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光合作用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光合作用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設計思想
【設計理念】
以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提高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研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課程理念來設計教與學的過程。最想突出的處理:
1.還原科學研究的歷史面貌,突出生物學的“實驗學科”特點;
2.以實驗探究貫穿整個教學。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整個第三章乃至整個高中教材中處于重要地位。本章節內容按照課標安排應2課時完成,我準備改為3個課時:第一課時只學習“光合作用的發現”,第二課時“通過實驗學習有關光合色素的知識”,第三課時具體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本節教學設計是該節的第一課時內容。光合作用研究的歷史,本來不需一個課時的時間,但我準備讓學生以經典的光合作用研究歷史中的重要事件為線索,遵循科學家的探索思路,總結出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了解科學家探究科學的艱辛歷程和學會探究的一般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生物課中學習過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而且生活實踐中也對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光合作用的發現歷史卻很陌生,關鍵對于我們這節課要達到的目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① 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
②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應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科學家發現光合作用的過程,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理解假設的提出要有實驗和觀察的依據,需要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象,并通過觀察和實驗進一步驗證和完善。同時,理解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關注“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②討論科學史上的經典人物和實驗,避免知識“去背景”和“簡單化”。
③明確科學的研究態度在實驗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認識到技術的發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
⑤學會參與、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學實驗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量原則;
②培養觀察、分析綜合能力。
三、教學重點
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及研究歷史;
②實驗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對照實驗原則,單因子變量原則
四、教學難點
單因子變量原則中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的`辨析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搜集相關圖片和素材;制作Flash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課題特點和材料處理
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是整個高中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而本節課僅僅對“光合作用的發現”進行探討學習。就知識目標看很少,很容易達到;但是我為該節課定下的能力目標卻很高,是學生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達到“掌握科學實驗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量原則”的目標,為以后生物學的學習掃除障礙。所以我在教材處理上,按時間線索對有關光合作用的經典實驗縱然書上沒有的也進行了補充學習,沿著科學家的腳印進行了光合作用的發現探究之旅。使學生在體會科學的艱辛和嚴謹的同時,體驗掌握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學中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新課程的教育體系要求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心理,循序漸進,通過相應的現象或情境引入,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實驗現象,通過討論由學生自己去歸納,做出結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進入到一種主動學習的狀態。 而我則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真正成為了教學活動的組織者。
3、本節課也有些失誤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由于本課題實驗多,跨度大,學生又沒有科學探究實驗設計的基礎,在學生討論、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如果時間不把握好,很難完成教學計劃。
【高中光合作用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高中數學必修5教學設計范文01-28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范文07-01
教學設計范文03-03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01-17
高中語文《離騷》教學設計12-25
高中教師的英語教學設計范文五篇01-06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教案03-02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教案03-02
高中《一剪梅》教學設計12-11
高中語文《鄉愁》的教學設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