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泊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4、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教學難點: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具準備:光盤、圖片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23半截蠟燭
2、讀課題,學生質疑:課文為什么用半截蠟燭作為題目?這半截蠟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3、教師質疑:課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么事?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大家解決了哪些疑問?
3、學生交流。
4、本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況。
三、再次讀課文,重點學習字詞。
1、明確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順語句,讀通全文;邊讀邊用圈畫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詞,并通過聯系上下問或解決。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準字音。
(2)檢查詞義掌握情況。
3、討論主要內容。
4、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諾德夫人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二段(3):一名德國軍官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德夫人取出一盞油燈,吹滅了蠟燭,暫時避免了一場危機。
第三段(4-5):大兒子杰克想結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但沒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兒杰奎林在萬分危急關頭借口上漏稅繳拿走裝有情報的蠟燭,避免了一場危機。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四、課堂練習
1、寫字練習。
2、用鋼筆描紅、臨寫。
3、抄寫詞語。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個短小的劇本,反映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諾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組織的一個聯絡點,為安全起見,伯諾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蠟燭里。在蠟燭被例行前來檢查的德國鬼子點燃的危急關頭,為保住蠟燭里的秘密,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斗爭。故事的精彩之處就體現在一家三口與敵人的對話中,特別是最后杰奎琳的巧妙偽裝出來的可愛和天真、毫無破綻的理由打動了德國少校,保住了蠟燭里的秘密。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并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案設計尊重劇本特點,采用演劇本的形式,變學生為“演員”,變課堂為“舞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交流反饋,體會一家三口在特定的場景中,面對強敵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鎮定,感悟他們語言的巧妙。這既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和一般記敘文比較寫法上的不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并能演一演。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劇情,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課前查閱資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法西斯對德國人的殘酷迫害。
【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通過課前預習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說說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了解多少?誰來匯報一下你掌握的資料。(生交流)
2、師小結。
3、在法國,人民忘記不了這樣一件事,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半截蠟燭》。(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劇本
1、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這課文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交流看法。學生的意見會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
⑴ 課文的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⑵ 整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
⑶ 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4、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這是一種新的文體──劇本。電影、電視劇等,都是根據劇本拍出來的。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讀讀劇本,想想這個劇本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指名回答。
3、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提供句式:當____,誰(怎么做)____,(結果怎樣)____。
4、故事情節富有如此曲折的變化,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深入閱讀,感受形象
1、同學們想不想根據劇本來演演一家人巧妙與德軍周旋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認真地研究一下劇中人物的形象,怎么來研究呢?
2、引導學生可以抓住劇本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揣測心理等來研究人物形象。請同學們細讀劇本,選擇文中的一個人物,進行深入研究。
3、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
4、集體交流,嘗試表演:
伯諾德夫人:
⑴ 語言: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燈亮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
要說得不引起德軍的懷疑,關鍵讀好哪個詞?為什么?
(學生各自試讀后指名朗讀,評價。)
教師提示:只要能不引起德軍懷疑,巧妙熄滅蠟燭,你的朗讀處理就都是允許的。
⑵ 動作:(急忙取出一盞油燈)、(吹熄了蠟燭)。
請一位同學做一個吹的動作。
思考:你認為是急速吹滅還是輕輕吹滅?為什么要輕輕吹?
⑶ 神態:(不動聲色地慢慢說道)
怎樣才是“不動聲色”?為什么要“不動聲色地慢慢說道”?
⑷ 揣測心理:
在敵人面前,伯諾德夫人如此鎮靜,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可回顧前文伯諾德夫人說的“不惜一切代價,包括我們的生命”來理解她的愛國思想。指導朗讀這句話。)
⑸ 嘗試表演,評價。
杰克:
(若無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燭臺)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火來生個火吧。
(杰克無奈地去柴房,下)
⑴ 引導思考:杰克的言行巧妙地哪里?
(“若無其事”才能避開敵人的懷疑,“天真冷”是“去柴房抱柴生火”的理由,這樣才有可能拿走蠟燭。)
⑵ 揣測心理:杰克為什么能這樣勇敢呢?
⑶ 嘗試表演,評價。
杰奎琳:
(杰奎琳打了個懶懶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去樓上睡覺嗎?(她寶石般的眼睛在燭光下顯得異常可愛。)
(笑容像百合花一樣純潔)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實在太困了。
⑴ 引導思考:她的說話、動作、神態有什么巧妙之處?
(語言上,她稱少校為“司令官先生”,滿足他的虛榮心,“天晚了,樓上黑”、“我實在太困了”,把拿燈上樓的理由說得非常充分,她特意說是“拿一盞燈”而不是“拿蠟燭”,避免懷疑;動作上,她“打了個懶懶的哈欠”,一副極困的樣子讓人可信;神態上,“寶石般的眼睛”、“笑容像百合花”讓人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可愛,純潔無瑕,頓生憐憫之心。)
⑵ 揣測心理:杰奎琳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⑶ 嘗試表演,評價。
德國軍人:(略)
四、小組組合表演
五、拓展想像(任選一題):
1、望著這盞在最后一級樓梯熄滅的蠟燭,你想說什么?
(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2、想像:
當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級階梯時,蠟燭熄滅了。故事還會怎樣發展呢?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六、布置作業
1、閱讀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2、閱讀交流戰爭故事。
【板書設計】
(藏有情報的)半截蠟燭
點燃 重新點燃 奪回
↓ ↗ ↓ ↗ ↓
吹滅 端走 端上樓
(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練習設計】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猛烈( ) 昏暗( ) 嚴肅( ) 顯眼( )
安全( ) 粗暴( ) 放心( ) 若無其事( )
2、我最欣賞劇本中______的語言,因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對文中的人說些什么呢?請選擇一個人物,寫幾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敵人走后,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請你也寫一段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朋友或爸爸媽媽聽。
【教學建議】
劇本是編劇和演出所參照的藍本,作為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以其高度的集中性和典型的舞臺性,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創新的空間。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潛藏于眾多學生身上的巨大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利用劇本,把學生變為“演員”,把課堂變成“舞臺”,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學完本課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兒童劇劇本,自行編演劇本,增加對劇本的了解和閱讀興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語文課不等同于實踐課,不能淡化對教材中語言文字的品味,因此在學、演劇本的過程中更應引導學生去細細品味那些精煉、含蓄、畫龍點睛的語句。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品讀人物的一系列動作、神態、語言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在與敵人斗爭時的沉著、勇敢和機敏。
2.體驗當時緊張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點線結合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主線,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及心理活動等點,點面結合,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機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抓住重點,感悟形象
1.快速瀏覽課文第1~2自然段,說說這半截蠟燭特殊在什么地方,要求用上課文中的詞語“絕密”“絕妙”。
2.伯諾德夫人這個“絕妙”的方法是否就萬無一失呢?如果半截蠟燭保不住,結果會如何呢?讀第3自然段。
3.投影出示:“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討論:如果蠟燭出現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會怎么做?(多元解答)
設計意圖:閱讀要善于取舍,先昭示后果的嚴重性,便于學生理解后面一家三口為什么要想盡一切辦法來保護蠟燭,促使學生盡快“入境”。
4.感知伯諾德夫人。
(1)(投影出示)“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孩子……‘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你從伯諾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詞句感悟到的。
(2)圈出伯諾德夫人說的話,你認為這句話中應該強調哪個詞語?說說你的理解。
(3)請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有感情地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此舉意在使學生讀出內心真實的感受,讓朗讀體現出個性。
(4)蠟燭熄滅了,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危機真的過去了嗎?討論:“似乎”是什么意思?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替換?
(5)句子比較:“一場危機過去了。”能否用這句話替代課文中的原句,為什么?
設計意圖:語文素養的提高,不僅需要通過感悟,更需要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來進行扎實的語文訓練,從而感受文字運用的恰當、精準。
5.感知大兒子杰克。
(1)可一家人輕松的心情并沒有持續多久,德軍中尉又點燃了蠟燭,大家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此時,大兒子杰克站了起來,他是怎么做的呢?
(2)(投影出示)“這時候,大兒子杰克慢慢地站起來……在斗爭的最后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著。”你從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從哪些詞句中得到這種感受的?
(3)杰克端走蠟燭的理由已經被否決,他還需要不需要搬回木柴生火,為什么?(引發爭辯)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并交流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訓練手段,能讓人人動口、動手、動腦表達真情實感。拋出一個爭辯的話題,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在爭辯中擦出火花,改變閱讀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局面。
(4)母親與兒子的努力都失敗了。他們坐待著,他們在等待什么?此時此刻,一家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6.感知小女兒杰奎琳。
(1)(投影出示)“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從這段話中你讀出了什么?這里的“似乎”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2)難道一家三口就這樣坐以待斃嗎?請快速閱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感悟。
(3)指名讀課文第6自然段。你認為應該突出什么?為什么?“嬌聲”是否可以去掉?“道過晚安”是否有必要?“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能否改成“我要拿一盞燈上樓睡覺。”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句式,使學生感受到不同句式的'表達作用,從而體悟語言的奇妙,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回歸整體,深化感知
1.是什么支撐著一家三口這樣與敵人周旋的呢?
2.在這場生死斗爭中,一家三口是那么機智和勇敢,但這種勇敢機智又各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物,模仿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為他頒發“勇敢機智獎”,并請你寫一段“頒獎詞”。
設計意圖:閱讀必須“讀進去,走出來”,就是要把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讀寫結合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蘇教版小語教材提供了“長線結合”和“短線結合”的兩種方式。課堂教學中亦可采用“短線結合”。
板書設計:
半截蠟燭
母 親 智慧 沉著
二戰期間 大兒子 從容 懂事
小女兒 機智 鎮定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聯系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解釋,并能結合表演深入體會“輕輕地”“從容地”“鎮定地”等詞語的內涵。
2.能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有條理地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3.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教學過程
一、學習字詞
1.教師板書課題,邊板書邊重點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蠟燭”的偏旁分別為“蟲”“火”。啟發學生用“燭”組詞:燭臺、燭芯、燭光、燭焰搖曳……
2.教師繼續板書:伯諾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導學生朗讀,提問:誰發現了這3個人的關系?以此了解:他們是親密的一家人,為了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法國,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
3.教師出示課文中的詞語:秘密、絕密、絕妙;危機、厄運;從容、鎮定。教師組織學生朗讀,并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具體內容解釋“絕妙”“危機”“厄運”的意思。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示: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課文中詞語的意思,把課文讀懂。
5.組織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解釋:
(1)絕妙:伯諾德夫人把裝著絕密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插在一個燭臺上,擺在顯眼的桌子上,騙過了敵人。妙在情報藏得隱蔽,令敵人意想不到。教師點撥:你從“終于”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些什么?(這個絕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機:德國軍官點燃了蠟燭,萬一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教師點撥:“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這里“似乎”說明了什么?(實際上危機并沒有真正過去)
(3)厄運:那就是蠟燭會很快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暴露了,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許就要結束了。
教師點撥:在危機和厄運面前,一般人會有什么反應?而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對待的?他們又是怎樣化險為夷的?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二、復述故事
1.請學生自己練習復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機面前從容應對、化險為夷的經過。然后組織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幫助學生復述得更加有條理:當的時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師根據學生的復述進行扼要的板書:點燃——吹熄;端走——奪回;重新點燃——端上樓。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練習有條理地復述故事,要求用上恰當的、準確的詞語,如:輕輕地、從容地、鎮定地……教師對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對于出現的精彩之處及時給予肯定,以便讓學生講述得更加流暢、準確。
三、學做導演
1.假如將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編成劇本來演出的話,你認為可以安排幾個場景?引導學生討論,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重點設計三個場景:伯瑙德夫人與敵人周旋、雅克與敵人周旋、杰奎琳與敵人周旋。
2.假如請你來做導演,每一場戲該怎么演?認真閱讀課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心理活動,然后設計表演的要領。可以引導學生先閱讀第三自然段,圈畫出伯瑙德夫人的動作、語言、神態等。
3.組織學生交流伯諾德夫人與敵人周旋的表演,重點關注“輕輕地”,討論:為什么要輕輕地吹滅蠟燭?以此體會伯諾德夫人的機智和鎮定。可以讓學生表演一下,組織“導演們”進行評論。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后兩場戲,分別關注“從容”、“默默地”、“嬌聲”、“鎮定”。教師可以結合課文提問:“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學生“導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并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特別是重點的詞句,進行更深入的體會,真切地感受到危險、緊張以及人們的機智與勇氣。
四、人物評價
1.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結合課文,具體談一談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師總結、點撥。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案02-17
《半截蠟燭》課件設計05-03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11-29
《半截蠟燭 》閱讀答案09-14
《半截蠟燭 》閱讀答案09-14
半截蠟燭原文欣賞12-14
蠟燭教學設計 蠟燭說課稿12-28
五年級下冊語文《半截蠟燭》說課稿12-22
六年級語文《半截蠟燭》說課稿03-12
《蠟燭》課件教學設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