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2頁和第33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
2.借助學生熟悉的米尺和格子圖等實物,讓學生多角度理解小數與分數的關系,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在探索交流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及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交流資料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收集了嗎?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匯報交流。
如:一袋方便面的價錢是1.2元;一個筆記本的價錢是2.6元……
(二)師出示圖片
師:王老師也找了一些圖片,看大屏幕。
請你認真讀一讀,并說一說每張圖表示什么含義。
生讀小數并結合圖說小數表示的含義。
(三)小結
看來小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對它有所了解,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小數(板書:小數的意義)。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猜測,實踐體驗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大家伙,(師舉起給學生們看)什么呀?(生:米尺)它有多長?(1米)可以干什么用?(測量物體的長度)今天這節課上它的功勞是最大的,借助它我們會掌握很多新知識。
請兩位同學合作測量一下課桌的高度及它表面的長度,誰愿意?
兩位學生測量,其他學生觀察,教師板書記錄:桌子長60厘米多,高80厘米。
師:如果用米作單位,不夠1米怎么辦?
生:可以用小數。
小結:在我們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教師選擇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際測量活動,進一步理解和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直觀感知
1.借助課件,引導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觀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分米?(生:1分米)寫成分數是幾分之幾米?(生:十分之一米)像這樣的分數也可以用小數0.1米表示
師:那3分米、7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用分數和小數怎么來表示?
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匯報。
生:3分米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三米,也可以用0.3米表示;7分米則是……(生匯報的同時課件出示。)
師:0.3米里有幾個0.1米呢?0.7米里又有幾個0.1米呢?1米里面有幾個0.1米呢?
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師出示米尺教具:誰能在我的米尺上指出0.1米、0.3米、0.7米及0.9米……
生臺前匯報結果,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師:你們太棒了!通過觀察以上分數和小數,發現了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生:像這樣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
(設計意圖:多角度、多形式地強化認識,理解一位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并滲透小數的計數單位和進率。)
2.借助直觀遷移,理解兩位小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32頁圖片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生:1厘米)1厘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怎么表示?(一百分之一米)也可以用0.01米表示。那么4厘米、8厘米用分數怎么表示?用小數呢?生獨立思考后組內交流。
匯報整理(課件演示)
師追問:那么12厘米、38厘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怎么表示?小數呢?誰來老師手里的米尺上指一指呢?
生找,指,并說為什么,那么1米里又有多少個0.01米呢?(100個)
師:你們又有什么發現呢?
生: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師板書)。
3.直觀遷移,獨立探究,理解三位小數的意義。
師出示課件,33頁的圖。
生獨立思考后完成書中練習,然后小組交流。
師追問:你能從這幅圖中找到其他小數嗎?(如:0.006,0.015……)
你又有什么發現呢?
匯報:分母是1000的分數也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
(設計意圖:在初步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探究、小組交流等方法理解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具體意義,突破了難點,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和理解了小數的意義,又一次滲透了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4.遷移推理。
師:試想一下,什么樣的分數可以用四位小數來表示?五位小數呢?
生:分母是10000的分數可以用四位小數表示,分母是100000的分數可以用五位小數表示……
小結:分母是10、100、1000……這樣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遷移應用,已經對小數的意義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繼續推理下去,有助于學生清晰而深入地理解,從而感知十進分數與小數的關系,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三)認識計數單位
師:整數有計數單位,小數也有計數單位,你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嗎?嘗試說一說。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
師課件出示,并要求學生齊讀(板書上顯示)
追問:通過觀察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生:10)
板書: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小數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這部分知識我采用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然后直接出示,提高了學生探究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33頁“做一做”,獨立完成,全班訂正。
2.完成書36頁1、2、3題,要求:認真讀題,獨立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這幾道基礎練習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并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總結
1.師: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內容,談一談自己的收獲。生暢所欲言。
2.齊讀書33頁“你知道嗎?”內容,了解小數的產生。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梳理,加深對本課內容的認識、理解。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小數產生的歷史,對學生進行了數學文化的滲透。)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
六、布置作業:
完成書37頁7、8題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親自經歷測量活動,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時,加強了對小數產生的必要性認識。
在教學小數意義這部分時,我充分利用教學課件和實物教具相結合,直觀引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都可以用小數表示,然后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我充分借助遷移類推,合理安排引導和放手的時機,給學生創造了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機會,從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觀察花在一天中的什么時間開放。
(2)學習生字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自然界的奧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孩子對自然界、對科學知識的熱愛,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精神和主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體會花兒開放的美。學習用不同方法表達。
難點:弄清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
教具準備:
1.各種花開的圖片。
2.部分課文內容幻燈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欣賞鮮花盛開的圖片,積累描寫花的詞語,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大聲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共同練讀難讀的句子。
3.出示本課要求掌握的詞語,指名讀,隨機理解詞語“嬌嫩”,書寫“嬌嫩”。
4.指名讀全篇課文。
三.品讀感悟,理解積累
閱讀第三自然段,解釋“花鐘”。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課堂導入
1.請學生說說什么是花鐘。
2.師:這位植物學家可真了不起,設計得多少巧妙啊。“只要我看到什么花開了,就知道幾點了。”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詞準確。
4.課件出示花鐘的圖片,介紹有名的花鐘。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師:花鐘的設計是那么巧妙,那么植物學家是依據什么設計的呢?花鐘的奧秘就在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同學們快點去探尋花鐘的奧秘吧。
2.學生自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說說設計花鐘的依據。
3.師:“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七點,睡蓮開了......”
4.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5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體會好在哪里。相機進行習作方法的指導。
6知識拓展,學習用不同的表達方法表達同一個意思。
三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不同的花為什么樣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呢。請各個小組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
2各小組匯報合作成果。
四總結
1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2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花鐘》這篇課文,其實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的奧秘,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會有更多的發現。
板書設計:
(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概述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
本科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所需課時1課時。
生活中的旋轉現象、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和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旋轉與平移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對學生構建空間觀念很有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1)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
3、體驗平移和旋轉的價值,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滲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4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說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看到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對于這方面的內容學生一定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加入圖畫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在本課的設計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圖畫。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采用從生活實例入手,為學生創設一個又一個的情境,讓學生在看、做、想中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及掌握,為了便于學生發現“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規律并突破學習的難點,本節采用演示、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電教輔助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玩具風車、飛鏢各一個,方格紙題單。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由“游樂場游戲引入。
教師先說規則:一會兒大屏幕上會出現一些詞(滑梯、推積木、小猴表演),同學們先理解詞的意思,然后用動作表示出來。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面向大家),讓他根據大家的動作猜出這個詞并說出來。接下來一人猜詞,其他學生用動作表示看到的詞的意思。
回想我們剛才做的幾個動作,你感覺它們的運動特點一樣嗎?其實它們屬于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我們的讀書資料上就為大家介紹了一些,在看書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讀書要求。
[設計意圖:從猜詞游戲引入,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因為對這些詞的理解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用形體表示詞義又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事情。讓學生先看讀書要求,這樣使學生知道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的,帶著問題和任務看書,使學生有思考的內容,同時對以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觀察比較,初步感知。
1、分類、感知。
(1)依次出示8個物體運動的畫面。
(風扇的葉片轉動、升旗、、推窗等)。(課件出示)
生隨著活動的畫面用自己的動作和語言把看到的現象表現出來。
(2)剛才大家看到的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一樣嗎?你能按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分分類嗎?
(3)4人小組里討論:怎么分?為什么這樣分?
(4)平移和旋轉有什么特點?根據學生回答用符號表示。
(5)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平移和旋轉。
剛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中,平移和旋轉前后什么變了?(位置)什么沒有變?(形狀和大小)
2、親身體驗平移和旋轉。
想親身體驗平移和旋轉嗎?歡歡想請大家試著做一做旋轉和平移的動作。聽口令用身體活動來表現這兩種運動。
3、判斷下面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哪些物體的運動是旋轉?(課件出示)邊演示學生邊答,注意語言表達完整性。
(三)、深入感知,探究平移。
1、出示捉迷藏的游戲。(課件出示)
生觀察,思考,按要求尋找福娃兄弟。
2、引導生認識平移的方法:看整圖(板書)。
3、我們可不可以只觀察圖形的某一部分來研究平移呢?出示:三角形圖。
(1)你能看出三角形往哪個方向平移的?(向上)你是怎么看的?(箭頭)
(2)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幾格呢? (生發表不同的意見)
(3)請生拿出▲和方格紙來移一移,說一說。
小組討論三角形怎么數平移了幾個格子?引導生認識對應點。板書:對應點
(4)你還可以從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看出三角形也向上平移了3格?引導生認識對應邊。板書:對應邊
小結:在物體平移前后的位置上,任意選一組對應點,再數這組對應點中間有幾格?那么這個三角形就平移了幾格。
4、鞏固深化:
(1)課本P19試一試中間的三角形圖,請生任意找一組對應點,用鉛筆點出來,再數數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幾格?
(2)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請你在蠟燭圖和小魚圖上點一點,數一數,再把空填寫完整。
指名匯報。你是怎么數的?注意糾錯。
5、畫平移后的圖形
剛才我們已經學會怎么看一個物體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了,你能畫出一個圖形平移之后的圖形嗎?
(1)試畫 向上平移3格后的圖形。
(2)展示交流。
(四)、欣賞與拓展。
平移和旋轉現象不僅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人們還運用平移和旋轉創造了美麗的圖案。( 課件展示圖片)
體會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創造的美,了解平移和旋轉的作用。
(五)、小結全課。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最后,畫出教學過程流程圖。同時,流程圖中需要清楚標注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媒體和相應的評價方式。
七、教學評價設計
根據學生表現,設(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于最佳興奮狀態。(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制、有毅力。
八、幫助和總結
隨時深入課堂,及時引導學生學習,對不懂的'學生要及時講解。及時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所學的新知識。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鑒賞美的良好習慣。
2、 引導學生理解樸素美、人格美的內涵,爭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 體會景、情、理的完美結合。
4、 令輝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體會景、情、理的完美結合。
教學難點:“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想:運用提問、討論法,借助多媒體使學生更形象、更具體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情感。
教學教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提問法、討論法、閱讀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課文
“美”是我們人類古老而永恒的話題。關于“美”的詮釋,歷來都是眾說紛紜,五彩繽紛,美的事物更是不勝枚舉。我們也學過不少描寫美的文章,如描寫月下荷塘“朦朧美”的《荷塘月色》,寫北平秋天的“清”、“凈”、“悲涼”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如果美和墳墓聯系在一起,你認為合適嗎?
今天我們共同討論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出示課題及作者)
作者簡介: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于維也納一個尤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后任報社編輯。他早期致力于詩歌創作與翻譯。歐戰爆發后,流亡瑞士,從事反戰和平活動。戰后埋頭寫作。曾出訪過蘇聯,與高爾基相識。1933年法西斯上臺,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國國籍,后輾轉流寓巴西,終因對歐洲前途的絕望偕妻自殺。他一生中著有多種名人傳記,突出再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說《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獨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畫中產階級婦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運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及譴責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煩躁的心》。
二、 出示圖片:
奢華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馬俑)、金碧輝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華麗的印度泰姬陵、簡陋寒磣的托爾斯泰墓。
提問:你們認為哪座墓最美?
答案不會統一,在這里,不要多做解釋,給學生留下疑問,然后直接進入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三、 范讀課文
結合上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此為個人維托爾斯泰墓是“時間最美的墳墓”?
四、 設疑
問題1、文中最能概括墳墓特點的詞語是什么?
問題2、“樸素”的具體的外在表現在哪里?
問題3、托爾斯泰為什么愿意埋葬在這樣一個荒郊野外“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之中”呢?
問題4、作者認為他獲得安寧、幸福嗎?
問題5、人們參觀此墓式的心情如何?
問題6、人們為什么會這樣莊重肅穆?
問題7、人們如此敬仰他,是否僅僅因他的墳墓極為樸素?
問題8、文中還提到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墓地的奢華,其作用是什么?
問題9、文中還是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有什么作用?
問題10、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是最美的?
五、 學生自行朗讀課文,解答上述問題。
第二課時:
六、 答疑;
問題1:文中最能概括墳墓特點的詞語是什么?(請同學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教師明確:樸素
問題2、“樸素”的具體外在表現在哪里?(請同學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遠離塵囂的長方形土堆;(極為普通)
2)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入土為安,不勞頓他人)
3)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甚至連名字也沒有(淡泊名聲)
問題3:托爾斯泰為什么愿意埋葬在這樣一個荒郊野外“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之中呢?
首先插入介紹一下托爾斯泰的一些情況,同時出示幻燈片。
十九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琉森》等。
評價: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列寧稱他為“偉大的藝術家”
教師明確:文中第一段“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很自然的去下文找尋答案)
教師繼續提問:
1)“飽經憂患”在文中表現在哪句話?
教師明確:“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
2)“新的、美好的啟示”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親手裁種的樹木之下”就能獲得幸福。托爾斯泰生前精神飽受痛苦,希望死后在這樣樸素的墳墓中靈魂獲得安寧、幸福。
問題4、作者認為他獲得安寧、幸福嗎?
教師明確:獲得了。
繼續提問:從哪里體現的?
墓地的寧靜,寫景部分即:“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再問:這段話在文藝工作者中起到什么作用?
教師明確:1)用“風兒”、“俯臨”、“嬉戲”、“溫柔”等溫情的詞語,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偉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2)選取“夏天”“冬天”兩個季節中的景物來裝飾托爾斯泰墓,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人感到一顆偉大的靈魂永恒不變,永世長存。
問題5、人們參觀此墓式的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
教師明確:“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沒有一個人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問題6、人們為什么會這樣莊重肅穆?
教師明確:“因為人們尊敬、敬仰這位偉人。”
問題7、人們如此敬仰他,是否僅僅因他的墳墓極為樸素?
教師明確:不是,因為他生前具有偉大的成就、高尚的人格,即人格美(不重名聲,淡泊名利,品格高尚,精神崇高)
問題8、文中還提到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墓地的奢華,其作用是什么?
教師明確:這里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反襯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偉人與偉人比,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更能震撼人的心靈。
問題9、文中還是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有什么作用?
教師明確:無名墓冢與托爾斯泰偉大聲名的對比,莊嚴肅穆的氣氛與觀賞閑情的對比,這些對比都形成極大的反差,無不使人感受到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和托翁的崇高精神境界,突出了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這一主題,表達了作者的崇敬之情。除此之外,文中還有一處正面對比,即托爾斯泰與“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的正襯,強化突出了托爾斯泰的平凡普通。
問題10、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是最美的?
教師明確:墓的外形:樸素美
墓的實質:人格美
七、 教學延伸: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領會到美的真正內涵,即樸素美有時比華貴之美更加感人。
八、總結:盡管這是一個極普通,極樸素的墓地,但它和偉人高尚的心靈聯結在一起,也可以說,正是墓地驚人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鮮明的對比,更感動了作者。作者又將自己被劇烈震撼的情感通過樸素的語言傳達出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間最美的墳墓》平淡樸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與內容、情感的表達與理性的思考都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頌托爾斯泰不重名聲、追求樸素自然的高貴品格。在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歌頌中,也體現了作者的價值判斷――最樸素最動人。
八、 板書設計:
(對比)
九、 作業布置
1、 完成課后練習。
2、 結合自身感受,依據本課的寫作特點寫一篇讀后感。(不少于300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贊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并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培養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陶冶學生愛美的情操。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并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隨著作家巴金一起去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
二、檢查預習
1、分別觀察圖1和圖2,說說圖上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讀音。
三、講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學習二三自然段。
(1)說一說圖1景象。
(2)指名讀文二三段,邊聽邊想象。
(3)用投影片幫助理解。
(4)理解重點詞語。
天水相接、范圍、目不轉睛、一剎那
(5)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講讀第四五段。
(1)有云時,太陽出來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出示掛圖2,指導觀察。
由于陽光的作用,云有什么變化?
(2)指名讀第四五段。
想象太陽躲進云層里和太陽透出重圍時,云和海水的變化。
(3)理解第四五段,讀讀想想。
(4)讀第五段,體會“鑲”“透”“染”等詞的好處。
(5)讀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講讀第六段。
(1)讀文,“奇觀”?
(2)這偉大的奇觀指什么?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用“這不是……么”的句式表達有什么好處?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并聽寫。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記。
二、練寫生字詞。
三、讀背第一段。
四、讀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關練習。
1、朗讀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練習。
3、自讀第二三段,想象,背誦。
4、練習背誦第二三段。
五、讀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讀第四五段。
2、完成練習3。
3、想象、記憶文章。
4、練習背誦第四五段。
六、看圖,全班試背全文。
七、指導造句。
1、“燦爛”“目不轉睛”在課文中說什么?
2、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這兩個詞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頭造句。
八、鞏固生字詞。
1、自己識記。
2、聽寫詞語。
九、作業 :
1、背誦課文。
2、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書面造句。
3、預習《燕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泊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4、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教學難點: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具準備:光盤、圖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23半截蠟燭
2、讀課題,學生質疑:課文為什么用半截蠟燭作為題目?這半截蠟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3、教師質疑:課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么事?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大家解決了哪些疑問?
3、學生交流。
4、本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況。
三、再次讀課文,重點學習字詞。
1、明確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順語句,讀通全文;邊讀邊用圈畫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詞,并通過聯系上下問或解決。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準字音。
(2)檢查詞義掌握情況。
3、討論主要內容。
4、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諾德夫人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二段(3):一名德國軍官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德夫人取出一盞油燈,吹滅了蠟燭,暫時避免了一場危機。
第三段(4-5):大兒子杰克想結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但沒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兒杰奎林在萬分危急關頭借口上漏稅繳拿走裝有情報的蠟燭,避免了一場危機。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四、課堂練習
1、寫字練習。
2、用鋼筆描紅、臨寫。
3、抄寫詞語。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邊讀邊想象,體會課文描寫的壯麗景觀,并能用自己的話介紹課文內容。
3、在閱讀中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進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查閱有關青藏高原、珠穆朗瑪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潮》一課向我們呈現了一種壯麗的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看看那里是怎樣一道風景線。
二、初讀,感知全文
1、出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圖片:
感受它的美、險、奇。
2、初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4、說一說:
聽了、讀了課文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介紹,你覺得哪個詞最能體現它的特點?再讀讀課文,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字?
梳理歸納出“壯麗”、“奇異”。
5、默讀全文:
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在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哪些段落在寫它的奇異。
壯麗:
第2自然段。
奇異
第3、4自然段。
三、再讀,感悟全文
1、齊讀2自然段:
讀一讀,哪些句子最能說明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美。
海拔:3000米;長:504千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6009米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字。
2、除了列數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兒?
“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一爭高下”(齊讀)通過對比你發現了什么。你想說什么嗎?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
3、指導朗讀:
強調氣勢。
4、齊讀3、4自然段:
找一找,你認為哪些現象最能體現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異。
奇異:
山異 (熱帶雨林、冰川);
水異(涓涓細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樣性。
5、指導朗讀。
6、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是意味著什么呢?
齊讀5自然段。
為什么說它是上個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資料,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意義。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雅魯藏布大峽谷
壯麗 1、大拐彎的神奇(傳說)
2、長、深、窄(世界之最)
神奇 3、自然博物館
4、動物王國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相關文章: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七篇02-13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1-23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1-21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3-04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2-2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2-10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1-30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七篇02-09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七篇01-24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七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