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合7篇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品味言語情味;發掘作家情思;反觀現實生活;滋養學生心靈。
二、整體思路
以“意思”為主線,以“生命”為重心,以“活”為切口,以“言語”為立足點。
三、教學流程
1、發現“意思”:
⑴ 整體感知全文。
⑵ 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
2、沒“意思”:
⑶ 從文簡介。
⑷ 你同意他的看法嗎?
尊敬的沈老:
你的《云南的歌會》相當沒意思,因為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主題。建議將其拿掉!
你的忠實讀者。
3、作家的“意思”: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此為選入教材時被刪掉的文字)
4、我們該如何而活。
四、步驟解說
筆者以“文本細讀”的方式仔細研讀了《云南的歌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語言點,那就是“意思”一詞。在《云南的歌會》中,沈從文先生兩處提到“意思”一詞。一處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云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寫的也是有意思的);還有一處是第五段“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后面所寫的更有意思)。其實,本文在節選時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顯然,這里的“意思”應是統領全文的)。由此看來,“意思”儼然就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我以為,這是一個極有意思的發現,那么,為什么不以“意思”為主線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呢?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
1、發現“意思”: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后提出: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要求學生靜靜地默讀,用橫線劃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回答的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入字里行間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沒“意思”:
在學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時候,有意識的拋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想讓學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讀上來,從而達“點”“面”結合的教學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讓課堂的線性推進出現轉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表層感知進入深層探析。通過討論,讓他們明白沈從文在自然環境的描寫上之所以不吝嗇自己的筆墨,是因為作家認為“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的對象和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歌不會那么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本文節選自《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選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引出這段文字,其意在要學生明白沈從文認為“意思”在于“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然后抓住這個“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義性,引導學生再細讀文本,然后從文中去發現作家是如何描述這些“活生生的”“鮮活的”“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的。
4、我們該如何而活:
設計此問題是想讓“語文”貼近生活,走進心靈,關照靈魂,從而讓語文教學從言語的層面進入文化的層面。
五、課后反思
此課例獲浙江省初中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第六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從而體會作者喜愛和贊美大興安嶺的思想感情。
2、表情朗讀課文36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新課
1、引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以親切與舒服這條感情線索貫穿全文,請大家回憶一下,作者前二次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與舒服的?請讀出有關句子(出示句子)
2、大興安嶺的美麗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閃爍)?(板書嶺林花)
那么嶺林花到底怎么美?為什么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閃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讀懂、讀好這一部分。
二、學習第二段
(一)學習嶺
1、個別讀第2 節,思考:(卡片出示)嶺的美主要表現在它的哪些特點上?
2、交流。(多、溫柔)
3、(卡片出示)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怎樣感受到的?請默讀這部分,圈畫出重點詞句。
交流:
a、秦嶺:云橫秦嶺
請看(出示秦嶺圖)誰能用文中的詞語來描繪秦嶺?(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小結:大興安嶺同它大不相同,那實在是太溫柔了。
b、這里的嶺的確很多
抓住橫、順體會姿態多,誰能讀出姿態的多?個別讀,男女生輪讀。
比較句子,拿去點兒,意思一樣嗎?抓住點兒體會溫柔,誰能把嶺讀得又多又溫柔?個別讀,女生讀,齊讀。
c、多少條嶺
抓住看不完,聯系該句重點詞體會多,前不見頭,后不見尾,抓住看不厭體會美。
d、每條嶺
體會溫柔,長滿珍貴的樹木,決不是光禿禿的巖石。每條嶺的線條都是那么柔和,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一樣
4、體會情感,熟讀這段。
呀,如果能親眼看看這嶺該多好啊!請看,(出示嶺)如果說秦
嶺是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出示秦嶺比較)那么大興安嶺的嶺是又多又柔,美得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大家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齊讀
5、小結學法:
請大家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部分的?誰能結合思考題來說一說。(指卡片)
先讀課文,思考:嶺的美主要表現在它的哪些特點上?再讀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是怎樣感受到的?最后通過感情朗讀把嶺的美表達出來。
(二)學習林
1、嶺如此美麗,嶺上的林那就更美了。下面,就讓我們以同樣的方法學習林。
2、自由讀3、4二節,思考問題1(如海)海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廣闊、不同的藍色、海面有波浪、海邊有浪花)
3、過渡:林又廣又綠,美如海,你是怎樣讀懂的,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2。呆會兒請你把感受到的通過朗讀告訴大家。
4、誰先交流,大家仔細聽,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不夠,你認為該怎樣讀?評讀。隨機朗讀。
a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非常廣闊,一片綠色,真像林的海洋。個別讀。
b群嶺起伏長滿樹木的山嶺有高有低,像海上的波浪,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真美啊!
c多少種綠顏色呀一片綠色,有深有,有明有暗,像陽光照射下的海面一般美。
d落葉松的海洋廣闊無垠,一碧千里,猶如海洋般遼闊無邊。
e海邊上嶺上的青松像大海,青松邊沿的白樺樹干是銀白色的,在陽光照射下銀光閃閃,像海邊的浪花。真美。
泛:動態美,充滿生命和活力。
你能把這句話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嗎?用問號有什么好處?誰能把這海邊的白樺讀得更美。個別讀,舉手的同學讀。
5、看圖引讀。
出示圖,引:這就是林的海洋,目之所及的確多少種綠顏色呀興安嶺上是的看
林這么美麗,看在眼里,真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呢。
(三)同法自學花。
1、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花這一部分,不過要求可更高了,這回要請同學獨個兒自學,然后直接把感受到的讀出來。
2、個別交流特點,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請讀出來。對于她所讀地句子,假如你也有所感受的話,請跟他一起讀。隨機板書(多、艷)
3、邊講述,邊閃現嶺、林、花的短鏡頭:作者看到嶺那么多那么溫柔,又看到嶺上的林那么廣那么真像林的海洋,還看到林中的花那么多那么艷,一切都是那么美麗,于是,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出示興安嶺鞋你喜歡這個句子嗎?為什么?范讀閉目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誰來描述一下。
出示燈片,作者怎么會把興安嶺當作一位姑娘的?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個別讀,范讀,齊讀。
(四)學習第6 節。
回到句子它的美麗不空洞。
1、過渡:大興安嶺的確美極了。(閃美麗)更重要的是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閃,這什么說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呢?請自由讀第6節,并聯系上文,聯系生活實際把你的理解講給大家聽。
2、小結:大興安嶺不但美麗,而且和各行各業的建設連在一起,和千家萬戶連的生活連在一起,為祖國的建設和人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興安嶺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出示句1)和第一次相比,有何不同?再讀句2。那么第三次親切與舒服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三、總結課文。
這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第二部分。如果還有地方沒讀懂的,請提出來。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看那位同學最聰明,能結合所學內容完成以下練習?任選一題說說。
1、大興安嶺的嶺真啊!
2、嶺上的林真啊
3、林中的花真啊
板書
嶺多、柔
19林海 林如海親切與舒服
花多、艷
糜麗英老師執教《林海》一課,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的實踐與研究這一課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用快樂的情緒和優美的歌聲演唱《牧童》,表達牧童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并培養他們二聲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
3.通過演唱歌曲與姊妹藝術的結合及了解相關的牧童作品,體現文化藝術多元文化特點, 在體驗中感受歌曲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難點
1.用和諧的聲音唱好歌曲的二聲部合唱。
2.準確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伴著《春天在哪里》的音樂做律動進教室(第一段音樂學生做律動,第二段音樂學生加上奧爾夫的節奏樂器拍擊)。
二、復習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伴著《春天在哪里》的音樂來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大自然它那風情萬種、絢麗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你最喜歡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歡碧波萬頃的大海……
生2:我喜歡清晨的蓬勃紅日……
生3:我喜歡美麗的黃昏……
師:假如你現在身臨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畫筆,把美麗的黃昏畫出來。
師: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歡田野的景色,因為它的綠、它的黃、它的靜……
師:田野是這么美,讓我們一起奔向田野吧!
學生隨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喚》(在演唱中,學生加上跺腳、拍手、捻指等喜歡的動作)。
師:你們美妙動聽的歌聲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唱好嗎?
生:好!鼓掌……
師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在奔向田野的時候,還看到了什么景色?(這時教師將一幅牧童騎在牛背吹笛子的圖畫貼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時,我看到了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著笛子的景色。
師: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寫的一首古詩《清明》。
師:你能背誦一下嗎?
生:能(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生:老師,我還想到了袁枚的《所見》 。
師:你真聰明,你能為我們再背誦一下《所見》嗎? (學生朗誦,其余同學會背誦的可以同時背誦)
師:你背誦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簡單地為大家講解一下詩意?
生:能(學生講解,不足之處教師補充)。
三、學習歌曲《牧童》
1.引入新課。
師:你們朗誦的有關牧童的古詩,讓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聽嗎?
生:想。
師:老師現在把歌曲唱給你們聽,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師用有感情且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師:剛才老師演唱的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歡快、節奏活潑、跳躍,是一首帶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們就學習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師用黃色標記的節奏。
學生先練習切分節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樂句。
2.學習歌曲旋律。
師:首先來學習高聲部的旋律(教師指導學生唱高聲部的旋律,特別提示要唱準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學習低聲部。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歸類復習,鞏固學過的漢字,正確書寫,辨別形近字,能正確書寫、使用。 2、認讀學過的生字詞語,并用詞語組成完整、同通順的句子。 3、閱讀欣賞。 4、說說語文課,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重難點、關鍵:
1、鞏固學國的漢字,正確書寫,辨別形近字,能正確組詞。 2、會用詞語組成完整、通順的句子。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認識過的生字,辨別形近字,能正確書寫。 2、誦讀古詩。教學過程:
一、有趣的漢字
1、教師:你們知道嗎?這一組我們又交了不少長得像的漢字朋友,你們能正確區分嗎? 2、學生自由讀。 3、引導學生觀察加點字間的異同。 4、教師強調在認讀和書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5、學生再讀詞語,鞏固認識。
二、寫字
1、教師以組出示生字,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 2、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異同。 3、學生說一說書寫這些字的注意點。 4、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三、組句子
1、出示文中的詞語,大家一起讀一讀。 2、教師說明練習的要求。 3、學生按要求妄稱練習。四、閱讀欣賞 1、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 2、教師播放音樂,配樂讀,學生聽,感受美。 3、教師示范讀。 4、學生再自由讀一讀這兩首古詩。 5、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兩手古詩。 6、學生閉目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意境。 7、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說說我們的語文課,說對語文的看法,提出建議和希望。教學過程:
一、教師讀題,明確要求
1、教師讀題目,學生認真聽,說說這次語文生活安排我們干什么? 2、指名反饋。 3、學生認讀詞語:語文課 喜歡 有趣 印象 最深 建議 希望
二、指名個別說,進行說的輔導
1、指名說一說。 內容選擇(1)對語文課的看法。(2)最喜歡的一篇課文。(3)印象最深的一次語文課。(4)最有趣的一次語文活動。(5)你還有什么建議和希望。 2、說話指導,引導學生注意幾個問題。(1)選一個主題,不要什么都說。(2)想清楚再說,意思表達清楚、明白。(3)聲音響亮。(4)注意傾聽他人說。
三、學生說,集體評價
1、小組說,互評。 2、指名說,集體評。 3、小組討論同學提出的問題、建議、希望,想對策。 4、反饋對策。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二)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法的含義.
難點:掌握第一種分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6支鉛筆,8個正方體,6個桃,3個盤子.
學具:8個小正方體,12根小棒和15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設計
(一)通過實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拿出6支鉛筆,分給2個同學,可能有哪幾種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這些分法中,前兩種每人分的不是同樣多,最后一種分的每人同樣多,我們叫它為“平均分”.
怎樣進行平均分呢?
教師拿出6支鉛筆,請3個同學到講臺前邊.教師把6支鉛筆分給3個同學,每人要分得同樣多,并請學生注意分的過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給1支.最后教師問:“分完了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接著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給1支,教師問:“分完了嗎?”(分完了)
教師讓全體同學觀察,這3個同學每人分得幾支?學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師問:“每人分得同樣多嗎?”這就叫做“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2支.”
(二)教學例1
要求每個同學拿出8個小正方體,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個正方體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擺一擺,分分看.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擺的情況.
學生擺完后,教師指定1名分得好的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過程,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學生:先拿出4個正方體,每份放1個,再拿出4個剩下的正方體,每份放1個)
“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每份是幾個?”
教師指出:這就是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
(三)學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教學例2,出示:“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幾個?”(邊口述題目,邊拿出6個桃和3個盤子)
“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盤放得同樣多)
“把6個桃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得同樣多,應該怎樣放?”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向學生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因為要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因此,先要拿3個,每盤里放1個.然后再提問:“分完了嗎?”
教師再把剩下的3個桃,每盤放1個,提問:“分完了嗎?”
“每盤放幾個?”
“是不是每盤同樣多?”
“這樣分東西的方法叫怎樣分?”(平均分)
像上面這樣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都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在數學里我們要用一種新方法——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
“÷”叫除號,寫的時候,先畫一橫線,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要對齊.
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個?這道題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邊談話邊寫)要分的桃是幾個?把“6”寫在除號前面(板書:6÷);把6平均分成幾份?把“3”寫在除號后面;每份是幾?把這個“2”寫在等號后面.教師指著“6÷3=2”說明:這個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著引導學生讀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兩名學生說出算式的意思,并讀出算式.
然后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看第45頁上小朋友分桃的圖.先要學生說說圖意,再指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把右圖中剩下的3個桃分完.
(四)鞏固反饋
1.做課本中第46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的第(1)小題,先讓每個學生拿出12根小棒,動手擺一擺,然后把除法算式寫完全,再指名學生說出除法算式中每個數表示什么.
第(2)小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第2題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要分多少個球?怎樣分?讓學生實際連一連,表示分的過程.然后在書上填寫算式,并指名讀出除法算式.
2.做練習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先指名讀出除法算式,再讓學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說完全.
第2題,先指名讀算式,再讓每個學生用三角形擺一擺,然后填出得數,并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結:今天我們從動手分東西,學會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的方法,還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除法的最基本含義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學過程設計中,首先通過分東西,使學生了解哪種分法是平均分,哪種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礎上,研究怎樣分才能平均分.通過學生多次操作,對平均分有一定認識后,教師介紹“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時,用除法計算.把除法算式的讀法、除法算式的含義與具體操作緊密聯系起來.
在鞏固反饋時,再一次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 積累6條諺語。
2. 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聞雞起舞》,并從中得到啟發。
3. 在口語交際中能認真地聽取別人發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4. 能通順、具體地將自己最感興趣的事寫下來。
第一課時
(讀讀背背和閱讀)
一、教學“讀讀背背”
(一) 談話導入,感受諺語
在生活中我經常聽人們說這樣一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比如前一陣子,我和一位同事去聽一場報告,我充著自己的記性好,沒帶筆,而同事帶了。回來后,我們交流時,卻發現許多事同事記得一清二楚,而我卻記不清了。這時同事跟我打趣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吧”,就這一句話使我很受啟發。像這樣在人們生活中廣為流傳的有著
深刻道理的固定語句,我們稱之為諺語。
(二) 聯系舊知,親近諺語
你們平時看到過諺語嗎?(引導學生對《和時間賽跑》一課中出現的和學生自己搜集的幾句諺語的回憶復習。)
過渡:諺語有很多,諺語就在我們身邊,你們還想知道其他一些諺語嗎?
(三) 明確要求,練讀諺語
1. 今天我們要學習6條與學習方法有關諺語,想把他讀好嗎?
2. 出示朗讀要求:讀準確,讀流利。
3. 學生練讀。
4. 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及時正音。
5. 如果學生提出疑問,可作適當解釋。
(四) 激發內需,搶背諺語
這些諺語對我們的學習都很有幫助,同學們想把它們記住嗎?下面比比看誰最先把它背會。
參考方法1:誰會背了就站起來,比一比誰的速度快。先站起來的同學可得到老師的獎勵品——諺語資料卡:“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參考方法2:同桌之間比一比,誰最快。對快的同學老師獎勵他一個“諺語資料卡”:(同上)
參考方法3:老師逐條擦去6諺語,學生抓緊時間在教師擦完之間背會。
(五) 學以致用,勵學導行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用毛筆或鋼筆寫下來,貼在自己的寫字臺前,時時刻刻激勵自己進步。也可寫一句諺語送給朋友共勉。
(六) 課外延伸,擴充積累
課后搜集諺語,同學之間可以交流。
二、教學“閱讀”
(一)復習舊知,激發興趣
同學們讀過哪些成語故事?(《坐井觀天》《亡羊補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成語故事——《聞雞起舞》(板書)。
(二)明確要求,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注意讀書姿勢,讀準確,讀流利,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2.自己閱讀《聞雞起舞》
3.檢查自讀情況,解答學生的提問。
(三)緊扣題目,理清脈絡
1.你們知道“聞雞起舞”是什么意思嗎?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話來解釋。
2.學生自讀。
3.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從此以后,無論是凜冽的寒冬……起身練武。”指導朗讀。
4.祖逖和劉琨為什么要“聞雞起舞”?結果怎樣?帶這個問題,把課文再讀一遍。
5.小結:作者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故事寫得條理分明,讓讀來十分清楚。
(四)聯系實際,暢談啟發
聯系實際,說說自己從故事中受到什么啟發?
(五)激發動機,練講故事
1. 這樣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好多比你們小的同學還沒聽過呢,說不定你們的爸爸媽媽還沒聽過呢!你們能用自己的話把它講出來嗎?
2. 提示講的方法,可以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故事講清楚,講生動。
3. 一生講,師生聽,并及時提示并指出存在問題,相機提出方法和要求:(1) 說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說幾遍,爭取說清楚,說流利。
(2) 故事情節要完整,要讓聽者聽懂。
(3) 要有感情,努力吸引聽者。
(4)要求學生像剛才那樣,四人一小組,一人說,其余人提示存在問題,練說故事。
(5) 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評選最佳“講故事能手”。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高中歷史新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更豐富,充實,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對教師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該創新教法,精心設計最佳教學方案。
一、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貫徹落實原則
歷史教學必須具有開放的思想,要從過去那種狹隘的、封閉型的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變為“寬廣型”的教學觀念。教學中要求教師教學觀念民主,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學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自身已具備的思想基礎,智力能力,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他們在自覺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重視自身的發展,尤其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研讀新課標,總體把握教材內容
閱讀教材時要突出分析以下幾大問題,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確定教學目標;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突出重點,詳解難點。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很好的利用教材,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三、有效地利用歷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舉例法,比較法,歸納法等,這樣可以交叉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耳聞目睹、讀寫結合、講講練練,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做可以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信息渠道;還可以使課堂教學輕
松愉快、生動活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全面辯證客觀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做好了歷史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思考、回顧、總結、歸納的一種活動。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長期積累。教學反思雖然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處于最后,但卻是至關重要的。有利于教師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培養教師學習、研究的意識,促使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合7篇】相關文章: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4篇02-03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9篇01-23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四篇03-02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6篇01-04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八篇01-05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十篇01-09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六篇02-15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六篇03-1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五篇02-27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8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