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北京民居建筑的特點及其中體現的文化、民族心理,領會作者對傳統建筑、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態度,《胡同文化》教學設計7。
2. 引導學生從建筑的風格思考其體現出來的觀念、文化,思考傳統文化的價值,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及批判意識。
3. 訓練學生抓關鍵詞概括要點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理清思路,概括文章要點。
三.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感情
四.教學方法
1. 自學輔導式為主,兼以發現式、討論式。以略讀——精讀——仿寫的教學流程開展教學。
2. 音畫欣賞式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最靈動的唯美風格讓學生徜徉其中,感受北京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聆聽新北京走向世界大都市的最強音。
六.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1、通讀全文,應該學習哪些內容,或哪些內容有價值。
2、分組研究某一種建筑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一. 導入(2分)
有人說,建筑是石刻的史書,凝固的音樂;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在《中國建筑史》中曾說:“中國建筑既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量遺產。”課前,已經請大家上網或看書去了解胡同,現在請一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二. 自讀課文,概括胡同特點及胡同文化內涵,理清文章思路。
1、 朗讀第一段,在第一段中找本段要點。
(找關鍵句。分析:首先排除舉例的句子。第一句,不行,他講的是整個北京的特點,目的在于引出“胡同”這個話題。第二句講的是本段的主要內容,但從全篇看,他只寫出了表面現象,沒有深入揭示文體的實質。最后一句才適合。要點:方正)(方法:提取中心句、擇取關鍵詞。)
2、師問:本段最后一句說:“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胡同文化》教學設計7》。”請大家往下找一找,北京胡同除了“方正”之外,還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如何影響老北京人的生活,又使老北京人形成了怎樣的思想?(即文化。)
3、學生自讀,分組討論。
**找出各段關鍵句子,提取要點:建筑特點:方正、名稱來源多、數量多、安靜、獨門獨院(盒子);
文化內涵:總的來說,是一種封閉的文化。表現在以下方面:
(1)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愿意搬家;(2)北京人講究處街坊,
(2) 北京人講究“處街坊”,“合禮教”,但是平常日子過往不多,除棋友、酒友、鳥友有些來往之外,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3)北京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閑事,他們總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4)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4、教師指導整理:胡同特點:方正、名稱來源多、數量多、安靜、獨門獨院(盒子);
胡同文化:封閉。表現出的心理是易于滿足、不愛管閑事、精義是“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5、思考:為什么有這樣的的胡同就有這樣的市民文化呢?請結合文章,談談胡同建筑和胡同文化之間的關系。
(如因果關系。方正的建筑影響了人們的思維:中規中矩,安分守己。獨門獨院的居住方式養成了封閉、自私的心態。……)
6、理清思路
胡同特點――胡同文化內涵――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衰落
(胡同的特點:方正,來源,數量,安靜——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作者觀北京胡同的衰落,抒發感情)
三、思維訓練: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分組討論)
(1)作者對于走向衰落的北京胡同及其文化持何種態度?
(留戀,傷感,無奈,如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等是汪曾祺所推崇的。當然也認識到它必將衰敗、沒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作者對于封閉的小市民文化,并沒有完全沉醉其中,是懷著一份清醒的,有一定的批判性意識。如。如忍耐、安分守己、逆來順受也有消極的意義。一種新的文化、新的意識正在興起,新北京正在崛起,北京在前進,中國也在前進!所以我們也可以一種樂觀的態度和胡同再見吧。)
**插入一系列胡同圖片及《送別》的背景樂。
(2)商品經濟大潮對胡同文化的沖擊是這種文化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別的原因?傳統文化一定會滅亡嗎?
(胡同文化的衰亡還有其自身原因,封閉、保守、自私、易滿足、忍耐等特點使其其失掉了吸收外來養料,發展進步的機會,沒有發展的文化注定了只能在消耗盡自身的儲備之后走向衰亡。如一些落后的風俗、封建迷信意識等。
但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積淀,如國畫、武術、戲劇、民間工藝。消失了就太可惜了,最好是傳統和現代兩者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吸收,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才不會滅亡。)
五、遷移練習:仿照《胡同文化》的寫法,介紹你喜歡的一類民俗建筑,并談談這類建筑表現了人們怎樣的生活習俗和心理特點。
六、布置作業
一、 課后練習一、二。
二、 仿照《胡同文化》,以民俗建筑為話題寫一篇800的作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講授計算機文化知識和微機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門課程,內容著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顧實用軟件的使用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前沿知識,為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和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有關知識打下基礎。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上機操作,鞏固所學知識。
第一模塊:教材資料
一、教材選用
本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的《計算機應用基礎》。
二、參考資料
本課程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考資料,這里面有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高職高專優秀教材還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點規劃教材,滿足部分專升本學生的學習要求。
三、文獻資料
我們的文獻資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有關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平臺,在上面能解決幾乎所有的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問題。本課程教學媒體包括文字教材、錄像教材、網絡課程以及網上動態教學信息等。
第二模塊:課程目標及學前指導(雙導環節)
一、課程目標
總體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夠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微型計算機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數據信息處理技術。
情感態度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綜合素質目標是:讓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養成使用信息技術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而服務的習慣。
二、學前指導(面授導學)
本校專科學生基本情況是學習基礎為非零起點,缺乏系統理論知識,技能基礎和個性差異較大。大多數生源為學歷低的在職人員,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一般。大部分學生課堂內學習態度較好,但自主學習能力一般。學習信心、學習毅力不足,易受挫。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教學任務一方面要顧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專業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務的層次性,由學生自主選擇,有可能因為實際情況而靈活調整教學進度和深度,從而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
三、面網教學過程及學習建議(網上導學)
本課程的教學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學媒體。知識性的內容主要通過自學文字教材完成;操作技能必須通過上機實習完成;錄像教材將講授課程的重點、難點和學習方法;定期輔導講解普遍存在的問題和集中答疑;組織學生參加定期的網上學習輔導和答疑活動。
學生在學習本課程前,應首先理解教學大綱內容,其次了解教學媒體的種類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在學習過程中,應根據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學媒體配合使用方法和學習建議,采取下列步驟循序漸進地學習:
1. 閱讀和預習學習內容;
2. 觀看錄像教材或教學光盤;
3. 完成思考和作業題;
4. 上機實驗;
5. 集中輔導和答疑;
6. 使用學習效果測試系統自測學習效果;
7. 通過自測結果發現問題,返回上述相關的步驟解決問題。
由于本課程特別注重對學生再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因此,上機實驗在本課程的教學效果中起決定性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經過,感受李時珍為事業獻身的精神。
2.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累”;能正確讀寫并理解15個新詞語。
3.能仿照課文的例句,用“不但……還……”和“……于是……”各寫一句話。
4.初步學會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
讓學生嘗試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課件、錄音機、磁帶。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第1、2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明確這是篇寫人的課文。(2分)
2、初讀課文。(6分)
(1)自讀課文,思考:
①李時珍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主要貢獻是什么⒇
②這篇課文寫了李時珍的哪些事情?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件事?
(2)通讀全文,圈劃生字新詞,或聯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標出自然段。
3、深入閱讀課文。
(1)學習第1段。(8分)
①讓學生自讀思考:李自珍是怎樣的一個人?
②討論交流:
A、交流。
B、比較句子:
1、李時珍是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2、明朝的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哪個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明朝”點明時代,“偉大”突出了他在祖國醫學和藥物學上的杰出貢獻。
③李時珍為什么立志行醫?讓學生先自讀思考,再劃出有關句子,圈出重點詞語。再交流討論。重點理解“救死扶傷”的`意思。
④讓學生用“因為……所以李自珍立下了行醫的志愿”練習說話。
⑤自讀第一段,說說第一段的意思。
(2)學習第2段。(15分)
①讓學生自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②出示句子:
1、李時珍的父親不愿讓兒子再當醫生。
2、從此以后,父親同意他學醫了。
讀一讀,思考:從“不愿讓兒子再當醫生”到“同意他學醫”,父親的態度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大的轉變?
(理解“鄙視”的意思;聯系上文“世代行醫”,理解“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理解“疑難病癥”的意思,辨析“藥方”、“古方”和“對癥良方”。注意“偷偷”、“暗自”、“輕聲”在文中的作用。)
③填空練習:父親見李時珍不但有行醫的(),還有學醫的(),而且已經能幫助他醫治那些(),因此就同意他學醫了。
④說說自然段的意思。
4、作業。(9分)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教后感: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方法,讓學生讀懂課文的第1、2自然段,從課堂情況來看,學生能找出重點詞句,并能說出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為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打下了基礎。
第2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課文第3——5自然段。
教學過程:
1.復習第1、2自然段。(3分)
說說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
2.教學第3自然段。(10分)
(1)指名讀。
(2)說說一共有幾句?每句講了什么?
(3)第1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4)思考:李時珍為什么要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5)討論:李時珍編寫的藥物書有哪些缺點?(不全;不詳;不對)
(6)出示,比較下列兩個句子:
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
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說說什么叫“完善”?為什么前面要加上“比較”?
(7)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寫了舊的藥物書很不完善,有可能給病人帶來危險,所以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3.教學第4自然段。(12分)
(1)指名讀。
(2)李時珍為了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主要做了哪三方面的準備工作?(治病時,注意積累經驗;親自到各地去采藥;虛心向群眾求教。)
(3)這三方面的工作,作者著重寫的是哪一方面?是怎樣把它寫具體的?
(作者著重描寫的是“各自到各地去采藥。”)
“親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李時珍是怎樣“親自到各地去采藥”的?
為什么要“親自品嘗”藥材?
“親自采藥”和“親自品嘗”說明了什么?(李時珍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為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
(4)學生齊讀。
4.教學第5自然段。(15分)
(1)指名讀。
(2)《本草綱目》比較舊的藥物書有哪些明顯的優點?
(3)《本草綱目》是怎樣編寫出來的?
(4)從李時珍整整花了27年,嘔心瀝血編寫,《本草綱目》,你覺得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
(5)結合完成課后作業第4題。
(6)齊讀。
5.作業:完成作業本練習。
教后感:努力讓學生在自讀、合作討論的基礎上,通過抓重點詞句的理解,讓學生讀懂3——5自然段。從而完成好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進行分段的第2個步驟。
第3教時
一、教學目標:
讀懂單元:“學習提示”,用自然段歸法給課文分段;完成有關作業。
二、教學過程:
1、閱讀單元“學習提示”,給課文分段。
①讀懂“學習提示”共3句話。(8分)
第1句點明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是“學會給課文分段”。
第2句講本單元要學習的“自然段歸并的方法”只是很多分段方法中的一種。
第3句是具體介紹這種分段法的操作步驟。
②運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15分)
A.首先,告訴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了解全文主要講什么”對照課文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B.再“仔細閱讀,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讓學生逐一閱讀(回顧),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可參考課后第3題作業)。
C.最后,看看哪幾個鄰近的講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可以歸并成一段。
D.討論分段: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四人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關鍵是讓學生說出分的理由。(第3、4、5自然段都是講李時珍要重新編寫藥物書的事,可以歸并成為一段。課文第1自然段寫了李時珍立志行醫,第2自然段寫了他從父學醫。這兩個自然段各自單獨講了一個意思,因此分別獨立成為1段。)
課文按“立志行醫”、“從父學醫”和“重編藥書”可以分成3段。
2、齊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總結。(5分)
3、作業。(12分)
(1)完成作業本上的有關題目。
(2)收集我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準備開一個故事會。
教后感:讓學生通過自讀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和具體的操作步驟,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對課文進行分段。
板書:
4、李時珍
立下行醫志愿(第1段)
開始給病人看病(第2段)
(決心重新編寫藥物書到各地采藥,訪問。(第3段)編寫出《本草綱目》)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 、設計理念
課堂氣氛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意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全面統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情感過程,如果沒有認知因素的參與,學習任務不可能完成,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不能維持。教師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學生,激起求知欲與主動性,從情感上扣擊學生的心弦,達到以情動情。使學生進入情景,體會語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得文、情與景相融。
二、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按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觀察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重點:讓學生感受第一場雪的美麗壯觀的景象。
四、難點:讓學生學習動靜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
五、教學準備:錄音、光碟。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學們,有位朋友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想知道她是誰嗎?聽完這首歌曲你們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們知道這位朋友是誰了嗎?(雪)你們喜歡她嗎?(喜歡)
昨天咱們這也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讓我們感受到了冬的腳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1課《第一場雪》。(板書課題:21*第一場雪)[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向我們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場雪?下面同學們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給學生閱讀的自由]
2、指名回答。
(三)、品讀課文
1、讀了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認為寫的美的語句畫出來,然后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注重學生的感受和情感體驗]
3、指名回答,并相機板書。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朗讀時教師適當地作一下指導]
4、這些語句寫的這么美,課后同學們可以把它們背誦下來。[積累語言]
(四)、課文延伸
1、雪為我們帶來了歡樂,為冬天帶來了色彩,下雪還能帶來哪些好處呢?
2、理解“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句話。
3、你們還知道那些諺語和俗語?
4、課下同學們可以去搜集一些諺語和俗語。[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和本文對話
我們的雪花朋友真是太美了,你們想對她說些什么呢?[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新能力]
(六)、口頭習作練習
作者把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寫的是如此的美麗壯觀,誰能為大家描述一下我們昨天下的第一場雪呢?[做到讀、說、寫結合]
(七)、最后讓我們隨著音樂來欣賞塞北的雪。(播放光碟《我愛你,塞北的雪》) [做到文、情、景相融]
(八)、總結:
課后,同學們以《雪》為題,寫一篇習作,來表達你對雪的喜愛之情。希望同學們在雪的陪伴下,度過一個快樂的冬天!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課前透視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學生談感受)(板題:回聲)
(聯系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表達愿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你們聽過什么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因題質疑,培養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于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識字
1、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識字活動,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學生語言。)
2、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寫。生寫。
4、范寫倒、游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驗,提高書寫能力。)
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感悟
1、組織學生通過讀文,回答自己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回答,讀相應的課文。
2、啟發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第二課時
導入
復習鞏固字詞。同桌互考;看老師的口形說字,帶讀。
精讀
1、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
2、啟發小組合作讀書,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這是回聲的?媽媽不但告訴了小青蛙這是回聲,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誰來說說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從青蛙媽媽的話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顆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紋(),又一圈圈地()回來。
(抓住課文的主要線索,突出重點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初步了解了回聲現象。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水平。)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象的理解。
4、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學生實際選擇如下方式進行提示:(1)聲音的()碰到橋洞的(),要()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么能聽到自己的回聲嗎?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媽媽帶著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訓練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鞏固學生對回聲現象的認知。)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關于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5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8篇02-1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六篇02-2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四篇01-2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9篇01-14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7篇03-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3-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四篇03-03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四篇02-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四篇02-2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四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