氣的用途。
(四)總結歸納:用多媒體展示的形式
(五)板書設計
一、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與很多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支持物質的燃燒。例如:
(1)碳+氧氣?二氧化碳
(2)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3)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4)硫+氧氣?二氧化硫
二、氧氣的用途
1、支持燃燒
2、供給呼吸
氧氣課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氧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氧氣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氧氣的制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了解工業(yè)上從空氣中提取氧氣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jié)教材分為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該物質的性質。
氧氣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于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后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于溶解性,由于學生尚不了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為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氧氣微溶于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或者讓學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yǎng)魚的效果對比。
氧氣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tài)空氣、液氧、液氮做為改進教學的設想。或者至少也應爭取看到錄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廠都有生產,液氮在一般大醫(yī)院用于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么不同?
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為什么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法、實驗演示法
學生: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二、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1、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物質有哪些性質
2、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了解氧氣的色、態(tài)、味
三、氧氣的化學性質
1、學生自主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在氧氣和空氣中燃燒的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體驗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
2、演示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的燃燒,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寫文字表達式,并學會分析硫在氧氣和空氣中燃燒現(xiàn)象差異的原因
3、演示鐵在氧氣和空氣中的燃燒,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寫出文字表達式
【氧氣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氧氣》教學設計06-20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04-27
《氧氣制備》教學設計范文05-17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范文07-19
性質活潑的氧氣 教學設計02-09
氧氣制備教學設計(精選3篇)03-31
空氣和氧氣優(yōu)秀教學設計07-02
《制取氧氣》的課后教學設計反思06-20
《制取氧氣》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