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核舟記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1 08:33:4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核舟記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核舟記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核舟記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

  核舟記的教學設計1

  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句式,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2、學習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以空間位置和物、人的主次為說明順序,有重點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4、品味語言,真切感受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重點:

  品味語言,真切感受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難點:

  學習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以空間位置和物、人的主次為說明順序,有重點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學習過程:

 。蹖W習要點]

  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并探究思考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一、導語設計

  稀世珍寶明代桃核舟“蘇東坡夜游赤壁”在寧波被發現的消息傳出后,成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聞。據專家鑒定,這是迄今發現的世上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這一則新聞出現在1995年10月27日《文匯報》上)今天,我們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進魏學洢(yī)的《核舟記》開開眼界。(板書文題)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教師提示并領讀以下內容: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罔()膝()褶()髻()倚()戌()

  篆()八分有()奇()詘右臂支船()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確讀法(用“/”劃分朗讀的節奏):

  2、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完成正確讀、準確譯的學習任務,學生互動共同研究解決閱讀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

  4、翻譯下列句子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3)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4)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5)蘇、黃共閱一手卷。

  (6)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7)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8)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

  (9)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1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三、整體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1、仔細研讀課文,繪制核舟示意圖,同桌互相復述課文。

  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弄清作者的說明順序。

 。1)理清文章整體思路。

  (2)辨明說明順序。在課文的主體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核舟的?

  (3)探究思考。

  提問: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船艙→船尾”的順序寫,而將船頭和船艙的順序顛倒,請探究這樣寫的原因。

  四、品析語言,真切感受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1、問題討論,注意作者的細致觀察。

  課文第一段介紹雕刻品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云”,課文哪些地方說明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赤壁”呢?

  2、揣摩語言,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描寫。

  揣摩下列語句:

  (1)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2)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4)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學生齊讀四句話。教師示范分析(2)句:寫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灑脫不群的神態,放浪形骸、超脫塵世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到他在望著天空和兩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風明月中。

  自測評估:

  1、給加線字注音。

 。1)罔不

 。2)貽

 。3)箬篷

 。4)八方有奇

 。5)石青糝之

  (6)髯

 。7)天啟壬戌

  (8)篆章

  2、解釋加線詞。

  (1)罔不:

  (2)嘗貽余核舟一:

 。3)絕類彌勒:

 。4)詘右臂支船:

  (5)篆章:

 。6)視端

  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狹者:

  3、《核舟記》選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編輯的________,《核舟記》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題是________________,課文在介紹核舟時先用________一詞(原文中詞)總括,結尾再用________一句話相照應,高度評價了王叔遠高超的技藝。

  5、根據文中表數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古漢語表數量的用法。

  五、課堂小結:

  課文通過介紹王叔遠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藝,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篇幅雖短,卻說明順序合理,就連雕刻家的藝術構思都介紹得淋漓有致,確實令人驚嘆。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細致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的描繪和生動的說明。這無疑給我們以很多啟示。

  核舟記的教學設計2

  教學設想:

  古文學習重在積累。從古今詞義的變遷到古今句式的差異等等,引導學生在這些方面有意識地做些積累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的古文閱讀理解能力很有幫助。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藝術構思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材料,運用簡練生動的文字再現了“核舟”的形象。掌握這個特點,是成功地實施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句式。

  2、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筆法。

  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明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情感態度價值觀:

  文章生動介紹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頌揚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學習它,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樹立起關于核舟的空間概念,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教學難點:

  探究課文主體部分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

  1、讀想法。這是一篇實物說明文,要使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核舟各個部分的樣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現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繪制示意圖。按照課文內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簡單示意圖畫出來。這樣做,既熟悉了課文內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種景物及人物的空間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

  2、發現法、探究法。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發現法”閱讀,便于整體感知文意;在學生繪制核舟示意圖、理清文章寫作順序后,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寫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的順序寫,而是按照“中間→船頭→船尾”的順序。

  3、點評法。文章除了說明外,不乏生動傳神的描寫。篩選文中寫人物情態的語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品味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掃清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

  2、講讀課文第一段。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稀世珍寶明代桃核舟“蘇東坡夜游赤壁”在寧波被發現的消息傳出后,成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聞。據專家鑒定,這是迄今發現的世上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這一則新聞出現在1995年10月27日《文匯報》上)今天,我們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進魏學洢的《核舟記》開開眼界。(板書文題)

  二、作者及原作簡介

  1、補充: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給事中(大致相當今中央部的辦公廳主任),因上疏彈劾當時掌握朝政的閹黨頭子魏忠賢,被捕下獄遭暗害。魏學洢扶樞還鄉,悲憤而死。他一生沒有做過官。

  2、課文系節選,但只刪去一小段。被刪節的是:(上接“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魏子詳矚既畢,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莊列所載,稱驚鬼猶神者良多,然誰有游削于不寸之質,而須糜(通“眉”)了然者。假有人焉,舉我言以復于我,亦必疑其遵,乃今親睹之。由斯以觀,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為母猴也。(下接課文本句)

  [說明]只述此段大意,但要強調作者的“詳矚”(細致觀察)精神,非此則不能成此奇文。

  三、朗讀全文

  1、正音并標段號。

  2、帶領學生從第2至5段中劃出以下話語以顯示作者的說明順序:

  舟首尾長——中軒敞者——一船頭———舟尾——船背

  3、教師范讀全文。

  4、學生齊讀全文。

  要強調用一字一頓的方式,切實掌握字的讀音和意義,不要求讀出語氣。

  〔說明]這種讀法適用于生僻字多而虛詞較少的說明文。在大體熟悉其字句后,再劃分節奏為好。

  四、講解第一段。

  1、指名一位學生試讀全段,仍用一字一頓讀法;教師再領讀一遍,讀出節奏。

  2、講詞語:

 、佟盀椤,是一個用得相當廣泛的動詞,可以說“為學”“為文”。這里指雕刻。

 、凇柏璨弧保浅S谜Z匯。問學生“罔”可用哪個字來替換(“無”)。這是作者有意使用古語。

  ③“因勢”“象形”可以讀斷,即“因其勢而象物之形”!跋蟆笔莿釉~,摹擬的意思。

  3、概括本段內容(用討論方式)。

 、儋潛P雕刻家王叔遠的高超技藝(板書加圈字,下同);

  結合課文:徑寸之木,極言原材料之。瘜m室!?木石,極言雕刻范圍之廣;“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極言技藝之精。)

 、诮淮浐酥凼。

 。ǹ梢詥枌W生“蓋大蘇泛赤壁云’可否省去不寫,并讀一遍以示省去后上下文仍然連貫。只是于文義影響甚大,使下文即第2至4段內容失去依托。)

  由上述內容引申出本段有提示全文的作用。

  五、簡介蘇武游赤壁一事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武被誣以詩誹謗朝廷,下獄。出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到使,實際是流放;但他以讀書和游覽自娛,表現了曠達的胸襟。元豐五年他曾兩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礬游玩:一次是農歷7月16日,一次是農歷10月15日。并寫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賦》。下文說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蘇武在這兩次游覽中未后見到的景象,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壇上的這個掌故作題材的。

  六、布置作業:

  預習課文第二至四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第二至四段。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復習導入

  二、誦讀第二段

  此段和以下兩段的基本教學程式是:

  ①學生用一字一頓方式齊讀一遍,教師按節奏領讀一遍;

  ②解釋詞語,概括段意。

 、劬毩暠痴b,并在試背過程中作誦讀指導

  ④以提問方式外導學生弄清雕刻家的藝術構思。

 。ㄒ韵轮粚懡忉、指導和提問的內容,不寫過程。)。

  1、解釋和指導:

 、偈拙渥x法:“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诎催@樣的順序記誦:舟首尾——艙。艙上篛篷——旁開小富。

  窗啟——雕欄。窗閉——見字。

  2、提問:

 、佟吧礁咴滦 钡人木錇槭裁茨捴巳丝冢

 。ㄟ@正是在船上所見到的景象,一寫水上,一寫江邊;一寫秋景,一寫冬景,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

 、诘窨陶呖檀16字,有什么意圖?

 。ń栉膲乒拾凳局墼诔啾诟浇慕。)

  三、誦讀第三段。

  1、解釋和指導:

 、僮x法:“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珠/可歷歷數也”。

 、谧⒁鈱哟危菏拙鋵懭说南鄬ξ恢;第2至5句寫蘇、黃;

  第6至7句寫佛。ā翱傄环帧笔綄懛ǎ。

  2、提問:

  ①雕刻家是用怎樣的方式讓人識別這三個人物的?

 。ā岸牍诙圜住笔翘K武的外形特征;佛印是和尚,一望而知;余下一人可誰知是蘇軾的好友黃庭堅。)

 、跒槭裁吹窨碳疫x用了“共閱手卷”這個細節?

 。撓捣褐鄣谋尘皝砜催@個細節,是足以表現人物的閑適生活和曠達胸襟,這正是雕刻品的主題!

  四、誦讀第四段

  1、解釋和指導:

 、佟皺M臥”:橫放。楫橫臥,以示不用。

 、圩x法:“其人/視端/容寂”。“端”,正。

 、芤彩恰翱傄环帧笔綄懛ǎ呵皟删淇倢,以楫定位,故先出楫。后兩句分寫,先出居右者,后出居左者。

  2、討論:舟子只能算陪襯人物,為什么把他們的表情動作刻得如此細致?

 。ǖ窨唐肥庆o止的,但“泛舟”的主題卻要求給人以動的感覺。從揖“橫臥”和兩個舟子的自在神態可以看出,這時候的船正為《后赤賦》上說的是“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體焉”,這就有了動的感覺了。再加上居揖右那個舟子的“嘯呼狀”,還可以想像出此時江上有風,風助船行,“泛舟”的意味更濃。)

  五、連貫誦讀

  第2至4段(過程略)

  六、布置作業:

  背誦第2至4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講讀課文第五、六段。

  2、總結全文。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復習導入

  二、學生自讀第五段

  1、齊讀一遍后,先解釋“題名”加“篆章”是我國書、畫、雕刻作品的慣例,有防假冒的作用;然后就內容提出一些小問題(如有哪些字,什么顏色,清晰度如何)讓學生作答,以加深印象。

  2、讀《前赤壁賦》開頭:“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再讓學生對照“題名”,看看有何異同。

 。ǖ窨碳铱檀俗髌芬彩窃凇叭尚纭敝,這也許是一種巧合,但無論如何也可從中看出雕刻家對蘇軾當年的遭遇是感慨很深的——由此自然過渡到下一步。)

  三、小結雕刻家的藝術構思

  學生討論后,歸納要點如下:

  1、原材料桃核“修長”,宜刻成舟形。關鍵是“泛舟”的主題要求將游覽的全過程集中到“核舟”上。

  2、蘇軾是主要游覽者,但必有同游者,由此而想到蘇軾在黃州時過從較密的黃庭堅和佛;再將蘇軾當時的閑適和曠達心情集中到與黃“共閱一手卷”上來,使主題思想變得極其鮮明。

  3、借蘇軾前后《赤壁賦》中的名句點出游覽地點和舟四圍的景色,使“核舟”的藝術空間顯得極其廣闊。

  4、通過“一楫橫臥”點明船在隨水飄流,靜中有動。

  5、舟子“嘯呼”,使人感到江上有清風徐來;佛印“矯首昂視”,使人感到四周景色在不斷變化,也是靜中有動。

  四、學生自讀第六段

  讓學生合上書本,想想:假定自己看過這樣一件藝術品,最后還想說些什么。

  〔說明〕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討論題,鼓勵學生自由發言,不拘一格,如能涉及被刪節的原文內容,應予表揚。

  討論后可歸納如下:

 、俳y計數字承第2至5段,極言細節之多;

 、凇璨挥纭背械1段“徑寸之木”,又承第2段“八分有奇”,極言原材料之;

  ③自然導出贊語“技亦靈怪矣哉”,點明全文中心。

  五、小結寫法

  ——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

  討論后歸納成三點:

  (1)正面是藝術品的主體,反面是附文,所以先寫正面后寫背面;

 。2)舟長是整體,前、后、中是部分,所以先寫整體后寫部分;

 。3)中間帶有背景性質,船頭是主題所在,船尾是陪襯,所以先寫背景,次寫主題,最后寫陪襯。

  六、布置作業:

  1、完成本課《與課堂同行》。

  2、預習下一課。

  核舟記的教學設計3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介紹一件精美工藝晶的小品文,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全文僅400余字,卻描述了整個核舟的全部景物。語言見解生動嚴密。在教學時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掌握重點詞句,領悟文章內容,培養文言語感。同時,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間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事物特征的方法,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本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掃除閱讀障礙,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體會文章的主要特色。兩課時都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做好引導、點撥工作。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有人告訴你,在一根頭發上可以雕刻—F唐詩三百首的全部詩句,你—定覺得很驚奇吧?這就是我國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微雕藝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核舟記》,就是遠在幾百年前我國民間藝術中精湛絕倫的微雕技藝的精彩展示。(板書課題)

  二、整體閱讀,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要求學生自己散讀課文一到兩遍,注意以下內容:

  1、本文出處及作者簡介。

  2、查字典,給文章的生字詞注音并釋義,用鉛筆標出疑難句。

  示例:

 、儇琛①O、軒敞、箬蓬、黍、糝、髯、褶、髻、篆等

 、谪璨灰騽菹笮危骶咔閼B等

  3、思考下列問題: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這樣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當巧妙地安置這些人物的?

  三、巡視課堂,掌握學生自學情況,以便為下面的課文分析提供材料和根據。

  四、朗讀課文,請三位同學朗讀課文

  每位同學朗讀兩段。朗讀后,各由其余同學對該位同學的朗讀情況作評價,或指明其讀音的錯誤,或糾正其斷句不當,或稱贊其成功之處。

  五、學習課文第一、二段

  1、學習第一段。

  2、疏通重點字詞。注意以下詞句。

  明有奇巧人:巧,技藝高明;奇巧,技藝高明超凡。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以,用;木,木頭,木材;為,制,這里指雕刻。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罔,沒有;因,根據;具,具有。

  嘗貽余核舟一:本句謂語“貽”(贈)后的賓語是“余核舟一”,是個雙賓語。

  蓋大蘇泛赤壁云:蓋,承上文作解說,可譯為“是”;泛,泛舟;云,語氣詞,無義。

  3、思考以下問題:

  ①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這段的主要內容是概略介紹明代雕刻匠師王叔遠技藝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來歷。

 、谠诟怕越榻B中,從幾個方面說明匠師技藝的精湛超凡?

  明確:從兩個方面說明匠師技藝精湛超凡:一是匠師擅長微型雕刻,能夠在“徑寸之木”上,雕刻出宮室、器皿、人物等許多各種各樣的形狀;二是匠師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無不“各具情態”。

  4、學習第二段。

  5、疏通重點詞句,注意以下詞語。

  ①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用于整數與零數之間;奇,零數,余數。

  ②中軒敞者為艙:軒,高起;敞,開闊;為,是。

  ③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啟,打開;而,連接狀語與謂語;比,這里的意思是正對著。

  ④閉之,則右刻:則,連詞,就(看見)。

  6、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龠@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是如何具體說明的?

  明確:這段的主要內容是說明這個小小核舟的船艙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東西。船艙的艙頂有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艙兩旁各有四扇小窗戶,這八扇小窗戶能打開能關上,打開了便可看見雕花欄桿左右相對,關上后就能看見右邊窗戶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個字,左邊窗戶刻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個字,這16個字是用石青色。長僅八分多一點,高僅兩粒黃米的核舟,它的船艙部分就雕刻了1頂船篷(能看出是用什么東西做的)、8扇窗戶(能開能關)、左右欄桿(上有花紋)、16個字(字字清晰可見)。

 、谶@段主要采用什么說明方法?

  明確:這段主要采用數字說明方法。核舟體積有多大,長多少,高多少,船艙部分雕刻了多少種東西,各有其數,明白清楚,兩相對比,其意曉然。

  7、齊讀課文第一、二段。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時

  二、學習第三段

  1、質疑并點講有關詞句:

  峨冠而多髯者、如有所語、其兩膝相比者、絕類、矯首昂視

  2、口譯并評價翻譯情況。

  3、思考討論:這一段是介紹船頭部分;主要說明了什么?

  明確:描述船頭三人的神情態度。

  4,分別由學生朗讀描述蘇軾、魯直(黃庭堅)和佛印神態的句子,說說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們此時此地的什么樣的心態?

  明確: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語”和佛印的“矯首昂視”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要表現他們豁達、放曠的胸襟,說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里。

  5、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么?

  明確:這當然是“東坡”。三人中,蘇軾居中,作者起筆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因為刻得用心刻得仔細,作者也就說得真切細膩。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說明者當然不能違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這樣說明,才能與其主題吻合。否則,松散割裂,不知所云。

  6、你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無微不至呢?

  明確:表現這——點的地方較多,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對東坡、魯直“衣褶”的介紹,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說明“珠可歷歷數也”。

  三、學習第四段

  1、考察古漢語中數詞使用與現代漢語的差異。先聯系前面部分看一些實例:

 。1)長約八分有奇。

 。2)左右各四,共八扇。

 。3)船頭坐三人。

 。4)共閱一手卷。

  (5)橫臥一楫。

  (6)倚一衡木。

  (7)為字共三十有四。

  由此可見,古漢語中一般情況下,數詞可以直接修飾名詞,這與現代漢語中較嚴格的“數詞+量詞+名詞”的格局不同。

  2、這一段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明確:擬人:船尾橫臥一楫,比喻:居右者椎髻仰面

  頂真:左手撫爐,爐上有壺。

  3、這寧段文字說明舟尾情況是怎么布局的呢?

  明確:主要運用了總分結構。先說“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說,從“居右者”說到“居左者”。4、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么氛圍?

  明確:兩“舟子”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仿佛是在那里呼喚清風,顯得悠閑自在;一個“視端容寂”,仿佛在專注聽“茶聲”。但表現了一個共同的氛圍,這就是愉悅、輕松、活潑自樂。再加上船楫的“橫臥”,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無楫,有舟子等于沒有舟子的一種放任自流的境界。

  四、學習第五、六段

  1、學生自讀課文。

  2、疏通重點詞句。注意以下字詞。

  ①則題名其上:則,就;題,書寫,這里解為刻上;名,字。

  ②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文,文字;曰,是;天啟壬戌秋日,即明熹宗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的秋天,蘇軾《前赤壁賦》作于“壬戌之秋”,即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的秋天,可見,王叔遠在核舟頂端刻上這個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蘇軾作《前赤壁賦》后540年的“秋日”有感而為之以作紀念的;甫,指男子的字。

 、坫^畫于了:鉤畫,字的一鉤——畫。

 、芡ㄓ嬕恢郏瑸槿宋澹和,全部,整個;為,有;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選擇;為,制作。

  ⑥嘻,技亦靈怪矣哉:嘻,xī,贊嘆聲;靈,善,好;怪,奇異,罕見。

  3、請思考:這兩段各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第五段的主要內容是說明核舟船頂部位的雕制。第六段的主要內容是小結總計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對王叔遠雕刻技藝之“奇巧”的贊嘆以結束全文。

  五、學生齊讀課文,綜合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名為“記”,是不是記敘文,為什么?

  (2)文章主體部分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3)文章的全部內容安排實際上緊扣了怎樣一個核心?

【核舟記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核舟記》原文、翻譯03-04

核舟記詞類活用10-11

《核舟記》閱讀習題(附參考答案)02-16

核舟記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8-30

《父愛之舟》教學設計03-18

《核舟記》魏學洢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3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2-21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設計范文08-05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設計范文08-05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范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