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5 19:55:5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時目標】

  1、第一課時:

  ⑴學會前兩首詩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⑵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2、第二課時:

  ⑴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⑵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⑶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⑷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重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難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準備】

  1、教師:

  課件。

  2、學生:

  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圣)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生在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可順勢揭題)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2、引語: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盡:完。獨去閑:可以交換詞序解釋,悠閑地獨自離去了)

  2、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三、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么描寫的。

  (板書詩題)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解,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用鏡子比喻水面的明凈光亮,似乎并沒有奇特之處,同學的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寫,這里讓人感到新穎的是用未磨的鏡子來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所以詩人不說它像明鏡,而說它像未磨的鏡,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壯闊的山水,只因是遙看,所以才像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單從一只白銀盤里安放一顆青螺來看,就是一件設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品了,再用它來比喻洞庭湖中屹立著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景象縮小成陳設在幾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導賞析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布置課外作業,繼續去搜集。

  3、下節課(或者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致,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4、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里?可先讓學生來回答。教師最后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里,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舒緩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后一句聲調稍抬高,仿佛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得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朗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得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題目點明了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么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么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知道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搜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理解課題

  二、

  1、老師范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們了解詞嗎?試著說一說。

  3、簡介詞的內容。

  4、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作國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三、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四、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范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六、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并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4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激趣

  我們曾經學過不少關于描寫兒童的詩,你還記得嗎?試著背一背。

  二、初讀詩文,展現畫面

  1、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請同學們朗讀兩首古詩。在學生朗讀中,注意正音。“蓑”讀suō,“遮”讀zhē,不要讀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中,你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三、精讀詩文,走近畫卷

  1、你最喜歡哪首古詩?選一首自己研讀理解。

  2、自由組合小組,合作探究,選擇一首詩進行研讀,了解詩意,理解字詞,逐句解決。

  3、老師參與學生的研究。

  四、品讀詩文,走進畫卷

  1、學習第一首詩。

  (1)“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七里方圓的原野鋪滿了青青的野草,三四聲悠揚的笛聲和著微微的晚風傳來。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閑自得、怡然而樂,感受到的是一種野趣。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兩句。

  (2)“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說說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讀。

  牧童牧牛回來已到黃昏,晚飯吃得飽飽的,無憂無慮,還沒脫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漸漸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暢,他的生活是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3)詩句中描寫了牧童歸來后的場景,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從哪里看出來的?

  一個“弄”,一個“臥”。(可愛、調皮、疲倦)

  (4)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兩句詩意連起來說一說。

  2、學習第二首詩。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讀了這兩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船上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理解詩句意思,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分奇怪為什么沒有雨,他們也把傘張在那兒,原來他們是在遮雨,而是別出心裁,用傘試風。

  “張、使風”描繪出兩個淘氣、可愛、天真的孩子。

  (3)朗讀詩句,讀出孩子的調皮,感受那悠閑的畫面。

  五、再讀詩文,感受意境

  1、比較兩首詩的人物,你更喜歡哪位詩人筆下的“頑童”?為什么?

  2、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想象畫卷

  1、選擇其中一幅畫面,進行想象,改寫成一篇有趣短文。

  2、默寫《牧童》。

  第二課時

  一、揭題,初知“美”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釋題:

  (1)介紹作者辛棄疾。

  (2)簡介宋詞以及詞牌名:清平樂。

  (3)村居,詞的題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鄉村)

  二、初讀,走近“美”

  1、聽朗讀錄音,看圖畫。

  2、請同學自由地來讀這首詞,把它讀正確,流利。做到字字讀準,句句通順。

  3、讀得怎樣?請你的同桌來評一評,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

  4、學生再讀。讀讀、看看、想想。讀懂的記下來,不懂的做記號。

  5、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應該怎么辦呢?

  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可以,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可以看圖、可以聯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師請教。

  三、品讀,感受“美”

  1、通過剛才的學習,說說自己的收獲。(先說前面的,再說后面的,依次說。注意說話要有條理,先說字意、詞意、再說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圖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簡樸的鄉間生活,但很美。特別是青青草讓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學生朗讀。

  (2)“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學生自由的輕聲讀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對頭發花白的老夫婦滿臉通紅,大概剛喝了酒,他們親熱相待,用鄉音聊天說話。)

  僅僅是酒讓他們醉了嗎?如此溫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對白發夫妻操著吳音正在親密地聊天,他們為什么感到這樣幸福呢?請同學們細細閱讀下面的內容。

  (4)追問: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伏著剝蓮蓬、取蓮子。)

  (5)讀讀看,從讀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學們讀得真好!是的,這戶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境很美──“溪上青青草”,這戶人家翁媼之間──“醉里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那對白發夫妻陶醉了。

  2、用生動的語句將你欣賞到的這副畫面描繪給大家聽聽。

  3、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他的朗讀仿佛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村田園生活)

  四、再讀全詞,回味“美”

  1、想一想,這對白發翁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又有勤勞可愛的兒子,心情怎么樣?(要求找出詞中的“醉”字進行品味。)

  2、作者偶爾看到了白發翁媼的生活環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繼續品味“醉”字。)

  3、那對白發夫妻陶醉了。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你呢?

  4、配樂朗讀或背誦。

  五、課外拓展,延伸“美”

  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美的短文。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了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匯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發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巖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通過初讀詩句──了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3)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采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四)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五)布置作業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古詩詞分析教學設計參閱02-15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課件02-17

古詩詞《登鸛雀樓》教學設計12-11

教學設計范文03-03

《珍珠鳥》個人教學設計通用范文04-25

《珍珠鳥》工作教學設計范文通用03-10

通用《珍珠鳥》工作教學設計范文03-10

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6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3-15

比喻句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