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4-10 19:55:1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十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十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前期準備: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親》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原文選自《胡適自傳》,標題是編者加的。它的體裁是傳記,堪稱文學的傳記,傳記的文學,既可供胡適研究者參考,具有史料價值,也可供文學愛好者欣賞、閱讀,具有文學價值。文章內容翔實,飽含感情,既寫出了母親含辛茹苦教子成龍的追求,又寫出在大家庭環境中作為后母維持家庭關系的不容易,表達了愛子對母親的深深敬意和綿綿無盡的懷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長與母親的教育緊緊聯系在一起,著重寫出母親對自己的“做人的訓練”,對自己少年時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響,由此表達自己對母親的理解與感激。從胡適一生的奮斗與追求,從他在學術史上的地位與成就來看,母親對他的影響是功不可沒的。因此,教學本文應該從宏觀上確立把握好重點,解決好難點,同時還要注意拓展學生的視野,感悟胡適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內涵。

  二、教學設想

  鑒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學時應從三個角度展開,也就是分三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遠處看課文,讀標題,了解作者,對課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個環節,立足課文,感知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在,為訓練語文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

  熟讀全文,理解母親對“我”的做人訓練,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情,成為本文的重點。

  第三個環節,立足課文向外看,拓展視野,增長見識,豐富語文素養。

  這三個環節的安排由易到難,由課文向課外拓展,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第一個環節的設置,意在讓學生從比較中了解本文在內容與寫作方面的特點。第三環節是在第二環節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上完成的,由胡適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學術成就,由他對母親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觀。

  三、教學準備

  學好本文,需要學生做好如下準備工作:第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寫母親的詩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內容;第二,查找資料,初步了解胡適及其他的家庭情況。

  教師課前需要閱讀《胡適自傳》,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鄉教育》和《先母行述》兩篇,感悟母親對兒子的深深關愛,以及胡適對母親那種“生未能養,病未能傳,畢世劬勞未能絲毫分任,生死永訣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四、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文中的母親形象,從文章所寫的具體事件中概括出母親的品性、特點。

  3、了解胡適及其母親身上代表的文化意義。

  五、教學建議

  用3課時學習本文。前2課時學習課文,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母子情深;后1課時舉辦主題講座──胡適和他的《先母行述》,讓學生了解母親對兒子寄予的厚望,了解一個偉大的母親對兒子愛的特殊方式,同時體會作者對母親刻骨銘心的懷念以及“生未能養,病未能侍,畢世劬勞未能絲毫分任,生死永訣乃亦未能一面”的深深哀痛,以達到豐富學生情感、拓展文化視野的目的。

  互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歌曲是如何歌頌母親的?你還知道哪些抒寫、歌頌母親的作品?用一句話解讀作品的主要內容或者思想感情。

  學生口頭交流。

  母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我們應該感激她。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了解他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母親,作者對母親感情怎樣。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默讀提示及要求:

  1、抓住關鍵句、段。

  2、注意字詞,讀準字音,辨清字形:

  文縐縐

  穈

  翳

  齷齪

  3、讀完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

  4、理清文章結構:

  三、再讀課文,注重自己的獨特體驗

  1、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2、教師提出問題,共同探討:

  ⑴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⑵為什么說她又是“嚴父”?插入胡適家庭背景資料介紹。

  ⑶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

  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①叫我早起,聆聽教誨,“催”去上學;

  ②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③新年之際,債主來要債,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④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⑤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⑷請你就作者母親的為人、教子方式,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四、朗讀下列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加點詞語的含義

  (題目見課后研討練習三)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體會品味語句中暗含的語意,以學生的理解為主,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提示。

  五、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說說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親的影響,然后寫在隨筆本上

  延伸拓展:

  一、主題講座

  胡適和他的《先母行述》

  發放資料《先母行述》,對照文章學習,讓學生比較充分地了解胡適的成長經歷,體會他對母親的深厚感情,豐富學生的情感和文化素養,增長見識。

  二、講座內容

  1、胡適生平簡介。

  2、解讀《先母行述》,了解母親,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厚感情。

  3、我們從中學習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演講的基本知識和作者的相關知識。

  2.初步掌握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3.積累“敬業樂業、不二法門、強聒不舍”等詞語。

  學習重點:理解積累“敬業樂業、不二法門、強聒不舍”等詞語。

  學習難點:掌握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了解演講和作者的相關知識。

  自學指導一:請大家識記關于演講的基本知識和課本注釋①中作者的相關知識,3分鐘后檢測。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既要有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二、掌握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自學指導二:請大家理解并識記議論文的相關知識(特別注意家橫向的語句),4分鐘后檢測。

  1.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是以理服人。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①論點,就是作者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文章的靈魂,是完整的陳述性判斷句。一篇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的;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 a.文題 b.開篇 c.中間 d.結尾;注意:當開始與結尾出現類似的語句時,開頭的為論點,結尾處的是呼應論點。

  ②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主要有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有代表性確鑿的事例,史實,統計數據;

  道理論據包括:經過實踐的精辟理論、名言警句、民間諺語、公認事理

  三、把握重點字詞的音形義。(10分鐘)

  自學指導三:識記課本下面重點字詞的音形義,5分鐘后完成自學檢測。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學指導四:這是一篇說理深刻結構層次清晰的演講稿,請大家模仿作者當時演講的情形,輪流進行演講比賽(10分鐘)

  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和本課的生字生詞,希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并且靈活運用。

  當堂訓練: 請大家在當一次演講家,模仿梁啟超先生進行演講。

  自學檢測一:

  1.演講是以 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 、 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2.梁啟超(1873-1929),近代 ,著名 。 運動領袖之一。

  字 號 ,別號 。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 ”。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自學檢測二:

  議論文是以 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 、 ,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其三要素是: 、 、 ;其中, 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而且他的位置一般有四個:文題、開頭、文章中間、結尾。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 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一般情況下只有兩個,包括 (如現實事件、歷史事實、統計材料、具體數字等) 和 (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律、名言警句等) ; 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簡言之就是: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么”,論據是要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而論證是解決“如何進行論證”的問題。

  自學檢測三: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教誨( )解剖( ) 駢進( ) 佝僂( ) 層累( ) 揀擇( )

  2.根據拼音寫漢字

  旁wù( ) 斷zhāng( )取義 xiè( )瀆 強guō( )不舍

  3.根據意思寫詞語。

  ①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

  ②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

  ③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

  ④道理極容易明白。 ( ) ⑤輕慢,不敬。 ( )

  ⑥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 ⑦重重疊疊的層次。( )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設計方案之教學思想

  1、強調學以致用,善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挖掘“例子”,。使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技術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而會表現出更大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目的是激發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專題的方式組織內容,并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表及里、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組織原則。教學內容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創作的思路。

  3、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和意義建構者。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4、教師主要角色是課堂秩序的維護者、答疑者、輔導者、幫助者、咨詢者、引導者等。教師不僅指導學生學會本次課的知識和技術,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養成自主探究的精神風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

  5、提倡發現法,鼓勵學生開展基于資源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使學生的學習,由“模仿型”學習向“創造型”學習發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促進有效的學習。

  6、從“知行合一”思想出發,強調做中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在探究中、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術,將書本上的、教師講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

  7、差異教學理念。設計分層任務和不同層級的課外拓展資料,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水平自主選擇任務和課外拓展資料。

  8、根據課程特點,設置設計性、開放性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課時備課

  1.積累背誦描寫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的16個成語故事或成語,感受人間愛的情感。

  2.用較快的速度閱讀短文,理解成語故事,受到啟發。

  教師準備

  寫有“讀讀背背”中16個詞語的黑板、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完成“讀讀背背”。

  1.講授故事,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現在講一個三國故事。(教師簡要的講述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然后啟發學生從這個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用哪個成語來形容他們的情誼?學生自由發言……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些關于人與人之間真誠相處的詞語。

  2.出示詞語,學生朗讀。

  (1)出示小黑板。

  情同手足

  一見如故

  部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忘年之教

  惜老憐貧

  不期而然

  心心相應

  無微不至

  問寒問暖

  心地善良

  親密無間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友好相處

  天涯比鄰

  (2)自由朗讀一遍。

  (3)教師指名讀一讀。

  (4)學生齊讀。

  (5)教師打亂詞語順序,指名讀。

  (6)學生開火車讀。

  (7)學生再自由讀。

  3.開展競賽,看誰背得快。

  二、完成閱讀。

  1.談話導入。

  剛才我們大家背誦了一些成語,以前我們也學過成語故事,誰能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學生自愿講說故事。講完后,師生可以給予評議。

  2.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此地無銀三百兩》。看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自讀文章,思考短文后1題為什么說張三和王二自作聰明?

  (1)默讀文章,思考短文后1題,用畫出答案。

  (2)教師組織學生訂正答案。

  4.瀏覽故事,找出與題目對應的短語。

  5.再讀短文,小組合作,交流體會。

  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談受到的啟發。先小組內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師點播。

  6.拓展練習。

  班內交流你知道的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本課生字詞。初步體會數字說明和比較說明的作用和方法。學習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了解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二)用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劃分結構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理解自然段的內容,特別是沒有中心句的第5、6自然段的`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通過,讀解生字詞,并把不理解的詞語劃下來。再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情況,并糾正讀音。

  1.讀準本課生字讀音,特別注意菌(j&n)不要讀作(j(n)的音。

  2.防止讀錯以下多音字讀音:

  傳 chu2n(傳說、傳遞) 都d#u(都是太陽送來的)

  zhu4n(自傳、水滸傳) d&(首都、都市)

  差 ch4(差不多) 漂pi1o(漂浮)

  ch1(差數、差錯) pi4o(漂亮)

  ch1i(出差)

  3.注意不要讀錯以下帶點字的讀音:

  比較(ji4o)

  疾(j0)病

  雖(su9)然

  哪(n3)能

  那(n4)里

  抵(d!)得上

  4.獸殖蔬蒸是翹舌音,注意不要讀錯。

  5.正字:

  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橫;蔬字不要少寫一點;菌的下部不要寫成因;療是病字頭,不是廣字頭。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寫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頂、相當。

  汽和氣:汽,由液體或固體變成的氣體。如汽車、汽水。氣,如氣體、空氣、氣味。

  (二)思考解答: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課文?是寫人、寫事?還是寫物、寫活動?

  這篇是寫物太陽(屬天體)的說明文,但不是自然課。學習這一課,除了解有關太陽的知識,還要學習介紹有關太陽知識的語言和表現方法。

  (三)按自然段輕聲讀課文,畫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確每一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如果沒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擬寫。投影幻燈出示:

  1.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遠。

  2.太陽大得很,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3.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4.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總括句,如畫了這一句也不算錯誤。)

  5.有了太陽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陽才有風。

  7.太陽光有殺菌能力(或利用太陽光預防和治療疾病)。

  8.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

  (四)引導學生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劃分出兩個結構段。

  第1~3自然段為第一段:太陽離我們很遠,它很大,很熱。

  第4~8自然段為第二段: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提醒學生:第一段寫太陽的特點,第二段寫太陽和人類的關系。第二段開頭的一句話即第4自然段開頭的一句話,既是兩段之間的過渡,也是第二段的總括。

  (五)指名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自然段之間和結構段之間要掌握適當的停頓。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一邊讀,一邊想,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特點;明確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

  (二)體會數字說明和比較說明的作用,并初步學習用數字說明問題的方法。

  (三)學習用如果就造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一邊讀,一邊想,通過閱讀,了解太陽的特點,明確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二)理解詞語和重點句子,認識數字和比較說明的方法,做好詞語、句子的練習。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

  指名讀第1自然段。

  1.指出課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個窮國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傳說做開頭,后羿射日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嗎?

  (不可信,這是神話傳說。)

  2.既然不可信,課文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開頭呢?看看不用它做開頭,一上來就說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課文用后羿射日的傳說做開頭,你覺得有什么作用?

  3.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傳說和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之間用其實過渡,其實是什么意思?不用這個詞可以嗎?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還有這個詞或類似的詞語。其實,所說的是實際情況。起轉折作用。

  4.接著課文寫了太陽離我們很遠,用什么寫法說明太陽很遠呢?(用數字)

  如果不用數字,只說很遠很遠或特別特別遠,哪一種說法好?為什么?

  (肯定:用數字說明問題,是說明事物的一種寫作方法。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5.指名讀第2、3自然段。

  提問:看看這兩個自然段用什么寫法說明太陽很大、很熱的?寫太陽很大時,把太陽和什么作比較?寫太陽很遠時,為什么用鋼鐵作比較?要求學生把數字填在思考·練習第2題的括號里,然后歸納:

  (這一小段不僅用了數字說明的方法,表現太陽很大、很遠,還用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抵得上一個太陽作比較,進一步說明太陽很大,就更加具體、鮮明了。鋼鐵是堅硬的金屬,碰到太陽表面六千度的溫度,竟變成汽。這就把太陽很熱,形象具體地告訴了我們。)

  6.齊讀第一段,做課堂練習:

  ①用數字說明天氣很冷或很熱,火車行駛很快,塔樓很高,樹干很粗,等等。

  ②有一位籃球運動員身材很高,用數字或比較的方法,具體說明很高。

  ③公園有一棵老槐樹,樹干很粗,用數字或比較的寫法,說明它很粗。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這一段。這一段是寫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的,從哪些事實說明這種密切的關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歸納了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來。

  2.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這兩句話在說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說明太陽和地球上的動、植物的關系非常密切。說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是事實;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不是事實。)

  第二句雖不是事實,可是當作事實說的,從哪個詞看出來?(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設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實沒有太陽是假設的,就的后面是假設的事實所產生的結果:地球上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4.課堂造句練習: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產生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梁,________________

  5.讀第五自然段。根據前面概括,這一段告訴我們: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云、雨和雪,為什么?根據下面的問題,畫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無數小水滴)

  無數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水蒸氣是哪里來的?(從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樣變成水蒸氣呢?(吸收了太陽的熱變成的)

  6.看看這一小段話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討論: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句話?上一句末尾的詞語和下一句開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

  (上一句末尾的詞語也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

  歸納:這一小段話,承上啟下,環環相扣,清楚地寫明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了云、雨和雪。

  7.做課堂練習,用課堂討論形式模擬第5小段句式,說幾句話。上句末尾和下句開頭使用同一個詞語。出示第一句:走進公園大門,迎面是一個圓形的花壇,接下去,要求學生用花壇開頭說出第二句。如花壇里開放著五顏六色的花朵,花朵圍繞著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噴出清亮的水珠,水珠映著陽光,閃著七色光彩。

  (如有同學問起這種說法叫什么,可以說明是頂針辭格)

  8.讀第6自然段。提問:這一小段是寫有了太陽才產生了風,從段中指出的,誰能用一句話歸納:風是什么?

  (風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為什么會流動?

  (空氣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熱的緣故)

  空氣為什么會有的冷,有的熱?

  (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針、忠、盞、稠四個生字,會寫忠、導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有進一步尋找辨別方向方法的興趣。

  課前準備:

  1.指南針。

  2.課件:天然的指南針(樹影、北極星、樹葉稠稀、積雪)。

  3.生字、詞卡片。

  4.查找辨別方向的其他方法。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故事導入。(故事主要內容是去野外游玩,不知怎么與同學們走散,迷了路。)

  2.設疑:這時你怎么辦?(請學生想各種可能。)

  3.揭示課題,教師板書。

  二、初讀課文,隨機識字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隨機識字。

  先讓學生了解詩歌特殊的分節方式,再指名分節讀,在讀中正音。

  忠(后鼻音)

  盞(翹舌音)

  碰(后鼻音)

  稠(翹舌音)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里介紹了幾種辨別方向的方法,用筆做上記號。

  4.討論交流。(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

  三、細讀課文,自主學習

  1.在25節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進行研究。(四人小組學習)

  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問一問

  2.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回答,理解忠實、向導、稠稀、分辨等詞語。并用課件演示文中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了解為什么能辨別方向的原因。

  3.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指導書寫

  1.齊讀課文。

  2.鞏固生字。(從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戲)

  (1)我有一顆中國心。(忠)

  (2)左右結構的字。(積、稠、稀、針、碰、慌)

  (3)找找偏旁一樣的字。(積、稠、稀)

  (4)一()燈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盞、稀、碰、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指導背誦

  1.組與組之間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再次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2.指名說說書中介紹的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指出這些方法所應用的特殊環境。(有些白天適用,有些黑夜適用)

  3.教師用引讀法,引導學生背誦課文。

  二、表演課文,深化主題

  1.師生配合表演。

  迷路的小孩(哭):怎么都是樹呀,怎么沒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陽:孩子別哭別哭,我來幫助你。現在是中午,你看我照著大樹,大樹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極星:別哭別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里了。

  大樹:我也能來幫助你,你看我的樹葉,一面陽光充足,枝葉茂盛,一面很少見到陽光,樹葉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

  積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陽光強,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同樣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迷路的小孩(擦干眼淚):哦!我明白了,謝謝你們,再見!

  2.小組合作表演。

  3.選擇小組匯報。

  三、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1.齊背全文。

  2.說說你在課外找到的辨別方向的方法,進行交流,并說明理由。

  3.仿照25節的寫法,說說你找到的辨別方向的方法。

  4.總結:大自然不光有很多的天然指南針,他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

  四、課外作業

  (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山清水秀。同學們知道我國有哪些風景區呢?

  (泰山、安徽黃山、杭州西湖)

  2、掛圖1,邊看邊問: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黃山風景區風光秀麗、景色神奇。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寫了黃山一大奇觀─黃山奇石,現在我們一起去游覽觀光。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通過預習你從課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請大家自己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

  3、小小組互相讀,互相檢查,糾正讀錯的地方。

  4、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齊讀──按行讀──開火車讀──齊讀。

  5、檢查讀課文情況。指名讀,糾正錯誤。

  三、把課文讀流利

  自己把課文讀流利,給5分鐘爭取讀兩遍,看誰不丟字添字,不重復不破句。

  四、學習課文

  1、現在你最想先學哪一段呢?為什么?

  (指名回答,以多數學生意見為主。)

  例如先讀懂第三段:

  ⑴ 出示掛圖猴子觀海,指名學生讀第三段,大家看圖邊聽邊欣賞。

  ⑵ 你最喜歡圖中的什么,為什么?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重點理解翻滾的云海,猴子的哪些特點特別有趣。)

  ⑶ 自己練習讀出猴子觀海奇石的特點。

  ⑷ 指名讀,評議指導,范讀,齊讀。

  ⑸ 讀了這段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這塊奇石的名字叫猴子觀海以及它的特點。)

  板書:

  猴子觀海 抱 坐 望

  2、學習第四段:

  ⑴ 自己練習讀出仙人指路奇石的特點。

  ⑵ 指名讀,結合指導,齊讀。

  ⑶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

  仙人指路站 伸 指

  ⑷ 想想看仙人指出的是通向哪兒的路,那兒的風景會怎樣呢?

  3、學習第五段:

  ⑴ 小組配合練習讀好第五段,體會金雞叫天都的特點。

  ⑵ 指名讀,師生評議,指名讀,范讀,齊讀。

  ⑶ 說說金雞叫天都的哪些特點讓你感到非常有趣或喜歡。

  ⑷ 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

  金雞叫天都 昂 啼

  4、學習第二段:

  ⑴ 自己練習讀第二段,提出要求:

  ① 讀出仙桃石的特點。

  ② 說說你喜歡仙桃石的哪些特點?

  ③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 集體討論檢測自學情況。

  五、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黃山的許多奇石,哪些奇石是你特別喜歡的?你特別喜歡哪些句子呢?為什么?

  六、拓展練習說說、寫寫、畫畫

  課文中描寫出來的奇石是那么奇特而有趣,同學們喜歡嗎?你想不想親自把它們說給大家聽聽;或把它們畫出來給大家看看;或展開想象寫一寫再讀給大家聽聽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做好準備,等一會兒老師要請些同學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說說,或把畫給大家看看。

  1、出示要求:

  選一塊你喜歡的奇石,把它介紹給大家聽聽,把它畫給大家看,或寫一寫讀給大家聽聽。

  2、小組配合或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檢查。

  3、指名反饋作業完成情況。

  (選擇有代表性的練習作業。)

  七、作業

  1、想想黃山還有哪些形狀的奇石,可以給它們起什么名字?

  2、用自己的話的把黃山的奇石介紹給家人或朋友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懂得不論做什么事只要有決心,肯下苦工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學會13個生字,理解“蜘蛛、重新、打破、從頭、灰心、終于、結實”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4、注意學生耐挫心理的培養。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蜘蛛織成大網的艱難歷程。

  2、教學難點:領會課文蘊含的道理,并將領悟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后的言行。因為從現象抽象出本質是一次飛躍,從思想轉化為自覺行為既是學習的目的,又是更高層次的飛躍。教學中應充分重視此飛躍的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精讀課文第1段,學會“蜘、蛛、織、陣、絲、斷”6個生字,理解“蜘蛛”等詞語的意思。

  3、了解“把字句”的特點。

  (二)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觀察蜘蛛織網的情況。

  2、收集有關蜘蛛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3、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

  (三)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1)課前觀察過蜘蛛的同學有哪些?你能說說蜘蛛結網的情況嗎?

  (2)你還收集了有關蜘蛛的什么信息?能與大家共享嗎?

  (3)出示課題。正音:蜘蛛(zhīzhǖ)、織(zhī)。這三個字可以怎么記?——教師補充有關蜘蛛的知識。

  2、聽錄音朗讀

  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課文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聽后交流。

  學生說說自己想說的,提自己想提的問題。

  4、學習課文第1段。

  (1)自由讀第1段,用數字標出這段共有幾句話。

  (2)齊讀第1句,想想這一句告訴我們什么?

  (3)教師范讀第2句,引導學生說說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怎么讀會更好?

  (4)學生仿讀,在仿讀的過程中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5)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或圖畫,描繪蜘蛛在織網的過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難。

  (6)找出文中的“把”字句,學著說一句“把”字句。

  (7)欣賞課文第一段錄音范讀。聽后仿讀。

  (四)鞏固練習

  1、隨堂練習。

  (1)看卡片抽讀生字、新詞。

  (2)口頭擴詞比賽:

  織——織網、織布、織衣……

  絲——絲線、吐絲、絲綢……

  斷——刮斷、打斷、折斷……

  (3)把文中的“把”字句改為“被”字句。

  (4)說說今天學的生字怎么寫才能寫好?

  2、課后作業。

  (1)6個生字看一遍、想一遍、寫兩遍。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重、破、冰、終于、實”。理解“重新、打破、從頭、灰心、終于、結合”等詞的意思。

  2、初步學習數量詞與名詞的搭配。

  3、學習課文第2、3、4段,懂得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決心,肯下苦功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學準備

  朗讀磁帶、各種圖片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讀生字卡片并口頭組詞。

  (2)盡量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說說蜘蛛在織網時碰到了什么困難?

  2、聽第2—4段錄音朗讀,思考:蜘蛛織網時又遇到了什么困難?圈出有關詞語。

  3、學習第2段。

  (1)抽讀課文第2段。

  (2)請學生想想:蜘蛛在困難面前會是怎么樣?

  (3)面對困難,蜘蛛又是怎樣做的?

  “重新”是什么意思?

  (4)自由讀課文,想想:蜘蛛重新織起網來,又遇到了什么困難?學習“打破”。

  (5)“……把網打破了”與第1段的“……把絲刮破了”進行比較,了解“把字句”的特點。

  (6)在再次遇到困難時,你如果是蜘蛛會怎樣想呢?又會怎么做呢?

  4、學習第3段。

  (1)學生運用第2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協作學習第3段。

  (2)學生匯報協作學習成果。

  (3)聽錄音朗讀第1—3段。比較“刮、打、砸”有什么不同?能調換嗎?

  5、學習第4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4段。注意與前幾段課文比較。

  (2)學生說說自己對本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將課文中描寫蜘蛛在碰到困難時的態度的詞語劃出來進行比較,說說自己有什么新的發現。

  (4)再讀課文中蜘蛛怎么做的句子,想想蜘蛛為什么能這樣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織,結果怎樣?“終于”是什么意思?能否換個詞語說說?

  6、仿讀錄音朗讀第1—4段。

  (1)聽——仿讀。

  (2)說說讀了這個故事,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鞏固練習

  1、隨堂練習

  (1)7個生字、6個詞語,看一遍、想一遍,抄寫兩遍。

  (2)課堂作業本第92頁第2、3、4題。

  2、課后作業。

  (1)用上“終于”,寫一句話。

  (2)說說下面詞語的搭配:

  ( ) ( )

  一陣( ) 一張( )

  ( ) ( )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5段。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3、注重學生耐挫心理的培養。

  (二)教學準備

  錄音朗讀磁帶、尋找學習生活中跟蜘蛛織網香類似的例子。

  (三)教學過程

  1、鞏固練習。

  (1)認讀全課生字、詞語,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字詞。

  (2)上堂課課后作業情況反饋。

  (3)說幾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2、學習課文第5段。

  (1)請學生讀一讀第5段。讀后師生評議怎樣讀好。

  (2)錄音朗讀指導仿讀。要注意“高興地”三字。

  (3)你能說說蜘蛛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織網嗎?織成網后,它心里會怎么想呢?

  3、朗讀并背誦課文。

  (1)學生試讀,讀后評議。

  (2)錄音范讀,學生邊聽邊思考。

  (3)教師指點,有針對性地引讀。

  (4)優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學生齊讀、分組讀、比讀。

  4、指導背誦。

  (1)請已會背誦的學生背一背課文,并說說自己是怎樣背下來的。

  (2)教師介紹聯想背誦的方法。

  (3)學生試背。

  5、總結課文。

  (1)課文主要講什么?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你想到了我們學習與生活中哪些類似的事情?

  (3)你在學習上碰到哪些可囊?是怎樣克服的?如果還沒有克服,你打算怎么做?

  (四)鞏固練習

  1、隨堂作業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蜘蛛織網的故事。

  (2)學了課文,你最難忘的是什么?

  2、課后作業。

  (1)能模仿課文,用“……終于……”的形式編一個小故事嗎?

  (2)能將自己編的故事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2、從文中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一、前文遷引,導入新課

  1.走進第三單元,我們走進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學們回憶一下,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帶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

  2.揭題:學習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

  3.師生共同回顧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并再次總結出來。

  4.引導提示學生本文的結構和以往的課文有所不同。

  二、初讀感知,認記字詞

  1.那么這兩篇文章帶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和讀音發生變化的字。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

  三、了解內容,質疑交流

  1.默讀《“打掃”森林》,想想它主要講了什么?想好了與同桌議一議。

  2.再仔細地讀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交流,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為什么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

  (2)“打掃”上面為什么要加引號?

  4.學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四、遷移學法,運用鞏固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真會思考!剛才咱們通過讀課文,了解了《“打掃”森林》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并通過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得到了關于大自然的啟示。下面,我們就按剛才的方法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寫感受。

  (3)重點感受“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4)這篇文章又帶給你什么啟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把你受到的啟示寫下來。

  2、學生寫啟示。念給同學聽聽。

  3.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今天課文中所說的這些,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繼續探究。

  板書設計

  12 大自然的啟示

  “打掃”森林 人類的老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一、說在前面

  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有著如此燦爛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時就有"人人會吟詩"的風尚。古詩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誦易記,它那富有音樂性的節奏,至今,仍煥發出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新課程標準如是說:

  1、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課程總目標。

  3、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一、二年級階段目標中的閱讀目標。

  《詠鵝》這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孩子在幼兒時就會誦讀。放在課文的第一篇,讓其讀讀、背背、看看圖、做做動作,自解其意,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說教材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者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向、白、毛"。(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自學古詩,自吟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課,主要選用"自學探究"式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討論、展開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五、說教學程序

  認識一位新朋友,激起學生興趣。

  從圖到字再到整首古詩,抓住時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讀出詩的味道,又讓學生趣味盎然。

  繼續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兒歌"的階段中,學生有認真聽記的習慣。在整體感知語言以后,要求學生能夠讀讀劃劃,認識詞語,再對照課后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掌握程度。教師依然要重視孩子已經形成的學習詞語的方式,不要用強硬的形式讓孩子去認記詞語。詞的大量認讀是現語教材的一個明顯特點,在此處設計靈活多變的形式,使詞語的認讀不顯枯燥,又有實效。

  課后的三個生字是要求學會的,能力訓練的重點依然在"自己學會"。讓其會自己看"向、白、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會體會筆順,自己會臨寫和校正。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顯得開放自主。

  課間操內容與詩有關,形式學生喜歡。有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

  對話式:采用師生扮演不同角色背誦這首古詩,可以減輕學生思想壓力,并能引導他們去積極思維。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寓教于嬉,寓莊于諧。把背誦的檢查跟理解詩意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了。

  圖畫式:詩歌有聲有色地描寫了白鵝玩水的情景。鵝的叫聲,鵝掌劃動的水聲,在空中傳送;白的鵝毛,紅的鵝掌,清澈的綠水,相映成一幅色彩鮮艷的白鵝戲水圖。

  一幅切合詩意的圖畫,能使古詩教學直觀化。涂色練習這一環節讓學生動動手、涂涂色,激發興趣,寓教于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為畫,畫中領悟,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古詩內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展示熟悉的古詩插圖,請學生點擊喜歡的古詩進行朗誦。進一步激起孩子學古詩的熱情。