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六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課時]:1節課
[教學內容]:學會PU、PD命令的操作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命令及獨力思考的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PU、PD命令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PU、PD命令與其他命令的綜合使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遠志多媒體教室廣播軟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前面幾課我們都是從海龜的“家”為起點來畫圖。有沒有辦法將海龜移到其他地方開始畫而又不留下爬行過的痕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提筆和落筆的命令。
二、新授
活動一:海龜畫走廊
提筆命令:PU
師:這個命令是不帶參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抬起畫筆,移動的時候不留下足跡。
落筆命令:PD
師:這個命令也是不帶參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落下畫筆,恢復到處于畫線狀態。
讓我們來試試這命令的作用吧。
做一做:
讓海龜畫一組平行線(書P57圖1)你看到了什么?繼續
你又看到什么了?
畫了一組平行線。
試一試:
1、大家來試著畫下P57圖2。學生練習
師:這個圖形只要后退的步長比前進的步長小,就可以畫出來了。每畫完一筆要右轉90度。
2、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著畫下P58圖3。學生動手,師指導。
師:要記住抬筆走10步后要落筆。
活動二:海龜畫“回”字圖
師:下面請大家分組討論下書P58圖4怎么畫,大正方形邊長為100步,小正方形邊長為50步,把想發先寫在本子上,再進行電腦操作。
想一想上面第三第四兩行命令做什么用的?
活動三:海龜畫“田”字圖
師:我們一起來思考下“田”字圖該怎么畫。
提示:“田”字由幾個正方形組成,畫完一個后要怎么樣?這里需要幾個重復命令,各有什么用處?
說明:重復命令中還有重復命令叫做重復嵌套。要遵循以下步驟來畫。
1、先寫出畫嵌套內的基本命令。
2、在基本命令后加為下一步做準備的命令。
3、在這些命令外再加嵌套上重復命令,就可以將嵌套內的圖形重復畫多次了。
試一試:
1、畫出書P60圖6的圖形,學生動手,師指導。
2、思考下怎么樣把圖6改成圖7(小三角形邊長為50步)
3、大家喜歡圖6中的圖案嗎?請你們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畫出來。
師:大家今天學習了抬筆落筆命令,再借助其他我們學過的命令畫出了許多新的圖案,今后我們還將學習海龜的其它功能,使我們的繪畫技術進一步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趣味性和知識性兼容的科普短文,文章通過在太空中進行的種子實驗告訴我們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
將復雜的科學實驗和深奧的科學知識饒有興趣地講述出來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色。題目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吸引讀者,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文章首段開門見山,點明這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同時又以兩個設問,神州五號飛船上攜帶的種子能向人們描述美妙的太空之旅來引起讀者的興趣,接著講旅行回來的植物種子經過培育,結出的果實發生了變化,再寫種子經過太空旅行之后發生巨大變化的兩方面原因,然后寫科學家利用這些變化,讓生物科學技術造福人類,在不同的領域都取的好的效果,最后點明中心,贊頌聰明的科學工作者。
選編本課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了解太空蔬菜的變化和作用,初步學習課文的說明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導言:20xx年10月15日,我國航天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還記得嗎?對,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神州五號發射成功。那么你知道飛船上都有誰嗎?(楊利偉)其實,飛船上除了楊利偉,還有一批特殊的乘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齊讀課題。
(這樣的導入會一下子吸引學生注意,激起他們極大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2、學生交流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師:植物種子這批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經過航天旅行后,發生了神奇的變化,那么它們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變化后的植物種子會給人類帶來什么益處呢?
三、再讀、理解體會
1、自主讀書,按照本單元學習說明文的方法進一步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本課的說明方法。邊讀邊勾畫、批注,并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把閱讀權利放給學生,培養他們獨立閱讀能力和質疑能力。]
2、引導集體交流
⑴植物種子在太空旅行后,結出的果實發生了什么變化?
⑵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⑶太空種子會給人們帶來什么益處?
3、小結: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就獲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真正的魔法師是誰呢?(科學家)是的,科學的力量是偉大的,掌握了科學本領,就仿佛一位魔法師,會變出許多美妙的東西,造福人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好科學知識。
4、指導朗讀。
經過太空旅行的植物種子多么神奇呀!科學研究的力量多么神奇呀!讓我們再通讀全文,感受一下這種神奇吧!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多讀幾遍。
四、師生共議、學習寫法
1、題目運用擬人手法;
2、語言生動活潑,知識性、趣味性很強;
3、段落之間條理清楚,層層深入;
4、運用舉例說明、數據說明、分類說明等方法。
五、拓展延伸
現在神州七號宇宙飛船即將遨游太空,你就是一名科學家,你想培育什么太空種子?結出的果實會有哪些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呢?想一想寫下來。
板書設計
宇宙輻射 利用變化
種子→ 變異→ 食用、制藥、綠化、美化
微重力高真空 篩選培育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研讀課文,培養學生研究、交流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我”與車主的對話,倡導個性化朗讀。
3、懂得“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好。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懂得“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好。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計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圖片出示“錢”。錢有什么作用?(學生說話交流)
2、在學習、生活上,錢的作用的確很大,但是什么東西比金錢更重要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等我們學習課文以后,大家就明白了。揭題(板書課題)
二、插圖質疑,學生第一次與文本對話
1、插圖出示,看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表述)
2、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注意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3、交流反饋:
三、感悟品味,學生第二次與文本對話
導入: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新問題產生了嗎?(學生回答,進行取舍)
問題一:為什么會發生交通事故?
重點推敲:句1:天很黑,又有霧,盡管有路燈,還是看不清。(天氣原因)
句2: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車主違章停車的原因)
句3:快到家時,汽車剛從快車道進入慢車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歸心似箭,車速過快的原因)
問題二:為什么要留紙條?
重點推敲:句1:雖然這輛……但它畢竟是停著的,事故的責任應該在我。
句2:我環顧四周,不見一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紙條,壓在這輛車的雨刷下。
問題三:紙條上會寫些什么?
1、討論,各抒已見,這張留言條該怎么寫。
2、悟出作者為什么不寫事故原因。(表現了“我”不怨天,不尤人,敢于承擔責任的可貴精神。)
四、情境再現,學生第三次與文本對話
導入:我給他留了紙條,他會給我來電話嗎?紅色小汽車的主人是否會讓我承擔這一筆損失呢?再次自由讀課文,他們是怎么對話的?應該怎么讀?
1、自由讀他們的對話,想想你認為該怎么讀?你讀懂了什么?
2、分角色朗讀——學生點評
3、情境再現——模擬通話(可以自由發揮)
如果你是紅色小汽車的主人你會給他打電話嗎?兩個學生模擬通話,情境再現。演后評議。
先讓學生品讀文中的對話,然后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表演(模擬通話),在表演時,以文本內容為基礎,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揮。
五、再讀再悟,想像練筆
1、導入:作者為什么后悔,如果是你,你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2、如果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相遇了,他們又將會怎樣說,怎樣做?展開想像,把它寫下來,相互交流。
六、課內外鏈接
1、交流:你對“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有什么新的認識?除了誠實和信任,你認為還有什么也比金錢更重要?
2、找一找,在我們身邊,哪些小朋友在誠實、信任等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或者做得不夠好的,請你舉例說說,并且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簡介:
《貓》這篇講讀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大花貓性情古怪和它剛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我緊扣本單元的讀寫重點,引導學生有層次地、反復地朗讀課文,從讀中理解、讀中品析、讀中感悟。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貓的可愛和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增強了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教育: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侯的可愛,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養:1、理解文中寫得具體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發展:學習抓住事物的特點,細致觀察和真實、具體地記敘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方法:讀式教學法、情景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你們家有貓嗎?你們家的貓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老舍家也有一只貓,他家的貓又是怎樣的呢?大家有興趣去看看嗎?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3課,一起去認識一下作者老舍家的貓?(板課題)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一)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想:這只貓有什么特點?(板書:古怪)課文中哪句話概括說出了它的特點?(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過渡:大花貓到底有多古怪呢?課文分三個自然段給我們作了介紹。
(二)精讀第一自然段
1、默讀這段,思考:這段寫了大花貓的`哪些古怪性格?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老實貪玩 貪玩盡職
2、再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朗讀這段,用不同的線段畫出描寫貓老實、貪玩、盡職的句子。
3、其實貓就是貓,白天睡覺,晚上抓老鼠,沒事就東奔西跑的,根本談不上什么老實呀、盡職呀的,但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因為他很喜歡這只貓)那怎樣才能把作者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呢?
4、大花貓真逗!你最喜歡它的哪種性格?為什么?(學生1:我喜歡它老實,因為我覺得他很乖,睡覺的樣子像小孩,很可愛;學生2:我喜歡它貪玩的性格,因為我家的貓也是這樣的,很淘氣。學生3:我喜歡它的盡職,它多負責任,多認真啊!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愛的地方讀出來,注意要讀得生動。(多種形式進行練讀、讓讀得好的學生領讀、表演讀)
5、老師引讀,感情升華
(三)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1、總結方法,出示提綱,小組學習:
A、初讀了解貓的古怪性格
B、細讀畫出貓的各種動靜
C、品讀朗讀理解你喜愛的動靜
D、賞讀讀出喜愛之情
2、檢查自學效果。(讓學生讀出體會最深的句子,從讀中理解、感悟)
3、比較句子:(1)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幾朵小梅花。
(2)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幾個腳印。
哪個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這樣的例子。
4、讀到這里,你想說什么?(這只貓很淘氣;很可愛;作者很喜歡他的貓)
好,讓我們一起朗讀這個自然段,再次體會一下貓的可愛和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四)同樣方法小組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導這段朗讀時,要注意讀出貓的勇猛、讀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結
1、讀了這部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還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貓這么可愛,我們寫首小詩送給它好嗎?
板書設計:
貓
說它老實可是貪玩
貪玩盡職
古怪溫柔可親一聲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春聯》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材中一篇知識性很強的說明文,課文用精練的語言,生動地說明了春聯的作用、種類、特點及讀春聯的好處。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帶領學生通過反復品讀春聯,領略中國語言文字的無窮奧秘,激發學生愛春聯、學春聯、用春聯的思想感情.
一、 知春聯,激興趣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偶爾見過一些春聯,但卻缺少深入系統的了解。因此,在本課教學的初始,我以一曲《新年好》導入新課,充滿節日歡快氣氛的樂曲伴隨著聲聲爆竹,將學生帶入入了新年的氛圍中。最后,多媒體將畫面定格在一個倒帖的福字和一幅大紅春聯上。同學們仔細看著春聯,有的情不自禁地誦讀起來:大地春光好 長天曉日紅。開始,聲音是雜亂的、沒有節奏的,慢慢地就整齊、響亮了起來。有的學生邊讀邊搖頭晃腦,感覺是那么有滋有味。見時機已到,我就趁勢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讀的是什么嗎?你們了解春聯嗎?同學們馬上安靜下來,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我知道,他們的興趣已經被調動了起來,這節課的學習將會非常投入的。
二、 讀春聯, 拓視野
春聯的特點是講究對仗,讀起來抑揚頓挫、和諧動聽,能給節日增添許多歡快祥和的氣氛。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了解春聯的這些特點呢?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讀。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它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符號折射出豐富的感情光芒,能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能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
1、讀春聯 想意境
本課課文中一共介紹了四大類內容的春聯:展現祖國欣欣向榮景象的,描繪美麗春光的,歌頌勞動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我先請學生自己輕聲朗讀這四副春聯,做到正確流利;然后在自己的頭腦中想象一下,這副春聯在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如第一幅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學生朗讀之后是這么說的:我仿佛看見了地里的小草又長出了嫩芽,鉆出了地面,經受了一個冬天寒風雨雪考驗的的他們又給大地披上了綠裝。在果園里,在山前村后,杏花也熱熱鬧鬧地趕春來了,在枝頭盡情綻放。這翠綠、這杏紅,讓我們又感覺到春天來了,多么美好的春天啊!這么美的描述,讓其他學生不禁鼓起了掌,也讓我們對這副春聯描繪的景象更加清晰了。
其余的三副春聯,我組織學生組內交流。由于春聯語句短小,語言淺顯,學生朗讀感悟,互相交流,興趣濃,效率高,效果好。從教學過程來看,由導到放,很好地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精神,極富實效。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也發現一個問題,個別學生對春聯的朗讀順序不是很明白,我及時給予了指導:春聯應該先讀右邊的上聯,再讀左邊的下聯,如有橫批的,則最后讀。
2、讀春聯 明對仗
春聯的另一特點是講究對仗。由于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從對對子、找對仗句等練習中了解的對仗的特點及要求。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簡單地講述了一下,讓學生知道在春聯中,對對仗的要求更為嚴格:不僅要字數相等,而且詞類相當,然后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把對仗的特點表現出來。
學生認真地讀,細心地揣摩,從停頓的長短、聲調的高低、語音的輕重上把對仗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3、讀春聯 表情感
春聯是用來來烘托新年的氣氛,表達人們美好祝愿的。因此,在學生了解了春聯的有關知識后,我讓學生讀春聯,結合春聯展現的意境,把人們的美好情感表達出來。文中出示的五副表達不同內容的春聯,被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所演繹。
從“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中,同學們讀出了春光的美好,表達了人們迎接春天到來的喜悅心情;從“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中,同學們讀出了對祖國欣欣向榮景象的贊美與歌頌,美好的祝愿表露無遺;從“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中,同學們衷心贊美樸實勤勞的人們,一幅幅和和美美的天倫之樂畫面展現于眼前;從“梅開春爛漫,竹報歲平安”中,同學們寄托了對新年的良好祝愿,祝愿所有的人新年幸福安康;而從“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中,同學們將春來萬物復蘇的美好景象表達了出來。
人們說,詩中有畫,春聯又不何嘗如此呢!一副春聯一副畫,而且是一副充滿美好感情的一副畫,是人們喜看愛讀的一副畫。學生們的朗讀,將畫面讀活了,將情感讀懂了,將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讀到了心靈深處。
三、 找春聯,重積累
蘇教版語文注重積累,厚積累尚能博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和提供積累優秀語言文字的機會。
春聯的內容廣泛,正是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良好素材。在學習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課后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春聯,然后在課上進行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我感覺學生在兩方面的積極性非常高。一個是搜集的途徑廣、內容豐富。他們有的從新華書店購買了相關書籍,在閱讀的基礎上找出了認為內容比較優秀的;有的在互聯網上搜索,鼠標輕輕一點,春聯就源源不斷而來;有的請教爺爺奶奶,把他們見過的春聯記錄下來;還有的專門在人家的大門上找去年貼的春聯。
第二是交流的積極性高。在交流過程中,沒有誰膽小怕羞,都是踴躍參加。交流時不但大聲朗讀了自己找的春聯,還都要補充說明幾句,這個春聯講了什么,好在哪里。
內容豐富、各不相同的春聯,讓學生收益匪淺。學生在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聯的同時,也在積累別人搜集的春聯。
四、寫春聯,嘗樂趣
在備本課的時候,我總覽了一下本單元的內容,看到練習7中有個練習:把春聯上漏缺的字補上,看補個什么字好,并說說理由。這個練習給了我啟發:何不讓學生試著寫寫春聯呢?為了減低本環節的難度,使學生順利完成練習,品嘗寫春聯的樂趣,我把本環節分為兩步。
1、補春聯
為了使教學達到最優化的效果,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把練習7中的補春聯一題提了上來,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來討論:風拂千條柳,雨□萬朵花”中的方框內該補個什么字最為恰當?意在讓他們能夠明白春聯中用詞要精當,一字變化,整個春聯的韻味就完全變了。問題一出來,學生就開始小聲討論起來。第一個學生的回答就讓我吃了一驚。“老師,這里該填個‘潤’字。”“為什么呢?”“這個說不上來,我是看到圖上有個三點水,就想到了這個潤字。”“你真聰明。那你再想想,潤是什么意思,用這個字好不好呢?”一陣寂靜,接著一陣小聲議論,有人自告奮勇站了起來。“我覺得這個字用得很好。‘潤’就是‘滋潤’的意思,講春雨滋潤著花兒,花兒都開放了,春天來臨了。而且‘潤’在這里作動詞,和‘拂’相對仗。”
精彩的回答之后,沒有人舉手了。好象大家都覺得“潤”字是最恰當的,都不敢再去想其他的字了。這樣的話,不就缺少了一種“百家爭鳴”的氣氛了嗎?還從三點水入手,我引導學生:剛才那個同學由三點水想到了“潤”字,那么還有其他三點水的可以用在這里嗎?大家再想想。
一句話激起前層浪。“可以用‘滴’,雨點滴落在花兒上。”“和‘潤’相比,哪個好呢?”“‘潤’好。‘滴’只是落下來,感覺沒有給花兒足夠的水分。”
“可以用‘灑’。雨點飄飄灑灑下來。”“和其他的字比較一下呢?” “‘灑’比‘落’好,比較輕柔,春雨就是軟綿綿的。但是沒有‘潤’好。”
“可以用‘洗’。春雨洗去了花兒上的灰塵,讓花兒更漂亮。”“但是沒有‘潤’好,洗去的只是外表的灰塵,滋潤是一直到花兒體內的。”另一個學生給他評價。
“可以用‘沐’,花兒被春雨籠罩,就像在洗澡呢。但是我自己覺得也沒有‘潤’好。”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了,我的心里真是高興。
“可以用‘落’。”“‘落’字太重了,會把花兒打壞的。”小家伙真細心。
學生的思路越來越寬。
“可以用‘打’。”“‘打’字不好,比‘落’還重。”
“可以用‘撫’,這個字就溫柔了。”“對,‘撫摩’的‘撫’,春雨對花兒多好啊!”
“可以用‘助’。”“可以用‘飄’”
“可以用‘吻’”。真是了不得,一句話出來,全班同學都在叫好。“這個字好,春雨和花兒密不可分。”“他們多親密啊!”……
一個空格,讓學生的思維得以充分的思考,不同的嘗試,不同的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了春聯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樂趣。
2、寫春聯
有了補春聯的基礎,學生對寫春聯沒有了擔心。他們從用現成的詞語組成春聯開始練習:“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兩個成語就是一副春聯,看學生臉上的開心樣,我的心里也喜洋洋的。“國泰民安,人壽年豐。”“家庭和睦,事業有成。”“百鳥爭鳴,百花盛開。”
接著,學生開始自編春聯了。“春風細雨入大地,桃紅柳綠迎新春”。雖然還不夠工整對仗,但這是學生邁出的第一步。“龍騰虎躍迎新年,鶯歌燕舞慶佳節。”“春風送暖佳節到,鑼鼓喧天新年至。”
讀著這一副副春聯,我感受到了同學們的熱情與智慧,也體會到了他們心中那份美好的感情。
風拂千條柳 雨潤萬朵花。春聯,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枝奇葩,以他獨特的魅力,在同學們的心中生根發芽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2、分析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介紹復雜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體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關注。
【教學重點】
1、品味京味語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結構,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列舉的詞語的音、形、義。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販的吆喝聲,并做簡單的描述和評論。
教師:
搜集當地的一些吆喝聲,并進行歸類。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廣告可以說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我們幾乎每天都接觸到廣告,這一切都源于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那么,在信息技術還很不發達的年代,廣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樣的呢?(學生猜測)對,那就是“口頭廣告”,通俗地說,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廣告的一種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們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樣的一番韻味呢?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蕭乾筆下的舊北京城那悠遠的吆喝聲吧。
(教師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
⑴ 為下列詞語中的加粗字注音:
局囿( ) 招徠( ) 餑餑( ) 秫( )秸
荸薺( ) 隔閡( ) 商販( ) 蘸( )
⑵ 口頭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招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機應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傾吐欲望和閱讀興趣:
⑴ 學生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本地的吆喝聲。
首先在各學習小組內部進行交流,然后各小組推薦到班上進行交流。具體要求有:對此吆喝進行簡單的介紹、模仿和評價。或者先由學生模仿該吆喝聲,然后由其他同學猜猜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種商品的經營,最后由學生進行簡單介紹和評價。
⑵ 在學生介紹完各自搜集到的吆喝聲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列出四至五種吆喝聲:
(兼顧時間、品種、聲調特點),請2~3名學生嘗試進行介紹。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同學的介紹,并就同學的介紹寫下若干的優點和不足,包括內容、條理、語言等方面的評價。
二、研讀與賞析
自讀課文,通過比較把握課文的內容及結構:
⑴ 自讀課文,就以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
課文介紹了關于北京街頭吆喝的哪些內容?與同學的介紹有哪些異同?
與同學的介紹相比,課文的內容似乎更為豐富、復雜。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條理清楚、雜而不亂的?
你覺得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著怎樣的感情?你能從同學的介紹中聽出這種感情嗎?
⑵ 學生圍繞上述問題思考討論后,在班上進行交流。
相關提示如下:
課文介紹的內容:
吆喝所代表的經營品種(4~10段);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11段);吆喝的聲調(12段);吆喝的音韻節奏(13段)等。
課文的結構層次:
教師應引導學生找總起句、過渡句來理清文章的脈絡,從而梳理出如下板書:
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對老北京街頭吆喝聲的娓娓介紹中,包含著懷念之情,包含著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同時也對這些口頭文化遺產的逐漸消失而感到惋惜。
(末段“倒還剩一種吆喝”即可體會出來)
⑶ 在討論、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在對紛繁復雜的事物進行介紹時,如何才能做到有條有理,秩序井然?
參考提示:首先,要將要介紹的事物分成若干“類”(或若干方面的內容);其次,將這些“類”按一定的內在聯系安排好先后順序;最后,應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總起句和上下連接的過渡句。
【體驗與反思】
1、模擬吆喝,體味“吆喝”這一口頭文化的獨特魅力:
⑴ 學生自由選擇文中提及的吆喝聲,進行模仿。并由學生從語氣、語速、語調、音量等方面加以點評。(教師也可積極參與其中,進行京味語言的示范)
⑵ 五人一組,請兩組同學分別進行表演,無規律地進行不同品種的吆喝,重現老北京街頭的熱鬧場景。
2、交流與討論:
你如何看待當前街頭的吆喝聲?
此題意在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與深度,答案不求同一。教師宜引導學生從現代城市形象的角度來思考,并最終落實到“關注生活”這一目標上去,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課堂討論后,可讓學生以“城市的吆喝”為話題作文,作為課外拓展延伸的作業。批改后,出一期作文展。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六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8篇02-1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六篇02-2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8篇02-0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八篇01-2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四篇01-2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七篇01-1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9篇01-14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10篇01-0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七篇01-17
教學設計方案(合集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