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時間:2022-12-11 10:05:0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3篇)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工業發展的成就。

  2、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產業特點、分布及發展方向;收集資料加深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能,讀圖、析圖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分布特點的技能。

  3、通過感知高新技術產業的成果,形成地理表象,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通過抽象、概括思維過程,形成、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進而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及分布特點;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分布特點及發展方向。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

  學生:收集高新技術產業的成果的圖片,“武漢光谷”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通過一些特殊的帶“洋”的稱號,引入我國工業的發展。

  讀圖課本找出我國解放前后工業產品的增長,了解我國工業品產量的增長和布局的變化。

  板書:一、我國工業的發展

  講解:舊中國的工業非常落后,產量少,部門不全,只有幾個大城市工業相對發達。如上海、廣州,重慶、武漢等。

  轉承:課前,同學們通過報紙雜志或上網收集了有關高新技術產業成果的資料,對高新技術產業有了初步的了解,請同學們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所收集的資料并作簡要解釋。

  學生活動:學生在投影儀上展示資料。

 。ㄔ谫Y料收集過程中對高新技術產業有了初步的認識,展示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獲得成就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教師引導:其實,我們從互聯網上收集資料就是高新技術產業改變了我們收集資料的方式,體會到互聯網帶來了一場新的學習革命。那么什么是高新技術產業呢?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工業相比有什么特點?分布如何呢?發展方向怎樣呢?這就是我們要一起來了解的內容。

  板書: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出示課件、提問:“北京高新技術園區”,介紹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條件是什么?什么是高新技術產業?

  【學生搶答】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科技含量高。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

  【出示板書】1、高新技術產業

  【出示課件、教師承轉】通過觀看中關村的視頻材料,與傳統工業相比,高新技術產業有什么特點呢?填寫下表。

  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傳統工業

  科技人員比例

  產品增加值

  生產增長速度

  產品更新換代周期

  投入的研究開發費用

  【學生活動】(加深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及特點的理解。)

  【出示板書】2、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

  【教師承轉】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生物技術類、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正在形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分布情況是怎樣的呢?

  【出示課件、提問】對照“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說出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布的特點。

  (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學生搶答】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出示板書】3。高新技術產業分布的特點:大分散、小集中。

  【教師承轉】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開發重點。沿海、沿邊、內地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的重點有什么不同?

  【學生搶答】

  ──沿海地區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托,側重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

  ──沿邊地區以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開發以貿易導向型的產業;

  ──內地以優勢資源和工業基礎,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教師承轉】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的發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請閱讀P115活動1的三則短文,然后回答活動2的(1)(2)(3)小題。

  【學生討論】

  【教師指導】問題(1)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問題(2)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對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問題(3)國際互聯網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將會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

  【實例分析討論】最近幾年,電子通訊、生物工程、軟件行業成了各路求職人員眼中的“香餑餑”,相比之下,鋼鐵、紡織、機械制造等傳統工業的吸引力就小多了。在不少人眼中,傳統工業“老氣橫秋”,不如所謂“朝陽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有前途。你有什么看法?

  【學生探討、教師提示點撥】運用信息技術能有效縮短一個產品從開發、生產到銷售的周期,保證企業產品能緊跟市場需求。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工業生產擺脫了“找米下鍋”的局面。納米技術在材料、醫藥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帶動了新產品的開發;環境技術使工業發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為其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創造了條件;各國政府積極推動用生物技術、生物醫學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促進社會產業結構越來越多元化、高效化,為整體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ㄗ寣W生在思考中掌握學習方法,在交流中展現個性才能。)

  【學以致用】1992年,經批準設立的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對臨沂市的經濟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借鑒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你有什么建議呢?

 。ㄅ囵B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結】

  傳統工業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將闖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路子。憑借高新技術,傳統工業重振雄風指日可待。

  【作業設計】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分布特點。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2

  【教材依據】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二節《工業》。

  【課標要求】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指導思想】

  遵循新課標理念,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設計聯系實際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

  【設計理念】

  情景導入、基礎自學、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回歸生活,是本節課的教學活動設計,以分析家鄉陜西省為例,掌握我國工業的發展情況。進一步了解我國能源工業的分布情況。最終達到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幫助學生的地理知識、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有所提升。

  【教材分析】

  本節首先分析了工業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過去,中國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新中國成立后工業向西部地區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同時介紹了我國的第一、第二大能源,以及主要的工業分布。

  【學情分析】

  1、認知心理特征

  八年級學生年齡尚幼,感知覺有了一定發展,想象力比較豐富,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他們自我意識明確,自主、獨立,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大部分學生勤于思考、敢于表達。但是他們的注意力水平有限,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其心理發育略顯不成熟。

  2、已有知識和能力儲備

  八年級學生通過之前的地理課程學習,讀圖能力和思維能力均有所提高,已經對中國的行政區劃有了較深入的了解,能夠初步分析我國工業的發展變化以及分布情況,并能進一步說出能源工業的分布省份。

  3、學生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八年級學生雖已有一定的讀圖能力,但大部分學生浮于表面,只能就文讀文、就圖讀圖。因此,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將從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圖例,進行識圖、析圖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的練習,進而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4、課堂中可能隨機生成的問題

  由于各教學班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不同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可能會生成一些問題,如“我國工業分布有什么變化?我國主要水電工業分布在哪些河流?哪些省份?……”對此,應有所準備,在課堂上解決生成性問題,促進學生發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2、了解建國以來中國工業增長速度較快,門類較齊全,布局日趨合理。學會運用示意圖、統計圖以及其他圖表資料來分析和總結。

  3、我國工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分布情況。

  4、了解重要基礎工業能源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對比學習等方法了解中國工業發展情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新中國工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

  【教學重點】

  1、了解建國以來中國工業增長速度較快,門類較齊全,布局日趨合理。學會運用示意圖、統計圖以及其他圖表資料來分析和總結

  2、我國工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分布情況。

  3、了解重要基礎工業能源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掌握能源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方法】

  對比分析法、讀圖觀察法、小組活動法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展示幾幅圖片

  提問:你知道下列幾幅圖片描述的是哪種產業活動嗎?(學生回答)

  明確:第一幅圖是煤炭工業,第二幅圖是石油工業,第三幅圖是水電工業,第四幅圖是汽車工業,第五幅圖是機車工業。

  過渡: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的工業。

  二、新課學習

 。ㄒ唬﹪窠洕闹鲗Мa業

  1、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根據五幅工業活動圖片引出工業的重要性。

  工業為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提供生產所必需的各種原材料、能源和技術裝備,也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活資料。

  2、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

  學生活動:以山西發展煤炭工業的實例,討論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

  明確:應當根據各地區的自然資源條件、人口和勞動力的狀況、市場因素以及現有的經濟基礎等來發展工業。

 。ǘ┲袊I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工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煤炭、鋼鐵、水泥、發電量、棉布、汽車、電視機、電冰箱的產量居世界首位。中國工業生產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展示“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圖”

  提問:從1978年到2011年,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長速度怎樣?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哪一項?從圖中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學生讀圖回答)

  明確: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增長速度快,其中最快的是彩電;可以得出,近幾十年來,我國工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部門,比如:彩電、冰箱等。

  展示圖片“1949年至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工業分布變化示意圖”

  學生討論:從舊中國到現在,我國的工業布局情況有什么變化?

  明確:舊中國——工業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

  新中國——加強沿海地區原有工業基地作用,全面推進中西部的工業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學生活動:根據所見所聞,說一說家鄉工業的發展情況。(小組討論)

  (三)中國工業的分布

  1、工業的分類:

  重工業: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為生產提供資料)

  輕工業:紡織工業、食品工業等等(為生活提供資料)

  2、能源工業的分布

  提問:你生活中用到過哪些能源?你還知道有哪些類型的能源?(學生回答)

  明確: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太陽能、風能、核能、地熱能、潮汐能等。

  展示圖片:“2011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及構成”統計表

  指導學生分析中國的第一大能源和第二大能源分別是什么?(煤炭、石油)

  明確:煤炭是中國第一大能源,占全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量的70%以上。山西、內蒙古、陜西是中國的主要產煤區。

  展示:“我國主要煤炭資源分布圖”

  指導學生找出我國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山西的大同、陽泉,河北的開灤、峰峰,河南的平頂山,內蒙古的霍林河,黑龍江的雞西、鶴崗,安徽的淮北、淮南,貴州的六盤水,陜西的神府煤田等。

  展示:“山西煤田分布圖”

  指導學生找出大同煤田、寧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東煤田等。

  明確:山西省是我國煤炭產量最大的省份。

  學生活動:討論將山西省的煤炭轉化為電能輸送到北京、天津等地,這種方式與運輸煤炭相比,有什么優點?(分組討論)

  明確:可以更加省時、省運費,減輕鐵路運輸壓力,減少輸入地環境污染等眾多優點。

  過渡:石油是我國第二大能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地發現并開發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

  展示:“中國石油資源分布圖”

  指導學生找出我國著名的石油工業基地:大慶油田、長慶油田、勝利油田、中原油田、華北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和海上油氣田。

  展示:“中國主要水電基地圖”

  指導學生找出龍羊峽、小浪底、二灘、三峽天生橋、豐滿等水電站,并說出它們所在河流和省級行政單位。

  閱讀:展示“清潔能源”資料、圖片,學生閱讀。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工業,了解了我國工業的發展,重點學習了我國能源工業的分布,尤其是第一大能源煤炭和第二大能源石油的分布情況,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課堂練習:課件展示

  【板書設計】

  第二節、工業

  一、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二、我國工業的發展

  三、我國能源工業的分布

  1、煤炭工業的分布

  2、石油工業的分布

  3、水電工業的分布

  【教學反思】

  本節知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二是我國工業的發展;

  三是能源工業的分布。

  在教學時要注意:

 。1)聯系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如能聯系身邊生活實際,舉出適當的例子,就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綜合分析能力:在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形成原因時,要進行綜合分析,如分析某地經濟發展條件,要能從各個方面加以綜合全面考慮,分析影響其經濟發展的多個因素,并進一步確定其主導因素,然后進行深刻的分析。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工業聯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確工業聯系的兩種主要類型及意義。

  2、掌握工業集聚的優點及原因。

  3、掌握工業地域的形成、發展和分類。

  4、掌握工業分散的優點及原因。

  5、了解工業地域聯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

  (二)過程與方法:

  以鄉土地理案例“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切入口,探究工業聯系的形式;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工業集聚形成工業地域的原因;結合“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陳埭鞋業”等案例教學,了解工業地域的形成和分類,并嘗試對某一工業區域的形成條件、發展優勢、各工業部門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綜合分析。

 。ㄈ┣楦袘B度和價值觀:

  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的鉆研精神和取長補短、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師生之間的知識與情感交流,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在對家鄉工業發展的對比分析過程中,培養熱愛家鄉,積極為家鄉發展作出貢獻的情感和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工業集聚的主要原因和優點

  理解工業分散與工業的地域聯系的主要原因、優點。

  難點:交通、通訊技術的發展對工業地域聯系的影響。

  課型: 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 教具:多媒體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談話法、講議練結合

  四、學生特征分析

  教育理論告訴我們:“認識并非是主體(學習者)對于客觀實在的簡單的、被動的反映,而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在建構過程中,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并處于不斷的發展之中”。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對工業區位因素已有所了解;在實際生活中,對不同類型的工業區域,如經濟開發區等有所耳聞。因為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習者創設比較熟悉的、來自生活的學習情景,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習者感受到學習地理的現實意義。在教學方式上,要優化問題情境,強調師生互動,突出學生主體;在案例設計中,要充分考慮本節內容比較抽象的特點,采用學生比較熟悉的鄉土地理案例,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對問題的深層次分析探究,引領學習者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并學以致用,幫助他們學會具體現象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泉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貌”展示(PPT)

  2、設問:圖中有哪些工業企業?它們在分布上有什么特點?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工業地域聯系等問題。

  情境展示:泉州市經濟開發區發展概況(PPT)

  泉州市經濟開發區平面圖(PPT)

  教師提問:我們學校就位于開發區內,你能舉出開發區的一些著名企業嗎?

  這些企業為什么集聚在一起?

  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學生代表回答(略)

  師生共同分析:這些工廠, 有的存在產品與原料上的聯系,例如:海盛鞋材和三興集團、華珠集團等。

  又如:“與鋼鐵廠有關的原料和產品”(PPT)。此外許多企業還存在生產工序上的聯系,例如:“紡織—印染—服裝廠間的聯系”(PPT)

  教師小結:工業生產過程復雜,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經過多家工廠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種產品的生產過程。因此,在這些工廠之間就存在著生產上的聯系。

  教師提問:開發區內大部分企業之間并沒有這種生產上的聯系,如 泉州神州電子有限公司 、 九牧王(福建)服飾發展有限公司 、 泉州安記食品有限公司 、 泉州美加美仿瓷餐具有限公司 等。但它們共同布局在泉州經濟開發區內,為什么呢?

  學生代表回答(略)

  師生共同分析:可以共同利用工業區的道路、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以及其他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形成空間利用上的工業聯系。

  “基礎設施方面的聯系”(PPT)

  板書:(一)工業聯系

  生產上的工業聯系

  空間上的工業聯系

  小結承轉:從上面的案例分析可知,具有工業聯系的一些工廠往往近距離地集聚起來,形成工業集聚現象。

  播放:“陳埭鞋業”(PPT) 專業生產的集聚

  “加拿大煉鋁工業的分布” 共用基礎設施的集聚

  那么,工業集聚有哪些有利之處呢?

  板書:(二)、工業的集聚

  1、集聚的兩種情況 專業生產的集聚

  共用基礎設施的集聚

  生答后師小結:陳埭制鞋企業集聚,并擁有相關配套的皮革鞋材、印刷包裝、化工原料、鞋機至數字制模的專業廠家,已形成制鞋專業鎮。這些相關企業集聚分布,減少了運輸費用,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而加拿大煉鋁工業耗電量大,集聚于大型電站附近,有利于共同利用廉價的能源,減少能源成本。

  歸納:工業集聚優勢:

  可以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費和能耗,進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和利潤,取得規模效益

  可以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

  提問:我們所在泉州經濟開發區內集聚了許多企業,主要屬于哪一種類型呢?

  資料展示:開發區地圖(PPT) 共用基礎設施的集聚

  教師補充:泉州經濟開發區積聚效益

  閱讀案例2,回答63頁活動題: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師小結

  承轉:工業聯系導致工業集聚,工業集聚形成工業地域。如陳埭鞋業和泉州經濟開發區,它們的成因相同嗎?

  學生回答后師小結:陳埭鞋業開始為自發形成,后來又在政府規劃下發展壯大。泉州經濟開發區為政府規劃形成。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識記與理解

  記住工業革命首先開始的國家和時間;記住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進蒸汽機,富爾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和鐵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理解工業革命的概念和英國首先發生了業革命的原因以及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和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機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門間相互促進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比較、判斷、聯系、推理分析歷史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通過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國家的科學家在發明創造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史實,讓學生樹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開放性觀點;通過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二、重點難點:

  重點:英國最早進行丁業革命的原因;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創造及工業革命的影響。

  難點:工業革命中各環節的相互促進和工業革命的影響。

  三、課標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四、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1、請同學們閱讀第一、二子目內容,歸納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主要條件和主要發明創造。

 。w納工業革命的主要條件要注意角度:從前提、資金、勞動力、技術、市場;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歸納,主要發明創造要進行歸類、便于記憶。)

 。1)主要條件(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

  可能性前提資產階級的確立(政治保證、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資金擴張貿易

  勞動力運動

  技術時期的積累

  市場最大的形成

  必要性工場手工業不能滿足對工業品的需求(直接原因)

 。2)主要發明創造

  生產領域1765年、英國哈格里夫斯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動力突破1785年,英國瓦特蒸汽機

  交通領域1807年美國富爾敦

  1814年,英國史蒂芬孫

  2、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二子目的內容、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人類進入“”

 。2)、導致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

 、偕a組織形式:制度興起;

  ②生產方式:代替手工生產;

  ③生活方式:出現了浪潮;

 、茈A級關系:出現工業和工業;

 、萆鐣庾R: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盛行

 。3)、促進世界市場。(進一步影響)

  3、閱讀第三子目內容,認識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1)形成條件:

 、俟I革命完成,機器生產需要更廣闊世界市場。(英國:1840年前后,工業基本取代、成為世界第一個,等國相繼完成工業革命)

  ②資產階級拓展,搶占,世界貿易的范圍和規模迅速擴大

 、鄣母淖儯澜绺鞯貐^的聯系更為便捷。

  (2)表現:

 、俾浜髧冶痪砣胧澜缡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亞非拉地區)

 、诎l達國家主動擴大世界市場;(英國成為世界、世界貿易中心)

  ③,以歐美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世界市場。

 。3)影響:

  以英國為代表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時,客觀上也傳播了

  和,開始改變世界的面貌。

  合作探究

  1、閱讀材料“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鞭炮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來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把它當飯吃”——魯迅

  思考:中國的科技也曾長期領先世界(如四大發明),為什么沒能促進生產力的飛躍?在同時代的中國為什么沒能發生工業革命呢?

  2、忙了一天的William到了家中,他收到一封來自法國表兄亨利的來信,亨利也是從事棉紡織業的工廠主,以下是信的大致內容:亨利準備到英國考察紡織機械,進口機器,一行人準備7月28日啟程,預計7月31日可到達,請他盡快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此外亨利抱怨最近法國國內市場基本飽和,他的企業的產品準備銷往亞洲一個叫China的國家,問William有沒有興趣和他合作?……

  質疑一:亨利表兄的來信中的“進口機器”、“3天到英國”、“準備向中國銷售產品”,是否符合當時的歷史史實?

  質疑二:1837年亨利表兄選擇進口英國先進機器而不是直接將產品銷售到英國,1837年英法之間的貿易是否存在某種障礙如貿易壁壘?如有,那該如何解決?

  3、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4、概括指出當時英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貿易的特點。分析促進英國形成這一特點的主要原因。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工業生產的定義,了解工業與其他經濟部門間的聯系,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讀圖了解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的分布,歸納我國工業的分布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的分布。

  2.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工業生產的定義。

  三、教學策略

  從知識本身來看,本節需要識記的不多。本章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交通運輸和農業有所了解,教師可以采取對比的教學方法,尤其要突出工業生產與農業生產的差異,有利于學生理解工業生產特點及分布特征。

  生活中學生接觸工業部門的機會雖然不多,但接觸到的工業產品很豐富。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教師可以以學生生活中常用的工業產品為例展開教學,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家鄉的工業部門或進行網上學習。

  生活中學生接觸工業部門的機會雖然不多,但接觸到的工業產品很豐富。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教師可組織實地考察或網上學習,搜集當地主要工業部門的資料,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鼓勵學生多接觸社會,增加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

  引入:前面我們學習的兩個經濟部門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個是發展經濟的先行官──交通運輸業;一個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解決完溫飽問題之后,人們就要思考如何提高生活品質,這時候需要我們發展哪個經濟部門呢?

  教師:在我們家里仔細觀察,就會找到這個經濟部門的很多產品。

  學生:完成活動“認識工業產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對沙發這種工業產品追根溯源,激發學生了解工業生產特點的.學習興趣。】

  教師:工業生產是指開采煤、鐵、石油等自然資源,對原材料(礦產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工業產品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展示學校不同時期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問,對比我校建立初期與現在的辦學環境的差異,反映出的我國工業發展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看圖分析,得出我國工業取得輝煌成就。

  【設計意圖:用鮮活的事例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師:下面我們進行角色扮演,體會工業生產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

  學生:扮演學校后勤主任,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為校長提供改善辦學環境的設計思路,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并填寫申報表。

  產品名稱

  價格

  產地

  主要原材料

  工業部門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探究的欲望。學生通過上網搜集信息,逐步了解各類工業產品的特點及各種工業生產部門,有助于學生對“什么是工業”這一難點內容的理解!

  教師:我們設計的方案中涉及的產品多屬于工業產品,工業的發展可以改善學校的辦學環境,對社會其他部門的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

  學生: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和總結,結合教材中的圖片和資料,討論工業與其他經濟部門的聯系,進一步體會工業生產的特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從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師:隨著我國的工業發展,不僅在產品種類和產值上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工業中心的數量和分布上也有變化明顯。(教師補充一些資料,例如,新老工業分布圖,相關視頻資料)

  學生:讀“我國工業分布地區的變化圖”,說出我國四十年來工業中心分布的時間變化。

  【設計意圖:培養讀圖能力和落實德育目標!

  教師:依據“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分布圖”,總結現階段我國工業分布有何特點?

  讀圖分析:

  步驟1

  教師:現階段我國主要工業中心集中分布在哪些省級行政區域?

  學生:讀圖,找出有4個及以上工業中心的省級行政區域。

  步驟2

  教師:工業中心密集的省級行政區域分布在我國的哪些地區(注意方位用語)?

  學生:讀圖,說出我國工業中心集中分布在我國東部及沿海、沿江地區。

  步驟3

  教師:在圖中確認我國工業中心密集的四大工業基地(綠色區域)及位置(包括省區位置和海陸位置,以及附近河流分布)。

  學生:讀圖,找到四大工業基地,說出它們的位置特點。

  步驟4

  教師:通過分析讀圖找出的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及工業基地集中分布的區域,請同學們歸納我國工業中心分布的地區差異是什么?

  學生:歸納出我國工業分布的主要特征。

  教師總結: 我國工業中心主要分布特征是:

  1.東部密集,西部稀疏。

  2.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沿海和沿江地區。

  【設計意圖: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通過讀圖、探究,學生能夠讀出我國工業中心分布的地區差異,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提高學生歸納地理問題的能力。(可以聯系第一章疆域中的知識重點:行政區劃,強調前后知識的聯系。)】

  學生:做筆記。

  【設計意圖:落實知識。】

  教師:為什么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江、沿海地區呢?

  布置課后探究作業:分組考察我國主要工業基地,搜集“遼中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等工業基地的發展資料,完成探究活動表。

  【設計意圖:為下節課的學習進行預習和知識儲備,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探究活動表中的內容,從位置、交通、地形、資源、科學技術等方面,探究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

  五、教學反思

  學生對工業生產活動接觸很少,工業概念又比較復雜,因此,教師應該盡量利用豐富的圖片或視頻材料,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識。課堂活動的設計要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盡量淺顯易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了學習概念的枯燥乏味。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列舉身邊的工業產品,了解工業的重要性。

  2.能夠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及基本布局,認識一些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

  3.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知道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成果,認識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分布特點。

  2.讀圖分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發展的條件。

  教學難點:

  1.認識我國重要的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

  2.從圖中歸納出我國高新技術中心主要集中的三個地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中國工業分布空白圖》、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以《我的小天地》為題,照出自己居室的工業產品相片。準備《中國政區圖》、《中國交通圖》,搜集、整理自己所感興趣的高新技術產品的資料。

  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情景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小組競賽法、合作學習法、角色扮演法、問題探究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看看我們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業產品?這些工業產品都是由哪些工業部門生產出來的?

  轉:通過同學們所舉的實例可以看到,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離不開工業產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我國的工業。

  設計意圖:可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工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工業生產知識的興趣。

  2.自主學習,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各題:

  二、工業及其重要性

  1.教學引入:觀察圖組“什么是工業”,了解工業生產的過程。

  2.小組討論:(1)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說出工業產品之間的聯系,體會工業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結合圖片,舉例說明工業對各行業的重要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自己準備的照片,從學生的身邊入手,貼近生活,學生思路易于打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我國工業的分布

  活動一:讀圖驗證

  1.角色扮演

  師:下面就讓我們當一回來華投資的外商,如果你準備在華投資開辦外銷加工廠,你認為把你的工廠放在哪才能最賺錢?討論完畢,讓各組把自己的設計方案放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并說明原因。

  生:回顧《中國政區圖》、《中國交通圖》,分小組討論,在教師發放的《中國工業分布空白圖》中標注自己的廠址,并到實物投影上展示、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角色扮演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興趣,促使學生自己主動查找、獲取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讀圖驗證

  教師幻燈片展示《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讓學生觀察、討論、歸納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特別是沿海、沿長江分布。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的分布特點,可由學生討論總結,后由老師做出總結。

  師:通過觀察,同學們了解了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東部沿海地區工業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業基地;中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多;西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少,分布稀疏。我們可以用這樣一首順口溜來記憶:

  工業分布似弓箭,弓在沿海箭穿江。東密中多西部少,四個基地沿海靠。遼中南、津京唐,長珠三角少不了。

  設計意圖:對于上一環節設置的問題,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急于做出一個評價。設計“讀圖驗證”這一環節,推動了學生自己尋找答案以及辨圖、析圖、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通過順口溜的形式,形象生動,方便記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究一:

  教師展示《我國人均工業總產值與工業中心的分布圖》,主要工業基地的區域圖,學生分組探究分析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教師可進一步對每個區域進行介紹,如各個區域的位置、主要工業城市等。(此為擴展性的內容,老師可依據學生情況進行斟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

  引入: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新興工業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高科技產品我們用的很多(主要包括電子產品、通訊產品等)。請大家舉例說說你所知道和了解的高新技術產業或產品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有關高新技術產業的知識,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活動二:讀圖分析

  教師:我國的各類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迅速發展。請同學觀察圖4.25“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布”,回答:

  1.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分布特點。

  2.找出我國高新技術中心主要集中的三個地區。

  學生:讀圖回答分布特點:

  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中城市。

  2.在圖中找出:環渤海高新技術產業區、長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區、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區。

  合作探究二:

  1.閱讀課本P107閱讀材料《我國首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關村》,理解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決定性因素。

  2.話說家鄉美,談談家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設計意圖:鄉土地理是學習地理知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分析高新技術產業分布的因素,靈活運用到自己家鄉的高新區發展,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課后拓展:

  學生搜集、整理自己所感興趣的高新技術產品(如機器人、電子產品等),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人們生活的貢獻。

  梳理歸納:

  教學反思:

  本教學設計從內容上看,從學生生活入手,學生有話可說,一下子拉近了地理與學生的距離,體現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課程理念,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解地理學習的價值。從學習過程看,能利用分組討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創設地理情景讓學生參與,體現了地理學習的探究性,關注了過程與方法教學,培養了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鄉土地理知識的涉入,體現了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增強了學生對自己家鄉發展的自豪感。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經濟結構和實行工業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誕生過程及其內容和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的工業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業化開始起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第一部憲法的頒布,真正地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顯著成就。

  學情分析

  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對建國初期我國工農業發展水平及其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和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教學難點: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

  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出示1952年主要產品產量簡表(詳見PPT)

 。劢處煼治觯萃瑢W們,從1949年到1952年,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經過三年時間,(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隨著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文教衛生事業得到相應發展,職工、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國職工總數由八百萬增加到一千六百萬,全國職工平均工資提高了70%,農民收入1952年同1949年相比,一般增長30%以上。這也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是,同學們再看這樣一個表格。

  出示中國與印度、美國銅和電產品的比較示意圖(詳見PPT)

  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工業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連印度也不如。

  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主席當時曾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是啊,我們一個相對落后的農業國家,想要實現工業化,談何容易啊!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改變這種情況呢?為了更好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采取了什么樣的解決方法?

  [學生看書]……回答:施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從而引入新課。

  活動2【講授】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1.一五計劃施行的背景

  [教師分析]同學們,從1949年到1952年,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經過三年時間,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1952年,工農業總產值810億元,比1949年增長77.5%,比建國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長20%,三年中平均年遞增率為21.1%;其中工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145.1%,年遞增率為34.8%,農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53.5%,年遞增率為15.3%。工農業主要產品的產量已超過建國前最高水平。隨著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國家財政收支平衡,結構改善。文教衛生事業得到相應發展,職工、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國職工總數由八百萬增加到一千六百萬,全國職工平均工資提高了70%,先后在企業中實行勞動保險制度,在公教人員中實行公費醫療制度,據調查,解放前職工生活水平最高的1936年,全國職工家庭每人每年平均消費額為140元(按1957年價格計算)。1952年達到189.5元,增長35%。農民收入1952年同1949年相比,一般增長30%以上。但是,我國的工業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連印度也不如。

  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第二段內容看一下,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

 。郯鍟2.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目的及內容

 。蹖W生看書]……

 。劢處熞螅菡埼覀冊僖黄鹂匆幌挛迥暧媱澋哪康暮突救蝿帐鞘裁

 。蹖W生復述]目的是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

 。劢處熞龑В莠F在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什么要以發展重工業為主?一般來講,應該是先發展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對呀?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蹖W生討論]……

 。蹖W生回答]生甲:舊中國的工業十分落后,如不優先發展重工業,不能自己制造機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乙:中國在近代不斷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凌,就是因為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國防工業落后,要想避免歷史的重演,必須發展重工業。

  [教師明確]大家知道:我國曾經是一個在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國家,經濟是很落后的。在解放前,我國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只占很小的比重,而且主要是一些輕工業,這些輕工業很多還是依賴于外國進口原料的加工工業,至于重工業的基礎則更加薄弱,雖然也有某些重工業,大多只是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機械修理廠,或者只是為帝國主義國家提供原料和半成品的礦山和工廠。我國這種因為缺乏重工業的基礎而造成的國民經濟十分落后的狀況,使我國百余年來國弱民窮,受盡各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壓迫。國民黨統治中國二十多年,也沒有建立起什么工業。全國解放以后,社會主義工業化成為我們國家在過渡時期的中心任務,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中心環節,則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只有建立起強大的重工業,即建立起現代化的鋼鐵工業、機器制造工業、電力工業、燃料工業、有色金屬工業、基本化學工業等等,我們才可能制造現代化的各種工業設備,使重工業本身和輕工業得到技術的改造;我們才可能供給農業以拖拉機和其他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供給農業以足夠的肥料,使農業得到技術的改造;我們才可能生產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如火車頭、汽車、輪船、飛機等等,使運輸業得到技術的改造;我們也才可能制造現代化的武器,來裝備保衛祖國的戰士,使國防更加鞏固。同時,只有在發展重工業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顯著地提高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不斷地增加農業和消費品工業的生產,保證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由此可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是使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的政策,實行這個政策將為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強大的物質基礎。有人認為,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不同于蘇聯革命勝利后的情況,我們現在有了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幫助,何必急于工業化呢?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們在國內面對著國民經濟的落后狀態,在國外還有帝國主義的包圍,不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不僅不能使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社會,并且有使我國不能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不能保持經濟上和政治上獨立的危險。由此可見,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國民經濟,是中國人民自己應該擔當的責任;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對我國的幫助,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有利條件。

 。郯鍟3.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成就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相關內容,看一看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學生看書]……

 。蹖W生回答]到1957年底,各項經濟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特別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喜報頻傳。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到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汽式飛機;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的關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劢處熋鞔_]為了加深同學們對一五計劃成就的了解,老師特別準備了一些一五計劃期間的主要成就圖片供大家觀看。(圖片詳見PPT)

  總之,在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業項目有一萬多個,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從此,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狀況,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教師講解]中國在“一五”期間的工業發展速度遠遠高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長速度,工業生產指數為:美國2.8%,英國4.1%,中國18%;鋼為:美國3.9%,英國5.7%,中國31.7%;原煤為:美國0.4%,英國負增長,中國14.4%;發電量為:美國9.1%,英國7.8%,中國21.6%。如此快的發展速度,初步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一五”期間工業生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從幾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1957年鋼產量達到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296%,為建國前最高產量的5.8倍。原煤產量達到1.3億噸,比1952年增長96%,為建國前最高年產量的2.1倍。發電量達到193.4億度,比1952年增長166%,為建國前最高年發電量的3.2倍。工業建設的強勁發展勢頭,表明了新中國對社會生產力的解放,標志著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和富強的歷史真正揭開了新的篇章。

 。劢處熞龑В菽敲,對于課本上“動腦筋”欄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觀點應該怎樣看待呢?我們說,看待任何事物,必須放到當時的環境中去,解放牌汽車也是這樣,我們應當看它誕生的意義和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而不能拿它和現在的產品去比。

 。ń處熯可以讓學生看下面的材料,了解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材料附在后面)

 。劢處熯^渡]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加緊進行。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一方面的內容。

  活動3【講授】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二、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1.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

 。劢處熞龑В菡埓蠹铱凑n本,掌握本次會議的時間地點

 。蹖W生回答]1954年9月:北京

  2.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劢處熤v解]隨著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加強各項政治建設,進一步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已提上黨的重要議事日程。

  1953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提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了召開由選舉產生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并在此基礎上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工作,這次會議的首要任務,是制定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會上,毛澤東致了題為《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的熱情洋溢的開幕詞,劉少奇代表憲法起草委員會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

 。劢處熖釂枺萃瑢W們通過看書,知道憲法的主要規定是什么嗎?

 。蹖W生回答]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劢處熖釂枺菟念C布有什么歷史意義?

  師生通過討論,總結:由于事先廣泛征求意見,經過1.5億人民討論,還經過人民代表認真的修改,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意志,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也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活動4【練習】鞏固提高

  1.我國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以五年為單位編制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始于()

  A.1951年;B.1952年;

  C.1953年;D.1956年;

  2.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重工業項目集中建設在()

  A.華北地區;B.西北地區;

  C.東北地區;D.華南地區;

  3.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

  A.工業;B.農業;C.交通運輸業;D.商業;

  4.某同學準備編寫“一五計劃成果”小報。他找到了以下資料,哪一項不適合采用()

  A.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B.第一批國產噴氣式飛機;

  C.武漢長江大橋;

  D.“鐵人率隊到大慶打的第一口油井;

  5.新中國成立后,共產黨就十分重視民主法制的建設。下列法律文件中,能夠反映20世紀50年代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成就的是()

  A.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共同綱領》;

  C.中國共產黨八大召開;

  D.抗美援朝;

  活動5【活動】拓展延伸

  一五計劃是我國工業化的起步,它的經驗教訓對我們今天進行工業建設有什么啟示作用?

  發展工業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要注意地區間的平衡,各行業共同發展。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了解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和環境意義;能在世界森林資源分布圖上找出森林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區;了解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利用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方法。

  教學重點:

  森林的環境作用,森林破壞情況及產生的嚴重生態問題。

  教學難點:

  森林的環境作用。

  教具:

  多媒體教學(漫畫、圖片、資料、實例)

  教學方法:

  運用電教手段,引入漫畫、圖片、資料、實例,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思維。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人體皮膚上附著很多毫毛、頭發等,它們的排汗和保溫作用對維持人體的水分和體溫起重要作用。對于地球來講,什么是她的“毛發”呢?那就是生長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們就了解有關森林的知識。

  講授新課:

  播放有關森林的紀錄片,提問:森林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什么樣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書)

  1、森林的經濟效益(板書):由于學生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可直接通過提問。

  教師總結:森林除了剛才提到的經濟作用,還對我們生活的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環境效益(板書):

  通過多媒體顯示一組森林作用的數據,以及森林對環境的作用,由學生填圖。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積為40億公頃,覆蓋率29.6%。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3(世界森林資源的分布):

  教師提問: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學生回答:以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為主。

  教師提問: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學生回答: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的溫帶地區;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森林資源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因此,我們又把森林資源稱為“地球的毛發”,人們又是如何對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學生表演小品:由學生事先排練,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類,原告:森林,森林動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氣候,表現在當今森林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帶來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面積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樹更新的面積卻很小,熱帶雨林正以每分鐘50公頃的速度消失,熱帶雨林如果消失,不僅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全球氣候也將受到影響,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將失去調節作用;許多野生動物喪失理想的棲息地,導致一些動物的滅絕。由于森林的破壞,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濫捕,每天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

  通過小品,使學生認識到:森林慷慨地向人類貢獻著它的一切。但它卻得不到人類應有的保護和撫育。當前森林資源面臨的嚴峻問題,以及森林破壞帶來的嚴重后果,并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其保護森林資源的自覺性。

  四、森林的保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開始注意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各國制定有關政策,鼓勵人們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發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遙感技術監控森林火災。

  那么,我們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如何合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條思考題,多媒體播放思考題:

  某地有10000公頃森林,對這片森林有三種處理意見,你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1.全部保護起來,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滿足當地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劃分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隨即補種樹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師小結:森林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無私地向人類奉獻它的一切,卻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并且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地區的環境因此而惡化。為改變現狀,應植樹造林,綠化地球。人們在搞經濟建設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注重環境保護,不要急功近利,竭澤而漁,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嚴防弄虛作假,要講求實際效果。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

  2.了解我國主要的溫度帶以及劃分的標準。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形成原因。

  2.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

  德育目標

  使學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境相互協調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重點

  我國氣溫和降水的分布特點及差異。

  ●教學難點

  1.有關氣候圖的分析判讀。

  2.溫度帶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觀察對比等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投影儀、錄像帶以及有關圖片。

  2.繪制有關復合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經常收聽天氣預報,聯系七年級所學地理知識,可以知道天氣方面的要素有哪些呢?在眾多的天氣要素中,氣溫和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國的氣溫分布以及因它而劃分的溫度帶。

  (板書)第二節 氣候

  (觀看圖片)從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冬季不僅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同時也有鮮花盛開、綠草茵茵的南國景致。

  可見,同是冬季、同是春節期間,我國南北的氣溫和景觀差別很大。

  一、南北氣溫的差異

  1.冬季南北溫差很大

  [講授新課]

  (提問)那么在“我國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分布圖”上是否也可以分析出同樣的結論呢?

  看《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圖2.13)

  (讀圖觀察)下面同學們仔細閱讀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國冬季的《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怎樣讀懂這幅圖呢?

  ①搞清圖例和氣溫數值,仔細觀察氣溫遞變有什么規律?(學生答后,教師小結:我國冬季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是由南向北遞減,即越往北去,氣溫越低)

  ②海南與黑龍江的漠河氣溫大約相差多少度?

 、矍貛X-淮河一線一月平均氣溫大約多少度?

  (教師小結)由此可見,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板書

  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氣候》

  本節課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氣與氣候的關系引入氣候,再從氣候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氣溫和降水),進入到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我國氣溫、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與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氣溫與降水的綜合特征總結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一、復雜多樣;二、季風氣候顯著。三、多特殊天氣;四、多旱澇災害。

  教學反思: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讓學生知道,原來知識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課堂上,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在這節課上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讀圖,識圖。善于對地圖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從課堂效果看,我感覺導入順暢自然,重點難點突出,語言表達流暢,整節課結構緊密,知識傳授嚴謹,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與引導上做了適當的設計,從而調動了學生的聽課興趣,學生學習氣氛好。這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讓學生知道,原來知識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課堂上,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一些活動課題學生參與的不夠充分,活動氣氛需要加強.學生發表意見時,學生的個體作用發揮的不夠好,不能照顧到更多的學生,有些問題應該放手讓學生研究,給學生更大的探究空間。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加強對學生的培養。

  今后的努力方向:學生讀圖、識圖、分析與運用地圖的能力及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還是比較弱,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指導學生讀圖培養學生從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東南亞處東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農作物及分布;了解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構成;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達的旅游業。

  2、能力目標:

  學習搜集資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據圖和相關資料,分析東南亞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學習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結合中南半島地形、河流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

  3、情感價值目標:

  培養尊重不同地區文化和傳統的意識;通過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經濟建設和我國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及物產。

  三、課前準備

  1、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小組(位置交通、氣候與農業、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

  2、向各組布置閱讀教材圖文,上網搜集資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務。

  3、教師對學生搜集資料、制作過程予以指導和幫助,并準備一些學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強調的問題向學生提問、補充,或給學生以提醒。

  四、教學過程

  1、位置交通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政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

  文字說明:位置:亞洲東南部,23?N—10?S,90?E—140?E

  組成:兩大部分——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在投影屏幕前據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28活動1中的有關內容;在屏幕前據圖指出馬六甲海峽連接的地區。

 。3)師問:“為什么有人說馬六甲海峽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這條航線對我國有沒有重要意義?”

  生答:日本是個礦產資源極為貧乏的國家,我們在網上看到過,日本進口物資的一半,進口原油的80%以上均從該海峽輸入,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經濟命脈"

  師補充: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進口量巨大,其中從中東和非洲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占進口石油總量的70%以上,全部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另外,我國與東南亞、西亞和非洲等地區的其他貿易運輸也要經馬六甲海峽航線,因此,馬六甲海峽對我國的能源安全和貿易暢通意義非常重大。

  2、氣候與農業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曼谷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亞洲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中的天氣示意”,“東南亞居民喜食米飯”,“東南亞的梯田”,“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圖“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東南亞的油棕種植園”,“東南亞的椰林”,“馬尼拉蕉麻”

  文字說明:東南亞地區處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屬于兩種熱帶氣候類型。曼谷——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新加坡——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一起分析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主要分布區;對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天氣過程進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認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3)據圖介紹:大家吃過泰國米嗎?很香!東南亞人民的主食和我國南方人一樣,也是大米飯。水稻是東南亞主要的糧食作物。東南亞濕熱的氣候條件,還適宜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這里是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產地

 。4)導游:請大家參觀東南亞熱帶作物種植園(據查閱資料對圖片進行講解)。

 。5)師問:東南亞為什么以水稻為主要的糧食作物?

  生答:教材有說明,水稻單位面積產量高,生長需要高溫多雨的氣候,生產需投入大量勞動力。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少,氣候高溫多雨,所以必然選擇水稻作為糧食作物。

  3、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組展示活動

  演示文稿:圖“中南半島的地形、河流與城市的分布”

  文字說明:中南半島山脈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經山區,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寬,形成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農業區;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比重”

  文字說明:華人——中國人旅居國外,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

  華僑——中國人旅居國外,仍保留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2)介紹:大家聽說過“下南洋”嗎?“南洋”就是指東南亞地區,“下南洋”指的是過去我國廣東、福建沿海一帶人民到東南亞一帶去謀生。現在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東南亞地區的華僑華人占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80%以上,他們之中絕大多數已加入當地國籍,成為居住國公民。東南亞的華僑華人不但與當地人民一道披荊斬棘,艱苦創業,遵守法律,和睦共處,為居住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而且他們在融入當地社會的同時,與祖籍國交往密切,對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和推動居住國與我國的友好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3)演示文稿:圖“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曼谷佛塔”,“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等

  民俗風情:“沙爹、加厘飯、干加厘牛肉”,“水果天堂”。

 。4)介紹:東南亞發展旅游業有很大優勢,有豐富的熱帶自然景觀,眾多美麗的沙灘和島嶼,許多名勝古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新馬泰旅游是近些年來國人出國旅游的一大熱點,F在請大家跟著導游一起觀光(對圖片及當地民俗風情的內容加以講解)。

  師總結:各組的展示活動非常出色,體現了同學們的智慧和才能及團結協作的精神。祝賀大家的學習和展示活動取得成功。

  五、課后作業:

  隨常練習第二節

  六、課后小結:

  第一課時

  板書設計: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1、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3、5N

  2、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11個國家)

  二、地形特征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少,火山多。

  三、十字路口的位置:

  1、用圖示的方式描述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介紹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二課時

  板書設計:

  四、物產和旅游資源:

  1、主要物產:橡膠、椰子、油棕、水稻、錫、石油等。

  2、物產的分布:P15活動。

  3、旅游資源:介紹新、馬、泰的旅游資源。

  五、華人、華僑:

  1、華人:中國人旅居國外,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

  2、華僑:中國人旅居國外,仍保留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3、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華人和華僑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品讀課文,感受課文委婉清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引導學生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

  3、引導學生對比欣賞這篇精致而內涵深刻的優美散文

  教學重點:

  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生命

  教學難點:

  1、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獨特的感悟

  一、導入

  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誦也深深打動了我,是啊,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今天我們接著上一節課《蟬》來學習另一篇《貝殼》,看看那小小的貝殼引起了作者怎樣的思考,我們又能從中得到怎樣的生命感悟呢?(打開書本)

  二、走近作者

  1、請同學讀作者介紹

  席慕蓉,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

  師:她把她內心的那個小小世界仔細雕琢,精心刻畫,呈現給讀者的就是精美的讓人回味無窮的詩和散文了。作者是位畫家,又是位詩人,內心細膩敏感,特別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海邊的一枚小小的貝殼就打動了她,讓她寫出了這一篇充盈著生命張力的散文《貝殼》,讓我們一起來朗誦這首生命的樂章吧。

  三、朗誦生命樂章

  師:分為兩步,第一步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提示;第二步,選兩位同學來比賽朗讀,其余同學當評委。

  師:同學們感情充沛,朗誦充滿了青春的朝氣,評點也非常中肯,體現評委的客觀公正水平高啊,老師也想來讀一讀,看能不能把《貝殼》這篇文章里對生命的贊頌讀出來?

  師:謝謝同學們的掌聲,你覺得王老師哪里段落里對生命的感悟最深?我們從朗讀中感知了生命,再從字里行間去感悟生命的意義吧

  四、感悟生命意義

  1、文章一開始是怎么贊美貝殼的?作者由此生發了哪些聯想?(結合板書,注意引導,提示:在

  3、4自然段里)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沒有就此停筆,而是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貝殼,并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過渡:作者由貝殼的生命聯想到自己的生命之后,他要怎樣來過好自己的生命呢?)

  2、“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制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多仔細、多么地一絲不茍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讓后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過渡:因為熱愛生命,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因為熱愛生命,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

  師:(借助板書,文章的感悟是從一枚小小的貝殼生發出來的,這種手法叫什么呢?)

  3、托物言志(出示幻燈),不多說。

  過渡:作者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她希望別人怎么看她呢?

  4、課文最后一段說:“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此處的“固執”“簡單”是什么意思?

  固執:仔細、執著、一絲不茍做出的東西或事情。

  簡單:并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

  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饋。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細、一絲不茍地做的東西或事情。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達了作者執著而單純的美的愿望和追求。

  小結文章:本文由一枚小小的貝殼引發對生命的感悟,表達作者不只是積極面對生命好好活,更是表明作者自己要怎樣好好活,就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的一絲不茍。那么,《蟬》和《貝殼》這兩篇同圍繞生命主題的文章,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出示表格) 相同點: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于“物”的描寫細致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點:

  1、《蟬》是先抑后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致、更加一絲不茍

  3、《蟬》的作者對于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并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愿望

  過渡:從蟬和貝殼這兩個平凡的事物中,作者都能感悟生命的意義,你也來當當小作家,來抒寫生命的真諦吧。

  生命就要像小草一樣,即使卑微;也要堅韌不拔; 生命就要像火焰一樣;即使熄滅,也要綻放光芒; 生命就要像白楊一樣,即使普通,也要參天聳立

  五、抒寫生命真諦

  評價后過渡:通過席慕容《貝殼》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領悟到席慕容希望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精致最好的愿望。其實,生活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貝殼,我們能做想做好的事情,你的“貝殼”是什么?你怎樣讓你的“貝殼”更精致更美麗?

  六、揚起生命風帆

  學生答后作結:作者從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既然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暫,我們要高揚起生命的風帆,把我們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或者在這個世界上時讓別人因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七、拓展閱讀

  師:老師特別喜歡席慕容的這一首詩,一棵開花的樹,推薦給大家

  2、課外閱讀欣賞席慕蓉或小思的幾篇詩文,寫出讀后感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征

  2、能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

  3、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降水與夏季風的關系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征。

  5、了解亞洲的人口與經濟狀況。

  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系,分析氣候特征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亞洲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廣東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導: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生: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師: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生: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繼續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ㄕ故尽皝喼逇夂蝾愋蛨D”,并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ㄒ龑W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注意邏輯層次、由簡到難,有分到總,講述氣候兩大要素:降水和氣溫,分析上述城市的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特點)

  學生分析討論

  小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

 。ㄕ故尽皝喼逇夂蝾愋蛨D”)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生: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ń處熀唵谓忉尯沃^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繼續啟發: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業影響大。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引導: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學生分析得出結論: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ㄒ詠喼薜膸讉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引導:用以上分析做練習(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氣候圖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氣候分布有什么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總結本課要點。

  板書設計:

  第七章亞洲

  第一節“日出之地”――亞細亞洲

  氣候

  一、亞洲氣候類型:

  1、分布最面積廣泛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2、最典型的氣候:季風性氣候

  3、主要的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一)特點:

  1、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2、季風氣候顯著

  3、陸性氣候分布廣

 。ǘ夂驅r業的影響:

  二、亞洲的人口與經濟:

  1、亞洲的分區: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亞六個分區。

  2、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總人口數35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60。5%。

  3、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6個):中國、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

  4、亞洲的經濟狀況:

  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業在多數國家的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

  與中國山水相連的地區――東南亞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的源流概況,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國的第二長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意義。

  3.了解的開發利用狀況、現存問題及治理的關鍵。

  4.通過對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新中國以來治理的成就,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5.通過對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一是哺育了華夏兒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被譽為“母親河”;二是千百年來,又給中華民族帶來過深重災難,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治理的河流,從而培養學生辨證的思想方法。

  6.進一步樹立正確協調人地關系的思想及可持續發展中“區際公平”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大致可以分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況”、“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親河的奉獻”這一框題就是介紹為我國經濟建設、自然景觀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利用上游豐富的水能資源來發電;第二,對上游地區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華北平原;第四,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的憂患”主要是以人地協調的思想,分析泛濫的原因并簡單介紹了我國治理黃泛區的成就,這些知識可以歸納成以下示意圖:

  應該指出的是,還有兩個“憂患”,即斷流問題和凌汛問題,這兩個問題目前顯得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斷流問題作為“讀一讀”來處理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這兩個問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對于凌汛,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以下幾點:一是凌汛發生的地點(自低緯向高緯流動的、處在溫帶地區的河段)、發生的時間(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決的辦法。

  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考慮有沒有其他的憂患,例如水污染問題等,要讓學生認識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影響,的問題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幫助他們樹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意識。

  “根治”是在上一個標題的基礎上,介紹的治理。從上圖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應該對“沙”采取措施,途徑有二:一是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壩淤地;二是減淤,即建一些水利樞紐工程。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游含沙量特別大以及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兩大特征;的治理及開發利用。

  難點:中游含沙量特別大的原因;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議

  本節的第一框題“中國第二長河”并沒有太難的知識點,建議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即這部分知識通過讀圖活動來完成。

  關于的“利”,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頭查找資料,然后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如果沒有,中國將會怎樣?”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在國民經濟、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認識。

  關于的“害”,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結合各河段的特點,分組對不同河段進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討論治理的措施。這樣不僅針對性強,而且最終會使學生認識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開發利用要遵循“區際公平”的原則。

  關于最后一個框題,可以找一些圖片或視頻資料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介紹水利樞紐時,尤其要介紹小浪底工程,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個水利工程,除了發電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調水調沙,對于根治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要通過介紹這一工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于治理的作用,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

【初中地理工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2-30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2-30

初中地理優秀教學設計11-03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模板01-21

初中地理優秀教學設計11-03

初中地理教案教學設計01-20

初中地理優秀教學設計11-28

初中地理教案教學設計07-29

《工業》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