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課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趣課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趣課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復誦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導學生識記文言詞匯,理解并積累“明察秋毫”“風聲鶴唳”“怡然自得”“龐然大物”等成語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語句。
3、讓學生學會觀察、聯想和想象,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課程標準要求教學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設計。)
【教學重點】
著重從閱讀和寫作方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習慣。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導讀、品讀、探究法。
思路設計
這是一篇文言短文,根據文體特點和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這一課時,可引導學生大體按照誦讀感知──品讀賞析──探究討論──延伸拓展──總結評價幾個步驟進行學習,(新課標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強調學法指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數
1課時。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于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由于本文是學生入校后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教學流程】
一、聯想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從童年走來,每當想起童年時,一件件趣事就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一件、兩件、三件……每一件都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回味無窮。不過,老師今天想聽同學們講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你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講給大家,我們一塊來分享你的樂趣,好嗎?(生二、三人講童年趣事)
噢,原來,同學們的童年也有如此多的趣事,這也許會成為你一生永恒的回憶。其實,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真、最純、最令人難忘的時期,常人如此,那些偉人,名人也一樣。說到這里,同學們能聯想到哪些名人或偉人的童年趣事呢?
(生可能想到《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社戲》,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等,教師也可展示幾幅童趣畫面。)
(圖像可以創設情境,為課堂注入活力,進一步激發情趣,創造閱讀期待。)
教師過渡:可見,名人的童年也和我們一樣,充滿了童真、童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年有哪些趣事?我們一塊來欣賞他寫的一篇非常有趣兒的文章──《童趣》。
板書課題,簡介作者(指導學生看課文注解①了解作者和出處。)
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哪一位同學能告訴老師你從注解①中了解了什么?
教師補充:關于課文的出處和作者老師再補充幾點:作者沈復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首先是一個落魄的商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詩句,但沈復并非如此,從他的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中我們感悟到的是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從中窺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興致之真。今天,我們就通過讀他的《童趣》一文來體味這種趣味興致之真。
解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閱讀時我們不能忽視題目。從這個題目看,課文的重點應落在哪個字上?(師板書“趣”)
(引導學生回憶童年趣事──聯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學家沈復有哪些童年趣事,導入課題,簡介作者。新課導入,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這種交流式導入,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氣氛,從而以最佳狀態進入新課教學。)
二、感知積累
1、指導學生試讀課文:
下面,我們就來看作者是怎樣寫這種“趣”的。
教師指導文言文誦讀方法:請同學們注意: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任務是誦讀,誦讀的要求:一是讀準字音,二是讀清句讀和停頓:三是讀出語氣和感情。下面請一位同學試著讀一遍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讀的是否符合要求。
(重視學習過程,注重方法指導)
引導學生自薦選讀課文段落或朗讀全文,提示聽者注意字音、停頓、感情方面是否恰當,還要注意根據文字展開想象。然后師生共同評讀,即談談自己為什么這樣讀或者建議別人怎樣讀,(尊重讀者的勞動,尊重聽者的建議,相互取長補短。從而能夠很好的處理讀音、停頓、感情等,實現了培養學生語感的目標。并通過后面的練習讀文加以鞏固。)
教師強調指導:(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
⑴字音:
童稚(zhì)擬(ní)作鶴(hè)凹凸(āotū)龐(páng)然大物撥(bá)山倒樹癩蝦蟆(làiháma)
⑵句讀、停頓。
⑶要讀出一種輕松、愉快、自得其樂的語氣來。
2、學生自由誦讀。(為學生提供感受和體驗揣摩的機會)
3、概括課文內容。(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和把握)
4、合作學習:
四人為一組,借助小字注釋,復述課文內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講一節,也可以推選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進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請求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舉手問老師。教師不斷巡視,及時了解合作學習的情況,并參與到小組的討論和爭議中去,然后在了解學生合作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面對全體同學強調重點字詞,如果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全班合力解決,必要時點撥深化。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翻譯,不求字字落實,學生能對照注視說出大意即可。)
5、師生共同解疑,教師還要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課文中還有幾處,因為沒有注解,老師沒有讀懂,請同學們幫我解決:
⑴故時有物外之趣
⑵心之所向則……
⑶徐噴以煙,使其……
⑷蹲其身,使與臺齊
⑸以叢草為林
⑹吞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生幫老師解決以上問題)
(老師以求教學生的方式檢查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體現了師生間的交流合作。)
另外,從此文中,我們還學到了一些成語,或聯想到一些成語,有哪些?
學生可能回答“明察秋毫”“怡然自得”等,如果想不到“風聲鶴唳”教師可提醒。
(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到此為止,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和理解,為下一步的品讀賞析奠定了基礎。)
三、品讀賞析
課文追憶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下面,請同學們仔細地讀一遍課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語句,把你認為最有趣的地方推薦給同學們,并說明理由,好不好?
(生品讀、推薦精彩語句,師生共同交流,欣賞)
如:
1、余憶童稚時……(憨態可掬,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2、心之所向,則……也(想象奇特)
3、徐噴以煙……(非童稚不能為也)
4、忽有龐然大物……(照應上文“以…為…”,兒童特有的感受,非世俗成人所能想到)
5、神定……驅之別院(物我同趣,令人啞然失笑)
(指導學生仔細讀課文,品味文中精彩語句,運用聯想和想象,再造文中景象,學生間互相交流感受)
四、探究討論
指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就課文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四人一組,合作選題,集體研究。教師準備以下課題:
這些趣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通過聯想和想象的來的。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那么,讀了這一課,你能就課外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一個有價值的課題進行研究探討嗎?
教師準備以下問題:
1、聯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么?
提示:物內之趣──細察其紋理。
物外之趣──依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這種“物外之趣”是借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來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樂趣,一是身處塵世難得的閑情。
2、從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請說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3、從情景聯想出發,“怡然稱快”與“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樣產生的?
4、第四段作為一個兒童故事,其童趣表現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課件展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體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其實,文中所寫的童趣,我們同學也可能聽說過、見過,甚至經歷過,所以讀起來特別親切。下面我們來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經歷,共同體味一下其中的童趣(展示文章)
蒼蠅不是一件很可愛的東西,但我們在做小孩的時候都有點喜歡他。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們午睡,在院子里棄著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蒼蠅。蒼蠅共有三種:飯蒼蠅太小,麻蒼蠅有蛆太臟,只有金蒼蠅可用。金蒼蠅即青蠅,小兒謎中所謂“頭戴紅纓帽,身穿紫羅袍”者是也。我們把他捉來,摘一片月季花的葉,用月季的刺釘在背上,便見綠葉在桌上蠕蠕而動,東安市場有賣紙制各色小蟲者。標題云蒼蠅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們有時把他的背豎穿在細竹絲上,取燈心草一小段放在腳的中間,他便上下顛倒的舞弄,名曰“戲棍”;又或用白紙條纏在腿上縱使飛去,但見空中一片片的白紙亂飛,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個年富力強的蒼蠅用快剪將頭切下,他的身子便仍舊飛去。
希臘路吉亞諾思(Lukianos)的《蒼蠅頌》中說:“蒼蠅在被切去頭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時光”,大約兩千年前的小孩已經是這樣的玩耍的了。
六、總結收獲
課文我們已學完了,我們讀文章也是為了寫,請同學們從寫作的角度說一下你學習這一課的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寫作特點)
七、結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作者童年時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爛漫的情趣,以及身處塵世時那種超然物外的閑情,認識到了童心的純真,童趣的美妙。同學們,讓我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遠保持一顆童心,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童趣課文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童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體味人生。《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七年級學生又剛接觸文言文,因此,本課教學應當把朗讀放在第一位,讓學生課前在教師的指導下(印發資料指導)進行朗讀訓練,在此基礎上,課堂上教師激趣引導,讓學生在讀中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學習,體會物外之趣,再聯系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想像,感受童趣,體驗人生,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設想: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為此,教學中擬從課前預習、課堂介入、拓展延伸、課外活動等環節進行設計。自主性學習最看重課前預習。因此,課前教師要為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導以及朗讀的方法技巧等,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課堂介入是對學生課前預習成果的展示以及對課文內容等的進一步討論探究的過程,擬采用競賽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以及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在討論合作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拓展延伸,就是通過拓展,讓語文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加學生思維的深度、擴大學生思維的廣度、鍛造學生思維的強度等等。本課的拓展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講述自己的童趣,培養學生聯想、想像的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復習、鞏固、提高。擬從讀、寫方面加以訓練開展活動。
(說明: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在設計上應特別重視課前預習訓練,把課內、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文本對話。)
基于以上分析和設想,我的設計是:
教學目標:
1、朗讀以至背誦課文,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利用文下注釋、工具書,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復述內容大意。
3、體會文中的“物外之趣”,培養學生聯想、想像的能力。
教學重點:反復朗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的“物外之趣”,培養學生聯想、想像的能力。
教學方法:誦讀法競賽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探究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前預習準備:
1、教師印發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的資料給學生。
2、教師以資料的形式提供本文的朗讀節奏、停頓。要求學生課前反復自主朗讀,盡量讀出語氣。
3、要求學生利用注釋、工具書,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幻燈展示幾幅童趣圖——捉蟬、捕鳥、打陀螺,教師談話引入。
(說明:圖像可以創設情景,為課堂注入活力,進一步激發興趣,創造閱讀期待。)
二、簡介作者。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簡介作者,教師再補充。(說明:學生根據注釋介紹,教師補充,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結合起來。)
三、課堂介入。
1、朗讀競賽。
①學生與老師競賽。課文共四段,分別指一名學生與老師進行朗讀競賽,其他同學當評委,要求從音準、節奏、語氣對老師和學生朗讀的情況加以評價。
②學生評委評價,教師總結強調字音、節奏、語氣。
③學生齊讀課文。
(說明:競賽的形式,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讓學生進行評價,培養學生敢說話、說真話的習慣;與老師競賽,其實是教師在進行朗讀的示范。)
2、搶答賽。(落實文言詞語)
①幻燈逐一出示詞語讓學生搶答解釋。
第一組詞語:細、察、昂、首、項、果、林、興、方、鞭、驅。
第二組詞語: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
②學生根據各組搶答次數和正誤情況,評價那組好。
③教師補充,引導學生看課后“研討與練習二”,強調解釋詞語的方法:加字,換字,講述大意等。
(說明:在搶答中再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望中學習積累文言詞語,教師再進行方法的指導,這樣既注重過程,又重視方法。)
3、擂臺賽(落實課文的內容大意)
①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用五分鐘的時間再次朗讀課文,并借助注釋嘗試復述內容大意。
②以打擂臺的形式學生復述(每人一段)。
③學生對復述情況用掌聲的多少來評價,教師強調總結。
(說明: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翻譯,不求字字落實,基本原則是為他們創造主動求知的氛圍,讓學生自主學習。)
4、合作探究。
幻燈出示問題,要求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然后六人一組進行討論探究,最后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
問題:①、文中寫了哪幾件事?作者從中獲得了什么“物外之趣”?
②、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情趣豐富的人?
(說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5、學生自由朗讀,進行背誦訓練,教師巡視指導。(說明:通過自由朗讀,進行背誦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反復對話中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展開聯想、想像,口頭講述自己的童年趣事。
(說明:拓展延伸,把課堂與課外、語文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體味人生,同時也培養學生聯想、想像的能力。)
五、課外活動。
1、背誦課文。
2、寫作:《我的童年趣事》
童趣課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熟練朗讀文言文,把握正確的語氣、語調,并進而讀通文句;
2、感受物外之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重點:準確朗讀,讀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難點:背誦課文,讀懂文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課文序言導入課文講述,板書課題及作者姓名,簡介之:
1、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蕓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況不明。
2、《浮生六記》:
《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分鐘。
三、一生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難讀字音:
四、齊讀課文,教師指出注意點(句讀、字音等)。
五、學生自讀課文五分鐘,要求讀通課文。
六、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插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并說出理由):
1、請簡要描述這張插圖的內容。
2、畫中的少年是誰?畫中的白鶴是真的嗎?這些白鶴實際上是什么?
3、蚊子為什么會變成白鶴?
4、“飛蚊成鶴”,表現了少年時期的“我”的什么特點?
5、用文中的語言概括“我”這樣做的好處?
6、“我”為什么能獲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備什么條件)?
7、文中除了“飛蚊成鶴”之處,還寫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
8、為什么“我”“呀然一驚”?文中的龐然大物指什么?
9、“我”為什么要打癩蛤蟆并“驅之別院”?
七、師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問題,了解全文大意。
八、集體朗讀課文,請一學生簡述故事內容。
九、小結本堂課所學內容,布置作業: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譯全文;
2、熟讀全文,背誦全文。
童趣課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積累詞語同時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3、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3、理解怎樣借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誦讀積累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變幻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同學們,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奇思妙想,看著看著……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會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許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板書課題、作品、作者簡介。
教師導學: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于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二是要用心領悟;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學習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2、誦讀積累,初步感知:
⑴教師范讀課文。并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和點撥。
⑵學生反復誦讀課文,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讀音:
藐(miǎo)項為之強(jiàng)鶴唳(lì)怡(yí)然癩(lài)蝦蟆凹凸(āotū)為壑(hè)
3、解釋詞義,疏通文意:
⑴默讀課文,揣摩課文內容,試著解釋下列詞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b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c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d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
e果如鶴唳云端。
f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h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i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j徐噴以煙。
k以草為林。
l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⑵在教師的幫助下,試著讓學生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⑶反復朗讀課文,并讓學生試著劃分朗讀節奏。
二、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⑴學了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段?
⑵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是把土墻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⑶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⑷“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么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
提示:A、珍惜生命。B、處置有度
⑸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
⑹“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獲。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2、互動釋疑:
你還有哪些疑問,請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三、背誦比賽,加深理解
男女生比賽,限時背誦課文。
注意語音停頓,節奏分明。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四、聯系生活,體驗拓展
1、生活體驗: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試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拓展延伸: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⑴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提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點,勇于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于開拓的人。
⑵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富于聯想和想像,加之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熱情鼓勵。
3、總結存儲:
同學們,《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少年兒童有著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多姿多彩。同時希望同學們能逐漸引起對文言文興趣,多多積累文言詞匯,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4、作業布置:將“生活體驗”寫成300字的短文。
童趣課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常見文言詞語,感受語言特點。
2、培養語感,豐富語言倉庫。啟發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了解文言常用詞。(第一課時)
2、能把言和意融合在一起。(第二課時)
【教學難點】
培養語感。
【關鍵點】
熟讀成誦。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文言文是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我們有責任繼承并發揚它。今天我們就學習清朝作家沈復所寫的《童趣》。
二、作者簡介
沈復,清朝常州人,工詩畫、散文。本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三、默讀課文
利用課下注釋及字典掃清文字障礙。
四、生齊讀
五、師范讀
六、生自由朗讀
七、找單個同學讀
引導學生們糾正同學讀錯的字音,并及時在投影上出示容易讀錯的字引起學生們的注意。然后強調句子的停頓。
(用個別示例,使學生明白現在的讀法跟以前有所不同。)
如:能/張目·對日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表示明顯停頓,·表示極短停頓)
八、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措施:
1、學生提出有疑問的字詞,學生老師共同解決。教師用投影出示下列關鍵詞關鍵詞:細(仔細),察(觀察)昂(抬)首(頭)項(頸項,脖子)果(果真)驅(趕)強(同“僵”僵硬。是通假字)
2、出示特殊句式:
判斷句:(“蓋……”表判斷)
省略句:(“使”后省略賓語“之”)
被動句:(“為”在這句話中解釋為“被”)
九、翻譯全文
措施:幾個學生試譯全文,有不同意見同學之間可隨時提出來,大家一同探討。最后老師用投影出示譯文。
十、學生再次齊讀課文
目的:加強理解課文。
十一、進行背誦比賽
十二、作業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有人說,童年是一首詩,雖然短暫卻令人回味無窮。也有人說,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不管怎么說,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而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屬于自己的童趣。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童趣》這一課。
二、首先我們一起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三、接下來請同學們試著齊背課文
四、問題探究
問題一: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怎樣一幅畫?
明確:群鶴舞于空中的青云白鶴圖。
問題二:本文的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第一部分:總寫童年時善于觀察細小的事物,看到細微的事物中那些別人看不到的妙處,產生超然物的樂趣
第二部分:具體寫童年觀察景物的奇趣。這一部分依次寫了三件物外之趣。
問題三:三件趣事你最喜歡哪一件?
問題四: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明確:三件事在程度上是加深的。
問題五:作者年幼時的想象合理嗎?為什么?
明確:圍繞聯想與想像來答。
問題六:本文的主旨是怎樣的?
明確:寫作者童年的物外之趣。
問題七:本文語言有什么特點?請舉例分析。
明確:語體簡約、含義深刻、用詞準確。
措施:學生進行討論總結。
五、同學們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回答的不錯
下面請同學們提出疑問我們大家共同解決。
六、再次請同學們背誦課文
七、請問同學們,學了此文你們有什么感受呢?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八、小結
同學們,熱愛大自然吧,不但要善于觀察,而且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九、作業
寫自己童年中有趣的事。
【童趣課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課文《李時珍》教學設計【精選】03-24
《童趣》教學設計(15篇)02-18
課文《畫風》優秀教學設計【精選】03-24
《四季童趣》教學設計04-01
《童趣》教學設計(匯編15篇)02-18
課文《離騷》教學設計10-30
課文背影教學設計11-06
課文《背影》教學設計11-05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11-11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