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八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環節
一、游戲激趣,復習導入
1、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動物王國的朋友(課件)──小老虎,他呀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你們能接受住考驗嗎?(課件)出示生字
(1)誰想來試試,你還能給它找個朋友嗎?
(2)小朋友可真行啊,那你能從那么多的生字里面選擇一個或幾個字來說一句話嗎?
(3)看小朋友說得那么起勁,小老虎也寫了一句話
金子比陽光像更寶貴金子陽光。
A、請小朋友自由的讀一讀。
B、此時你想對小老虎說些什么啊?
C、那你能幫他改一改嗎?
(課件)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
D、你們同意嗎?那讓我們一起來響亮地讀一讀,告訴小老虎吧!
二、討論、研讀句子
就因為小老虎,不知道金子和陽光究竟是怎樣的,才鬧了今天這個笑話,不過我相信我們班的小朋友個個都是能干的小老師,一定能幫助小老虎認識金子和陽光的。
1、誰來告訴他金子是怎樣的?
2、陽光像什么呢?(齊答)對啊,陽光像金子,很美,也很寶貴,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小老虎走進課文,去考察一下(課件)、課文的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麗、感受到陽光的作用很大。(指名讀題)
3、下面就請你們四人小組合作,從課文中找出一句或幾句話去學一學。
三、交流、匯報
哪個小組愿意來說一說。
(1)陽光象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A、指名說。(看課件)
B、小朋友看了這些畫面,你想說些什么啊?
C、那你現在最想做什么?
D、自由地讀一讀,如果你覺得讀得不過癮,,還可以做做動作。(動作演示理解灑遍)
E、誰愿意來美美地讀一讀,還有誰想讀,哇,那么多小朋友都想讀啊,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來讀給各位在做的老師聽聽吧。
(2)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
A、你為什么這么讀?
B、看看還有哪位小朋友能讀得更綠一點。
C、此時你是受陽關哺育的禾苗你想說些什么呢?那你能用朗讀把它表現出來嗎?
(3)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你能把它美美的來讀一讀嗎?還有誰比他讀得更好。
(4)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象長長的錦緞了。(課件)
A、同桌討論一下,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B、理解錦緞,實物投影,那老師不明白了,怎么把小河當成錦緞了呀。理解的基礎上再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自由讀讀、個別讀、齊讀。
(5)早晨,我拉開窗簾,陽光就跳進了我的家。
A、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說說你感到陽光怎么樣?(可愛)
B、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嗎?(引導學生做做動作,感受陽光的可愛)并指導朗讀。
三、擴展
1、剛才小老虎學得可認真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動手來畫一幅陽光下的美景圖,送給小老虎吧,如果你還想對小老虎說些什么就請你動手把它寫下來。
2、交流,實物投影,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全文
今天小老虎的收獲可真不少啊,這都是因為有了小朋友的幫助,他才知道原來陽光是那么的美麗,世間萬物都享受著陽光,可是小老虎還有一點不明白,為什么陽光比金子更值錢、更寶貴呢?你們愿意下節課繼續去幫助它解決這個問題嗎?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發揮想象、感受陽光的作用,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時間的寶貴。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風民俗,交流時做到內容充實,表達流利。
2.借鑒本組描寫民風民俗的寫作方法,學習抓住特點介紹民俗的方法。
3.學習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創編班級習作集。
課前準備
1.學生通過上網了解各地自己感興趣的民風民俗,或者調查本地的風俗習慣。
2.教師準備有關的圖片。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口語交際)
一、回顧課文,激發興趣
1.“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說一說從《北京的春節》《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維吾爾》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風民俗。
2.民風民俗,是與民族文化有關的風俗習慣,它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展示圖片,向同學們介紹某種民風民俗。
二、暢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風民俗
1.小組內交流
(1)交流內容:對課外閱讀、調查、上網查找、親身經歷等所了解的民俗進行交流。(如,節日習俗:元宵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春節等;民族舞蹈、服飾、飲食、民居;民間工藝品等。)
(2)交流要求:認真傾聽別人介紹了的民風民俗有什么特點,是怎樣介紹的;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介紹的同學要耐心回答;推選代表,介紹本組最有特色的民風民俗,商議怎樣介紹才能給全班同學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組織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說得詳略得當,生動有趣,條理清晰等。)
2.各組推選代表,準備參加全班交流。
三、召開民風民俗發布會
1.各組推選代表參加民風民俗發布會,確定發言順序。
2.明確發布會有關要求:
(1)發言人要講清楚某種民風民俗的特點。
(2)講完后回答同學們的提問。
(3)對某種民風民俗感興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學,可以隨時進行補充。
3.評選最佳發言人:共同討論哪位發言人介紹的民風民俗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齒清晰,態度大方,解答耐心細致;條理清楚,民風民俗特點突出,運用本組所學的一些表達方法。
4.引導大家總結:我國有56個民族,疆域廣闊,民風民俗特色鮮明而又豐富多彩。吃穿住行,禮儀、姓氏、節日、工藝品,處處有歷史文化的積淀。建議同學們課下瀏覽“國家文化網--民風民俗”和“央視國際網--國家地理-民風民俗”,去領略更多的民族風情。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
一、激發習作興趣
同學們,我們在口語交際課上,了解到了各種各樣的民族風俗習慣。有的讓我們感到新奇,有的讓我們感到有趣,還有的讓我們贊嘆。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定寫自己所想要介紹的民風民俗。可以是課外閱讀時知道,也可以是通過調查訪問了解的,還可以是在別的地方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語交際課中聽到的。
二、確定思路,回顧寫法
1.你最想介紹的哪種民風民俗?
引導學生回憶口語交際課上聽到的和自己在課前搜集到的資料,明確自己要寫的內容。
2.回憶本組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
3.回憶口語交際課中評為“最佳發言人”的同學采取了哪些方法來介紹民風民俗的。
4.說說你能借鑒的一些寫法。
三、指導學生習作
學生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第三課時(習作講評)
一、評改作文
1.自讀,認真修改。
2.小組內聽讀,結合口語交際課上介紹過的,說說在作文上有什么進步,并提出修改建議。
二、全班評議
1.各組推薦或同學自薦交流欣賞優秀習作。
2.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是否突出民俗特點,是否清楚具體等,來進行表達上的評議。并提出修改建議。根據大家提出的建議,對習作進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請小組同學或自己的好朋友為自己的習作寫一寫評語。
2.將全班學生的習作裝訂成集,編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議起個醒目的題目。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的朗讀理解,引導學生了解由于老師的仔細觀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都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進一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完成相關的作業。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理解重點詞句,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老師通過練習畫楊桃的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難點:1、聯系課文內容,懂得老師和父親所講的道理。
2、理解我從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楊桃的樣子。
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課件出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畫楊桃》,齊讀課題。
2、談話引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一次美術課上,作者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那么我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老師又是怎樣對待的呢?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上節課提出的這兩個問題。
二、學習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剛才的第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用~~~~劃出有關句子,再認真讀讀。
2、集體討論交流:
(1)我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
指名說指導朗讀
(2)我是怎樣畫楊桃的?
課件出示句子: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指名讀體會再讀用幾個詞概括(師板書:我的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3)我為什么會這么畫呢?(引入學習第1段,體會父親的話的含義)
課件出示父親的話: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指名讀理解體會指導朗讀也用幾個詞概括(師板書:父親的話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三、學習第1318自然段。(明結果)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1318自然段:
(1)、讀:小組內用平時喜歡的方式讀。
(2)、議:老師怎么做?怎么說?劃出有關句子再認真讀并談體會。
(3)、做:完成《作業本》第4題,小組內交流檢查。
(4)、說:每個小組派代表準備發言。
2、討論交流:
(1)老師是怎么做?怎么說的?
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隨機組織學習。
課件出示學生的變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導朗讀體會)
(2)老師還怎么說?
課件出示句子: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這段話中哪句話給你的啟發最大?為什么?
引導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間演示、看課件上楊桃圖片)
【3】說一說。(課件出示:當我們看見別人()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
指導朗讀再用幾個詞概括(師板書:老師的話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四、總結提升。
1、看作者長大后的資料:(課件出示)
2、聽了這些,你又有什么體會?
3、再讀課文中父親和老師的話!(課件出示、齊讀)
4、總結提升:我們從畫楊桃中跳出來,今天所講的道理可用一個什么詞來表示?(隨機板書:實事求是)
五、寫格言。
導入:通過這堂課的討論交流,我們真是深有啟發,讓我們拿起筆把我們心里最想說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話寫下來,作為我們的格言。(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摘錄課文中的語言作為格言)
1、學生寫話。
2、集體交流。
板書:
23、畫楊桃
父親的話 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我的畫 認認真真 老老實實 實事求是
老師的話 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著重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感受反法西斯陣營軍民用鮮血凝成的情誼;
2、細細揣摩探究意蘊豐富、意味深長的句子。
【教學重點】
1、重點:
通過默讀、朗讀,深入探究這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內心世界。
2、難點:
抓住關鍵詞語,揣摩文中意味。
【課前準備】
1、預習生字詞。
2、查閱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個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兒子上初三。家里只有一間房子,約十五六平方米,擺一張雙人床、一張單人床、一張學生桌,家里就塞滿了。爸爸身體不好,經常咳嗽,一咳嗽,小屋跟著震動,兒子寫作業思路就會被打亂。為了兒子的學習,爸爸嗓子一癢就趕緊躲出去。每天晚飯后兒子要寫作業了,爸爸就躲出去,這幾乎成了一種規律、一種習慣。
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有一天,兒子臨近期末考試,在溫暖寧靜的小屋里不知不覺學習到夜深。作業剛做完,忽然隱約聽到窗外的咳嗽聲,他從窗戶往外望去,大雪中一個穿著棉大衣戴著口罩的人,周身潔白,成了個雪人,兒子像一下子被電擊著了,淚流滿面的跑出去……無聲的雪花蓋住了這對擁抱的父子。
這個普通的親情故事令我們感動。還有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更給我們震撼。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一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1、作者及背景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斯大林獎金,《生者與死者》獲列寧獎金。
課文是一篇戰地通訊。
2、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瓦礫(lì) 地窖(jiào) 舀(yǎo) 鞠(jū)躬
名副其實 顫巍巍
3、課文配樂朗讀。
4、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表達什么主旨呢?
這篇通訊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三、品讀課文
1、你發現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
(盡量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后歸類。)
⑴ 炮火:11次;
⑵ 蠟燭:6次
⑶ 黑圍巾:4次
⑷ 老婦人的“跪”、“爬”:各3次;
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反復加以描寫?
⑴ 多寫炮火連天,說明環境危險,讓人一直為老婦人揪著心,而老婦人在炮火中的種種行為就格外感人。
⑵ 說明這支蠟燭非同尋常的意義,表現了老婦人給紅軍烈士獻出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燭光,是紅軍烈士生命之光;燭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燭光,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
⑶ 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婦人哀悼之情。
⑷ “爬”:說明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跪”:說明老婦人莊嚴肅穆,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
3、課文倒數第二小節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
勾畫了戰后的環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世界都是通過她的動作來表現,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第四、第五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心世界。
1、 教師啟發:
⑴ 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⑵ 老婦人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學生齊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
五、教師小結
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
2、把你想像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方法】教師講授;學生自主探究;多媒體輔助。
【課時分配】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并解題
初中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馬說》,《馬說》實際上是“說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說老師”,說“從師風尚”的文章,叫《師說》。
“說”是一種文體,偏重于議論,可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
二、作家作品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
韓愈和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語言質樸,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優秀散文傳統、倡導古文運動,把當時的文體從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礎,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寫作背景
魏晉以來,門第制度十分嚴格,分為高門和寒門,門第觀念嚴重破壞了從師學習的風氣。到唐代,魏晉以來形成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關于韓愈寫此文的背景,從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一段可見一斑。柳宗元說:“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由此可見韓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師道,勇氣可貴,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看書下注釋,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義,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標記。
2.教師板書需正音的字:
愚(yú) 句讀(du) 諛(yú) 經傳(zhuàn)
郯(tán) 萇(cháng)聃(dān) 蟠(pán) 巫(wū)
3.請學生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并注意斷句,聲調等。
五、分析課文第1段
(一)朗讀:齊讀;單讀。
(二)學生根據注解自己疏通文意。把第一段分為三層,學生分A、B、C三組,每組一層。然后每組推舉代表,向大家翻譯課文。
(三)總結本段的語法文言文知識:
1.通假字:受-授
2.古今異義
學者:古-求學的人;今-在學問上有較高造詣的人。
無:古-無論;今-沒有。
眾人:古-普通人;今-很多人。
3.一詞多義
之:
① 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 吾從而師之
④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⑤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所以:
①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②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
③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乎:
①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④ 其皆出于此乎
也:
①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② 吾師道也
③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師:
(2)理解分析
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教師的職責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③從理論上闡明從師學習的必要性。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④擇師的標準。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聞道者我就可以拜他為師。
⑤從師的原則。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學生當堂背誦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業
1.背誦第1段。
2.課后練習二、三、四。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課后練習二、三、四。
2.補充講解
(1)通假字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通“授”。
②或師焉,或不焉。
不通“否”。
(2)虛詞
①之:
古之學者:之,助詞,的。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之,助詞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之,取獨
句讀之不知:之,倒裝標志
作《師說》以貽之:之,代詞
②其:
其為惑也:其,代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人稱代詞
其可怪也歟:其,副詞,表推測
于其身也:其,人稱代詞
(3)詞類活用
①恥學于師 (形→意動)
②吾從而師之 (動→意動)
③句式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裝)
二、分析課文
1.第2段。
(1)請學生朗讀
(2)分析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
②“師道”指什么?
明確:“師道”是從師原則和風尚,指上文中所講的“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③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為了批評“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哪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
明確:
a.古之圣人
今之眾人
結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b.愛其子
于其身也
結論:“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結論: “師道之不復,可知興。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3)背誦
2.第3段
(1)學生朗讀。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么觀點?
明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②總結:“圣人無常師”語出《論語?子論》,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行人學習,在這方面,孔子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韓愈從“圣人無常師”出發,針對當時社會現實,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點,很有意義。
(3)背誦。
3.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話明確表示了他的立場?
明確:“不拘于時”,表示他反對“恥學于師”的壞風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贊成以道為師的從師風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確: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說明了寫作緣由。
(2)背誦。
三、本文寫作特點
1.語言上,多用整句,對句,便議論更生動,說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眾人”等。
2.論證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師職責,擇師標準。(立)
第2段,師道不傳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論斷。(立)
3.對比論證。
四、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
附:板書設計
師 說
一、解題:說,一種文體。
二、韓愈及本文寫作背景
三、分析
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論據:
“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
“愛其子”與“于其身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
四、寫作特點
1.有破有立 2.對比論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像。
3、增強求知欲,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并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學生參觀相關展覽,進一步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為學習本課做準備。
【教學內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設計】
一、精心導入
1、可采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并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2、也可用音樂導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么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3、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二、感知內容
1、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贊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后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于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范讀。(配樂范讀課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大屏幕投影出示)
⑴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⑵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⑶ 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后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⑴ 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⑵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⑶ 詩歌分為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2、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后,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三、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還應學會細致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2、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并體味)
問題組:
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⑴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⑵ 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⑶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⑷ 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⑸ 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后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發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余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3、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奏,反復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像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板書:
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么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么?
⑴ 質疑交流: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⑵ 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錄像或圖片,介紹某種古生物。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四、延伸作業
參觀或查閱資料后,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點評】
此教案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精彩的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科學抒情詩產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時在教學中注重了詩歌韻律的教學,在理解的過程中加強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特別在賞析研讀和拓展延伸中,鮮明地體現了想像的層次性。如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歡哪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理由,這些內容激活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明確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時,還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地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外,板書設計方面也有較強的概括性和藝術性。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過的游戲說出來,互相交流,學習詢問。
二、教材說明
這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說有趣的游戲。圖上畫了三種游戲:老鷹捉小雞、貼鼻子、丟手帕。教材用圖上小朋友的人數提示學生游戲指的是兩人以上的集體娛樂活動;從圖上小朋友的神情讓學生覺得這些游戲多么有趣,激發他們把自己做過的游戲介紹給同學,同時向別人學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戲。
教學重點是交流一些游戲怎樣有趣,是怎樣做的。
三、教學過程
1?看圖激趣。
(1)談話: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戲?這些游戲你玩過嗎,你還做過哪些游戲?(板書學生說到的游戲名稱)
(2)揭示話題,思考:你覺得哪些游戲最有趣?
2?以圖為例,指導說怎么有趣。
(1)《老鷹捉小雞》有趣嗎,怎樣有趣?(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出游戲的趣味。)
(2)《貼鼻子》游戲怎么做的?你做過嗎?把自己做的情形說一說。
(3)小結:告訴別人游戲怎么有趣,可以講做法,可以講在做的過程中自己的感覺,也可以講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游戲怎么有趣,對自己不熟悉的游戲也可以問問同學是怎么做的。
再推選代表把一個最有趣的游戲介紹給全班。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繼續詢問,再評選出最有趣的幾個游戲在課下做一做。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五、學生發言舉例
貼鼻子就是蒙上眼睛從遠處走到畫板前,給畫上的人貼上一個鼻子。這個游戲很有趣,常常會鬧出笑話。有一次輪到我貼了。蒙眼之前,我瞄準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覺得肯定能貼好。結果,鼻子剛貼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來。我睜開眼睛一看,原來鼻子被我貼到了額頭上,成了一個怪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認17個生字,學寫10個生字。
2、在認字、寫字的過程中注重字義和字形的聯系。
3、提高自救意識,學習江凡慌亂中冷靜、機智的品質。
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沒有遭遇過火災,不知道火災中的應急常識,可能無法體驗江凡當時的處境,因此課前要引導學生收集查找資料,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
課前預習
1、,查查不認識的字的拼音。
2、查找有關資料,了解火災中的自救常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昨天,老師布置大家查找資料,你們找到了哪些?能說一說嗎?
2、當火災發生時,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卻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從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鄰居,他就是江凡,在發生火災的緊要關頭,他是怎樣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江凡》。
3、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畫記下來。
2、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注意自己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3、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的拼音讀一讀。
4、小組合作,認識生字:焰、迅、速、燒、咳、嗽、慌、商、摸、終。(要求:說一說這些生字怎么讀?想一想這些生字是怎么組成的?他的組成與字義、字音有什么關系?說一說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寫錯?怎樣寫才好看?用生字組詞、搭配詞語或造句。)
5、小組匯報,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這些生字的?
6、游戲檢測:請動物到家做客。(每張動物圖片的背后寫上生字的拼音,老師舉起圖片,學生找出相關的生字卡片,哪一組的學生全部找對,圖片歸哪組所有,動物圖片最多的組為勝者)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說說你認為江凡是一個怎樣的人?
2、同學們談對江凡的初步認識。
3、從課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個鎮定機智的人?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從以下兩個方面重點指導。
(1)引導學生從火勢的嚴重來體會江凡鎮定:
①當時的火勢怎樣呢?仔細看圖(出示多媒體課件),再讀一讀課文2、4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當時的火情。
②從課文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當時火勢龐大,情況緊急?(體會“驚慌”的意思,并抓住重點詞語指導朗讀)
③假如你看到這樣緊急的火情,你會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教師引讀,學生齊讀)
(2)引導學生從江凡的做法來體會江凡的機智鎮定。
①自由讀課文第3、5段,討論:從這些段中寫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現出江凡冷靜機智,請找出這些語句來。(抓住有關動詞指導朗讀)
②江凡為什么拿衣服讓奶奶包住口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
③在什么也看不清的樓道里,江凡為什么能把奶奶和鄰居從火中救出來?
4、你認為江凡是英雄嗎?你對江凡說的話是怎樣看的?
5、自由練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江凡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把有關的句子劃下來,想一想我們該向江凡學習些什么?”
6.學生交流感受以后,再讀課文:“同學們,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你此時此刻的感受和體會盡情地表達出來?你覺得怎么讀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讀。”
7、小組比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延伸表達,抒發情感
火災撲滅了,鄰居們也得救了,同學們,此時此刻,假如你也是被救人員,你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幕,你會用一句怎樣的話來稱贊這位年紀小小的少先隊員?你會對江凡說些什么呢?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八篇】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03-02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九篇02-05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四篇01-08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1-0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3-06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7篇02-26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四篇02-14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02-12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5篇02-02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六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