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9 13:57:3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通用5篇)

  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領會“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道理;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人生態度。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教學重點: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難點:

  在實踐中如何做到換位思考;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我們都注意到: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喜歡呆在商場里.這常常讓大人們感到不能理解。為什么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和豐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專家都無法解釋。

  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卻輕而易舉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他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你蹲下來,處在和小孩子同樣的高度環視四周的景象,結果看到的都是大人們的腿。以上這個看似簡單的事例實際上蘊藏著并不簡單的道理:換位思考。

  二、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

  活動:外號

  目的`:使學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要求:閱讀材料,結合學校和班級情況,說說“起外號”的現象。

  討論:

  1、自己不喜歡的事可以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2、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是什么?

  教師小結: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我們在與人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平等待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所在。

  閱讀P105頁“相關連接”中的故事:討論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試著用一句比較合適的話(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論語》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在謀求自己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發展。我們不能只顧自己,不能忽視別人的存在,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也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三、理解之上 善待他人(板書)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是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理解他人,體諒他人。大到國家、單位,小到家庭、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這樣。下面介紹一個個人之間交往的典型案例。

  “管鮑之交”故事:

  閱讀后思考一個問題:你希望擁有像鮑叔牙這樣的朋友?為什么?(因為人總難免犯錯誤,這是總希望得到朋友的諒解。)

  引導學生對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不體諒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樣的結果?讓部分學生談談體會,全班交流。

  情境體驗:懂得體諒!

  放學路上,小蓉拾到一個裝滿現金和不少證件的錢包。探討:站在失主的立場上,你認為最體諒和理解失主的做法是什么?

  教師小結: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是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的實質是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懷,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課堂小結:只有理解他人,才能與人為善。如果我們不懂得欣賞他人,就難以接納和理解他人,更談不上奉獻愛心。請同學們增加了解,增進理解,少點誤解,多點諒解,多一點友善。多一份愛心。

  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2

  知識目標:

  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懂得對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應施加于人;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能力目標:

  學會換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學難點:

  在實際交往中落實“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情景活動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號

  (活動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通過活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1、給同學起外號會有什么不好的影響?班級里有這種現象嗎?

  2、自己不喜歡的事能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3、自己喜歡的事就一定能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換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論語》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我們在人際關系中,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采取什么方式對待他人,先要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對方,是否愿意受到這種對待。如果我們不愿意,那么我們就不能以此對待別人。

  情景活動二:出示事例,讓學生討論:

  下面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樣想?怎樣做?(三個事例)討論后教師分別出示三個“溫馨提醒”。

  結論: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所在。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夠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我們就能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

  (2)將心比心,寬以待人(換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動三:講故事(馬和驢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論語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

  結論: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別人的好與壞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別人的不幸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相反,在幫助別人、善待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

  (3)設身處地,善解人意(換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動四:就“車上的和車下的”、“管鮑之交”談談自己的看法

  (活動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體會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就是社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與鮑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寬容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人難免犯錯,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以寬容的心去面對,去諒解對方,或許會意外地收獲一份真摯的友誼。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與諒解,而諒解更是一種愛護,一種寬容。

  師生進一步討論: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諒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諒解的?一般說來,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和大到辱沒人格的錯誤,都是可以諒解的。

  情景活動五:在辨別中學會選擇(設置三個情景,學生分析交流)

  (4)換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

  (5)換位思考的實質: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6)換位思考拓展運用——態度換位

  變“挑剔”為“欣賞”;變“計較”為“寬容”;即: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換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結新課:總結本課知識結構并分析換位思考與與人為善的關系。

  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3

  教材分析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學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九課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是以新課標中“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為依據。

  讓學生學會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是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確換位思考的實質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為下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學情分析

  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接下來談一談我的學生,從年齡特征來看, 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創設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觀點,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和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2、能力目標: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知識目標:學生領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定,我設置了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難點: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以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課本的內容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討論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教學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學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分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之初,給同學們分享一個故事:在一次電視臺的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向嘉賓提問:“賓館、酒店的電梯里常會有一面大鏡子,這鏡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賓紛紛回答:“用來檢查一下自己的儀表。” “用來擴大視覺空間,增加透氣感。”…… 在一再啟發而仍不能說出正確答案時,主持人終于說出了非常簡單的道理:“肢殘人搖著輪椅進電梯時,不必費神轉身,就可以從鏡子里看見樓層顯示燈。”

  接著學生思考:你們想到了這一點嗎?

  通過故事導入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可以更好的引出課題《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板書)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

  環節二,合作探究——新課教學。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將準備4個活動。

  活動1【表演小品,情感體驗】

  我會讓學生表演小品:《綽號——奇恥大辱》校園一角傳來陣陣嬉笑聲:“哎,你看見灰太狼了嗎?”“誰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個范小偉,你瞧他長的那樣”“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簡直是太有才了!”

  其他學生邊看邊思考:假如你是范小偉,你當時的感受如何?你想對給你起外號同學說些什么?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引導總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能強加于人。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自己不喜歡的事,別人也不會喜歡,

  (板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義

  通過表演小品這個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一種熱烈、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動2【情景探究,運用知識】

  我會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情景: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喬得到同學的許多“關照”,卻對別人漠不關心。久而久之,同學漸漸疏遠了她。

  學生思考:假如你是小喬,想想為什么同學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別人的關照?

  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自主學習,得出結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實質是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我們就能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

  (板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實質

  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活動3【小組討論,集體探究】

  我會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這些問題:放學路上,小蓉拾到一個裝滿現金和不少證件的錢包。小蓉把錢帶回家,準備明天交給老師,媽媽知道后對小蓉說:“現在失主一定很著急,我們到路口等等看,說不定失主會找過來。”小蓉和媽媽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圍繞以上問題,我會將全班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分為若干組,限時10分鐘,組織學生結合教材進行討論。討論的過程中,我會在學生中間進行巡視、指導。討論之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完善,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后得出結論: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就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板書)換位思考的實質

  通過這種討論的方法,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活動4【案例分析,運用新知】

  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個案例:在一次心理咨詢中碰到一位女學生,她因為宿舍中人際關系緊張而苦惱。在宿舍里同學們互不來往氣氛沉悶,她希望改變這種狀況,但又不知從何做起。我告訴她:從現在開始,試著夸獎他人,真心贊賞他人的長處,如:“你的眼睛真亮!”“這件裙子對你再適合不過了!”等等。不久以后,她來告訴我,宿舍的氣氛完全變了樣,大家相互幫助。

  學生閱讀案例并思考:這位女學生宿舍氣氛變樣的原因是什么?

  讓學生自由發表觀點,教師引導總結:當我們以欣賞的眼光看人時,就會獲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們對周圍的事物應多持欣賞的態度,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

  (板書)學會理解欣賞他人

  材料閱讀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最基本的教學法之一,在閱讀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三 自評互評——鞏固提高

  講解過理論知識后,預留10-20分鐘,演講鞏固,演講的主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演講完之后,學生互相點評,最后,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通過這種演講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實質的認識。

  環節四 回憶拓展——小結作業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課如同一幕電視劇,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學過程當然很關鍵,讓人浮想聯翩的結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來總結,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還可以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接著,我會布置一個拓展性的作業:全班同學合作出一期《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的板報。

  這樣的作業符合思想品德課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也將課上所學到的理論更好的運用到實踐中去。

  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領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3、懂得對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應施加于人。

  4、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過程與方法:

  課前教師可以安排幾個學生排練小品,布置學生在課外通過各種方式(上網、看書、詢問長輩等)收集與人為善、理解和寬容他人的事例,為開展課堂教學做準備。課堂上,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創設活動情境,如表演小品、講述故事、開展小組辯論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體驗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的處世之道,并且把這種感受內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從情感體驗上,啟發學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體驗他人的感受,促進學生道德認識內化。

  教學方法

  本課內容的教學,主要采取學生探究、教師點撥的互動教學模式。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本課內容涉及的題材,要讓學生廣泛收集;課內教學突出學生的活動、體驗和反思。課外要求學生身體力行。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小品表演、相關事例和故事

  教師準備:小品或游戲的道具;制作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 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理解、尊重、寬容和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各種方法,導入新課。

  1、 建議一:創設情境,小品導入。(小品可以是書上的《取綽號》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師自編的,如《一支筆的“風波”》

  2、 建議二:列舉事例導入。可以是教師列舉生活實例,也可以讓學生說說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導他們正確規因,提出課題: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3、 建議三:啟發導入。由教師講述《電梯里的鏡子》的故事,啟發學生,引出課題。

  根據主客觀條件,教師可以選擇自己得心應手的方法導入新課,這樣,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變,使教學更加貼近教師的實際,有利于教師發揮個人的教學特長,體現教師教學風格和特色。

  活動一:

  七嘴八舌

  出示事例,讓學生討論:下面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樣想?怎樣做?(三個事例)討論后教師分別出示三個“溫馨提醒”,然后請學生結合學校中的情況說明“起外號”的現象;結合各自的情況談“被捉弄”的經歷及自己的體驗。

  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通過學生回憶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親身感受,用事實說明對待他人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活動二:

  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母親的“管教”》。之后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來思考問題。

  情景劇形式活潑,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易被學生接受,使學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懂得什么是換位思考,如何進行換位思考,給學生以開闊的視野。

  活動三:

  故事續演

  教師提供故事開始:李靜和劉曉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練字、畫畫。有一次李靜不小心,把劉曉慧的參展畫給弄臟了。然后讓學生自愿組合,續演故事結局,并說明選擇理由。

  “故事續演”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故事結局的不確定性可以給學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間和發揮空間。

  通過學生的情景表演和分析選擇這個故事結局的理由,啟發學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體驗他人的感受,促進學生道德認識內化。

  活動四:

  火眼金睛

  要求學生擦亮自己的眼睛,用一種接納、寬容和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

  以“欣賞”為題材的活動可以使學生明白一個人對周圍的事物應多持欣賞的態度,多一份欣賞,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愛心。在活動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賞他人。這也是與人為善的更高要求。

  活動五:

  現學現用

  教師出示案例,讓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然后教師小結。

  案例分析,可以考察學生學習的收獲,也可以給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

  活動六:

  書上得來

  交流并學習名人名言,體會其中的含義。

  以名人名言來勉力學生,使課堂所講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學生接受和感悟。

  活動七:

  身體力行

  教師布置選擇性作業:

  1、把今天學習的心得體會,講給父母聽。

  2、主動做一件為他人著想的事,想一想,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3、與班上對自己有意見的同學交心,征求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并談出自己對他們的看法,主動消除誤會。

  布置彈性作業,可以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可以實現教師的分層次教學。

  活動八:

  詩情畫意

  教師出示短詩,與學生共勉。

  融詩歌藝術于思想品德的課堂,可以增加教學的形式美,同時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新課小結

  在《愛的奉獻》的歌聲中教師做小結,音量由小到大,最后大家齊聲高歌。

  教師用富有號召力和感染力的語言做新課小結,用音樂渲染教學氣氛,結束教學。

  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5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課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交往藝術新思維》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的第二節內容。本節課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繼續和延伸,也為下一節課《平等尊重你我他》的開展奠定理論基礎;從方法論上講,有利于提升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與尊重別人。可見,本節內容處于第九課的中心環節,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如何做到換位思考,這是第九課的核心知識。將從兩個方面把握重點:一是指導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就自己曾經和同學發生相互理解與不理解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讓同學們認識到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與善待他人,在課程標準中要求對這一知識理解和運用。著重從兩個方面突破難點:一是用別人不喜歡的外號自己也不會喜歡來說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對“管鮑之交”蘊含的道理來說明理解的重要性和力量。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在學習生活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學習生活中懂得理解與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三,教學設計理念和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設計堅持以主體性教育為指導,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為主線,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懂得理解、尊重、寬容和欣賞別人。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還要根據初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他們的學習認知規律進行構思。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初步建立了交往藝術的新思維,但由于受社會、學校、家庭等一些不良思想及習慣的影響,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做到“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知、情、意的統一則會存在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方法

  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方法上,本課用讀書指導法。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而獲得知識和發展智力,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出難點、疑點和提出問題,并依據教材和參考書力爭自己解決難點和困難。在教法上,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自主探究學習的主人,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和總結反思法。

  五,教學流程

  按照“組織教學(1分鐘)→復習提問(2分鐘)→導入新課(1分鐘)→讀書指導(1 2分鐘)→主題講析(8分鐘)→主題探究(1 5分鐘)→應用發展(5分鐘)→布置作業(1分鐘)”的基本環節進行教學。

  其具體內容如下:

  基本環節

  主要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組織

  教學

  課前準備

  查看學生的上課準備情況

  值日生匯報班級學生出席情況

  了解學生出席情況

  復習

  提問

  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相關內容的復習

  教師:提問題,在生活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沖突”,我們應如何處理?請一名同學結合所學知識及自己的經歷說給大家聽。

  學生說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寬容的實質和內涵講述即可。

  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導入

  新課

  引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內容

  用“起外號”的例子引發學生的思考

  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讀書

  指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的道理

  指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教材,對個別學生進行必要的輔導。提出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換位思考?

  產生疑問,引發進一步的思考,閱讀教材解決疑問,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主題

  講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的內容

  結合書本的例子和生活中的事例,以換位思考為主線進行講解

  認真聽講,仔細領會,可以聯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分析綜合的能力,讓他們在生活中能換位思考

  主題

  探究

  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做到換位思考?

  提出問題和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正確理解與尊重別人?

  思考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應用

  發展

  對課文內容歸納總結

  就“長者與兩個青年”的事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他們的態度

  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分別分析“長者與兩個青年”的行為是否可取

  強化深化知識,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布置

  作業

  與父母進行一次交談,在其中領悟父母的艱辛

  進行反思,并準備相關事例與學生分享

  將相關知識融入實際的交談過程中

  讓學生懂得理解與珍惜

  六,教學手段和板書設計

  采用現代與傳統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使用多媒體和黑板相結合的方式,用ppt展示教學內容和問題,版書依舊在黑板上寫出來。

  板書分為正版書和副板書,正版書在黑板左側,具體內容為: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寬容和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七,課后反思

  本課設計中,按照“組織教學→復習提問→導入新課→讀書指導→主題講析→主題探究→應用發展→布置作業”的基本環節展開教學,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教師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了有機的統一;但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信息技術手段沒有得到有效的應用,同時學生要達到教學內容知情意目標的統一,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八年級政治上冊《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作文(精選41篇)11-30

換位思考02-04

換位思考作文(精選)07-15

換位思考作文(精選)07-16

(經典)換位思考作文07-29

【經典】換位思考作文07-31

(精選)換位思考作文07-13

換位思考的作文11-11

換位思考作文06-24

[經典]換位思考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