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學設計

時間:2020-10-22 15:02:3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學設計

  一、牢固樹立課標意識,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一)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研讀“課程標準”自然是我展開教學設計的起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本課作出如下規定:“以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這是較為典型的以“點”帶“線”的呈現方式,指引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把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兩個典型事例——“鑒真東渡”與“玄奘西行”。它們在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影響深遠,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在學生認知水平及教材知識結構的綜合考量下,我將這兩點確立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對“鑒真東渡”這一重點的處理,我運用圖片導入法,出示《鑒真坐像》圖,指導學生觀察、描述圖片信息并關注“雙眼緊閉”的細節,詢問學生其中的緣由。在問題驅動之下,學生通過充分提取書本信息并結合教師提供的《唐大和尚東征傳》選段,化身為小導游為游客講解家鄉園博園內“鑒真東渡遇險紀念塔”這一景點。之所以創設這一情境,我主要是為了吸引初一學生的主動參與,將知識點變為“活的”、“可用的”知識,既增強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記憶,也在活動中滲透基本技能、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最后,我提供了鑒真在日本醫藥學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的材料,引導學生了解在傳布佛法外,鑒真還傳播了中國許多的文化成就,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對另一重點“玄奘西行”的處理,我考慮到大部分的學生閱讀過青少版的《西游記》或觀看過相關的電視劇、電影作品,對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感興趣,對相關的情節也較為熟悉,只是在歷史史實與文學作品之間未能作很好的區分。基于以上分析,我設計了表格填空,指導學生完成玄奘西行與“唐僧取經”的比較,引導學生了解歷史史實與文學作品之間既有聯系又存在區別,潛移默化地滲透史料實證素養培育。之后,我充分利用書本上已有的《玄奘西行和回國路線圖》、精心選取《大唐西域記》中的精彩片段,要求學生完善玄奘西行路線,引導其形成歷史空間概念;還設計“玄奘西行可能會遇到哪些艱險”的歷史想象活動,指導學生挖掘歷史地圖的隱性信息并研讀、提取材料,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遷移并整合不同學科之間習得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追問“我們的想象符合歷史史實嗎”,激促學生歷史思維深入,進一步滲透史料實證素養培育;后設計了話玄奘真實形象的活動,讓玄奘的寶貴精神品質走進學生的心田。最后簡略補充王玄策、義凈等造訪印度的史實,凸顯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里程碑式的地位。

  在本課中,“遣唐使”、“唐與新羅的交往”雖未直接列入課程內容,但“鑒真東渡”本身與“遣唐使”到來密不可分,“唐與新羅的交往”作為一個修訂版教材的新增子目,也從一個側面生動展示唐朝時期中外交流的活躍盛況,有助于本課難點的理解,不能置之不理。在這兩個板塊的處理上,我主要抓住典型人物如弘法大師、吉備真備、崔致遠,利用典型圖片如《弘法大師行狀繪詞》,通過圖說歷史、教師講述的方式完成,在處理的篇幅及力度上都做了相應的減法。這樣的處理可以使得各子目、各板塊間詳略有別、詳略得當,主干知識、重點突出,易于學生把握。

  本課的課程內容還要求學生能“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這對學生的學習提出較高的要求。與一般的歷史時間、地點、人物等史實性知識不同,這屬于規律性、理論性的知識,從行為動詞看又屬于理解層次要求的知識,對初一學生而言是一個難點。對此,我選用《中華文明史》中“(隋)唐是中華對外交流的高潮時期,這一時期的對外交流在深度和廣度上遠遠超過了前代”這一具有一定權威性的觀點,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起點;同時我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資源,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從理解“寬度”、“廣度”遠超前代中逐步突破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發展性”這一特征。

  (二)設計展望

  1.深入全面地研讀課標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已經能做到關注課程內容要求,能夠依據相關行為動詞屬性基本判斷有關歷史問題的量與質的要求,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應當對歷史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實施建議等內容進行綜合的、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做到不僅知道“教什么”,明白“怎么教”,更明晰“為什么教”,這對精準把握并突破教學重難點是有益的。

  2.關注課標的動態發展

  現行的課程標準是2011年頒布的,而統編歷史教學書在此之后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審查與修改于近兩年才投入使用。所以存在對課標進行相應調整的情況。此外,《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已于2018年正式出臺,其中提出的歷史核心素養的理念也需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以關注。我認為把握課標最新的調整與變化,有助于我們精準把握并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發揮課程資源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設計思路

  “課程資源”的提出、開發與運用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亮點。歷史學科涉獵廣泛,與其他學科相比,它擁有無法比擬的、獨特的、豐富的課程資源。它的開發與利用有助于落實課程目標,也能豐富課堂教學、滿足學生需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眾多的課程資源中,我首先充分地利用了教科書資源。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帶領學生解讀教科書上的插圖資源如《弘法大師行狀繪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描述當時的情形知曉遣唐使來華的史實,既感受唐王朝的繁盛,也感悟日本人的向學與堅持。我還利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像》、《玄奘西行求法(郵票)》作為相關子目學習的導入材料,以人帶事,順應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與需要。此外,我還注意用好教材輔助板塊課文旁設“相關史事”、課文后設“課后活動”,引導學生描述畫面信息或以之作為思維材料展開活動促進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為什么首先考慮的是教科書資源?教科書是第一課程資源,也是課程資源的核心。教科書不僅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教本”,亦是學生學習的“學本”,是學生獲取最為便捷、使用頻率最高的課程資源。教師能在課堂中利用已有課程資源進行情境、活動的創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課上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學生加強對教科書的了解,進一步增強了統編教材的可讀性,從而為課后的自主學習創設條件。

  本課還甄選了鄉土史課程資源。我選用了鑒真東渡遇險紀念塔和如東掘港國清寺遺址,并以之設計了“角色扮演”及學習延伸的活動。鄉土史課程資源是課程資源中具有特色的一類資源,它是師生所處的某一行政單位具體地域特色的、能夠反映特定范圍內受眾文化心理的、承載歷史與現狀的資源,具有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賦予學生更多參與的可能性等突出特色。這類課程資源的利用,能夠較好地拉近歷史與學生、與現實的距離,從而客觀上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此外,本課還選擇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歷史題材的視頻文學作品資源,如導入部分節選了紀錄片《中國通史》中第五十集的片段,不僅起到較好的凝神激趣的作用,同時也讓學生對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景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為本課難點的理解打下一定的`基礎。在“玄奘西行”子目處理中,我展示出影視作品《西游記》的劇照圖片,迅速吸引學生的眼球,并通過后續的列表對比潛移默化地滲透史料實證素養的培育。

  (二)設計展望

  1.課程資源開發應緊扣教學目標

  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利用已成為一線教師的自覺之舉。現今,大量的課程資源被搬上課堂,的確起到一定的興趣激發作用,卻也存在脫離課程目標或教學目標而隨心所欲選用資源的情況。我認為教師在兼顧學生興趣的情況下,應當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的學習經驗、認識規律進行合理的選取有教學價值的課程資源,讓課程資源既發揮消除學生與歷史心理距離的作用,也能更好地為課程或教學目標服務。

  2.重視鄉土史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鄉土史資源不僅可以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印證,而且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研究身邊的歷史。這類資源的運用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進熱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也利于活化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水平和思維能力。

  總結:如果說教科書是編寫者在精準全面理解課程標準基礎上的一次再創作,那么歷史教學也是基于課標及教材的一種再創作。本課僅是基于唯物史觀的一種理解與創作。不同的史觀、不同的視野會賦予本課不同的魅力,可以引領學生從不一樣的高度與寬度欣賞歷史的意蘊、體會歷史的深邃、感受歷史的真諦。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關于唐朝的歷史故事08-31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說課稿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11-16

七年級關于歷史的教學設計教案04-19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2-18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10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學設計12-06

賣炭翁 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愛蓮說》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臺階》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賣炭翁》教學設計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愛蓮說》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