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優秀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力優秀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力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找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可以引起物體的形變。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力的知識學習,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揭示學科特點,能用身邊一些簡單的學習用具通過實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物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力的概念;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學難點: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難點方法:列舉大量事例,精心設計實驗,使學生對難點問題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1、引入課題:
“力”字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智力、生產力、體力等解釋。在物理學中,力是一個重要的物理量,表示的是力量,其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產中的力的現象。本節課我們將學習有關力的知識。
2、力是什么?
a、請學生列舉自然、生活、生產中有關力的事例。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時候需要用力?(教師舉例總結如:馬拉車,人推木箱,壓路機壓路等)其它物體之間是否也產生力的作用呢?(讓學生舉例老師分析)不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地球對月亮的引力。(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b、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舉例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這一句話的深刻含義,及會區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例如:一本書放在桌面上,那么書對桌面有一個向下的壓力,同時桌面對書有一個向上的支持力:)
3、在上述事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a、教師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彈簧測力計受拉力伸長、受壓力縮短。
b、學生上臺演示力的作用效果。鼓勵學生使用身邊的學習用具做實驗,例如:直尺,練習本,橡皮等,引導學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讓學習差一點的學生演示,注意鼓勵,態度和藹。)
c、學生通過身邊的一些自然想象舉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促使其自己嘗試歸納總結: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簡稱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同時讓學生利用力的作用效果舉例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及時鼓勵)
4、力的三要素
引導學生舉例分析哪些因素能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舉例:用力彎直尺,改變力的大小觀察直尺的彎曲程度。再例如扳手擰螺絲,用同樣大小的力,作用在扳手的不同位置,效果相同嗎?同樣還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門改變力的大小及力的作用點進行關門試驗,體驗力的三要素(注意探究方法)會畫力的示意圖。注意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實驗:
1、兩名學生面對面雙掌對推。
2、請兩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拉彈簧3、請同學們用手拍桌子。
b、請同學們談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離岸時竹篙點岸;手拉橡皮筋;兩人雙手對拍、對拉;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及體會并歸納: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同時對甲物體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練習(嘗試用自己總結的所學知識解決物理習題及身邊的一些物理現象)
例如:體育課上,同學們用腳踢球為什么腳會感到疼?
7、課堂小結
本節課初步學習了有關力的知識,知道了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知道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講課的過程中由于較多的使用了學生身邊的一些學習用具通過簡單實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物理和生活的聯系,寓教于樂從而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多鼓勵表揚。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過程中自信力逐步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學好本門課程。
力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2、方法與過程: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培養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能力;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對力現象的好奇,初步領略力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自然現象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交流的欲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
教學難點:
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出簡單的規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學方法:
多媒體網絡教室法,啟發與講解結合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多媒體展示課本圖片引入課題,引起學生探究力的興趣。(教師講述:在人們的生活、生產活動中及大量的自然現象中,許多都有與力有關,怎樣認識力?
本節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力(force)是什么:
①多媒體演示分析圖5-1中的各種力現象,指出兩個物體。(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分析,最終由學生概括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
②分析動詞(舉、推、壓、拉、吸引、排斥等--力的作用;"加油站")(說明: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這種作用,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
③學生活動:學生各抒已見,陳述自己的觀點。(力是什么?)
④教師提問: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能發生力的作用,不接觸的兩個物體能否也能發生相互作用?
⑤學生活動: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現象。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實驗探究:讓學生做幾個簡單的實驗(用手拍桌子,兩手互拍等)后,多媒體演示課本P77/圖5-2后,在教師的點拔與引導下,由學生得出"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結論。
②教師說明:物體相互作用的兩個力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這兩個力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③學生活動:學生各抒已見,陳述自己的觀點。(物體間力的作用有什么特點?)
④學生活動:舉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現象。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①多媒體演示課本P78/圖5-3、圖5-4中的現象,在教師的點拔與引導下,由學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
狀態發生改變。)"的結論。
②教師解釋什么是"形變(deformation)、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加油站)
③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點拔與引導下總結。
④學生活動:舉出一些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三、鞏固練習:
見《學案》。
四、新課小結:
這節課著重介紹了力是什么,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五、作業布置:
1、課本:P79/1、2題。
2、達標題:第5.1節。
六、板書設計: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節力
1、力(force)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說明:①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②力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說明:兩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
3、力可以使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說明:①形變(deformation)。
②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力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能正確讀寫力的符號和單位。
2.認識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或改變物體的形狀。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會畫力的示意圖。
4.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
2.通過學生親自實驗,體驗并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過常見事例和實驗認識力所產生的效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參與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與科學探究實踐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協作精神。
2.在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中,體會分析和歸納在科學中的應用。
3.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內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內容組成,屬于力的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后續各部分內容如“彈力”“重力”“力和運動”“壓強”“浮力”“簡單機械”等所必需的預備性知識。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是力與運動關系的基本觀點。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正確畫出力的示意圖是學生學習力學知識必需具備的基本能力。所以本節的重點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圖的畫法。物體間的力是看不見的,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可以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這需要用到以前學過的運動知識。物體的運動狀態包含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兩個方面。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給學生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所以本節教學難點是認識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三、教學策略
力是一個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體間的力是看不見的,要讓學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非易事。但力的概念跟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讓學生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經歷感知、描述、測量等認識過程,對力這個概念逐步達到認識、深化的目的。教學中以大量的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情景,使學生能通過觀察、體驗,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歸納、概括各個實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生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通過描述和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力的作用效果,使學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時引導學生從物體的形變及運動狀態的改變兩個方面去認識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力的作用效果出發,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這樣學生就可以較全面地描述力了。再引導學生分析常見的事例和實驗,發現各實例毫無例外地都涉及兩個物體,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同時會對這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說明兩個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樣學生對力的概念就有了一個初步較完整的認識。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個蹄形磁鐵和兩個小車、氣球、鐵塊、小鋼球、微小形變演示儀。
五、教學過程
一、力的概念
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現象:手托課本、手拉彈簧、用落下的書砸氣球、磁鐵吸引鐵釘等。
歸納總結:以上現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體──作用──物體。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生了作用,推、拉、擠、打擊、吸引、舉、排斥等等都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思考:手拍桌面時,手給桌面一個力,對這個力而言,哪個施力?哪個受力?思考:手托一本物理課本與托兩本物理課本,哪個力大?要知道具體數值是否需要一個標準?從而引入力的符號和單位。
學生進行實驗,積極參與教學。在活動與思考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總結得出:一個力必然聯系著兩個物體,對一個力來說,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學生再舉一些例子,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鞏固對“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的理解。
體驗: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
用手托起一個蘋果,手對蘋果施加的力大約是1N。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約是700N;
你背起一個質量是50kg的同學的力大約是400N等等。
從人對物體的作用到一般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由淺入深,從形象到抽象,符合認識規律,學生易于接受力的概念。在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和歸納能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活動:用手將彈簧拉長、用手壓皮球、用手使刻度尺變彎曲。觀察物體受力后有什么變化?歸納出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手按桌面,桌面是否發生形變呢?有什么辦法觀察到微小的形變呢?
活動:用磁鐵靠近細線下懸吊的鐵釘,原來靜止鐵釘會怎樣?
演示:按圖1分別演示,觀察小鋼珠在桌面上的運動情況。注意觀察沒有磁鐵和有磁鐵的作用下,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有沒有改變
歸納總結: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以及運動快慢和方向的改變,都被認為它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上面的例子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學生動手實驗、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物體受力后的表現不過兩個方面:即形狀的改變或運動狀態的改變。其中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
充分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促進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這里采用的方法是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淺入深,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鍛煉了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
我們已經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呢?試著舉例說明。
找一名學生按圖2進行實驗:分別在A、B、C處用力開門,感受開門的難易程度是否相同。這說明了什么?
思考:一個力有三個要素,所以提到一個力,不僅要關心它的大小,還要關心它的方向和作用點,能否用一個圖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
類比用光線表示光的方法,它是用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那么,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師生總結: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這個圖就叫力的示意圖。其中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教師示范一些作力的示意圖的試題。規范畫圖方法和步驟。
學生容易想到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總結得出力作用的地點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進而了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物理中通常把它們稱為力的三要素。
學生可以再舉出一些這方面的生活實例,加深理解
出幾道作力的示意圖的試題供學生練習。
通過舉例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
從生活到物理,再從物理到社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們知道磁鐵吸引鐵,說明磁鐵給鐵一個吸引力。那么磁鐵吸引鐵的時候,鐵吸引磁鐵嗎?能否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結論。
演示實驗:
(1)(用投影儀演示)把兩塊蹄形磁鐵固定在小車上,讓它們的同名磁極相對,將兩個小車在水平桌面上靠攏。要求學生注意觀察以下三種情況下的現象。
①按住磁鐵A,釋放磁鐵B;
②按住磁鐵B,釋放磁鐵A;
③同時釋放兩個磁鐵。
(2)讓兩個彈簧對拉,有什么現象發生。這表明一個彈簧對另一個彈簧施加力的同時,也受到另一個彈簧的力。
歸納總結:一個物體在對別的物體施加力的同時,也要受到別的物體對它施加的力,因此,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設計并進行實驗:可以用細線懸吊磁鐵,手拿鐵塊靠近磁鐵,如果看到磁鐵靠近鐵塊,說明鐵塊吸引磁鐵。或者把磁鐵放在小車上,用鐵塊靠近,進行實驗。
學生觀察并描述看到的現象,分析得出:磁鐵A對磁鐵B施加排斥力的同時,磁鐵B也對磁鐵A施加排斥力。
學生實驗:
(1)用手拍桌子。
(2)學生兩只手互相拍打。實驗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并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進行分析。
學生的潛意識里是磁鐵吸引鐵,鐵不吸引磁鐵。通過實驗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設計和進行實驗的過程能進一步鞏固力的作用效果知識。
課堂小結
(5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力優秀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離騷》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25
魯迅《祝福》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28
《故鄉》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賣炭翁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墨梅》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老舍母雞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8-04
《走近李清照》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30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優秀范文08-05
《沁園春雪》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8-05
沁園春雪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