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1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空氣的組成、污染和防治
2、了解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
能力目標:
培養學習能力
教育目標:
進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的教育,增強環保意識的教育
重點、難點:
理解和記憶
教學方法:
實驗導思法
教學媒體:
有關實驗儀器
程序:教學內容,教師活動,活動
復習:空氣中有哪些成分?提問回憶
導課:簡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空氣的過程,演示p燃燒,觀察
一、空氣的組成:(v%)
n2:78%歸納思考
o2:21%整理
稀有氣體:0.94%結論
co2:0.03%
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二、空氣是一種資源
1、氧氣:指導學生閱讀通讀
2、氮氣:p24~26內容討論
3、稀有氣體:(主要是用途)交流
三、保護空氣:
1、污染空氣的有害物質:給出討論提綱討論
氣體:cono2so2
(來源于礦物燃燒和工業廢氣)歸納
粉塵:沙塵煙塵
(來源于水土流失和工業排放)
2、污染的防治:
可采取的措施:提示回答
(1)禁止工業廢氣的任意排放
(2)處理汽車尾氣
(3)嚴禁燃燒散煤
(4)使用無鉛汽油
(5)不焚燒垃圾
(6)使用清潔燃料
(7)種樹、造林、種草防止水土流失
(8)不燃放煙花爆竹
開放性問題討論:
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分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說:空氣是學生在化學課上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而學生們在生活中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有關空氣的知識,因此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
從能力培養來說:從看圖了解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開始,到做仿照實驗來測定空氣里O2的含量,再到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可以說教材深入淺出,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方式。
從感情培養來說:通過本課題的學習,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對化學學習充滿興趣。
【學情分析】
初中的學習要求學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可以借助實驗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能夠設計和完成簡單化學實驗的能力;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產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所運用的方法,發展相互交流,共同協作的科學精神,初步具備創新意識。
(2)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設計】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親自經歷來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
所以本節課我以學生自主解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問題為中心展開學習,把本課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目的:創設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內容: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和第一單元的知識出發,先是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感知空氣的存在,接著由學生舉實例證明空氣含有的多種物質,進而提出探究空氣中多種成分(主要是氧氣)含量的任務。這樣就創設了一個生動而真實的問題情境。
2、目的:通過搶答,鞏固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內容:講述空氣的發現史,然后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從而提出問題:拉瓦錫實驗的原理?
仿照拉瓦錫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并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并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3、目的: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內容:同組討論:實驗過程中觀察到什么現象?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內容:討論與思考:為什么要用紅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后進行分組實驗:兩組同學分別用木炭和硫粉重復上述實驗,比較兩次實驗的不同,分析原因。并自由發言。
5、目的: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范表達能力。
內容: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
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6、目的: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內容:引導學生對以上實驗進行回顧與反思,并思索對本實驗是否有改進方法。對較好的改進方案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及時提供其實驗設備,讓學生利用自己所設計的方案完成實驗。
7、目的: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內容: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從而得出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最新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最新初三化學教學設計04-19
化石吟教學設計最新范文11-01
《雨巷》最新教學設計范文07-30
最新《珍珠鳥》工作教學設計范文03-10
2017最新《觀潮》教學設計11-13
秋季最新初三化學教學工作計劃03-15
初三化學教學反思12-06
《空氣占據空間嗎》教案課件設計05-13
最新背影語文教學設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